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上海皮殼(精品上海)(簡體書)
滿額折

上海皮殼(精品上海)(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上海皮殼》是“精品上海書系”一種。繼《上海FASHION》之後,我社“上海書系”日益成為知名品牌。去年推出的“精品上海書系”(第一輯)市場反響不俗,今年《上海皮殼》作為該書系第二輯中一種旨在掀起新一波“上海熱”。
《上海皮殼》由沈嘉祿所著,作為《新民周刊》的主筆,沈嘉祿行文溫潤又不失犀利。犀利源于他作為記者的職業本能。溫婉源于他作為一個文化人天生的人文關懷。這兩種特質也好像是文章的"包漿",讓人越讀越有味。文章之外,全書還另有多幅照片輔佐,其中多為作者自己平日得意之作,也有爾東強、雍和等人作品。好圖與好文一起講故事,可謂給書又加了層鮮亮的皮層。

作者簡介

沈嘉祿,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理事,美食家。

受聘崗位:《新民周刊》雜志社主筆。

回家作業:有《東邊日出西邊雨》、《被收藏的青春》、《寒夜醉美人》、《紫甌乾坤》、《暗香浮動》、等多種長篇小說及中短篇小說集出版,作品曾獲《萌芽》、《上海文學》、《廣州文藝》、《山花》等文學獎,并翻譯介紹到國外。

日常操練:有《徘徊酒缸邊》、《飲啄閑話》、《等待月亮的石頭》、《消滅美食家》、《今夜,我們穿唐裝》等多種散文集出版。

業余愛好:逛地攤,淘幾件價錢不貴的舊瓷器、老家具。聽京戲和交響樂,看畫展。看電視烹飪節目。

名人/編輯推薦

《上海皮殼》中,作者沈嘉祿以五個篇章向讀者描繪、剖析了上海這座城市各個方面的“皮殼”,如上海各大文化地標的皮殼、老上海人生活的皮殼、現今發生在上海灘新聞軼事的皮殼、與上海這座城市有關的各種文化人的皮殼等等。所謂“皮殼”,沈嘉祿認為用古董行當里的另一個詞“包漿”來解釋似也可行。可以說,他所指的皮殼已不僅限于外在的物質層面,而且是皮殼之下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

皮殼為何物?從字義上解讀,皮者:皮膚,表皮,外皮,皮相等;殼者:甲殼,軀殼,外殼,軟殼,硬殼等。無論皮還是殼,均相對于內核而存在,是被人一眼看得見的東西。在日常經驗中,愛或憎,親或疏,近或遠,昵或厭,這些感情我們最先傳遞的對象就是它們。
但是在這本書里所謂的皮殼,并非特指物理層面的表象,而是一個專有名詞。如果你是一位古董愛好者,必將會心一笑:啊,老皮殼!
皮殼是值得用驚嘆號來贊美的。
與皮殼相仿的另一個詞是包漿,兩者之間似乎有細微區別,也許只是描述的對象有所不同罷了。在此,我更愿意用皮殼來形容如下對象。
一件用了幾十年的家具,在經常手撫肘摩的部位,表面油漆不管完好還是剝落而露出材質的肌理,一般會形成一層含蓄而有幽光的表層,甚至留下劃痕、污痕、水漬痕、煙火痕,這就是皮殼。除了人為因素,皮殼的形成還得益于空氣、陽光、水,以及流動氣流中微小顆粒的打磨。這種變化,在使用者手足夠不到的部位也會留下痕跡,是所謂歲月的痕跡。鑒定一件古董家具,皮殼的完美程度絕對是一項硬指標。沒有皮殼的家具,說明它還處于輕浮、輕薄、輕狂的階段。
銅器也有皮殼。門拉手、門鎖、門鈴:鐘表、電話機、打火機、鎮紙、刀叉,還有外婆家的“湯婆子”,用久了都會產生一層薄薄的皮殼,光可鑒人,非常可愛。我有幸借助于放大鏡細察過西周時的一件青銅器,銅銹結晶成翡翠般的皮殼,層次豐富,相互滲透,紋理自由流淌,如果截取一小塊放大一千倍的話,絕對是一幅氣勢恢宏的抽象畫。
玉器、印石、硯臺、瓷器、紫砂壺、大理石雕像、燭臺、銀餐具、玻璃,以及竹木牙雕都有皮殼。你信不信?連紙張也有皮殼。包括書籍,精裝書的封面形成了不那么干凈的皮殼,它與印泥、墨水、口紅、茶水、香煙、雪茄甚至藥湯發生過親密接觸。許多文人不知它是皮殼,但喜歡撫摸書脊上褪了色的書名和破損的漆布。
有人一只手表用了幾十年舍不得更換,走時精準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是有了皮殼。表殼的突出部位,“克羅米”磨損了,露出了黃澄澄的銅芯,那是頂頂可愛的,就使器物與人產生了難舍難分的感情。可意的胸針佩戴了幾十年,就結起了美麗的皮殼,它見證了一次次愛恨情仇,簡直就是女人傾訴時值得信賴的閨密了。
小時候玩過的玩具也有皮殼,木槍的把柄上留下瘋狂年代的汗漬。布娃娃呢,替你擦過淚水。汽車模型有皮殼,變形金剛有皮殼,游戲機有皮殼,手機也有皮殼,電視機也有,電腦顯示屏的四個角磨損了,露出塑料的乳白色,在扔之前看一眼它吧,不要那么絕情。
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器物,都會產生皮殼。
皮殼是器物與人再借助于上帝之手共同創造的歷史。皮殼形成,少則三五年,多則幾代人,甚至上干年。
城市也有皮殼。建筑、街道、河流、市場、橋梁、公園、廣場、紀念物、下水道、方言俚語等等,就是皮殼,就是城市的成長史。鄉村也有皮殼,單就南方鄉村而言,水口、大樹、寺廟、祠堂、小橋、渡口、水井,還有村規民約和延續干百年的民風民俗,都可歸入皮殼。
人也有皮殼。胡須、花白的鬢發、傷痕刀疤、魚尾紋、老年斑以及手術後的雙眼皮等,都是人的皮殼。在形而上的層面說,它就是個人的記憶,在學識與人格的支撐下,也可拐彎抹角地表現為修養與情操、品味與風度。在不大不小的范圍,還有“老皮殼”的稱謂,不乏謔意,但非貶低,專指閱歷豐富的成熟男人,與所謂的“老克勒”異曲同工,或更具“學術性”。千萬別誤會,“老皮殼”不是“老江湖”,也不是“老油條”,他們是城市歷史文化的另一路講解員。
事件也有皮殼嗎?這個可以有。事件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也許有部分事實被記憶扭曲了,被選擇『生遮蔽了,也許有了新的發現與見證者,也許有主流意識形態的強勢介入,還有民間話語和公共知識分子的更正與質疑,慢慢形成了事件的皮殼。它不那么光滑,不那么賞心悅目,但這層皮殼承載了人的思考與價值觀。
個人的經驗可以拼接成無比宏闊的時代記憶。沒有皮殼的歷史,可疑。
皮殼不是靜態的,它始終處于變化之中。這也是皮殼的動人之處。
我愛觀察皮殼,我愛收藏和研究皮殼,我愿意成為一塊比指甲還細小的皮殼,粘在城市的磚墻上。
在歐洲不少資歷很深的咖啡館里,散置著一些舊椅子,它們的壽命甚至超過一百年,椅背後面留下了文學家、哲學家、科學家的草草簽名,這成了咖啡館的文化資本。中國人愛喝茶,紫砂壺上的污垢慢慢形成了厚厚一層皮殼,這是愛茶人的寶貝。我有一把紫砂壺,養了七八年才形成溫潤的皮殼,但有一次我不在家時,鐘點工將它刷洗得干干凈凈,我回家時她還舉著它對我說:“看,我把它擦得多干凈啊!”
三十年來,我們城市的皮殼被一塊塊剝去了,銳利而閃亮的新建筑快速切割著城市與人的新型關系,使城市失去了許多珍貴記憶。現在有人總算醒悟過來,趕快修復城市的皮殼,但手術後的疤痕要形成皮殼,需要多少年呢?玩過古董的人都知道,我不說了。
以上文字與其說是一本正經的序,不如說是對皮殼的一種私人化注釋。
沈嘉祿
2011年7月

目次

上海的皮殼
外灘,懷舊的走廊
蘇州河口的帆影
愛神花園與四明村
八佰伴的蘋果,老碼頭的梨
托一杯咖啡,守望在田子坊
《廣陵散》在新天地響起
國際飯店,城市文明的一個原點
記住土山灣
馬勒別墅的童話
多倫路,諸神渴了
海派的虹口
從小世界俯瞰老城廂
香檳美酒老皮殼
羅馬柱崇拜
盧灣,常在我夢里
男人的皮殼
鑊焦香
米缸
老大昌的碎蛋糕
留在北蔡的“兩朵花”
令人感慨的“紅色小提琴”
有關大仲馬的一起頂包案
一切從一只喇叭箱開始
“做人家”的N個細節
上海人的稟賦與性格缺陷
頭等大事
我愛廚房
兔年,不吃兔子
朱家角的老報紙
杜月笙與“高橋爺叔”
黃楚九,敢于冒險的“新上海人”
舊聞恍惚如昨
他者的皮殼
假面酒會
金字塔尖的舞蹈
五爺在上,不再豪邁
危機中的戲劇性商戰
唐寶寶的月餅
端午·雄黃·原形
請對“小白菜”微笑
仁者紅燒肉
聖約翰的老歌
讓電表飛
兩元錢也算維穩成本
“本爺不收假鈔”
“馬路殺手”是如何煉成的?
日本值得敬重與惜別嗎?
趙本山吃上海人“豆腐”
想飛到廣州吐口痰
去外婆家
文化的皮殼
海派唐云
紀念一位寫小說的淑女
與白樺老師談老歌
帶有體溫的魯迅
應緣我是別茶人
周柏春買蛋糕
鷺鷥的鄉愁,是彩色的
方世聰的色粉浪漫
石庫門里的畫畫老頭
韓天衡的感恩
茶語印花,從心底綻放
雍和的人文情懷與城市精神
手表是有靈魂的
再見,久保麻紗

書摘/試閱

我在十多年前寫過一篇文章《懷舊,上海人的精神咖啡》,刊登在《海上文壇》上,掌門人吳亮笑著批評我:“儂寫得太認真了。”他的意思我明白,《海上文壇》上的文章都是隨意輕松的,而我用力一過,未免一本正經。但這個選題應該抓到了民眾的癢處,此稿後來被《羊城晚報》、香港《大公報》等多家報刊轉載。這篇文章帶有一點新聞調查的性質,我在文章中羅列了一些當時悄悄發生的社會現象,比如童謠回響、兒童游戲重返弄堂、老上海黑白照片和月份牌等舊時遺物被用于裝點餐飲場所、老三屆知青成群結隊回到曾經埋藏青春與理想的北大荒探訪、和平飯店老年爵士樂隊傳奇、旗袍走秀、唐裝回歸甚至傳統本幫菜復興等等,我希望將這個話題寫得輕松些,想不到“懷舊”這個詞像一把鑰匙,經歲月一遍遍擦拭上油,一下子打開了許多上海人的記憶之鎖。
為什么上海人如此懷舊,而且成為文化現象和社會熱點?後來又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淀,我發現外部原因至少有幾個方面。
社會發展太快,轉型太過迅猛,人到中年的上海人(往往是社會主流群體)還沒有作好心理準備就被卷入一個陌生的新時期、新環境。在這個過于迅猛的轉型過程中,上海人失去了許多東西,比如固有的彼此依存的人際關系、寬松的社會環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與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習慣等,這些東西像煙云一樣散去,抓也抓不住,只能通過回憶過去的點點滴滴來安慰自己。
社會矛盾的糾結,也使中老年朋友發覺自己堅守了大半輩子的價值觀已經被熱情擁抱功利主義價值觀的年輕一代所拋棄,自己的行止突然變得不合時宜,落伍了,在現實面前不堪一擊,所以在精神上倍感失落,倍感孤獨,倍感惶恐。誠如出生于蘇聯的美國作家斯維特蘭娜·博伊姆所言:“現代的鄉愁是對神話中的返鄉無法實現的哀嘆,對于有明確邊界和價值的魅惑世界消逝的哀嘆;這也可能就是對于一種精神渴望的世俗的表達,對某種絕對物的懷舊,懷戀一個既是軀體的又是精神的家園,懷戀在進入歷史之前的時間和空間的伊甸園式的統一。”
再有一個原因,上海本來是一個移民城市,移民城市的最大特點應該是朝氣蓬勃、欣欣向榮、兼容并包、海納百川,可以一切從零開始。移民從整體上說都是懷著一顆改變自己命運、獲得社會承認的野心而來的。但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半個世紀里,因為戶籍制度等原因,上海成了一個嚴防死守的城市,在各方面極其傲漫地排斥、抵制外省人,久而久之也造成了上海人的優越感和排外心理。
改革開放後,戶籍制度的堤壩終于出現決口,隨之而來的就是不可阻擋的城市化進程,成千上萬的外來人口沖進上海,改變了上海的居民結構。堅守了幾代人的禮儀規則受到了嘲笑與顛覆,經幾代人養成的生活習慣、契約精神被粗率扭轉。不錯,查查上海人的根底,大多是移民而來的,但一旦成為上海人後,就很看重這個身份。而現在,上海的中老年朋友被擠到狹窄的城市角落,甚至被排擠出主流社會。那么為了確認自己上海人的身份,就需要通過懷舊來證明自己曾經輝煌過,曾經見識過大世面,是與魯迅、巴金、梅蘭芳、周信芳、賀綠汀、周小燕、趙丹、周璇、胡蝶、陳歌辛、劉海粟、吳湖帆等名流生活在同一城市的,又與哈同、沙遜、黃楚九、黃金榮、杜月笙同飲一條江里的水的。
P3-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