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從自然到人文:艾倫‧卡爾松環境美學文選(簡體書)
滿額折

從自然到人文:艾倫‧卡爾松環境美學文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價
:NT$ 294 元
優惠價
8725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從自然到人文》選輯錄了當代環境美學代表人物艾倫.卡爾松(Allen、Carlson)教授的18篇代表性論文。一方面,這些論文依時間順序排列,既有卡爾松在20世紀70年代環境美學草創期所寫的論文,也有2009年他出席在中國濟南召開的國際環境美學學術研討會時所提交的最新學術成果,可以歷時性地體現卡爾松教授在各個歷史階段的代表性學術成果,清晰地反映卡爾松環境美學產生、發展的歷史路徑:另一方面從空間領域上講,本文選又包括了卡爾松在環境美學各分支領域最有影響的論文,其論域從自然美欣賞一直到人類環境中的建筑、園林、農業景觀和環境藝術,由此可見出卡爾松對環境美學的廣泛貢獻。二者結合,可較為系統地反映卡爾松環境美學的整體學術面貌。本文選之文章悉尊其在諸刊發表時之歷史原貌,與卡爾松已面世的各專著相比,自有其不可替代的學術史文獻價值。

作者簡介

薛富興,1963年生,南開大學哲學院教授,美學教研室主任,中國美學方向博士生導師。天津市美學會第六、七屆理事會會長,中華美學會理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汁劃”入選者(2006年)。主要從事美學理論、中國美學和環境美學研究,學術興趣兼及中國哲學與倫理學。著有《東方神韻--意境論》(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分化與突圍》(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畫橋流虹--美學》(大學多媒體教材)、《山水精神--中國美學史文集》(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年)、《文化轉型與當代審美》(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2007-2008年,作為國家公派留學生,到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rfiversity of Alberta)哲學系作訪問學者,跟隨艾倫。卡爾松(Aller,Carlsor、)學習環境美學。

目次

艾倫·卡爾松的環境美學(薛富興)
論量化景觀美的可能性
欣賞與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的形式特征
自然、審美判斷與客觀性
自然與肯定美學
論農業景觀欣賞
建筑美學再思考
環境藝術是對自然的審美冒犯嗎?
誰的視野,誰的意義,誰的價值?
——景觀分析中的多元化與客觀性
欣賞藝術與欣賞自然
存在、處所和功能:建筑欣賞
論日本園林的審美欣賞
欣賞教育:何為正確的景觀課程?
人類環境的審美欣賞
不同環境概念下環境建筑的審美欣賞
恰當自然美學的要求
當代環境美學與環境保護要求
環境美學
科學認知主義視野下的環境美學
——環境美學家艾倫?卡爾松訪談錄
譯後記
版權信息與重印許可

書摘/試閱

艾倫·卡爾松的環境美學
艾倫·卡爾松(Allen Carlson,1943-),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哲學系教授。他是當代西方環境美學的創始者、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三十多年時間里,卡爾松將全部時間與精力投入到建立和發展這一學科。在環境美學這個領域,他已撰寫、編輯了許多著作和論文。他對這個領域的見解。總是獨特、富于啟發性和建設性的,總能引起其他美學家的興趣與爭論。在展開深入討論之前,我愿對卡爾松環境美學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作一歷時性的介紹。自然美學時期(1974-1984)
作為20世紀環境運動的結果,環境哲學出現于20世紀70年代。作為哲學的一個分支,環境美學也在此時產生。艾倫.卡爾松是環境美學的創始者之一。1974年,在美國美學會于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召開的美學會議上。卡爾松發表了題為《環境美學與“滑稽”敏感》的論文,這也許是卡爾松第一次使用“環境美學”這一概念。他的第三篇學術論文就是關于環境美學的。”雖然并不是他的每篇文章都使用了“環境美學”這一概念。但是.幾乎他的所有研究成果都屬于環境美學。卡爾松環境美學的第一個階段是從1974年到1984年。在這一時期,卡爾松做了一些基礎性的,但對他的理論來說又是很必要的工作。眾所周知,環境美學起于對自然欣賞的反思。卡爾松這一時期的理論亦可稱之為“自然美學”。這一時期,卡爾松主要從自然美學的角度,做了一些基本的理論建設工作,而這對于環境美學又十分必要。
1977年,卡爾松發表了《論量化景觀美的可能性》,這是他關于環境美學的第一篇重要論文。?首先,他立足于哲學,對環境研究和應用性環境評估作了重要的理論反思,這對于那個時代的環境美學而言,是一種很典型的形式。其次,在這篇文章中.卡爾松對于形式主義的否定--反形式主義,構成了他的一個主要觀點,這一觀點對于建構他的環境美學而言,是一個必要條件。如卡爾松之描述所示:無論社會公眾欣賞者,還是環境研究者和環境管理者,形式主義均是其最主要偏好。可是,形式主義只是感知和理解景觀的一種很膚淺的方法。這樣,只有當卡爾松擊敗了環境欣賞和環境研究中的形式主義傾向,他才可以期望一種適當、嚴肅的環境欣賞與研究。換言之,對于卡爾松的早期環境美學--“科學認知主義”而言.對于環境欣賞與研究中的形式主義的進攻,是建立他的環境美學的前提條件。因此.從此之後,他發表了一系列批判形式主義的論文。這些系列論文構成卡爾松早期環境美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揭示從形式主義角度感知和理解環境的膚淺性,割斷自然欣賞對于藝術欣賞的依賴,進而論證科學知識對于適當、嚴肅的自然審美欣賞之必要性。反形式主義的論證,在其後的兩篇論文--《形式特性與自然環境》和《新形式主義和對自然的審美欣賞》中更為全面、有力。?
1979年,卡爾松的《欣賞與自然環境》標志著其早期環境美學的正式建立。?在這篇經典文獻中,卡爾松首先否定了兩種自然審美欣賞的傳統模式--“對象模式”與“景觀模式”。依卡爾松之見,這兩種模式均未能符合自然之本性,這兩種模式與其說適于自然審美欣賞,倒不如說更適于用來欣賞藝術。事實上,這兩種模式均源于藝術欣賞。基于上述分析,對于自然審美欣賞,卡爾松提出了自己的新建議--“環境模式”。依他的理解,這是一種與自然的兩大特性--“自然是自然的”與“自然是環境的”相適應的欣賞模式。“環境模式”是卡爾松自然美學的第一塊理論基石。正是憑借這一概念,他成功地將自己的理論與傳統的自然美學區別開來。在這篇文章中,卡爾松系統分析了傳統自然審美方式之弊端--以藝術欣賞的方式對待自然,造成對所欣賞自然對象之嚴重誤解。他提出建立新的自然美學的必要性,這種自然美學在真正的自然對象之特性的基礎上,應當能正確地回答關于自然審美的兩個最基本問題--在自然審美中我們到底欣賞自然的什么.以及如何才能適當地欣賞自然.
在西方以美學為藝術哲學的傳統中,一些美學家認為:我們可以對藝術得出客觀的審美判斷;但是,對于自然對象,我們的審美判斷只能是主觀的。至少是相對主義的。卡爾松對此甚為不滿,他要努力論證自然審美判斷的客觀性,這便是其論文《自然、審美判斷和客觀性》的主要任務。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