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香港文化十論(簡體書)
滿額折

香港文化十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香港文化十論》是也斯討論香港文化的一部論集。《香港文化十論》 共分為十講,分別從電影、美術、攝影、文學、流行文化等多角度對香港文 化進行了深入探討。通過論述,體現了作者對香港文化的深入思考,以及對 香港文化的批評和闡釋。作者希望借此向大家闡明:香港文化的特色以及形 成方式?也希望借此來幫助我們看清香港未來的方向。本書是一部深入瞭解 香港文化特色的重要作品。

名人/編輯推薦

許多人說過香港的故事。有人用一個漁港來說,有人用一艘帆船來說,有人用高聳的大廈來說,有人用夜晚璀璨的燈光來說。有人用鯉魚門的霧,有人用蘭桂坊的滔吧。這故事好像愈說愈簡單,這故事好像愈說愈復雜。這故事引向別的故事,這故事結束了又開始,開始了又結束。每次說香港的故事,結果總變成關於別的地方的故事:每次說別的地方的故事,結果又總變成香港的故事。香港的故事,愈說愈長,愈說愈亂。
也斯,三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得主,香港文學的親歷者和打撈者,香港文化的重要代表。
《香港文化十論》是《香港文化》一書的最新增訂版,是一部豐富的香港故事,陳子善、黃萬華、溫儒敏、葉輝、陳冠中、洛楓等著名學者聯名推薦!

目次

也斯,本名梁秉鈞,詩人、作家及文學研究學者,現任香港嶺南大學比較文學講座教授。20世紀70年代開始,也斯便參與編輯《中國學生周報》、《四季》、《文林》、《大拇指》等,在港臺兩地出版的小說、散文、詩集共達20多本,期間獲獎無數,如《大拇指》詩獎、“藝盟”香港作家年獎及中文文學雙年獎、《劉以鬯與香港現代主義》(合著)入圍2011年第四屆香港書獎、中文文學雙年獎、藝術發展局年度藝術家獎等,最近獲新一屆中文文學雙年獎。

書摘/試閱

專欄的限制與自由 ——回顧70年代《快報》的例子 我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看香港報紙上的專欄。那時其他傳播媒介沒 有那麼發達,對一個愛好文藝的中學生來說,五花八門的報紙也是吸收 新知的途徑。因為家裏人多,買回來各種各樣的報紙,自然也看得很雜。 但看《明報》自1959年創刊以來連載的金庸武俠小說和後來的三蘇怪論、 簡而清雜文之餘,偶然也找到一些不同的東西。1962年,讀《星島晚報》 副刊的言情小說,忽然讀到劉以鬯先生1962年10月至1963年3月連 載的實驗性小說《酒徒》,後來又讀到《寺內》,真是帶來驚喜。我在當時 的《新生晚報》上也讀到介紹藝術電影的影評,胡菊人的《旅遊閑筆》,戴 天、劉方、陸離和李英豪四人合寫的《四方談》,在《天天日報》和《真 報》上分別讀到昆南和倫士談電影的專欄;在《中國學生周報》上讀到陸 離的《觀影隨想錄》、小思的《日影行》和《路上談》等。這些不同的嘗 試,令我相信盡管專欄的形式有不少限制,但也可以包容不少新的可能。 我開始試寫專欄是在1968年夏天,在《香港時報》副刊寫《文藝斷 想》,每星期兩三篇左右,又因為副刊每日畫版樣,字數不會限得太嚴, 結果這段經驗並未令我體驗到專欄的限制,反而是自由過度,終以脫稿 收場。我後來也在《香港青年周報》、《星島日報·娛樂一周》、《星島晚 報》等寫過專欄,但最長久也最貫徹的專欄還是在《快報》,從1970年 到1978年,最先名為《我之試寫室》,後來改名《書與街道》,一共寫了 8年。在寫專欄的這段時間裏,我真正體會到寫專欄的好處和壞處:好 處是寫作的訓練,每日給予你反省和表達的機會,叫你學習在有限的字 數和時間裏把想法寫出來,可以接觸較廣泛的讀者,也會較多響應;壞 處麼,則是有時間和字數的限制,校對不可能像期刊那麼仔細認真、編 排不那麼整齊美觀,因為時間匆忙、篇幅有限,也容易令專欄作者寫得 粗疏。有些報章更有內容和表達上的限制,指定要寫流行的題材,指定 不可以寫得艱深。幸好我在《快報》遇到好編輯,把專欄寫作的限制減 到最低,令我們享有最大的自由。七八十年代在《快報》寫過稿的朋友, 對這點一定感到印象深刻。 當時編《快報》副刊的是劉以鬯先生,他是一位資深編輯,又是文 學愛好者。他編副刊的歷史很長,抗日戰爭時就在重慶編《國民公報》 和《掃蕩報》副刊,和平後在上海編《和平日報》副刊,來港初編《香 港時報》副刊,去南洋期間曾編新加坡《益世報》和吉隆玻《聯邦日報》 副刊,回港後再編《香港時報》副刊。他1960年在《香港時報》編的 《淺水灣》副刊,發表不少西洋文學譯介和港臺創作,是當時一個重要文 藝園地。劉先生在港以賣文維生,最高紀錄是同時為13家報紙寫連載, 他自然熟悉娛樂報刊的商業規律了;難得的是他始終熱愛文藝,加以長 久編副刊的經驗,所以能編出《淺水灣》和後來的《大會堂》那樣的文 學副刊來,成績有目共睹。他從1963年開始至1988年,編了25年非純 文藝性的《快報》副刊,包括雜文專欄副刊《快趣》,連載小說副刊《快 活林》,更見出在商業社會推介文藝的靈活策略,雖不如兩份文學副刊那 樣集中,但在內容的多元性、培養新人眾多,影響深遠來說,恐怕更超 過那兩份文學副刊呢! 我在《快報》副刊寫稿那段日子,也看著它不斷變化、推陳出新、 雅俗並存,真是在種種限制中發展了最大的可能。有時老闆覺得作品曲 高和寡,娛樂性不夠了,劉先生便會增設一些趣味小品,或把一兩段通 俗稿調到版面上方;過一段時間,風聲沒有那麼緊了,又放出一段比較 實驗性的文學創作。其中當然也會有一定的妥協,未盡如理想的取合, 但在這樣的策略性進退之間,《快報》副刊開辟不少有新意的專欄,包括 由名家輪流執筆的散文欄《群英會》及年輕作者的《短篇小說》,可說開 風氣之先,刊登過不少好作品。 據我記得,楊際光、李維陵、方龍驤、司馬長風、亦舒、西西、昆 南、戴天、董橋、香山亞黃、梁錫華、王仁蕓、盧因、李英豪、陳韻 文、陳方、孫寶玲、施叔青、關夢南、吳煦斌,都在七八十年代的《快 報》寫過一段時間專欄,集體合寫的專欄亦多,如柴娃娃等人的《三輪 車》、吳吳、李國威、關平、黃花樂的《會友篇》、《大拇指》和《素葉》 的年輕作者,亦曾輪流執筆。其中不少人還是初次執筆,有不少作者最 好的作品都是在《快報》刊登,比方西西最重要的散文和連載小說,包 括《美麗大廈》和《我城》都由《快報》催生。香港文化的豐富性與多 元化、東西文化的沖擊、傳統與現代的調和、都市文化靈活時新,都可 在專欄見到。 我很幸運趕上在那個時候在《快報》寫專欄,因為編者的包容,我 幾乎寫什麼都可以。我記得自己寫過生活隨筆、書評畫評影評劇評和遊 記,也寫過詩、小說以及長篇的評論。寫文化評論,有時也可以對社會 上一些既定意見提出質疑;生活小品,未嘗不可以提出另類的生活態度。 我們的意見包容或偏激,當時編者還是一句話不說就發了。我事後才知 道,編者為了包容文學性和青年作者,也作了不少緩沖的調整。 P145-149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