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華語文的教與學:理論與應用
滿額折

華語文的教與學:理論與應用

定價
:NT$ 240 元
優惠價
9021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4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語言與文字,不全然是邏輯與規則的,因此要不斷的練習,才能掌握。但是,了解語言與文字的認知歷程,施以適當的教學措施,則會有助於提升語文教學的效果。本書告訴您,華語文如何教與學,才會有效。

作者簡介

鄭昭明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哲學博士。現任佛光大學心理系講座教授。主授認知心理學、人類學習與記憶與教學心理學。曾任臺灣大學心理系所教授、終生特聘教授、講座教授與系所主任;中華心理學刊主編;中國心理學會理事長;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人文處處長。

名人/編輯推薦

曾志朗/中央研究院院士
讓先進的知識,充實華語文的教學
幸虧我們有董鵬程先生,華語文的教學和研究,才有可能在情勢最惡劣的日子裡苦撐過來。我每次看到書架上那一大冊又一大冊的華語文教學與研究的叢書,都會有一陣激動。數十年內,董先生靠一己薄弱的力量,號召周邊的友人一齊努力,動員海內外的專家學者把當年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以及教華語文的心得寫成論文,再四處去張羅出版的資金,將這些論文付印成冊,就是要把最先進的華語文教、研知識傳播給所有教華語文的老師,讓他們有所借鏡,以提升教學的效能與品質,數十年如一日,真是令人感佩!
如今,我的書架上,又要有一大冊要擺上去了,我有幸先看到初稿,很多知名學者的專著都收藏在內,而且從語言學的理論基礎到實際課堂上的應用,從教材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多媒體實驗,琳瑯滿目,應有盡有;而且學術的深度夠,論述的嚴謹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很多教學經驗的說明,比起幾年前的功力,又是增強了許多。我學到好多很有啟發性的教學方式,對華語文認識,也更深了一層。希望這本知識集成,會幫助所有對華語文教學和研究有興趣的人。還是一句話:「董先生,謝謝你。」

語言學與心理學所共同關心的議題是「人類的語言」,所不同的是,語言學研究語言的現象本身,而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如何產生與使用語言。本書是從人類認知的歷程看漢語文教與學的問題。<荀子正名篇>提到「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於約則謂不宜」。這句話的啟示是,約定俗成的語言與文字,不全然是邏輯與規則的,因此,要掌握一種語言與文字,有賴於不斷的勤加練習。但是,如果能了解語言與文字學習與認知處理的歷程,施以適當的教學措施,是有助於提升語文學習的效果的。華語文有其特殊的語言與文字的結構,不同於西方的多音節語言與拼音文字,兩者的學習歷程已被證實是不盡相同的。本書的目的,是綜合過去研究的結果,提出華語文有效「教」與「學」的方法。
語文的教學發生在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因此,教學可以看成是兩個系統的交互運作,其中之一是語言知識傳授的系統,另一是語言知識學習的系統。第一章是從當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說明為了要達到有效的知識的傳授與學習,這兩系統各應有其自己的工作與運作,但更重要的,第一章指出兩系統應有密切的互動,才能達到知識有效傳遞與吸收的目的。第二章是把語文的知識對分成意識的、能自我覺知的,與無意識、不能自我覺知的兩部分。這種對分對於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前者如語音與字彙,是老師可以透過語言與文字傳遞給學生的,而後者如語法與作文,是老師無法透過語言與文字教學的(最多只能舉例說明);學習者必須親自多多的體驗,才能掌握。老師在這方面只能盡到回饋的責任,告訴學生對錯的所在。
第三章是強調人類的語言行為不同於一般動物的訊號行為。人類的語言行為具有創作性、新奇性、無限性與可變性,而動物的訊號行為則不具備這些特性。其中最重要的不同是,人類的語言具有各種語詞與語法的結構(如「主詞—述詞」的結構),而動物的訊號與訊號之間只存在著先天性的刺激與刺激的關係。第三章也介紹了漢語文在構詞與句法上獨特的地方。第四章分析漢語子音與母音及其使用的情形,以及發音的機制。由此討論到當外國人學習漢語作為第二外語
時,應如何學習漢語的發音。作者認為,從發音的原理來看,使用「注音符號第一式」比使用其慣常的「羅馬音號」學習漢語的發音,不但學得較快,而且學得較好、較正確。最後,第四章提到如何「正音」。第五章介紹語音的聲音本質,語音區辨的先天能力與腦側化、語音知覺的發展、語音知覺的類別性,以及母語的經驗對外語語音知覺的影響。
第六章分析漢字個別字彙知識中,「字形」、「字音」、「字義」三者的關係如何影響漢字的學習。第六章強調「一般字彙」的知識、漢字的字彙觸接,以及觸接自動化的必要性、字彙觸接從控制式轉變成為自動式運作的歷程。最後,這章提出「字」與「詞」學習優先性的原理原則,並指出哪些「字」與「詞」必須先學、哪些「字」與「詞」可以後學。第七章討論中國大陸簡化漢字的理由與方法、簡化的結果對中文讀、寫的盈虧分析,以及簡化對於當代漢語文及中國文化的學習是否有其必要性。第八與九章分別談到第二語言的學習歷程及如何受到母語經驗的干擾(第八章),以及漢語文作為第二語文的水平測驗的問題(第九章)。
最後,作者要感謝「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祕書長董鵬程先生,在他的邀請與督促之下,本書原稿得以順利的完成。也要感謝該學會與正中書局評審的指正,本書原稿得以在參照評審的意見修改之後,獲得同意出版。但是,本書的寫作受限於作者本身的觀點與研究經驗,不免在內容與見解上有偏狹、疏漏與錯誤之處,尚乞學界先進不吝指正。

目次

推薦序 曾志朗
叢書序之一──緣起 董鵬程
叢書序之二──編者序 柯華葳
自序

第一章 教與學的關係:當代認知心理學的觀點
第一節 「教」與「學」的關係
第二節 老師的教:知識的傳遞
1.2.1 知識的種類
1.2.2 控制式與自動式的知識
1.2.3 教學設計
1.2.4 課堂教學
第三節 學生的學:知識的吸收
1.3.1 語文的閱讀與理解的歷程
第四節 學生的學:學習者的特徵
1.4.1 智力
1.4.2 動機
1.4.3 抱負水準
1.4.4 課堂的酬賞與回饋
1.4.5 學習者的讀書態度
1.4.6 學習者的能力限制
第五節 學生的學:學習者的認知策略
1.5.1 主要策略
1.5.2 支持策略
1.5.3 一般策略
1.5.4 特殊策略

第二章 意識與無意識的語言習得
第一節 語言的能力是天生的或習得的?
第二節 意識與無意識的知識與技能
2.2.1 語音的知覺
2.2.2 言語的產生
2.2.3 閱讀的學習
2.2.4 寫作的學習
第三節 結論

第三章 語言與語法
第一節 人類語言的特徵
3.1.1 語言的創造性
3.1.2 語文的可變性
第二節 語言的規則及其詮釋能力
3.2.1 有能力分辨句子的合法性
3.2.2 有能力說明句子的多義性
3.2.3 有能力解釋不同句子的同義性
第三節 Chomsky的「變形─衍生」語法理論
3.3.1 基底
3.3.2 變形律
3.3.3 「變形─衍生」語法的問題
第四節 中文的語法
3.4.1 詞素與詞
3.4.2 同音詞
3.4.3 短語或詞組
3.4.4 句子

第四章 發音的練習與控制及音號系統
第一節 發音的生理基礎
4.1.1 發聲器官
第二節 發音的機制
4.2.1 漢語的語音
4.2.2 漢語子音的發音
4.2.3 漢語母音的發音
第三節 發音的練習與控制
4.3.1 一個回饋模式的解釋
第四節 如何學習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發音
4.4.1 如何正音?
第五節 「國際化」與「本土化」下音號系統的問題
4.5.1 教育政策制定者的迷思
第六節 結論

第五章 語音的區辨、知覺與學習
第一節 語音的聲音本質
5.1.1 母音的聲譜
5.1.2 子音的聲譜
第二節 類別的語音知覺
5.2.1 語音知覺的發展
第三節 語音區辨的腦側化
第四節 母語的經驗對外語語音知覺的影響
第五節 訓練「語音知覺」

第六章 漢字的學習與字彙的知識
第一節 心理或內在的字典
6.1.1 個別文字的知識
6.1.2 一般字彙的知識
第二節 字彙的觸接
6.2.1 直接或間接觸接
6.2.2 當代字彙觸接的研究
6.2.3 漢字的字彙觸接
第三節 自動式觸接的重要性
6.3.1 技能自動化的歷程:知識的編纂
第四節 哪些字應先學?
6.4.1 基層念名的語詞先學
6.4.2 常用的程度決定學習的優先性

第七章 漢字的簡化對文字讀寫的影響
第一節 語文的可變性
第二節 近代漢字簡化的運動
第三節 簡化的趨勢:一些事實與現狀
7.3.1 漢字的繁雜是一項事實
7.3.2 文字的演變是一種常態,而非異態
7.3.3 兩岸都使用簡體字,只是數量彼此不同
第四節 大陸簡體字的簡化方法與分析
7.4.1 使用宋元時期之後流傳至今的簡體字
7.4.2 1949年以後大陸書體簡化的方式
7.4.3 簡化的結果
7.4.4 簡化所衍生的問題與影響
7.4.5 簡化理由的檢討
第五節 結論
第八章 第二語言的學習
第一節 雙語與外語學習的研究
8.1.1 雙語學習
8.1.2 外語學習
第二節 第二語言學習的歷程
8.2.1 演練的機會
8.2.2 母語習慣的介入
8.2.3 非語文因素的介入
8.2.4 過去的知識與經驗的影響
8.2.5 教材
8.2.6 訓練的優先性
第三節 兩語的關係
8.3.1 單一開關模式
8.3.2 兩開關模式
8.3.3 雙語人的記憶
8.3.4 雙語人的腦功能
8.3.5 雙語與認知
第四節 外語學習的關鍵期

第九章 漢語文水平的測試
第一節 漢語文水平考試的定位
9.1.1 「成就」而非「性向」的測驗
9.1.2 篩選性而非診斷性的測驗
第二節 水平測驗的形式
9.2.1 高相關的多項反應記錄
9.2.2 低相關的多項反應記錄
9.2.3 反應的相關是一種研究的工具
9.2.4 複雜反應界定法
第三節 測驗編製的原則
9.3.1 能力的參照標準
9.3.2 單一或分級測驗
9.3.3 測驗內容
9.3.4 跨地區,而非地區性的測驗
9.3.5 字彙與詞彙測驗的問題
名詞索引
人名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16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