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簡體書)
滿額折
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簡體書)
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簡體書)
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簡體書)
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簡體書)
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簡體書)
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簡體書)
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簡體書)
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簡體書)
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簡體書)
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簡體書)
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簡體書)
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簡體書)
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簡體書)

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歲月靜好 現世安穩》內容簡介:許多人,信步去看一場花事,渡船去賞一湖春水,從一座城到一個鎮。一路風塵,有人將閑云裝進行囊,有人將故事背負肩上,他們都在尋找那個屬于心靈的原鄉,可匆忙之間又忘了來路,不知歸程。隱世才女白落梅,以禪意寫紅塵,以佛法道人生,化云水禪心,入人間煙火。與她共有一剪菩提的光陰,也聽她靜靜地訴說這來往的緣分,俯瞰煙火人間,品靜好人生,盼現世安穩……
一剪閑云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華。
一世浮生一剎那,一樹菩提一煙霞。

海報:

作者簡介

白落梅,原名胥智慧。棲居江南,簡單自持。心似蘭草,文字清淡。已出版作品:《你若安好 便是晴天——林徽因傳》《因為懂得 所以慈悲——張愛玲的傾城往事》《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恨不相逢未剃時——情僧蘇曼殊的紅塵游歷》《西風多少恨 吹不散眉彎》《在最深的紅塵里重逢——倉央嘉措詩傳》等。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美麗的風景,似乎總在遠方。于是,許多人選擇在這個季節,信步去看一場花事,渡船去賞一湖春水。一路風塵,赴時光之約。有人將閑云裝進行囊,有人將故事背負肩上。他們都在尋找那個屬于心靈的原鄉,可匆忙之間,又忘了來路,不知歸程。
那時年少,一心只想著走出水鄉的那座石橋,從此做個奔走天涯的過客。後來真的走出去了,歷經春風秋月,遍賞靜美河山。那顆不經世事的心,被歲月打磨,亦多了幾分蒼涼的況味。也曾和山川草木發生過情感,與飛鳥蟲蟻釀造了故事。到最後,終究還是做了擦肩的路人,你來我往,各安天命。
當有一天,我劃著倦舟歸來,告訴自己,再也無須假裝年輕,等待一段梨花似雪的相逢。忘記許過的諾言,告訴曾經攜手作伴的人,相安無事,莫多驚擾。而後,安然于小小的舊宅,坐在閑窗下,接春水煮一壺新茶,把經年世事都泡在里面。且相信,喝下這盞茶,一段人生,又將重新開始。
陽光下,賭書潑茶,靜坐小憩。偶有路人,打屋檐下經過。只借問一句:驛路邊的梅花開了沒有?湖畔的楊柳綠了沒有?青墻黛瓦下,這短暫的邂逅,竟成了高雅的風景。有限的時光,反而讓我記住一個路人的風華。轉身的剎那,能感知到彼此眼眸中那一點淡淡的留戀。
後來,我終于明白,原來我以為回到了故里,其實一直都在行走。人生的終點,不是在山水踏盡時,亦不是在生命結束後,而是于放下包袱的那一刻。當你真的放下,縱算一生云水漂泊,亦可淡若清風,自在安寧。倘若心中藏一彎明月,又何懼世間迷離。煙火紅塵,同樣可以靜賞落花,閑看白云。
仿佛走了很久,遠方的風景,明明觸手可及,卻遲遲難以止步。只是再也不輕易留下約定,因為任何的等待,都比光陰更催人老。那些汲汲奔走、來去如風的人,珍重便好。世間風景萬千,我只愿,每個人都可以漫不經心地走下去。某一天,誰先轉彎了,或是誰不知所蹤,均可無礙。
時間很短,天涯很遠。往後的一山一水,一朝一夕,自己安靜地走完。倘若不慎走失迷途,跌入水中,也應記得,有一條河流,叫重生。這世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生長;任何去處,都是歸宿。
那么,別來找我,我亦不去尋你。守著剩下的流年,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白落梅
2012年3月于太湖

目次

第一卷 花開見佛
人生是一壺禪茶 003
一花一葉總關禪 008
一曲云水釋禪心 013
一切有情皆過往 019
菩提花落又花開 024
做一株佛前的青蓮 030
那些紅塵中的擦肩 035
今生只作最後一世 040
第二卷 風情古鎮
如夢西塘 047
丹青婺源 052
水墨徽州 058
烏鎮年華 064
相逢惠山 070
大理古城 080
風情麗江 087
第三卷 菩提道場
普陀佛國 095
峨眉秀色 100
九華禪境 112
五臺聖地 120
第四卷 一面湖水
西湖四韻 127
煙雨太湖 134
哈納斯四季之湖 141
湛藍的青海湖 149
聖潔的納木措 153
神奇的九寨溝 156
第五卷 夢里水鄉
水鄉記憶 163
相逢沈園 169
行走故土 175
第六卷 蓉城光陰
巷陌人生 183
天府錦里 191
蓉城光陰 195
草堂煙云 202
第七卷 皇城北平
走進紫禁城 211
頤和園的山水畫境 217
穿越長城 223
圓明園絕響 229
城南舊韻 235
第八卷 海上重逢
東方明珠 243
上海之春 248
海上留聲 252
相逢是歌 257

書摘/試閱

第一卷 花開見佛
花開見佛。佛在哪里?萬木凋零的曠野,一株綠草是佛;寧靜無聲的雪夜,一盆炭火是佛;蒼茫無際的江海,一葉扁舟是佛;色彩紛呈的世相,樸素是佛;動亂喧囂的日子,平安是佛。何時見佛?在流年里等待花開,處繁華中守住真淳,于紛蕪中靜養心性,即可見佛。
人生是一壺禪茶
後來才知道,茶在眾生的心里,有不同的味道。那一壺用靜水煮沸的新茶,在茶客的唇齒間回繞,品後有人似覺苦若生命,也有人淡如清風。
茶有濃淡,有冷暖,亦有悲歡。用一顆俗世的心品茶,難免執著于色、香、味,則少了一份清淡與質樸。茶有了萬千滋味,甚至融入了世事與情感。用一顆出離的心品茶,便可以從容地享受飛云過天、綠水無波的靜美。
茶,源于自然,汲日月精華,沐春秋洗禮,從而有了如此山魂水魄的靈性。茶可以洗去浮塵,過濾心情,廣結善緣。所以懂得品茶的人,也是一個愿意讓自己活得簡潔的人。始終相信,禪是一種意境,有些人用一生都不能放下執念,悟出菩提。而有些人只用了一盞茶的時光,就從萬象紛紜中走出,綻放如蓮。
人生有七苦,眾生流落在人間,是為了將諸苦嘗盡,換來一味甘甜。繁華三千,但最後終歸塵埃落定,如同夜幕卸下了白日的粉黛裝飾,沉靜而安寧。光陰彈指而過,當年在意的得失、計較的成敗,都成了云煙過眼。任何時候,彼岸都只有一步之遙,迷途知返,天地皆寬。
《心經》云:“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一切隨緣,一生隨緣,方得自在。”一個過于執著于此生的人,不適合修行。一個癡迷于因果的人,亦不適合修行。茶有佛性,尤如碧云凈水,幾盞下腹,心頭便了無閑事。所以修行之人總喜歡將日子浸泡在茶中,拋棄雜念,證悟菩提心。
天地沙鷗,我們微如芥子。不讓自己驚擾世界,也不讓世界驚擾自己。人出生的時候,原本沒有行囊,走得路多了,便多了一個包袱。而我們如何讓世俗的包袱,轉變成禪的行囊。只有用一顆清凈依止的心,看世態萬千,方能消除偏見,在平和中獲得快樂。
茶有四德,慈悲喜舍。所謂云水禪心,就是在一盞清茶中,品出生者必死,聚者必散,榮者必枯的真意。須知任何悲傷都是喜悅,任何失去都是得到。一個人對自己慈悲,才是對萬物慈悲。
時光若水,無言即大美。日子如蓮,平凡即至雅。品茶亦是修禪,無論在喧囂紅塵,還是處寂靜山林,都可以成為修行道場。克制欲望,摒除紛擾,不是悲觀,不是逃避,只為了一種簡單的活法。安住當下,哪怕是一顆狹小的心,亦可以承載萬物起滅。
世間一切情緣,皆有定數。有情者未必有緣,有緣者未必有情。隨緣即安,方可悟道。茶水洗心,心如明鏡,一個人只要看清楚自己,即可辨別無常世界。意亂情迷時,大可不必慌亂。靜心坐禪,明天會如約而至。春花依舊那樣美,秋月還是那么圓。
《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無須為了注定的悲劇,選擇感傷。但也不能為了將來的圓滿,停止修行。品茶,是為了修心,在無塵的凈水中徹悟禪意。讓我們不為表象迷惑,免去那些無謂的漂泊,及早抵達清靜的彼岸。
品茶可以讓人寬恕過錯,從而在杯盞中得到平和。真正完美的人生當留白,留白,即是佛家所說的空明。人間是最能表現自我的劇場,如果有一天故事劇終,選擇出離,一定要真的放下,而不是走投無路的放逐。要相信,別無選擇的時候,會有最好的選擇。
萬法無常,緣起性空。萬物既是因緣和合而生,亦會因緣而滅。晚云收,即是倦鳥歸巢時。佛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每一次歸返都是回頭,每一次渡河都有舟楫。無論前方的路有多遠,消除我執,此後風餐露飲,海天云闊,都是歸屬。
靜水深流,簡單的人其內心清和,越容易參透禪理。修佛亦如品茶,將一杯苦茶喝到無味,這就是禪的境界。人生應該刪繁留簡,任世事搖曳,心始終如蓮,安靜綻放。就如同萬千溪澗,終究要匯入一條河流,潺潺清明,簡靜安寧。
喝茶,要一顆清淡的心、悲憫的心。哪怕處車水馬龍的鬧市,都可以感受春風過耳、秋水拂塵的清雅。云在窗外踱步,鳥在檐下穿飛。裊裊的香霧,似有若無地詮釋虛實相生的人生。桌臺上有一方閑置的木魚、幾卷經書,還有散落的菩提,在淺淡的月光下,疏淡清絕。
世間風云,變幻莫測。佛家講究因果輪回,無論物轉星移、飛沙走石,有一天都會煙消云散、俱靜歸塵。如茶,融匯了萬物的精魂,倒入杯盞中,鐘情一色,澄澈醒透。
出離需要的不是勇氣和決心,而是善意和清醒。我們每日所看到川流熙攘,凡塵榮辱,其實都只是一場戲。一個修行者要有足夠的禪定,才可以走出人生逼仄的路徑,看云林綠野,落雁平沙。
佛說,割舍就是得到,殘缺就是圓滿。我們曾經用無數時光都無法記住的經文,待了悟之時,卻可以過目不忘。許多人認為精深淵博的禪,其實在一念之間,在每一個途經的日子里,在一滴水中,在一朵花間,在婆娑的世界里。
品茶,可以用陶具、瓷杯、玉盞,亦可以用竹盅、木碗。眾生品茶,多是為了打發閑寂的光陰。茶的味道,涼暖,似乎不那么重要。而僧者飲的禪茶,亦無需禮節,只是隨性而飲,品出的只有一種般若味。
時光流轉,云水千年。茶成了生活中的習慣,成了修行者不可缺少的知音。只是多少人,可以將洶涌不安的歲月,喝到水靜無波。多少人可以將渾濁紛紜的世象,喝到純凈清朗。也許我們可以選擇一個無意的日子,無論晴雨,不管春秋,飲下一壺人生的禪茶,回歸本真,找到最初的自己。
也許有那么一天,我會飲盡紅塵最後一盞茶湯,出離三千世界,換一世平寧。是迷途知返,是禪定了悟,已不重要。此後寒山石徑,乘白駒而行,飲下千江之水,將禪茶品到云淡風輕。
一花一葉總關禪
賭書潑茶,倚樓聽雨,日子清簡如水。禪的時光,總是寂靜無聲。窗外風云交替,車水馬龍,內心安然平和,潔凈無物。如此清淡,不是疏離塵世,而是讓自己在塵世中修煉得更加質樸。人生這本蘊含真理的書,其實掩藏在平淡的物事中。返璞歸真,隨緣即安。
那年梅花,已不知遺落在誰的墻院下,老了青磚,濕了黛瓦。曾經何時,那些追求青梅柳夢、向往唐風宋月的人,開始只要一茶一書的生活。時光依舊如流,只是行走在時光里的人,遲遲不肯踱步。那些動蕩不安的世事,已化作流水淡煙。風月情愁的昨天,也只是剎那驚鴻。
對時光,我們無須敬畏,它賜予了眾生苦樂,自己也在不經意中老去。每個人的心都是一扇小小的窗,開啟是煙火俗世,關上便是禪心云水。有人有誓與紅塵同生死的勇氣,有人則有靜坐枯禪無怨悔的決心。踏遍山河萬里,驀然回首,江湖里的快意恩仇,已成了浮云花事。
既知如此,再無謂去和流光一爭輸贏,白白耗損年華。做一個樸素簡單的人,讓心明凈清澈。佛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看似簡單,只要做一個良善之人,一個潔凈之人,便是今生最大的修為。可是行走在紅塵滾滾煙浪中,又有幾人可以做到那樣的極致。
心的凈化,是最高深的禪意。眾生之所以煩惱不斷,是因為心被妄念浮云遮掩,不得清朗。如何撣去塵埃,讓心似雪梨花那樣潔白,如青天皓月那樣明澈,則在于個人的修為、個人的善因。有時候,只一個剎那,妄念俱滅,一悟成佛。
《漢書》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所謂物極必反,強極則辱,亦是如此。美玉還暗藏瑕疵,人又豈有完人。只要有容人的雅量,有堅忍的襟懷,便是美德。然而,這世間,有一條叫做禪的河流,無論行去多少年,始終清可見底,而眾生則如過河的石子,可以在水底安然。
浮世清歡,如夢無痕。厭倦了凡塵往來,所以更多的人愿意做一株平凡的植物,盡管微妙,卻有著比人類更簡單、更質樸的生存法則。只想著如何安靜地過完日子,不在意前因果報。在佛眼中,一草一木皆有情,一花一葉總關禪。佛陀所途經的地方,哪怕山窮水盡,寸草不生,因了佛的到來,都有了禪意,有了慈悲。
有人問,修佛的路途到底有多遠?需要耗費多少光陰?佛陀用了千百年的時光來修行,歷盡萬千劫數,在彼岸佛國,為眾生遍植蓮花。而我們只需放下業障、貪嗔,找一只渡河的船,便可登岸。佛度有緣人,這個過程,也許剎那,也許一生。渡河的那艘船是什么?是佛殿檐前的一只蜘蛛,是寺院回廊的一縷荷風,是放生池畔的一株水草,抑或是漫天縹緲的一粒粉塵。
佛說:“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佛法無邊誓愿學,菩提無上誓愿證。”凈眼觀世,風起云涌,魚龍混雜,唯有心靈是凈土。心安,則不會被世事驚擾。佛讓眾生暫居浩蕩紅塵,紅塵則是道場,在這里,我們要學會隨遇而安。盲目逃離,只會讓自己陷入更深的困境。迷亂之時,即便行走在寬敞大道,也是狹窄逼仄;清醒之際,哪怕坐落于老宅枯井,亦可天高云闊。
花開見佛。佛在哪里?萬木凋零的曠野,一株綠草是佛;寧靜無聲的雪夜,一盆炭火是佛;蒼茫無際的江海,一葉扁舟是佛;色彩紛呈的世相,樸素是佛;動亂喧囂的日子,平安是佛。何時見佛?在流年里等待花開,處繁華中守住真淳,于紛蕪中靜養心性,即可見佛。
佛一直在,度化著、關懷著蕓蕓眾生。如慈母,燈下縫補,企盼遠行的游子;似名將,遙望月色,思念故里的紅顏;若村婦,倚著柴門,等待歸來的樵夫。而這些沉醉于紅塵中的世人,是否真的能夠放下?游子可以放下綠水青山的風物嗎?名將可以放下收復山河的成就嗎?樵夫可以放下一粥一飯的生活嗎?唯有放下,方可成佛。
宋代禪宗將修行分為三個境界。第一境界是“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芳跡”;第二境界是“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第三個境界是“萬古長空,一朝風月”。也許我們無須知曉其間的深意,只知道無論時光過去多久,佛法與天地同存。我們只做宇宙萬物中那一種屬于自己的生靈,安靜生長,平凡度日。而修行,則是在每一個春耕秋耘日子里,他年自有果報。
光陰還是那樣,有增無減,草木依舊長青,只是我們不再年輕。年月深長,人生走過的片段總是似曾相識,那是因為季節在往返,故事在重復,而世人也終究如此,別無他恙。有一天,時間會吹散一切,所有的猜疑,所有的迷惘,以及所有的不安都將隱去,直至一塵不染。而那些封存在歲月里的窖釀,也會在適當之時開啟,于某個風清月朗的日子,淡淡品嘗。
天然璞玉,需要時光的雕琢。錦瑟人生,則要禪心的滋養。且將繁弦急管,交付給絲竹清音;用凡塵煙火,換一盞玉壺冰心。在無常世間,面對不可預測的明天,今日所能做的,就是靜心坐禪,養我性情。讓自己慢慢從亂世風煙中走出來,變得干凈而明澈。
《六祖壇經》云:“一切眾生,一切草木,有情無情,悉皆蒙潤,百川眾流,卻入大海,合為一體。” 三生石上種因果,一花一葉總關禪。我們不求水月在手,不求花香滿衣,只愿光陰簡約美好,平淡素凈。有朝一日,佛緣到了,便是終點。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