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曾昭掄評傳(簡體書)
滿額折

曾昭掄評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6 元
定價
:NT$ 396 元
優惠價
8734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曾昭掄評傳》為國內外第一部曾昭掄傳記,全面真實反映了著名科學家、教育家、民主人士、評論家曾昭掄曲折豐富的一生,涉及其家庭親情、社會關系、教育業績、學術成果、學會活動、報刊出版、抗日救亡、高教改革、國內外科學考察等各個方面。對以曾昭掄為代表的中國化學家引進西方化學,開創中國化學研究,創立高等化學化工教育,創建中國化學會,制定中文化學名詞,創立科學文摘,建設國防化學,致力新中國高教建設等重要歷史及社會原因,均作了嚴謹可靠的敘述探討。《曾昭掄評傳》結構宏大、內容豐富、史據確鑿、史實準確、闡述嚴密,涉及中國現代眾多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特別注重傳主歷史社會環境關系的揭示與剖析,許多重要史實均為首次研究披露,力圖在環境個人分析史學治史方法上有所突破和進步。

名人/編輯推薦

《曾昭掄評傳》是部沉甸甸的書,體例之宏大,內容之豐富,考釋之精當,讓人禁不住與“嘆為觀止”四字聯想起來。作為迄今為止第一部曾昭掄先生的傳記,書中詳細記錄了曾昭掄先生的人生軌跡,觸及到傳主的每一個角落。從曾昭掄先生的家世求學到進入教育領域,從引進近代有機化學到開辟國防化學,從創立中國化學會到參與各類科學團體,從投身抗戰事業到時局觀察評論,從參加民主運動到獻身新中國高教事業,可以說應有盡有,無一遺漏。為了表現這些過程,書中考察和分析了影響曾昭掄先生成長的不同環境、不同因素、不同人際關系。尤為可貴的是,曾昭掄先生與中國化學教育與科研發展的不少關鍵環節,是經過作者戴美政的努力,才得以彌補和糾正的。閱讀這部書,讓人猶如沿著曾昭掄先生的足跡,走進了他生存的那個時代,讓人感受到時代與人物、時代與事物之間的互動。

目次

第1章 家世與故鄉
第1節 曾昭掄家世
第2節 故鄉與家宅

第2章 童年與求學
第1節 童年生活
第2節 長沙雅禮大學堂求學

第3章 清華歲月
第1節 初進清華園
第2節 中等科到高等科
第3節 高等科學習生活
第4節 校內生活與校刊編輯
第5節 "五四"洗禮

第4章 從清華學校到麻省理工學院
第1節 清末民初留美學生
第2節 從清華到麻省理工
第3節 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和MIT的初步印象
第4節 美國高等教育發展概略
第5節 聲譽卓著的麻省理工學院

第5章 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博士
第1節 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化工系
第2節 留學時期的科學會社學術活動
第3節 留學生活與學生組織
第4節 博士論文

第6章 上海完婚與廣州任職
第1節 俞氏家族與夫人俞大!因
第2節 遠赴廣州就職軍工

第7章 引進有機化學與創設國防化學教育
第1節 初進中央大學
第2節 教學基礎建設與有機化學教學
第3節 引進近代有機化學
第4節 創建化工科與首開國防化學專業

第8章 中基會助北大中興
第1節 就任北大研究教授
第2節 初進北大理學院
第3節 蔣夢麟與劉樹杞
第4節 化學系革新先創人才設備基礎

第9章 引領北大化學系改革
第1節 課程設置與教學思想
第2節 譯編外文教材 致力學術自主
第3節 開創近代有機化學研究
第4節 推行畢業論文制度培養化學人才
第5節 曾昭掄改革與全國高教糾偏

第10章 創立中國化學會與科學會社活動
第1節 教育部化學討論會和中國化學會成立
第2節 30年代中國化學會發展與當選會長
第3節 參與中國化工學會會務與編輯《化學工程》
第4節 中國科學社等團體的科學活動
第5節 中央研究院顧問、評議員

第11章 30年代科學活動及成果
第1節 國立編譯館專家與化學譯名
第2節 《中國化學會會志》總編輯
第3節 主編《中國化學撮要》
第4節 開創化學外文文摘事業
第5節 主持《時事月報》科學新聞專欄
第6節 支持會刊與編輯《世界動態》

第12章 從南京到北平的家庭生活
第1節 傅厚崗家宅
第2節 曾氏兄妹
第3節 北平家宅與課余生活

第13章 國防化學活動與赴日考察
第1節 "九一八"後的北大局勢
第2節 國防化學著譯
第3節 國防化學教育與防毒宣傳
第4節 慰問綏遠與防毒考察
第5節 赴日考察化學工業及教育

第14章 長沙臨時大學與湘黔滇旅行團
第1節 "七七"事變後南北奔走
第2節 從上海到長沙臨時大學
第3節 湘黔滇旅行團三千里征程

第15章 開創聯大化學教學新路
第1節 聯大初期
第2節 聯大化學系與課程設置
第3節 戰時化學教育思想
第4節 任課情況和教學風格
第5節 開創化學教學新路
第6節 求同存異共度時艱
第7節 參與戰時大學課程調整
第8節 培訓中學師資與受聘大學用書編委

第16章 戰時科學考察及成果
第1節 1939年西康科學考察
第2節 西康科學考察報告書與西康日記
第3節 1941年大涼山彝區考察
第4節 川康科學考察成果
第5節 科學考察思想及作品特色

第17章 艱難時代的多樣生活
第1節 初到昆明的家庭生活
第2節 勤奮學習與忙中有樂
第3節 師生同事
第4節 投資實業與創辦學校

第18章 戰時中國化學會
第1節 戰時化學會工作重心轉移
第2節 諸會長年會缺席之謎
第3節 再次當選化學會會長
第4節 迎接勝利曙光探討戰後建設

第19章 抗戰報刊與廣播活動
第1節 報刊專欄撰稿人
第2節 主持和編撰報刊科學專欄
第3節 抗戰報刊思想
第4節 創辦《海鷗周刊》紀念戴安瀾將軍
第5節 抗戰廣播演講

第20章 時局評論與軍事論述
第1節 軍事論述為抗戰救國而生
第2節 軍事論述內容與特色
第3節 軍事論述的時代特點

第21章 抗日救亡與勝利北返
第1節 接近中共參加進步組織
第2節 抗日救亡演講與講學
第3節 投身民主運動
第4節 《民主周刊》專欄撰稿人
第5節 接收北大與化學系恢復

第22章 赴美考察原子彈
第1節 MIT軍事教育與戰爭武器論述
第2節 高層秘密策劃與赴美人才挑選
第3節 啟程赴美與助手入學
第4節 曾昭掄的考察活動
第5節 《原子與原子能》等專著
第6節 《今日美國》及其價值
第7節 美國考察的初步評價

第23章 任職高教部與赴蘇考察
第1節 暫住香港
第2節 重返北大
第3節 新中國的新機遇
第4節 全國高等學校院系調整
第5節 率高教部訪問團訪蘇
第6節 50年代科學工作與科研成果

第24章 執教武大與平反昭雪
第1節 科學綱領與反右風浪
第2節 初到武漢大學
第3節 開創元素有機化學新學科
第4節 平反昭雪與百年誕辰紀念
曾昭掄年譜簡編
曾昭掄著譯論文目錄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試閱

第2節 故鄉與家宅
按歷史區劃,曾昭掄無疑是湖南省湘鄉縣荷塘鄉人。按現今區劃,曾昭掄又是雙峰縣荷葉鄉人。那么,曾昭掄究竟是湘鄉人還是雙峰人呢?究其原委,須簡述兩縣歷史沿革。
§1 湘鄉沿革與雙峰由來
湖南自古被稱為清浥之地、芙蓉之國,湖南中部,有片山清水秀、峰翠雁回的丘陵地帶,一條蜿蜒曲折的漣水河鑲嵌其間。此地河流縱橫,土地肥沃,農業興盛,這就是著名的湘鄉縣。湘鄉地域古代屬九州之一的荊州。周成王時,封熊繹為楚王。湖南當時屬楚國南部邊境地域。在楚平王時代(前668~前685),楚國勢力漸次進入湖北時,湖南仍然是三苗、百濮的自由天地。秦國統一中國後,將天下分為三十六郡。湘鄉地域屬長沙郡湘南縣,西漢時湘鄉縣域分屬連道縣和湘南縣。按《漢書·王子侯表》,西漢建平元年(前3),漢哀帝劉欣封長沙王之子昌為湘鄉侯,湘鄉之名,由此得來。以後朝代更迭,縣名、隸屬、區劃均有變動。元朝元貞元年(1295)升為湘鄉州。明朝洪武二年(1369),湘鄉州降為縣,屬長沙府,以後一直沿襲至清朝。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湘鄉縣轄12鄉,鄉以下分為都(坊),計44都3坊。曾昭掄的故居萬宜堂所在屬24都。另外,從明朝開始,湘鄉縣就有上、中、下三里之分,其中,中里在清朝轄16都,稱為16里。民國十九年(1930),湘鄉縣劃分為10個自治區,但當地人習慣上仍把一、二、四、五區稱作下里(亦稱首里),三、六、七區稱作中里,八、九、十區稱作上里。曾昭掄故鄉荷塘鄉地處中里,仍屬湘鄉縣轄地。因此,按歷史區劃,曾昭掄確是湘鄉人。按清華學校高等科四年級同學錄,曾昭掄所留家鄉地址也為“湘鄉二十四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湘鄉的行政區劃重新調整,基本上是按該縣原來首里、中里、上里的劃分,分建湘鄉、雙峰、漣源三個縣。其中,原湘鄉縣的中里三、六、七區加上二區的少部分共114個鄉鎮劃出建雙峰縣,縣政府設永豐鎮。永豐鎮東南面有一座兩峰對峙的雙峰山,猶如縣城的天然屏障。清乾隆年間,永豐城內曾建有雙峰書院傳播儒學,該縣由此得名而稱為雙峰縣。曾昭掄舊居所在地原屬湘鄉縣荷塘鄉,區劃調整後就是雙峰縣荷葉鄉,按1951年的行政區劃,曾昭掄應屬雙峰縣人。但作為史學著述,以曾昭掄為湖南省湘鄉縣(今雙峰)人敘述,則更符合歷史和現實狀況。
湘鄉是湖南大縣,北鄰寧鄉,東北接湘潭,東南界衡山,南鄰衡陽,西靠邵陽,西北接安化。在清末已是人口近百萬的大縣。湘鄉離省會長沙約90公里,按縣志載,“東西廣,約二百里;南北袤,約二百四十里。”全縣面積5500余平方公里,漣水是縣境內的主干河道,縱湘鄉全境,俗稱湘江河。在酈道元的《水經注》里,漣水是與澧水、沅水、資水、湘水并列的湖南五大河流之一。湘鄉境內,山丘崛起,岡盆起伏,地貌形態復雜多樣。以曾昭掄故里荷塘鄉所在東南部丘陵山地而言,域內崗地、丘陵、山地占80%以上,平原不到20%,這里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寒潮頻繁,夏天暑熱期長,秋日天氣多變,冬季嚴寒少但小雨天多。民國學者描述當地物產時說:“縣境首里多平疇。土質肥沃,產米最富。常年除足自給尚可以其十之一二之羨余,接濟菲鄰境。其余如麥、粱、茶、豆、棉、麻之屬。皆有所生產。上中二里,亦產米,然常年亦僅足其當地民食,半年以上之需用。所幸尚多各項雜糧之收獲,故以差足自給。而其地下煤、鐵、磺,各種礦藏之蘊藏,最為富厚,惜無人集資,大加開采。”而當地民風則是:“縣境民情淳厚樸實,性勇敢,不憚遠行,絕少安土重遷之態,又勤苦耐勞。惟鄉間散漫,不成村落。日常生活,普通人不免因陋就簡,農事種植,商業經營,各沿成法,故步自封,不思所以改良耳。”這些敘述,還是民國初年的情形,在清末曾昭掄童年時,當地保守封閉的狀況,恐怕比此程度更深。他所在的中里,自然條件與物產比起首里要差,農民生活也較困難,由于山崗重疊,交通不便,消息閉塞,免不了隨遇而安,當時的中國農村,許多地方均是如此。曾昭掄的故里荷塘鄉,其景況當然與湘鄉全境相似。不過,那是個頗有些神奇色彩的地方。
§2曾昭掄故鄉荷塘鄉
曾昭掄度過童年時代的荷塘鄉,而今稱荷葉鄉,是一派丘崗山地,既無湖澤也不見荷塘,但如何又有如此好聽的名字呢?原來,它是以該鄉的地形而得名。不過,在地勢較低的地方都看不出來,只有登上全鄉最高處紫峰山觀看方知原委。紫峰山坐落在荷塘鄉西部邊沿,最高峰仙女殿海拔818.8米,也是現今雙峰縣境內的最高峰。攀上仙女殿俯瞰山河,那會有一種叱?風云的氣概。在峰頂放眼眺望,周圍山崗盡收眼簾:東面黃牛峰、麂角寨若隱若現,云霧縹緲;南面高嵋山、九峰山峻拔挺秀,云氣繚繞;西北是地勢險要的黃巢山、白石峰;北面為坡度稍緩的周公寨、銅梁山。若轉身環視,就會發現一片巨大的荷葉展現在眼前,周圍環抱的山峰就像這片荷葉的邊緣;全鄉最低點新橋涓水河谷,就是這片荷葉的葉心,那涓水河及其支流,就是荷葉的葉脈;而那些大大小小的山塘、河堤,自然就像荷葉上的大小水珠。
荷塘鄉離湘鄉縣城40余公里,離永豐鎮也是40余公里。從永豐鎮去荷塘鄉,沿途有多處名人勝跡與故事傳說。永豐鎮古稱定勝鎮,“乾隆三年移縣丞駐此,為寶慶府水陸通衢。”歷來為湘中物資集散地,是湘鄉縣內最繁榮的集鎮。從這里出發,沿著曲曲彎彎、高低不平的道路向東行20余公里,經過白石峰、紫峰山兩山之間的狹長地帶,便是傳說中唐朝末年起義領袖黃巢駐兵的黃巢山。沿山路再行數公里,便到了三國時蜀國名相蔣琬的故地蔣市街.今稱井字鎮。至此再折向南走,一會兒就到了荷塘鄉中心,現今荷葉鄉鄉公所在地。這里離永豐鎮已有45公里之遙。離曾國藩的故居富厚堂不過兩公里遠。從荷葉鄉公所往西南方向,沿迂翅延伸的路上走七八公里遠,轉過一座小山崗,就是一派寬闊的山問田地,路右側一列山崗前,一排青白色山字墻宅第挺立,在青山綠野中分外醒目。這就是曾昭掄的故居萬宜堂。
§3故居萬宜堂
曾昭掄的故居萬宜堂坐落在荷塘鄉硤石村,這是曾國潢繼修善堂之後建造的一座規模頗為宏麗、帶有明代建筑風格的宅第。硤石村因村中有一條長而狹的小石坑而得名。萬宜堂的命名,取自曾國藩的家訓,所謂“耕讀傳家”就能“綿延世澤”,因此是“萬世咸宜之舉”。萬宜堂建造于同治十二年(1873),至今,廳中的正梁上還可以看到當時題寫的建造年份。萬宜堂建成時,曾昭掄的祖父曾紀梁剛好31歲,而曾昭掄的父親曾廣祚還未出生。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4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