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簡體書)
滿額折

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2 元
定  價:NT$ 312 元
優惠價:8727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詳細記錄了李提摩太在晚清45年的經歷;他在宗教、科學、通訊、國際貿易、賑災、現代學校和專業學院的創設、現代出版社的建立等幾乎所有領域參與了中國歷史的進程;他不僅是一位有影響的宗教人士,同時也是中外達官貴人的座上賓、維新派的幕後師爺、孫中山革命黨的反對派。45年的時間里,在傳播上帝“福音”的同時,他結交權貴,聯絡士紳,顧問洋務,鼓吹變法,調停外交,抨擊革命,時而幕後,時而臺前,不辭辛勞,忙忙碌碌奔走于紅塵深處,在不同政治勢力之間縱橫捭闔,成為清末大變局中的一位風云人物,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名人/編輯推薦

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是影響近代中國歷史進程的大人物,也是一個特殊人物。盡管近年來對他的評價有所改變,但礙于更為復雜的原因,人們還是有意無意地把李提摩太邊緣化。國家清史編委會編譯叢刊之一——《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為李提摩太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從精神救贖到肉體救贖再到精神救贖,是李提摩太在華傳教的大致軌跡。

就像45年前我發現的那樣。在中國的傳教士所面臨的問題,不僅是如何拯救占人類四分之一的人的靈魂,而且還包括如何在年均四百萬的死亡率下拯救他們的肉體,以及如何解放他們那比婦女的裹足更扭曲的心智——從一種延續了無數個世紀的哲學和習俗的統治之下解放他們的心智,而正是那種哲學和習俗使他們陷入了聽憑任何可能傷害它的民族擺布的窘境。但是。如果這個民族從無知和惡習的禁錮下獲得自由,并且沐浴到科學的、工業的、宗教的教育之光,它就可能成為這個地球上最強大的民族之一。傳教士給中國的政治和宗教領袖帶來了福音。他們中的許多人,在經過多年的猶豫和懷疑之後,信奉了主的教義,但蕓蕓眾生依然沉浸在無知和偏見之中無所作為。因而,古代世界也許包括近現代最偉大的民族之一陷入了革命和暴政之中,這將使它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才可能恢復元氣。
這些陳年舊事講述了一種富有同情心的努力,即力圖引導中國的精神領袖去一睹上帝之國的風景——同時昭示了它承諾此世的百倍福祉,以及未來世界里永生的歡欣。這種努力意味著在不同方向上對中國的提升—_通過更優越的宗教、更先進的科學、更便利的通信手段、更完善的國際貿易,還有現代學校和專業學院的創設、現代出版社的建立,以及在一個同歐洲一樣大小的國家內建設新的工業,開發新的產品。在所有這些領域都有我某種程度的參與,就像讀者在這本回憶錄中即將看到的那樣。
我要記下對下列各位的真摯感謝,在本書的寫作中,他們給予了我太多太多的幫助:
感謝我的女兒埃利諾,她將我的口述記錄成文,并將手稿整理付印;感謝希爾達·G.寶瑟爾女士,她不辭勞煩,搜羅了書中的一些照片,并且打印了全部書稿;最後要感謝W.Y.富勒敦牧師,他是浸禮會國內總部的秘書,這本回憶錄是在他的要求下動筆的,他也承擔了書稿的校對工作。
李提摩太
1916年1月于上海

目次

總序
序言
第一章 早年時光(184511869)
1.籍貫與家庭
2.童年趣事
3.信奉浸禮教
4.求學歷程
5.教學經歷
6.人哈佛孚德神學院(1865—1869)
7.向中國內陸傳教的開始
8.申請去中國
第二章 初到中國,學習中國的語言文化
1.在英國的最後日子
2.海上之旅
3.抵達中國
4.浸禮差遣會在中國經歷的早期考驗
5.在煙臺的同仁
6.天津慘案
7.第一個皈依者(1870)
8.布朗博士的到來
9.在山東半島傳播福音
10.滿洲之行
(1)海上驚魂
(2)途中中暑
(3)遭遇劫匪
(4)薩爾滸
(5)凌開
(6)老城:滿族的古都
(7)非同尋常的通貨
(8)奇景怪事種種
(9)朝鮮邊境探險
(10)糟糕的政府
11.收效甚微的街頭布道
12.拜訪一個曬鹽老人,也許是一個隱居的景教徒
13.回龍山廟會
14.嘗試定居寧海(1872)
15.拜訪一位虔誠的真理追求者
16.一個非基督徒關于耶穌基督的絕妙好辭
17.第一次訪問濟南府(1873)
18.濟南府的浸禮信徒
19.濟南府的回教徒
20.麥考文:濟南府的第一個長老會傳教士
21.麥考文的同事卡羅斯特
22.中國慈善家引進牛痘接種技術
23.不尋常的行醫之旅:與布朗醫生結伴
24.鬼魅附體
25.黑羊和白羊
26.重訪濟南府
27.行路難:旅行北部中國
第三章 定居青州府(1875—1876)
1.初識李鴻章
2.前往青州府
3.在青州行醫
4.青州府司庫
5.改穿中國服裝
6.充當風水先生
7.租房中的波折
8.一個排外的退休官員
9.研究當地的宗教書籍
10.拜會伊斯蘭教徒
11.拜訪一位教派領袖
12.善良的村民
13.道觀中的午夜婦女集會
14.拜訪隱士
15.第一個轉換信仰者
第四章 山東賑災(1876—1877)
1.饑荒
2.規勸人們皈依上帝的海報
3.災荒引起的騷亂
4.被邀請做暴動的首領
5.分發救濟金的方法
6.再次被邀請做暴動的首領
7.向巡撫進獻預防災荒的建議
8.來自煙臺的捐助
9.對上帝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
10.倪文思博士采用我的傳教策略
11.救災中的插曲
12.來自各商埠的捐助
13.發生在昌樂的騷亂
14.會見地方政府官員
15.追逐與獲救
16.女人征服了政府官員
17.令人沮喪的冬天
18.與政府官員和士紳一起發放救濟
19.A.G.瓊斯先生的到來
20.建議地方官預防災荒
21.教會工作
22.給浸禮會協會的信
第五章 山西賑災
1.決定赴山西
2.太原府之旅
3.會見山西巡撫
4.在天主教神職人員中進行問卷調查
5.關于太原府南部之旅的日記摘錄
6.運輸的困難
7.內地會傳教士:詹姆士和特納
8.在救荒中與中國官員合作
9.向巡撫提建議
10.向浸禮會提議
11.寫信給各個新教差會,建議聯合與協作
12.希爾、特納和瓦爾廷的到來以及瓦爾廷的去世
13.發放倫敦賑災基金(1878)
14.內地會修女的到來
15.與馬丁女士結婚
16.冬天的賑災工作
17.中國人對賑災工作的感謝
18.以中文寫成的羅馬天主教書籍
19.新教傳教工作的無組織性
20.基督教的宣傳品導致非基督徒的敵意
21.失落的基督徒
22.呂洞賓
23.在108個縣里傳播福音、散發傳單
24.鄉試上的有獎征文
25.一位姓郗的牧師
26.訪問北京,與李鴻章 見面
27.斯格菲爾德博士和其他內地會傳教工作者的到來
28.令人遺憾的門派分割
29.基督教徒小傳
30.幫助山西人民的特殊措施
第六章 在官員和學者之間(1881—1884)
1.政府官員對外國人的態度
2.為更好地傳教做準備
3.向政府官員們作演講
4.拜訪王知府
5.與儒家學者同居一室
6.會見左宗棠
7.友好交往
8.中國音樂
9.與佛教僧侶的交往
10.參觀五臺山
11.張之洞
12.與羅馬天主教徒的交往
13.山東之行
14.在青州患痢疾
15.慶祝豐收的節日
16.山東的新教堂
17.J.S.懷特賴特先生的業績
18.一位地方行政官的糾纏
19.遭遇劫匪
20.斯格菲爾德醫生去世
21.太平天國的影響
22.政府的敵視和基督徒的困擾
23.同詹姆斯先生一起進京(1884)
24.福音聯盟的成立(1884)
25.朝鮮著名的反基督教宣言
26.羅伯特·赫德爵士的改革計劃
27.改革方案種種
28.會見巴夏禮爵士,北京(1884)
29.對山西傳教士的建議,1884
第七章 第一次休假(1885—1886)
1.沿海之旅,會見瓊斯先生
2.同大衛·希爾一起訪問南京
3.發現《大乘起信論》
4.返鄉途中遭遇風暴
5.浸禮會年會
6.請求更多的人手
7.向浸禮會建議的教育計劃
8.方案被否決:極度的失望
9.提出傳教方式修正案
10.電機專業課
11.在柏林拜訪教育部長
第八童艱難憂患的歲月(1886—1891)
1.與耶穌會著名傳教士的談話
2.妻子患病
3.來自同事們的批評
3.離開山西
5.在北京的工作
6.拜訪天津的李鴻章
7.理查德夫人的弟子
8.侯爵曾紀澤
9.拜訪大喇嘛
10.拜訪寺院方丈
11.應邀赴山東工作
12.在山東染上熱病,胳膊麻痹
13.委員會拒絕了我們的方案(1889)
14.參加上海傳教士大會
15.編輯中文報紙
16.理查德夫人的天津婦女讀經班
17.浸禮會的代表
18.來自上海廣學會的邀請
第九章 在上海廣學會的工作(1891—1894)
1.威廉臣創建同文書會
2.在廣學會開展的其他工作
3.第一個工作計劃
4.擴大影響的計劃
5.中國政府官員對我們工作的肯定
6.向慈禧太後送壽禮
7.中國的公學
8.反纏足會
9.瑞斯先生的奉獻
第十章 中日戰爭期間與政要的交往(1894—1895)
1.中日戰爭
2.戰爭期間我們的出版物發揮的影響
3.中國書商態度的變化
4.南京的冬天
5.第一次與張之洞會見
6.與張之洞的第二次會見
7.拜會赴日議和代表張蔭桓
8.第三次會見張之洞
第十一章 代表教會上書北京
1.上書委員會
2.對基督徒的迫害
3.第一次會見李鴻章
4.後來與李鴻章 的幾次會見
5.拜訪總理大臣
6.拜訪恭親王
7.11月14日,我和沃瑞博士遞交教會請愿書
8.使政府同意我們的要求所面對的障礙
第十二章 中國的維新變法運動(1895—1898)
1.康有為
2.強學會
3.我向翁同穌提出的改革方案
4.皇帝的師傅孫家鼐
5.與張蔭桓見面
6.議政大臣剛毅
7.向翁同穌和李鴻章 告別
8.變法維新的過程
9.中國女學
10.光緒帝令人吃驚的變法詔書
11.對改革派的第一次打擊
12.應邀擔任皇帝的顧問
13.保守派發動政變,康有為出逃
14.遇害的改革派
15.其他改革者的命運
16.皇帝的遜位詔令
第十三章 天臺山之行
1.規模巨大的宗教中心
2.打算參拜教皇的滿族基督徒
3.奇怪的迷信風俗
4.杭州的寺廟
5.紹興:出師爺和酒的城市
6.旅行者的代理機構
7.避免了一場騷亂
8.繁重的水稻耕作方式
9.大佛像
10.其他寺廟
11.寺院禮拜儀式
12.訪問隱士
13.華廷寺
14.另外一些隱士修行的小屋
15.慶國寺
16.國清寺
17.關帝生日以及楚王廟
18.人變成馱畜
19.一個偉大的處方
20.旅館里的設施
第十四章 第二次休假(1896—1897)
1.與李鴻章 一道旅行
2.訪問馬德拉斯
3.橫穿印度之旅
4.德里
5.巴黎
6.浸禮會委員會的接待
7.對傳教士秘書協會的建議
8.向宗教書刊協會的呼吁
9.其他方面的工作
10.訪問加拿大
第十五章 義和團運動
1.訪問北京
2.排外情緒的蔓延
3.剛毅組建的團練武裝
4.在紐約世界基督教大會上的呼吁
5.對二十世紀俱樂部的呼吁
6.在華盛頓和紐約奔走呼號
7.回到中國
8.給山西和陜西巡撫發的電報
9.周馥采取的措施
10.與慶親王和李鴻章 的會見
第十六章 山西大學
1.創建山西大學的因由
2.挫敗建立另一所競爭性大學的企圖
3.反對禁止教授基督教的規定
4.巡撫的友好態度
5.山西大學的教學課程
6.在上海成立的翻譯部
7.袁世凱承諾資助課本的翻譯
8.朝廷詔令每個省建一所大學
9.張之洞的教育計劃(1902)
10.總教習敦崇禮
11.重訪太原(1907)
12.辭去名譽校長的職務
13.巡撫岑春?
14.其他幾位山西巡撫
15.革命對大學的影響
第十七章 變革中的中國
1.慈禧太後頒布光緒帝的改革詔令
2.訪問中國北方
(1)周馥
(2)拜會榮祿
(3)會見鹿傳霖
(4)肅親王
3.被朝廷任命為新教差會的代表
4.樊國梁主教
5.為中國人建立公學
6.訪問日本
(1)河野公爵
(2)王子載振參觀貴族女校
(3)日本人的野心
7.喪妻之痛
8.在滿洲建立國際紅十字協會
9.訪問北京
10.在山東召開的宗教大會
11.周馥的建議
第十八章 宗教復興運動與宗教興奮大會
1.威爾士宗教興奮大會
2.浸禮會世界大會
3.中國使者參觀藍貝斯宮
4.J.B.帕頓博士
5.中國差會設立的緊急事務委員會
6.上海基督教人華百年紀念大會
7.向中國緊急事務委員會的呼吁
8.浸禮會派代表前往中國
9.穆德博士
10.愛丁堡大會
11.愛丁堡大會的永久委員會
第十九章 大乘佛教
1.研究佛教
2.洛宜德教授
3.日本對佛教的引進
4.早期基督教與《蓮華經》之間的關聯
5.戈登夫人的研究
6.訪問高野山
7.基督教和佛教之儀式的相似之處
8.參觀朝鮮的佛寺
9.令人震驚的神道教儀式
10.出使天國
11.伊藤公爵對宗教的態度
12.大隈重信伯爵
13.在北京的日本銀行里舉行的晚會
第二十章 晚年歲月
1.訪問朝鮮
2.伊藤公爵的晚會致辭
3.孫逸仙(中山)的早期經歷
4.孫中山的革命計劃
5.革命的爆發
6.袁世凱采取的措施
7.宗教活動
8.會見首席毛拉
9.上海的宗教大會
10.山東英國浸禮會大會
11.參觀山東嶗山
12.泰清官
13.乘木排返回青島
14.湖南首府長沙
15.1914年長沙之行
16.會見佛教徒
17.教育工作者會議
18.其他會議
19.第二次婚姻
20.爪哇之行
21.印度文明的影響
22.阿拉伯文明的影響
23.葡萄牙文明的影響
24.荷蘭文明的影響
25.中國文明的影響
第二十一章 我與和平運動
1.早期的主張
2.《王子們的和平聯盟》
3.人類議會
4.給河野公爵的建議
5.慶親王
6.西園寺侯爵的秘書
7.土耳其王子
8.盧塞恩和平研討會
9.萬德爾勛爵
10.拜訪羅斯福總統
11.中國政府改變態度
12.拜訪伊藤博文公爵
13.卡內基先生在市政廳的演講
14.仲裁協定
15.歐洲大戰
附錄:鐸巡中華:李提摩太和他的事業李憲堂
索引
譯後記

書摘/試閱

16.冬天的賑災工作
隨著冬天的來臨,很多人又一次面臨了饑荒所造成的苦難。遵從天職的召喚,我離開新婚一個月的妻子,與同事們在平陽府一起工作了四個月。坎農·斯格特(Canon Scott)(當時已是主教)和坎貝爾(Caple)先生也在那兒,他們是我在煙臺時的老朋友。他們也在發放救濟,一開始是一個獨立的基金,後來加入進來,與我們合作從事倫敦市長賑災基金的發放。
在英國國內和中國沿海各商埠籌集的款項一共有二十萬兩,約六萬英鎊。其中的十二萬兩由希爾、特納和我發放。其余的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天津一位姓盛的道臺(現在被稱為“盛空炮”)負責,海關的布德(Budd)先生協助;另一部分由直隸的新教傳教士和華北的天主教傳教士發放。
我們沒有足夠的人手來買進和發放糧食,在那樣的小地方缺乏有勢力的銀行家把我們的銀子兌換成現金。因而我們決定給每個家庭直接發放銀子,每戶差不多二到三盎司,他們可以在任何需要的地方兌換成現金,用這筆錢購買糧食,同他們的草種和谷糠摻和著吃。發放救濟的過程并不容易。每一個村都派人帶著登記表到發放中心領取救濟。發放之前幾天,我們雇用一些鐵匠,在一所院子里,燃起爐火,把50兩(相當于英國的60盎司)一塊的銀錠燒紅,敲打成薄薄的銀片,再切割成長寬一英寸、厚四分之一英寸的方塊。
中國的通貨問題看起來簡直要毀掉堅實的數學的基礎。在有的地方,82文被看作100文;另一個地方則50文相當于100文;再換一個地方可能是16文等于100文;而在北京,10文相當于100文。銀子和現金之間的兌換也不合常規:有時,一兩白銀可兌換1500文制錢,有時只能兌換1000文。更使人困惑不解的是,在不同地區,銀子的重量也不一樣:在平陽府,1斤包含16兩;而在外面的山村,則等于20兩。
當我問到這種無比煩瑣的計算法是怎么來的時,有人告訴我82文是如何代表100文的:有一次,一個聰明的政府官員認為他發現了一個鑄造貨幣的秘密,掌握了這個秘密可以大大地增加帝國的財富。他下令,每100文銅錢中的18枚要用鐵來鑄造。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鐵錢變得銹跡斑斑,不堪使用。于是在交易中,人們就說“只給我82文就行了,我可以把這82文看成100文”。從此以後,他們就把82文銅錢等同于100文。
在汾西(Fen Sui)縣一起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坎農·斯格特先生和我分手了。他要回國接受主教職務的委任。剩下的賑災工作由我一個人完成。由于長期勞累,并且暴露在陽光下工作,我最終染上痢疾,病倒了,不得不被人們用擔架抬到了平陽城。在平陽恢復健康後,我回到了太原,開始了定居的、更具常規性的傳教工作,我妻子在這些方面早巳領先一步。
17.中國人對賑災工作的感謝
山東的賑災工作結束後,倪維思博士工作過的地區的民眾給他送了一頂“萬民傘”,上面寫著對他深懷感激的一萬個災民的名字。這是一頂紅色的傘,一般情況下只有各級政府官員才有資格使用。在中國以及在東方的其他地方,人們用這種紅傘表達他們的敬意。我聽說,在我發放過救濟金的地方,接受過救助的人們打算用同樣的方式表達對我的感激。但我捎去話,堅決不同意他們這么做,因為那必定會花去一部分救濟金。
山西的民眾用各不相同的或者相反的方式表示他們的感激之情。平陽府的學者們——他們的判斷完全受到了官方對傳教士的傳統態度的誤導——立了一塊石碑,銘記了我們提供的幫助,卻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維吾皇萬歲,恩被群生,光播四海。荒天僻野之民,咸來投誠,共舒民艱。”另一方面,那些心懷感激的鄉民派代表到希爾、特納和我的住處要我們的照片,好供奉在他們的神廟里,永遠感念我們的恩情。當1878年我離開山西去山東結婚時,巡撫曾國荃給我寫了一封充滿贊美之辭的信,在信中,他不僅以個人的名義,而且代表我曾幫助他們擺脫饑餓的山西的千千萬萬民眾,對我表示了感謝。我把這封信毀掉了,因為擔心將來有一天會禁不住誘惑,不正確地使用它。還有,在山西巡撫曾國荃和一位姓閻(Yen)的前山東巡撫——由朝廷委任的兩位負責救災的大臣之一——上報朝廷的奏章中,為參加賑災工作的官員請求匾額和頂戴等恩賞,但那些贊助了大量救濟金,或者冒著生命危險在極容易感染傷寒病的救災現場工作了兩年的外國人,卻不在名單之內。然而,李鴻章卻給我們請賜了爵位——上海賑災委員會的人沒跟我們當中的任何人協商,去跟李鴻章接觸過——只是在階別上要低得多。
P122-12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7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