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簡體書)
滿額折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5 元
定價
:NT$ 150 元
優惠價
8713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與“優勝劣汰”發展觀的比較)》內容簡介:“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在古代科學技術領域中有著廣泛應用,結出許多豐富多彩的自主創新的成果。在《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與“優勝劣汰”發展觀的比較)》通過闡述它在傳統農業、中醫藥、冶金、器械(弓箭、車輛)、音樂、水利、陰陽歷等的應用,以顯示有關的中華傳統科學技術是歸屬于一個與西方科學技術體系的“優勝劣汰”等存在很大差異的另一個科學技術體系。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筆者徐道一認為:史伯提出的“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論斷可以比達爾文的進化論更合理地解釋大多數事實和現象,顯著優于“優勝劣汰”的發展觀。“和實生物”與“優勝劣汰”觀念存在顯著區別。“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立足于不同事物各有特點,強調各有長處,相互包容,以他人長處來補充自身的不足,著眼于發揮整體協調性,達到整體優化和持續發展的效果;而“優勝劣汰”則強調某一事物的所謂“優勢”,而對所謂的“劣勢”事物則忽視,以促其淘汰。

作者簡介

徐道一,男,1934年生,浙江鄞縣人。

1956年畢業于北京地質學院,1963年獲蘇聯莫斯科大學副博士學位。先後在中國科學院地質所、國家地震局地質所工作,研究員。曾從事數學地質、天文地震、天文地質、天地生綜合關系等方面的研究工作。20世紀80年代發起和組織了全國天地生相互關系學術討論會;20世紀90年代提倡天地生人系統觀。代表性著作有:《數學地質引論》、《天體運行和地震預報》、《天文地質學概論》、《中國天文地質事件》(英文版)、《周易科學觀》、《周易與當代自然科學》、《周易與21世紀》等,已發表論文410余篇。

名人/編輯推薦

《自然國學叢書》是中國第一套自然國學研究叢書。其任務是:開辟自然國學研究方向;以全新角度挖掘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獲得新的生命力;以全新角度介紹和挖掘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知識,為當代科技創新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提供一系列新的思維、新的“基因”。它是“一套普及型的學術研究專著”。
徐道一的這本《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與“優勝劣汰”發展觀的比較)》為該叢書中的一本,內容如下:“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在傳統科學技術領域中有著廣泛應用,結出了豐富的成果。本書列舉在傳統農業、中醫藥、冶金、器械(弓箭、車輛)、音樂、水利、陰陽歷、建筑等領域的一些事例加以說明。

21世紀初,國內外出現了新一輪傳統文化熱。廣大百姓以從未有過的熱情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國學熱。世界各國也以從未有過的熱情,學習和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聯合國設立孔子獎,各國雨後春筍般地設立孔子學院或大學中文系。很顯然,人們開始用新的眼光重新審視中國傳統文化,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之根,是中華民族振興、騰飛的基礎。面對近幾百年以來沒有過的文化熱,要求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研究,并從新的高度挖掘和認識中國傳統文化。我們這套《自然國學叢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
自然國學是我們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科技前沿探索中如何發揮重要作用的理論研究”中,提出的新研究方向。在我們組織的、堅持20余年約1000次的“天地生人學術講座”中,有大量涉及這一課題的報告和討論。自然國學是指國學中的科學技術及其自然觀、科學觀、技術觀,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長久以來由于缺乏系統研究,以致社會上不知道國學中有自然國學這一回事;不少學者甚至提出“中國古代沒有科學”的論斷,認為中國人自古以來缺乏創新精神。然而,事實完全不是這樣的:中國古代不但有科學,而且曾經長時期地居于世界前列,至少有甲骨文記載的商周以來至17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古代科學技術一直居于世界前列;在公元3~15世紀,中國科學技術則是獨步世界,占據世界領先地位達千余年;中國古人富有創新精神,據統計,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1500年的2000多年中,中國的技術、工藝發明成果約占全世界的54%;現存的古代科學技術知識文獻數量,也超過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因此,自然國學研究應是2上世紀中國傳統文化一個重要的新的研究方向。它的深入研究,不僅能從新的角度、新的高度認識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獲得新的生命力,而且能從新的角度、新的高度認識和弘揚中國傳統科學技術,有助于當前的科技創新,有助于走富有中國特色的科學技術現代化之路。
本套叢書是中國第一套自然國學研究叢書。其任務是:開辟自然國學研究方向;以全新角度挖掘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獲得新的生命力;以全新角度介紹和挖掘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知識,為當代科技創新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提供一系列新的思維、新的“基因”。它是“一套普及型的學術研究專著”,要求“把物化在中國傳統科技中的中國傳統文化挖掘出來,把散落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國傳統科技整理出來”。這套叢書的特點:一是“新”,即“觀念新、角度新、內容新”,要求每本書有所創新,能成一家之言。二是學術性與普及性相結合,既強調每本書“是各位專家長期學術研究的成果”,學術上要富有個性,又強調語言上要簡明、生動,使普通讀者愛讀。三是“科技味”與“文化味”相結合,強調“緊緊圍繞中國傳統科技與中國傳統文化交互相融”這個綱要進行寫作,要求科技器物類選題著重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進行解讀,觀念理論類選題注重從中國傳統科技的角度進行釋解。
由于是第一套自然國學叢書,加上我們學識不夠,本套叢書肯定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乃至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差錯。我們衷心地希望能聽到批評、指教之聲,形成爭鳴、研討之風。
《自然國學叢書》主編
2011.10

目次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內涵
(一)史伯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
(二)晏嬰的有關論述
(三)“和”是多樣事物的統一
(四)“生”與“繼”
(五)“和”與“同”
(六)“和實生物”與“和而不同”的異同
(七)“和實生物”的理論基礎——陰陽的對待統一
第二章 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觀是“和實生物,同則不繼”
(一)《周易》有關論述
(二)諸子百家有關論述
(三)秦以後有關學者的論述
(四)當代學者有關論述
第三章 “和實生物”在中國古代社會發展中的成果和應用
(一)多元的中華文明的形成
(二)五千年中華民族的持續發展
(三)傳統農業
(四)中醫藥
(五)冶金
(六)器械(弓箭、車輛)
(七)音樂
(八)水利
(九)陰陽歷
(十)建筑
第四章 “和實生物”與“優勝劣汰”發展觀的比較
(一)西方發展觀的主流是進化論
(二)進化論的核心觀念是優勝劣汰
(三)保護生物多樣性與優勝劣汰
(四)對“優勝劣汰”的質疑
(五)兩種發展觀的比較
(六)兩種發展觀的關系:融合、拼合或互補
第四章 “和實生物,同則不繼”在當代的現實意義
(一)在自然科學中的應用
(二)發展大成智慧學
(三)中國自然科學應選擇“和實生物”的發展道路
(四)“和實生物”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理論基礎
結束語
參考文獻
總跋

書摘/試閱

(三)“和”是多樣事物的統一
整個世界是由異質、異性、異態、異位的事物構成,展現出多樣性的豐富多彩的圖景。只有維持多樣性和相互包容,世界才能存在,并持續發展下去。
前面已提到張岱年認為“和”主要指多樣性的統一。後人一般亦把“和”理解為“不同事物的統一、和諧或摻和”。因此,“和”的觀念與多樣、差異有密切的關聯,體現包容多樣,尊重差異(不同),承認不同事物的相輔相成、相反相濟。需要強調的是,差異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應當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
1.多種多樣事物的客觀存在
《周易·系辭下》中提到:
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這是說:天下人在想些什么、考慮什么?普天之下,走的道路是多種多樣的,但都要到同一個地方去;考慮的事物是許許多多的,但達到的目的是一致的。
這段話亦是講多樣事物的互補、互濟的道理,而不是彼此排斥。
事物的多樣性是自然界、人類社會的客觀存在。馬克思(1818~1883年)說過:“人們贊美大自然悅人心目的千變萬化和無窮無盡的豐富寶藏,人們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羅蘭散發出同樣的芳香。”我們常說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其客觀前提就是事物存在著多樣性和動態性,所以才要從實際出發。
多樣性表示事物的千姿百態,千差萬別,也就是很大的差異性,而且它不僅是靜態的,也是動態的,具過程性的。但僅僅是多樣性是不夠的,要達到比較有序的境界就需要不同事物之間的協調。
“和實生物”的先決條件是要有多種多樣事物的存在。父母結合,生兒育女,通過多樣性的結合,產生新質,使人類不斷地繁衍和進步。如果近親(例如表兄妹)結婚,由于其多樣性不夠,易生傻、呆、殘的後代。古人早已發現這一情況,規定了一定的“禮”來防備和避免。中國先秦就有“同姓不婚”的禮制,因古之同姓,源于一支。《國語·魯語》云:“同姓不婚,懼不殖生。”上文所引史伯語“先王聘後于異姓”亦是此意。
對待多種多樣的事物,主要的態度應是包容,兼收并蓄,具有厚德載物的博大胸襟,聚集不同事物,以達到殊途同歸、百慮一致的良好環境。
“和實生物”所需要的多樣性不一定越多越好,而是要適度,這個度亦是隨條件而變化的。
2.統一的多層次涵義
統一意味著多種事物處于同一域境之中,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聯系。這種聯系的意思是任何一個事物皆在不同程度上依賴于其它事物的存在及呈現的狀態,而不是意味著多種事物變為同一。“統一”的主要含義是:事物僅僅停留在多樣性亦是不夠的。組成多樣性的各種事物必須彼此能按一定客觀“節律”組合在一起。這樣的多樣性不是互相排斥、互相干擾、互相攻擊、非此即彼(如優勝劣汰)的趨向同一的關系;相反,它們之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是互補、協調、配合、共存、共處地保留原來基本差異的關系。
《中庸》中的“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以及西漢賈誼(前200~前168年)《新書·道術》“剛柔得適謂之和”中的“節”、“適”,都表示必須有一定程度的協調。譬如一個交響樂隊,有各種樂器,可以發出各種聲調,如果每種樂器都是各吹各的調,所發出的聲音就是難聽的噪聲;只有按一定曲調、一定節奏協調演奏,才能成為一首悅耳的交響樂曲。中國古人認為最能體現“和”的是音樂。從多樣性發展到“和”是事物發展的理想境界。
在許多古代器物及服裝上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紋飾,表示一種雜多而有機統一的美。《周易·系辭下》:“物相雜故日文。”自然界中的雷霆震蕩、風雨勃興、四季更替、日月輪回、萬物枯榮等大自然變化節奏也顯示了多樣性。世界萬物都是相輔相成的。
僅僅是多樣性是不夠的。如果多種事物雜亂相處,則可能會引起沖突、對立、對抗、征服和破壞。只有當多種事物之間能互相協調、配合及共處時,才可以達到“和實生物”的高尚境界。許多樂器具有不同的音調和音色,能協調地吹奏、配合,才能演奏成一曲動聽的交響樂。不同個體或部分之間的協調,這就是“和實生物”。不然,在音樂方面則形成噪音,對人產生危害。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