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世家(簡體書)
滿額折

世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3 元
定價
:NT$ 198 元
優惠價
8717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世家》是《南方人物周刊》上“家族史”專欄歷年精品的結集,記錄梁啟超、曾國藩、袁世凱等八位近現代風云人物的百年家族史,既上溯其家族發跡之源,又追蹤其子嗣延續之流;縱觀其氣運之流變,細窺其隕敗之兆象,《世家》揭示其榮盛之玄奧。實可謂“記一家興衰,觀百年榮枯”。隨文配有百余幅珍貴歷史圖片,更特別制作“垂絲圖”梳理家族譜系,可謂兼取《史記》書表紀傳之長,使得此書從內容到形式上都堪稱一部別開生面的近現代家族史。

名人/編輯推薦

《世家》是《南方人物周刊》“百年家族系列”專欄歷年精品的結集,記錄梁啟超、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魯迅、錢鐘書、英達、榮毅仁、馬寅初等九位近現代風云人物的百年家族史,既上溯其家族發跡之源,又追蹤其子嗣延承之流;縱觀其氣運之流變,細窺其隕衰之征兆,揭示其榮盛之玄奧,實可謂“記一家興衰,觀百年榮枯”。
九章別開生面的家族史,一段蕩氣回腸的近代史。

《南方人物周刊》的創立是基于《南方周末》。它最初的主創人員也都來自于後者,它的文化理念自然地延續了《南方周末》的傳統,公平、正義、良知等價值觀成為這一團隊的共識;同時,對人的價值取向,平等、寬容、人道的理念又成為這本雜志的核心價值。從這套叢書中,你不難讀出這本雜志所要傳遞的精神氣息,從表層的作品中你更想知道,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團隊,他們有著怎樣的價值觀和方法論。
學會平等這門常識課
在《南方人物周刊》的創刊培訓會上,大家圍坐在一個四方形的會議桌旁,沒有主席臺,也沒有領導位,學著開平等民主的圓桌會議;大家互稱老師或姓名,沒有權威指令,沒有一家獨大,只有爭辯、暢想,共同為這個即將出生的嬰兒描繪一個愿景,而它的第一課就是學會如何平等相處,如何尊重他人,這不僅是這本雜志所要傳遞的價值觀,也是這個團隊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平等不是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如它開會的模式,或相互的稱謂,更為重要的是這個團隊不以權力、學歷、職位取人,而是把平等建立在人生而平等這一普世價值上,它不是一個團隊的管理規則,而是內生于每個人心中的常識與理念。
中國改革的三十年就是一個建立常識的三十年,平等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最為熟悉又最為陌生的詞語,在“官本位”仍然濃厚的國度里我們并未做到“以人為本”,多以權力評判一個人的價值;當資本充盈在市場經濟的動脈里,“金錢”又成為論定人之地位的砝碼,權貴與資本被視為成功的標尺。我們承認,人的能力有大小,地位有差別,財富有多寡,但人格是平等的。
不少人會問,《南方人物周刊》做成了,關鍵在哪里?當然有很多答案,比如定位準確,南方報業良好的平臺,有一批優秀的員工,但最為重要的是內部的團結,沒有內耗,大家齊心協力去做一件事。作為管理層,大家理念趨同,相互支持,哪怕業務上難免有不同觀點,但都能出于公心,而不計個人得失。他們不僅要平等待人,還要身先士卒,規則針對任何人,不因你是管理者而網開一面。正是從這些細節中,《南方人物周刊》建立了一個平等和諧的文化氛圍。一位經歷過各種內耗的員工談他之所以選擇來雜志社,原因就是“你們內部沒有爭斗”。 沒有爭斗并不等于沒有爭執。一個團隊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在這樣一個平等的環境里,員工可以大膽地提出問題,采編會上也可能吵得面紅耳赤,對管理者提出批評,因為都是業務討論。但最終大家都能心平氣和地發現,我們還不會民主地討論問題,雖然我們都能背出“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堅決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但真正辯論時卻有可能意氣用事,事實上每次爭辯,都是一次學習民主的過程。可以想象,依據這樣一種理念,出于對工作的批評,是沒有什么問題不能解決的。
《南方人物周刊》是少數幾家對記者沒有量化考核的單位,一些前來交流的同行覺得不可思議:那不是讓記者放任自流混日子嗎?我說我相信我們的記者,他們有自己的職業尊嚴,會為榮譽而戰,制度只是為了約束他們的最低工作,但不可能成為內心的動力。如何激發他們內心的工作欲和責任心,讓他們體會到不僅僅是為工作而做,也是為自己的職業而做,這才是管理的精髓。況且,雜志社對文章的要求更高,我們要鼓勵記者寫好稿,就要給他相應的時間去打磨,不要讓他時常處在量化的壓力當中,寫出好稿比什么都重要;而且,記者的狀態總有起伏,一段時間狀態不佳,要讓他有調整的時間,管理者要寬容地對待記者一時的消沉,相信他們的實力,他們才會有信心,一旦恢復過來,又會重現昔日的輝煌。事實也說明了這一點。這便是尊重所帶來的價值。
在傳媒的高度競爭中,人才的流動成為常態,《南方人物周刊》也不例外。面對每位要走的員工,我都強調三點:一、我尊重你們的選擇,同時為人物周刊感到遺憾,因為你們都是非常優秀的員工;二、祝福你們能有一個更好的平臺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三、如果在外不順,歡迎回來。人物周刊有一些員工已是幾進幾出,他們在外轉了一圈後還是認同人物周刊的企業文化,這種開放的心態和魅力才是留住員工的最大動力。因為我們一直希望的企業文化是能為員工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他們不僅在這里獲得事業的成就感,同時能夠享有起碼的生活尊嚴,二者缺一不可。
以真實人性為方法論
長久以來,硪們對人的認識囿于一種二元對立的判斷,手持非黑即白的道德畫筆,要么把人神化,要么把人鬼化,好人好到極致,惡人惡到極點。這種臉譜化、妖魔化的認識論,體現在新聞報道中,就有正面人物和兔面人物之分,表揚稿和批評稿之分,人性自身的善與惡被撕裂為兩半,分別披在所謂“好人”和“壞人”的身上;更為荒謬的是,出于某種政治和利益的需要,不顧客觀真實的新聞原則,為某些人大涂油彩或大潑臟水,使得當下的新聞報道中,表揚某些人比批評某些人要付出更危險的代價,批評某些人比表揚某些人更具有獲利的先機。
重新打量每個生命,這是《南方人物周刊》創刊以來所一直秉承的對人的認識理念。我們希望一改過往的二元對立的認識論,把人還原到人性原點上,拋棄意識形態的功利性和道德的簡單化,回歸人物應有的多元、復雜、善惡并存、變化莫測的基點上。可以想見,世事有多繁復,人心就有多微妙,在對人的認識上,我們只有心懷謙卑敬畏又冷峻謹慎,才能更接近人物的本性,才能最大限度地還原人物的真實性。這既是對采編人員的職業要求,同時也是內生的一種文化理念,從而更為理性地去看待人。
理念無疑是思想的指南,方法則是行動的利器,器物層面的方法論可以使記者的采訪進入一個良性的軌道,掘進到人物的內心和實質。就人物采寫的方法論而言,因其記者個性的不同常常呈現出不同的樣式,但大致可定位在從人的本性出發,進而推及到人的職業屬性,最終拓展到人的社會屬性。
我們說,性格決定命運。人之所以千差萬別,性格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不同性格的人在同一事件面前會表現出各自的獨特性,這對我們采訪人物具有指導性意義。所以,面對面的采訪給了記者一個最真接的印象記憶,他的形象、氣質、談吐及各種微妙細節,不僅使記者對人物有一個直接的性格判斷,而且會在記者後來的寫作中成為影像的記憶,成為開啟人物為什么而做的動因和鑰匙。
人出生于某個階層、長期從事某種職業會在其身上烙下與其他階層和職業不同的價值觀、行為方式、思維個性和思想情感,從階層和職業屬性入手是把握人物特質的一條捷徑。所以,人物記者也常常分線,他們可以在長期的專業采訪中成為某一行業的準專家,可以最有效地直抵人物的內心世界。就是說術業有專攻。采訪時政人物要從政治利益考量,采訪財經人物要著眼商業訴求的最大化,采訪文化人物更看重他對世界的觀察感知,采訪藝術家則要捕促他對人生的表達方式,這樣你才能呈現不同人物的不同特質。
但人最終還是社會的一分子,無論他的性格如何,職業所決定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如何,他都帶有這個時代的烙印。觀察一個人,我們常常要把他放在大的時代背景下,放在與他相關的同時代的人物中進行比較鑒別,既要找到人物的個性和職業屬性,又要看到時代的潮流是如何改變了人生的軌跡。人就是在這種有限的規范中,展現出不同的命運,它既是時代的,又是個人的,既能看到人物個性的張揚和命運的陡轉,又能呈現時代風云流變。
從這套叢書中,你就不僅可以看到一個個人物的命運,還能讀出時代的變遷。
徐列
2011年6月1日

目次

總序
曾國藩家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家族楷模
曾國藩守舊的國家棟梁
書生帶兵
洋務之痛
天津教案
弱國外交
曾府幕僚離曾國藩最近的人
智囊與奏折
另一種影響
直系後裔很少做官
君子之澤,五世未斬
後人大多規矩、老實、謹慎、勤奮
曾家很多女性終身未嫁
三十萬卷藏書的命運
與晚清四大藏書樓媲美
樓在,書散
李鴻章家族推著中國步入現代化的晚清第一重臣
李鴻章舟大水淺無力回天
暗中同情變法老臣
天津教案扶上青云
御用火車太監拖
甲午戰爭一敗涂地
《中俄密約》的騙局
臨事方知一死難
李氏後代從外交官到科技人
長子李經方曾想扶老爹當皇帝
梁思成高足李道增一生的遺憾
張愛玲和李鴻章家的女人們
《孽海花》里的擇婿佳話
揭開血淋淋的瘡疤
努力向左翼靠攏
永遠的爭議者
梁啟超家族中國思想文化由古典向現代轉型的縮影
梁啟超雄文橫掃舊世界
初識康有為
變法前後
革命與改良
聲討袁世凱,討伐張勛,與康有為決裂
“知我罪我,讓天下後世評說”
梁家第二代從抗戰到“文革”
1930年前後,梁家留學海外子女歸來
北總布胡同3號成了京城著名沙龍
梁家由此開始八年的各自漂泊
“炸彈是飄下來的,好像閃閃發光的銀片”
梁思成、林徽因 不許女兒聽汪精衛老婆演講
不顧脊骨硬化,梁思成撰寫《中國建筑史》
梁思成:“我們圍著毛主席高唱國歌”
林徽因:“你們拆去的是有著八百年歷史的真古董!”
梁思順:“我要給毛主席寫信,毛主席相信我沒罪!”
梁家第三代低調的社會中堅
榮氏家族現代資本主義精神在近代中國最鮮活的樣本
榮德生從棉紗大王到紅色資本家
上海的早晨
創世紀:從面粉廠做起
“如今中國人,有一半是穿我的吃我的”
宋子文、孔祥熙要將榮家產業收歸國有
風雨亂世,“眾枯獨榮”
選擇共產黨
紅色資本家是怎樣鍛造出來的
無論怎樣,中信不會破產
榮智健和他的兒女們
初試身手,資產增值四百倍
躋身中信泰富第二大股東
輿論嘩然,榮家出局
袁世凱家族 中國近代社會政治轉型期中不幸的當國者
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袁世凱
這個人
在官場
埋葬了清王朝,用什么代替它?
暗殺時代——誰暗殺了宋教仁?
稱帝鬧劇
五種人鼓動袁世凱稱帝
從《二十一條》到“十二條”
被遮蔽的功績
咎由自取
袁家後人在袁寨
整理家譜和家族史
從門當戶對到平民聯姻
荒唐才子袁克文
袁家出了個袁家騮
袁克定拒當日據時期北平市長
錢氏家族吳越錢王後代江南讀書人家
錢王和他的杰出後代
祖孫三代五位國君
錢繆家族文人群體
續接中斷的家族史
毛澤東保護錢偉長
江南讀書人家:錢基博、錢鐘書、楊絳
錢穆:“這是我的女兒第一次為我擦背!”
《錢氏家訓》的力量
錢學森提升中國國防力量
“美國有史以來最蠢的一件事”
惡劣環境下研制出兩彈一星
美國不平反,絕不踏上美國國土
錢永剛人生沒有如果
家族背景拖累了他的進步
“考上了,痛痛快快放我走”
如果父親錢學森當年不回國
英氏家族中國面向世界的微觀樣本
英氏家族中國面向世界的微觀樣本
英斂之創辦《大公報》和輔仁大學
英千里與官場格格不入
英千里走後
英若誠我為什么熱衷于中西文化交流
自由選擇的第四代和第五代
英達英家是腳踏實地的假洋鬼子
西方文化英家人攀援上升的另一面墻
做任何事都一騎絕塵
再出一個《我愛我家》不可能了
英氏家族的遺傳密碼
非洲食蟻獸aardvark
把悲劇當喜劇來演
魯迅家族民間和廟堂從未忘卻的紀念
被遮蔽和高懸的魯迅
周令飛將被神化的祖父“矮化”
許廣平在周揚的指導下回憶魯迅
毛澤東將魯迅神聖化
愈學習魯迅,愈沒有魯迅
“要是魯迅先生還活著”
今天我們如何紀念魯迅
魯迅的後人們
“公派自費”留學日本
周令飛為愛私奔臺灣
“太爺爺的文章,我們讀起來沒有那么強的共鳴”
中學語文課本中魯迅作品的變遷
語文課本里的魯迅
有關魯迅作品的教學聖經
馬寅初家族在政治與學術之間沖撞的心靈史
馬寅初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提議對發國難財者征收臨時財產稅
不聽周恩來勸阻
“馬寅初在準備攻擊毛主席的炮彈”
“文革”中總理指示保護馬寅初
沉默有時,發聲有時
馬寅初被批始末
靠革命,還是靠節育?
斯大林:人多是個好現象
黨是贊成節育的
這是哪家的馬?
馬家兒孫
大家庭的悲歡離合
馬本初的坎坷命運
馬思澤為爺爺辯護
繼承馬寅初的樂觀豁達
編後記

書摘/試閱

1885年,大清外交官曾紀澤在倫敦《亞洲季刊》上發表《中國先睡後醒論》一文,稱中國“似人酣睡,固非垂斃”。
同治年間,由恭親王奕訴和文祥在北京主持,由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在京外推動的自強運動,是中國在西方堅船利炮的棒喝和日本咄咄逼人的威脅下最初的覺醒。從咸豐十一年恭親王和文祥聘請外國軍官在天津訓練新軍,到光緒十四年李鴻章成立北洋海軍,中國積極致力于國防的近代化,而國防的近代化又必然要求交通、教育和經濟的進步,于是同時有了建鐵路、設新式學堂、設招商局、開采煤礦金礦等一系列的新舉措。
自強運動只是在科技層面上學習西方,該運動的五大領導者都認定中國的政治制度和內在精神完美無缺,完全沒有想到要去借鑒他人的政治體制和經濟制度。遺憾的是,技術進步遠不能解決一切,甲午海戰,排名世界第八的中國海軍敗給了排名十一的日本海軍。梁啟超對于自強運動的批評可謂一針見血,“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內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國民,知有洋務而不知有國務”。
中國兩千年歷史上僅有的兩次變法——王莽的變法和王安石的變法,都以失敗告終。1898年,光緒親政,在康有為的指導下,推行了冒犯太多既得利益者的百日維新。很快,戊戌變法以慘敗告終。
1901—1905年,慈禧太後推動了一次幾乎與1898年的改革雷同的改革。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大敗俄國,實業家張謇說,“日本的勝利和俄國的失敗是立憲主義的勝利和專制主義的失敗。”梁啟超也開始大力鼓吹君主立憲思想。1905年12月,五人考察團赴國外考察。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發布“憲法大綱”,規定憲法生效以前,仍有九年預備期。這個“大綱”實際上給了皇帝比日本模式更大的權力,它規定行政、立法和司法權統統屬于皇帝。1910年,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醇親王宣布憲政籌備期縮短為六年,但是很快他就組織了一個“皇族內閣”,十三個任命者中皇親國戚占了五位。幾個月後,辛亥革命結束了滿清政府的統治。
20世紀的中國以如此轟轟烈烈的巨變開始,隨後的百年,有更多的轟轟烈烈,更多的迂回曲折——民國興起、袁世凱復辟、軍閥割據、新文化運動、國共角逐、八年抗日、國共內戰和新中國建立。1949年以來的歷史,其復雜性和豐富性并不因為距離我們更近已被窮盡,它的深處,深處的更多真相,仍在被人們不斷挖掘。
回顧歷史,慣常的做法自然是從第一年說起。這樣一種做法有它的方便之處,但是也有可能斬斷近代史這一處處因果相聯、難以機械拆解的活體。當我們回顧歷史,我們最想弄清楚的,是我們從哪里來,以便知道我們想要和可以往哪里去;我們可以知道,我們在哪兒前進了,又在哪兒倒退了,哪些方面超越了前人,哪些方面卻原地踏步。
自創刊以來,《南方人物周刊》一直忠實于自己的辦刊宗旨——“記錄我們的命運”。2009年,無疑是一個挖掘中國和中國人之命運的富有意味的年份。不久前,國外有人說,二十年後,中國將成為第一經濟大國,第二政治大國,而有關中國崛起的言論已經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1949年距今是一個甲子,再往前推進一個甲子,恰恰可以涵蓋百日維新的重要時刻,并且可以銜接由奕訴和曾國藩等人主導的自強運動,將近代中國的夢想和今天的光榮打通,將百年前的激蕩與今天百味雜陳的現實聯接,通過一個個影響過中國的著名家族的故事,來完成我們對于百年中國的回望。這是我們推出“百年家族系列”的緣由。
首先出場的是曾國藩家族。
曾國藩是晚清至關重要的兩位人物之一(另一位是李鴻章),堪稱革新和守舊的典型。從清末開始,曾國藩生前最看重的名聲已經“毀譽參半”。從民國章太炎所稱的“民賊”,到解放後范文瀾所說的“漢奸、劊子手、賣國賊”,曾國藩頂著這些帽子進入歷史。新中國建立後,老一代史學家在“曾國藩是劊子手還是近代化先驅”這個命題上,耗費了不少心思。
20世紀80年代初,岳麓書社推出的三十冊《曾國藩全集》引起外電評議:“其重要性可以和中國發射一枚新的導彈或衛星相比。”隨後,唐浩明的長篇小說《曾國藩》引發了一場波及社會各階層的“曾國藩熱”。從曾國藩這樣一個復雜的多面體上,人們汲取了諸多政治智慧、實干精神、為人處世之道。喧鬧中,我們也能聽到一些沉潛學人的聲音,他們沿著曾國藩留下的奏議、書信、日記和詩文,深入到百余年前中國士大夫身處的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對這一階段的中國真面目給出獨立的判斷。P3-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7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