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憶夢錄(平)
滿額折
憶夢錄(平)
憶夢錄(平)
憶夢錄(平)
憶夢錄(平)
憶夢錄(平)
憶夢錄(平)
憶夢錄(平)
憶夢錄(平)
憶夢錄(平)

憶夢錄(平)

定  價:NT$ 610 元
優惠價:90549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B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0元
庫存:4
可得紅利積點:1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名書畫家呂佛庭先生打破自傳的成規,以分題法分別記敘人、事與物並用 時間貫串而成體系,再綴以作者身世、思想、生活為經,教育、文化、藝術界學有專 長之人物為緯,是一本深具歷史性的自傳,內容力求客觀真實,避免虛驕浮誇,使您 在閱讀中能得到感動和啟發。

作者簡介

 呂佛庭

號半僧,又號迂翁,河南省泌陽縣人。天性剛直恬靜,淡泊名利,於世無爭。十歲信佛茹素,早懷濟人之願。喜研書畫,並擅詩詞。於史地文哲,亦有偏好。其書融篆隸寫經及唐楷樸拙渾厚,自成一體。其畫「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亦獨創風格。隻身渡臺,杜門講學,怡情毫素。以七年之時間完成「長江萬里圖」、「長城萬里圖」、「黃河萬里圖」及「橫貫公路圖」四幅長卷。公開展覽,蜚聲中外。於繪事之餘,並研究畫史、畫論。曾任文化大學藝研所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國立臺灣藝術學院教授、國立臺中師範學院教授及教育部美育委員、學術審議委員。現任國展、省展評議委員及中國書法學會顧問。

 自 序

《金剛經》佛說: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當作如是觀。
 
整個宇宙,無論日月星辰,山河大地,胎卵濕化,都是瞬息萬變,過眼即逝。確如夢幻泡影,無有恆常。即如吾人一生,無論富貴貧賤,夭壽窮達,幾十年過去,到頭來其所留下的,也莫非是一場不可捉摸的夢影。過去是夢,現在是夢,未來還是夢。作皇帝是夢,作宰相是夢,作把門守夜的也是夢。我今虛度八十五歲,撰寫自述,是追憶過去多年所接觸或交往的人物,經過的事故,見過的特殊現象,以及遊過的山川名勝,在意識銀幕上所呈現的夢影,因此我不曰《自傳》,不曰《回憶錄》,而曰《憶夢錄》。
 
我這一生,平淡無奇。既無豐功偉業,貢獻國家;又無博學宏文,留名傳世;更無聖道碩德,弘化利群。只有一領青衫,伴我走東走西,飄來飄去。如天上一片閒雲,松間一隻孤鶴。
 
我曾見過頂天立地的人物,我曾經過驚天動地的事故,我曾登過嵯峨的高山,我曾涉過洶湧的急流,我曾渡過汪洋的大海,我曾飛過清虛的長空。這一切陳跡,都幻為我筆下的夢影。
 
我寫「自傳」,不是為傳自己,主旨在宣揚對於中華文化有研究,有貢獻的文化人,和有關文化的一切事物。我自幼篤信佛法,持齋茹素,七十多年,從未稍懈。我的思想雖深受我佛教法的薰陶,但由於幼讀詩書,早植基於孔孟仁義中庸之道。然而灑脫處,也頗受老莊自然主義的影響。我慈悲為懷,樂於助人,出於天性,非由外鑠。作人研學,擇善固執,不屑屈己從人。故無論詩文書畫,皆有自己獨特的風格,毀譽由人,心無計較。
 
我撰本著,採用分題之體例。全部共分五百多小題,各篇內容雖無關聯,但以時間把小單元貫串起來,使先後有序,並不失為一元的整體。本著內容,或記述人物,或記述事故,或記述山川,或記述古蹟,皆為本人所見、所聞、所知、所感,自與小說妄編虛構者不同。雖名曰「憶夢」,實則不離乎真。如離乎真,就無「傳」的價值了。
 
過去中外出版的名人「自傳」或「回憶錄」,有託人代寫的,有自己口述由別人記錄的。全都由本人撰寫的卻很少。尤其是藝術家,誰肯放棄自由創作,而去伏案嚼字?何況人到耄耋之年,眼花手顫,記憶力衰退,即如有心以自己手筆為後人留下完整而真實的資料,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我自幼不但喜歡書畫,並且愛讀文哲史地名著,多年來撰寫散文和著作,也都是這些文字。二十年前,承梁容若教授特約,為《國語日報》撰一篇一萬多字的「自傳」,另外還有數十年的日記,以資參考。而且視力既好,記憶力不太差。所以花兩年時間撰成這本《憶夢錄》,並不感覺吃力。
 
本著論人述事,力求平實可信,避免誇大渲染。為求雅俗共賞,行文於淺近通俗之外,更注意生動有趣,莊諧互見。篇幅長短,依資料多少為準。詳略不拘,順其自然。本著承東大圖書公司劉董事長振強先生兩度索稿付印發行,敬申謝意。
 
民國八十四年 呂佛庭謹識

目次

自 序
一 我的幼年與家世
二 北平遊學
三 開封之旅
四 初遊黃山
五 成立書畫研究社
六 南遊京滬蘇杭
七 西安事變到南陽
八 謁武侯祠
九 菩提寺裡作半僧
一○ 遊騎立山
一一 返鄉領導抗日
一二 我與方定中先生一段因緣
一三 桐柏山之遊
一四 遊水簾洞
一五 兵火之後的桐柏縣
一六 避難到臨汝
一七 嵩山之遊
一八 少林寺一宿
一九 嵩陽書院弔古
二○ 遊碴砑山
二一 銅山之遊
二二 北山避寇
二三 逃難到楊村
二四 謁香嚴寺
二五 均淅道上
二六 登遊武當山
二七 最有趣的一次清明郊遊
二八 搶救難童
二九 為藝術行萬里路
三○ 西安名勝古蹟
三一 華清池裡洗征塵
三二 太華山之遊
三三 咸陽弔古
三四 馬嵬坡與楊貴妃
三五 太白山之遊
三六 寶雞到漢中
三七 車駛巴山關幾重
三八 天府之國的成都
三九 遊青城山重晤張大千
四○ 成都到嘉定
四一 凌雲烏尤二山攬勝
四二 朝峨眉山
四三 嘉渝江行
四四 三峽奇觀
四五 鄂西山程
四六 避寇隱居廣慈寺
四七 河山光復開封遊
四八 回南陽重作教師
四九 荷花香裡遊武漢
五○ 登黃鶴樓
五一 武漢大學觀光
五二 漢陽歸元寺一瞥
五三 漢衡道上
五四 南嶽之遊
五五 歸程過洞庭
五六 西奔長安北風寒
五七 探王寶釧寒窯
五八 終南山中一宿
五九 天寶路去來
六○ 西安半年
六一 倉皇東南飛
六二 漢寧江程
六三 京滬七日
六四 東渡臺灣
六五 臺北兩月
六六 淡水半日遊
六七 龍山寺巡禮
六八 新公園與博物館
六九 水源地
七○ 碧潭開天鏡
七一 玲瓏縹緲的仙公廟
七二 綠化的草山
七三 基隆一日遊
七四 臺灣縱貫鐵道一瞥
七五 臺東半年
七六 武陵村之遊
七七 新港之遊
七八 花蓮之遊
七九 太魯閣與清水斷崖訪勝
八○ 高雄之遊
八一 臺南市之遊
八二 烏樹林小住
八三 關子嶺之遊
八四 嘉義市之遊
八五 遊阿里山
八六 臺中市一瞥
八七 遊日月潭
八八 獅頭山出家未成
八九 臺中師校的粉筆生涯
九○ 我與董作賓先生
九一 我與溥畬先生
九二 我與錢穆先生
九三 我與張大千先生
九四 我與莊嚴先生
九五 我與虞君質先生
九六 我與老報人安懷音先生
九七 殘而不廢的潘榮錫
九八 觀張岳軍先生珍藏石濤八大名蹟
九九 教育部去來
一○○ 觀音山小住
一○一 西園瑣憶
一○一 張岳軍先生來函
一○三 拜觀弘一大師書金剛經
一○四 周茂叔與佛印論道
一○五 讀茶花女小說有感
一○六 相由心造
一○七 聽李炳南居士講經有感
一○八 應朱玖瑩先生之邀作家教一月
一○九 鑑賞范寬豁山行旅圖
一一○ 莊大使館雅集
一一一 合歡山賞雪
一一一 觀吳道子護法天王像
一一三 佛法即美學
一一四 我與董彥堂先生一夕談
一一五 記戴氏寫經冊
一一六 與孫多慈談抽象畫
一一七 董彥老見訪於西園
一一八 為畫長城萬里圖遷居模範街
一一九 臺北展示長城萬里圖
一二○ 中國畫學會成立
一二一 訪徐佛觀話凌波
一二二 溥董二公之喪
一二三 棲居寶華山畫長江萬里圖
一二四 畫史評傳
一二五 與廣化法師談真空妙有
一二六 誦楞嚴經
一二七 為人生而藝術的藝術精神
一二八 法顯西遊求法
一二九 楞嚴釋疑
一三○ 張四妖奇
一三一 升等
一三二 原始西洋美術
一三三 讀倪雲林西林禪室圖
一三四 山齋會李朱二老
一三五 吃空心菜
一三六 真常之心體
一三七 山水畫派
一三八 蔡元培辦大學
一三九 與丁仁齋居士談禪
一四○ 我最敬仰的戴安道
一四一 訪東海三友
一四二 歸去來兮
一四三 訪彭醇士論畫
一四四 與王逢吉教授談人品
一四五 江源
一四六 王維修禪
一四七 濟人之困
一四八 為吉祥寺琉璃殿撰聯
一四九 與張冶春先生談性理
一五○ 撰中國繪畫四種境界
一五一 妄人
一五二 虞君質先生一封信
一五三 曉雲法師
一五四 于右任草書
一五五 李雪廬居士之詩文
一五六 蔣予檢之蘭
一五七 陳慧劍居士
一五八 林紆三來臺灣
一五九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祕本
一六○ 悼陳條塵先生
一六一 釋三法印
一六二 門人王炯如之才藝
一六三 偕史夢蓮先生遊東埔
一六四 奇女子阿輝
一六五 長江萬里圖全部皴廓完成
一六六 遊鐵砧山
一六七 移居山佳淨律寺
一六八 追思吳承燕教授
一六九 曾約農之警語
一七○ 一場虛驚
一七一 林添禎與張國權
一七二 與太滄老和尚一面之緣
一七三 收江錦祥為入室弟子
一七四 劉延濤蒞山見訪
一七五 禪詩與禪機
一七六 悼張鏡微先生
一七七 參觀當代名家書畫展
一七八 一聯解學潮
一七九 遊放生寺
一八○ 登汐止慈航院
一八一 碧落碑
一八二 悟明法師約吃齋飯
一八三 記短句二首
一八四 袁子才論楞嚴經
一八五 寄呈李炳南居士書
一八六 長江萬里圖全部完成
一八七 盧鴻草堂十志圖之辨
一八八 陸游之印
一八九 弔顏思齊墓
一九○ 長城長江兩圖拍攝電影
一九一 出席中國書法學會
一九二 觀黃庭堅書幽蘭賦碑拓
一九三 參觀近三百年先賢書展
一九四 搭機訪問澎湖
一九五 出席歡迎美國藝術訪問團茶會
一九六 程滄波先生代南懷瑾居士索畫
一九七 八儔書畫會
一九八 遷居
一九九 李漁叔跋長江萬里圖
二○○ 莊慕陵書長江萬里圖歌
二○一 參觀中山博物院
二○二 劉霜橋居士信佛好古
二○三 虞君質先生談羅馬教廷之建築繪畫
二○四 瑣記數則
二○五 書畫緣
二○六 寫字之撥鎧法
二○七 王書樂毅論石刻
二○八 寒玉堂畫論
二○九 展覽長城長江兩幅長卷
二一○ 送張君遠征
二一○ 觀齊白石作品選集
二一二 讀雪壓軒詞集
二一三 友情
二一四 小林旭來中表演
二一五 寸幅千里圖
二一六 水滸傳作者
二一七 文體
二一八 海瑞罷官
二一九 侯墦先生
二二○ 宋朱二老
二二一 女子的裙子
二二二 西洋現代藝術之派別
二二三 馬壽華先生宅雅集
二二四 張大千先生詩二首
二二五 讚安懷音先生
二二六 氣節
二二七 品鑑書畫
二二八 朝元仙仗圖記
二二九 臺北行二三事
二三○ 讀謝瑤環史劇詞
二三一 章太炎獅子吼
二三二 陳立夫著四書道貫
二三三 首次受獎
二三四 南懷瑾胡一貫兩函
二三五 中華美術協會
二三六 悲蔡邕
二三七 讀仲長統逸居論
二三八 長短句詩
二三九 頭汴坑之遊
二四○ 憶西湖
二四一 北投雅集
二四二 墾丁與鵝鑾鼻之遊
二四三 記陳定山與賣餅翁贈和詩
二四四 與馬紹文先生往來函札
二四五 悼陳泮嶺先生
二四六 周邦道居士
二四七 文藝四要
二四八 頌以色列
二四九 記林洋港先生
二五○ 二王廟之辨
二五一 出席文復會首次會議
二五二 斥詖詞謬說
二五三 記宋公觀壩圖
二五四 鯉魚潭之遊
二五五 王貫英拾破爛助學
二五六 唐太宗設弘文館
二五七 一次不尋常的雅集
二五八 自學成名的王岫老
二五九 一畫之辯
二六○ 住院療疾
二六一 參加中日書法國際會議
二六二 溥心畬臺中畫展
二六三 陳南士索畫
二六四 發潛德之幽光
二六五 讀陳定山大唐中興閒話
二六六 藝壇同人雅集
二六七 祝周樹老張岳公八十壽
二六八 遷居
二六九 為溥心畬敷粉辨誣
二七○ 參觀達見水壩工程
二七一 張道藩之節行
二七二 為梁寒操先生祝壽
二七三 賃居自適
二七四 張大千長江萬里圖
二七五 趙孟頫與管仲姬
二七六 追思本際法師
二七七 譚嗣同之仁學
二七八 出席國際華學會議
二七九 參加大專教授訪問團活動
二八○ 遷居雙柳園
二八一 國家畫廊展出長城長江兩大長卷
二八二 追思戴興周先生
二八三 馬紹文先生逝世
二八四 月球探險
二八五 大千先生贈畫與黃君璧先生記趣
二八六 徒步遊太魯閣
二八七 開始畫橫貫公路長卷
二八八 讀從冒鶴亭說到馮道之無恥感賦一首
二八九 胡一貫評新一元論
二九○ 出席教授年會
二九一 高拜石逝世
二九二 指導文化大學藝研所研究生口試
二九三 燈下展觀安和女史摹繪五帝朝元圖
二九四 劉延濤跋橫貫公路圖卷
二九五 莊嚴先生函
二九六 落髮未出家
二九七 張岳軍先生談修養
二九八 劉太希題橫貫公路長卷七絕四首
二九九 颱風吹倒雙柳
三○○ 看黃山圖觀烏來瀑
三○一 石濤丹荔圖之辨
三○二 橫貫公路圖在史博館展出
三○三 當選好人好事代表
三○四 漏痕畫
三○五 岳飛書前後出師表
三○六 黨國元老梅喬林先生
三○七 出席古畫會議
三○八 應邀參加文化大學藝研所論文口試
三○九 陳搏書聯
三一○ 李白書上陽臺帖卷
三一一 滿漢全席
三二一 臘月二十三祀灶
三一三 虞君質先生晚景淒涼
三一四 總統召開教授年會
三一五 回拜道安法師
三一六 趙孟頫評價之辯
三一七 應邀出席中華學術院會議
三一八 赴日月潭祝賀道安法師陞座
三一九 應歷史博物館之邀講禪畫
三二○ 接待臺北畫友
三二一 莊慕陵先生邀請函
三二二 修寺
三二三 臺中初建
三二四 與楊一峰先生同往故宮博物院參觀
三二五 覆高生木森信
三二六 板橋畫竹
三二七 錢穆卜卦
三二八 神交未謀面的蔡勝天
三二九 錢穆先生題半僧草堂
三三○ 禪破三關
三三一 中日書法聯展
三三二 遊嘉義竹崎觀音瀑
三三三 蜀道萬里記印行
三三四 黑山之遊
三三五 遊北部橫貫公路
三三六 清明遙祭
三三七 聞日人川端康成自殺
三三八 鄭曼青上總統書
三三九 謝張溶之卜卦
三四○ 吳子琛逝世
三四一 太子大飯店雅集
三四二 欣欣餐廳雅集
三四三 敦煌石室
三四四 評閱文化學院碩士論文
三四五 莊嚴先生的信
三四六 智仁勇的蔣桂琴
三四七 指導洪擣鎬碩士論文口試
三四八 劉太希陶壽伯來中雅集
三四九 溪頭之遊
三五○ 文字畫展
三五一 漢夏承碑
三五二 吳昌碩山水畫
三五三 跋董夢梅仿送子天王圖及朝元仙仗圖
三五四 炳靈寺石窟造像
三五五 清明往毗廬寺遙祭先靈
三五六 出席文化學院中華學術院會議
三五七 畢卡索逝世
三五八 遷居玫瑰新村
三五九 應陳定公之邀小聚
三六○ 應文復會之邀講文字畫
三六一 出席中國書畫評鑑學會成立會
三六二 遊南部橫貫公路
三六三 應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展覽書畫
三六四 我與邱生之緣
三六五 赴薛光前博士晚宴
三六六 悲索忍尼辛被逐
三六七 跋書畫冊陳宗文索題
三六八 出席全國美展評審會
三六九 畫友潘榮錫君逝世
三七○ 阿里山觀櫻
三七一 黃石齋逸詩
三七二 登遊大甲火炎山
三七三 我的文字畫與德國保羅‧克利的記號圖接近
三七四 應國立歷史博物館暨中國書法學會之邀講文字畫
三七五 記達摩六論
三七六 黃河壺口與龍門
三七七 錢穆先生簡史
三七八 楊一峰先生逝世
三七九 鄭曼青談黃君璧畫松
三八○ 名勝畫集出版
三八一 徐文鏡之才藝
三八二 蔡勝天弟繪魔術圖
三八三 讀易
三八四 梁寒操先生逝世
三八五 蔣公逝世
三八六 棲蘭 蔣公行館
三八七 出席中小學教師國畫評審會
三八八 腿患丹毒
三八九 受師範大學之聘
三九○ 清李修易論畫有卓見
三九一 溥心畬自述
三九二 古人筆法辯
三九三 朱雲逝世
三九四 評鑑黃子久富春山圖
三九五 李成山水訣辨
三九六 悟出的畫理
三九七 唐伯虎
三九八 慈湖謁陵
三九九 評審臺北師大美術系系展作品
四○○ 藍文徵先生逝世
四○一 安懷音先生逝世
四○二 應工農產品展覽會之邀展出長城萬里圖
四○三 在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文字畫展
四○四 與南懷瑾一席談
四○五 張岳軍先生養生有道
四○六 遊蝙蝠洞遙祭先靈
四○七 忽患血管堵塞症
四○八 讀溥儀傳
四○九 晉人書
四一○ 應張岳軍先生之邀談故宮古物
四一一 合作七慈圖
四一二 訪南懷瑾居士談禪
四一三 省博物館展畫
四一四 王維山水論
四一五 全國美展名次發生爭議
四一六 題十竹齋書畫譜
四一七 三題答案
四一八 錢賓四為韓愈辨誣
四一九 李霖燦兄應邀來中演講
四二○ 劉墉人與藝
四二一 參觀邵幼軒女士畫展
四二二 讀鄭佩高著歷代名賢錄
四二三 高逸鴻與龔書綿伉儷來中展畫
四二四 周宣德居士函邀演講
四二五 方東美歸依廣欽和尚
四二六 埃及總統沙達特主動訪以色列
四二七 五福臨門古樹
四二八 鑑賞呂日新先生家藏古畫
四二九 馬壽華先生逝世
四三○ 應省立臺中圖書館之邀舉辦書畫展覽
四三一 江源考
四三二 撰孤冷的漸江
四三三 敬仰顏習齋
四三四 遊基隆十分瀑
四三五 唐君毅病逝
四三六 逸士陳希夷
四三七 鄉長王撫洲先生
四三八 蘇東坡的詩
四三九 蔣經國當選總統
四四○ 曾約農姐弟捐贈國寶
四四一 唐君毅之身世
四四二 魏受禪碑
四四三 胡適稱溥儀皇上
四四四 正始三體石經出土之經過
四四五 傷春
四四六 汪廣平晚宴記趣
四四七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之作者
四四八 靜讀名畫記
四四九 姚夢谷徵畫
四五○ 張群資政九秩壽慶
四五一 本慧上人任博吾索畫
四五二 國劇大公演
四五三 論書
四五四 評審全國大專院校學生書畫比賽
四五五 國父奉安南京大典
四五六 讀漢書以消暑
四五七 赴日月潭小住
四五八 訪朱鏡宙居士論道
四五九 機體主義之哲學觀
四六○ 杜忠誥代購後漢書集解一部
四六一 夢見吾妻張書蘭賦詩一首
四六二 讀三國志惜禰衡之才
四六三 莊氏一門藝文展
四六四 天主教精神領袖教宗保祿六世逝
四六五 錢多並不幸福
四六六 又接師大之聘
四六七 我國樞機主教于斌先生逝世
四六八 國風畫會
四六九 應國立歷史博物館之邀專題演講
四七○ 如何研究藝術史論
四七一 遊大湖口
四七二 陶芸樓先生
四七三 教宗之代謝
四七四 中國紙之發明
四七五 臺灣女詩人吳燕生
四七六 讀馮著中國哲學史
四七七 董仲舒均富之策
四七八 中共發掘秦兵馬俑
四七九 朱子誤解佛法
四八○ 玩賞彭醇士遺墨
四八一 馮芝生論孔子與關岳
四八二 葉醉白畫馬之辯
四八三 各種動物之生存本能
四八四 畫中國十大名山之太白山
四八五 購藏石經叢刊及金石叢刊
四八六 數為宇宙之因
四八七 別相與共相
四八八 水彩畫大師藍蔭鼎逝世
四八九 諸葛武侯
四九○ 梨山之遊
四九一 遊八仙洞
四九二 哥白尼克普勒之宇宙觀
四九三 三老書法聯展
四九四 埃及與以色列締和
四九五 奉和李猷五言長詩原韻
四九六 八種石經
四九七 讀胡秋原我的文藝觀
四九八 張冶春對魯迅之幽默
四九九 歐洲文藝復興不是揚棄傳統
五○○ 題門人成應生墨竹冊
五○一 審美之觀點殊難一致
五○二 一百零三高齡的恒月法師圓寂
五○三 記蘭亭論辨
五○四 鍾王法帖之疑點
五○五 記晉人寫本陳壽三國志
五○六 悼念女弟子康馨玉女史
五○七 梁漱溟之中國文化要義
五○八 與陳定山餐敘
五○九 考古學權威李濟先生逝世
五一○ 周韶僊女史
五一一 晉人寫經
五一二 醒世歌
五一三 林風眠
五一四 魏京生
五一五 陶淵明草書詩帖
五一六 二爨碑
五一七 向秀釋莊子無為論
五一八 全省美展
五一九 出版江山萬里樓詩集
五二○ 中國繪畫思想由正中書局出版
五二一 撰寫中國十大名都
五二三 北美之遊
五二四 臺中市立文化中心開館誌盛
五二五 歐洲之旅
五二六 中國十大名都由文建會出版發行
五二七 黃河萬里圖全部完成
五二八 捐畫義賣作為文化基金
五二九 出版美歐遊蹤
五三○ 辭受記錄
五三一 省立美術館舉辦呂佛庭教授八秩回顧展
五三二 學畫是我的生活榮獎是過眼的煙雲
五三三 澳紐與巴里島之旅
五三四 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呂佛庭八十書畫展
五三五 值得紀念的宴會
五三六 省立美術館首創繪畫研究展
五三七 大陸探親遊名山
五三八 武陵之遊
五三九 黃山之遊
五四○ 江南風光
五四一 訪友
五四二 和平雅集
五四三 受行政院文化獎
五四四 美育與文化出版
五四五 新一元論由三民書局改版發行
五四六 臺灣漫遊記由臺中文化中心發行
五四七 大陸名山畫展
五四八 出版江山萬里樓詩集第二集
五四九 遷居仁愛山莊
五五○ 出席全國美展評議委員會議
五五一 談琴彈琴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49
庫存:4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