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看不夠的中國史:300萬粉絲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細讀歷史精華結集!(簡體書)
滿額折

看不夠的中國史:300萬粉絲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細讀歷史精華結集!(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59.8 元
定  價:NT$ 359 元
優惠價:87312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秦國星耀智囊團為何多是商鞅、張儀等外籍人士?漢武帝如何賺錢又燒錢?隋煬帝南巡開鑿了大運河,西巡時又幹了什麼?李淵何以憑借3萬兵馬7年定天下?戰術天才李存勖吃了哪些戰略短板的虧?王安石如何成為靖康之變的背鍋俠?胡惟庸為何必須死?崇禎是如何遠程“幫倒忙”的?袁世凱為何策劃了清末“PS門”事件?

……

歷史就是一出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的戲劇,這些熟悉的名字背後,不僅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也濃縮了每個時代承襲、變革和發展的偶然性與必然性。

本書是《國家人文歷史》雜志公眾號的精華結集,以時間為脈絡,以“變化”為核心,精選制度、經濟、軍事、戰略、朝堂5大主題、53個有戲又有料的話題,由點著面地縱向梳理了古代中國多個領域的承襲與變革,以動態的思維挖掘其背後的邏輯與本質,不僅還原了一個個鮮活多元的大時代,道出成敗興衰之理,更以詼諧的語言、獨特的視角、嚴謹的考證,勾勒了今天中國的疆域版圖、文化思想、經濟格局、風俗人情和法度制度等多個領域的歷史脈絡。

細節決定成敗,格局決定結局。翻開本書,讀懂古代中國的承襲與變革,就能讀懂中國幾千年的風云流轉,更能讀懂中國何以傳承至今,歷久彌新。


作者簡介

《國家人文歷史》



《國家人文歷史》是一本以“真相、趣味、良知”為核心價值的國家&級時事人文類半月刊,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以“人文家國、歷久彌新”為理念,連續多年被評為“中國郵政發行暢銷報刊”。榮獲“中國最美期刊”、國家記憶“年度歷史文化品牌”、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等榮譽。


“國家人文歷史”微信公眾號由《國家人文歷史》雜志新媒體中心主辦,致力於傳播“真相、趣味、良知”的核心價值,以新聞為切入,以歷史為深度,憑借深入獨到的專業解讀打造DU家原創好文,為讀者創建了一個觸摸歷史體溫、發現歷史真相的新平臺,穩居中國微信月榜500強,連續多年入選“新榜最具收藏價值公眾號”。


名人/編輯推薦

1.300萬粉絲、新榜最具收藏價值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細讀歷史精華結集!
(1)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是《國家人文歷史》雜志新媒體中心打造的文史研究和交流的新媒體平臺,發表的眾多歷史專家、熱門作者作品,史料嚴謹,視角獨特,鞭辟入裡,語言幽默,被《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瞭望智庫、Vista看天下等大號轉載。(2)多篇10萬+爆款文章入選,全網累計點擊量破億。



2.李開元、余世存、郭建龍、周斌、紀彭鼎力推薦!


3.一本書讀懂古代中國的承襲與變革。
(1)古代的輕徭薄賦政策,真給百姓減負了嗎?中國古代的征兵制度,為何總是變來變去?
(2)“王者榮耀”的封禪制度為何止於宋朝?唐代“公務員考試”外掛為何這麼多?
(3)中國的南北差異從何而起?大家都叫“州”,差距為何那麼大?
(4)“舅爺、公公、書生,誰才是朝廷心腹?“子貴母死”制為何無法遏制太後專權?
從法度制度到人事任用,從經濟貿易到民生基建,從內外戰略到軍事戰術,53個有料又有戲話題,以輕鬆有趣的方式,講透古代中國發展與演變的邏輯。


4.歷史,比戲劇更有戲劇性。
(1)呂布沒殺過一個名將,為什麼還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將”?
(2)王安石如何成為靖康之變的背鍋俠?
(3)“半仙”劉伯溫那麼神,為何結局那麼慘?
(4)當戰術天才李存勖吃了戰略短板的虧……
那些或荒誕、或悲壯、或無厘頭的一幕幕,也是歷史的真實與現實。


5.有梗、有料、有視野,政、史、地知識點想忘都難!
制度、經濟、朝堂、戰略、軍事5大主題,考據嚴謹、深挖真相、客觀公正、妙趣橫生,讓面目模糊的歷史人物有血有肉,讓久遠的時代鮮活起來

目次

壹 制度篇:審時順勢,以變應變

商鞅締造一個強大到極點的政府

戶口冊上的中國史

古代的輕徭薄賦政策,真給百姓減負了嗎?

中國古代的征兵制度,為何總是變來變去?

大家都叫“州”,差距為何那麼大呢?

古代“全國統考”前的“自主招生”為什麼會走向失敗?

唐代“公務員考試”的困惑:外掛為何這麼多?

“王者榮耀”的封禪制度為何止於宋朝?

宰相制度的終結:胡惟庸為何必須死?

分封諸子,洪武朝最大的失策

古代也有“宅急送”:從前的車馬未必慢

奠定中國大一統的制度基礎——羈縻統治


貳 經濟篇: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

古代版的“石油戰爭”:鹽戰

為什麼古代發生戰爭後,糧食的需求會大量增加?

漢武帝的燒錢與賺錢

漢末三國誰最有經濟頭腦?

唐人炫富、宋人增收的香料貿易

成也黃河,敗也黃河的開封

大運河:北宋立國的生命線

長江流域的崛起:中國的南北差異從何而起?

生意越做越大、格局越來越小的廣州“通海夷道”


參 朝堂篇:人心不如水,平地起波瀾

外籍人士打造的大秦強國智囊

舅爺、公公、書生,誰才是朝廷心腹?

漢獻帝為什麼不能直接殺了曹操?

“子貴母死”制為何無法遏制太後專權?

帝國番將:唐朝皇帝手中鋒利的雙刃劍

中國古代的秘書政治: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大宋第一伯樂”歐陽修舉薦了多少人才?

北宋第一名將的巔峰即悲劇

王安石如何成為靖康之變的背鍋俠?

“半仙”劉伯溫既然那麼神,為何結局那麼慘?

明英宗在土木之變被俘後,於謙為什麼選擇了朱祁鈺?

清末PS 門事件:袁世凱為何要栽贓慈禧寵臣?


肆 戰略篇:內強外柔,才能進退自如

六國合縱為何總是鎩羽而歸?

沒有紙上談兵的趙括,趙國能贏得長平之戰嗎?

邯鄲之圍:戰國時代最後一場大國博弈

爭雄鎮邊兩不誤的三國時代

隋煬帝南巡開鑿了大運河,西巡時又幹了什麼?

李淵何以憑借3 萬兵馬7 年定天下?

燕云十六州為何如此重要?

北宋為何要設置4 個京城?

吾養百萬兵,為何不費百姓一粒米?

崇禎是如何遠程“幫倒忙”的?

“亞洲第一艦隊”的全軍覆沒


伍 軍事篇:攻人以謀,用兵以智

秦能夠統一六國,在地利上究竟沾了多大的光?

“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戰,何以成為秦末最關鍵一戰?

“官渡之戰”中袁紹軍隊突然崩潰背後的軍事邏輯

呂布沒殺過一個名將,為什麼還被稱為三國“第一猛將”?

當戰術天才吃了戰略短板的虧

宋太宗北伐失利,遼人報復南侵,結局卻來了個大反轉

熙寧開邊無愧為大宋第一軍功

靖難之役開始前,沒人猜到朱棣會贏

抵擋後金功不可沒的熊廷弼,為何擺脫不掉被殺的命運?


書摘/試閱

戶口冊上的中國史

中國的戶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諸國征戰, 人口成為最重要的資源,沒有之一。賦稅、夫役、兵丁,皆出於人口。秦國在商鞅的主持下,率先建立了嚴密的戶口登記制度,“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於上, 生者著,死者削”。並禁止民眾自由遷徙,“廢逆旅”,“使民無得擅徙”,人民 不得已外出住店,必須持有官方開具的介紹信,否則客人與店家一塊兒治罪。通過建立嚴密的戶籍制,秦國獲得了強大的財稅汲取能力與全民動員能力,在爭霸戰中勝出。秦末,劉邦的軍隊攻入咸陽,諸將忙著搶金銀財寶、搶美女,蕭何則搶先收繳了秦王朝的戶籍檔案,這體現了他過人的政治遠見,後來“漢王(劉邦)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蕭)何具得秦圖書也”。

戶籍制度有兩個最重要的功能:一是保障征稅征役,二是實現社會控制。歷代王朝建政之後,首先必做的事情之一便是統計、登記全國人口。

漢代:從公民到私民

大漢王朝的某年仲秋(農歷八月),西北,萬裡晴空。張掖郡居延縣的縣衙門口, 排了長長一大溜人,那是居延縣的居民,他們按照國家的法令,扶老攜幼,前來縣衙登記戶口,並接受官府的驗查。這個過程叫作“案比”。

居延縣西道裡的一名燧長(邊疆哨所所長)徐宗,也夾在人群中。他今年 50 歲,

家有 7 口人,家產(包括住宅、田產及耕牛)共值 13000 錢。這些戶籍信息,他必須如實報告衙門,由衙門登記造冊。

漢代繼承了秦朝的全民戶口登記制度,將全國的地主、自耕農、雇農、傭工、商人,全部編入國家的戶籍,這叫作“編戶齊民”。國家要求各縣在每一年的仲秋, 都要進行案比,更造戶籍,戶籍登記的信息包括:戶主姓名、性別、年齡、身份、 籍貫、家庭成員的數量和性別、家庭成員與戶主的關係以及財產狀況(包括奴婢數目)等。然後,縣衙將各戶戶籍造冊上報郡國,郡國匯總又上報朝廷,朝廷則設立“計相”與“戶曹”,管轄全國戶籍。

從法律意義上說,所謂“編戶齊民”,是指所有編入戶籍的大漢居民,不論東 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國家的公民(請注意,“公民”一詞,早在先秦時已 經出現了,意為“國家的人”,與隸屬於貴族的“私民”相對),具有平等的權利 與義務。其中最重要的義務是向國家提供賦稅與徭役。漢代實行過按家貲多少“算貲” 的財產稅,但主要還是征收人頭稅,包括“算賦”(向 15 歲至 56 歲的成年人征收)、 “口賦”(向未成年人征收)和“戶賦”(按戶征收)。另外,每一個成年男丁, 還必須為國家服 2 年兵役、每年“戍邊”3 天,並在本縣服 1 個月的無償勞役。徐宗所擔任的燧長,應該就屬於“戍邊”的徭役。漢代也限制自由遷徙,人戶要遷移 戶籍,須經“鄉嗇夫”批準。脫籍流亡是觸犯法律的。所有賦稅與徭役的征收及社 會控制的實現,都必須通過發達的戶籍制度來支持。

“編戶齊民”的出現,乃是中國自封建制進入郡縣制的一大嬗變。在西周封建制下,是不存在全國性戶籍制度的,全民登記戶口既不必要,也不可能,因為周天子除了保留王畿的土地,其余的大部分土地與人口,都分封給無數的諸侯國。而諸侯也是只保留一小塊封邑,將其余土地分封給各個大夫。也就是說,周天子能夠直接控制的土地,只有狹小的王畿。雖然周朝設有“司民”之官,“掌登萬民之數, 自生齒以上,皆書於版”,但這裡“書於版”(計入戶籍)的人口,顯然只是生活於王畿的臣民而已。至於各諸侯國的人口,周天子是管不著的。同樣道理,各大夫封邑上的人口,諸侯也是管不著的。這樣,經典封建制下的人口,分屬於不同層次的貴族(周天子、諸侯與大夫),他們是各級貴族的“私民”,而不是國家的公民。這樣的社會,也是一個多層次的塔狀社會。

先秦封建制瓦解之後,社會結構變得扁平化,不再有貴族,因而也不再有“私民”,全體臣民都成了國家的編戶齊民。這可以看成是時代的進步,因為編戶齊民意味著將國民從隸屬於貴族的人身依附狀態中釋放出來。但同時這也可能是一個歷史的陷阱,因為失去了貴族這個中間階層,國家直接統轄無數的“編戶齊民”,極容易造成國家對國民的奴役、國民對國家的依附。

當漢王朝的居民徐宗在排隊申報戶口的時候,他應該想不到戶籍制度背後的深刻歷史變遷,但他一定知道,如果他漏報或虛報戶籍信息,將受到官府的懲罰。兩千年後,在中國西北居延等地出土了一批漢簡,其中便有徐宗的戶籍檔案。感謝這批在兩千年的風沙中保存下來的文物,讓我們今日仍有機會見識一下漢代戶籍檔案的面目:


徐宗,年五十;妻一人;子男(戶主兒子)一人;男同產(戶主兄弟) 二人;女同產(戶主姐妹)二人。宅一區,直三千;田五十畝,直五千; 用牛二,直五千。

唐代:良民與賤民並立

如果徐宗生活在唐朝,那他在申報戶籍信息的時候,還必須接受一道叫作“團貌”的程序。“團貌”,繼承自隋朝的“貌閱”制度,意思是說,縣衙門在居民登記戶籍時,要驗查戶籍上所有人的年貌,以防止有人虛報年齡或假冒殘疾來逃避賦役。驗查無誤之後,便根據年齡大小在戶籍檔案上注明“黃小中丁老”,按唐朝的法律,男女 3 歲以下為“黃”,15 歲以下為“小”,20 歲以下為“中”,男性居民21 歲以上為“丁”,60 歲為“老”。成丁即意味著要承擔賦役。

包括“團貌”在內的戶籍登記,每 3 年舉行一次。因為有了“團貌”的程序, 唐代的戶籍檔案通常還記錄有人戶的體貌特徵,如膚色﹑身高﹑面部有何特點。在敦煌出土的唐代籍帳殘卷中,就發現不少戶籍資料都注明了諸如“右足跛,耳下小瘤,面有黑子”之類的文字。古代沒有照相技術,這些對體貌特徵的描述相當於照片,可以防止作偽,也可作為民戶脫籍逃亡後的追捕線索。這也顯示唐代的戶籍制度已發展得更加嚴密了。

唐朝因承創自北魏的均田制,國家要按照戶籍上的丁口向每個家庭授田,18 歲以上的男丁每人授田 100 畝,其中 80 畝為“口分田”,受田之人去世之後,則由國

家收回;另外 20 畝為“永業田”。口分田與永業田原則上都不允許自由買賣,只有在戶籍遷移或無力喪葬時,才準許出賣永業田。女性一般不授田,只有當戶主時才得授田 50 畝,寡妻妾也可授田 30 畝。商人的授田數量是平民的一半。貴胄與官僚

則可以擁有從 200 畝至 100 頃的田產。獲得了國家授田的百姓,需要為國家納稅和服役。唐朝的賦役也屬於人頭稅,每丁每年納粟二石,叫作“租”;輸絹二丈,叫作“調”;每年服徭役二十日,若不應役,則按每日三尺絹折納,叫作“庸”,合起來,就是“租庸調”制度。

均田制是一種比較均平的財產制度,大體上實現了耕者有其田,抑制了土地兼並。但農民也因此被束縛在土地上,無法自由遷徙。老百姓要出個遠門,需向戶籍所在地的官方申請“公驗”(類似於通行證),才可以出入關津。我們以為長安城可以來去自由,那是浪漫的想象。守城的門卒若放了沒有“公驗”的人入關,要被罰服 1 年苦役。

但唐代戶籍制度跟秦漢時期的最大差異,並不是增加了“團貌”的程序,而是形成了“編戶”與“非編戶”兩個不平等的階級,編戶為良民(自由民),非編戶為賤民(非自由民)。換言之,國家的編戶齊民只覆蓋一部分人——良民,另一部分人則屬於賤民,沒有資格編戶,只能附籍於主家。唐代的賤民主要包括給官府服役的官賤民,如工戶、樂戶、雜戶;還有依附於門閥世族的私賤民,即部曲、奴婢, 他們是屬於私人的財產,可以像貨物畜產一樣交易。

唐代良賤制度源於魏晉南北朝的“第二次封建化”:一批士族慢慢演變成壟斷政治權力、經濟特權與社會地位的門閥世家,他們十分重視譜牒的修訂,並只在豪門中通婚,以保持高貴的血統;而另一批失去土地與財產的平民,則成了依附於門閥的部曲、奴婢,喪失了獨立的法律地位。這有點像先秦的貴族與私屬的關係,不過魏晉以後的“封建”並不是國家建制,而是表現為一種社會結構。

如果我們想穿越到唐朝,那請先祈禱:別降生在賤戶之家。


宋代:遷徙的自由


由唐入宋,中國社會發生了一場天翻地覆的大變革,拉開中古與近世的歷史分期。我們這裡只介紹與戶籍制度有關的變遷:經過五代的廝殺,門閥世族土崩瓦解, 消失於歷史煙塵之中,原來的部曲也得以擺脫人身依附狀態,獲得良民的身份,納入國家的編戶齊民。即從前的賤民,不管是部曲,還是奴婢,到了宋代,基本上都消失了,或者說,都成為自由民了。

宋朝的戶籍制度也不再將國民區分為“良民”與“賤民”,而是根據居城或居鄉, 劃為“坊郭戶”與“鄉村戶”,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戶口,意味著城市 人口的擴張,市民階層已然形成。又根據居民有無不動產,劃分“主戶”與“客戶”, 再以家庭財產之多寡,將主戶劃為不同戶等。宋朝的戶籍檔案叫作“五等丁產簿”, 每隔 3 年編造一次,雖然帶著“丁”字,但實際上五等戶的劃分跟各戶人丁數目毫無關係,而是以各戶財產多少為標準。這裡有個背景需要交代清楚:中唐之後,均田制已經解體,宋朝立國,即承認土地徹底私有的現實,允許產權自由流動,不抑兼並,於是貧富分化並經常互相轉換。漢朝的那位徐宗,家產只有“一萬三千錢”, 按宋代的標準,最多只能混個下等戶。當然,如果他辛勤勞作,積累財富,購買田地,以後上升為上等戶也並非不可能。要知道,“貧富無定勢”,乃是宋代社會的 一個特點。

按財產劃分戶等,是出於征稅、征役之需。宋朝的稅制,完成了從以人頭稅為主到以財產稅為主的轉變——建立在“均產”理想上的“租庸調”此時已退出歷史舞臺,代之以“以貧富為差”的“兩稅法”,上等戶納稅多,下等戶納稅少,客戶 由於沒有田產,則不用繳稅。因宋朝實行募兵制(雇傭兵),國民也不再需要服兵役, 只剩下差役,從前的徭役是按人頭攤派的,宋朝則出現了以錢代役的趨勢,並且跟戶等掛鉤,即富戶要承擔更重的服役義務。從人頭稅到財產稅,正是社會從中古進入近世的特徵。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12
海外經銷商有庫存,到貨日平均約21天以內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