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母親節暖心加碼,點我領取「限時加碼券」
德國哲學1760-1860:觀念論的遺產(簡體書)
滿額折

德國哲學1760-1860:觀念論的遺產(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價
:NT$ 588 元
優惠價
875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這部內容豐富且涉獵廣泛的著作中,特里·平卡德將“德意志”的歷史——從若干邦國的鬆散聯合演變為具有特色文化的新生國家——同對其發展中的哲學思想的趨勢和復雜性的考察結合起來。他考察了康德因革命性地強調“自我決定”而帶來的重大影響,並追溯了這種影響在浪漫主義和觀念論中的發展,以及叔本華和克爾凱郭爾這些後康德思想家的批判。這部著作將會引起一大批讀者對哲學史、文化史與觀念史的興趣。

目次

導言:“德意志”與德國哲學
第一部分康德與哲學革命
第一章哲學革命(一):人類自發性與自然秩序
自由與批判
判斷
純粹直觀
概念與直觀:先驗演繹
概念與直觀:幾點結論
概念與直觀:問題與圖型
“理念”、自在之物和自由
第二章哲學革命(二):自律與道德秩序
從自發性到自由
從自由到自律
從自律到道德原則
自由與政治共同體:自律與美德
自律、宗教與倫理聯邦
第三章哲學革命(三):審美鑑賞、目的論和世界秩序
自然秩序與道德秩序
規範性與審美判斷
規範性與目的論的判斷
第二部分繼續的革命:後康德派
導言:觀念論與法國大革命的現實
第四章18世紀80年代:直接的後康德反應:雅可比與萊因霍爾德
康德的地位和耶拿的崛起
指向康德的理性批判:雅可比
萊因霍爾德、“新大學”與對康德主義的捍衛
第五章18世紀90年代:費希特
第六章費希 之後的18世紀90年代:浪漫派對康德的接受(一):荷爾德林、諾瓦利斯、施萊爾馬赫、施萊格爾
自我意識問題和後康德浪漫主義
自我意識問題:荷爾德林
自我意識問題:諾瓦利斯
施萊爾馬赫:浪漫宗教與個體性的不可化約性
弗里德里希·施萊格爾:片斷化生活的諷刺
共和主義的含糊之處
第七章1795—1809:浪漫派對康德的接受(二):謝林
謝林、斯賓諾莎和費希特的思想
自然哲學
先驗觀念論
歷史、“*同一性”和藝術
重估自由
第八章1801—1807:另一位後康德派:雅各布·弗里德里希·弗里斯和非浪漫派的情感主義
道德與政治思想:重新定義康德
第三部分完成的革命?黑格爾
導言:後革命時代的德意誌
第九章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新脈絡中的後康德主義
黑格爾的旅行
《精神現象學》
意識
自我意識
從征服到服從理性
現代生活的歷史起源
宗教和*知識
第十章黑格爾對理智和世界的分析:《邏輯學》
存在學說:超越荷爾德林
有限、無限和“觀念論”
現代懷疑論和本質的世界
概念和推理
主體、客體和三段論
*理念
第十一章自然與精神:黑格爾的體係
自然
精神概念
自由
制度與實現:客觀精神
成為人意義為何:*精神
第四部分反思中的革命
導言:疲憊與順從,1830—1855
第十二章謝林的恢復企圖:審查中的觀念論
謝林1809年後的發展:中期
晚期哲學:謝林的柏林時期和“啟示哲學”
第十三章“康德悖論”與現代的絕望:叔本華和克爾凱郭爾
叔本華的後康德主義觀念論:浪漫的悲觀主義
克爾凱郭爾:後謝林的黑格爾主義?
結語:觀念論的遺產
參考文獻
索引

書摘/試閱

763年,作為“第一次世界戰爭”稱謂競爭者之一1的“七年戰爭”結束了。這場戰爭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法國除了因戰爭而遭受巨大的財政損失之外,還被英國趕出了北美和印度,並且再也沒能恢復其領土——但奇怪的是,這場戰爭開始於並主要是在“德意志”境內進行的,其中一個重要結果是,德意志的普魯士國家轉變為(或者可以說僅僅是被確認為)歐洲列強之一。不過,很難說這對於“德意志”來說意味著什麼,因為正如許多歷史學家已經指出的,在那時,“德國”尚不存在,所謂的“德意志”不過是逐漸衰落的“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中講德語的那部分的簡稱。至18世紀,曾經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作為商貿中心的“德意志”(簡稱意義上的),已經變成歐洲舞台上的一個小角色。隨著發現歐洲人所稱的“新大陸”的航海活動以及在這片土地上的積極殖民,貿易轉移到北大西洋,“德意志”早已大大喪失其經濟活力。在三十年(1618—1648年)戰爭中遭受了巨大的人口損失之後,按照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條款,“德意志”被分割為一系列的諸侯邦國,它們有的相對大些,有的則和村莊一樣小。這些諸侯邦國祇是因名義上屬於並受神聖羅馬帝國的權力與法律保護而聚合在一起,而後者不過是一個古老的笑話,它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因此它不是一個國家、聯盟或條約組織,而完全是一個我們今天的政治術語難以描述的、完全自成一類的政治實體。從其早期現代歷史來看,“德意志”很大程度上甚至並不是指一個文化整體;恰恰相反,它的主要特徵是,在宗教上分裂為新教地區與天主教地區,所有的戰爭和對抗都源自這一分裂。2無論是新教的“德意志”人還是天主教的“德意志”人,都不認為他們共享一種共同文化;他們至多共享了一種(各式各樣的)語言,並且只是偶然地在地理上相鄰。
因此,在那一時期,“德意志”必然會被置於引號當中,因為那時實際上根本就不存在“德國”。“德意志”變成德國祇是後來的事。
然而,自1781年開始,德國哲學在一段時期內統治著歐洲哲學,它不僅改變了歐洲人甚至實際上也改變了整個世界關於自身、自然、宗教、人類歷史、知識本質、政治以及一般人類理智結構的理解。德國哲學從一開始就是備受爭議的,它總是難以被理解,並且幾乎總是被稱為德意志的——比如1816年威廉·哈茲里特在評論弗里德里希·施萊格爾的著作時,一開篇就寫道:“這本書是德意志的”——並且清楚的是,“德意志的”這個詞,有時候用於意指深層含義,有時候僅用於意指表面含義,而有時候則用於指責作者試圖通過將某種“深層含義”掩藏在反啟蒙主義語言中,以華而不實的方式將這種含義賦予自己的作品[1]
。不過,“德國”在當時並不存在的事實表明,幾乎不可能訴諸它是“德意志的”(its being“German”)來做解釋,似乎“是德意志的”(being“German”)這一點不能獨立地解釋這一時期德國哲學的發展。如果沒有別的什麼含義,那麼在這一時期,被視作“德意志的”東西就是那種人人隨意可用的東西,是由作家、政治家、宣傳員,當然還有哲學家所發展和爭辯的東西。
但是,“德意志的”哲學家們在這一時期所提出的問題,依然是我們自己所必鬚麵對的。在此期間,我們在如何討論這些問題方面也許已經變得更有經驗,已經更為清楚地知道對他們的問題的何種重複或回答又帶來了新問題。儘管如此,他們的問題依然是我們的問題,因此,德國哲學依然是現代哲學的本質部分。那麼,德國哲學與“德意志”的關係是什麼?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