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從「民國第一女刺客」到中國首位法學女博士、女律師、女法官、民法典編撰女委員、法政大學女校長,講述民國駐美大使魏道明夫人鄭毓秀傳奇人生。
從清末變局到辛亥革命、民國肇建、二次革命、巴黎和會、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國民革命、抗日戰爭,再現一幅波瀾壯闊的近代中華民族救亡史長卷。

◆ 她是民國時期享有盛譽的著名外交家、社會活動家,擁有眾多「近代中國第一」頭銜
中國第一位法學女博士,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長,第一位律師事務所女性律師,第一位法政學院女性院長,第一位參與起草《中華民國民法典草案》的女性,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中唯一的女性成員,第一位獲得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的東方女性,第一位叩響美國獨立象徵的費城「自由鐘」的大使夫人。
◆ 她是丹心俠骨的女革命家,眾人樂道的民國「女刺客」
豆蔻年華東渡扶桑尋找革命黨、加入「同盟會」,戮力推翻封建帝制;辛亥革命爆發後急欲締造民主共和國,參加暗殺清廷權臣袁世凱、良弼的「敢死隊」;巴黎和會期間,她力爭山東權益,「玫瑰手槍」事件成就一闋百年傳奇。

◆ 她是中國近代女權運動先驅人物
孩提時代拒絕「裹腳布」,花季年華「退婚」,民國元年與友人創辦《女子國學報》。她於1919年被廣州軍政府任命為外交調查會名譽會長,此為「中國女子參政運動的先例」;作為中國女界代表之一,她參加了1920年在瑞士召開的「萬國女子參政會」。

◆ 她是推動近代女子留學教育第一人
1920年12月帶領中共早期黨員劉清揚等二十名女生赴法留學,幫助生活困難的勤工儉學生,並與留法勤工儉學生周恩來、蔡和森、蔡暢、向警予、劉清揚、陳延年、趙世炎、李立三、鄧小平、何長工、李維漢、鄭超麟等早期共產黨人關係密切。

◆ 她是近代眾多重大歷史事件的親歷者和書寫者
她經歷了清末變局、辛亥革命、民國肇建、二次革命、國民革命、抗日戰爭等時期;她見證了「一戰」後「國際聯盟」的誕生,「二戰」期間作為中國駐美大使夫人活躍於國際政治舞台,並與夫君魏道明以及顧維鈞、王寵惠、董必武等參與了「聯合國」的籌建。

作者簡介

鄭毓秀(1896-1959)Madame Wei Tao Ming
民國時期享有盛譽的著名革命家、外交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出生於廣州府新安縣西鄉墟屋下村(今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辦事處樂群社區)一個官宦之家,1914年留學法國,1925年獲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她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位法學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師、第一位省級女性政務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院長與審檢兩廳廳長、民法典五人編纂小組中唯一的女委員,先後擔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私立上海法政學院(原上海法政大學)校長。她畢生為國家爭獨立、為民族求自由、為婦女謀平權,在近代國民外交、法制建設、文化教育、女權運動諸多領域卓有建樹,堪稱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代「金閨國士」。

譯者:
劉中國
深圳文史學者,著有《錢鍾書:20世紀的人文悲歌》《容閎傳》《深圳:李朗存真書院》《劉鑄伯傳》《米修司,你在哪裡》《最美好的歲月,最早消逝》《牧歌》《明清兩朝深圳檔案文獻演繹》《民國時期深圳檔案文獻演繹》《建國卅年深圳檔案文獻演繹》等。

柳江南
海外青年學者,譯有《來自中國的少女》《我的父親凌道揚博士》《日寇鐵蹄下的「新秩序」》。

 

目次

目錄
001 序 言
009 第一章 童稚時光的抗爭
025 第二章 早年教育與訂婚
039 第三章 慈禧和「改良」的流產
049 第四章 初露頭角的革命者
065 第五章 往返京津偷運炸藥
071 第六章 殺身成仁
081 第七章 共和之殤
091 第八章 宋教仁遭到暗殺
097 第九章 衝破艱難險阻
103 第十章 六國飯店驚魂記
111 第十一章 歐戰時期的大學生活
119 第十二章 奉命回國
125 第十三章 參加巴黎和會
131 第十四章 「玫瑰手槍」
139 第十五章 山城重慶之旅
153 第十六章 畢業與歸國
161 第十七章 我的律師生涯
175 第十八章 我的婚姻與司法工作
181 第十九章 銜命重返法蘭西
187 第二十章 制定民法典
193 第二十一章 日寇大舉侵華
199 第二十二章 親歷淞滬抗戰
207 第二十三章 穿越火線赴南京
217 第二十四章 炮火下的首都
225 第二十五章 緊急疏散漢口
235 第二十六章 廬山婦女談話會
245 第二十七章 重慶大轟炸
259 第二十八章 精誠團結,眾志成城
267 附錄
277 譯後記 金閨國士知多少,寂寞魚龍江海秋

書摘/試閱

序言

鴉片戰爭打開了天朝上國的銅關鐵鎖,廣東省廣州府新安縣(1914年易名寶安縣,1979年設立深圳市)轄地香港被迫割讓給英國,實開列強宰割中國之先河。但是,隨着西洋器物文明、制度文明的引進,中國開啟了漫長的近代化進程。近代中國湧現了眾多傳奇女性,而在清末民國風雲激蕩的歷史性大變局之中,集諸多傳奇於一身的奇女子,當屬中國首位法學女博士鄭毓秀。
鄭毓秀,1896年出生於得西學東漸風氣之先的新安縣西鄉墟屋下村(今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辦事處樂群社區)。她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位法學女博士、第一位女律師、第一位地方審判廳女廳長、第一位省級女性政務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院長、《中華民國民法》五人編纂小組中唯一的女委員,先後擔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校長、私立上海法政學院院長,堪稱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代翹楚。
清季民國,世界政治局勢風雲變幻,國內社會思潮洶湧澎湃。無論是在20世紀前半葉國際政治大舞台上,還是在中國近代革命史、中華民族抗戰史、中國女權運動史、留法勤工儉學史以及民國外交史、法制史、教育史等諸多領域,鄭毓秀博士巾幗不讓鬚眉,均有一番開創歷史的功績、名垂青史的建樹。

生當「過渡時代」,戮力締造民主共和國

鄭毓秀曾祖為官清廉,抱璞自珍,祖父鄭姚富甲一方,素以矜貧救厄、恤患救災聞名鄉里,朝廷題匾「樂善好施」予以旌表,他於清光緒年間捐資修葺的鄭氏宗祠以及親手創建的綺雲書室,近年被學者譽為「深圳的陳家祠」;鄭毓秀之父鄭秉義供職戶部,清末任資政院議員。鄭毓秀生當「過渡時代」,在綺雲書室裡完成了童蒙教育;但也正是從這座傳統書室裡,一代傑出的近代女革命家破門而出。
鄭毓秀少小離鄉,1909年東渡扶桑,加入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此後銜命歸國,急欲推翻腐朽沒落的清王朝,締造一個民主共和國。辛亥年武昌新軍槍響,清王朝搖搖欲墜。為迫使清室退位、實現南北統一,鄭毓秀等革命黨人謀刺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宗社黨」魁首良弼將軍。此後,她又參與了刺殺袁世凱北洋政府財政總長的行動計劃。「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雖然刺殺財政總長功虧一簣,但其膽識氣概依然令人折服。鄭毓秀在辛亥革命期間的一系列壯舉,恰恰顯示了新舊時代嬗替之際,中國近代進步知識分子的責任擔當。

呼籲男女平權,鼓勵女性參政議政

鄭毓秀崇尚「女權」,畢生以「新女性」風采示人。清朝末年「女學」之風初開,鄭毓秀先後就學於北京女子學堂、天津教會學校「中西女中」,聲稱:「我覺得在這個已經開啟的過渡時代,有一個特殊的角色等着自己扮演。現代世界正在以其無法抗拒的力量吸引着我,沒有甚麼東西能夠阻止我實現自己的目標。」1912年參與創辦天津《女子國學報》,以提倡國學、發達女權、輔助共和為宗旨,她在《言所欲言》一文中說:「女界黑暗已數千年,今得《女子國學報》出現,我二萬萬女同胞大家都可以吐一口氣。」1929年女性雜誌《婦女共鳴》在上海創刊,鄭毓秀為之撰寫發刊詞《嗟乎,吾國女界沉淪與黑暗之域也》,大聲疾呼:「欲求利權平等,知識尤貴均衡。值兹訓政時期,建設伊始,凡我女界,自非本知難行易之訓,協力猛進 ,以督促當局實行男女平等之政綱不為功。」
女性參政議政實乃社會進步之標誌。早在民國初年,鄭毓秀就呼籲女性爭取參政議政權益。1919年,她被廣州軍政府任命為外交調查會名譽會長,此為「中國女子參政運動的先例」;作為中國婦女代表之一,她參加了1920年在瑞士召開的「萬國女子參政會」。1927年在「同盟會」元老的敦促之下,鄭毓秀出任上海地方審判廳廳長,照她的話說:「我成了中國歷史上首位地方審判廳女廳長—純粹是由於身為女性的原因,我想代表女性接受挑戰並投身於這份工作。」

推動女子留學教育,為國家培育人才

促成中國近代留學教育第一人,當屬容閎博士;推動近代女子留學教育第一人,當屬鄭毓秀博士。鄭毓秀在留法期間萌發了帶領女子出洋留學的想法,1920年受吳玉章、楊庶堪之邀回國,奔赴重慶等地宣講男女平權,鼓勵青年女性衝破封建禮教的禁錮和男權社會的藩籬,赴歐洲學習西方先進科學知識和技能。1920年底,她以「留法女子儉學會幹事」身份,帶領中共早期黨員劉清揚、張若茗等二十餘名女生赴法留學,並為她們籌集川資。鄭毓秀帶領勤工儉學女生赴法前夕,寓居上海的孫中山夫婦設家宴餞行,並對她朝着正確方向所做的努力深感欣慰。
「一戰」結束後歐洲經濟蕭條,失業潮席捲法國,勤工儉學生十之八九缺衣少食,鄭毓秀甘為同胞姊妹當「托缽僧」。向警予烈士給民國聞人熊希齡夫婦的信函中,曾高度讚揚鄭毓秀先生的俠義之舉。這批留法女生學成歸國後,為女子職業生涯做楷模,為婦女解放運動任先驅,為革命事業拋頭顱,書寫了近代中國婦女解放史上絢麗的一頁。抗戰期間,看到這些女界精英的活躍身影,鄭毓秀欣慰地寫道:「在重慶這座炸彈晝夜自天而降、烈焰熊熊燃燒的城市裡,我很欣慰地發現,自己往日的努力和付出有了一番最初的收穫,這足以讓每個『農夫』(farmer)都在骨子裡對土地和種子充滿信心:苦難的大地將會復甦,飽滿的種子即將萌芽。的確,這些新女性是新中國的中堅力量,在她們的手上,中國的未來絕對不會失敗,只會一天天變得更加美好、強大。」
此外,鄭毓秀留法期間與勤工儉學生周恩來、蔡和森、蔡暢、向警予、鄧希賢(鄧小平)等關係密切,對生活困難的勤工儉學生多有資助。1921年5月,周恩來在天津《益世報》(周恩來此時任該報的海外通訊記者)連載長篇通訊《留法勤工儉學生之大波瀾》,對鄭毓秀資助貧困學生之舉多有
稱讚。

參與制定民法,確保婦女權益

自從「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了有關「男女平權」的討論,「男女平等」觀念逐漸獲得國人普遍認同,但鄭毓秀認為,在法律層面上體現男女平權這一原則,仍然是一項前所未有的艱巨任務。1928年鄭毓秀出任國民政府首屆立法委員,係民法編纂委員會「五人小組」成員之一。她參與制定的《中華民國民法》於1931年正式予以頒佈實施,明令保障女性在公民權利和財產權利諸多方面的平等。該法典不僅是中國有史以來頒佈實施的第一部民法典,同時也成為中國法制現代化進程中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抗戰勝利,國土重光,推動制憲行憲、「還政於民」成為國之大事。鄭毓秀曾撰文闡述婦女在制憲過程中的責任:「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不經過相當的鬥爭而後獲致立憲政治。世界上也沒有一國婦女,不償付重大代價而後取得參政權利。從人治到法治,不易;從被治到自主,更難。因此,我們婦女,應為國家和本身光明的前途而加倍慶祝;同時,也應對國家和本身負起雙重的責任。」她敦促婦女身體力行宣揚法治、奠定民主政府:「民主固可貴,然真要收民主之效,實非循法治之途徑不可。我們向來是一個人治的國家,今後欲奠定民主,必須宣揚法治,中國才能成為一個民有、民治、民享的國家。」

投身抗戰烽火,組織婦女參加抗建大業

1937年8月,鄭毓秀投身「淞滬會戰」,曾經組織「上海勞動婦女戰地服務團」,並以上海法政學院院長的身份,把校園改造成「傷兵醫院」。1938年5月,宋美齡邀請鄧穎超、鄭毓秀、李德全等各黨派女界領袖人物參加「廬山婦女座談會」,動員全國婦女支援全民抗戰建國大業。鄭毓秀應邀參加座談會並當選為「婦指會」常務委員,她不無感歎地寫道:「自從早年在北京開始革命活動以來,我一直是個赤誠的女權主義者。我現在意識到自己多年的夢想,即:女性將在國家事務中發揮至關重要作用的那一天,終於美夢成真了。中國女性彷彿只花了20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兩個世紀的歷史性飛躍。」。
抗戰期間,鄭毓秀歷任教育部司長、次長,其丈夫魏道明博士擔任行政院秘書長。她的侄兒鄭雲(族名寶成)、侄女鄭漢英均為空軍飛行員,駕駛戰機,鷹擊長空,英勇迎戰來犯之敵。鄭毓秀在本書中寫道:抗戰時期,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已經發生了巨變,「人們堅信中國必將從苦難與血污中勝利崛起」。她認為《義勇軍進行曲》「比任何詞彙都更生動地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心聲」,她還深情地寫道:「無論身處何地,無論由誰演唱或演奏這首歌,總是令我感慨萬千,心跳隨之加速,潸然淚下。令人淚如泉湧的是一種來自心底的驕傲,而不是悲傷憂愁。無論我身處何地,無論在何處聽到演奏演唱《義勇軍進行曲》,無論由誰演唱這支時代流行曲,我都無法做到充耳不聞、無動於衷,而是心跳隨之加速、滿腔熱血沸騰,情不自禁地潸然淚下。令我淚流滿面的是來自心底的驕傲與自豪感,而不是悲傷和愁苦。」

開展國民外交,維護國家利益

早在民國初年,鄭毓秀就素有「女外交家」之譽。歐戰期間,她代表留學生在巴黎大型集會上發表演講,呼籲北洋政府參加「協約國」集團,並奉命歸國斡旋於南北政府之間;巴黎和會期間,她以中國代表團成員身份開展國民外交,力爭山東權益,「玫瑰手槍」事件成了一闋百年傳奇。1928年,鄭毓秀以南京國民政府 「官方特使」身份赴法國開展國民外交,揭露日本製造的「濟南五三慘案」,被譽為「中國第一女外交家」。
1941年,鄭毓秀的夫君魏道明博士被任命為駐法大使,次年轉任駐美大使。鄭毓秀隨行赴美開展外交活動,曾任美國援華會名譽主席,呼籲同盟國與旅美華僑支持祖國的抗戰大業。1942年10月10日(「雙十節」),美國宣佈廢除對華不平等條約,邀請中國駐美大使夫人鄭毓秀蒞臨費城獨立廳,「代表中國一扣美國獨立象徵的自由鐘三十一響」,美國最高法院院長陶格拉斯在獨立廳發表賀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43年1月11日,魏道明以任駐美大使身份代表中國政府與美國國務卿赫爾簽訂《中美新約》,宣佈廢止美國歷史上強迫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取消在華「治外法權」及有關特權等,堪稱中國近現代外交史上的開創之舉。此外,鄭毓秀夫婦等代表中國政府積極參與聯合國籌建,促進了中國國際地位和形象的提升,並與出席聯合國三藩市制憲會議的中共代表董必武等建立了誠摯的友誼。

「聚族於斯」與文化認同

鄭毓秀對故國故鄉的「文化認同」融入了血液靈魂,她認為自家曾經輝煌、業已破落的西鄉大宅院,不妨「看作是中國自身狀況的一個象徵符號」,並深有感觸地寫道:「那些對中國一無所知的人認為,我們的國塚衰老腐朽、破舊不堪,但他們沒有意識到我們的靈魂是完整的。」
「聚族於斯」的宗族制度有其自身超穩定的文化功能與社會功能,鄭毓秀認同這一家族文化傳統,她說「儘管我是個激進的革命分子」,但是每次回歸家庭,「一個延續千載的中國傳統家庭,已經以某種難以察覺但又不容置疑的方式,將其自身固有的穩定、持久的精神力量,綿綿不息地傳遞到我身上,讓我獲得一種永銘心間的幸福感、舒適感與安全感」。鄭毓秀認為:「家族文化傳統一脈相承、綿綿不絕,使得世世代代積累下來的智慧與經驗,不至於泯滅遺忘。家族文化最終演變為宗族制度,這就是為何歷經數千年滄海巨變,中華民族迄今依然能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原因之一。」所有這些,都值得我們在全球化時代深入研究闡揚,讓每個文化細胞都保持新鮮活力,凝聚奮鬥新時代的強大力量 。

「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真力彌滿,萬象在旁。」

寶安人傑地靈、鍾靈毓秀,有着悠久的歷史傳承和厚重的人文積澱;近百年來,更是湧現出中國首位法學女博士鄭毓秀、中國近代林業科學先驅凌道揚、香港中華總商會創始人劉鑄伯、寶安第一個中共黨支部的創始人黃學增等一大批優秀兒女。習近平總書記講:「近代以來,一切為中華民族獨立和解放而犧牲的人們,一切為中華民族擺脫外來殖民統治和侵略而英勇鬥爭的人們,一切為中華民族掌握自己命運、開創國家發展新路的人們,都是民族英雄,都是國家榮光。中國人民將永遠銘記他們建立的不朽功勳!」日月其邁,爝火不息,燭照千秋,鄭毓秀身上閃爍的正是這種「國家榮光」。
寶安灣畔,千年潮生;伶仃洋側,風正帆懸。回眸西鄉河,鄭毓秀讀書發蒙的綺雲書室復現窗明几淨、書聲琅琅;當年的固戍碼頭成了大美西灣紅樹林公園的靚麗景觀。佇立珠江口潮頭,世界新一輪產業和技術革命風起雲湧,粵港澳大灣區崛起的大幕已拉開,面對空間之變、產業之變、創新之變、技術之變、格局之變,寶安又一次站在了時代風口,更需要我們牢記使命、不忘初心。
西鄉鄭氏宗祠大門聯語有云:「門名通德思明德,世顯鄉賢裕後賢」。一代人走了,一代人又來了,大地永存,使命永在。著名作家郁達夫曾在紀念魯迅大會上說:「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個有英雄卻不知敬重愛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藥的,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作為鄭毓秀的「娘家人」,我們近年來修葺鄭氏宗祠、綺雲書室等,目前正在推動舊城區更新改造,修繕鄭毓秀故居,規劃建設「鄭毓秀紀念館」,陸續出版劉中國教授主持的「鄭毓秀研究叢書」,讓更多人從鄭毓秀等先賢身上汲取奮鬥的正能量,不斷彙聚起再出發的磅礴力量。
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前總經理陳翠玲女士策劃出版大型叢書 「20世紀中國」,將劉中國教授、柳江南先生等迻譯的鄭毓秀自傳《玫瑰與革命——民國奇女子鄭毓秀自傳》納入其中,推出海外繁體版,此乃盛舉,是為序焉,謹向翻譯者、出版者致以敬意!

寶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522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