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二刻拍案驚奇(簡體書)
滿額折

二刻拍案驚奇(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2 元
定價
:NT$ 132 元
優惠價
87115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二刻拍案驚奇(精)》是我國流傳頗廣的古典短篇小說集“三言二拍”中的一部。它以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擬話本”形式,描寫了眾多引人入勝的故事,其語言通俗簡練:情節曲折起伏,撲朔迷離,然又合情合理:人物內心刻畫細致入微,藝術形象栩栩如生,這些小說,以極其生動的筆觸向讀者講述了許多令人拍案驚奇的故事。
這本《二刻拍案驚奇(精)》(作者凌濛初)是“中國古典小說名著叢書”之一。

名人/編輯推薦

《二刻拍案驚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創作的擬話本短篇小說集,其藝術風格與《拍案驚奇》相似,因此人們習慣上稱之為“二拍”,是我國古代短篇小說的精品佳作。
《二刻拍案驚奇》共有作品40篇,該書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表現愛情婚姻和兩性關系,二是表現封建官吏的思想行為,三是表現商人生活。
這本《二刻拍案驚奇(精)》(作者凌濛初)是“中國古典小說名著叢書”之一。

中國古代白話短篇小說,雖與長篇小說一樣,也是以唐宋元以來說話人的話本為淵源的,但其發生、發展卻有著與前者同中有異的歷程,從而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風貌。其特點在于以城市生活和商業活動為主要背景,從不同側面反映市民階層的喜怒哀樂,呈現出比白話長篇小說更貼近現實的靈活性;至于語言的生動通俗,也明顯存有民間口頭創作向文人案頭創作過渡的痕跡。
誕生于明末的“三言”、“二拍”,是宋元明以來流行話本的改寫和結集,集中體現了那一時期白話短篇小說的創作成就。其中,明天啟問馮夢龍(1574—1646)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稱“三言”),代表了話本向擬話本發展的最初階段,共收宋元明人話本一百二十種,而明人所作比重加多。馮氏或改定題目,刪芟游詞,潤色文字;或僅保留原作梗概,鋪陳改寫,性質已同創作,“極摹人情世態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于是案頭小說之形態,由話本中萌生,而短篇小說的大量刊行,亦由此開始。稍晚,□禎間凌□初(1580—1644)受“三言”影響,先後刊行《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拍”),因“宋元舊種,亦被□括殆盡”,乃“取古今來雜碎事可新聽睹、佐談諧者,演而暢之”,得八十篇,從而變編改舊本為文人仿話本自行創作,所謂文人“擬話本”小說至此確立。
《二刻拍案驚奇》(簡稱《二刻》),是凌□初繼《拍案驚奇》(簡稱《初刻》)之後編撰的又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收小說三十九篇(其中卷二十三與《初刻》同卷重復)、雜劇一篇。《二刻》的取材與《初刻》相似,即《小引》所說:“偶戲取古今所聞一二奇局可紀者,演而成說,聊舒胸中磊塊。”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多角度、全方位的社會風俗畫長卷:朝廷權貴、府縣官吏、名宿大儒、青衿學子、農夫商販、寺院僧徒、青樓女子、早慧神童,乃至地痞無賴、賭徒神偷,三教九流,無所不有,由這些人物,敷演出形形色色曲折生動的故事。
此次出版《二刻拍案驚奇》,用日本內閣文庫藏明崇禎五年尚友堂本為底本,參校其他版本改正錯訛,以臻完善。
上海古籍出版社

目次

出版說明
二刻拍案驚奇序
二刻拍案驚奇小引
卷之一
進香客莽看金剛經
出獄僧巧完法會分
卷之二
小道人一著饒天下
女棋童兩局注終身
卷之三
權學士權認遠鄉姑
自孺人白嫁親生女
卷之四
青樓市探人蹤
紅花場假鬼鬧
卷之五
襄敏公元宵失子
十三郎五歲朝天
卷之六
李將軍錯認舅
劉氏女詭從夫
卷之七
呂使君情媾宦家妻
吳太守義配儒門女
卷之八
沈將仕三千買笑錢
王朝議一夜迷魂陣
卷之九
莽兒郎驚散新鶯燕
□梅香認合玉蟾蜍
卷之十
趙五虎合計挑家釁
奠大郎立地散神奸
卷十一
滿少卿饑附飽揚
焦文姬生仇死報
卷十二
硬勘案大儒爭閑氣
甘受刑俠女著芳名
卷十三
鹿胎庵客人作寺主
剡溪里舊鬼借新尸
卷十四
趙縣君喬送黃柑
吳宣教干償白鏹
卷十五
韓侍郎婢作夫人
顧提控掾居郎署
卷十六
遲取券毛烈賴原錢
失還魂牙僧索剩命
卷十七
同窗友認假作真
女秀才移花接木
卷十八
甄監生浪吞秘藥
春花婢誤泄風情
卷十九
田舍翁時時經理
牧童兒夜夜尊榮
卷二十
賈廉訪贗行府牒
商功父陰攝江巡
卷二十一
許察院感夢擒僧
王氏子因風獲盜
卷二十二
癡公子狠使噪脾錢
賢丈人巧賺回頭婿
卷二十三
大姊魂游完宿愿
小姨病起續前緣
卷二十四
庵內看惡鬼善神
井中譚前因後果
卷二十五
徐茶酒乘鬧劫新人
鄭蕊珠鳴冤完舊案
卷二十六
懵教官愛女不受報
窮庠生助師得令終
卷二十七
偽漢裔奪妾山中
假將軍還姝江上
卷二十八
程朝奉單遇無頭婦
王通判雙雪不明冤
卷二十九
贈芝麻識破假形
擷草藥巧諧真偶
卷三十
瘞遺骸王玉英配夫
償聘金韓秀才贖子
卷三十一
行孝子到底不簡尸
殉節婦留待雙出樞
卷三十二
張福娘一心貞守
朱天錫萬里符名
卷三十三
楊抽馬甘請杖
富家郎浪受驚
卷三十四
任君用恣樂深閨
楊太尉戲宮館客
卷三十五
錯調情賈母詈女
誤告狀孫郎得妻
卷三十六
王漁翁舍鏡崇三寶
白水僧盜物喪雙生
卷三十七
疊居奇程客得助
三救厄海神顯靈
卷三十八
兩錯認莫大姐私奔
再成交楊二郎正本
卷三十九
神偷寄興一枝梅
俠盜慣行三昧戲
卷四十
宋公明鬧元宵雜劇

書摘/試閱

詞云:
百年伉儷是前緣,天意巧周全。試看人世,禽魚草木,各有蟬聯。從來材藝稱奇絕,必自種姻娃。文君琴思,仲姬□手,匹美雙傳。
——詞寄《眼兒媚》
自古道:物各有偶。才子佳人,天生匹配,最是人世上的佳話。看官且聽小子說:山東兗州府巨野縣有個□芳亭,乃是地方居民秋收之時,祭賽田祖先農、公舉社會聚飲的去處。向來亭上有一扁額,大書三字在上,相傳是唐顏魯公之筆,失去已久,眾人無敢再寫。一日正值社會之期,鄉里父老相商道:“此亭徒有其名,不存其扁。只因向是木扁,所以損壞。今若立一通石碑在亭中,別請當今名筆寫此三字在內,可垂永久。”此時只有一個秀才,姓王名維翰,是晉時王羲之一派子孫,慣寫顏字,書名大盛。父老具禮相求,道其本意。維翰欣然相從,約定社會之日,就來赴會,即當舉筆。父老礱石端正。
到于是日,合鄉村男婦兒童,無不畢赴,同觀社火。你道如何叫得社火?凡一應吹簫打鼓、踢球放彈、勾欄傀儡、五花爨弄諸般戲具,盡皆施呈,卻像獻來與神道觀玩的意思,其實只是人扶人興,大家笑耍取樂而已。所以王孫公子,盡有攜酒挾伎特來觀看的。直待諸戲盡完,賽神禮畢,大眾齊散,止留下主會幾個父老,亭中同分神福,享其祭?,盡醉方休。此是歷年故事。此日只為邀請王維翰秀才書石,特接著上廳行首謝天香,在會上相陪飲酒。不想王秀才別被朋友留住,一時未至。父老雖是設著酒席,未敢自飲,呆呆等待。謝天香便問道:“禮事已畢,為何遲留不飲?”眾父老道:“專等王秀才來。”謝天香□:“那個王秀才?”父老道:“便是有名會寫字的王維翰秀才。”謝天香道:“我也久聞其名,可惜不曾會面。今日社酒,卻等他做甚?”父老道:。他許下在石碑上寫‘□芳亭’三字,今已磨墨停當在此,只等他來動筆罷,然後飲酒。“謝天香道:“既是他還未來,等我學寫個兒耍耍何如?”父老道:“大姐又能寫染?”謝天香道:。不敢說能,粗學涂抹而已。請過大筆一用,取一回笑話,等王秀才來時,抹去了再寫不妨。”父老道:。俺們那里有大筆?憑著王秀才帶來用的。”謝天香看見瓦盆里墨濃,不覺動了揮灑之興,卻恨沒有大筆應手。心生一計,伸手在袖中摸出一條軟紗汗巾來,將角兒團簇得如法,拿到瓦盆邊蘸了濃墨,向石上一揮,早寫就了“裱芳”二字。
正待寫“亭”字起,聽得鸞鈴響,一人指道:“兀的不是王秀才來也!”謝天香就住手不寫,抬眼看時,果然王秀才騎了高頭駿馬,瞬息來到亭前,從容下馬,到亭中來。眾父老迎著,以次相見。謝天香末後見禮,王秀才看了謝天香容貌,謝天香看了王秀才儀表,兩相企羨,自不必說。王秀才看見碑上已有。裱芳”二大字,墨尚未千,稱贊道:“此二字筆勢非凡,有恁樣高手在此,何待小生操筆?卻為何不寫完了?”父老道:”久等秀才不到,此間謝大姐先試寫一番看看。剛寫得兩字,恰好秀才來了,所以住手。”謝天香道:“妾身不揣,閑在此間作耍取笑,有污秀才尊目。”王秀才道:”此書顏骨柳筋,無一筆不合法,不可再易,就請寫完罷了。”父老不肯道:”專仰秀才大名,是必要煩妙筆一番!”謝天香也謙遜道:“賤妾偶爾戲耍,豈可當真!”王秀才道:“若要抹去二字,真是可惜!倘若小生寫來,未必有如此妙絕,悔之何及?恐怕難為父老每盛心推許,容小生續成罷了。只問適間大姐所用何筆,就請借用一用。若另換一管,鋒端不同了。”謝天香道:“適問無筆,乃賤妾用汗巾角蘸墨寫的。”王秀才道:“也好,也好,就借來試一試。”謝天香把汗巾遞與王秀才,王秀才接在手中,向瓦盆中一蘸,寫個“亭”字續上去。看來筆法儼如一手寫成,毫無二樣。父老內中也有斯文在行的,大加嘆賞道:“怎的兩人寫來恰似出于一手?真是才子佳人,可稱雙絕!”王秀才與謝天香俱各心里喜歡,兩下留意。父老一面就命勒石匠把三字刻將起來,一面就請王秀才坐了首席,謝天香陪坐,大家盡歡吃酒。席間,王秀才與謝天香講論字法,兩人多是青春美貌,自然投機。父老每多是有年紀歷過多少事體過的,有甚么不解意處?見兩人情投意合,就攛掇兩下成其夫婦,後來竟諧老終身。這是兩個會寫字的成了一對的話。
看來,天下有一種絕技,必有一個同聲同氣的在那里湊得,在夫妻里面更為希罕。自古書畫琴棋,謂之文房四藝。只這王、謝兩人,便是書家一對夫妻了。若論畫家,只有元時魏國公趙子昂與夫人管氏仲姬兩個多會畫。至今湖州天聖禪寺東西兩壁,每人各畫一壁,~邊山水,一邊竹石,并垂不朽。若論琴家,是那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只為琴心相通,臨邛夜奔,這是人人曉得的,小子不必再來敷演。如今說一個棋家在棋盤上贏了一個妻子,千里姻緣,天生一對,也是一段希奇的故事,說與看官每聽一聽。有詩為證:
世上輸贏一局棋,誰知局內有夫妻?
坡翁當日曾遺語,勝固欣然敗亦宜。
話說圍棋一種,乃是先天河圖之數:三百六十一著,合著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黑白分陰陽以象兩儀,立四角以按四象。其中有千變萬化、神鬼莫測之機。仙家每每好此,所以有王質爛柯之說。相傳是帝堯所置,以教其子丹朱。此亦荒唐之談,難道唐虞以前連神仙也不下棋?況且這家技藝不是尋常教得會的。若是天性相近,一下手曉得走道兒便有非常仙著,著出來一日高似一日,直到絕頂方休!也有品格所限,只差得一子兩子地步,再上進不得了。至于本質下劣,就是奢遮的國手師父指教他秘密幾多年,只到得自家本等,高也高不多些兒。真所謂棋力酒量恰像個前生分定,非人力所能增減也。
宋時,蔡州大呂村有個村童,姓周名國能,從幼便好下棋。父母送他在村學堂讀書,得空就與同伴每畫個盤兒,拾取兩色磚瓦塊做子賭勝。出學堂來,見村中老人家每動手下棋,即袖著手兒站在旁邊,呆呆地廝看。或時看到鬧處,不覺心癢,口里漏出著把來,指手畫腳教人,定是尋常想不到的妙著。自此日著日高,是村中有名會下棋的高手,先前曾饒過國能幾子的,後來多反受國能饒了,還下不得兩平。遍村走將來,并無一個對手,此時年才十五六歲,棋名已著一鄉。鄉人見國能小小年紀手段高得峽蟣,盡傳他在田畔拾棗,遇著兩個道士打扮的在草地上對坐安枰下棋,他在旁邊蹲著觀看,道士覷著笑道:“此子亦好棋乎?可教以人間常勢。”遂就枰上指示他攻守殺奪、救應防拒之法。也是他天緣所到,說來就解,一一領略不忘。道士說:“白此可無敵于天下矣!”笑別而去。此後果然下出來的迥出人上,必定所遇是仙長,得了仙訣過來的。有的說是這小伙子調喉,無過是他天性近這一家,又且耽在里頭,所以轉造轉高,極窮了秘妙,卻又撰出見神見鬼的天話哄著愚人。這也是強口人不肯信伏的常態,總來不必辨其有無,卻是棋高無敵是個實的了。P15-1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1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