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別鬧了,皇帝先生
滿額折

別鬧了,皇帝先生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特價
NT$ 199
優惠價
9017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歷史未解懸案全搜索
以史為鑑洞悉人生千百態

輕鬆中讀歷史 玩笑中看人生
看歷史大發現 新發現大歷史
世上有兩部歷史,一部是滿紙假話的歷史,是給皇太子看的;一部是大膽揭露秘密的歷史,它才能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法國‧巴爾札克

□曹操最怕的事是什麼?
□哪個皇后常常不在家,讓皇上也受不了了?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刺青?
□史上最難請的人是誰?
□東廠究竟有幾位?「錦衣衛」大揭秘
□東方版羅密歐與茱麗葉說的是哪兩個戀人的故事?
□超寫實世界名畫《清明上河圖》當中藏了什麼秘密?
□誰知道一代蒼狼成吉思汗的陵墓在哪裡?

◎皇帝乃龍中之龍,天之驕子,但,你知道皇帝的心事是什麼?
◎英雄人人都愛當,卻很難當!只因「樹大招風、人紅招嫉」?
◎這年頭,小人到處都有,小三更是無所不在;果真是小人不好惹,小三更難纏!
◎才子多情、佳人多魅;風流才子與俏佳人之間,又將會迸出何種火花?
◎中國地大物博,許多建築物超乎常人想像,看看不思議關鍵精彩報告!
◎血統代表一個人的根本,你真的了解自己的生世?他,又是誰家的孩子?
◎仙丹到底哪裡仙?妙藥又是妙在何處?且看「仙丹妙藥知多少」!

本書重點

※中國歷史博大精深,有太多我們無法解開的謎題和太多啟人疑竇的懸案。這其中深藏著什麼樣有趣的故事?

※本書經過鞭辟入裡的探討與廣納四方的資料,將浩瀚如海、沉重如山的史書化繁為簡,剖析中國數千年間所發生過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期間重要的歷史人物,將中國歷史按照不同史事的屬性重新予以分類,透過獨特的視野與角度,完成一場與中國歷史的精彩對話。

※中國歷史未解懸案全搜索,以史為鑑,洞悉人生千百態!

作者簡介

劉樂土

知名歷史小說作家,著有多部歷史相關書籍,包括《李自成大傳》上中下(風雲時代出版)、《李淵大帝》、《劉秀大帝》、《秦皇島》、《拿破崙》、《朱元璋大帝》等多部膾炙人口的小說。

書摘/試閱

□是父子還是情敵 王莽殺子之謎

王莽的姑母是漢成帝母后,把持朝政大權,王莽抓住時機,拼命表現自己。他把自己包裝成勤奮讀書、禮賢下士、慷慨俠義、忠孝雙全、儉約克己、勤勉奉公的楷模,由黃門侍郎、射聲校尉、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大司馬、攝皇帝步步高升,最終露出猙獰嘴臉,篡取帝位,建立新朝。王莽為了他朝思夜想的皇位,曾「大義滅親」,逼迫親生兒子自殺,這是怎麼回事呢?

王莽在西元前八年,榮升大司馬,年僅三十八歲。他繼續保持克己修行,謙虛仁義的好形象。但是,由於漢成帝去世,哀帝即位,新外戚傅、丁兩家登上政壇,王莽任大司馬僅得意了一年,就被迫讓位。王莽回到南陽新野都鄉封地,積極結交士大夫,準備東山再起。王莽的二兒子王獲殺死了一個奴隸,在當時社會算不得什麼大事。然而,王莽卻嚴加痛斥,讓王獲自殺償命。王莽的「大義滅親」行為,雖是小題大做,但卻為他贏得極好聲譽。朝野上下一片讚美之聲,漢哀帝只好恢復王莽的官職,王莽踏著親生兒子王獲的鮮血重登大司馬權位。

西元前一年,漢哀帝駕崩,漢平帝即位,王莽害怕平帝母親衛氏一族把持朝政,就採取先下手為強的辦法,把平帝母親衛姬封為中山孝王后,平帝的舅舅衛寶、衛玄為關內侯,命他們留居中山,不得來京。大臣們敢提起迎平帝母親入京的,王莽就狠狠處治。王莽的大兒子王宇擔心平帝長大成人後,怨恨王莽狠毒使他骨肉分離,遷怒王氏一族,致使王氏後代遭滅門之禍,就琢磨一條「妙計」。

王宇找到自己的老師吳章和大舅哥呂寬商議良策。吳章瞭解王莽迷信鬼神,就出主意:把狗血灑在王莽的大門上,讓他畏懼。王莽如果疑惑此事,吳章就乘機進言:說天神之意是迎接帝母衛姬入京,還政衛氏。王宇認為此法甚妙,讓呂寬趕快去辦。呂寬乘夜黑人稀,把狗血淋抹在王莽府門上,慌慌張張跑開。門吏看出黑影竟是呂寬,取火一照,鮮血淋漓,腥臭撲鼻,不禁毛骨悚然。王莽得知,連夜審問呂寬,帶出了王宇。

王莽對王宇露出猙獰的面孔,令他說出何人主謀。王宇戰戰兢兢供出老師吳章,以為父親此番必定重罰自己。哪知王莽逼他趕快自殺謝罪,並將吳章斬首示眾。王莽對王宇痛揮屠刀後,又將屠刀掄向衛氏一族,殺盡衛姬除外的衛氏親族;還把王氏宗族與自己略有不和的親屬,扣上通謀衛氏作亂的罪名,斬殺乾淨,朝中大臣被他借故殺掉幾百人。王莽的「大義滅親」為他贏得巨大聲譽,王宇的鮮血讓他榮膺了「宰衡」稱號,得到「九錫」的待遇,榮耀顯貴,無以復加。

王莽踏著用兩個兒子鮮血染紅的官階,步步高升,西元八年,篡奪劉氏江山,坐上了新朝龍椅。

王莽靠陰謀奪位,所以時時提防別人也篡去他的寶座。王莽共有四個兒子,王宇、王獲被他逼死,王安又神經失常,只好封王臨為皇太子。王莽連誅二子,莽妻哭瞎雙眼。王莽命王臨親侍生母。莽妻有個侍婢,叫原碧,曾與王莽私通,王臨來到後宮,被她迷住,也與她偷情。事後,王臨害怕醜事洩露被父親誅殺,就與妻子商議殺掉王莽篡位。

王臨還未行動,王莽藉口大風吹垮王路堂之事,廢掉了王臨的皇太子之位,王臨被攆出京師。第二年,瞎眼皇后病危,王臨給母親寫信道:

「皇上對子孫太苛酷,大哥、二哥三十歲均被迫自殺身亡。兒臣今年也是三十歲,不知能否保全?」

王莽探視瞎妻,看到來信,頓時震怒異常。莽妻一死,王莽拷問原碧,審出王臨與之私通之事。王莽怕家醜外揚,竟把參與審問的官吏一併處決,並勒令王臨自殺。王臨與妻子被逼自殺。

為了皇位,王莽害死了自己的三個兒子,充分暴露了他兇殘惡毒的本性。王莽一生說盡假話,幹盡沽名釣譽之事,萬民痛恨。西元廿三年,起義軍推翻了王莽的新朝,王莽被殺。他的頭顱被老百姓踢來踢去,他的舌頭被人切下來吃了,因為他的謊話,害慘了黎民百姓。

□曹操最怕的事 曹操兵敗之謎

曹操(一五五~二二○),字孟德,小名阿瞞,魏武帝。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譙縣(今安徽亳縣)人。東漢末由鎮壓黃巾起義中擴大了軍事力量,後又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封魏王後,興農築渠,用人唯才,使其統治地區初現興旺。其精兵法,善著詩,遺著《魏武帝集》,已佚。

《三國演義》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而其中的赤壁之戰,更可謂是其中精彩曲折的經典場景。

眾所周知,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打了敗仗,那麼他戰敗的原因是什麼呢?李白是我國著名詩人,被譽為「詩仙」,曾詩云:「烈焰張天照雲海,周瑜于世破曹公。」金代元好問也曾曰:「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幟北卷天為紅。」鄭允端(元代)也說過:「老瞞雄視欲吞吳,百萬樓船一炬枯。」如此的相似解釋,認為火攻是曹操戰敗的原因。

唐代胡曾則認為這是惟一的原因,在他的詩中說道:「烈火西焚魏帝旗,周瑜開國虎爭時。交兵不假揮長劍,已挫英雄百萬師。」從他的文中我們可以看到,似乎連「長劍」也不必「揮」,便取得了戰爭的勝利,火攻之威,真可謂大矣。

當然,詩並不是史籍,而是文藝作品。既然是這樣,我們就來看看史籍是如何記載的。《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道:「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並力,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焚其舟船」,不難看出當然是用火攻了。

再來看這個記載,既有黃蓋深感「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的妙計,又有「乃取蒙沖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的火攻準備,更有「煙炎張天,人馬燒死溺死者甚眾,(曹)軍遂敗退」的結果記錄。這便是來自史稿《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看來曹軍敗於火攻,是證據確鑿,再來參閱司馬光《資治通鑑》等其他一些史籍,我們可以基本斷定那些詩人所做之詞並非捏造,火攻已是事實。

然而,近年來一些論者對火攻論卻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曹操赤壁戰敗,是遭遇疾疫的襲擾,軍隊喪失戰鬥力所致,是血吸蟲病造成的,並不是火攻造成。

血吸蟲病論者也在史記中尋找答案。如陳壽在《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在說到赤壁之戰時,就根本沒有提火攻:「(曹)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卒多死者,乃引軍歸。」很明顯他是說赤壁之戰敗於「大疫」。

《吳書‧吳主傳》中有曹操自燒戰船之說:「(曹)公燒其餘船自退。」況且,交戰一方的主帥曹操,也不承認因遭火攻而敗北,他在赤壁戰後曾給孫權一信,其中云:「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三國志》裴注引自《江表傳》)論者由此斷定,疾疫,是曹軍敗北的主要原因,火攻之說是有待商榷的,而這個「疾疫」,就是血吸蟲病。

遠溯古醫籍中周易卦象「山風蠱」之症,以及西元七世紀初葉的《諸病源候論》,有類似血吸蟲病的記載。可見血吸蟲病在我國古代早已存在,就在一九七三年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女屍,在其腸壁從赤壁之戰的時間與血吸蟲病的易感季節推究,秋季,是血吸蟲病的易感季節。而曹軍轉徙恰在這個季節。而曹水軍捨鞍馬、仗舟楫,是極易感染的。訓練期間,官兵已陸續發病,而蟲體在宿主體內經過一個月以上的發育後才出現典型的急性期症狀,所以到了冬季決戰,正趕疾病急性發作,曹軍疲病交加,可謂不堪一擊。疑問是,孫劉聯軍何以不受血吸蟲病之害呢?既然同屬水上訓練和作戰。對此,有學者的解釋是:孫劉聯軍多南人,長期居於疫區,與免疫能力的較強有關,發病症狀也不會很嚴重;而曹軍則大多為北方戰士,免疫能力較差,所以病來如山倒,因而致敗。(《中華醫學雜誌》一九八一年第十一卷第二期《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係之探討》)

然而,血吸蟲病說也並沒有得到大家的一致認同。反對者認為,曹操訓練水軍的地點,在鄴(今河南省安陽縣境),而不在疫區江陵,那裏不屬於血吸蟲病疫區,應該沒有感染的可能。而且曹操燒船退軍的地點不在赤壁而在巴丘;是在曹軍兵敗退到巴丘時,而不在赤壁大戰時,可見他的目的是為了避免餘船資敵。再說,血吸蟲病潛伏期,一般在一個月左右,隨著天氣的溫度,時間長短有別,而潛伏期越長,發病時症狀也越輕,兩個月以上者只是少數,曹軍即使秋季感染到血吸蟲病,至十二月(大戰爆發)才發病,症狀也是很輕的。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曹操水軍多為湖北人,他們來自劉表的軍隊,之前多駐在血吸蟲病流行區,與孫劉聯軍的免疫能力會不相上下。除此之外,劉璋補充給曹操的軍隊,是四川戰士,也來自疫區。

和肝臟組織中都發現血吸蟲卵,可以證明,在漢代,長沙附近就存在著血吸蟲病。根據大量調查資料表明,兩湖(湖北、湖南)地區即與赤壁之戰有關的地域,正是血吸蟲病流行區。

由此看來,第一種說法火攻論在兩說並存的情形下較為服人。當然,不能否認戰士突發疾病也是曹軍失敗的因素之一,只不過不是主要原因。而所謂的「疾病」究竟是何種疾病,這倒是一個需要我們去解決的問題。

□大愚與大智 劉「阿斗」之謎

劉禪(二○七~二七一),劉備之子,俗稱劉阿斗。劉備死後,劉禪即蜀漢帝位,在位四十一年,是三國時期在位最久的國君。其在諸葛亮的輔助下,曾有一統天下的決心,後諸葛亮故,國破降魏,被迫遷往洛陽。司馬昭曾譏諷云:「思蜀否?」其「樂不思蜀」的回答,「成全」了他洗滌不去的貪生怕死之名。

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創建者劉備死後,他的兒子劉禪即位,也就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扶不起的阿斗」。

從裴松之注解《三國志》時,說劉禪是「凡下之主」,到羅貫中《三國演義》裏藝術性的渲染,劉禪的「扶不起的阿斗」形象深入人心。但是歷史上,真實的劉禪到底是什麼樣的呢?難道真是那個眼看國勢江河日下,最終兵敗國亡,苟且偷生的懦弱無能之輩麼?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裴注裏記有劉玄德敕劉禪遺詔,裏面講道:「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審能如此,吾復何憂!」諸葛亮並不是會阿諛逢迎的人,劉備也是有自知之明的君主。他們既然說劉禪的「智量甚大」,應該不是自欺欺人。如果拋開成見,從事實上來看一看,會發現也是這樣。

劉禪從西元二二三年登基,至西元二六三年降魏下臺,在位四十一年,是在三國時期所有國君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在亂世之中兵禍不斷,他能執政如此之久,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有人認為劉禪的帝位全靠諸葛亮的輔佐,可是西元二三四年諸葛亮去世後,劉禪仍然做了二十九年的皇帝。諸葛亮五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這樣一次又一次勞師動眾地討伐魏國,自然離不開作為國君的劉禪首肯。這也說明劉禪並不是一個懦弱無能的昏君,他還是有統一天下的志向的。

當然,有人還是堅持認為劉禪執政時間長是得益於諸葛亮的全力扶持,嗣後的蔣琬、費禕也都是赤膽忠心的賢良能臣。他們舉例說,劉備生前就表示對他這個兒子很不放心,向諸葛亮托孤的時候,有言在先,實在扶不起,「君可取而代之」。裴松之的《三國志》注裏,把劉禪稱為「凡下之主」,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劉禪在用人方面,信任小人,寵信宦官黃皓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黃皓善於鑽營,專權無忌,反而得到劉禪賞識,而正直不阿的董永卻因反對黃皓而長期不能升遷。劉禪的弟弟劉永甚至因為不滿黃皓,而被流放外地做官達十餘年。

但是有人舉出反例,不同意這種看法,認為他能用賢勿疑,善始善終。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等一干賢相良臣,劉禪始終用而不疑。從諸葛亮受到的待遇來看,劉禪甚至比父親劉備更能用人不疑。劉備三顧茅廬,自稱自己得諸葛亮,如魚得水,但是臨死仍然對他不甚放心,用話激諸葛亮說:「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不難看出,他對諸葛亮仍有疑忌。而劉禪一生卻對諸葛亮言聽計從。

諸葛亮死後,安漢將軍李邈對劉禪上書,援引了歷史上呂祿、霍禹等功高震主的臣子終至反叛的史實,含沙射影地詆毀諸葛亮「身杖強兵,狼傾虎視」,並且挑撥說諸葛亮之死使「宗族得全,西戎靜息,大小為慶」。他本來以為這樣說能符合劉禪的心理,認為他對諸葛亮也是不無疑忌的。哪裡想到,劉禪讀了奏摺後勃然大怒,當即下令將李邈下獄處死。

中國歷史上,能像劉禪這般用人不疑的君主,的確少見。可見他在用人方面,還是有一些過人之處的。《三國志集解》評論此事時稱:「後主之賢,於是乎不可及。」似乎並不完全是過譽。曹魏的夏侯霸因受曹爽的株連而逃亡入蜀。由於他的父親夏侯淵是被蜀將黃忠所殺,劉禪親自接見了夏侯霸,並對他解釋說:「卿父自遇害於行間,非我先人之手也。」這樣輕描淡寫的寥寥數語,在當時的情形下足以消釋前嫌。緊接著,他又與夏侯霸攀親戚、拉關係,指著自己的兒子說:「此夏侯氏之甥也。」夏侯霸的從妹是張飛之妻,所生的女兒是劉禪皇后,所以可以這麼說。他對夏侯霸「厚加爵寵」,懷柔拉攏,如果不是深有城府的人,恐怕做不到這一點。後人評論這件事說:「後主能做此語,亦復非常。」

所以在用人方面,劉禪還是別有不同。他晚年寵信宦官黃皓,有人認為這樣錯誤的產生不是由於劉禪用人能力有問題,而是他太過於自以為是。在姜維向他彈劾黃皓時,他說:「皓趨走小臣耳……何足介意。」可見他不過過於自信而已。

劉禪國破後降魏,被遷往洛陽,封為安樂公。在一次宴飲上,司馬昭命人為他表演蜀地歌舞,他的隨從們都觸景生情,無限感傷,但劉禪卻依然嬉笑自若。司馬昭就問他:「頗思蜀否?」劉禪竟回答說:「此間樂,不思蜀也。」這一事件讓劉禪遭到很多人的唾棄,罵他居然甘心為「亡國奴」,不可救藥到了極點。據《漢晉春秋》記載,當年連司馬昭聽了後都直搖頭,對同僚們說:「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

同樣是這件事,有人卻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結論。他們認為劉禪的這段精彩表演,正說明他聰明不亞於其父。劉禪降魏後,作為亡國之君,階下之囚,想保全身家性命並非易事。司馬氏之陰險毒辣又是路人皆知。當時司馬昭有意來試探他,他用「此間樂,不思蜀」來回答司馬昭「頗思蜀否」的詢問,與其說是出於糊塗與昏庸,不如說是故作癡呆的自保之計,是一種高明的策略,來麻痹司馬氏,讓他掉以輕心。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劉禪最終保全了自身。劉禪精彩的表演,瞞過了司馬氏,也瞞過古往今來多少人。當然,也還是有人看出了其中奧妙。周壽昌在《三國志集解》中評論劉禪的這番良苦用心時,就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恐傳聞失實,不則養晦以自全耳。」

以上種種,說明歷史上享國四十一年的蜀漢後主並不真的那麼不濟事,劉禪還是有他的過人之處的。但是歷代文藝作品渲染出來的那個懦弱無能的昏君劉禪,早已深入人心。「扶不起的阿斗」,早成為一個不變的形象。當然,這些就和史實沒什麼關係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79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