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壓鑄模具設計實用教程(簡體書)
滿額折

壓鑄模具設計實用教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9 元
定價
:NT$ 294 元
優惠價
8725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壓鑄模具設計實用教程》對壓鑄模具設計的方法及步驟進行了詳細的講解,主要內容包括:壓鑄模設計基礎、澆注系統和排溢系統的設計、分型面的設計、成型零件與結構零件的設計、側向抽芯機構的設計、推出機構的設計、壓鑄模技術要求及材料選擇等。《壓鑄模具設計實用教程》注重科學性、先進性、系統性和實用性,兼顧理論基礎和設計實踐,典型結構圖例豐富。《壓鑄模具設計實用教程》可供從事壓鑄模具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供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師生學習參考。

名人/編輯推薦

《壓鑄模具設計實用教程》是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

目次

第1章 概述11.1 壓鑄成型的基本原理與壓鑄過程11.1.1 壓鑄原理11.1.2 金屬液在型腔中的幾種充填狀態21.1.3 壓鑄過程31.2 壓鑄的特點與應用范圍61.2.1 壓鑄的特點61.2.2 壓鑄的應用范圍71.3 壓鑄技術的發展狀況7第2章 壓鑄合金及壓鑄件設計92.1 壓鑄合金92.1.1 對壓鑄合金的要求92.1.2 常用壓鑄合金及其主要特性92.2 壓鑄件的設計122.2.1 壓鑄件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及加工余量122.2.2 壓鑄件基本結構單元的設計152.3 壓鑄件結構設計的工藝性222.3.1 簡化模具、延長模具使用壽命222.3.2 減少抽芯部位232.3.3 方便壓鑄件脫模和抽芯242.3.4 防止變形252.3.5 由其他加工方法改為壓鑄時注意事項25第3章 壓鑄機及壓鑄工藝283.1 壓鑄機的分類及特點283.1.1 壓鑄機的分類283.1.2 各類壓鑄機的特點293.2 壓鑄機的基本結構313.2.1 合模機構323.2.2 壓射機構343.3 壓鑄機的選用及相關參數的校核353.3.1 壓鑄機選用的原則353.3.2 計算壓鑄機所需的鎖模力353.3.3 確定比壓363.3.4 核算壓室容量363.3.5 實際壓力中心偏離鎖模力中心時鎖模力的計算373.3.6 開合型距離與壓鑄型厚度的關系383.4 壓鑄機的型號及主要參數393.5 壓鑄工藝403.5.1 壓力403.5.2 速度413.5.3 溫度433.5.4 時間453.5.5 壓室充滿度463.5.6 壓鑄用涂料473.5.7 壓鑄件的後處理和表面處理483.5.8 壓鑄件的缺陷分析及檢驗493.6 壓鑄新技術513.6.1 半固態壓鑄工藝513.6.2 真空壓鑄543.6.3 充氧壓鑄553.6.4 精速密壓鑄563.6.5 黑色金屬壓鑄57第4章 壓鑄模設計基礎594.1 壓鑄模概述594.2 壓鑄模的結構形式594.2.1 壓鑄模的基本結構594.2.2 壓鑄模的分類604.2.3 壓鑄模典型結構圖634.3 壓鑄模設計的基本原則654.4 壓鑄模的設計程序664.4.1 研究、消化產品圖664.4.2 對壓鑄件進行工藝分析674.4.3 擬定模具總體設計的初步方案674.4.4 方案的討論與論證694.4.5 繪制主要零件工程圖694.4.6 繪制模具裝配圖694.4.7 繪制其余全部自制零件的工程圖694.4.8 編寫設計說明書694.4.9 審核704.4.10 試模、現場跟蹤704.4.11 全面總結、積累經驗70第5章 澆注系統和排溢系統的設計715.1 澆注系統的基本結構、分類和設計715.1.1 澆注系統的結構715.1.2 澆注系統的分類725.1.3 澆注系統設計的主要內容755.2 內澆口的設計755.2.1 內澆口的基本類型及其作用755.2.2 內澆口位置設計要點775.2.3 內澆口截面積的確定795.2.4 內澆口厚度的設計805.3 橫澆道的設計815.3.1 橫澆道的基本形式825.3.2 多型腔橫澆道的布局835.3.3 橫澆道與內澆道的連接855.3.4 橫澆道設計要點855.4 直澆道的設計875.4.1 熱壓室壓鑄模直澆道885.4.2 臥式冷壓室壓鑄模直澆道915.5 排溢系統的設計925.5.1 排溢系統的組成及其作用925.5.2 溢流槽的設計935.5.3 排氣道的設計975.6 典型壓鑄件澆注系統設計實例100第6章 分型面的設計1056.1 分型面的基本部位和影響因素1056.1.1 分型面的基本部位1056.1.2 分型面的影響因素1056.2 分型面的基本類型1066.2.1 單分型面1066.2.2 多分型面1066.2.3 側分型面1066.3 分型面的選擇原則1096.4 鑲塊在分型面上的布局形式1166.4.1 布局形式1166.4.2 尺寸標注1186.5 典型分型面分析1186.6 典型分型面設計實例1216.6.1 成型位置影響側抽芯距離的結構實例1216.6.2 改變分型面可避免側抽芯的實例1216.6.3 增大動模方向包緊力的實例122第7章 成型零件與結構零件的設計1237.1 成型零件的結構形式1237.1.1 整體式與組合式結構1237.1.2 局部組合與完全組合式結構1247.1.3 組合式結構形式的特點1257.1.4 小型芯的固定形式1267.1.5 鑲塊固定形式和型芯的止轉形式1287.1.6 活動型芯的安裝與定位1297.1.7 成型零件的設計要點1307.2 成型尺寸的確定1317.2.1 影響壓鑄件尺寸的因素1317.2.2 確定成型尺寸的原則1327.2.3 成型尺寸計算和偏差的標注1347.2.4 壓鑄件螺紋孔直徑、深度和型芯尺寸的確定1427.3 成型零件的設計1467.4 模體的組合形式1487.4.1 模體的基本類型與主要結構件1487.4.2 模體的設計要點1507.5 模體主要結構件設計1517.5.1 套板尺寸的設計1517.5.2 套板強度計算1537.5.3 鑲塊在套板內的布置1547.5.4 模體局部增強措施1547.6 模體結構零件的設計1557.6.1 導柱導套與推板導柱導套的設計1557.6.2 模板的設計1567.6.3 壓鑄模架尺寸系列1577.7 加熱與冷卻系統的設計1587.7.1 加熱與冷卻系統的作用1587.7.2 加熱系統的設計1597.7.3 冷卻系統的設計159第8章 側抽芯機構的設計1618.1 側抽芯機構的組成及設計要點1618.1.1 側抽芯機構的主要組成1618.1.2 常用抽芯機構的特點1618.1.3 抽芯機構的設計要點1628.2 抽芯力和抽芯距離1648.2.1 抽芯力的計算1648.2.2 抽芯距離的確定1658.3 斜銷抽芯機構1668.3.1 斜銷抽芯機構的組合形式與動作過程1668.3.2 斜銷的延時抽芯1688.3.3 與主分型面不垂直的側抽芯1708.3.4 側滑塊定位和楔緊裝置的設計1718.3.5 設計斜銷抽芯機構的注意事項1768.3.6 斜銷側抽芯機構應用實例1788.4 彎銷側抽芯機構1798.4.1 彎銷側抽芯機構的組成1798.4.2 彎銷側抽芯過程1798.4.3 彎銷側抽芯機構的設計要點1798.4.4 彎銷的延時抽芯1828.5 液壓抽芯機構1838.5.1 液壓抽芯機構的組成與動作過程1838.5.2 液壓抽芯機構的設計要點1848.5.3 液壓抽芯機構的安裝形式1858.6 滑塊及滑塊限位楔緊的設計1858.6.1 滑塊基本形式和主要尺寸1858.6.2 滑塊導滑部分的結構1898.6.3 滑塊限位與楔緊裝置的設計1918.6.4 滑塊與型芯型塊的連接1958.7 嵌件的進給和定位1978.7.1 嵌件進給和定位設計要點1978.7.2 嵌件在模具內的安裝與定位1978.7.3 手動放置嵌件的模具結構1988.7.4 機動放置嵌件的模具結構198第9章 推出機構的設計2019.1 推出機構的組成與分類2019.1.1 推出機構的主要組成與分類2019.1.2 推出機構的設計要點2029.2 推桿推出機構2039.2.1 推桿推出機構的組成2039.2.2 推桿推出部位設置要點2039.2.3 推桿推出端的形狀2049.2.4 推桿的固定方式與止轉形式2059.2.5 推桿的尺寸與配合2069.3 推管推出機構2109.3.1 推管推出機構的形式及其組成2109.3.2 推管的設計要點2119.3.3 常用的推管尺寸2129.4 卸料板推出機構2149.4.1 卸料板推出機構的組成與分類2149.4.2 卸料板推出機構的設計要點2159.5 其他推出機構2179.5.1 倒抽式推出機構2179.5.2 推塊推出機構2179.5.3 擺動推出機構2199.5.4 斜推出機構2199.5.5 不推出機構2219.6 推出機構的復位與導向2229.6.1 推出機構的復位2229.6.2 推出機構的預復位224第10章 壓鑄模技術要求及材料選擇22710.1 壓鑄模的技術要求22710.1.1 壓鑄模裝配圖上需注明的技術要求22710.1.2 壓鑄模外形和安裝部位的技術要求22710.1.3 壓鑄模總裝的技術要求22710.2 結構零件的公差與配合22810.2.1 結構零件軸與孔的配合和精度22810.2.2 結構零件的軸向配合22910.2.3 未注公差尺寸的有關規定23110.2.4 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23210.3 壓鑄模零件的材料選擇及熱處理技術23710.3.1 壓鑄模所處的工作狀況及對模具的影響23710.3.2 影響壓鑄模壽命的因素及提高壽命的措施23710.3.3 壓鑄模材料的選擇和熱處理239附錄A 壓鑄模零件的技術條件246附錄B 壓鑄模術語247參考文獻250

書摘/試閱

9.6.1推出機構的復位在壓鑄的每一個工作循環中,推出機構推出鑄件後,都必須準確地恢復到原來的位置。這個動作通常是借助復位桿來實現的,并用擋釘作最後定位,使推出機構在合模狀態下處于準確可靠的位置。(1)復位機構的動作過程復位機構如圖9-26所示。開模時,復位桿8隨推出機構同時向前移動,并由推桿7將壓鑄件推出模體,如圖(a)所示。這時復位桿8伸出分型面的距離即為推出機構的推出距離。合模過程中,定模板12的分型面觸及復位桿8的端面時,復位桿受阻,從而使推出機構停止移動,動模的其余部分繼續作合模動作,推出機構開始復位動作,如圖(b)所示。當合模動作完成,分型面合緊時,在限位釘2的限位作用下,推出機構回復到原來的準確位置,完成復位動作,如圖(c)所示。(2)復位機構的組合形式如圖9-27所示。圖(a)為采用復位桿復位的組合形式。它結構簡單,便于加工和安裝,而且動作穩定可靠,是最常用的形式。它與推出元件同時安裝在推桿固定板上,合模時,在定模板分型面的作用下完成復位動作。模具分型後,復位桿伸出動模分型面,有時會影響壓鑄件的自由落下,或影響壓鑄生產的操作,如安放活動型芯和嵌件以及清理雜物、涂潤滑劑等。可采用圖(b)的組合形式,即在定模一側設置輔助復位桿,使復位桿在開模時,不高出動模分型面。圖(c)是采用推桿兼起復位桿作用的組合形式。推桿設置在壓鑄件周邊的底部,推桿端部虛線的弓形部分為推出作用面,其余部分在合模時與定模分型面接觸,起復位作用。多用于簡單的小型模具中。為增大推桿的有效推出面積,可采用半圓形推桿的結構形式。(3)復位桿的布局形式復位桿的布局形式,根據模具的外部形狀和具體情況而定。圖9-28是最常見的布局形式。圖9-28(a)為在成型鑲塊外設置對稱的復位桿。它的布局特點是:?復位桿的投影方向跨度大,復位的作用力平衡,動作可靠,應用廣泛。?選擇復位桿的位置有較大的靈活性。?易于安裝、調整和更換。在大型壓鑄模上,為不增加模體的截面積,采用在模體外設置復位桿的形式,如圖9-28(b)所示。它是在加長的推板上設置與模體中心對稱的復位桿。它的布局特點是可減少模體外形尺寸,減輕模體重量。但應適當增強推板的剛性,防止因受力產生彈性變形而影響復位的準確性。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