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水晶頭骨之謎(簡體書)
滿額折

水晶頭骨之謎(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87183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在美洲的土著人中,一直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傳說中講述,他們的祖先在世上留下了十三塊和真人頭骨一般大小的會說話、能唱歌的水晶頭骨。他們堅定地相信著,這些祖先留下的頭骨中蘊含著有關人類起源、發展和死亡的重要信息,甚至還能幫助人類解決許許多多未解之謎。根據傳說中的記載,當人類終有一天把這十三塊水晶頭骨全部發現,并且聚集到一起的時候,這些神奇的頭骨將會為人類破解那些被深藏的秘密…… 最初的時候,作者也僅僅把這個傳說當成了一個神奇的故事,并沒有在意。直到20世紀初,當真的有一顆水晶頭骨在古瑪雅廢墟中被發現以后,他們才忽然開始相信,也許真的存在這樣神奇的頭骨。而當另外幾塊頭骨陸續被發現,他們意識到了這個事件的價值,于是立刻開始著手調查此事。在逐步深入的調查過程中,本書作者發現了有關水晶頭骨越來越多的奇異現象,為了解開這些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件的真相,他們不得不從水晶頭骨被發現的地方開始從頭調查。調查過程中,他們拜訪了各式各樣的人物,其中包括巫師、巫醫、UFO專家、科學家、考古學家和神秘學家等等…… 終于,在土著人神圣的長老會上,本書作者了解了儲存在頭骨里的信息,在這些信息的幫助下,他們找到了我們所在行星和人類歷史之謎的答案,并且聆聽了頭骨對近來即將發生在地球上的重大事件的預言。在神靈的指引下,他們還清楚地意識到人類在發展道路上即將要面臨的挑戰,同時肩負起了及時把來自水晶頭骨的重要信息傳播給人類的神圣使命。而這些信息為了不過早地被人類了解到。已經在這些水晶頭骨里隱藏了數萬年,今天,它終于被一部分人類所知曉。難道——這意味著我們已經走到了人類文明的極致?

目次

第01章 印第安人的古老傳說
 天還沒亮,置身于叢林深處的我們就已在濃密的灌木林中開始了艱辛的長途跋涉。據說,曾經輝煌一時的瑪雅城就埋在這里。雨林里還是漆黑一片。此情此景不禁讓我們產生了一些錯覺。我們先是看到一些千奇百怪的東西,如生靈、精靈或鬼影一般;繼而聽到它們發出的陰陽怪氣的叫聲;再不就是美洲虎令人發瘆的咆哮,剎那間那咆哮聲壓過叢林中所有聲音向我們逼來,把我們僅有的自信心振得七零八落。一時間一個強烈的意識“唿”地竄進腦海——完了,必死無疑了。于是我們停了下來。過了好一會兒才從驚栗中緩過氣來。不能再往前走了。磕磕絆絆地,我們以最快的速度向身后未知的黑暗處逃去。
終于,我們到達了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之一——中美洲,在那里參觀了位于危地馬拉迪卡爾(Tikal)的古瑪雅遺址,渡過了此生不可多得的一段好時光。我們打算在天亮之前找到已成廢墟的廟宇、宮殿和金字塔。我們要在那里等著太陽慢慢地從綠色中升起,將萬丈光芒灑落在古文明的廢墟上,把古文明曾經擁有的輝煌帶回到人間。叢林里的樹木搭成了六十多米高的穹廬。一些野山藤等蔓生植物爬滿了已成廢墟的金字塔,盤結著沿樹干爬了上去。站在那兒,無論你放眼何方,目所能及到處都是一片雨林景象,看著看著你會很自然地想起云毯,想起浩瀚的海底世界,那是怎樣一個海底世界啊,到處流溢著美麗的綠色。金字塔巖石般兀立海岸,有色彩明亮的長尾巴鸚鵡和巨嘴鳥振翅飛越。
就是在這座早已被人類遺忘了的城市,我們看到了第一個人頭骨,確切他說是刻在一座金字塔側壁上的石刻頭骨。這個象征著死亡的圖案時常會使現代人心生恐懼。對于我們來說也是個恐怖得不能再恐怖的意象。但我們的向導卡羅斯卻說,對于刻制它的古代人來說,這個頭骨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瑪雅人和中美洲其他古代部落的人們,對死亡有著不同于我們的理解。死亡在他們看來并不是一切的終極。死亡沒有什么可怕的,相反卻是一種人人期盼的解脫。因為在他們看來,人只有死了才能進入另一個世界,才可能進入神靈和祖先們的世界。古人把死亡看作是大自然平衡的一部分,他們認為只有死亡才能把大地母親所給予的生命還給她。這才像是人頭骨真正的象征意義。接下來,卡羅斯給我們講起了水晶頭骨的傳說。
根據一個古老的印第安人的傳說,古時候一共有十三個水晶頭骨,和人類的頭骨一般大,下巴還可以活動,能說話,能唱歌。據說這些頭骨可以為人類提供有關人類起源和死亡的資料,還能幫助人類解開宇宙生命之謎。這些信息資料不但對研究人類居住的行星發展趨勢十分重要,而且對研究人類的繁衍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據說總有一天人們會找到所有的水晶頭骨,把它們聚集在一起,集人類大智于一體,發揮它們應有的作用。但前提是人類的道德和精神必須達到一定的水準,否則即使聚集到一起了,也是對偉大文化的一種褻瀆。
聽卡羅斯說,這個傳說在美洲土著人當中世代流傳了幾千年。但后來我們發現,從中美洲中部瑪雅和阿茲特克(AZtec)后代到現代美國西南部飄布羅(PueblO)和納瓦喬(Navojo)的印第安人,直到美國東北部切諾基(Cherokee)的塞尼卡(Sene ca)的印第安人,對于這個傳說各有各的說法。比如切諾基人說宇宙中有十二個行星,每個行星上都住著人類。一個頭骨管著一個行星,再加上管理整個世界的一個,共有十三個頭骨。
當我們站在迪卡爾金字塔的臺階上,第一次聽卡羅斯三言兩語他講起這個傳說時,沒有怎么把它當回事,認為它只不過是個迷人的故事,或是古代神秘學的一段小插曲,或是一個精彩的神話故事而已,大不了等我們回去,把它當個趣聞講給朋友們聽聽罷了。
但讓我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接下來的深入探索,急劇地改變了我們對整個傳說的認識。在探索新事物思想的激勵下,我們不由自主地踏上了一條充滿神奇色彩的探險之路。
我們穿越了兩個大陸,從中美洲的叢林和古代遺址到遙遠的棕桐樹環繞的伯利茲(Belize)島;從加拿大寒冷的冰雪地帶到美國的沙漠;從倫敦大英博物館走廊和位于加利福尼亞的世界上最先進的計算機公司的實驗室到危地馬拉深山里神圣的秘密埋藏地,到處都留下了我們探索的足跡。旅途中,我們拜見了許多舉世聞名的科學家、考古學家、UFO觀察家、精神學家和神秘學家;聆聽了土著長老以及巫師的睿智之言。我們要揭示出事實的真相,找到今世人震驚的新科學理論,探究出神秘保守了上千年的古訓。最后還要證明事情不總是像它們看上去那樣,事實會比傳說有著更加神奇的力量。作為一次個人的經歷,我們還要進一步探明我們自己對生死及對宇宙中人類的態度。我們相信這將是通往人類靈魂最深處的一次心理歷程。
在離開迪卡爾遺址的時候,卡羅斯還告訴了我們一點兒有關古代瑪雅文明的事兒。他說,我們眼前這片城市的遺址,就是古代瑪雅文明的見證。當時這種文明遍及美洲中部大部分地區,從現在北部的南墨西哥到南部的休斯敦,從太平洋西部的哥特瑪拉海洋到大西洋東部伯利茲所在的加勒比海岸;從濟爾帕斯(Chiapas)熱帶森林、高地,危地馬拉低地一直到熱帶草原及其延伸到大西洋的尤卡敦(Yucattan)群島,到處都是這種文明的體現。
正像卡羅斯所說的,眾所周知的古瑪雅文明是世界上最先進最成熟的文明之一。現在保存下來的有粗獷、宏大的軍事主義城堡石森伊察(Chichen Itza);有遍布尤科邁爾(Uxmal)刻滿蛇和怪誕圖像的建筑紀念物;有審美價值頗高的布蘭科(Palenque);有加勒比海對面的塔拉姆(Tulum),那里有白色的沙灘和永遠碧藍的海水;還有曾經盛極一時的迪卡爾大都市,據說當時曾經擁有5萬多居住人口。
天黑以前,我們一直在迪卡爾廢墟上徘徊,望著前人留下的業績,不禁思緒聯翩。太陽落山的時候,我們發現古城的大廣場上只剩下了我們幾個人。向導和其他幾個游客早已回到我們在雨林那邊臨時用灌木搭起的木篷里去了。大廣場是在一處灌木林的空地上建起來的,充滿了無限神秘而恐怖的色彩。它的北面是十二處北阿科羅普利斯(North
Acropolis)神廟的廢墟,南面是中央阿科羅普利斯(Central Acropolis)宮殿,東面和西面各聳立著兩座大金字塔,分別被稱為“美洲虎”(Jaguar)神廟和“面具”(Masks)神廟(見圖片1)。這些金字塔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每一座都那么陡峭。形狀看上去和人人皆知的埃及金字塔十分相似。但沒有著名的吉薩(Giza)金字塔大,側面也沒有它光滑,但比它要陡峭得多。這些金字塔是一大層一大層建起來的,或者說建有巨大的臺階,每座金字塔頂部都有一座寺廟。
古代建筑師對金字塔各個方面的設計都有其獨特的意義,最初的九級大臺階代表著“下層社會”,因為金字塔墻壁和頂部的寺廟加在一起總數為十三,恰好是瑪雅上層社會中神的個數。刻在每座廟上的皇冠形的石頭代表著第十三和最后一層。金字塔的一側有一些行間距比較小的小臺階,人們只有通過這些臺階才能登上上面的寺廟。臺階的層數非常講究,共有五十二層。就像十三一樣,在復雜而神圣的瑪雅日歷中,這個數字非常重要。
望著黃昏中的大寺廟,我突然有個強烈的沖動,想從東面的峭壁爬到“美洲虎”神廟上去。于是趁著凱瑞在下面大廣場上四處拍照的工夫,我一個人上氣不接下氣地爬上了金字塔。站在第十三層臺階下面,恰好能看見廣場對面的“面具”神廟。當時的夕陽已化作金色的晚霞,“面具”神廟也因此而更加燦爛輝煌起來。我凝視著它,它仿佛也用它自身反射的光輝凝視著我。在它背后是濃綠的熱帶雨林,雨林的背后是日漸薄暮的天空。金色的寺廟、綠色的海洋、灰色的天空,我再也沒見過比這兒更美的景色了!
突然,我的腦海里出現了一些景色,仿佛是周圍的情景滲透到我血管里而形成的。雖然我知道那不過是想象出來的,但在我的潛意識中,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我一個人站在金字塔上,一個奇怪的幻覺卻讓我清楚地看見許多人從我身后的臺階上爬了上來,站到了我身邊。我好像被一群古代的牧師圍住了,他們穿著只有宗教儀式上才穿的禮服——拖地的長袍,裝飾著羽毛的頭飾。他們來這兒好像要按常規舉行某種儀式,大概是為了慶賀或膜拜某種偉大的權勢,從他們擺出的架勢來看又像是要占卜來世。我的身邊似乎響起了一高一低兩種聲音,但正當它真的要出現的時候就消失了。
當然,所有這些幻覺聽起來有些近乎狂熱,但從那以后,這些奇怪的景象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越演越烈。
第二天早晨,我們搭了一輛舊轎車去伯利茲——危地馬拉的一個鄰國。有人告誡我們去海邊的路上要當心土匪打劫。
伯利茲是夾在危地馬拉和加勒比海中間的一個小國,自然資源和自然景觀極為豐富。從它鄰海的海面上看,有一些小的島嶼和礁湖,但實際上在海岸線周圍盡是些珊瑚暗礁。岸上長滿了棕桐樹,即使在沼澤區也有紅樹生長。內地多山,山上多灌木。伯利茲民族眾多,許多族的人都是在各個艱難的歷史時期先后從外地逃來的難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現如今伯利茲還是海盜的聚集地,這就是有人告訴我們要當心的原因。
到了伯利茲,我們就鉆進了一家酒吧。在考爾克小島上有很多這樣的酒吧。坐在酒吧臺后邊的老板對他們國家恐怖的歷史傳說似乎特別津津樂道。他不但知道許多關于海盜的事兒,而且還能舉出很多例子來說明伯利茲從前是個名符其實的避難所。盡管從非洲到新大陸的商道離伯利茲很近,但伯利茲海岸的優勢卻不在此。過去珊瑚暗礁是海上航船的天敵,很多船只都逃不過這個生死關口。當然要繞過暗礁安全地抵達海岸也不是不可能的,但你必須對線路了如指掌,而這些除了海盜少有人精通。于是這里就成了海盜的天下,復雜的地形給海盜們提供了安家落戶的優越條件,他們借助暗礁的保護放心大膽地趁火打劫,而不用擔心被海軍當局抓獲。
多數海盜都熟識當地的瑪雅人,甚至還遵從了瑪雅人的風俗習慣。最能說明這一點的是海盜的旗幟,上面的圖案是由人頭骨和二根交叉的骨頭構成。這顯而易見是瑪雅人的宗教標志,當然多少也象征著航海時的恐懼。它一方面表明遭到海盜搶劫后的惡果,另一方面也毫無疑問地體現了他們最初的兇狠用意。
坐在酒吧里邊的座位上,我們聊著聊著,不可避免地聊到了藏在地下的寶物。有人找到過嗎?酒吧里的人似乎不太知道有寶物箱被海水沖上岸這回事,但他們說十九世紀二十年代考古挖掘出一些寶物,其中有一個真的水晶頭骨,據說是在已經沉陷了的盧巴安塔姆城找到的,盧已安塔姆是瑪雅名字,意為“落石之城”,就在伯利茲叢林中。聽到這兒,我們個個都目瞪口呆,太難以置信了,真有水晶頭骨!要知道在這之前,我們幾乎都把頭骨的傳說忘了。我們一定要多了解一些這方面的情況。
我問酒吧老板找到的那個頭骨和傳說中的頭骨是否有關,他說不知道。但也確實知道有頭骨被找到這件事,當時還有一些有關這件事的聲明呢。我們猜想,那一定是在頭骨這件事上花了很多時間的人聲明看見過或聽說過它的存在。據說那個頭骨被一輪輪的光圈籠罩著,盯著看久了就會看見影像。很多人都說他們從頭骨那里看到了過去和未來,頭骨甚至還有左右未來的能力。還有人聲稱他們聽到了從頭骨里發出來的聲音。那聲音聽起來就像有人在輕柔地唱著頌歌一樣。事實上很多人都聽過頭骨“說話”或“唱歌”,因此人們都把它叫作“會說話的頭骨”或“會唱歌的頭骨”。這和古代傳說中說得一模一樣。
看來頭骨的來源還真是個謎。酒吧里的人說關于它的來源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其中包括有人說是外星人帶來的,還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照片可以證明這種說法呢。至于它是不是傳說中的頭骨就說不準了。但他聽說水晶頭骨是世界上最大的寶石,只要一小塊兒就值上百萬美元。
作為制片人的我們被這件事迷住了。我們當然清楚“一塊真實的水晶頭骨”是再好不過的紀錄片題材了。因此我們進一步追問酒吧里的人,是否知道更多的情況:是誰找到水晶頭骨的?在哪里找到的?我們能不能去拍個片子?
他說那塊頭骨是一個青年女子于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在考古挖掘過程中找到的。她大概住在加拿大的什么地方。他說他只知道這么多。后來他又補充說,如果我們真感興趣,他愿意安排我們去頭骨被挖掘出來的地方去看看。他認識的一個人,恰好認識一個可以帶我們去的人,但要我們花一二個美元才行。
雖然有關水晶頭骨的說法聽起來有些遙不可及,但似乎真有人發現了一塊水晶頭骨,這就已經夠撲朔迷離了。于是我們沒太討價還價,我讓酒吧里的那個人著手為我們做旅行的準備了。我們打算第二天就出發前往頭骨發掘地。
抱著尋找水晶頭骨真相的目的,我們開始了探索的征程。那時我們雖然對它還一無所知,但我們已下定決心要從現代邊緣科學開始,沿著時間的隧道追溯到古老的傳統文化。現在人類對自身演變和行星運動的歷史已有了基本設想,我們要用探索之后得出的結論來驗證這些設想。現有的知識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又一個疑問:我們到底應該怎樣認識世界。宇宙以及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我們是否有必要重新思考人類作為個體。作為社會存在的因由?我們是從何處來的,又將到何處去呢?事后,我們看待世界的整個方式也許都會因此改變。我們希望到最后能聽到震驚于世的預言,從中得知在近來人類居住的小行星上會發生什么事。我們也希望土著長老會告訴我們說我們已經擁有“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了,我們“要向全世界宣布這件事”……
帶著這些疑問,我們走出了探索水晶頭骨之謎的第一步。
第02章 古城廢墟中的發現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起身前往盧巴安塔姆城遺址。因為伯利茲海岸線所在水域盡是些沼澤或暗礁,所以我們只能坐著小機動船婉蜒前行。下了小船以后,我們和當地人以往一樣等了兩個小時才坐上四輪機動車。翻過香蕉種植園的防波堤就是一直通往內地的小路,小路崎嶇不平,我們猜想一定是少有機動車走過。路的兩旁是龐雜的叢林。一路上我們經過了瑪雅人的村莊。村莊里所謂的房子都是些木篷。整個村子到處都是雞的叫聲和孩子們的嘻笑聲,河邊還有幾個女人在洗衣服。看到這些,我們簡直覺得到了另外一個世界,那里的人們似乎根本沒有時間概念,每個人都過得那么悠閑自在。
下午一兩點鐘的光景,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一個看上去很不起眼的考古遺址。我們沒有想到在這個幾乎被世人遺忘的地方竟然還有一個瑪雅導游,他的名字叫卡塔瑞納·科爾,他身穿公園管理員穿的制服,腳穿惠靈頓產的皮靴。一見到我們就迎了上來,熱情地用純正的英語和我們打招呼,他說我們是唯一到這個遙遠地方來探險的游客。
卡塔瑞納領著我們參觀了當地遺址。他介紹說一個叫弗烈德雷克·米歇爾一黑吉斯的英國探測者,曾于1924年首次挖掘過這里。本來他們己將這里清理得干干凈凈了,但沒料到幾十年以后遠處的熱帶叢林瘋狂地擴展過來,大有重新占領這片土地之勢。盡管如此,古金字塔的跡象還能依稀可辨。我們發現金字塔上的每個結構當中的每一塊石頭都不同于迪卡爾金字塔上的長方形石頭。這兒的石頭每一塊都很獨特,近于圓形成曲線形的石頭彼此之間恰好吻合,因此就沒有單一的或相同的直線,也沒有水平的或垂直的層面。每個建筑物看上去都有曲線美、流線感,簡直就是一件活生生的藝術品。那些一凸一凹的部位,一起一伏的,像是在呼氣一樣。每個地方看上去都是有機整體的一部分,以至于建造者們根本沒必要使用水泥或其他任何粘合材料。
但不幸的是,現在這些金字塔已經殘破不堪了。卡塔瑞納說,這要歸罪于后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來此的一伙兒探測者。他們為了揭開金字塔內部的奧秘,使用了他們所能找到的最快捷最現代的技術產品——炸藥,這下“落石之城”可名符其實了。
卡塔瑞納最后說,這個城市已不再是古瑪雅文化成就的最好代表了,瑪雅文化實際上要比這先進多了。早在人們所說的石器時代,盡管那時的瑪雅人要以農業為生,沒有多少物質財富和技術工具,但他們照樣成為了建筑學家、天文學家、科學家和數學家。他們擁有復雜的象形書寫及計數系統,還在城市里建立了宏大的公路獨立網絡,使州與州連接起來。因此他們曾夸耀自己擁有世界上最輝煌的城市。的確他們有高聳的金字塔,精美的宮殿、廟宇和神寺。所有這些建筑物都是用雕刻過的石頭精心裝飾而成。每個城市都有一件與眾不同的工藝品建筑,每個建筑都經過了專業的策劃、設計和施工。其中還包括能夠觀測到太陽、月亮、行星和其他星體的天文臺。
瑪雅人的政府、政治和管理機構合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系統的科學性是由行星和其他星體的運行規律來決定的,而整個宗教遵從的是自然世界的韻律。古瑪雅人信奉萬神殿里的神以及超級英雄,認為是他們主宰著一成不變的祭奉和宗教儀式,偶爾也主持人間祭祀。他們還萬分崇尚超人的洞察力和占卜術,熱衷于觀察天空變化及天體運動,并且極為重視自身的預見力。借助復雜的歷書,他們能夠準確地算出日蝕和月蝕的出沒時間。
大約在公元前三百年以后的一千年間,瑪雅文化達到了鼎盛時期。隨著王朝的力量不斷強大,高貴的王室成員披戴上了精美的官服;牧師們走進王室為帝王出謀獻策,當然還要主持神秘的宗教儀式。直到后來爆發了地方戰爭,大平盛世才隨之湮滅,城市也頃刻間毀于一旦。公元830年前后,在歐洲人到達美洲之前,“古典的”瑪雅人就已離開了那些宏偉壯觀的城市,瑪雅城市也很快被叢林覆蓋了,雄偉的建筑也慢慢地荒廢了。就當地人后來提供的證據來看,在瑪雅時期從來沒有發生過饑荒和洪水,沒有染過任何致命的疾病,也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戰爭。這的確是個奇跡——一個演變了一千年,發展了一千年的城市,在精神文化和科學藝術達到顛峰之后,卻不聲不響地消失了,連一點兒可供解釋的東西都沒有留下!
事實上沒有人真正地知道瑪雅人的發源地到底在哪里,因此也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從哪兒得到如此先進的知識的,并且在如此短暫的時間里創造了如此偉大的文化遺產。總之,許許多多關于古瑪雅文化的事情都是個謎。
正當我們繞著已化為碎片的金字塔,沉思著為什么古瑪雅文化這么輕易消亡了的時候,卡塔瑞納突然說:“瑪雅文化留下來的最神奇的一件東西就是在盧巴安塔姆這里發現的。”
他把手伸進衣兜掏出一張黑白照片,看上去已有些年頭了。
“這是20世紀二十年代米歇爾一黑吉斯先生的女兒安娜發現的,當時她只有十七歲。”
我們接過了那張掉了角的照片一看,這可是千真萬確的水晶頭骨照片啊。那上面的頭骨絕對是非凡之物。乍一看非常恐怖,再一看異常美麗。即使在一張破舊的照片上,頭骨也沒有失去它特有的催眠術般的神奇。那雙空靈的水晶眼睛徹底地降服了我。
克利斯把照片還給了卡塔瑞納。我想知道的事情更多了。因此提出了很多問題:是誰,為什么制作出這樣一件東西?它現在在哪兒呢?還有沒有和它一樣的頭骨呢?如果有,又在哪兒呢?這是不是傳說中十三個頭骨中的一個呢?問題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在我的腦海里,到了現在我們似乎真的相信水晶頭骨這回事了,并且躍躍欲試地想再多找到幾個。
要找到水晶頭骨,一個首要的問題是卡塔瑞納是從哪兒得到這張照片的?他說是安娜·米歇爾一黑吉斯親自送給他的。聽了這個回答,我們感到有些驚訝。照片上的頭骨就是她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回去的路上首次發現的。這怎么可能呢?我們有些摸不到頭腦。
卡塔瑞納解釋說:安娜·米歇爾一黑吉斯相繼回來多次重訪頭骨發現地,最后一次是在1987年,我們盤算著如果安娜發現頭骨是在20世紀二十年代,那時她還很年青,那么她現在應該八十多歲了。她還健在嗎?
據卡塔瑞納說安娜最后一次來的時候已經儼然是個上了年紀的老婦人。在他的印象中那次應該是她死前最后一次來這里。聽了他的這些話,我們覺得不可能聽安娜親自講這個故事了。
卡塔瑞納還在不住地講著,我們覺察到我們在古廢墟上的影子越拉越長,時間不早了我們該走了。于是我們謝了卡塔瑞納那么耐心地為我們解答了這么多問題,然后向我們來時乘坐的工具車走去。還沒等我們蹬上車子,卡塔瑞納跑了過來。
“等等,等等,”他說,“我想起來了,安娜·米歇爾一黑吉斯給過我她的地址,但已經是很長時間以前的事了。我不知道還能不能找到。”
但是那時我們必須離開那兒,不能再等了。司機已經很不耐煩了。于是我們快速給卡塔瑞納寫下了我們的地址,讓他找到后和我們聯系,他向我們保證說如果找到了安娜的地址一定給我們寄去。
我們又千辛萬苦地回到了伯利茲,我們要在那里度過剩下的幾天假日,于是整個故事隨即又變得不那么真實起來。一個年青女孩在考古挖掘中找到一件和神話傳說中一模一樣的古代藝術品,這聽起來太不可能了,浪漫得太不著邊際了。所以不管怎么說,我們沒有指望真能從卡塔瑞納身上得到什么消息。回到英國,過上現實的生活不久,一切有關水晶頭骨的念頭就都煙消云散了。
然而我們到家還沒幾周,卻真的收到了從伯利茲的來信。是卡塔瑞納寫來的,他找到了安娜·米歇爾一黑吉斯的地址!是加拿大的一個地方。于是我們按照那個地址欣喜若狂地給安娜寫了封信。雖說寫的時候有些惶恐不安,但真沒指望能收到回信。我們以為即使收到了回信,也是告訴我們安娜已經過世了。因此當我們拆開從加拿大的來信時,緊張極了。讀過信后我們激動得幾乎顫栗起來,安娜·米歇爾一黑吉斯,今年八十八歲,仍幸福健康地活著!她和她的水晶頭骨還都安然無恙。只是她太高興了,以至于這次還不能一下子把發現頭骨的故事都講給我們聽。
安娜還隨信給我們寄來了她父親的自傳《危險,我的盟友》。有了這本自傳再加上和安娜多次通話所了解的情況,我們終于可以拼湊起一個有關水晶頭骨的精彩故事了。
故事發生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英國。故事的主人公是安娜的父親弗烈德里克·阿爾伯特,人們也叫他邁克·米歇爾一黑吉斯(1882-1959),他是個地道的印第安頭面人物。阿爾伯特先生在安娜還是個小姑娘時就收養了她,那時她是個孤兒。許多年來安娜的生活和他父親的生活緊緊地聯系了在一起。她從沒結婚,一直伴隨父親在國外飄游。
“我父親非常熱愛古代考古學,”安娜說:“他很善于思考、提問題。他非常想知道過去的事兒,他是那種愿意親自找出真相的人——并且極其注重事物真相,從來不輕信別人。”
安娜說,實際上弗烈德里克·米歇爾一黑吉斯的一生就是個傳奇故事。他是個理想型的英國冒險探測家,曾經一心想在大英帝國的史冊上流芳百世。他喜歡炫耀,不拘世俗,充滿了激進斗志。他沒有時間過英國中產階級的市儈生活,當然也不愿花時間一天八小時坐辦公室。他在早年也做過銀行和股市工作,但都沒做多久就辭職了。
從那以后他轉行干起考古探測,一件很冒險的工作。他的座右銘是:沒有冒險和刺激的生活就不是真正的生活。在這句座右銘的鞭策下,他到過世界上許多白人沒有到過的地方。旅游所需費用多來自于他做銀器生意賺得的錢以及講課費。他喜歡賭博。總是一路上花很多時間在深海里釣魚。他這個人似乎特別愿意到法庭上挺而走險。有一次差一點被名噪一時的墨西哥土匪抓去。他也酷愛旅游,但多是些充滿激情的探險游。憑著這股激情他經常組織探測隊到沒有人煙的地方探險,致力于尋找人類曾經失去的文化瑰寶。
弗烈德里克·米歇爾一黑吉斯是大英博物館瑪雅文化委員會的成員。他堅信,堪稱人類文明搖籃的圣地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在中東,而已經神秘消失了的大西洋陸地才是真正的人類文明發祥地,可惜早已毀于可惡的自然災害。但在中美洲還能找到它的殘跡。為此他要去證明他的說法。
在這個理想的促使下他又組織了一個探測隊,1924年從利物浦出發,沿著水路到達了英屬的漢德里斯(現在的伯利茲)。到那兒以后他們停靠在潘特哥達的一個小港口,據說失落了的城堡就埋藏在那兒的叢林里。起初他們企圖通過鱷魚聚集的里約格萊達進入內地,但沒有成功,不但失去了所有的醫療物品,連乘坐的木舟也翻了。而且還有名隊員得了瘧疾因無法醫治送了命。直到后來在古瑪雅人直系后代、當地凱卡奇瑪雅族人的幫助下探測隊才進入熱帶雨林,探測工作才得以繼續進行。
那天夜里他們蜷縮在一個石頭堆旁過夜,忽然發現那些石頭上長滿了青苔和不知名的植被,上面纏著一些根狀物和藤蔓。這就是他們要找的跡象啊。弗烈德里克·米歇爾·黑吉斯叫了起來:“我們離要找的城市不遠了!”
探測隊在當地瑪雅人的幫助下,忍受著只有叢林里才有的酷熱,急切地開始了清理工作。要把那里所有的灌木割掉,把長在大石頭夾縫里的大樹鋸倒,這聽起來就能把人累死。他們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才把絕大多數灌木清理掉,鋸倒后堆在他們面前的樹連同折斷的枝干足足有一座山那么高。
對于那些清理不掉的枝枝蔓蔓他們就放火燒。大火在熾熱的陽光下燒了好幾天,像個巨大的火爐一樣煙灰繚繞,余燼不絕。大火烤干了探測隊員的嘴唇,烤紅了眼睛,連呼吸都困難起來。大火好不容易開始消退了,曾經輝煌一時的古城廢墟也一點點地從煙灰中露了出來。當時的情景就像弗烈德里克·米歇爾一黑吉斯在他1954年出版的自傳中說的那樣:
“看到廢墟的宏大場面我們都驚呆了,隨著大火逐漸退去,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城墻,寬而大的階梯,以及墓冢…中間屹立著高大的城堡。
城堡的相對高度遠遠高于周邊的山村,剛建起來時一定和雪白的閃爍的島嶼一樣壯觀。城堡高150英尺,四周散落著住家和平民的墳冢,再遠處是上千畝的青玉米地,想必足以養活這里的居民。”
等余燼徹底熄滅了之后,米歇爾一黑吉斯和他的探測隊員就可以開始挖掘了。
“這個城堡占地六平方英里,包括金字塔、宮殿、梯田、墓冢、城墻、房屋、地下室以及帶有階梯座位的觀看場。觀看場分上下二層,看樣子能容納10,000個觀眾。城堡的面積有七英畝半。當初每個地方都是由切割好的白石頭鋪成。”
米歇爾一黑吉斯十分驚詫于建筑中所體現出來的施工藝術。
“他們竟然單憑石斧和石鑿創造出了工藝如此精湛的作品,其勞動強度簡直無法估量。我曾經試著用這樣的工具鑿出一塊相似的方石,用了我整整一天的時間!”
弗烈德里克·米歇爾一黑吉斯用了好幾年的時間來揭示深藏在這座城市里的秘密。在挖掘期間,安娜加入了進來,她父親喜歡叫她“莎米”。她投入角色很快并且非常習慣于叢林生活,就好像她生來就應該生長在叢林中一樣。安娜對探險有著和她父親一樣的叛逆精神,并且天性固執、好管閑事。就是這一性格特點讓她有了后來的發現。
那天非常熱,到了下午整個叢林就像個大蒸籠一樣。平時都很忙碌的考古工地異常安靜,“大家都去睡覺了,炎熱把他們搞得疲憊不堪。”安娜回憶說。那時再有幾周就是她十七歲的生日了,她一個人呆在帳篷里百無聊賴,突然間她想起了已經想了好久還沒有做的那件事。
“我一直想爬上最高的那座建筑物上去看看到底能看多遠。當然了,他們是絕對不允許我那樣做的,因為建筑物上的石頭已經松動了,很危險。但我聽說站在金字塔上也能看到方圓幾英里的地方,于是就想趁此機會去試試。”
安娜先走近考古工地,確定探測隊員睡得正香,看上去一時半會兒醒不過來,然后才開始去爬最高的那座金字塔。那時猴子們正在遠處樹林里聊天,昆蟲則煩躁地自顧自地鳴叫著。她小心翼翼地探著松動的石頭往上爬,一步二步三步……終于爬到了最高處。哈!真是不虛此行。
“站在上面,方圓幾英里遠的地方盡收眼底,美麗極了。我真想在上面多呆一會兒,但陽光大強,照在臉上火辣辣的。這時我發現在來時的路上的一個石縫里有個閃閃發亮的東西。我興奮極了,以至于都忘了是怎么下去的。回去以后就立即把看見了一件寶貝的事告訴了我父親。他聽說我去了不該去的地方狠狠地責備了我一頓。”
起初,安娜的父親并沒有相信安娜的話:
他說:“是你想象出來的吧。”
但第二天一大早還沒等我起來,他就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開始搬金字塔頂上的石頭了。也只有這樣才能拿到那個寶物,因為從下面是無法深入的。他們搬了好幾周才在金字塔上面搬出一個夠大的窟窿。
那天正好是她的生日,她主動要求下去探明虛實。她的父親和另外幾個人把她從窟窿口慢慢地順到了那塊石頭裂縫處:
我身上系了兩根繩子,頭上綁了一盞燈,他們把我從上面放了下去。行至黑暗處我非常緊張,那里會有蛇和蝎子什么的。剛到下面我就看到了那個閃閃發光的東西,我把它撿起來用襯衫包好,以免碰壞了,然后告訴他們快點把我吊上去,越快越好。”
安娜從窟窿里出來以后,日光還很充足。她撣去寶貝上面的灰塵,驚奇地端詳著它。“我從來沒有見到這么漂亮的東西。”這真是一件罕見的寶貝——一塊和真人頭骨一般大小的頭骨,唯一與真人頭骨不同的是它幾乎是完全透明的。原來是一塊真的水晶頭骨!一看就知道是從整塊的水晶石上鏤刻下來的。安娜把它拿到燈下,經它反射的燈光變得撲朔迷離,異常明亮,只有純度極高的水晶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奇怪的是,經過這么多年它還能完好無損!
看著水晶頭骨把照射到它身上的太陽光反射成一道道眩目的光束,幾個探測隊員頓時像被施了催眠術一般盯著頭骨目瞪口呆。安娜的父親從她手中接過頭骨,把它舉了起來給眾人看,霎時間每個人都狂喜不已。“來幫忙的瑪雅人看了以后又哭又笑。”安娜回憶說。那時候每個人都好像著了魔一般,仿佛有一種古老而強大的力量在在場的每個人身上復活了一樣。安娜說那是她漫長的一生中最偉大的時刻了。
夜暮降臨了,當第一顆星星爬上夜空的時候,弗烈德里克·米歇爾一黑吉斯把頭骨放到了瑪雅人修建的祭壇上。人們要在這里舉行盛大的慶典。頭骨的周圍點著篝火。借著火光,安娜和她的父親默不作聲地看著瑪雅人在求它保祐。隨著響起的鼓聲,只見一些瑪雅人從黑暗中跳著舞出來了。他們穿著虎皮,上面裝飾著叢林里的百鳥羽毛,伴隨著鼓點快速而優美地舞動著,當然還有人唱歌。安娜回憶說:“他們還進行了宗教儀式。很多人圍著頭骨前邊的火堆又蹦又跳。”住在叢林深處的人也來了。
“這個喜訊好像已經傳遍了整個瑪雅大地。很多我們從沒見過的瑪雅人也來了。他們來得非常快,真不知道住得那么遠的他們,怎么能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就得到了頭骨的消息。”
圍著水晶頭骨而進行的慶祝活動持續了好幾天。參加慶祝活動的人中有個從鄰村來的老人,他望著水晶頭骨告訴安娜和她的父親說這個頭骨“非常非常古老”。
“瑪雅祭司說它有100,000年之久的歷史。瑪雅人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偉大的大祭司十分受人愛戴。人們為了永久地留住他的正直和智慧而制作了這個頭骨。那個老人說也許頭骨還會說話,至于怎么才能使它說話他沒有講。”
安娜和她的父親不知道該怎樣處理他們所發掘的頭骨才好。他們當初怎么也沒想到后來這個頭骨成為了人類所發現的最神秘的瑰寶,更沒有想到它會改變安娜和所有來看過它的人的一生。很多人都說他們已經感受到了頭骨神奇的魔力。還有些人說就像傳說故事中所講的頭骨具有通靈之力一樣,它能向人們昭示遠古和未來的秘密。更多的人相信水晶頭骨能夠極大地改變人們思考和感知事物的方式。
弗烈德里克·米歇爾—黑吉斯并沒有相信有關頭骨的諸多傳說,但他卻被當地人對頭骨的敬仰之情深深地打動了。他注意到自從發現了這個頭骨以后,瑪雅人就不大愿意參加挖掘工作了。對于此事他和考古學顧問托馬斯·甘博士商討了很久。安娜說:
“我父親認為這個頭骨對于瑪雅人民來說更加神圣、更加重要,因此,我們不能把它帶走。我還記得他當時說:我們可不能把這個頭骨從這些可憐的瑪雅人那兒帶走啊。”
因此他毅然決然地把頭骨送給了瑪雅人。安娜回憶說“他們高興極了”。但是她很生父親的氣,覺得父親過于慷慨了,這個頭骨可是她冒著生命危險取出來的啊。
把水晶頭骨給了瑪雅人以后,挖掘工作就又恢復了正常。三個月以后人們又深入地挖掘了一次那座金字塔,結果在一個大地下室的祭壇下面找到了頭骨的下頜。原來安娜找到的只是頭骨的頭顱部分,裝上了下頜才是一件完整的杰作。安娜還記得在那以后,這個頭骨在瑪雅人手中保存了三年,這三年中的每一天,頭骨的周圍都燃著篝火。
到了1927年,盧巴安塔姆的挖掘工作才接近尾聲。米歇爾—黑吉斯帶領他的探測隊員出土了幾百件的奇珍異寶,但哪一件也不能和水晶頭骨相媲美。除了水晶頭骨,其他文物都被編上了目錄送進了博物館。
探測隊要離開瑪雅地區了,安娜非常傷心。幾年來,她一直和一家瑪雅人住在一起,和他們同快樂共悲傷,他們對待安娜就像自己的親生女兒一樣細致周到。她可真舍不得離開他們。當安娜以及她的父親和瑪雅朋友告別的時候,瑪雅部落酋長走了過來,塞給弗烈德里克·米歇爾一黑吉斯一包東西。弗烈德里克·米歇爾一黑吉斯當場打開了包裹,安娜驚喜地發現里面包的競是水晶頭骨!
“瑪雅人把水晶頭骨當作禮物送給了我父親,以此表達他們對他的感激之情,因為他為瑪雅人做了很多好事。比如,給他們醫療物品、工具,為他們提供工作的機會等。”
所以安娜說,讓弗烈德里克·米歇米一黑吉斯能把水晶頭骨從盧巴安塔姆帶回英國,純粹是命運的安排。
告別了海外探險生活,米歇爾一黑吉斯在英國定居下來。1951年他搬到了十七世紀位于博爾郡的著名城堡弗諾里。在那兒他給來自海內外的客人作報告,講述他的遠征史以及精美的絕世收藏;他還向來此的英國貴族展示水晶頭骨,然后邀請他們參加在他寬敞的燭光餐廳舉行的晚宴聚會。
弗烈德里克·米歇爾一黑吉斯過去常常向他的客人介紹說水晶頭骨是“死亡頭骨”。他說:這個頭骨是一切邪惡的化身,傳說里講它過去是瑪雅大祭司用來決定人們生死的,一旦瑪雅祭司在頭骨的幫助下發布死令,死亡就會不可避免地接踵而至。安娜說她父親的解釋實際上沒有什么根據,完全出自于他的幽默感。但據說瑪雅大祭司真的告訴過他:如果頭骨落入了壞人之手,就會招致邪惡。
看著貴族先生和太太們沉浸于對頭骨的想象之中的樣子,米歇爾一黑吉斯陶醉了。這些人最初的反應不同于那些幫助我們從墓穴的黑暗里找到頭骨的瑪雅人。這些精于世道的歐洲人只是驚訝于瑪雅人對頭骨的狂想而已。在大英帝國瀕臨滅亡的那些日子沒有人能逃脫厄運,對此是不是只有頭骨才清楚地知道?那時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富賈豪紳,誰都無法逃脫死亡的命運。
反正不管他們心里是怎么想的,來米歇爾一黑吉斯那兒看水晶頭骨的人總是絡繹不絕。他們驚嘆于它的工藝,折服于它的美麗。對于雕刻精湛的牙齒,成條平滑的顴骨以及吻合無誤的下頜和頭顱佩服得五體投地。每個人嘴里的問題都是同一個,即那么多年前,住在那么閉塞的叢林深處的那么原始的人類,怎么能制造出如此完美精湛的工藝品呢?
多年以來很多人都癡迷于頭骨聚光、散光和反射光的原理。它總是把從下面射過來的光折射到它表面。因此如果在黑暗的房間里,把一堆火或燃燒著的蠟燭放在它下面,光就會從眼窩里射出來。
還有人觀察到頭骨上有兩個小洞,頭顱主體部位的兩邊各一個。小洞的大小正適合于從下面插進來兩根扁平的小棍兒,這樣就可以把頭骨懸掛在火源和燈源的上方了,而且頭骨的頭顱部分恰好可以從分開的下頜上離合開來。如是用繩子或動物的腸子系住下頜,頭骨就可以一張一合地活動了,看起來就像是在說話一樣。
米歇爾一黑吉斯因此而推斷古代瑪雅人就是用這種辦法讓頭骨說話的。他們把頭骨放在大金字塔最上面臺階上的祭壇上,祭壇下面隱藏一堆火。這樣頭骨的眼睛里就會閃耀著火紅的光芒,隨著下頜的張合,人們就會聽到低沉的說話聲,但實際上說話的不是頭骨,而是至高無上的大神父,也正是他指使專人控制著頭骨的動向。神父借此宣布一系列神旨,可能還要公布下一批祭壇死亡人員名單。這對于聚集在下面廣場上的平民百姓來說是再恐怖不過的情景了。難怪有人斷言頭骨具有會說話的神性。幾千年前作為神父向平民百姓實施暴力的工具,它掌管著生殺予奪大權,害得當地百姓整天心驚膽寒,惶惶不可終日。
由此看來,那個瑪雅老人說“有人能讓頭骨說話”,是有道理的。但誰又能把瑪雅神父用它來作為愚弄恐嚇老百姓的工具的事實和瑪雅人看到它時的喜悅心情聯系到一起呢?
作家西伯雷·摩瑞爾尤其癡迷于對水晶頭骨的研究。他認為有很多種辦法讓頭骨說話。從解剖學的角度來看水晶頭骨的結構簡直無懈可擊,對此摩瑞爾十分震驚。但他指出雖然水晶頭骨在結構上與真人頭骨相比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但它缺少真人頭骨的一個基本特征,即真人頭骨上有一系列的縫合記號。這些縫合記號是頭骨長合后留下來的。而比起頭骨其他方面的工藝,加上一些記號是九牛一毛的小工藝。事實上如果水晶頭骨上有了這些記號會更加逼真。那么這個事實在很大程度上表明這個頭骨決非單純為了紀念某個特殊人物而制作的。
摩瑞爾對水晶頭骨上缺少縫合記號的原因百思不得其解。他們顯然是故意沒有把記號刻上去。摩瑞爾主觀猜測,這樣做是因為當時禁止在頭骨上刻記號,或者刻記號的工藝太簡單了,制造者不屑于通過它來顯示什么。當然摩瑞爾還有一些其他的理由。他認為縫合記號會破壞制造頭骨的真實目的。根據他的理解,頭骨最起碼是用來占卜未來,扭轉乾坤的。他說:“縫合記號……作為水晶頭骨表面的雕刻是無足輕重的。”他的觀點是:
“占卜未來的事是由神父來完成的,他要參照水晶的紋路告知事情將如何發展、藥物該如何使用等小事,以及安排宗教儀式的大事。
“摩瑞爾最后說: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占卜未來這件事上,這個水晶球是最有用的東西了,至于能起多大作用就說不定了。但幾世紀以來在某些占卜場合,它很可能幫了大忙。”
那么水晶頭骨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過去它真具有決定生死的神性嗎?它究竟是用來主宰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水晶球”呢,還是古代哪個神父的頭顱?“能夠讓它說話”是什么意思呢?在平滑的表面下面有什么線索可以指導我們發掘它在古代所起的作用?在它懾人的“目光”背后隱藏著什么秘密呢?總之有很多發人深思的問題,都找不到肯定的答案,即使找到了也缺少有力的證據證明它是對的。
1959年弗烈德里克·米歇爾一黑吉斯去世之后,就把這個頭骨給了為它嘔心瀝血的女兒安娜。從那以后,安娜把它拿回自己家收藏,并且繼續歡迎更多的參觀者來家里感受“頭骨的魔力”。
這正是我們接下來要談論的話題。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