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胡希恕經方用藥心得十講:經方用藥初探(簡體書)
滿額折

胡希恕經方用藥心得十講:經方用藥初探(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  價:NT$ 588 元
優惠價:87512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胡希恕經方用藥》探討經方用藥,即在經方理論指導下,探討怎樣臨證用藥,以實現有是證,用是藥,以體現方藥對應。通過分析不同藥物分別在方證中的作用,探明該藥的性能、功效及適應證,探討每一藥味與方證的關係及與六經的關係,以達到正確熟練運用該藥。

作者簡介

胡希恕(1898—1984),漢族,生於遼寧省沈陽市,是我國近代著名中醫經方臨床家、教育家。被日本中醫界贊譽為“中國有獨特理論體系的、著名的《傷寒論》研究者、經方家”。胡希恕青年時拜清末進士、名醫王祥徵為師學習中醫,於1919年參加沈陽市政公所中醫考試,獲取中醫士證書並個體行醫,後於1931年在北京個體行醫,與陳慎吾、謝海洲等老中醫辦學,傳播中醫學術。1952年經北京市衛生局批準,開設北京私立中醫學校。1958年調入北京中醫學院任內科學教授、附屬東直門醫院學術委員會顧問等職。

經方的理論與時方、醫經的理論有顯著不同,自然經方的用藥與時方用藥亦存在明顯差異,要學好《傷寒論》經方,必須明確其理論和用藥特點。歷來經方著作,有關用藥多以方證為主,單獨論述藥味者少,更缺乏全面系統性專著。此前我們整理了胡希恕先生經方用藥經驗,刊行後很受歡迎,近又出現經方熱,應廣大經方愛好者要求再版刊行。
經方起源於中國遠古神農時代,它樸實無華而凸顯實踐性、科學性,更凸顯中醫湯液醫學理論特色,即以八綱理論為基礎,先是積累了單方用藥經驗,漸漸發展至復方用藥經驗,又逐漸由八綱理論發展至六經辨證理論體系。在這一漫長臨床實驗過程中,留下了豐富的用藥經驗和理論經驗,其代表經典著作有《神農本草經》《湯液經法》《傷寒雜病論》等,成為了歷代醫學用藥圭臬。
值得注意的是,經方醫學、經方用藥經歷了不少磨難,有不少珍貴資料失傳,如《湯液經法》只在《漢書·藝文志》中出現,且僅書名記載,原書已杳無蹤跡。不過據考證可知,張仲景曾見過《湯液經法》,並與其弟子整理和研討其書(《論廣湯液》),可惜亦幾乎失傳,賴有西晉王叔和尋覓整理部分內容定名為《傷寒雜病論》,使後世能見其端倪。惜以《內經》釋經方,用藥亦以五運、經絡為理論,影響甚大,以至於不少人不能理解經方用藥,乃至用經方者越來越少。但《傷寒雜病論》畢竟留下了寶貴經方資料,歷代亦層出不窮具慧眼者,如章太炎、惲鐵樵、湯本求真、胡希恕等,明確指出:《傷寒論》的六經,不同於《內經》的六經。胡希恕更斷然指出:“仲景書本與《內經》無關,《傷寒論》的六經來自八綱。”指點迷津,正確指導我們解讀《傷寒論》,認識經方醫學理論,認識經方用藥。
經方治病的重要特點之一是方證對應,方有單方、復方。單方即單味藥,其適應證即單方證。經方的發展,更多的是使用復方,積累了豐富的復方方證,且由八綱辨證發展為六經辨證,這樣每味藥的應用不但與方證、八綱相關,而且與六經密切相關。《傷寒論》是經方治病的典範,以六經辨證、辨方證稱著,尤其其方證對應理論,如能讀懂則可指導臨床用藥。但書中講述的主要內容是方證,即方劑的組成和適應證,其方證是列舉常見的證和治,而臨床病情萬變,不能一一列出,這就須醫者根據具體病情、癥狀選用對應的藥物,以求方證對應。但《傷寒論》對每味藥物的性味、功效、適應證等未做專門論述,這給認識每味藥帶來一定困難。在臨床,面對復雜多變的各種疾病,辨清了六經,必須再辨清方證,這需要對每個方劑有所了解,更需要對每味藥物了解,這樣才能做到方證相應。以往對經方用藥多參見《神農本草經》,但《神農本草經》只具八綱而不具六經,故對藥物的認識和給臨床應用經方帶來一定困難。歷代經方家如吉益東洞(《藥征》)等認識到這一問題,並進行了有關探討,但由於對六經實質及方證等諸多認識有限,對藥物的認識尚有不足,有待進一步探討。鑒於此,本書試通過經方的諸多方證來認識經方用藥。

目次

第一講 經方用藥特點
一、經方用藥與時方用藥有明顯不同
二、經方用藥起源於神農
三、經方用藥理論是八綱六經

第二講 解表藥
一、桂枝
二、麻黃
三、葛根
四、生姜
五、蔥白
六、蘇葉、蘇子
七、防風
八、獨活
九、菊花
十、蜀椒
十一、黃芪
十二、杏仁

第三講 吐下藥
一、瓜蒂
二、芒硝
三、巴豆
四、甘遂
五、大戟
六、芫花
七、商陸
八、麻子仁
九、大黃
……

第四講 清熱藥
第五講 溫陽強壯藥
第六講 補虛益氣藥
第七講 祛飲化痰藥
第八講 理血藥
第九講 其他用藥
第十講 如何學用經方用藥
編後語

書摘/試閱

七、代赭石
【藥物基本知識】
為氧化物類礦物赤鐵礦的礦石。《神農本草經》稱代赭,又稱須丸;《說文解字》稱赤土;《傷寒論》稱代赭;《名醫別錄》稱血師,《普濟方》稱紫朱、赭石;《仁齋直指方》稱土朱;《綱目》稱鐵朱;《河北藥材》稱紅石頭;《四川中藥志》稱赤赭石。
【解析所在方證】
1.旋覆代赭湯方證(參見第七講:二十五、旋覆花)
代赭石於太陰病旋覆代赭湯方證中,降逆和胃。
2.滑石代赭湯方證(參見第四講:十九、滑石)
代赭石於陽明病滑石代赭湯方證中,主和胃收攝。
【解讀藥昧特點】
經方用代赭石見於以上2方證,主為降逆和胃、收攝,其用宗於《神農本草經》:“代赭,味苦,寒,主治鬼疰,賊風,蠱毒,殺精物惡鬼,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張錫純對代赭石多有發揮,認為代赭石味苦、甘寒,具有一定的清熱作用,其重鎮收攝逆氣,其降逆氣而不傷正,可廣泛地應用氣逆證,以及由氣逆氣滯引起的氣血食水停聚諸般證候。代赭石主治在陽明,多配伍滑石、百合,如滑石代赭湯方證;若配伍參、草、棗等則治療太陰病,如旋覆代赭湯方證。
【藥物特點述要】
代赭石,味苦,寒。降逆和胃收攝藥。主治胃氣上逆、下利、白帶等。
【用法及用量】
做煎劑,每用9~30克;或入丸、散。
八、赤石脂
【藥物基本知識】
為硅酸鹽類礦物多水高嶺土的一種紅色塊狀體。《神農本草經》稱赤石脂;《吳普本草》稱赤符;《增訂偽藥條辨》稱紅高嶺《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稱赤石土;《中藥志》稱吃油脂;《藥材學》稱紅土。
【解析所在方證】
1.桃花湯方證
桃花湯方:赤石脂(一半全用,一半篩末)一斤,幹姜一兩,粳米一升。
右三昧,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七合,內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餘勿服。
《傷寒論》第306條:少陰病,下利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傷寒論》第307條: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
解析:少陰病為表之陰證,二三日至四五日不解即常傳裡而並發太陰病,腹痛為裡有寒,小便不利,又復有水,大腸失收因而下利不止,便膿血者,屬虛寒陰證之下利便血,故以溫中固脫的桃花湯治療,方中赤石脂固脫止利,佐幹姜以溫中,粳米安中治腹痛,故治裡虛寒下利、便膿血而腹痛者。
石脂於太陰病桃花湯方證中,主固脫止利。
2.赤石脂禹餘糧湯方證
赤石脂禹餘糧湯方:赤石脂(碎)一斤,太一禹餘糧(碎)一斤。
右二昧,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傷寒論》第159條:傷寒服湯藥,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復以他藥下之,利不止,醫以理中與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復不止者,當利其小便。
解析:傷寒誤以湯藥下之,因胃虛邪陷,致使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瀉心湯已,是說服甘草瀉心湯後,上證已也。醫又與他藥下誤下,重虛其裡,遂至下利不止,此時醫者投以裡中輩,不但未愈,下利益甚,因為理中輩,調理中焦的虛寒,而此下利是一再誤下所致,下焦虛衰以致不能自禁,故非理中所宜。赤石脂有收斂、止血、止利的作用,佐禹餘糧以收攝止利,治屬下焦的虛脫性大便滑瀉而久久不止者。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