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廖海濤傳(簡體書)
滿額折

廖海濤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0 元
定價
:NT$ 180 元
優惠價
8715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劉志慶、朱洪偉所著的《廖海濤傳》是一部記錄新四軍將領、民族英雄廖海濤烈士光輝一生的傳記文學作品。
廖海濤是福建上杭人,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投身革命,曾任代英縣蘇維埃政府主席,積極帶領群眾配合紅軍包圍中央蘇區。三年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中,他率紅軍游擊隊堅持斗爭,取得了大洋壩等戰斗的勝利。抗戰爆發後,他先後擔任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政治處主任、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挺進江南,指揮了赤山、西塔山、高莊等戰斗,沉重打擊了日偽的囂張氣焰;皖南事變後,他擔任新四軍第六師第十六旅政委,率部連克敵人據點,打開茅山抗戰的新局面,與羅忠毅共同領導了蘇南的抗戰大局。1941年11月28日,在塘馬戰斗中,為掩護黨政軍機關轉移,他與羅忠毅率領十六旅數百指戰員阻擊數千日軍,最後壯烈犧牲。
《廖海濤傳》敘述了廖海濤為人民解放、民族獨立而奮斗拼搏的光輝一生,表現了他軍政合一,智勇雙全的卓越才能,謳歌了他鐵骨錚錚、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

作者簡介

劉志慶,江蘇人,畢業于江蘇教育學院漢語言文學系,江蘇作家協會會員,作家。著有長篇小說《幻情》,報告文學集《水西女杰》等。

名人/編輯推薦

劉志慶、朱洪偉所著的《廖海濤傳》非常翔實地記錄了烈士的事跡和奮斗精神,并對烈士作了恰如其分的評價。作者對資料的搜集整理是花了一番功夫的,尤其對烈士生平戰斗過的地方作了大量的實地考察和采訪,其圖文資料是十分寶貴的。

今年是建黨90周年,也是塘馬戰斗70周年,解放軍出版社出版《廖海濤傳》,作者劉志慶、朱洪偉同志請我寫序。提起筆,猛想起距第一次為廖海濤的傳記寫序,時間已過去10年了。2001年,我曾為一本名為《抗日名將廖海濤》的書寫過序言。
時光匆匆,歲月悠悠,但時光的流逝并沒有沖淡我對廖海濤同志的懷念,相反,更加深了我對這位首長兼兄長的懷念之情。多少年來,我在各種場合介紹他在江蘇堅持茅山抗日根據地的斗爭中壯烈犧牲的動人事跡,宣傳他崇高的愛國精神,而今值此塘馬戰斗70周年,亦即英雄犧牲70周年之際,這種宣傳就顯得更為迫切,更為重要。
廖海濤同志是福建省上杭縣人,在閩西土地革命戰爭和三年游擊戰爭時期,他帶領蘇區群眾打土豪,分田地,鬧革命,為保衛蘇區的革命果實,為反“圍剿”的斗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領導杭代地區的游擊戰爭時已表現出了他杰出的政治軍事才能。
我在1935年紅八團、紅九團在月流下洋會合時,便聽到過廖海濤的威名,真正相識是在1937年春節,紅七支隊和紅四支隊在雙髻山大禾坑集結,歡慶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那時廖海濤擔任紅七支隊的政委。從相識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他那“鐵石人”的堅強性格,“只有鐵骨錚錚的共產黨員,沒有屈膝投降的布爾什維克!”他艱苦奮斗,百折不撓,永不屈服的精神深深地感染著我。新四軍第二支隊成立,北上抗日後,我們并肩戰斗在一起,他成為我敬愛的首長。在烽火連天的歲月中,他是軍政合一、智勇雙全的新四軍高級將領。在四團初入江南的一系列戰斗中,在重新組建的第二支隊時期的赤山、西塔山、高莊等戰斗中,以及第十六旅成立後的連克茅山據點、血戰塘馬戰斗中,都體現出其杰出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才干。
最難忘的還是塘馬血戰,在彈飛如蝗的危險時刻,他和羅忠毅同志共同留下阻敵。他們直接交代我帶領黨政軍機關人員突圍,還親自交代要注意保護電臺和十幾擔用鮮血換來的鈔票。他率隊血戰,為蘇南黨政軍機關人員轉移至長蕩湖邊,并在戴家橋組織起有效的阻擊,堅持到天黑突圍贏得了時間。他大無畏的民族精神,永遠散發著耀眼的光芒,永遠值得世人尊敬。
廖海濤和羅忠毅一樣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在抗戰時期為國家、為民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們為新四軍第二支隊的組建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為蘇南抗日根據地的創建與發展立下了不朽的功績。他們以自己的壯烈殉國,有效地保存了當時蘇南地區僅有的極為可貴的抗日力量,粉碎了日軍的戰略企圖,他們是新四軍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廖海濤傳》這本書寫得很好,非常翔實地記錄了烈士的事跡和奮斗精神,并對烈士作了恰如其分的評價。作者對資料的搜集整理是花了一番功夫的,尤其對烈士生平戰斗過的地方作了大量的實地考察和采訪,其圖文資料是十分寶貴的。
此書的出版將有助于年輕一代更好地了解烈士的事跡與精神,更好地了解閩西三年游擊戰爭和蘇南抗戰的歷史,有助于愛國主義精神的弘揚與和諧社會的構建,是一本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傳記作品。
廖海濤烈士與山河共存,與日月同輝。
王 直
2011年8月1日

目次

前言
第一章 投身革命
一、雙髻山下的“小先生”
二、參加共產黨
三、宣傳擴紅,武裝暴動
四、年輕有為,擔當重任
第二章 堅持閩西南游擊戰爭
五、擔任閩西軍政委員會委員、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
六、“鐵石人”
七、艱苦歲月
八、火燒大洋壩
九、殺人昧大捷
第三章 堅持茅山抗日根據地
十、北上抗日
十一、東進蘇皖,堅守江南
十二、赤山之戰
十三、西塔山戰斗,橫山事變
十四、高莊戰斗
十五、和藹可親,嚴于責已
十六、巧炸敵軍車
第四章 皖南事變前後
十七、接運皖南部隊渡江北上
十八、轉戰太涌
十九、擔任第十六旅政委
第五章 轉戰蘇南
二十、西進茅山,移師塘馬
二十一、打開茅山抗戰的新局面
二十二、中秋節軍民聯歡
二十三、巫恒通紀念大會
二十四、新四軍成立四周年紀念大會
二十五、整訓
二十六、轉移
二十七、羅福佑事件
第六章 血戰塘馬
二十八、過于簡略不甚明確的情報
二十九、分析軍情,準備戰斗
三 十、阻擊敵人,掩護機關人員轉移
三十一、血戰王家莊
第七章 緬懷英烈
三十二、人民的懷念
三十三、偉大的民族英雄
廖海濤年譜
後記

書摘/試閱

第一章 投身革命
一、雙髻山下的“小先生”
在中國有一支重要的民系,叫做客家人。這一民系目前主要散布在廣東、福建、廣西、江西、湖北、臺灣等省。客家人的發源地或祖居地并不在華南,而是在黃河流域。
客家先民由于戰亂有過五次遷移,大規模的遷移有三次。第一次在4世紀初西晉之際,第二次在9世紀末的唐朝末年,第三次在13世紀初的南宋末年。客家先民南遷的歷程,時斷時續。
明時,有一客家的廖姓家族,長者為廖貴六公,舉家遷移至上杭溪口雙髻山南麓的一個山窩里,并命名其地為大嶺下。他們一代代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把中原文明的火種在這閩西山區漸漸燃起,生息繁衍,代代相傳,這大嶺下散落居住起許多廖姓子孫來。
廖貴六公第二十六代後裔,有一男子名叫廖紹美,經過十年寒窗苦讀,于清末考取了秀才,這在窮鄉僻壤、大山深處的廖姓家族中是件不小的喜事。只是不久後科舉考試被廢除,他只得在村中教書度日,後來娶妻江細妹,一家人日子過得甜甜蜜蜜。
1909年,江細妹生下第二子。這孩子長得虎頭虎腦,眉毛濃黑,天庭飽滿,機靈無比。廖紹美異常開心,為子取名海濤,乳名河子。所謂海濤,是希望兒子日後能走出山區,像洶涌的大海波濤一樣,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
廖海濤的家鄉山高林密,溝壑縱橫。雙髻山海拔1443米,是玳瑁山脈的分支,位于上杭、龍巖交界處,是閩西頗負盛名的大山,也是杭川的三大名山之一。它的兩座主峰,遠看猶如古代婦女的一對發髻,雙髻山由此而得名。雙髻山除了有兩座主峰,還有五個小山頭。山,綿延起伏,翠綠一片,主峰氣勢雄偉,子峰也崢嶸挺拔。樹多林密,除松樹外,還有許多樟樹,最多的還是竹子,竹林似海,漫山遍野,風一吹嘩嘩作響,鋪天蓋地,綠的浪,柔的聲響,撩撥人的心弦。那山間流淌著的水,清冽甜美,灌溉著山溝的農田莊稼,也哺育著棲息于星星點點的民居中的山民。
這樣獨特的環境,對人的生理、心靈的成長,自然迥異于平原、湖泊、大海地域的人們,加之客家人特有的文化情結——質樸無華、務實避虛、返本追源,使得山民重名節、薄功利,重孝悌、薄強權,重文教、薄農工,重信義、薄小人,形成智慧、勤勞、堅忍、團結的堅韌性格。
廖海濤在閩西山清水秀、一塵不染的自然環境中,在客家人特有的人文環境中漸漸長大成人。
客家人崇文重教,廖紹美本是個秀才,自然希望兒子讀書成才。河子童年時,便讓他上了村中的私塾,讓其誦讀詩書,還練就一手好字。
不幸,河子11歲時,慈父廖紹美病故,家庭經濟漸見困難。但他不滿足于舊制私塾,要求到新制的小學求學。其母江細妹十分崇尚文教,便節衣縮食,供他到鄰鄉的白砂去上學。
廖海濤每天帶著冷飯團和咸菜干,翻越雙髻山中的小路去上學,一年四季從不間斷,刻苦讀書,成績優異。
小學畢業後,其母又供其到縣城上中學。後來終因經濟無法承受,廖海濤沒有畢業便不得不回家種田。
不久,本村的廖興初先生推薦他到石銘小學任教。因其年輕,個子不高,廖海濤被人稱為“小先生”。
二、參加共產黨
如果不是當時中國社會正在發生著劇烈的變革與變化,也許廖海濤會一直生活在雙髻山下,成為一個出色的教書先生。
鴉片戰爭後,中國一步一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正如毛澤東指出的:帝國主義列強使中國的封建地主階級變為他們統治中國的支柱。“從中國的通商都市直至窮鄉僻壤,造成了一個買辦的和商業高利貸的剝削網,造成了為帝國主義服務的買辦階級的商業高利貸階級,以便利其剝削廣大的中國農民和其他人民大眾。”上杭也毫不例外地遭受封建地主、帝國主義、官僚、軍閥的踐踏和掠奪。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外國勢力逐漸把它的觸角直接伸至上杭,蓋起了天主教堂,辦起了美華學校,通過傳教、辦學校等政策,造就服從他們的知識階層,愚弄廣大的人民。
上杭的地主豪紳階級與帝國主義的爪牙、閩西大地主階級利益的代表——盤踞在長汀、上杭、武平一帶的國民黨福建省防軍第二混成旅旅長郭風鳴相勾結,加上還有多股土匪,多的有近百人、幾十支槍,殘酷地鎮壓人民。
以上杭才溪為例,20世紀20年代初,才溪農業生產的主要生產資料——土地、山林、耕畜、農具絕大部分為地方豪紳所占有。地主、富農占人口的6%,卻占有可耕地總面積的70%;而占總人口94%的貧苦農民,只有30%的土地。僅大地主王六滿一戶,就占有土地420余畝,而農民平均每戶僅有3畝多地。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被迫租種地主的田地,遭受重租剝削,一般山田要交50%至60%的租谷,肥田租谷高達80%。收租時,如狼似虎的地主狗腿子和差役,橫行無忌,可以任意地把農民捆綁起來,關進監牢,甚至活活打死。農民辛勤勞動,好年成一年最多吃3個月的米飯,其余9個月就以雜糧“羊蹄子”、“金狗頭”充饑,遇上災年,收成連交租都不夠,他們過的是這樣的生活:
作田之人空米房,泥匠師傅住爛房;
做衫工人爛衣裳,木匠師傅篾縛床。
飯都吃不飽的貧苦農民,衣衫襤褸,冬天用稻草御寒。貧農謝桂娣,冬天沒寒衣,只好把土紙捆在身上抵御風寒。
衣食無著的農民,為了生活,只得四處告貸。才溪的地主、富農一般都兼營高利貸,利息高得驚人,并且花樣很多。主要有月子利(以1個月為期限)、圩子利(五日一圩即以5天為期限),以上兩種利息,百分計;還有加半利(即割禾前借谷一石,割了禾需還谷一石五斗)、對加利(即上季借谷一石,下季需還二石)等等。逾期無法償還者利上加利,利滾利。在這樣敲骨吸髓的掠奪下,農民被迫賣盡了僅有的少量的田地、房屋、衣服,甚至妻子和兒女。下才農民王建行,實在揭不開鍋了,便向大地主借了八毫錢,不到兩年,連本帶利,王建行唯一的一間房子被地主霸占去了。農民廖開蘭因還不起地主的債,兒子被抓去當長工抵債,自己則被迫逃離家鄉。農民林守慶,為償還債務,只好忍痛把親骨肉賣掉。
才溪地區比較大的地主還兼營商業,操縱市場價格,同時還采取賒賬的辦法,按期算利,年終結賬。如無力償付者,則以田地、房屋抵賬。地主王雙喜在才溪圩場開了一間雜貨鋪,允許農民賒貨,賒價比原貨價高20%,并以每月按貨價20%計息。貧農謝開霖就因賒了他的貨,不到一年,全部家產都被奪走,弄得傾家蕩產。
地主豪紳除經濟上殘酷剝削農民外,還利用“祭祠堂”(宗祠)、打醮(一種迷信活動)、求雨(遭受旱災向龍王求雨)等名目向農民苛派錢財和糧食。
同時,由于“中國在1840年鴉片戰爭失敗後,被迫付給英國的賠款,大量的非生產性的鴉片消費,鴉片貿易所引起的金銀外流,外國競爭對本國生產的破壞,國家行政機關的腐化,這一切就造成了兩個後果:舊稅捐更重更難負擔,此外又加上了新稅捐”(馬克思:《中國革命和歐洲革命》),給廣大人民造成了浩劫,國民黨反動政府捐稅的苛繁,超過歷史上任何時代。才溪人民要交納治安費、房產稅、豬稅、牛稅、灶頭稅、人頭稅等等,農民氣憤地罵:“百樣都有稅,只剩屁無捐”。下才有個叫銀坑的村子,曾有許多人往浙江等地做工賺了很多錢,整個村子本來富裕得很,後因抗繳田租賦稅,官府傳話說要血洗銀坑,民眾紛紛外逃。人民認為遭此禍,是村運太衰,銀坑便從此被人們改稱為衰坑。
P3-6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