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西遊記(書+2DVD不分售)
滿額折

西遊記(書+2DVD不分售)

定  價:NT$ 450 元
優惠價:9040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當代國學大師──馬叔禮的百年文化獻禮
用故事 構築文化長城
用文學 暢談美妙人生
用小說 編織生命風景
細說生花妙筆
照亮萬古長夜
潛心研究學術數十年,馬叔禮闡述經典小說
帶領讀者進入經典小說的思想境界
深入發掘文學趣味

唐三藏師徒從西天取回的是什麼經?
《西遊記》裡不能說的祕密——
第三講:如來掌心裡的心情
第四講:西遊記是小說中的大說

作者簡介

馬叔禮

五獲聯合報、中國時報等、散文與小說獎。
曾任三三集刊主編、耕莘文教院寫作班主任,並於中國廣播公司、警察廣播電台、漢聲電台、台北電台、 教育電台等播出學術講座。
現於日月書院講學,致力於易經研究與正體字推廣。

馬叔禮先生經歷簡要
學術講座(大陸)

2009年
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大哉孔子》:
(一)中國,為何尊孔子為至聖先師
(二)孔子,為何是中國最懂天道的人
山東經濟學院《大哉孔子》
曲阜師範大學孔子文化學院《大哉孔子》

2010年
中國美術學院《大哉孔子》
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從蘇東坡談中國文學的真善美》
山東大學《大哉孔子》
山東經濟學院《從三國演義談歷史觀》
北大國學社
(一)大哉孔子
(二)從易經天道談大國崛起應有的領導智慧
國旅聯合會 從易經天道談大國崛起應有的領導智慧
清華大學 從易經天道談大國崛起應有的領導智慧

私人講學內容
古典:易經.老子.莊子.禪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詩經.詩詞.小說.京劇.歷史 話題.文化話題
現代:小說.新詩.散文.評論.戲劇.電影.人生境界.生命層次.人法自然

名人/編輯推薦

胡忠信 歷史學者
陳若曦 國家文藝獎小說家
曾志朗 中央研究院院士 
張曉風 知名作家兼陽明大學教授
共同推薦 (依姓名筆畫排序)

目次

第一講:如來掌心裡的心情
一、講題源出
二、背景故事
三、故事開始
四、西天取經
五、悔不當初
第二講:西遊記是小說中的大說
一、人物代表
二、天宮思想
三、竹林求救
四、地仙之祖
五、擺渡尊者
六、無字天書
七、名字的故事
八、獨釣
附錄:
作者經歷
「小說長城」講座系列

書摘/試閱

二、背景故事

現在我來談《西遊記》,當年唐三藏到了印度,是非常辛苦冒險的歷程。他在印度得到極為高的評價,他有很深的悟性又相當用功。那個年代印度正是佛教最盛的時候,釋迦牟尼大約跟中國孔子的時代差不了太遠,比孔子大一些,那時候希臘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所以剛好印度、中國、希臘都是三個非常高的巔峰。不過,中國當時是根據孔子在《易經.繫辭》所講。

中國學問的巔峰是講自然之學、宇宙規律的《易經》,而《易經》的興盛是在商朝的末年、周朝初年,離孔子已經有五百多年。因此,中國文化的最高巔峰如果往最遠處推,推到伏羲畫八卦開始,用那段的歷史為繫年不夠清楚,只能大約說不到七千年,但是如果以孔子所講的《易經》,最輝煌的時代在殷商末期,就有三千年的歷史了。所以,比當時希臘跟印度早。印度雖然有釋迦牟尼,但是印度後來的佛學沒落了,今天在印度還是印度傳統的印度教比較盛行,佛教反而變成很多觀光勝地。

唐朝玄奘大師去印度的時候,正是印度佛學最盛的時候,等於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大學。玄奘在那裡很快的受到重視,他不斷研究終於學成歸國。印度除了佛教以外還有其他宗教如印度教,因此印度始終不是統一的國家。歷史上它是很多的小國,這些小國彼此之間有時候戰爭、有時候分裂,一直到英國用兵力把印度統一了。所以,今天的印度仍然保有了很大的地方性,有二、三十種的語言都是國語,印度要在歷史上能夠統一是很困難的事情。

玄奘大師在印度回來之前,經過一場大辯論,辯論佛學經意,當時是很嚴格的,如果辯輸了甚至於有殺身之禍,大家公認他是最能夠說清楚佛學道理的人。後來,他回國了,回國的路上又走了另外一條路,當然也很艱辛,路上遇到很大的困難,馱經的象、馬匹死了,就沒有辦法把經書運回來。於是他寫信給當時唐朝的皇帝唐太宗,他出關的時候等於非法出境,入關的時候卻得到皇帝的支助,很風光的到了京師,皇帝唐太宗跟他成了很好的朋友。

玄奘回來沿路有經過二、三十個國家,唐太宗雄才大略,對於當時外國的情況很希望能夠藉著親身經歷的唐三藏來理解,因此就請他寫下來,所以有《大唐西域記》,我們今天讀到的《西遊記》是明朝吳承恩根據作品記錄下來。

談《紅樓夢》的時候,我曾經講過中國的文學在詩經的時代,孔子是風雅頌,「風」是十五國風代表民間的文學;「雅」分小雅、大雅代表知識分子;「頌」是代表朝廷的重要典儀,所以有〈商頌〉、〈周頌〉。孔子認為治國的人,同時要了解民,但是治國的人對老百姓講話要講文雅的話,所以叫「子所雅言」。

這種風從漢到唐都沒有問題,但是中國有好幾次異族入侵,魏晉南北朝有五胡亂華,從西晉到東晉南遷之後,北方都是胡人,所以漢人跟胡人就混血了;第二次北宋被金兵占領了,半壁江山沒有了,到南宋甚至被蒙古人亡了,中國又被蒙古人統治了將近一百年,叫元朝。蒙古人是沒有文字的,而且不太重視中國文化,因此蒙古的時代文人的地位很低,就是九流十丐,只比乞丐高一等。有很多好的文學家就不可能在朝廷裡作官,最後流落到民間,所以元朝就變成了民間戲曲的興盛,關漢卿、馬致遠、《西廂記》的王實甫都成為當時的戲劇大家。

後來元朝蒙古人被逐出中國,蒙古在中國的北方建立四大帝國,在北方還有一百多年,但是在中國就不到一百年,原因是對中國文化的不重視,過去是士的文學、民的文學同時活潑,到了元朝就變成民間的戲曲特別好,官方的文學就沒落了。到了宋、明之間又有理學,慢慢注重內在心性的修養,使得第對大自然客觀的理解、自然的學問慢慢弱了,第二個使百工技藝被貶視,慢慢就變成讀書人是唯一的最好的出路,也就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這一段時間,由於讀書人慢慢出問題了,在思想上離開漢朝、唐朝那種活活潑潑的士跟民在一起的文學,生出了一種病態,甚至要求女人要裹足、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女子無才便是德。類似這樣都是因為民族的文化生病了,漢唐時代女子晚上可以出來夜遊、騎馬,是這一種活潑的民風。不過,宋明理學只影響到讀書的家庭、作官的家庭,中國的民間仍然活潑,所以民間的戲曲照樣非常盛行。

到了明朝末年,滿州人入關,滿州人很早就跟中國作戰,宋朝之後岳飛打金兵,金就是滿清的祖先。入關以後為了要防止漢人還有反清的思想,所以不能夠再用「金」,但金跟清差不多,就改成清朝。而且,明朝的明,日月火明是火,水剋火,所以改清,清有水,所以滿清滅了明朝。以前的金被火所剋,在陰陽五行裡是火剋金,金人改成清第是不要讓火剋金,可以水剋火;第二個是不要讓大家一直意識到他們是在岳飛時代就跟漢人打仗,因此滿州人入關以後就把原來武廟的岳飛慢慢改,透過戲曲說書,中國人喜歡三國演義於是就有了新的武廟關公,滿清把關公推出來取代了岳飛。

曹操曾經以恩義待過關公,關公有道義,赤壁大戰之後華容道放走曹操,提醒了雖然滿州入關殺了很多的漢人,但是和解了之後仍然能夠義氣相投。改神,是滿清人經過思考用中國的文化來做新的鋪陳,也化解了很多的敵對現象,的確是很高明的。由於滿州人的皇帝很早就跟中國接觸了,所以對中國文化是有研究的,進關以後所有的皇帝幾乎都是讀漢書讀得很好,因此有兩百六十八年。

中國之所以為大,不是去征服別人,秦始皇即使滅了六國,把各國原有的長城連續起來叫萬里長城,但是萬里長城以外的土地中國就不興起占領的念頭,大致上是如此。個別的小出入當然會有,不過我們講歷史觀只能講大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以後,海上霸權崛起,到全世界去占領地,英國英倫三島把印度占了,英國也跟中國打鴉片戰爭又得到香港。西班牙、葡萄牙、荷蘭這些小國家跑到非洲、中南美洲去,澳門也曾經由葡萄牙所託管;荷蘭人也曾經來過臺灣。

你看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離亞洲、非洲有多遠,還跑到更遠的中南美洲,所以中南美洲叫拉丁美洲。從歷史來看,中國即使在強盛的時候,明朝明成祖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早了將近一百年,哥倫布不過是跟西班牙的國王要了三條船一百多個水手,到了中南美洲看到當地的原住民土著,就把國旗拿出來宣布是西班牙國王的土地,可是早快一百年的鄭和下西洋,當時的船艦比哥倫布要大不知道多少倍,好幾層高,甚至於可以載馬,戰艦底下儲藏淡水。當時造船的原理是用一節一節的竹子,竹子一節進水了,其他的不進水,船就不會沉。

當時戰艦之大、規模之大,一共帶了兩萬多人。鄭和信仰回教,是伊斯蘭的宗教信仰,但是他代表皇帝出來不會因為個人的信仰去麥加去朝拜,只派代表去祭祀,當時兩萬多兵力還帶了馬匹,是一艘大的戰艦,如果他想要土地,到任何國家都是占不完的土地。但是,中國不是如此,而是跟這些國家交朋友、送禮。明成祖朱元璋奪了他的姪子惠帝的江山,惠帝失蹤了,所以剛開始是比較有政治目的,慢慢就變成了貿易、變成了文化,甚至七次到了非洲。鄭和下西洋七次,當時主戰艦紀錄了很完整的艦長日記,曾經放在國家檔案室裡,最後被偷走不見了,這是最寶貴的中國向外大規模的探險、交朋友,打通了海上的貿易繼承了原來的絲路。

路上的絲路興盛的時候,中國當時是秦漢,歐洲是羅馬帝國。剛開始漢武帝要伐匈奴,所以派了很多人一方面去找汗血寶馬,一方面打通了西域關節,他跟很多小國家聯合起來對抗匈奴、孤立匈奴,後來漢唐就慢慢在甘肅建立建立了四個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絲路是在路上從東往西打,西方羅馬帝國從西往東打,兩大帝國就打通了孔道,從軍事慢慢變成商業的交通,東方的貨賣到西方,後來又變成文化的交流。絲路走了一兩千年,後來羅馬帝羅衰微了,又崛起了新的阿拉伯世界,最後宗教也傳進來。有佛教進來,有大唐景教流行碑,有基督教進來了,還有拜火教也進來了,各種宗教到了中國,同時中國的文化也輸出:文字、曆法、音樂、美術、陶瓷、茶藝,透過貿易或是文化交流輸出。

後來,鄭和大規模的海上的探險,變成開拓更強大的水上絲路,當然鄭和之前水上絲路就已經開通了,不過論規模來講還是鄭和為最大。講這一段歷史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就是中國的大不是去占領人家的土地,英國當年叫日不落國,太陽沒有落下來,但是今天加拿大、紐西蘭、澳洲只叫她大英國協,英國已經不能指揮她們了,大家在國際場合是平起平坐。傳統的歷史英國的女皇還是大家的宗主,可是中國沒有去占領別人的土地,那中國為什麼大?因為被侵略。

蒙古統治中國一百年,蒙古走了,中國多個蒙古;滿州人入關兩百六十八年,中國多了東北、蒙古跟新疆,如果滿州沒有入關,現在的國土只有以前的一半。今天的中國之所以大,是因為滿州人當初進關的時候殺了很多人,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非常的慘。我們的前輩祖先受過很多的苦難,換得了中國的大,滿州人雖然以武力打天下,但是她們沒有孔子、老子、莊子、佛經,所以沒有辦法治天下,最後用中國的文化來治天下。因此,滿州人被推翻以後到了民國,大部分都漢化了,滿州的語言不見了、文字不見了,剩下旗袍。

中國變大雖然是用很多苦難換回來的,但是如果從長遠的歷史來看,文化是柔性的、軍事是剛性的,還是文化的力量大。我們看今天政壇的起起伏伏,總統過幾年換人,但是今天我講的這些思想學問,甚至於我講的文字、老子、易經,將來會永永遠遠傳下去。因此,我個人是絕不從政的,看長遠還是文化最重要!

三、故事開始

〈一〉石破天驚

《西遊記》大致上的背景就是如此。故事從什麼時候開始?一開始說盤古開天,在地球上就有了四大州,剛好我們現在有亞洲、美洲、非洲、歐洲,所以《西遊記》裡面講說盤古開天以後有四大州,東勝神州,西邊、南邊、北邊各有州。其中東勝神州靠海裡有座花果山,山受日月精華所照,有一塊幾十丈大石頭經過長期的日月精華所照,慢慢孕育了猴胎。有一天,猴子石破天驚出來了,顫巍巍的走幾步路,可是兩目運睛直達天庭,連玉皇大帝都為之震動,請順風耳、千里眼查他的來歷。

這一段在講什麼?講沒有父母的猴子,請問地球上有哪些動物、哪些植物會沒有父母?為什麼取經的猴子是沒有父母的?這就是《西遊記》用神話來寫作的好處。如果《西遊記》用一種寫實的筆法記錄,只是唐三藏取經的歷程,那很可能只有信佛的人來讀,不接受佛教信仰的人,不見得有興趣去讀。用神話想像的世界來寫,就可以讓所有的人,不管你是學什麼,都讀來津津有味,打破了時空感。

取經就是去追求最高理想,什麼叫做經?佛有佛經,中國有易經,人的身體有經絡,地球上找任何一點有經緯線。簡言之,經就是最高的。取經的人去追求最高的理想,要經過九九八十一劫難。因為個位數到極至是九,九是奇數不平衡,九的意思又跟諧音很久的久相通,所以從一數到九很久,因為個位數到九都到底了,九個九八十一諧音就是長長久久的意思。要取經的人就要走得長長久久,可是又要受很多的劫難。

中國字裡面,九字跟長久的久有關,比如寫軌道的「軌」,車走過的軌道,左邊車、右邊九,什麼是軌道?車子走了很久,很多車子經過,久了以後慢慢就會有軌道。如果要經過很多次的手續,才能煉出來一點很精煉的東西,就叫「丸」。
丸散膏丹湯的丸,九一點就是丸,就是煉很久才能煉出來一點東西就叫丸。中國字尤其是楷字,非常的奧妙。

做生意的人叫做商人、商賈,商賈是什麼意思呢?古代商人貿易最早是以貨易貨,後來用貝殼作錢,也一度用絲綢作錢,後來才用金屬銅鐵金銀,這四種金屬都可以作錢。最早的錢是貝殼,貨物的上面是變化的化,下面是貝殼的貝,就是貨物可以變化成錢,貝殼就是錢。商人為什麼叫商賈?因為把東方的貨賣到西方,東方最值錢的東西是絲綢、陶瓷、茶葉,利潤都非常高。

讀明朝歷史的時候覺得晚期的皇帝都不行,昏庸、跋扈,所以明朝剛好碰到不好的皇帝,清朝剛好遇到強的英主,努爾哈赤、皇太極進關以後,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大部分都是好皇帝。因此,中國最弱的皇帝碰到異族最強的皇帝,最後結果就是明朝輸了。滿清入關的確帶給中國很大的劫毀,但是今天看來,歷史是柔和的,今天是所有過去的累積。因此,滿州人又跟漢人合在一起,今天你要問誰是漢人?我告訴各位很難說的,因為五胡亂華的魏晉,到了元朝的蒙古,再加上滿州的兩百六十八年,還有其他少數的民族,跟漢人的血統不斷混,所以你說誰是純種的漢人很難說。

中國歷史是文化論不是血統論,滿清朝代過去了,中國的血液裡邊、文化裡邊又注入了新的民族進來,五胡亂華的血統跟文化又注入到中國的血統裡,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到蒙古,這些異族的血統跟文化都進到中國,所以中國是包容的文化。在歷史上,當然包容也花了很多的痛苦跟代價,今天我們看起來都是成為完整的一體。讀過去的歷史,我們對前輩的興衰、痛苦應該要充滿體恤之情,對先聖先賢所建立的偉大的傳統、了不起的文化,我們應該充滿感激。

《西遊記》告訴我們佛教傳到中國來,雖然來自於印度,但是後來中國推廣了,大乘推到今天的日本跟韓國,小乘推到今天的中南半島、越南、泰國、馬來西亞這些國家。所以,今天佛學的世界化,是漢人、是中國的貢獻。如同猶太教,最早猶太人是埃及的奴隸,摩西帶了他的子民過紅海找到蜜與奶之地,在曠野裡走了四十年,最後停下來。後來在歐洲,羅馬帝國起來了,把耶穌賜死在十字架,但是後來羅馬人接受了宗教,經過轉變,變成基督文明,到了俄國還有東正教,其實是一種教性。今天的基督教能夠世界化,是因為歐洲人的貢獻,如同佛教的世界化,是中國人的貢獻。

佛教在唐朝的時候,玄奘大師到印度取經,另外還有一位了不起的鑑真和尚。日本有很有名的史學文學家井上靖,寫過一本《天平之盟》,鑑真和尚為了要到日本去傳道,當時是冒生命危險,而且也是非法的。他帶了佛經、醫藥、一大堆人,遇到颱風吹得東倒西歪,甚至佛經這些寶貝眼看著要沉到海裡了,為了讓佛經能夠保存,最後人跳到海裡去救回佛經。鑑真和尚後來眼睛瞎了,終於千辛萬苦到了日本,日本在唐朝叫大化革新,後來的明治維新是學西方,明治維新建立的都城是東京,唐朝建立的都城是奈良跟京都。所以,鑑真和尚就把中國的佛教帶到日本,而且成立受戒的制度,和尚也是很了不起!

《西遊記》講三藏取經的故事,剛講到取經就是追求最高的理想。如果人想要學音樂,那音樂的最高理想也叫取經;如果想文學、想學繪畫,在文學繪畫裡追求最高的理想都叫取經。取經的人都會遇到九九八十一劫難。什麼是九九八十一劫難,後邊會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40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