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史話:海關史話(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史話:海關史話(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5 元
定  價:NT$ 90 元
優惠價:877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史話·近代經濟生活系列:海關史話》講述: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海關大權掌握在皇帝直接派遣的海關監督手中,而鴉片戰爭之後,中國的海關卻淪為了帝國主義者的“殖民地”,這其中赫德是個不可忽視的人物。他為清政府“服務”了52年,掌握中國海關的大權達半個世紀之久。從他與金登干的來往信件中,我們看到了帝國主義侵略的野心與清政府的軟弱,以及中國金庫的鑰匙始終掌握在外國人手中的事實,而這一局面一直延續到國民政府統治時期。
1949年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長期由帝國主義和國民政府控制的舊中國海關,即隨之崩潰了。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史話》的目的在于為廣大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較為完整、準確地介紹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普及類系列叢書,從而使生活在信息時代的人們尤其是青少年能夠了解自己祖先的歷史,在東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中國與世界各國愈來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與特色,將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永遠發揚下去。

目次

一 近代以前的中國海關
二 鴉片戰爭和中國海關主權的喪失
三 外籍總稅務司制度的初步建立
四 赫德其人
五 半殖民地海關制度的鞏固
六 中國的“國中之國”和清政府的頭號“總管”

七 總稅務司干預中國內政外交
1 安排蒲安臣出使外洋
2 商議修訂《天津條約》
3 組建中國海關駐倫敦辦事處
4 海關插手中法外交
5 幫助英國占領緬甸
6 “協調”葡萄牙“永遠駐扎澳門”
7 操縱中英西藏談判
8 插手中國舉借外債

八 中國人海關自主權思想的產生
九 北洋政府時期:安格聯坐上了總稅務司寶座
1 攫奪海關稅款收支保管權
2 控制“關余”,插手財政金融
3 修改進口稅則與征收附加稅

十 國民黨政府爭取“關稅自主”和“改革關制”的努力
1 改訂關稅新約,制定進出口稅則
2 關制改革的情況

十一 抗戰前後中國海關的命運
1 日本劫奪東北海關,推動武裝走私活動
2 國統區海關的困頓,美國人李度任總稅務司
3 淪陷區海關的殖民地化
4 戰後海關和美貨傾銷
5 解放區海關的建立和發展

十二 中共成立後收回海關主權的斗爭
1 中共早期關于收回關稅自主權的主張
2 支持廣東政府提用關余和收回海關的斗爭
3 反對關稅特別會議
4 推動海關職工運動的開展
5 推動和領導海關愛國關員的抗日救亡活動
6 解放戰爭時期黨領導上海等地海關職工的斗爭

十三 海關回到人民手中
1 解放戰爭的勝利和接管舊海關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總署的建立
十四 結語:半殖民地的中國建不成現代化的海關
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要談海關,首先必須給海關一詞下個確切定義。這并不容易。因為古代、近代、當代各個歷史時期海關的任務并不完全相同。不過,從海關的主要職能來看,也有它的共同之處。那就是:海關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國家機器的組成部分;是國家設在口岸,管理進出國境的貨物、人員、運輸工具,征收關稅、執行禁令并辦理有關事務的行政機關。一般它是偏重擔任國家經濟方面的職能。但在有些時期、有些國家,它同時也帶有強烈的軍事、政治色彩。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海關是每個國家的大門或每個國家大門的鑰匙。
海關的出現雖以國家的產生為其前提,但也并不是在國家產生的初期就有海關。國家事務增多了,國家機構分工細密了,對外貿易和國際交往發展了,海關也就逐步建立、發展起來了。從許多國家的情況來看,早期的海關主要是為了管理人員出入境和執行禁令而建立的。到了近代,海關才和對外貿易有了密切關系。
中國是世界的文明古國,海關歷史自然悠久。根據考古發掘和古籍記載,距今約3000年的西周,開始設“關”。到了春秋戰國,關卡增多,開始征收關稅。那時設立的都是陸地關。有些設在邊境,例如隴關、蕭關,多數是設在各諸侯國之間,帶著強烈的軍事色彩。這時“關”的任務是根據政府法令檢查進出境的使節、官員、商旅等所帶貨物。我國的“關”征收關稅是從公元前8世紀,即春秋前期開始的。那時稅率較低。到了戰國時期關卡增多,稅率提高。因為它限制了封建經濟的發展,思想家如晏嬰、孟軻、荀卿、韓非等都先後起而反對。他們主張薄賦節用,輕稅富民,認為古時“關譏(稽)而不征”是王政,“譏”就是查一查、問一問的意思。只查問卻不征收稅,老百姓就說好。而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前221年)的稅收增高,竟達到了苛政的地步,那就不利于民了。
秦統一中國,諸侯國國界消失,有些“關”撤銷或改作內地關。這些設在邊境和交通要道上古代的“關”,便隨著中華民族的發展和融合,以及海上交通的增加而逐步推向沿海。漢時設在“絲綢之路”上的古代名關玉門關和陽關,當時同屬敦煌郡。這兩個“關”對中外交往和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都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從此以後的王朝,就都十分重視在沿海或內地的城鎮設置關卡。著名的如居庸關、雁門關、嘉峪關、鎮南關和北京的崇文門關,都執行著海關任務。從秦漢至明清,“關”的名稱一直沿用未變。而邊境關和內地關的長期并存,卻是中國封建社會海關的一個重要特點。到了唐玄宗時代,開始在廣州設立了“市舶司”,專司管理海運進出境貨運并管理外商,類似現代海關的機構。有清一代起初堅持閉關政策。1684.年,清政府宣布開放海禁,在廣州、漳州(今廈門)、寧波、江南(今上海)四處設立海關,稱為粵海關、閩海關、浙海關、江海關。盡管早在西漢著名學者劉向的《列女傳·珠崖二義》一書中,“海關”之名即已出現,但在政府文獻中,在“關”之前加“海”字,卻是始于此時。
“市舶司”制度延續了約1000年,歷經唐、宋、元、明。總的來看,對來華外商采取的政策還是優待照顧的。它對于鞏固和維護封建國家,擴大對外影響,發展社會生產,都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清時所設四處海關都屬于戶部管理,所以又稱“戶關”。負責官員稱“監督”。四關之中,粵海關最為重要。清政府設立了這四處海關,雖說是“開放海禁”,其實也仍然是執行著它的“閉關政策”。從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起,又限定只有粵海關一處為外國商船來往的口岸。其他三個關雖未裁撤,卻只準本國商船出入港口。這一“閉關政策”,對海外貿易的品種、數量、各類人員的國際交往、中國籍海船的大小、船員人數等等有許多不合理的限制。與此同時還實行了“行商制度”。廣東的“公行”(有名的有十三行)是封建性外貿壟斷組織。它的存在,是不利于我國主要的出口貨物絲、茶的生產和運輸的。
明代以前,中國的經濟居于世界前列。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