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身份的焦慮(簡體書)
滿額折

身份的焦慮(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87183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本書並非一本充滿學術語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語言,為現代人解讀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們為什麼會為“身份”而焦慮。“身份”這個詞在這本書中更多的還是指一種社會地位,一種當代人追求的功名利祿。為什麼我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是什麼讓我們變得“勢利”,對於金錢和時尚的欲望之壑為何總也填不滿?我們到底怎樣才能克服這種身份的焦慮呢?在閱讀這些文本的時候,一方面,你會驚歎於德波頓廣博的知識,那信手拈來的典故和風趣的點評,為你從多個視角展現了人類的“身份”觀念;另一方面,你會漸漸審視自我,發現許多已經在你腦海裡根深蒂固的東西,開始動搖和解體。

作者簡介

阿蘭‧德波頓(Alain deBotton),英倫才子型作家,生於1969年,畢業于劍橋大學,現住倫敦。著有小說《愛情筆記》(1993)、《愛上浪漫》(1994)、《親吻與訴說》(1995)及散文作品《擁抱逝水年華》(1997)、《哲學的慰藉》(2000)、《旅行的藝術》(2002)。他的作品已被譯成二十幾種文字。

名人/編輯推薦

在他人眼裡,我是怎樣一個人?我是個成功者還是失敗者?每個人的內心,潛藏著對自身份的一種難言的[焦慮]。可有誰曾真正的審視過這種身份的焦慮呢?睿智的德國波頓做到了,他首次引領我們直面這一人心深處的焦慮[情緒]。德波頓援引藝術家、思想家及作家的觀點與作品,抽絲剝繭地剖析身份焦點的根源,並從哲學、藝術、政治、宗教等各個角度探索舒緩和釋放這種焦慮的途徑。
全球暢銷的阿蘭?德波頓作品集中又一新作,同名電視節目風靡英倫。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博學雜收,好學深思而又處之以平常心;他感受如普魯斯特之纖毫畢現,文筆堪比蒙田之揖讓雍容,趣味又如王爾德之風流蘊藉——而又不至墮入憤世嫉俗。他教我們懂得享受每天的平常歲月,教我們略過蝨子只管恣意領略那襲華美的生命錦袍。本書2004年於英國出版後,旋即風靡英美,已被翻譯為20多種文字。德波頓在本書中借助於哲學、藝術、宗教的力量審視了對於身份焦慮的根源,教人們如何巧妙地去克服這種焦慮感。

目次

目錄

中文版序言(阿蘭•德波頓)
界定
第一部分 焦慮起因
 第一章 渴求身份
 第二章 勢利傾向
 第三章 過度期望
 第四章 精英崇拜
 第五章 制約因素
第二部分 解決方法
 第一章 哲學
 第二章 藝術
 第三章 政治
 第四章 基督教
 第五章 波希米亞

書摘/試閱

第一章 渴求身份

追求顯耀的身份
1
人為什麼要追求顯耀的身份?對此問題的回答幾成共識:要言之,無非是祈財、求名和擴大影響。
然而,有一個顯然不為權勢規則所關注的字眼卻能更準確地表述我們心中的渴慕,那就是“愛”。衣食一旦無憂,累積的財物、掌控的權力就不再是我們在社會等級中追求成功的關鍵要素,我們開始在意的其實是顯耀的身份為我們贏得的“愛”。金錢、名聲和影響只能視為“愛”的表徵——或者是獲取愛的途徑——而非終極目標。
“愛”這一字眼,一般用於表述我們想要從父母或愛人那裡得到的東西,怎麼可以用來描述一種我們求之於社會,並受之於社會的訴求呢?也許我們應該同時在家庭、兩性和社會三種範疇中尋求愛的定義,把它視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尊重,以及對其存在的關注。獲得他人的愛就是讓我們感到自己被關注——注意到我們的出現,記住我們的名字,傾聽我們的意見,寬宥我們的過失,照顧我們的需求。因為這一切,我們快樂地活著。你可以認為,與社會身份相關的“愛”有別於兩性之間的愛,譬如它不具有“性”的成分,婚姻也不是其歸宿,而且其施與者也通常有附帶目的,然而,你並不能否認這種愛的接受者樣能沐浴在他者關懷的目光裡,倍感呵護,就像忘情於愛河中的情侶。
我們慣常將社會中位尊權重的人稱之為“大人物”,而將其對應的另一極呼之為“小人物”。這兩種“標籤”其實都荒謬無稽,因為人既以個體存在,就必然具有相應的身份和相應的生存權利。但這樣的標籤所傳達的資訊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對處在不同社會地位的人是區別對待的。那些身份低微的人是不被關注的 一我們可以粗魯地對待他們,無視他們的感受,甚至可以視之為“無物”。
由身份卑微所帶來的影響不應該僅在物質層面上進行思考。他們的痛苦也很少,只是一種物質意義上的不如意;相反,只要能夠維持生計,他們的痛苦就遠遠不止物質上的局限,而主要在於他們意識到了自己身份的低下危及自尊感。只要不覺得羞辱,人完全可以長期過著艱苦的生活而毫無怨言,如士兵和探險家們,他們願意過著一種極其艱苦簡陋的生活,其物質之匱乏遠甚于現今社會上那些最窘困的群體,然而,他們能熬過一切的苦難。為什麼會是這樣呢?因為他們清楚自己受到他人的尊重。
同樣,由顯耀的身份所帶來的東西也不僅僅局限在財富上。一些非常富足的人仍孜孜以求地聚斂財富,儘管他們所擁有的已足夠供其後五代人揮霍之用。如果我們堅持以理性的財務視點來分析他們,也許會對他們的狂熱感到難以理解,但是,如果我們看到在積累財富的同時,他們其實也在贏取他人的尊重,我們就不會奇怪了。很少有人只是一味地追求高雅情趣,也很少有人只是耽溺於奢華享樂,但我們每個人都渴求 種生存的尊嚴。因此我們可以大膽假設,如果未來社會是憑著積攢小小的塑膠圓片(而非金錢)來獲取他人的愛,那麼,要不了多久,這種我們現在看來毫無價值的小玩意就會成為所有人追求和渴望的焦點。
2
亞當?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論》(1759)中說:
“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辛苦勞作、來回奔波到底為了什麼呢?所有這些貪婪和欲望,所有這些對財富、權力和名聲的追求,其目的到底何在呢?難道是為了滿足自然的需求?如果是這樣,最底層的勞動者的收入也足以滿足人的自然需求。那麼類的切被稱為‘改善生存狀況’的偉大目的的價值何在?”
“被他人注意、被他人關懷,得到他人的同情、讚美和支援,這就是我們想要從一切行為中得到的價值。富有的人忘情于財富,是因為財富能夠自然而然地為他吸引世界的目光。窮人則完全相反,他們以貧窮為恥。他們感覺到自己生活在世界的目光之外。一旦感到自己被世界所忽略,人類天性中最強烈的欲望將必然難以得到滿足。窮人進出家門都不為人所注意,即使在鬧市,他也會像獨處在家一樣默默無聞。而名流顯貴們則不然,他們一直為世界所矚目。所有的人都渴望能夠睹尊顏。他們的行為成為公眾關心的對象。他們的片言隻語、舉手投足都不會被人忽略。”
3
每個成年人的生活可以說包含著兩個關於愛的故事。第一個就是追求性愛的故事,這個故事已經廣為人知,並且得到人們詳盡的描述,構成了音樂和文學的根本主題,被社會普遍接受和讚頌。第二個就是追求來自世界之愛的故事,這一故事更為隱蔽、更加讓人難為情。人們提到它的時候往往採用刻薄的、諷刺的語言,好像只有那些生性嫉妒和有心理缺陷的人才會產生這樣的需求,或乾脆把對身份的追求簡單地解釋為對財富的追求。但第二個關於愛的故事在強烈程度上一點不亞於第一個,在複雜性、重要性和普遍性上也是如此,而且一旦失敗,所導致的痛苦不會比第 個少。在第二個故事中也有令人心碎的時候,這一點可以從那些被世界定義為小人物的人們空洞、絕望的眼神中得到證明。

愛的重要性
1
威廉?詹姆斯在《心理學原理》(1890)中寫道:
“如果可行,對個人最殘忍的懲罰莫過如此:給他自由,讓他在社會上逍遊,卻又視之如無物,完全不給他絲毫的關注。當他出現時,其他的人甚至都不願稍稍側身示意;當他講話時,無人回應,也無人在意他的任何舉止。如果我們周圍每一個人見到我們時都視若無睹,根本就忽略我們的存在,要不了多久,我們心裡就會充滿憤怒,我們就能感覺到一種強烈而又莫名的絕望,相對於這種折磨,殘酷的體罰將變成一種解脫。”
2
愛之缺乏如何影響我們?為什麼被人漠視能讓我們如此“憤怒”、“絕望”,乃至最殘酷的體罰對我們來說都可以是一種解脫?
他人對我們的關注之所以如此重要,主要原因便在於人類對自身價值的判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不確定性——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人對我們的看法。我們的自我感覺和自我認同完全受制于周圍的人對我們的評價。如果我們講出的笑話讓他們開懷,我們就對自己逗笑的能力充滿自信;如果我們受到他人的讚揚,我們就會對自己的優點開始留意。反之,如果我們進了一間屋子,人們甚至不屑於瞥上我們一眼,或者當我們告訴他們我們的職業時,他們馬上表現出不耐煩,我們很可能會對自己產生懷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當然,在一個理想世界中,我們可能更堅強些。我們會固守自己的底線,不管別人是否在意我們,也不會顧慮別人的臧否。可能有人曲意奉承我們,但我們並不因此而自鳴得意;同樣,只要我們對自身有清醒的認識,清楚自身價值之所在,他人不公允的看待也不會傷及我們,因為我們清楚自己的地位和境遇。然而,我們對自己特性和品質的認識總是在一些相互矛盾的評價中飄忽不定。一會兒覺得自己聰明機巧、幽默風趣、一言九鼎,一會兒又覺得自己蠢笨如牛、了無情趣、一錢不值,在這種搖擺無定的情狀下,我們對自身價值的判斷完全受制於社會的態度——若得褒揚,我們就會感覺良好;反之,則痛不欲生。仿佛我們對他人的情感負有虧欠似的。
我們的“自我”或自我認知可以用一隻漏氣的氣球來作比方——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他人的愛(對於氣球而言,便是源源不斷的氦氣)來填充自己的內心,而經不起哪怕是針尖麥芒大的刺傷。我們的情緒變得難以理喻,一會兒因他人的褒揚而開心,一會兒為他人的漠視而傷懷。同事的一句心不在焉的問候,幾通沒有應答的電話就可能使我們悶悶不樂;而如果有人記住了我們的名字,或送來一隻果籃,我們又會覺得生活滿灑陽光,人生何等愜意!
3
從感和物質這兩方面來看,我們通常都會對自己的地位產生焦慮,這並不奇怪。我們的地位決定了我們可能贏得多少世人的愛,而世人對我們的關愛又是我們看重還是看輕自己的關鍵。地位對我們都是至關重要的,它是打開關愛之官的金鑰匙:沒有了他人之愛,人類將失去自信;沒有了他人之愛,我們將難以按自己的秉性辦事。

第二章 勢利傾向
1
示成年時,沒人在意我們的所作所為,我們可以無條件地受人寵愛。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