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看懂全球投資90年:經濟政策、經濟增長與牛熊市(簡體書)
滿額折
看懂全球投資90年:經濟政策、經濟增長與牛熊市(簡體書)
看懂全球投資90年:經濟政策、經濟增長與牛熊市(簡體書)
看懂全球投資90年:經濟政策、經濟增長與牛熊市(簡體書)
看懂全球投資90年:經濟政策、經濟增長與牛熊市(簡體書)
看懂全球投資90年:經濟政策、經濟增長與牛熊市(簡體書)
看懂全球投資90年:經濟政策、經濟增長與牛熊市(簡體書)
看懂全球投資90年:經濟政策、經濟增長與牛熊市(簡體書)
看懂全球投資90年:經濟政策、經濟增長與牛熊市(簡體書)
看懂全球投資90年:經濟政策、經濟增長與牛熊市(簡體書)
看懂全球投資90年:經濟政策、經濟增長與牛熊市(簡體書)
看懂全球投資90年:經濟政策、經濟增長與牛熊市(簡體書)
看懂全球投資90年:經濟政策、經濟增長與牛熊市(簡體書)
看懂全球投資90年:經濟政策、經濟增長與牛熊市(簡體書)

看懂全球投資90年:經濟政策、經濟增長與牛熊市(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8 元
定價
:NT$ 239 元
優惠價
8720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看懂全球投資90年:經濟政策、經濟增長與牛熊市》分析了過去90年里的投資回報以及造就牛熊市的深層原因,對促進或阻礙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繁榮的因素進行解讀。通過這些研究,《看懂全球投資90年:經濟政策、經濟增長與牛熊市》對投資基本法則進行了梳理,指導投資者在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活動和日益嚴峻的市場環境中做到游刃有余,立于不敗之地。在每一個10年中,投資回報與通脹、利率呈現什麼關系?在90年中的歷次牛市和熊市中,哪些因素在推波助瀾?從90年的投資數據中,我們能發現什麼?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奇普·迪克遜 (Chip Dickson) 奧迪德·什卡爾 (Oded Shenkar) 譯者:麻勇愛奇普·迪克遜(Chip Dickson),證券研究機構DISCERN的共同創始人、研究所所長和戰略分析師。在華爾街20余年的生涯中曾任證券分析師、戰略分析師和研究所副所長,曾在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和所羅門美邦國際任職。獲得波士頓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并持有特許金融分析師資格。奧迪德·什卡爾(Oded Shenkar),在耶路撒冷希伯萊大學獲得東亞(中國)研究和社會學雙學位,并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現任福特汽車公司全球商務管理公司主席和俄亥俄州大學費舍商學院管理學與人力資本管理教授,研究國際商務前沿問題,同時也是中國研究中心和近東研究中心的成員。什卡爾教授一直是哥倫比亞大學的高級研究員,曾在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日本國際大學等多所高校任教。什卡爾教授在重要雜志上發表了近百篇文章,并出版《中國的世紀》、《模仿的力量》等書。他的作品曾被《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金融時報》、《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芝加哥論壇報》、《波士頓環球報》、《商業周刊》、《經濟學家》等多家報紙所援引。

名人/編輯推薦

《看懂全球投資90年:經濟政策、經濟增長與牛熊市》:通脹、利率、股市如何聯動?如何避免財富化為烏有?通脹、利率與投資回報的歷史對應關系;歷次牛市與熊市的數據總結;90年間各類資產的實際回報。

本書旨在探究美國繁重債務負擔的成因,尋求解除債務(即去杠桿化)的方法,估算去杠桿化所需承擔的成本。同時本書還對促進(或阻礙)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繁榮的因素進行區分,分析了過去90年里的資產回報以及造就牛(熊)市的深層次原因。通過這些研究,試圖對投資基本法則進行梳理,指導投資者在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活動和日益嚴峻的市場環境中游刃有余,立于不敗之地。下面先回顧那段暗無天日的日子吧。 1980年世界經濟陷入全面蕭條,人們的情緒異常悲觀低落。歐美多國政府致力于扭轉延續了十余年的高利率、高通脹和經濟停滯的局面。那一年,美國核心通貨膨脹率超過12.5%,政府17.5%的短期資金靠3個月國庫券籌集,30年期一般抵押貸款利率達16%,良好企業信用貸款的最優利率超過20%。此時風險很大,沒有人敢借錢,也借不起錢,正值最後一批嬰兒潮出生的人到了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齡。 世界其他地區也好不到哪里去。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遭受著嚴重貧困與政局動蕩之苦;中央計劃經濟國家(蘇聯等)對大量貧困人口束手無策;亞洲國家同樣不容樂觀。不過,日本和石油儲量豐富的國家風景獨好,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儲油國家則受益于石油資源的難以填飽的巨大需求。 1980年的投資者如果指望經濟向好或金融市場繁榮,簡直就是癡人說夢。經濟和市場的任何一次回暖,都難逃負面經濟消息的殘酷打壓。實際上,沒有人意識到這個最黯淡之年恰恰是具有標志性意義的轉機之年。世界各國政府首腦或機構開始更迭,真正的經濟增長一觸即發,技術創新浪潮勢不可擋,金融市場的春天即將到來。 是的,正是這些讓經濟墜入深淵的通脹和歷史性高利率等破壞性因素引發了政治秩序的重整。這次重整始于英國,1979年保守黨執政後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終于遏制了通脹,掃除了監管障礙,推動了經濟的復蘇。美國緊隨其後,1980年羅納德·里根當選總統,在里根和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的共同努力下,形勢趨于好轉,經過數年的對兩位數通脹和高于10%的高利率的治理,美國股市開始步入延續至2000年的大牛市時期。 遏制通貨膨脹和降低利率意味著籌資成本的下降,使投資更有吸引力。無風險收益率和風險溢價的下降則預示著投資者信心的重建。籌資成本下降等同于每1美元投資回報上升,對證券市場而言,就等同于市場價值上升。與此同時,技術和規制的發展使投資更簡便,個人憑借很少的資本就能從事投資。由于金融市場逐步面向全世界投資者,投資產品趨于多樣化。 促成全球化的五大事件 這時,地球的另一邊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1978年中國進行經濟改革,時至今日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慎重地重新向外資開放之後,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提倡“致富光榮”,鼓勵中國人經商辦廠,讓小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大家共同走向富裕。自此以後,中國經濟以年均12% 以上的速度增長,經濟總量翻了5倍多。1992年中國5 000億美元的經濟總量僅占全球經濟的2%,到了2008年就達到3萬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的6%。經濟的快速增長使中國貧困線以下人口數量銳減,1993~2005年間,中國貧困人口下降了70%。 大開放 中國改革是啟動這波全球化浪潮的五大事件之一,同時還創造了金融財富。另外四大事件分別為:瑪格麗特·撒切爾和羅納德·里根當選,推進了自由市場的進程;1989年柏林墻的倒塌;1991年萬維網的出現;由布什政府發起、克林頓政府實施的自由貿易。這些事件共同締造了一個更加開放的全球經濟,創新和生產力開始復蘇,區域之間的緊張得到緩解,交流更開放,教育開始復興。這些被統稱為“大開放”。 在接下來的25年中,技術和政治變革改變了許多觀念及日常生活方式。請試想,已在大多數發達國家普及的互聯網、電子郵件、手機、智能電話、掌上電腦、功能日益強大的計算機、微型設施、數字電視、語音識別、DVD播放機、音樂及視頻下載、自動取款機、全天候新聞、包羅萬象的娛樂選擇、博客、全球定位系統和實時交易等帶來了何等巨大的變化。這些技術被迅速推廣到發展中國家,隨著技術的推廣,經濟與金融市場不斷深化。 1980~2007年間,全球經濟增長了3.5倍多;全球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55萬億美元,按實際價格計算增長了2.5倍多(見圖0-1);人均GDP從1980年的2771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8 443美元;全球股票市場價值從人均約675美元上升至近9 500美元——近14倍;金融資產總價值從人均約2 700美元上升至約28 500美元。這是全球經濟擴張和財富創造的輝煌時期。 經濟強勁增長和金融市場的出色表現伴隨著人口增長,同時呈現了貧困人口減少、預期壽命延長和文盲下降等良好趨勢。1981年世界52%的人口日均生活費用不足1.25美元,約75%的人口日均生活費用不足2.5美元(見表0-1)。到2005年,日均生活費用低于1.25美元的人口降至25.2%,而日均生活費用低于2.5美元的人口則降至56.6%,變化顯著。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全球文盲率由1980年的30.3%降至2005年的18.3%。在美國,預期壽命從1980年的73.7歲上升到2005年的77.8歲。 當世界人口從1980年的44.3億擴張到2008年的67億時,人們的生活質量更好了。2005年,全球65億人口中約12億生活在發達國家,其余53億人口生活在發展中國家。人口增長加上經濟擴張帶來了新業務(包括新興產業和生產線),如個人電腦、手機、半導體、互聯網、信用卡、抵押貸款業務和制造人工關節的醫療保健公司等。新公司不斷涌現,如沃爾瑪、百思買、英特爾、微軟、蘋果、戴爾、思科、安進公司、史賽克公司、維薩、萬事達、雅虎等標準普爾公司陸續創建起來,谷歌在1980年時還未被納入標準普爾500指數。 20世紀80年代後期經歷了空前的全球化浪潮。首先是經濟結構方面的變化,然後體現在投資結構的變化上。1992年,發達國家經濟占全球經濟75%以上,到2000年仍然保持在這個水平(見圖0-2),2000~2007年,發達國家占全球經濟份額下降到68% 。據世界銀行統計,2001年以來,美國經濟占全球經濟的份額從32%下降到23%,1980年以來,美國經濟最好的年份是產值占全球GDP34%的1985年。日本2008年占全球GDP的比重為8%,其最好的年份是1994年,占18%,到2001年下降至12.9%。 圖0-2發達國家占全球經濟的份額在縮減 資料來源:聯合國。 2001年以來,發展中國家經濟的份額不斷上升。比如,據世界銀行統計:中國經濟占世界GDP的比例從4.2%上升到2008年的7.1%;俄羅斯從1.7%上升到2.7%,能源需求因之猛漲;巴西經濟占全球GDP的比例從1.9%上升到2.6%;印度經濟的比例從0.5%上升到2.0%。在這一時期,中低收入國家經歷著快速的經濟增長,在全球經濟中的份額不斷擴大。 從經濟結構來看,發達國家控制著大部分金融資產。2001年美國證券市場市值仍占全球證券市場的50%以上,但到了2007年底,僅占全球證券市場約60萬億美元的30%左右,2002~2007年間證券市場規模擴大了3倍,1992~2007年間則擴大了6倍,證券投資者1980年的投資到2007年時增長了20多倍。與全球經濟一樣,金融市場的特點與結構也已舊貌換新顏。刺激金融市場發展的各種因素正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發達國家利率和物價達到頂峰時形成的。此外,數字技術使經濟活動變得更便捷、實惠和有效,與GDP休戚相關的金融市場率先在一些發達國家步入繁榮。 雖然1980~2007年間經濟和金融的成功建立在一些非常穩固的基礎上,但也有一些不利因素,這些薄弱點和結構性衰退罕為人知,沒有引起足夠的警覺。自2007年底以來,全球證券市場的市值與峰值相比已經縮水50%以上,世界大部分國家經濟陷入衰退。即便現在經濟有所好轉并開始復蘇,與兩年前相比,經濟與金融狀況都不可同日而語了。 無論世道如何變幻,世界人口依舊繼續增加,增長勢頭將延續到2050年,不過增長速度在放緩。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超過90億(見圖0-3)。 2009年世界人口達到了67.6億,到2050年預期達到93.2億,將增加25.6億或38%的人口,所增加的人口相當于1950年世界人口總和。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預計增加5億人口,僅增加人口就超過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中國除外)人口總數。到那時,印度和中國的人口總計占世界總人口的33%,而2009年的這一比例為36%。2009~2050年各國人口預期增長比例見表0-2。 美國人口預期超過4億,仍是世界第三人口大國,由于實行了更寬松的移民政策,預期人口增長將快于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但并非每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口都有增加,有15個國家和地區減少的人口將超過100萬(見表0-3)。 盡管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風云變幻,但世界人口仍然不改增長趨勢。這是個蘊涵著許多挑戰與機遇的過程。 為更好地闡明觀點,本書第1章就介紹杠桿化風潮,細數美國債務和累積風險的來龍去脈,并對這個時期的牛熊市、世界經濟增長和各類投資的回報進行分析。然後描繪美夢破碎之旅,將談及日本的發展歷程,并娓娓道出夢破的原因。最後,對市場的各種情形、跡象及正在進行的去杠桿化風潮展開分析,把脈全球經濟動向,洞察投資先機。

目次

第1章 杠桿化風潮第2章 增長事實第3章 90年來各類資產的實際回報第4章 全球經濟增長第5章 牛市與熊市第6章 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第7章 三大新興國家第8章 私人部門組成第9章 產業演化第10章 去杠桿化風潮第11章 市場信號第12章 通行規則

書摘/試閱

在卡特里娜颶風事件中與政府遲緩行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各高等院校快速做出了反應。新奧爾良擁有多所院校,包括杜蘭大學、洛約拿大學、新奧爾良大學和澤維爾大學等。除了新入學的學生,撤離新奧爾良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近兩三年來,他們就撤離了3次。許多學生在卡特里娜颶風到來之前暫時離開新奧爾良,私人用品依然留在學校,滿以為可以回來繼續完成秋季學期的學業。但這次不同,他們不得不在沒有官方機構幫助下自謀出路。找到出路,他們做到了!盡管缺乏正式渠道,但絕大多數學生還是能夠在其他高等院校繼續學業。他們完成了全部或大部分秋季學期學業,并將返回新奧爾良繼續下一個春季學期學業。新奧爾良政府沒有能夠建立更大規模、更嚴格負責維護基礎設施的機構,并且在颶風降臨之際反應遲緩。由于缺乏對堤防及其他基礎設施重建維護工作的評估體系,這一地區處于相當危險的境地,而這本來是可以避免的。這項責任似乎沒有受到多大重視,雖然不是出于惡意,但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除非出現緊急情況或拉選票的需要,政府往往不會關注到這類情況。政府與弱勢群體之間有著一種依賴關系,一系列的幫扶措施又強化了這種關系。但當卡特里娜颶風來襲時,各級政府辜負了人們的期望,讓支持他們的選民大失所望。另一方面,學生希望繼續上大學接受教育。教育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他們自身的努力。他們應該接受教育,否則就有可能畢業不了。高校的辦學者知道自己必須提供優質教育,否則生源將下降,也很難吸引到贊助資金。無論出于何種原因,新奧爾良以及受到波及的密西西比州以外的大多數高校都以接收失學學生為己任。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