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大易圖典舉要(第三版)(簡體書)
滿額折

大易圖典舉要(第三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大易圖典舉要(第3版)》內容簡介:易道的核心即伏羲符號系統,天地生人千變萬化,不出其左右。《大易圖典舉要》(作者常秉義)第三版,重點突出了伏羲大易在《易經》中的核心地位,以陳摶《正易心法》《龍圖三變》、邵雍《皇極經世》、尚秉和《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詁》《周易尚氏學》為標準,力圖恢復失傳兩千年之久的先秦易學之真面貌。同時,《大易圖典舉要(第3版)》對易道一些重要概念進行了撥亂反正的詮釋。

作者簡介

常秉義,著名易學大師常秉義教授是國內外屈指可數的易學權威之一。他精通河洛數理、皇極經世、梅花易數、六爻、風水、股市行情預測等,被多家大學、機構聘為教授。顧問等職。2006年,由全球華人聯合會世界易經總會、全球華人聯合會易經研究院等40多家各國著名易學機構提名產生的2006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百名易學人物,常秉義大師名列前茅。2007年,在第十回世界易經大會中,經世界易學專家評審委員會評議:常先生被授予“世界著名易學導師”稱號。
常先生著述甚豐,著作等身。其代表作有《周易與中醫》、《周易與歷法》、《周易與漢字》、《易經與大智慧》、《周易與股票市場預測》,《焦氏易林注》、《皇極經世真詮》,點評《緯書集成》等40余部專著,為弘揚大易作出了突出貢獻。

名人/編輯推薦

《大易圖典舉要(第3版)》:著名易學大師常秉義教授是國內外屈指可數的易學權威之一。他精通河洛數理、皇極經世、梅花易數、六爻、風水、股市行情預測等,被多家大學、機構聘為教授、顧問等職。
常秉義教授編寫的《大易圖典舉要(第3版)》重點突出了伏羲大易在《易經》中的核心地位,以陳摶《正易心法》、《龍圖三變》、邵雍《皇極經世》、尚秉和《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詁》、《周易尚氏學》為標準,力圖恢復失傳兩千年之久的先秦易學之真面貌。

《易經》列于《詩》《書》《禮》·《樂》《春秋》之先,居六經之首。其崇高地位,它書莫能及之。而歷代學者研究《易經》形成一股洶涌澎湃的潮流,人們稱之為“易學”。從孔子傳《易》以來,歷代傳承不斷。據司馬遷《史記·儒林列傳》曰:
自魯商瞿《易》孔子,孔子卒,商瞿傳《易》,六世至齊人田何字子莊,而漢興。田何傳東武人王同子仲,子仲傳淄川人楊何。
又據《漢書·儒林傳》介紹,田何又傳《易》于梁人丁寬,“丁寬授同郡碭田王孫,田王孫授施讎、孟喜、梁丘賀,由是有施、孟、梁丘之學。”而施、孟、梁丘正處在漢武帝至漢宣帝時期,《易》學興盛變革亦在此時,而其中的孟喜,正是焦延壽的老師,焦延壽又傳京房,從而形成《易》學史上最為稱奇的“象數”學派。
這就是說,自孔子傳《易》,六傳至田何,七傳至丁將軍。同時,丁將軍又從周王孫受古義。古義者,并非孔子《十翼》,蓋即許慎所謂秘書,即陰陽災變之學也。之後,八傳至田王孫,九傳至孟喜,十傳至焦延壽,十一傳至京房。而陰陽災變之學,皆出自孔門,為傳《易》者所必學,田何、丁、田王孫、孟、焦、京,單傳不絕于縷。基淵源之古,自不待言!
然而,十一傳弟子京房,由于參政遇黨禍,英年早逝,其著述甚聿,大多亡佚,僅存《京氏易傳》三卷。而西漢易學,所謂孔子嫡傳者三家,施讎、梁丘賀之《易》皆亡,唯有《焦氏易林》與《京氏易傳》三卷獨存。也就是說,西漢易學,到漢末,西京《易》存者,獨孟、京二家,有書無師,無以傳習。
綜上所述,除了孔子及其門徒留下的《易傳》之外,不論田何、周王孫、丁寬、楊何以及施讎、孟喜、梁丘賀等等,其著作皆佚。也就是說,歷史上眾多的先秦、西漢之《易》,至東漢已佚,唯一留下一部《焦氏易林》完書。更令人痛心的是《焦氏易林》在華夏易學傳承史上卻被冷落、沉寂了兩千多年。一位孔子嫡傳第十代傳人著作,始終不能堂皇地進入歷史正史“經部”之中,而是被列入所謂“歷數類”、“五行類”、“蓍龜類”、“術數類”之屬,足證學術偏見危害之巨之深!反之,由于最重師傳的西漢易學戛然中斷,乃至使所謂“漢易”——東漢易學一下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于是才有了馬融、鄭玄、荀爽、虞翻等旁門左道盛行的所謂“漢易”。先秦、西漢易道一以貫之、活潑無礙、運舞不休的象數符號系統突然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雜亂無章、不能歸一的所謂“象數”——卦變、爻變、爻辰之類。從此,“易則易知,簡則簡從”的易象符號中道失傳,充斥易壇的是不倫不類、繁瑣之至的東漢之《易》。于是,才有橫掃東漢之《易》,空談易理的王弼之《易》!這就是兩漢之交易學傳承史上出現的斷層現象,然而卻徹底改變了先秦易道達兩千年之久。所謂漢《易》,乃東漢之《易》;所謂宋儒之《易》理,乃義理,而非《易》理。歷史上盡管易著多達三干部,但愈傳愈晦。所以先儒贊《易林》實為易象之淵藪,研究大易,不讀《易林》,則易象、易數、易義多晦,所以唯《易林》能補兩千年《易》注之窮”。因此,“今日之《易》說,東漢人之《易》說也。西漢所遺,皆零詞斷句,不能會其通。獨《焦氏易林》尚為完書”。(尚氏語)一言以蔽之,東漢之《易》作為“正宗漢易”統治易壇達兩千年之久,這種趨勢一直延續至今!
《易》日“碩果不食”。“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易》之道自古及今,縱貫天人,從未息止!一部《焦氏易林》巨著,終于在兩千年後,使民國時期大家尚秉和大師“感而遂通”!易道傳承才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尚秉和_大師全面繼承了焦氏易學之真髓,尤為突出的是,他從《焦氏易林》一書中系統地挖掘出伏羲易,從而找到了陳摶、邵雍先天易學的源頭,終于成為一代宗師。其代表作為《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詁》《周易古筮考》《易說評議》與《周易尚氏學》。蔚然成一家之言,從而使先秦象數易學復明于世,其功甚偉!他在《焦氏易林注·例言》中說:“《易林》之辭,無一字不從象生。”尚氏認為焦氏除沿用《易·說卦傳》所傳之象,“其所用之象與《易》有關者約百十余”,“其與《易》無關堆廣之象尚不知其幾百”。不論有關、無關,焦氏運用卦象,簡直達到出神人化的境地。《說卦傳》八卦之象僅112條,而焦延壽取象、立象、擬象,基本以《說卦傳》為根本,進而又加以引申、派生出更為龐大的象數體系。
那么,何以為“易則易知,簡則簡從”的易象符號呢?就是時空往來無礙、運舞不休的伏羲符號系統,其一以貫之的先天數、先天方位乃至正象、覆象、伏象,互體之象等和諧無間的、自然的、無為的動態整合,所謂大易也哉!
尚氏認為:“今以《焦氏易林》考之,其用先天卦象者,多于後天。而先天卦象,東漢諸儒多不知,致解《既濟·九五》爻辭,及《大有》《同人》《師》《比》諸卦名,靡不錯誤。”尚氏進而從《焦氏易林》中找出先天卦象體系,諸如: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巽西南、艮西北、兌東南、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以及乾日、兌月、離星、震辰、坤水、艮火,坎土、巽石等象,皆與邵雍《皇極經世》同。從其博大精深的系統看,當為先秦之遺法。從《易經》《易傳》《焦氏易林》《易龍圖》《正易心法》《皇極經世》等象數暗合,一以貫之的風格分析,在“藕斷絲連”的易道傳承路上,在五百年、千年大關之處總是奇峰矗立,光芒四射,從而使我們尋覓到漫漫長夜之中久違的,然而又一脈相承的易道傳統象數系統。
尚氏從《焦氏易林》中找出當今易學失傳之象122條之多,用其證之《周易》,無一不合。如以乾為日,兌為月,坤為水解經,凡《易》言日月、言大川者皆迎刃而解。而東漢以來,人皆不知。《說卦傳》以乾為金,不知艮堅亦為金;以離為龜,不知艮剛在上,亦為貝、為龜;以離為斧,不知兌決物、折物,方為斧;後儒以離為矢,不知坎為棘、為匕、為穿,方為矢。巽為床,坤為臣、為邑,不知艮亦為床、為臣、為邑。凡如此象,多至一百二十余。要之,《易林》觀本象與對象不分,故而象從“旁通”始明。《易林》以正象、覆(反)象雜用,故而圓通微妙!我們從122條失傳之象中以正舊儒“誤解、誤象,如發云霧而見青天,如暗夜之逢華燭也”。
《易林》在易學史上的最大貢獻是象數之道的集成之功。故尚秉和曰:“故《易林》實集象學之大成。”從中我們可以一窺先秦以來原汁原味的“以象盡意”思維系統,從而感受到雄渾無比、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主流的內核。例如,兌為少女,亦為老婦;少女者,晚出之女;老女者,晚景之女,皆一象兩意,時空之變化耳。而震為長男,又為小子;長男者,首生之子;小子者,幼小之子。一如尚氏所言:“蓋以二人言,初生者長,後者少;以一人言,初少上老,此其義,唯《易林》知之,以《易林》書太古尚存古義,能得《周易》真解,為後儒所不知。”于是,才有旅之大壯之“獨夫老婦”,央之中孚之“孩子心憒”等語。又《說卦》以坎為月,而經多以兌為月,東漢諸儒不知而誤以解經。先天之坎,後天之兌,皆同居正西,猶先天之離,後天之震,皆同居正東,所謂日東月西,所出之方也。《易林》之辭,字字皆本易象,象象皆本大易。“《易林》實為易象之淵藪,其為各家所無”,“《易林》所獨有之象”,皆與經傳“回環互證”,一統于大易。
綜上所述,我們幸得《焦氏易林》以窺先秦易道之真諦,我們幸得尚秉和《焦氏易林注》《易氏易詁》《周易尚氏學》等集大成之作,終于使兩千年失傳易道復明于世!
在易道傳承史上,伏羲、周文王、孔子、焦延壽、陳摶、邵雍、尚秉和等聖賢,青出于蘭而勝于蘭。
易道是自然之道、生命(性命)之道及社會之道的產物。那么,上述“三道”的本質究竟為何?精巧絕倫的卦畫符號系統之中的信息密碼如何表達?又在說明或演示什么?這一連串的問題,自古及今,垂七千年華夏青史,炎黃子孫前赴後繼,始終不懈地追索其原,探究其底里!
易道始于上古,興于夏商周,集大成于春秋戰國并延及西漢時期。從西漢至五四運動二千多年以來,成為朝野文人學子必讀書目,它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既有奠基作用,又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所以《四庫全書·經部》以易類為首,良有理也。
到了近現代,一大批權威學者,仍主張把《周易》作為國學入門最低限度必讀書目之一。梁啟超于1923年在《清華周刊》撰文,錢穆在西南聯大給他的研究生開列的書目上,朱白清在1946年開列的《中國古代經典書目》,屈萬里在1964年列舉的38種典籍中,都將《周易》列為必讀書目之一。1997年,由季羨林、張岱年、朱伯昆、厲以寧、任繼愈、湯一介、李學勤、余敦康、吳良鏞、龐樸、金克木、趙敦華、侯仁之、謝冕等50余位中國當代頂尖學者聯合推薦的中外人文經典書目中,包括應讀書目30種,選讀書目30種,其中在應讀書目中,《周易》又列在群經之首。
現代科學的不斷進步,使人們發現,電腦二進制原理與六十四卦符號系統密切相關;伏羲六十四卦符號系統從0至63的過程周期,達到了天衣無縫的程度;而六十四個遺傳密碼子亦與伏羲六十四卦密吻無間,384個陰陽鍵又與384個陰陽爻完全對應!不論相對論的宇觀層次,還是量子力學的微觀層次;不論無窮大層次,還是無窮小層次,中華易醫之道都給出全方位的思維模式。
綜上所述,易道的核心即伏羲符號系統,天地生人千變萬化,不出其左右。此乃易道、易學之內核及主流。對此,我輩必須有高屋建瓴的遠見卓識,才能領悟易道真諦。陳摶傳授先天之學,邵雍撰《皇極經世》,將先天之學發揚光大,使先傳千古的大易復明于世,成為易學史上的集大成之作。第三版《大易圖典舉要》正是在陳、邵之先天易學、尚氏之象數學的基礎加以深入淺出地撰寫,只有《正易心法注》《皇極經世》《焦氏易林》與《易經》《易傳》相結合,才能使兩千年易學復明于世,才能直達“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的易道之巔峰,易學才能從“天書”、“玄學”中解放出來,進而輕松進入尋常百姓家。
《大易圖典舉要》第三版,重點突出了伏羲大易在《易經》中的核心地位。先天數、先天方位及伏羲大易系統,并不始于北宋之陳摶、邵雍,而在西漢業已流行。《焦氏易林》論之甚詳。從其博大精深的系統來看,當為先秦之遺法。本書以陳摶《正易心法注》《龍圖三變》、邵雍《皇極經世》、尚秉和《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詁》《周易尚氏學》為標準,力圖恢復失傳兩千年之久的先秦易學之真面貌。為此,對易道一些重要概念進行了撥亂反正的詮釋。

目次


前言
緒論
《易龍圖》圖說第一
陳摶與《易龍圖》
龍圖天地未合之數
龍圖天地已合之數
龍圖天地生成之數
《正易心法注》第二
前言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序一》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序二》
正易卦畫
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正文

邵雍先天易學與皇極數第三
《皇極經世》架構
元會運世卦變層次
以元經會
以會經運
午會十二運
年卦取法
伏羲圓方圖
皇極數幾則
天地始終之數
九九圓數圖
十六位數與萬物通數
三極用數
極數
先天極數
先天極數之變
用數通例
先後天用數
體數與用數(兼位數物數)
歷法
歷法用九
律呂聲音以知萬物之數
揚雄與《太玄經》第四
《易》《玄》對照表
河圖洛書第五
河圖概論
太極圖說第六
先天太極圖
太極陰陽剛柔
八卦圖說第七
先天圖卦變以乾為元
伏羲八卦
文王八卦
二進制序數波動規律
干支陰陽出入以度第八
六十甲子周流先天圓方圖
四季日躔宿度晝夜長短刻數
五臟通天網絡結構
六十四卦圖說第九
卦氣納甲分野第十
天人合一生命之道第十一

書摘/試閱

陳摶曰:“天一居上,為道之宗;地六居下,為氣為本。”認為伏羲畫卦,以三畫為經卦,象征天地人,其中天在上,地在下,人居中,“三”數構成宇宙萬有的根本。故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為太極,“太極不動,性也,發則神,神則數,數則象,象則器”,故太極先生出一畫為陽,後生出一畫為陰,陽奇陰偶,.合之為三,故日“一陰一陽謂之道”。
陳摶又曰:“夫氣之數,起于一,偶于二,成于三,無以加矣,一重之則六也。”又曰:“天數三,重之則六;地數五,重之則十。何謂十,蓋有四方則有中央為五,有中央、四方,則有四維,復之中央是為十也。非特地為然,凡醑于形,便具十數,皆若此也。”
我們知道,人居地之上,有晝夜之分,而對宇宙而言,并無晝夜之分。所以人在地球之上,總是見到天體之半,另一半則隱于其後,故曰:“天數三,重之則六”,“地數五,重之則十”。從中可以意會聖人法河洛而畫卦,天人之際一氣流行的上下、左右、晝夜、寒暑的交替過程流。
陳摶認為,大易之道,無非陰陽而已,陰陽乃天地之道,萬物之綱紀,原理只此一也。而諸子百家、三教九流各有所悟,理則各異。他說:“《易》之為書,本于陰陽。萬物負陰而抱陽,何適而非陰陽也。是以在人唯其所入耳。”因而,後世在《易》之應用上,出現了由于視角不同、領悟不同的學《易》結果:“文王周公以庶類入,宣父以八物入,斯其上也。其後,或以律度人,或以歷數人,或以仙道人。以此知《易》道無往而不可也。”既然人的視角不同,對易道認識千差萬別,因人而異,當然可以各悟其理,條條大路可達易之道,何必專以文王、孔子經傳作為唯一標準呢?因此,他提倡“辭外見意”,也就是說,拋開《周易》的卦辭、爻辭以及孔子《易傳》,先從卦畫、易圖中直接切人,自行領悟。
陳摶曰:“羲皇始畫八卦,重為六十四,不立文字,使天下嘿觀其象而已。如其象則吉兇應,違其象則吉兇反,此羲皇氏不言而教也。易道不行,乃有周、孔;周孔孤行,易道復晦。蓋上古卦畫明,易道行;後世卦畫不明,易道不行。聖人于是不得已而有辭,學者一著其辭,便謂《易》止于是,而周、孔遂自孤行,更不知有卦畫微旨。”唐明邦先生認為,陳摶“畫前有《易》”論,在宋以前,易學家從未有人發表過如此大膽議論。儒家學者如果堅持這種觀點,就是離經叛道了。這種觀點,只可能從道教學者陳摶口中講出來。陳摶又說“學易者,當于羲皇心地中馳騁,無與周孔語言下拘攣”、“羲皇畫卦,不作紙上功夫也”。陳摶的意圖很清楚,欲一反王弼以來掃象言理的傳統,主張掃辭而尊象,先把《周易》經傳的權威打掉,將先天易學建立起來。陳摶另辟蹊徑,只傳《易圖》,以象數明《易》,意在重新樹立象數易學的權威。學易不應以周公的卦爻辭與孔子的《易傳》為唯一根據。他稱尊重易圖,自行領悟這種學《易》方法為“活法”。他說:“唯茍束于辭,《訓》則是犯法也,良由未得悟耳。果得悟焉,則辭外見意,而縱橫妙用,唯吾所欲,是為活法也。”陳摶認為伏羲作《易》只有圖,不立文字。圖乃《易》之正本,周、孔所加的辭、傳,均是注腳。故學《易》只須從易圖上下工夫,用心領悟。堅持這種活法學易才是正道。
易道動態地演繹了天地自然之易大規律,故曰:“易不可見,乾坤幾乎息矣”!因此,大易即伏羲符號系統,其為天地自然之易大規律的動態模式。其整體規律性可以感知,而難以言傳。《易經》形象描述大易符號密碼信息流過程,而信息過程流自古及今,從未間斷。而《易經》卦爻辭語言只能近似地表述而已!因此,易符是本,卦爻辭是標,是“象意”之描述。二者是源流關系,而非等同。故陳摶曰: “學《易》者當于羲皇心地中馳騁,無于周孔言語下拘攣。”“上古卦畫明,易道行。後世卦畫不明,易道不傳。聖人于是不得已而有辭。學者淺識,一著其辭,便謂《易》止于是,而周、孔遂自孤行。”于是,周孔孤行,易道復晦!這就是易道兩千年長夜之癥結。
易道的主旨是推天道以明人事,故日“一陰一陽之謂道”。“立天之道日陰與陽,立地之道日柔與剛,立人之道日仁與義。”所謂天道、地道及人道,也就是自然之道、生命之道及社會之道的大一統思維。這種思維的高度、深度及廣度,遠遠高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其無思無為的內涵,可謂“無意于工而無不工之”,故而能“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陳摶這種反對周、孔權威,不作紙上功夫,要在羲皇心地馳騁的大無畏精神非常難能可貴,然而違背了封建統治的傳統觀念,等于打掉了數千年的理法權威,于是,遭到由宋迄清歷代守舊派儒家學派的極力攻伐。宋之王炎、朱熹,清之胡渭等人駁之尤甚。王炎曰:“無周、孔之辭,則羲皇心地學者從何探之?”元人郭敬說:“詆夫子《十翼》為一家之言,離經叛道,莫此為甚。”胡渭則曰:“獨為先天學者,欲盡廢周、孔之言,而志從羲皇心地上尋求”,甚至把陳摶視同夏之桀、商之紂暴君一樣。朱熹把《正易心法注》視之為偽作。由于程朱理學的權威統治七百多年,所以《正易心法注》幾乎被後世遺忘,成為千古冤案!
然而,後之必有知音者。南宋大儒張拭卻認為《正易心法注》確系麻衣道者、陳摶之作。他說:此真麻衣道者之書也。其說本于羲皇之畫,推乾坤之自然,考卦脈之流動,論反對變復之際,深矣,其自得者歟。希夷隱君,實傳其學。二公高視塵外,皆有長往不來之冠、莊周之徒歟。“張拭作為二程的再傳弟子,敢于跳出程朱門派的泥淖,深可敬也。明代楊升庵堅決捍衛《正易心法注》的崇高地位,痛斥朱熹學派”茅塞一世,眩惑千古,可謂一語中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