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印度經濟改革發展二十年:理論、實證與比較 1991-2010(簡體書)
滿額折

印度經濟改革發展二十年:理論、實證與比較 1991-2010(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5 元
定價
:NT$ 390 元
優惠價
87339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印度經濟改革發展二十年:理論、實證與比較(1991-2010)》旨在從縱向的歷史維度和橫向的部門維度,對印度經濟改革與發展進行實證分析與理論思考。書中集中論述了1991年以來印度經濟改革的背景、發展歷程、經驗成就、部門特色、國別發展模式以及發展中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等。全書立足于大量的史料和官方數據,從經濟發展和制度變遷的視角,運用比較發展經濟學的研究方法,通過不斷追問印度改革與發展的動力所在,探尋印度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其發展的一般規律以及未來政策演進可能的方向。

作者簡介

沈開艷,女,1966年5月出生,江蘇無錫人。經濟學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6年畢業于南京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91年、2001年畢業于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分別獲經濟學碩士、博士學位。曾先後作為福特基金、亞洲學者基金(ASF)訪問學者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1997-1998)、印度尼赫魯大學經濟系(2002-2003)作訪問研究。現任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上海市經濟學會副會長、上海社科院中印比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印度經濟等。獨著或主編的學術專著有:《上海經濟發展報告》、《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研究——中國與印度發展方式比較》、《聚焦大都市》、《中國期貨市場運行與發展》、《就業促進與和諧社會》等,在核心刊物上發表經濟學論文數十篇。

名人/編輯推薦

《印度經濟改革發展二十年:理論、實證與比較(1991-2010)》是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目次


第一章 發展經濟學理論框架下的印度經濟改革
第一節 發展經濟學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踐
第二節 經濟發展、制度變遷與印度經濟改革
第三節 阿瑪蒂亞·森對印度經濟改革的理論貢獻:一個評述
第四節 本書的研究方法、主要內容和創新點

第二章 印度經濟改革與發展的相關研究成果
第一節 中國學者對印度經濟改革與發展的相關研究成果
第二節 印度學者對印度經濟改革與發展的相關研究成果
第三節 外國學者對印度經濟改革與發展的理論文獻分析
第四節 關于印度經濟改革與發展的政策法規的文獻

第三章 1991年前的改革:印度經濟改革前奏
第一節 英國殖民統治對印度經濟改革的歷史意義
第二節 尼赫魯的經濟改革思想與實踐
第三節 甘地母子的經濟改革政策與措施
第四節 對中間道路和傳統改革模式的反思

第四章 1991年前後印度經濟改革的背景分析
第一節 印度經濟改革的國際背景分析
第二節 印度經濟改革的國內背景分析
第三節 經濟改革背景視角的中印比較
第四節 結論與啟示

第五章 印度經濟改革的歷程
第一節 改革的初期階段及特征
第二節 改革的加速階段及特征
第三節 改革的深化、調整階段及特征
第四節 當前印度改革的現狀(2009年至今)

第六章 印度經濟改革的成果及啟示
第一節 印度經濟改革的成果
第二節 中印兩國經濟改革比較
第三節 印度經濟改革對中國的啟示

第七章 農業、農村的改革與發展
第一節 三屆主要政府的農業政策目標及主要政策
第二節 印度的農業改革與農村發展
第三節 印度的農村改革與農村發展
第四節 農業農村改革與發展的中印比較與啟示

第八章 國有企業改革和私營經濟發展
第一節 國有企業改革和國有經濟現狀
第二節 私有化和私營經濟發展
第三節 混合所有制經濟
第四節 企業及所有制改革的中印比較與啟示

第九章 金融體制改革與金融穩定
第一節 改革之前的印度金融業
第二節 第一階段(1991——1997年)改革:放松管制與金融
自由化
第三節 第二階段(1997-2008年)改革:金融穩定與進一步的
自由化
第四節 金融危機與改革的新思維——下一階段的構想
第五節 印度金融改革的啟示

第十章 市場化與法治化
第一節 市場化與法治建設
第二節 市場化與政府公共服務
第三節 黑色經濟
第四節 腐敗和反腐敗

第十一章 城市化與現代化
第一節 城市化發展的進程、特征與影響
第二節 城市化進程的影響因素、問題與措施
第三節 現代化進程與特征
第四節 現代化進程的影響因素與問題
第五節 中印城市化及現代化的比較與啟示

第十二章 反貧困化與社會保障
第一節 失業問題與就業政策
第二節 貧困化問題與反貧困化政策
第三節 養老保險問題及其政策
第四節 醫療保險問題及其政策
第五節 印度社會保障體系的啟示及中印比較

第十三章 開放戰略與經濟外交
第一節 從封閉經濟到開放經濟
第二節 全球化和印度發展:外貿的視角
第三節 全球化和印度發展:外國直接投資的視角
第四節 民族產業與社會文化
第五節 印度對外開放政策的國際意義

第十四章 改革與發展模式的中印比較相思考
第一節 中印經濟發展模式的特征表現
……
第十五章 民主政治制度對經濟改革政策的影響
第十六章 印度經濟改革前景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試閱

二、民族、宗教與政黨
長期以來,印度社會的基本特征是,多種姓、多民族、多宗教和多政黨。其中種姓制度已深深地根植于印度的世俗社會中,且相對穩定,但民族、宗教和政黨之間的摩擦往往在社會轉型期內最為頻繁。因此,分析1991年經濟改革背景中的民族矛盾、教派沖突和政黨斗爭,就顯得尤為關鍵。
首先,印度是個多民族的國家。除印度斯坦人外,還有馬拉塔人、泰米爾人、泰盧固人、卡拉塔人、奧里雅人、孟加拉人、吉吉拉特人、錫克人以及各部族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印度的語言多達1500多種,使用范圍較廣的有14種,其中卡納達語、馬拉雅蘭語、泰米爾語和泰盧固語屬于泰米爾語系,其余十種屬于印歐語系。在英國殖民統治期間,為了分而治之,英國將印度分成英屬印度和土邦印度兩部分,結果同一語言區往往被分開。獨立後,各民族之間按照語言建立邦政府的斗爭持續多年,表現為以民族獨立和領土分割為特征的分離主義運動,比如80年代末90年代初,印度東北部曼尼普爾邦爆發了聲勢浩大的要求將曼尼普爾語納入印度憲法第八表的運動,印度政府在1992年滿足了這一要求,并暫時緩解了曼尼普爾語言民族主義情緒激化。但曼尼普爾邦的局勢依然動蕩飄搖,民族貧離主義、部族沖突、黑社會活動、恐怖主義暴力事件以及跨境犯罪等非傳統安全問題交織在一起,嚴重阻礙了曼尼普爾邦融入印度主流社會的步伐,給印度東北邊疆的和平統一大局帶來了新的不穩定因素。
其次,印度也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印度幾乎是一個全民信教的國家,宗教從古至今一直主宰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左右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印度歷史上曾先後產生并流行多種宗教。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錫克教均起源于印度。此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和瑣羅亞斯德教等在印度也有廣大的信眾。印度由此擁有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宗教,被稱為“宗教博物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39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