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3 元
定價
:NT$ 138 元
優惠價
8712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概述了西方人類學家在中國研究領城中獲得的主耍成就,梳理了漢學人類學從民族志范式轉變為宗教與市場--社會結構范式,進入民間宗教研究時朗,回歸于民族志范式,再進入“后現代人類學”的心路歷程。書中述評的種種“中國研究”,針對的是作者的本文化,而涉及的原著之書寫者則為西方學者.因而,本書實為對海外人類學中國觀的某種中國評論。作者寫作本書的意圖,一是向有意從事人類學研究的國內讀者介紹海外觀點,二是通過總結別人的有關看法間接地表達作者的看法。本書的七個章節各有各的主題,每一章針對的都是作者認為值得進一步深入討論的理論范式。作者佰助新近的觀念,對現存漢學人類學的觀點進行了總體反思。此外作肴還回應了薩伊德《東方學》的有關聞釋,提醒我們要警惕“顛倒東方學”的危險。 本書從其內容來說,可以說是一部相當水準的介紹國際人類學和國內人類學的研究歷史、現狀、理論、存在的問題及其之間的互動關系的通俗讀物。本書與其說是王銘銘教授的一部人類學專著,倒不如說是他在北京大學社會學人類學研究所及社會學系研究討論的演講稿和在該班開設的學術性的講座。 一如本書的題目,也如作者所一直強調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者就是通過向讀者介紹西方人類學的主要理論,同時也以此通過第一手和第二手材料的閱讀,來總結別人的看法,并直接或間接地表述自己的有關意見。 作者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以此來克服國內的一些本土研究者的文化上的排他主義和知識上的自我封閉心態,特別要以此克服有民族中心主義和自我封閉主義導致的文化隔閡與認識危機。

作者簡介

王銘銘,生于1962年,福建泉州人,倫敦大學人類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人類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專業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社會人類學研究,對社會史、鄉土中國研究、城市文化史也進行了有影響的探討。著述除了社會人類學理論述評之外,還有《村落視野中的文化與權力》(1998)、《逝去的繁榮》(1999)、《王銘銘自選集》(2000)、《草根權威》(2002,英文,合著)、《漂泊的洞察》(2003)、《走進鄉土上》(2004)、《溪村家族》等專題性學術論著及隨筆。

目次

引言
致謝
一 社會人類學與漢學
1、社會人類學及其基本特點
2、漢學人類學:中國社會的人類學探討
二 從民族志方法到中國社區論
1、太平洋民族志模式在中國的傳播
2、社區研究的新試驗
3、社區中的歷史與社會一文化力量
4、小地方中的大社會
三 宗族、社會與國家
1、“宗族范式”的譜系
2、弗里德曼的悖論
3、“邊陲地區”的社會
4、宗族:國家與社會
5、宗族與現代性
6、漢學人類學的概化困境
四 市場與社會結構理論批判
1、核心地點的級序
2、宏觀區域的結構功能與發展周期
3、國家行政網絡與非正式權力對經濟區系的依賴
4、對經濟空間理論的挑戰
5、經濟人類學的啟示
五 象征與儀式的文化理解
1、民間宗教的界說問題
2、民間宗教與“大傳統”的關系
3、民間宗教的社會與文化分析
4、民間宗教與區域歷史中的社會
5、民間宗教與現代化理論
6、民間宗教的再體驗
六 “反思運動”及其理論挑戰
1、三十年來社會人類學的理論變化
2、多元變異中的主題及其對漢學人類學的啟示
七 社會人類學的本土化
1、西方人類學回歸本土的試驗
2、中國本土人類學的思考
3、“顛倒的東方論”的危險與中國人類學者的使命
八 結語:漢學人類學的繼承與反思
附錄
(一)關于中國人類學及其發展的對話
(二)人類學的中國相關性——圍繞《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的對談
(三)尋找中國人類學的世界觀
參考文獻
索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2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