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本草綱目中醫養生方
66折
本草綱目中醫養生方
本草綱目中醫養生方
本草綱目中醫養生方
本草綱目中醫養生方
本草綱目中醫養生方
本草綱目中醫養生方
本草綱目中醫養生方
本草綱目中醫養生方
本草綱目中醫養生方
本草綱目中醫養生方
本草綱目中醫養生方
本草綱目中醫養生方
本草綱目中醫養生方

本草綱目中醫養生方

商品資訊

定價
:NT$ 320 元
優惠價
66211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360劑古今驗方+400幅精美插圖詳解
古方‧驗方‧偏方‧名方
從頭到腳千年中醫養生方

●首創
圖文加乘速學法,四性五味、升降沉浮、君臣佐使,一看就懂
●圖解
120幅精美手繪中藥圖,360劑古今驗方巧圖解

最適用的腸胃疾病藥材

1 白朮
性溫、味甘
主治:習慣性下痢
2 桑葉
性寒、味甘
主治:便祕、宿便
3 決明
性平、味鹹
主治:一般便祕
4 車前子
性寒、味甘
主治:細菌性下痢

數千年老中醫養生智慧
古方+驗方+偏方+名方

中藥選用+煎藥方法+服藥方法=神奇養生方
●中藥選用 藥材真假辨別、性味掌握,直接影響藥性發揮
●煎藥方法 煎藥的用具、用水、溫度、時間和次數,均須講究
●服藥方法 嚴格遵守藥方的服藥時間、次數和溫度,發揮最大藥效

不可不知的4大養生方
補中益氣方─黃土湯
材料:白朮、甘草、乾地黃、附子、阿膠、黃芩各3兩,灶心土半斤。
煎法:將以上7味藥放在一起搗碎,放入鍋中加水8升,煮成3升湯藥即可。
用法:1日2次,飯後服用。
功效:溫陽健脾、養血止血。

清熱祛火方─清營湯
材料:水牛角1兩,生地黃5錢,玄參、麥冬、銀花各3錢,丹參、連翹各2錢,黃連1.5錢,竹葉1錢。
煎法:將以上9味中藥洗淨切細,加入8杯水,煮成湯藥3杯,除去藥渣即可。
用法:1日3次,飯後服用。
功效:清營解毒、透熱養陰。
止咳化痰方─補肺阿膠散

材料:阿膠、白米各1兩,杏仁2錢,馬兜鈴、甘草、牛蒡子各1錢。
煎法:將以上6味藥碾成粉末,攪拌均勻即可。
用法:每服3錢,以粥調下,任何時候均可服用。
功效:清熱降氣、養陰清肺。

理氣理血方─核桃承氣湯
材料:桃仁50顆,大黃4兩,桂枝、炙甘草、芒硝各2兩。
煎法:將桃仁、大黃、桂枝、炙甘草,以水7升煮成3.5升,除去藥渣留下湯汁,再加芒硝,重新熬煮,藥湯微沸即熄火。
用法:1日3次,每次5合(1合=100c.c.),任何時候均可服用。
功效:破血下瘀。

本書特色
本書精選《本草綱目》中的養生和治病藥方,用「1:1圖解」形式,介紹養生方的煎藥方法、服藥方法、功效和主治,全方位圖解藥方,讓您一看就懂、一學就會,說明深入淺出,助您快速上手。

「中草藥藥性大全」彩頁
●最完整的中藥藥性歌訣
●30幅精美手繪中藥圖

從頭到腳都健康的養生方

中醫學流傳了幾千年經久不衰,必有它的價值及珍貴之處。

林林總總的養生術中,本草養生因其治標治本、副作用相對低、簡便易行、經濟廉價而應用廣泛,被推為首選。黃耆補氣又升陽,當歸補血又通脈,桔梗宣肺又利咽,黃連清熱燥濕能瀉火……這些常見常用的中藥大家都已耳熟能詳,可見中藥健康養生之術十分流行。其實本草養生早已進入我們的生活,那些我們的祖先千百年來用自己的身體試驗過的本草方,安全、親切、便於製作,是我們健康養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有神農氏嚐百草,開啟了中藥學源遠流長的大河。明代李時珍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考證諸家本草,增補疏漏,甚至親自走訪考察,深入曠野山林,觀察、蒐集藥物,尋訪名醫、平民,遍尋驗方,終於著成《本草綱目》一書,承前啟後,成為中醫學重要的參考經典。

藥方組方原則最早源於《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說:「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元代李杲在《脾胃論》中再次申明:「君藥分量最多,臣藥次之,使藥又次之。不可令臣過於君,君臣有序,相與宣攝,則可以禦邪除病矣。」

藥中有君、臣、佐、使,彼此相互配合、制約。一般的配置是君藥一味、臣藥兩味、佐藥三味、使藥五味,也可以君藥一味、臣藥三味、佐使藥九味。上、中、下三品共計三百六十五種,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應一日,以成一年。把此數翻倍,合七百三十種。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順應上天,無毒,長期服用不傷人。

想要輕身益氣、延年益壽者以上經為本。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順應人事,有的無毒,有的有毒,須斟酌服用。想要遏病、滋補虛弱者以中經為本。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順應土地,大多有毒,不能長期服用。想要除寒熱邪氣、破積聚療疾病者以下經為本。

●關於本書
本書以《本草綱目》為底本,精選了八十八種日常生活最常用的中藥藥材,再根據草藥的主治應用類型,將其分為補中益氣、止咳化痰、清熱敗火、理氣理血、利濕潤燥、祛風驅寒、解表瀉下和固澀開竅藥等九章的內容,每種草藥都附上精美的手繪插圖,以牽線的方式圖解草藥各部位的性味和主治。

同時精選出了三百多種常見的藥方,並且以方解的形式,將藥方的藥材、煎藥方法、服藥方法、主治和功效進行全方位立體式的圖解,讓《本草綱目》藥方不再是無字天書,適合所有想以更溫和的方法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現代人。

另外,由於緊張的忙碌生活,慢慢衍生出現代人才有的文明病,包括鼻炎、皮膚病、婦女病等,所以本書針對不同症狀精選出適用藥材,講解其功效,讓您隨手翻,隨時看,無病可養生,有病就成為對症下藥的草藥指南。

然而,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處的環境各異,並非所有藥材都適用,因此仍須經過醫師針對個人情況調配方劑,才能達到真正的防病治病的效果。

目次

【序 言】從頭到腳都健康的養生方
如何使用本書

第一章 中醫草藥知識入門
1 中藥方劑的發展歷程
2 藥方組方原則「君、臣、佐使」
3 中藥氣味有陰陽
4 中藥五味的宜忌
5 藥方的七種分類
6 藥方的十種劑型
7 藥方的組成變化
8 中草藥的鑑別
9 中藥的煎煮及服用

第二章 補中益氣藥
10 黃耆
補氣升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
11 人參
大補元氣˙益氣生津˙延年益壽
12 白朮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安胎
13 甘草
益氣補中˙清熱解毒˙祛痰止咳
14 百合
養陰潤肺˙清心安神
15 龍眼
壯陽益氣˙補益心脾˙養血安神
16 當歸
瀉肺降氣˙和血補血˙下痰止嗽
17 茱萸
散寒止痛˙疏肝下氣˙溫中燥濕
18 附子
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除濕
19 巴戟天
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
20 乾薑
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21 胡麻
補中益氣˙潤養五臟˙滋補肺氣

第三章 止咳化痰藥
22 半夏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23 柴胡
除痰疏表˙解熱透邪˙疏肝理鬱
24 貝母
清熱潤肺˙化痰止咳
25 杏仁
潤肺˙消食積˙散滯氣
26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膿
27 細辛
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
28 天南星
祛風止痙˙化痰散結
29 馬兜鈴
清肺降氣˙止咳平喘˙清腸消痔
30 款冬花
潤肺下氣˙止咳化痰
31 栝樓
潤肺燥˙降火˙治咳嗽˙滌痰結

第四章 清熱敗火藥
32 黃連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33 玄參
涼血滋陰˙瀉火解毒
34 黃芩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
35 連翹
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風熱感冒
36 龍膽
清熱燥濕˙瀉肝定驚
37 知母
清熱瀉火˙生津潤燥
38 芍藥
溫經散濕˙通塞胃氣˙安脾經˙固腠理
39 白頭翁
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明目消贅
40 青蒿
清熱解暑˙除蒸˙截瘧
41 澤瀉
利水滲濕˙瀉熱通淋

第五章 理氣理血藥
42 茴香
理氣止痛˙溫陽散寒
43 木香
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44 檳榔
下氣消食˙通利水道
45 香附
理氣解鬱˙止痛調經
46 麻黃
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
47 旋覆花
降氣消痰˙行水止嘔
48 桃仁
活血祛瘀˙養陰生津˙潤腸通便
49 川芎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50 大薊
養精保血˙涼血止血
51 槐樹
涼血止血˙清熱瀉火

第六章 利濕潤燥藥
52 藿香
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
53 茵陳蒿
清熱利濕˙通關節˙去滯熱˙療傷寒
54 豆蔻
化濕消痞˙行氣溫中˙開胃消食
55 瞿麥
利尿通淋˙破血通經
56 獨活
祛風勝濕˙風寒濕痹˙散寒止痛
57 木瓜
和胃化濕˙平肝祛風˙散瘀活血
58 麥門冬
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
59 地黃
清熱生津˙涼後˙止血
60 桑樹
清肺熱˙祛風濕˙補肝腎
61 紫蘇
輕宣涼燥˙理肺化痰

第七章 祛風驅寒藥
62 秦艽
祛風濕˙清濕熱˙止痹痛
63 防風
解表祛風˙勝濕˙止痙
64 牛膝
祛風除濕˙活血通經˙利尿通淋
65 牛蒡
疏風散熱˙解毒消腫
66 天麻
定風補虛˙平肝息風
67 蒺藜
祛風和血˙平肝解鬱˙明目止癢

第八章 解表瀉下藥
68 紫菀
潤肺下氣˙消痰止咳
69 香薷
發汗解表˙和中利濕
70 葛根
發表出汗˙開腠理˙療金瘡
71 竹子
治消渴˙利水道˙清肺化痰
72 葳蕤
滋陰解表˙養陰潤肺˙益胃生津
73 菊花
疏風散熱˙養肝明目˙清熱解毒
74 升麻
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
75 大黃
攻積滯˙清熱瀉火˙祛瘀解毒
76 大戟
瀉水逐飲˙消腫散結
77 甘遂
瀉水逐飲˙散結除滿˙破積通便
78 牽牛子
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
79 肉蓯蓉
潤腸通便˙補腎陽˙益精血

第九章 固澀開竅藥
80 罌粟
能行風氣˙祛邪熱˙治療瀉痢
81 五味子
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
82 補骨脂
補腎助陽˙納氣平喘˙溫脾止瀉
83 芡實
固腎澀精˙補脾止泄
84 益智子
溫脾止瀉˙暖腎˙固精縮尿
85 金櫻子
利尿補腎˙解毒消腫˙活血散瘀
86 山慈姑
敗毒抗癌˙消腫散結
87 蘇合香
芳香開竅˙行氣溫中
88 小麥
除熱止渴˙止汗˙益腎養心

【附錄一】藥膳養生與人體規律
【附錄二】養生藥材圖鑑
【附錄三】古今醫學常用度量衡對照表

書摘/試閱

第一章 中醫草藥知識入門

藥方組方原則「君、臣、佐使」

藥方組方原則最早源於《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說:「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元代李杲在《脾胃論》中再次申明:「君藥分量最多,臣藥次之,使藥又次之。不可令臣過於君,君臣有序,相與宣攝,則可以禦邪除病矣。」

藥中有君、臣、佐、使,彼此相互配合、制約。一般的配置是君藥一味、臣藥兩味、佐藥三味、使藥五味,也可以君藥一味、臣藥三味、佐使藥九味。

上、中、下三品共計三百六十五種,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應一日,以成一年。把此數翻倍,合七百三十種。

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順應上天,無毒,長期服用不傷人。想要輕身益氣、延年益壽者以上經為本。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順應人事,有的無毒,有的有毒,須斟酌服用。想要遏病、滋補,虛弱者以中經為本。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順應土地,大多有毒,不能長期服用。想要除寒熱邪氣、破積聚療疾病者以下經為本。

藥有陰陽相配、母子兄弟,根、莖、花、實、苗、皮、骨、肉。不同藥物之間,藥性不同,有單行的、相須的、相使的、相畏的、相惡的、相反的、相殺的,醫生對這七種情形,要從藥性方面來觀察。要用藥性相須、相使的,不要用藥性相惡、相反的。如果藥物有毒但能相互制約,可以用相畏、相殺的;否則不能合用。

李時珍說藥有七情:獨行的,指的是單方,不需輔藥;相須的,指藥物藥性相同,配合使用,不可分離,如人參、甘草,黃檗、知母等;相使的,指主藥的佐使;相惡的,指藥物奪取彼此藥效;相畏的,指藥物彼此制約;相反的,指藥物不相合;相殺的,指藥物制約彼此的毒性。

藥物有酸、鹹、甘、苦、辛五味,還有寒、熱、溫、涼四氣以及有毒、無毒。藥物陰乾、曝乾、採收、炮製的時間,生、熟,出於何種土壤,以及藥物的真、偽、陳、新,都各有方法。藥性有適宜製丸的,有適宜製散的,有適宜水煎煮的,有適宜用酒浸泡的。凡此種種,都要順從藥性,不能違反逾越。

中藥五味的宜忌
岐伯說:木氣生酸味,火氣生苦味,土氣生甘味,金氣生辛味,水氣生鹹味。辛味主散,酸味主收,甘味緩,苦味堅,鹹味軟。藥物可以祛邪,五穀為給養,五果為輔助,五畜為增益,五菜為補充。氣味相合而服用,能補精益氣。這就是五味對五臟各有其有利的作用,要根據四季、五臟的不同,五味隨病證相配合,才適宜。李時珍說:五走五傷,是指本臟所對應的五味太過而致自傷,也就是五臟的陰精傷在五味。五過,是指本臟所對應的五味伐其所勝,也就是臟氣偏勝。

●五欲五宜
五欲: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腎欲鹹,這是五味合於五臟之氣。
五宜:青色宜酸,肝病宜食麻、李、韭。赤色宜苦,心病宜食麥、羊、杏。黃色宜甘,脾病宜食米、牛、棗。白色宜辛,肺病宜食黃黍、雞、桃。黑色宜鹹,腎病宜食大豆黃卷(黃豆浸水濕潤發芽,曬乾而成)、栗。

●五禁
肝病禁辛,宜食甘:米、牛、棗。心病禁鹹,宜食酸:麻、李。脾病禁酸,宜食鹹:大豆、栗。肺病禁苦,宜食甜:麥、羊、杏。腎病禁甘,宜食辛:黃黍、雞、桃。

●五走五傷
五走:酸走筋,筋病不宜多食酸,酸令人小便不暢。苦走骨,骨病不宜多食苦,多食令人嘔吐。甘走肉,肉病不宜多食甘,多食令人心中煩悶。甘氣柔潤,胃柔則緩,緩則蟲動,所以使人心中煩悶。辛走氣,氣病不宜多食辛,多食令人辣心。鹹走血,血病不宜多食鹹,多食令人渴。血與鹹相得則凝,凝則胃汁注入,所以咽焦而舌乾。
五傷:酸傷筋,辛勝酸。苦傷氣,鹹勝苦。甘傷肉,酸勝甘。辛傷皮毛,苦勝辛。鹹傷血,甘勝鹹。

●五過
味過於酸,肝氣去滋養,脾氣乃絕,因此肉堅厚、皺縮且唇裂。味過於苦,脾氣不能潤澤,胃氣便脹滿留滯,因此皮膚枯槁而毛髮脫落。味過於甘,令心氣喘滿,臉色黑,腎氣不平,胃痛而毛髮脫落。味過於辛,筋脈阻絕,則精神耗傷,筋急而手足乾枯。味過於鹹,大骨之氣勞傷,肌肉瘦削萎縮,心氣抑鬱不舒,血脈凝澀而變色。

中藥的煎煮及服用
煎藥給藥法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湯劑是中醫臨床上應用最早、最廣泛的劑型。煎藥的目的,是把藥物裡的有效成分,經過物理、化學作用(如溶解、擴散、滲透等),轉入到湯液裡去。 一般說來,需要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1 用具
中藥湯劑的品質與選用的煎藥器具有密切的關係。現在仍是以砂鍋為好,因為砂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此外,也可選用搪瓷(琺瑯)鍋、不銹鋼鍋和玻璃容器。

2 用水
現在大都是用自來水、泉水來熬藥,只要水質潔淨即可。自來水只要符合國家規定的飲用標準就可以了,如果考慮到殘餘氯的問題,將自來水在容器內放置數小時再用來煎藥,即可明顯減少氯的含量。

3 溫度
溫度是煎藥時使中草藥有效成分析出的重要因素。最好是在煎藥前,先用冷水將中草藥浸泡十五分鐘,再用小火煎藥,可使蛋白質慢慢析出,這樣藥性可不被破壞,水分也不會很快被煎乾。

4 時間
因藥性不同而長短不一,一般以三十分鐘左右為宜。但發汗藥、揮發性藥只要二十分鐘(大約在水沸後再煮五分鐘左右)就夠了。

5 次數
中草藥湯劑,每劑一般需煎兩次(第一次的藥液叫「頭汁」,第二次的叫「二汁」)。頭汁的加水量以蓋過藥面為宜;二汁的加水量可適當減少一些。對一些較難煎出有效成分的藥材則需煎三次。

6 服藥方法有講究
中藥服用方法是否正確,直接影響著藥物的治療效果,因此服用中藥應當注意以下幾個事項:
一是要按照不同的劑型選擇不同的服藥時間。
二是服藥次數要遵循醫囑。
三是服藥冷熱要講究。

以上列舉的只是一般情況下的注意事項,平時在看病拿藥之後還應詢問醫生,按照醫囑煎藥服用,不要因為煎藥不慎或者服藥時間不當而影響療效。

第二章 補中益氣藥

人參 大補元氣˙益氣生津˙延年益壽

【釋名】李時珍說:「人參生長時間長了,根會逐漸長成人形,有神,故稱為人參。」又名:黃參、血參、人銜、鬼蓋、神草、土精、地精、海腴。
【性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益智。久服可輕身延年。治胃腸虛冷,心腹脹痛,胸脅逆滿,霍亂吐逆。能調中,止消渴,通血脈,破堅積,增強記憶力。

●養生藥方

香砂六君子湯
材料 :人參一錢、半夏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生薑二錢、甘草七分、木香七分、陳皮八分、砂仁八分 
煎法 :將前八味分別切細,加水一盞燒開,然後放入砂仁煎至十分即可。 
服藥法: 一日兩次,飯後服用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 :益氣化痰、行氣溫中
主治:脾胃氣虛,痰阻氣滯證

四君子湯
材料:人參五分、白朮五分、茯苓五分、炙甘草五分
煎法:以上四味藥碾成粉末,加水一盞,煎至七分即可。 
服藥法:不拘時候,每服二錢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益氣健脾 
主治:主面色萎白,氣短乏力,便溏,舌淡苔白

保元湯
材料:黃耆三錢、人參一錢、炙甘草一錢、肉桂五分、生薑一片等 
煎法:以上五味藥碾成粉末,加水一盞,煎至七分即可。 
服藥法:不拘時服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益氣溫陽 
主治:虛損勞怯,元氣不足

●養生藥膳
人參蓮子湯
材料:蜂蜜適量,人參4錢、蓮子6錢、紅棗20顆。
作法:把材料分別洗淨,瀝水備用;蓮子泡發,去掉蓮心;紅棗泡發1小時。將洗淨的人參放入砂鍋,熬製人參汁備用,接著將剩下的材料放入人參汁中,大火煮開,再以小火熬煮約1.5個小時,加入蜂蜜調味即可。
功效:安神,生津。

●各部位性味&主治

〔性味〕味甘,性微寒,無毒。
〔主治〕定魂魄,止驚悸。

〔性味〕味甘,性微寒,無毒。
〔主治〕定魂魄,止驚悸。

〔性味〕味甘, 性微寒,無毒。
〔主治〕除邪氣,明目益智。

當歸 瀉肺降氣˙和血補血˙下痰止嗽
【釋名】李時珍說:「當歸本非芹類,因其花葉像芹,所以得芹名。」又名:乾歸、山蘄、白蘄、文無。
【性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婦人漏下,惡瘡。能止嘔逆,治虛勞寒熱,下痢,腹痛,牙痛,可補各種虛損。治一切風寒,補一切血虛、勞損。能破惡血,生新血,還可治癥癖,腸胃冷。

●養生藥方
泰山磐石散
材料:當歸一錢、人參一錢、黃耆二錢、白朮二錢、黃芩一錢、芍藥一錢、熟地黃一錢、炙甘草五分、川芎八分、續斷一錢、糯米一撮、砂仁五分 
煎法:先將以上十二味藥分別切細,然後加水一盅半,煎至七分,除去藥渣即可。
服藥法:但覺有孕,三五日用一服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益氣健脾,養血安胎
主治:墮胎、滑胎,或是屢有墮胎宿疾,面色淡白,倦怠乏力,不思飲食,舌淡苔薄白等

當歸川芎湯
材料:當歸二兩、川芎一兩、酒三分 
煎法:用當歸二兩,川芎一兩,每次用五錢,加水七分、酒三分,煎至七分即可。 
服藥法:一日兩次 
服藥溫度:熱服 
功效:活血補血,安神益氣 
主治:治傷胎、產後崩漏、外傷、拔牙等,一切失血過多所致心煩眩暈

勝金丸
材料:當歸二兩、吳茱萸一兩 
煎法:將當歸、吳茱萸,共炒香後去掉吳茱萸,只將當歸研末,煉蜜製丸如梧桐子大即可。 
服藥法:每次利用米湯送服三十丸
服藥溫度:涼服
功效:澀精固脫 
主治:久痢不止

●養生藥膳
當歸烏雞湯
材料:烏骨雞肉250克、鹽5克、醬油2c.c.、油5克、當歸20克、田七8克。
作法:把當歸、田七用水洗乾淨,然後用刀剁碎。把烏骨雞肉用水洗乾淨,用刀剁成塊,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再取出過冷水。把所有的材料放入燉盅中,加水,慢火燉3小時,最後調味即可。
功效:散瘀消腫,止血活血,止痛行氣。

●各部位性味&主治

〔性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主婦人漏下、不孕不育。

〔性味〕味甘,性溫,無毒。
〔主治〕主咳逆上氣、溫瘧寒熱。

第三章 止咳化痰藥
杏仁 潤肺˙消食積˙散滯氣

【釋名】李時珍說:「杏字篆文像果實掛在樹枝的樣子。」又名:甜梅。
【性味】味甘,性溫,有小毒。
【主治】主咳逆上氣痰鳴,喉痹,下氣,產乳金瘡,寒心奔豚。療驚癇,心下煩熱,風氣往來,時行頭痛,能解肌,消心下脹痛,殺狗毒。治腹痹不通,能發汗,主溫病腳氣,咳嗽上氣喘促。加天門冬同煎,潤心肺。

●養生藥方
順氣消食化痰丸
材料:杏仁二兩、天南星一兩、半夏一兩、蘇子五錢、萊菔子五錢、青皮五錢、陳皮五錢、香附五錢、葛根五錢、神曲五錢、山楂五錢、麥芽五錢 
煎法:將以上十二味草藥碾成粉末,用薑汁和蒸餅煮糊成丸,如梧桐子大小即可。
服藥法: 一日三服,每服三丸,不拘時候 
服藥溫度:冷服 
功效:通順氣機,消食化痰 
主治:酒食生痰,胸膈膨悶,咳嗽

杏仁桃仁丸
材料:杏仁半兩、桃仁半兩 
煎法:杏仁、桃仁各半兩,去皮尖,炒研,加水調麵粉和成梧桐子大的丸子即可。
服藥法:每次用薑、蜜湯送服十丸,以微瀉為止 
服藥溫度:熱服 
功效:宣肺順氣
主治:上氣喘急

麻黃杏仁薏仁甘草湯
材料:杏仁一兩、麻黃七兩、甘草三兩、薏仁三兩 
煎法:將以上草藥分別切細,加水一盞半,煮至八分,除去藥渣即可。 
服藥法:每次服用四錢匕,一日三服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發汗解表,祛風除濕 
主治:風濕在表,濕鬱化熱證發熱

●養生藥膳
潤肺烏龍麵
材料:昆布20克、蝦子1隻、生蚵3隻、胡蘿蔔50克、青江菜1株、鮮香菇1朵、貢丸1顆、魚板1片、烏龍麵50克、生薑片2片,西洋參、淮山、杏仁、枸杞各10克
作法:將藥材洗淨,用棉布包起來,加適量水,煮滾後熄火,放入昆布,濾出湯汁備用。將備好的湯汁倒入鍋中煮沸,放剩下的材料,煮沸加鹽即可。
功效:補中益氣,潤肺止咳,散寒祛風。

●各部位性味&主治

〔性味〕味酸,性熱,有小毒。生吃太多,傷筋骨。

〔性味〕味甘(苦),性溫(冷利),有小毒
〔主治〕主咳逆上氣痰鳴,產乳金瘡。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膿
【釋名】李時珍說:「此草之根結實而梗直,所以叫桔梗。」又名:白藥、梗草。
【性味】味辛,性微溫,有小毒。
【主治】治下痢,破血行氣,消積聚、痰涎,去肺熱氣促嗽逆,除腹中冷痛,主中惡以及小兒驚癇。利竅,除肺部風熱,清利頭目,利咽喉。治療胸膈滯氣及疼痛,除鼻塞,治口舌生瘡、目赤腫痛。下一切氣,止霍亂抽筋,心腹脹痛。利五臟腸胃,補血氣,除寒熱風痹,溫中消穀,療咽喉痛,除蠱毒。

●養生藥方
清金降火湯
材料:桔梗一錢、陳皮一錢半、杏仁一錢半、半夏一錢、貝母一錢、前胡一錢、瓜蔞仁一錢、黃芩一錢、枳殼八分一錢、甘草三分 
煎法:先將以上十味藥分別切細,加水二盅,煎至一盅即可。
服藥法:飯後服用,一日兩次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清熱化痰,宣肺止咳 
主治:肺胃痰火,咳嗽面赤,或是肺脹喘急,舌苔黃

桔梗湯
材料:桔梗一兩、甘草二兩
煎法:用桔梗一兩、甘草二兩,加水三升,再煮成一升即可。
服藥法:飯前服用,一日三次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止咳化痰 
主治:肺癰咳嗽,胸滿振寒,脈數咽乾,痰濁腥臭

桔梗半夏湯
材料:桔梗三錢、半夏三錢、陳皮三錢、生薑五片
煎法:用桔梗、半夏、陳皮各三錢,生薑五片,加水二盅,煎取至一盅即可。 
服藥法:不拘時候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宣肺,利咽,祛痰 
主治:為陰陽不和所致的傷寒腹脹

●養生藥膳
補腎烏雞湯
材料:烏骨雞腿1隻、鹽1小匙、熟地20克、山茱萸10克、山藥15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車前子7.5克、牛膝7.5克、桔梗10克、附子5克。
作法:將烏骨雞腿洗淨,剁塊,放入沸水汆燙,去除血水;將烏骨雞腿及所有的藥材盛入煮鍋中,加適量水至蓋過所有的材料。大火煮沸,然後轉小火續煮40分鐘左右即可;可只取湯汁飲用,或吃肉喝湯。
功效:溫中健脾、益氣補血、補腎。

●各部位性味&主治

〔性味〕味辛,性微溫,有小毒。
〔主治〕治口舌生瘡、目赤腫痛。

〔性味〕味辛,性微溫,有小毒。
〔主治〕利五臟腸胃,補血氣,除寒熱風痹。

第四章 清熱敗火藥
黃連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釋名】李時珍說:「本品根像串珠相連而色黃,所以得名黃連。」又名:王連、支連、川連、薑連。
【性味】味苦,性寒,無毒。
【主治】主熱氣,治目痛眥傷流淚,能明目。主五臟冷熱,久下泄痢膿血,止消渴大驚,除水濕,利關節,調胃厚腸益膽,療口瘡。治五勞七傷,能益氣,止心腹痛,驚悸煩躁,潤心肺,長肉止血,療流行熱病,止盜汗及瘡疥。

●養生藥方
普濟消毒飲
材料:黃連五錢、黃芩五錢、連翹一錢、僵蠶七分、牛蒡子一錢、薄荷一錢、板藍根一錢、馬勃一錢、陳皮二錢、甘草二錢、玄參二錢、柴胡二錢、桔梗二錢、升麻七分 
煎法:將以上十四味藥碾成粉末,放入鍋中,加水四飯碗,煎至兩碗湯藥,再除去藥渣即可。 
服藥法:不拘時候服用,一日以三次為好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清熱解毒,疏風散邪 
主治:惡寒發熱,頭面昏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

香連丸
材料:黃連二兩、青木香二兩
煎法:將中藥搗碎後篩過,加白蜜調和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即可。 
服藥法:每次空腹服二三十丸,一日兩次 
服藥溫度:冷服 
功效:清熱止痛 
主治:各種赤白痢疾,裡急後重,腹痛

豬肚黃連丸
材料:豬肚一個、黃連五兩、白米五升 
煎法:將黃連切碎加水,納豬肚中,放在五升白米上蒸爛,做成如綠豆大丸子即可。 
服藥法:每次用米湯送服二十丸
服藥溫度:冷服 
功效:清熱祛火,清肺降氣 
主治:小兒疳熱,潮熱、肚脹、口渴

●養生附方
1 三消骨蒸:將黃連末用冬瓜汁浸泡一夜,曬乾後又浸,如此七次後,為末,用冬瓜汁和黃連末製成梧桐子大的藥丸,每次用大麥湯送服三四十丸。
2 水泄、脾泄,用神聖香黃散:宣黃連一兩、生薑四兩,一起用小火炒至薑脆,將黃連、生薑揀出,研成細末。水泄用薑末,脾泄用黃連末,每次空腹用白開水送服二錢。

●各部位性味&主治

〔性味〕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涼心,治肺中濕熱,瀉肺火上逆。

〔性味〕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涼心,治肺中濕熱,瀉肺火上逆。

〔性味〕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治熱毒骨蒸,寒熱往來,腸胃不利。

芍藥 溫經散濕˙通塞胃氣˙安脾經˙固腠理
【釋名】李時珍說:「芍藥,猶婥約也。婥約,美好的樣子。此草花容婥約,故名。」又名:將離、梨食、白朮、餘容、鋌。
【性味】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可通利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去水氣,消癰腫,治感受時行病邪之惡寒發熱,中惡腹痛腰痛。治臟腑壅滯,能強五臟,補腎氣,治時疾骨蒸潮熱。能瀉肝火,安脾肺,降胃氣,止瀉利,固腠理,和血脈,收陰氣,斂逆氣。

●養生藥方
芍藥湯
材料:芍藥一兩、黃芩半兩、黃連半兩、大黃三錢、檳榔二錢、木香二錢、甘草二錢、官桂二錢半、當歸半兩 
煎法:將以上九味藥分別切細,加水二盞,煎至一盞,除去藥渣即可。 
服藥法:飯後服用,每服半兩,一日三次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清熱燥濕,調氣和血
主治:濕熱痢疾,裡急後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腹痛,便膿血

黃芩湯
材料:黃芩三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紅棗十二枚 
煎法:以水一斗,煮取三升,除去藥渣即可。 
服藥法:白天、夜晚各一服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清熱止痢,和中止痛 
主治:熱瀉熱痢,身熱口苦,腹痛下痢,舌紅苔黃

如神散
材料:赤芍藥一兩、香附一兩 
煎法:將赤芍藥和香附共研末,每次取二錢,加鹽一撮,水一盞,煎成七分即可。
服藥法:一日兩服,十服見效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活血止血 
主治:血崩帶下

●養生藥膳
當歸芍藥燉排骨
材料:排骨1斤、米酒1瓶,當歸、芍藥、熟地、丹參各三錢,川芎一錢,田七一錢
作法:將排骨洗淨,汆燙去腥,再用冷開水沖洗乾淨,瀝水,備用。將當歸、芍藥、熟地、丹參、川芎入水煮沸,放入排骨,加米酒,待水煮開,轉小火,續煮30分鐘。最後加入磨成粉的田七拌勻即可。
功效:補血活血,潤腸道,調經。

●各部位性味&主治

〔性味〕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可通利血脈,緩中,散惡血,逐賊血。

〔性味〕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主邪氣腹痛,除血痺,破堅積。

第五章 理氣理血藥
檳榔 下氣消食˙通利水道

【釋名】李時珍說:「賓與郎都是對貴客的稱呼。交廣人接待貴客時,必先呈上此果。」又名:賓門、仁頻、洗瘴丹。
【性味】味苦、辛、澀,性溫,無毒。
【主治】治腹脹,將其生搗末服,能利水穀道,能宣利五臟六腑壅滯,破胸中氣,下水腫,治心痛積聚。除一切風,下一切氣,通關節,利九竅,補五勞七傷,健脾調中,破癥結。

●養生藥方
天台烏藥散
材料:檳榔二個、烏藥四錢、木香二錢、高良薑五錢、小茴香二錢、青皮二錢、川楝子十個、巴豆七十粒 
煎法:先將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麩炒黑,去巴豆及麩皮不用,合餘藥共研為末即可。
服藥法:每服一錢,飯前服用,溫酒送下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行氣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小腸疝氣,睾丸痛

木香檳榔丸
材料:木香二兩、檳榔二兩、枳殼二兩、陳皮二兩、青皮二兩 
煎法:將全部中藥放在一起研磨成藥散,用蜜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即可。
服藥法: 一次三粒,一日兩次 
服藥溫度:涼服 
功效:行氣導滯,瀉熱通便
主治:赤白痢疾,胃腸積滯,脘腹脹痛,大便不通

沉香檳榔丸
材料:沉香、檳榔、檀香、木香、丁皮、三棱、莪朮、神曲、穀芽、厚朴、蒼朮、使君子、青皮、陳皮、縮砂仁、益智仁、香附、枳殼、良薑、粉草各半兩 
煎法:除沉香、檳榔、檀香、丁香、丁皮不過火,其餘十五味銼焙,碾成為末,水煮麵糊為丸。 
服藥法:不拘時候,每次服用三十粒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和脾助胃,寬胸快膈,順氣調中 
主治:面黃肌瘦,乳癖,腹脹作痛

●養生藥膳
檳榔糯米粥
材料:檳榔15克、郁李仁20克、火麻仁15克、糯米100克。
作法:先用水研磨火麻仁,濾取汁液,加入糯米煮粥至將熟;取檳榔搗碎,用熱水燙郁李仁去皮研磨成膏,與檳榔研勻,加入米粥煮片刻即可。
功效:理氣,潤腸,通便。

●各部位性味&主治

〔性味〕味苦,性溫,無毒。
〔主治〕治衝脈為病,氣逆裡急。

〔性味〕味苦、辛、澀,性溫,無毒。
〔主治〕主消穀逐水,除痰澼,殺腸道寄生蟲。

桃仁 活血祛瘀˙養陰生津˙潤腸通便
【釋名】李時珍說:「桃樹開花早,易種植且子多,故字從木、兆。」十億稱兆,是多的意思。
【性味】味苦、甘,性平,有小毒。
【主治】主瘀血血閉,腹內積塊,殺小蟲。止咳逆上氣,消心下堅硬,療突然出血,通月經,止心腹痛。治血結、血祕、血燥,通潤大便,破瘀血,殺三蟲。每晚嚼一枚和蜜,用來塗手和臉,效果好。主血滯,風痹,骨蒸,肝瘧寒熱,產後血病。

●養生藥方
桃仁承氣湯
材料:桃仁五十個、大黃四兩、桂枝二兩、炙甘草二兩、芒硝二兩 
煎法:將前四味藥以水七,煮取三升半,除去藥渣留下湯汁,再加入芒硝,重新上火,微沸,下火。
服藥法:一日三次,每次五合,不拘時候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破血下瘀 
主治:下焦蓄血,少腹急結,小便自利,血瘀閉經,經痛等

下瘀血湯
材料:大黃二兩、桃仁二十枚、蟲二十枚 
煎法:將以上三味中藥碾成粉末,用蜜製成四個藥丸即可。 
服藥法:以酒一升,煎一丸,取用八合,頓服之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破血下瘀 
主治:產婦腹痛,因乾血內結,著於臍下

桃仁散
桃仁半兩、當歸一分、牽牛子半兩、琥珀一分、膩粉一分 將以上中藥碾成粉末,分成三份。 一日三次,不拘時候 涼服 破血下瘀 從高墜下,傷損,腹中血瘀滯疼痛

●養生藥膳
丹參桃紅烏雞湯
材料:烏骨雞腿1隻、鹽2小匙、棉布袋1個、丹參15克、紅棗l0顆、紅花25克、桃仁5克。
作法:將紅花、桃仁裝在棉布袋內,紮緊。雞腿洗淨剁塊、汆燙、撈起;紅棗、丹參沖淨。將所有材料盛入煮鍋,加6碗水煮沸後轉小火燉約20分鐘,待雞肉熟爛加鹽調味即成。
功效:活血通脈、補心養肝、去疲止痛、安神寧心。

●各部位性味&主治

〔性味〕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使人面色潤澤。
果實
〔性味〕味辛、酸、甘,性熱,微毒。
〔主治〕製成果脯食用,益於養顏。

第六章 利濕潤燥藥
木瓜 和胃化濕˙平肝祛風˙散瘀活血

【別名】音茂。
【性味】味酸,性溫,無毒。
【主治】治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治腳氣衝心,取嫩木瓜一顆,去子煎服佳。能強筋骨,下冷氣,止嘔逆,祛心膈痰唾,可消食,止水痢後渴不止,用木瓜煎湯,取汁飲用。止吐瀉奔豚,水腫冷熱痢,心腹痛。調營衛,助穀氣。

●養生藥方
實脾散
材料:木瓜一兩(去瓤)、附子一兩(泡,去皮臍)、乾薑一兩、白茯苓一兩、白朮一兩、厚朴一兩(去皮,薑製,炒)、木香一兩(不見火)、草果仁一兩、檳榔一兩 
煎法:將以上九味中藥分別切細,加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除去藥渣即可。
服藥法:飯後服四錢,一日兩次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溫陽健脾,行氣利水 
主治:脾腎陽虛,陽不化水,陽虛水腫,手足不溫,胸腹脹滿

木瓜煎丸
材料:木瓜一枚、甜瓜子一兩(炒)、天麻一兩、薏仁一兩、乳香半兩(別研)、白龍半兩
煎法:將以上六味中藥碾成粉末,與乳香拌勻,用大木瓜一枚,酒一升同熬成膏。
服藥法:飯前服用五十丸,一日兩次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散瘀活血 
主治:治腳氣腫滿不仁,或時作痛

木瓜沒藥乳香膏
材料:木瓜二個、沒藥二兩、乳香二錢半 
煎法:將木瓜取蓋去瓤,填入沒藥、乳香,蓋緊,捆好,置飯上蒸爛,搗成膏。 
服藥法:每次取三錢,加生地黃汁半盞、酒二盞暖化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強筋骨,下冷氣
主治:項僵筋急,不可轉側

●養生藥膳
銀耳雪梨木瓜豬肺湯
材料:雪梨250克、木瓜500克、豬肺750克、薑2片、鹽5克、白木耳30克。
作法:將雪梨和木瓜去皮、去核、切成塊;白木耳浸泡,去除根蒂部分硬結,撕成小朵,洗淨。豬肺除血水,汆燙,切成小塊;將清水放入瓦煲內,煮沸後加入以上用料,大火燒開改用小火煮3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生津潤燥,清熱化痰,舒緩筋骨。

●各部位性味&主治

〔性味〕味酸,性溫,無毒。
〔主治〕治濕痹邪氣,霍亂大吐下,轉筋不止。

紫蘇 輕宣涼燥˙理肺化痰
【釋名】李時珍說:「蘇,舒暢的意思。稱紫蘇是為了與白蘇相區別。蘇屬荏類,而味更辛,像桂,故《爾雅》中稱它為桂荏。」又名:赤蘇、桂荏。
【性味】味辛,性溫,無毒。
【主治】解肌發表,散風寒,行氣寬中,消痰利肺,和血溫中止痛,定喘安胎,解魚蟹毒,治蛇犬咬傷。下氣除寒,其籽功效更好。除寒熱,治一切寒氣所致的疾病。通心經,益脾胃,煮後飲用特別好,宜配陳皮同用。

●養生藥方
杏蘇散
材料:紫蘇葉三錢、杏仁三錢、前胡三錢、苦桔梗二錢、枳殼二錢、半夏三錢、陳皮二錢、茯苓三錢、生薑一錢、紅棗三枚 
煎法:將十味藥分別切細,加水一升,煎取湯藥五合,除去藥渣即可。
服藥法:飯前服用,一日兩次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輕宣涼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涼燥證,頭痛,惡寒無汗,咳嗽痰稀,鼻塞

紫蘇散
材料:紫蘇葉、桑白皮(洗淨,蜜塗,炙黃)、青皮(去白)、五味子、杏仁(去皮、尖,炒)、麻黃(去節)、甘草各等份
煎法:上藥為細末。每服六克,用水二百c.c.,煎至一百四十c.c.。 
服藥法:不拘時服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宣肺散寒,止咳化痰
主治:肺感風寒,咳嗽痰多,頭痛,惡寒發熱,口不渴

紫蘇湯
材料:紫蘇莖葉二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
煎法:以水兩大盞,加紅棗七枚,煎至一大盞,除去藥渣即可。 
服藥法:一日三次,不拘時服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輕宣涼燥 
主治:短氣

●養生藥膳
高纖蔬菜湯
材料:紫蘇葉10克、蒼朮10克,白蘿蔔200克、番茄250克、玉米筍100克、綠豆芽15克、清水800c.c.、白糖適量。
作法:全部藥材與清水800c.c.入鍋中,以小火煮沸,濾取藥汁備用。白蘿蔔去皮洗淨,刨絲;番茄去蒂頭洗淨,切片;玉米筍洗淨切片。藥汁放入鍋中,加入全部蔬菜材料煮沸,放入調味料即可食用。
功效:養陰涼血,清熱生津,止咳化痰。

●各部位性味&主治

〔性味〕味辛,性溫,無毒。
〔主治〕解肌發表,散風寒,消痰利肺。

第七章 祛風驅寒藥
牛蒡 疏風散熱˙解毒消腫

【別名】鼠黏、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牽牛、蝙蝠刺。
【性味】味辛,性平,無毒。
【主治】潤肺散氣,利咽膈,去皮膚過敏,通十二經。消斑疹毒,明目補中,除風傷。治療風毒腫,各種瘻管。研末浸酒服,每日服二三盞,能除各種風證,去丹石毒,利腰腳。又在吃飯前揉捏三枚惡實子吞服,可散各種結節筋骨煩熱毒。吞一枚,出癰疽根。炒研煎飲,通利小便。

●養生藥方
消風散
材料:牛蒡子一錢、蒼朮一錢、木通五分、苦參一錢、防風一錢、當歸一錢、知母一錢、胡麻仁一錢、荊芥一錢 
煎法:將以上九味藥分別切細,加水二盅,煎至八分,除去藥渣即可。 
服藥法:飯前服用,一日兩次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疏風養血,清熱除濕等 
主治:風疹、濕疹、皮膚疹出色紅,或遍身雲片斑點,搔癢,抓破後滲出津水

牛蒡旋覆散
材料:牛蒡子(炒)、旋覆花等份 
煎法:將以上兩味藥研為粉末,用清茶送服一錢。 
服藥法: 一日兩次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祛風疏表 
主治:痰厥頭痛

牛蒡地黃酒
材料:牛蒡根一升,生地黃、枸杞、牛膝各三升 
煎法:裝在袋子裡,泡在三升酒中,每天飲適量。 
服藥法:不拘時候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疏風散熱
主治 :一切風疾,年久不癒

●養生藥膳
牛蒡杜仲羹
材料:牛蒡100顆,鵪鶉3隻,杜仲30g,枸杞15g,生薑8g,紅棗10g,精鹽適量。
作法:先將洗淨的鵪鶉與牛蒡、杜仲、枸杞、去核紅棗、生薑一起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用大火煮沸,再轉用小火煮3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補益肝腎,強腎壯骨。

●各部位性味&主治

〔性味〕味辛,性平,無毒。
〔主治〕明目補中,除風傷。

〔性味〕味苦,性寒,無毒。
〔主治〕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面腫,口渴,尿多等。

第八章 解表瀉下藥
菊花 疏風散熱˙養肝明目˙清熱解毒

【釋名】李時珍說:「按陸佃《埤雅》所說,菊本作蘜,從鞠。鞠,窮盡的意思。」又名:節華、女節、女華、女莖、日精、更生、治薔、金蕊、陰成。
【性味】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治諸風頭眩腫痛,流淚,皮膚死肌,惡風及風濕性關節炎。長期服用利血氣,抗衰老。治腰痛無常,除胸中煩熱,安腸胃,利五脈,調四肢。治頭目風熱、暈眩倒地、腦顱疼痛,利血脈。

●養生藥方
菊花散
材料:菊花三錢、石膏一錢、防風一錢、旋覆花一錢、枳殼一枚、蔓荊子二錢、甘草一錢、羌活一錢 
煎法:每服四錢,用水十合,加生薑五片,煎至五合,除去藥渣即可。 
服藥法:不拘時候,一日一次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疏風散熱,清熱解毒 
主治:風熱上攻,頭痛不止,口乾煩熱

桑菊飲
材料:桑葉三錢、菊花一錢、杏仁二錢、連翹一錢、薄荷一錢、苦梗二錢、甘草一錢、葦根二錢
煎法:加水一升,煮取湯藥五合,除去藥渣即可。 
服藥法:一日兩次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主治:咳嗽,身熱不甚,口微渴,苔薄白

杞菊地黃丸
材料:菊花一兩、枸杞一錢、熟地黃四錢、山茱萸二錢、牡丹皮一兩、山藥二兩、茯苓一兩、澤瀉一兩 
煎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乾燥,用適量蜜糖製成水蜜丸。 
服藥法:不拘時候,一日兩次 
服藥溫度:涼服 
功效:滋腎養肝 
主治:肝腎陰虧,眩暈耳鳴,迎風流淚

●養生藥膳
菊花山楂飲
材料:紅茶包1袋、白砂糖少許、清水適量、菊花10克、山楂15克。
作法:燒鍋洗淨,倒入適量清水;燒開後,加入菊花、山楂。待水開後,將大火轉為小火,續煮10分鐘。加入紅茶包,待紅茶入味時,用濾網將茶汁裡的藥渣濾出,加入適量砂糖即可。
功效:散瘀消積,清肝明目,解毒。

●各部位性味&主治

〔性味〕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治諸風頭眩腫痛。

〔性味〕味苦,性平,無毒。
〔主治〕治諸風頭眩腫痛。

大黃 攻積滯˙清熱瀉火˙祛瘀解毒
【釋名】陶弘景說:「大黃,是因其顏色而得名。」李杲說:「大黃能推陳致新,就像平定禍亂致太平,所以得將軍之名。」又名:黃良、將軍、火參、膚如。
【性味】味苦,性寒,無毒。
【主治】能下瘀血,除寒熱,破腫塊,去留飲宿食,排出腸道積滯,通利水穀,調中化食,安和五臟。可平胃下氣,除痰實,腸間積熱。宣通氣積,調血脈,利關節,泄壅滯水氣,溫瘴熱瘧。瀉各種實熱不通,除下焦濕熱,消宿食,瀉心下痞滿。

●養生藥方
溫脾湯
材料:大黃五兩、附子二兩、人參二兩、芒硝二兩、甘草二兩、乾薑三兩、當歸三兩 
煎法:將以上七味藥分別切細,加水七升,煮取湯藥三升,除去藥渣即可。 
服藥法:飯後服用,一日三次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攻下寒積,溫補脾陽
主治:寒積腹痛,便祕腹痛,臍下絞痛,手足冰涼

大黃附子湯
材料:大黃三兩、附子三枚、細辛二兩
煎法:將以上三味藥分別切細,加水五升,煮取湯藥二升,除去藥渣即可。
服藥法:飯後服用,一日三次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溫陽散寒,瀉結行滯 
主治:寒積腹痛,便祕腹痛,脅下偏痛,發熱,手足不溫

大承氣湯
材料:大黃四兩、厚朴八兩、枳實五枚、芒硝三合 
煎法:以水一斗,先煮厚朴和枳實,取五升,除去藥渣,入大黃煮取二升,除去藥渣,入芒硝,微火一兩沸。 
服藥法:飯後服用,一日一次 
服藥溫度:涼服 
功效 :急下存陰,峻下熱結 
主治:大便不通,脘腹痞滿,腹痛

●養生藥膳
大黃槐花飲
材料:生大黃4克,槐花30克,蜂蜜15克,綠茶2克。
作法:先將生大黃揀雜,洗淨,晾乾或切成片,放入砂鍋,加水適量,煎煮5分鐘,去渣,留汁,待用。鍋中加槐花、茶葉,加清水適量,煮沸,倒入生大黃煎汁,離火,稍涼,趁溫熱時,調拌入蜂蜜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各部位性味&主治

〔性味〕味苦,性寒,無毒。
〔主治〕瀉各種實熱不通,除下焦濕熱,消宿食,瀉心下痞滿。

〔性味〕味苦,性寒,無毒。
〔主治〕瀉各種實熱不通,除下焦濕熱,消宿食,瀉心下痞滿。

第九章 固澀開竅藥
五味子 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
【釋名】蘇恭說:「五味子的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五味俱全。」又名:玄及、會及。
【性味】味酸,性溫,無毒。
【主治】益氣,治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養五臟,除熱,生陰。治下氣,止嘔逆,補虛勞,令人體悅澤。明目,暖腎臟,壯筋骨,治風消食,療反胃霍亂轉筋,痃癖奔豚冷氣,消水腫心腹氣脹,止渴,除煩熱,解酒毒。

●養生藥方
九仙散
材料:五味子一兩、罌粟殼八兩、烏梅一兩、桔梗一兩、人參一兩、款冬花一兩、桑白皮一兩、阿膠一兩、貝母半兩 
煎法:將以上九味藥碾成粉末,每服三錢,白湯點服。 
服藥法:不拘時候,一日三次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斂肺止咳,益氣養陰 
主治:久咳肺虛證,久咳不已,咳甚則氣喘自汗,痰少而黏

五味子甘草散
材料:五味子五錢,甘草一錢半,五倍子、風化消各二錢 
煎法:將以上四味藥一起碾成粉,用溫湯送服即可。 
服藥法:不拘時候,一日一次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斂肺止咳
主治:久咳不止

五味子散
材料:五味子二兩、吳茱萸五錢 
煎法:上二味,同炒香熟,研為細末。 
服藥法:每服二分,陳米飲下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益氣生津,補腎寧心 
主治:腎泄

●養生藥膳
五味子爆羊腰花
材料:羊腰500克,太白粉、醬油、蔥、薑、米酒各適量,杜仲15克、五味子6克
作法:將杜仲、五味子洗淨,放入鍋中,加適量的水,一同煎煮40分鐘左右,然後去掉浮渣,加熱熬成稠液,備用。羊腰洗淨,處理乾淨筋膜和臊線,切成小塊的腰花,用芡汁裹勻。燒熱油鍋,放入腰花爆炒,熟嫩後,再加入調味料等出鍋即可。
功效:補肝益腎,強腰,壯陽益胃。

●各部位性味&主治

〔性味〕味酸,性溫,無毒。
〔主治〕益氣,治咳逆上氣。

〔性味〕味酸,性溫,無毒。
〔主治〕強陰,益男子精。

小麥 除熱止渴˙止汗˙益腎養心
【釋名】李時珍說:「來也作。許慎《說文解字》說,天降瑞麥,像芒刺之形,如足行來,所以麥字從『來』、從『禾來』。」又名:來。
【性味】味甘,性微寒,無毒。
【主治】除熱,止煩渴、咽喉乾燥,利小便,補養肝氣,止崩漏血吐血,使婦人易於懷孕。養心氣,有心病的人適宜食用,煎湯飲用,治突發淋證;熬成糊食用,能殺蛔蟲;陳麥煎湯飲服,能止虛汗;它燒灰存性,用油調和,可治各種瘡及燙傷、燒傷。

●養生藥方
牡蠣散
材料:小麥百餘粒、黃耆三錢、麻黃三錢、牡蠣一枚 
煎法:先用洗米水浸泡牡蠣,刷去髒土,再用火燒通紅,加入其餘幾味中藥,用一盞水煎至半盞,除去藥渣即可。 
服藥法:不拘時候,一日兩次
服藥溫度:溫服 
功效:益氣固表,斂陰止汗 
主治:自汗,或者盜汗,心悸驚惕,短氣煩倦

甘麥紅棗湯
材料:小麥一兩、甘草一錢、紅棗五枚 
煎法 :將以上中藥分別洗淨,加水一盞,煎至八分,除去藥渣即可。 
服藥法 :飯前服用,一日兩次 
服藥溫度 :溫服 
功效:和中緩急,甘潤滋養,養心安神 
主治:思慮過度,心陰受損,精神恍惚,心中煩亂,睡眠不安

小麥海藻散
材料:小麥一升、海藻三兩 
煎法:用醋浸泡小麥,曬乾後研為末,海藻洗淨,研為末,攪拌均勻即可。
服藥法:每次用酒送服一匙,一日三次
服藥溫度:涼服 
功效:消腫化瘀 
主治:頸上長瘤

●養生藥膳
麥棗甘草蘿蔔湯
材料:小麥100克、蘿蔔15克、排骨250克、鹽2小匙、清水適量、甘草15克、紅棗10顆。
作法:小麥洗淨,以清水浸泡1小時,瀝乾。排骨汆燙,撈起,沖淨;蘿蔔削皮、洗淨、切塊;紅棗、甘草沖淨。將所有材料盛入煮鍋,加8碗水煮沸,轉小火燉約40分鐘,加鹽即成。
功效:補血補虛,除燥,益氣。

●各部位性味&主治
果實
〔性味〕味甘,性微寒,無毒。
〔主治〕除熱,止煩渴、咽喉乾燥,利小便。

〔性味〕味甘,性微寒,無毒。
〔主治〕養心氣,有心病者適宜食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66 211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