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周作人自編集:風雨談(簡體書)
滿額折
周作人自編集:風雨談(簡體書)
周作人自編集:風雨談(簡體書)
周作人自編集:風雨談(簡體書)
周作人自編集:風雨談(簡體書)
周作人自編集:風雨談(簡體書)
周作人自編集:風雨談(簡體書)
周作人自編集:風雨談(簡體書)
周作人自編集:風雨談(簡體書)
周作人自編集:風雨談(簡體書)
周作人自編集:風雨談(簡體書)
周作人自編集:風雨談(簡體書)
周作人自編集:風雨談(簡體書)
周作人自編集:風雨談(簡體書)

周作人自編集:風雨談(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2 元
定價
:NT$ 132 元
優惠價
8711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風雨談》收錄周作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至一九三六年五月的作品。周氏在書中著力對中國古代著述加以縝密的審視,涉及領域甚廣,投入精力至巨,所寫文章雖然都是短篇,這項工作卻是系統的。此種審視首先是思想意義上的,而作者的文學觀念也時時有所體現。他的功夫是';披沙揀金';,態度是';褒貶顯然';,從古人之作中看到許多弊害,也發現了若干好處。其間的取舍標準,即一向強調的';疾虛妄';和';重情理';;換句話說,他的立場是科學精神和人道主義,或者一并說是現代文明。

作者簡介

周作人(1885-1967),他原是水師出身,自己知道并非文人,更不是學者,他的工作只是打雜,砍柴打水掃地一類的工作。如關于歌謠,童話,神話,民俗的搜尋,東歐日本希臘文藝的移譯,都高興來幫一手,但這在真是缺少人工的時候才行,如各門已有了專功的人他就只得溜了出來,另去做掃地砍柴的勾當去了。因為無專門,所以不求學但喜歡讀雜書,目的只是想多知道一點事情而已。所讀書中于他最有影響的是英國藹里思的著作。

名人/編輯推薦

作者周作人生前親自編定,學者止庵窮數年之力精心作校,增補從未出版作品,為市場上最全面最權威的周氏文集。

目次

小引
關于傅青主
游山日記
老年
三部鄉土詩
記海錯
本色
鈍吟雜錄
燕京歲時記
毛氏說詩
關于紙
談策論
螟蛉與螢火
竇存
關于家訓
郁岡齋筆麈
談錯字
關于王謔庵
陶筠廠論竟陵派
日本的落語
逸語與論語
日本雜事詩
書法精言
文學的未來
王湘客書牘
蒿庵閑話
鴉片事略
梅花草堂筆談等
讀戒律
北平的春天
買墨小記
舊日記抄
紹興兒歌述略序
安徒生的四篇童話
日本管窺之三
附錄二篇
一改名紀略
二竊案聲明
後記

書摘/試閱

小引
在《苦竹雜記》還沒有編好的時候,我就想定要寫一本《風雨談》。內容是什么都未曾決定,—反正總是那樣的小文罷了,題目卻早想好了,曰,風雨談。這題目的三個字我很有點喜歡。第一,這里有個典故。《詩經》鄭風有《風雨》三章,其詞曰,風雨凄凄,云云,今不具引。棲霞郝氏《詩問》卷二載王瑞玉夫人解說云:
凄凄,寒涼也。喈喈,聲和也。瑞玉曰,寒雨荒雞,無聊甚矣,此時得見君子,云何而憂不平。故人未必冒雨來,設辭爾。
瀟瀟,暴疾也。膠膠,聲雜也。瑞玉曰,暴雨如注,群雞亂鳴,此時積憂成病,見君子則病愈。
晦,昏也。已,止也。瑞玉曰,雨甚而晦,雞鳴而長,苦寂甚矣,故人來喜當何如。郝氏夫婦的說詩可以說是真能解人頤,比吾鄉住在禹跡寺前的季彭山要好得多,其佳處或有幾分可與福慶居士的說詞相比罷。我取這《風雨》三章,特別愛其意境,卻也不敢冒風雨樓的牌號,故只談談而已,以名吾雜文。或曰,是與《雨天的書》相像。然而不然。《雨天的書》恐怕有點兒憂郁,現在固然未必不憂郁,但我想應該稍有不同,如復育之化為知了也。風雨凄凄以至如晦,這個意境我都喜歡,論理這自然是無聊苦寂,或積憂成病,可是也云胡不喜呢?不佞故人不多,又各忙碌,相見的時候頗少,若是書冊上的故人則又殊不少,此隨時可晤對也,不談今天天氣哈哈哈,可談的物事隨處多有,所差的是要花本錢買書而已:翻開書畫,得聽一夕的話,已大可喜,若再寫下來,自然更妙,雖然做文章賠本稍為有點好笑,但不失為消遣之一法。或曰,何不談風月?這件事我倒也想到過。有好些朋友恐怕都在期待我這樣,以為照例談談風月才是,某人何為至今不談也?風月,本來也是可以談的,而且老實說,我覺得也略略知道,要比亂罵風月的正人與胡謅風月的雅人更明白得多。然而現在不談。別無什么緣故,只因已經想定了風和雨,所以只得把月割愛了。橫直都是天文類的東西,沒有什么大區別,雨之與月在我只是意境小小不同,稍有較量,若在正人君子看不入眼里原是一個樣子也。廿四年十二月六日。

老年
偶讀《風俗文選》,見有松尾芭蕉所著《閉關辭》一篇,覺得很有意思,譯其大意云:
色者君子所憎,佛亦列此于五戒之首,但是到底難以割舍,不幸而落于情障者,亦復所在多有。有如獨臥人所不知的藏部山梅樹之下,意外地染了花香,若忍岡之眼目關無人守者,其造成若何錯誤亦正難言耳。因漁婦波上之枕而濕其衣袖,破家失身,前例雖亦甚多,唯以視老後猶復貪戀前途,苦其心神于錢米之中,物理人情都不了解,則其罪尚大可恕也。人生七十世稱稀有,一生之盛時乃僅二十余年而已。初老之至,有如一夢。五十六十漸就頹齡,衰朽可嘆,而黃昏即寢,黎明而起,覺醒之時所思惟者乃只在有所貪得。愚者多思,煩惱增長,有一藝之長者亦長于是非。以此為渡世之業,在貪欲魔界中使心怒發,溺于溝洫,不能善遂其生。南華老仙破除利害,忘卻老少,但令有閑,為老後樂,斯知言哉。人來則有無用之辯,外出則妨他人之事業,亦以為憾。孫敬閉戶,杜五郎鎖門,以無友為友,以貧為富,庶乎其可也。五十頑夫,書此自戒。
朝顏花呀,白晝還是下鎖的門的圍墻。
末行是十七字的小詩,今稱俳句,意云早晨看初開的牽牛花或者出來一走,平時便總是關著門罷了。芭蕉為日本俳諧大師,詩文傳世甚多,這一篇俳文作于元祿五年(一六九三),芭蕉年四十九,兩年後他就去世了。文中多用典故或雙關暗射,難于移譯,今只存意思,因為我覺得有趣味的地方也就是芭蕉的意見,特別是對于色欲和老年的兩件事。芭蕉本是武士後來出家,但他畢竟還是詩人,所以他的態度很是溫厚,他尊重老年的純凈,卻又寬恕戀愛的錯誤,以為比較老不安分的要好得多,這是很難得的高見達識。這里令人想起本來也是武士後來出家的兼好法師來。兼好所著《徒然草》共二百四十三段,我曾經譯出十四篇,論及女色有云:
惑亂世人之心者莫過于色欲。人心真是愚物:色香原是假的,但衣服如經過薰香,雖明知其故,而一聞妙香,必會心動。相傳久米仙人見浣女脛白,失其神通,實在女人的手足肌膚艷美肥澤,與別的顏色不同,這也是至有道理的話。';本來訶欲之文出于好色,勸戒故事近于淫書,亦是常事,但那樣明說色雖可憎而實可愛,殊有趣味,正可見老和尚不打謊語也。此外同類的話尚多,但最有意思的還是那頂有名的關于老年的一篇:
倘仇野之露沒有消時,鳥部山之煙也無起時,人生能夠常住不滅,恐世間將更無趣味。人世無常,倒正是很妙的事罷。
遍觀有生,唯人最長生。蜉蝣及夕而死,蟪蛄不知春秋。倘若優游度日,則一歲的光陰也就很是長閑了。如不知厭足,雖歷千年亦不過一夜的夢罷。在不能常住的世間活到老丑,有什么意思?語云,壽則多辱。即使長命,在四十以內死了最為得體。過了這個年紀便將忘記自己的老丑,想在人群中胡混,到了暮年還溺愛子孫,希冀長壽得見他們的繁榮,執著人生,私欲益深,人情物理都不復了解,至可嘆息。';兼好法師生于日本南北朝(1332-1392)的前半,遭逢亂世,故其思想或傾于悲觀,芭蕉的元祿時代正是德川幕府的盛時,而詩文亦以枯寂為主,可知二人之基調蓋由于趣味性的相似,匯合儒釋,或再加一點莊老,亦是一種類似之點。中國文人中想找這樣的人殊不易得,六朝的顏之推可以算是一個了,他的《家訓》也很可喜,不過一時還抄不出這樣一段文章來。倒是降而求之于明末清初卻見到一位,這便是陽曲傅青主。在山陽丁氏刻《霜紅龕集》卷三十六雜記中有一條云:
老人與少時心情絕不相同,除了讀書靜坐如何過得日子。極知此是暮氣,然隨緣隨盡,聽其自然,若更勉強向世味上濃一番,恐添一層罪過。';青主也是兼通儒釋的,他又自稱治莊列者。所以他的意見很是通達。其實只有略得一家的皮毛的人才真是固陋不通。若是深入便大抵會通達到相似的地方。如陶淵明的思想總是儒家的,但《神釋》末云:
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頗與二氏相近,毫無道學家方巾氣,青主的所謂暮氣實在也即從此中出也。
專談老年生活的書我只見過乾隆時慈山居士所著的《老老恒言》五卷,望云仙館重刊本。曹庭棟著書此外尚多,我只有一部《逸語》,原刻甚佳,意云《論語》逸文也。《老老恒言》里的意思與文章都很好,只可惜多是講實用的,少發議論,所以不大有可以抄錄的地方。但如下列諸節亦復佳妙,卷二省心項下云:
凡人心有所欲,往往形諸夢寐,此妄想惑亂之確證。老年人多般涉獵過來,其為可娛可樂之事滋味不過如斯,追憶間亦同夢境矣。故妄想不可有,并不必有,心逸則日休也。又卷一飲食項下云:
應璩《三叟詩》云,三叟前致辭,量腹節所受。量腹二字最妙,或多或少非他人所知,須自己審量。節者,今日如此,明日亦如此,寧少無多。又古詩云,努力加餐飯。老年人不減足矣,加則必擾胃氣。況努力定覺勉強,縱使一餐可加,後必不繼,奚益焉。我嘗可惜李笠翁《閑情偶寄》中不談到老年,以為必當有妙語,或較隨園更有理解亦未可知,及見《老老恒言》覺得可以補此缺恨了。曹君此書前二卷詳晨昏動定之宜,次二卷列居處備用之要,末附《粥譜》一卷,娓娓陳說,極有勝解,與《閑情偶寄》殆可謂異曲而同工也。關于老年雖無理論可供謄錄,但實不愧為一奇書,凡不諱言人有生老病死苦者不妨去一翻閱,即作閑書看看亦可也。廿四年十二月十一日,于北平。

本色
閱郝蘭皋《曬書堂集》,見其《筆錄》六卷,文字意思均多佳勝,卷六有本色一則,其第三節云:
西京一僧院後有竹園甚盛,士大夫多游集其間,文潞公亦訪焉,大愛之。僧因具榜乞命名,公欣然許之,數月無耗,僧屢往請,則曰,吾為爾思一佳名未得,姑少待。逾半載,方送榜還,題曰竹軒。妙哉題名,只合如此,使他人為之,則綠筠瀟碧,為此君上尊號者多矣。(《艮齋續說》八)余謂當公思佳名未得,度其胸中亦不過綠筠瀟碧等字,思量半載,方得真詮,千古文章事業同作是觀。郝君常引王漁洋尤西堂二家之說,而《艮齋雜說》為多,亦多有妙解。近來讀清初筆記,覺有不少佳作,王漁洋與宋牧仲,尤西堂與馮鈍吟,劉繼莊與傅青主,皆是。我因《筆錄》而看《艮齋雜說》,其佳處卻已多被郝君引用了,所以這里還是抄的《筆錄》,而且他的案語也有意思,很可以供寫文章的人的參考。
寫文章沒有別的訣竅,只有一字曰簡單。這在普通的英文作文教本中都已說過,叫學生造句分章第一要簡單,這才能得要領。不過這件事大不容易,所謂三歲孩童說得,八十老翁行不得者也。《鈍吟雜錄》卷八有云:
平常說話,其中亦有文字。歐陽公云,見人題壁,可以知人文字。則知文字好處正不在華綺,儒者不曉得,是一病。其實平常說話原也不容易,蓋因其中即有文字,大抵說話如華綺便可以稍容易,這只要用點脂粉工夫就行了,正與文字一樣道理,若本色反是難。為什么呢?本色可以拿得出去,必須本來的質地形色站得住腳,其次是人情總缺少自信,想依賴修飾,必須洗去前此所涂脂粉,才會露出本色來,此所以為難也。想了半年這才丟開綠筠瀟碧等語,找到一個平凡老實的竹軒,此正是文人的極大的經驗,亦即後人的極好的教訓也。
好幾年前偶讀宋唐子西的《文錄》,見有這樣一條,覺得非常喜歡。文云:
關子東一日寓辟雍,朔風大作,因得句云,夜長何時旦,苦寒不成寐。以問先生云,夜長對苦寒,詩律雖有對,亦似不穩。先生云,正要如此,一似藥中要存性也。這里的對或蹉對或句中對的問題究竟如何,現在不去管他,我所覺得有意思的是藥中存性的這譬喻,那時還起了藥廬這個別號。當初想老實地叫存性廬,嫌其有道學氣,又有點像藥酒店,叫做藥性廬呢,難免被人認為國醫,所以改做那個樣子。藥的方法我實在不大了然,大約與煮酒焙茶相似,這個火候很是重要,才能使藥材除去不要的分子而仍不失其本性,此手法如學得,真可通用于文章事業矣。存性與存本色未必是一件事,我卻覺得都是很好的話,很有益于我們想寫文章的人,所以就把他抄在一起了。
《鈍吟雜錄》卷八遺言之末有三則,都是批評謝疊山所選的《文章規范》的,其第一則說得最好。文云:
大凡學文初要小心,後來學問博,識見高,筆端老,則可放膽。能細而後能粗,能簡而後能繁,能純粹而後能豪放。疊山句句說倒了。至于俗氣,文字中一毫著不得,乃云由俗入雅,真戲論也。東坡先生云,嘗讀《孔子世家》,觀其言語文章循循然莫不有規矩,不敢放言高論。然則放言高論,夫子不為也,東坡所不取也。謝枋得敘放膽文,開口便言初學讀之必能放言高論,何可如此,豈不教壞了初學。鈍吟的意見我未能全贊同,但其非議宋儒宋文處大抵是不錯的,這里說要小心,反對放言高論,我也覺得很有道理。卷一家戒上云:
士人讀書學古,不免要作文字,切忌勿作論。這說得極妙,他便是怕大家做漢高祖論,胡說霸道,學上了壞習氣,無法救藥也。卷四讀古淺說中云:
余生僅六十年,上自朝廷,下至閭里,其間風習是非,少時所見與今日已迥然不同,況古人之事遠者數千年,近者猶百年,一以今日所見定其是非,非愚則誣也。宋人作論多俗,只坐此病。作論之弊素無人知,禍延文壇,至于今日,馮君的話真是大師子吼,惜少有人能傾聽耳。小心之說很值得中小學國文教師的注意,與存性之為文人說法不同,應用自然更廣,利益也就更大了。不佞作論三十余年,近來始知小心,他無進益,放言高論庶幾可以免矣,若夫本色則猶望道而未之見也。廿四年十二月廿五日。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1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