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近思錄(簡體書)
滿額折
近思錄(簡體書)
近思錄(簡體書)
近思錄(簡體書)
近思錄(簡體書)
近思錄(簡體書)
近思錄(簡體書)
近思錄(簡體書)
近思錄(簡體書)
近思錄(簡體書)
近思錄(簡體書)
近思錄(簡體書)
近思錄(簡體書)
近思錄(簡體書)
近思錄(簡體書)
近思錄(簡體書)

近思錄(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0 元
定  價:NT$ 180 元
優惠價:8715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近思錄》是宋代大儒朱熹和呂祖謙合編的理學入門書,全書分類精選北宋周敦頤、程顥等五位大儒的思想要義,按次第編排,共十四類六百二十二條,是我國古代影響*、*廣的儒學入門書,也是今人學習儒學、研究儒家思想的必讀之書。

本書是《近思錄》的注譯本,作者在參考權威注本的基礎上,融入多年研究心得,全書既有字詞疏解,又有義理辨析,是一本簡明且接近作品原意的儒學普及讀物。

作者簡介

張京華,男,1962年生,現為湖南科技學院二級教授,國學院院長,湖南省濂溪學研究會會長,湖南省社科聯國學普及基地首席專家,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出版學術著作10余部,整理古籍1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

名人/編輯推薦

《近思錄》是我國第一本哲學選輯之書,也是北宋理學的大綱,是學習儒學Z重要的入門書。

增加章節導讀,全文精心翻譯,注釋詳盡,生僻字注音、釋義,無需古文基礎,全書閱讀無障礙。

采用原文、譯文雙欄對照排版,注釋緊跟其后,無需頻繁翻頁即可一覽原文、譯文與注釋。

內文選用特制環保輕型紙,輕便易攜,便于翻閱,隨時隨地享受閱讀。

封面選用進口特種紙,設計典雅,開本適宜,鎖線精裝。

目次

一 道體本原············ 001

二 為學大要············ 040

三 格物窮理············ 102

四 存養之功············ 149

五 改過遷善············ 183

六 齊家之道············ 207

七 取舍去就············ 224

八 教學之道············ 254

九 圣賢氣象············ 269

書摘/試閱

前言

如果將我國的歷史比較直觀地分為上古、中古、近古三段,則上古可以視為儒家的創興時期,中古可以視為儒家的中興時期。創興時期有孔、曾、思、孟,中興時期有周、程、張、朱。任何學說、思想、學派,要想長期發揮它不偏不倚的積極作用都是不容易的,需要適應時間和環境的變化而不斷更新。理學便是儒家在中古時期獲得更新之后的一個新形態。在這次成功的更新之后,儒家思想學說便得以恢復其新鮮的活力,從而繼續主導中國乃至整個東

亞社會在近古時期的發展歷程,並且將社會文明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當然,儒家學說還有其更早的淵源,就是“二帝三王”的王官之學。創興時期,孔子集大成,萃聚“二帝三王”的典籍,成為“六經”;中興時期,朱子再次集大成,萃聚孔、曾、思、孟的著述,成為“四書”;而周、程、張、朱的著述,到了近古時期,流行極廣,幾于人手一冊,這就是《近思錄》。

所以,儒家學派就有“四書”是“六經”之階梯、《近思錄》是“四書”之階梯的說法。也就是說,了解儒家思想學說,最為正宗的路徑應當是從《近思錄》上溯“四書”,再由“四書”上溯“六經”。事實上,在宋元明清時期,《近思錄》是影響最大、最廣的入門

性的學術書,不僅在中國如此,在古代朝鮮、日本、越南,尤其如此。

朱熹曾經對他的弟子們說:“《近思錄》好看。‘四子’,‘六經’之階梯;《近思錄》,‘四子’之階梯。”清代江永稱,“凡義理根原,圣學體用,皆在此編。……蓋孔、曾、思、孟而后,僅見此書”。四庫館臣稱,“宋明諸儒若何氏基、薛氏瑄、羅氏欽順,莫不服膺是書”“實為后來性理諸書之祖”。

孔、曾、思、孟的主要概念是“仁”,周、程、張、朱的主要概念是“理”。孔子多講“仁”,而孟子多講“義”,“義”是“仁”的一種體現,本質上仍然是“仁”。宋儒講“理”,又講“道”“性”“心”,講“理”是強調天地萬物具有共同的規律性,講“道”是強調道統在人間的傳承,講“性”是確信人類具有向善的本質,講“心”是強調自身的感知是一切學習的起點,因此只是側重不同,並無實質之別,“道”“性”“心”仍然是“理”。

儒家是永遠的儒家,只是各個階段的形態展現有所不同。但大致上說,出于歷史的因素,創興時期的儒家具有更多的政治和制度的因素;時隔一千余年之后,世異事異,事異備變,中興時期的儒家具有更多的抽象性和哲學性,因此也更加靈活,超越時空而具備普世價值。

 

《近思錄》的編訂是在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夏天,編訂者是朱熹和呂祖謙。朱熹和呂祖謙相約,在福建建陽的寒泉塢相見,共讀北宋五子之書。由于對內容早已稔熟于心,所以只用了十天時間,不僅全部條目基本選定,而且條列了卷次,寫定了各卷標題。

編訂之后,二人各有一篇《書〈近思錄〉后》,又稱《近思錄后序》。

朱熹在《后序》中說:“淳熙乙未之夏,東萊呂伯恭來自東陽,過予寒泉精舍,留止旬日,相與讀周子、程子、張子之書,嘆其廣大閎博,若無津涯,而懼夫初學者不知所入也。因共掇取其關于大體而切于日用者,以為此編,總六百二十二條,分十四卷。”

從朱熹的話來看,他的《后序》應當也是同時寫就的。但呂祖謙的《后序》題款寫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是一年之后寫定的。在書成以后,朱熹和呂祖謙二人為此還有信函往來,相互磋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指出,“《晦庵集》中有乙未八月與祖謙一書,又有丙申與祖謙一書,戊戌與祖謙一書,皆商榷改定《近思錄》”。《朱子語類》中提到,朱熹曾說:“《近思錄》首卷難看。某所以與伯恭商量, 教他做數語以載于后,正謂此也。”由此可以相信,《近思錄》是朱、呂二人精思熟慮的作品。

 

《近思錄》的作者和編纂者共有七人,即被稱為北宋“五子”的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邵雍和南宋的朱熹、呂祖謙。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原名敦實,后改敦頤。道州營道(今湖南永州道縣)人。晚年愛廬山風景,傍溪筑室以居,取故鄉“濂溪”命名,世稱濂溪先生。歷官洪州分寧縣主簿、南安軍司理參軍、郴州桂陽與南昌縣令、合州判官、虔州通判、永州通判、廣南東路轉運判官、提點本路刑獄等,有治績。為宋代理學鼻祖,從政之余傳道授業,程顥、程頤均從之受業。博學力行,黃庭堅稱其為人“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廉于取名而銳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煢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精于易學, 發明太極之蘊,能“明天理之根源,究萬物之終始”,“其言約而道大,文質而義精,得孔孟之本源,大有功于學者也”。朱熹盛贊周敦頤“《太極》之旨,周子立象于前,為說于后,互相發明,平正洞達, 絕無毫發可疑”。史稱“兩漢而下……千有余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于舂陵,乃得圣賢不傳之學……然后道之大原出于天者,灼然而無疑焉”。后人稱道周敦頤“濂溪之學,精愨深密”(蔡元定)。“孔孟而后,漢儒止有傳經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又復橫渠諸大儒輩出,圣學大昌。”(黃百家)“孔孟而后,千有余年,圣人之道不傳。道非不傳也,以無傳道之人耳。漢四百年得一董子, 唐三百年得一韓子,皆不足與傳斯道。至宋周子出,而始續其統,后世無異詞焉。”(賀瑞麟)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后人編為《周子全書》《周濂溪集》《周元公集》《周敦頤集》。

程顥(1032—1085),字伯淳,河南伊川(今河南伊川)人,程頤之兄,世稱明道先生,或稱大程子,與程頤並稱“二程”,其學派被稱為“洛學”。進士及第,歷任鄠縣、上元縣主簿,晉城令,太子中允,權監察御史里行,太常丞,知扶溝縣等職。《宋史·道學傳》稱他:“資性過人,充養有道,和粹之氣,盎于面背,門人交友從之數十年,亦未嘗見其忿厲之容。遇事優為,雖當倉卒,不動聲色。自十五六時,與弟頤聞汝南周敦頤論學,遂厭科舉之習,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濫于諸家,出入于老、釋者幾十年,返求諸‘六經’而后得之。秦漢以來,未有臻斯理者。”著有《識仁篇》《定性書》《陳治法十事》等,后人合編為《程氏遺書》《二程全書》《二程集》。

程頤(1033—1107),字正叔,程顥之弟,世稱伊川先生,或稱小程子,與程顥並稱“二程”。歷官崇政殿說書、管勾西京國子監等職,為洛黨領袖。自年十八上書闕下,游太學,后經近臣屢薦,入京侍講經筵,黨爭起,竄涪州,移峽州,最后以宣義郎致仕。時人稱其

“有特立之操,出群之資,洞明經術,通古今治亂之要,有經世濟物之才,非同拘儒曲士,徒有偏長,使在朝廷,必為國器”(呂公著)。“道德純備學問淵博,有經天緯地之才,有制禮作樂之具,實天民之先覺,圣代之真儒。”(朱光庭)《宋史·道學傳》稱他:“于書無所不讀。其學本于誠,以《大學》《語》《孟》《中庸》為標指,而達于‘六經’。動止語默,一以圣人為師,其不至乎圣人不止也。……平生誨人不倦,故學者出其門最多,淵源所漸,皆為名士。”著有《易傳》《顏子所好何學論》等,后人合編為《程氏遺書》《二程全書》《二程集》。

張載(1020—1077),字子厚,鳳翔郿縣(今陜西眉縣)橫渠鎮人,世稱橫渠先生。講學關中,故其學派被稱作“關學”。史稱張載“少喜談兵,至欲結客取洮西之地”,“本跅弛豪縱士”,“又出入于佛老者累年。……精思力踐,毅然以圣人之詣為必可至,三代之治為必可復。嘗語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自任之重如此”,“學古力行,為關中士人宗師”。朱熹稱贊他“早悅孫吳,晚逃佛老,勇撤皋比,一變至道”。歷官著作佐郎、崇文院校書、知太常禮院。著有《正蒙》《西銘》《東銘》《易說》等, 后人合編為《張子全書》《張載集》。

邵雍(1011—1077),字堯夫,號安樂,謚康節。北宋著名理學家、易學家。祖先為范陽(今河北涿州)人,幼隨父遷共城(今河南輝縣)。先曾隱居蘇門山百源之上,故學者又稱百源先生,其學派被稱為“百源學派”。后隱居河南洛陽安樂窩,創立易學象數學派, 屢授官不赴。史載邵雍在蘇門山,“布裘疏食,躬爨養父之余,刻苦自勵者有年”;“冬不爐,夏不扇,日不再食,夜不就席”;在洛陽,“蓬蓽甕牖,不蔽風雨,而怡然有以自樂,人莫能窺也”;“出則乘小車,一人挽之,任意所適”。評價說“周、程、張、邵,五子並時而生,又皆知交相好,聚奎之占,可謂奇驗。而康節獨以《圖》《書》象數之學顯”。程顥稱之為“振古之豪杰”,又稱之為“內圣外王之道”,朱熹稱其“胸襟中這個學,能包括宇宙,始終古今”。著有《觀物內外篇》《漁樵問對》《先天圖》《皇極經世》及《伊川擊壤集》。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仲晦,號晦庵、考亭、紫陽。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僑居建陽武夷山。二程四傳弟子、周敦頤五傳弟子。進士及第,曾任泉州同安主簿、知南康軍、秘閣修撰等職,“登第五十年,仕于外者僅九考,立朝才四十日”。在官之日雖淺,而政事可觀。“所至興學校,明教化,四方學者畢至。”史稱朱熹“得程氏正傳……凡《詩》《書》六藝之文,與夫孔、孟之遺言,顛錯于秦火,支離于漢儒,幽沉于魏晉六朝者,至是皆煥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道之正統待人而后傳,自周以來,任傳道之責者不過數人,而能使斯道章章較著者,一二人而止耳。由孔子而后,曾子、子思繼其微,至孟子而始著。由孟子而后,周、程、張子繼其絕,至熹而始著”。一生著述極富,有《中和說》《觀心說》《仁說》等,並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作章句集注及或問,為

《太極圖說》《通書》《西銘》三書作解,為《周易》作本義及啟蒙, 為《詩經》作集傳,為《楚辭》作集注及辨證,編訂《近思錄》《河南程氏遺書》《伊洛淵源錄》,又著《孝經刊誤》《小學集注》《通鑒綱目》《宋名臣言行錄》《朱子家禮》《朱子文集》《朱子語類》等,著作共二十五種六百余卷,后人輯錄有《朱子語類》,今人匯編有《朱子全書》。

呂祖謙(1137—1181),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華)人,世稱東萊先生。進士及第,歷官太學博士、秘書郎、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著作郎、直秘閣, 主管沖祐觀及明道宮等。屢以圣道、治體進諫宋孝宗。與朱熹、張栻為友,一時齊名,人稱“東南三賢”。年少時性情卞急,一日誦《論語》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忽覺平時忿懥渙然冰釋,遂終身無暴怒。朱熹曾說:“學如伯恭,方是能變化氣質。”其學以關洛為宗,而長于兼取眾長,舉人之善,旁稽載籍,不見涯涘,心平氣和,不立崖異,“一時英偉卓犖之士皆歸心焉”。史稱呂祖謙“平心易氣,不欲逞口舌以與諸公角,大約在陶鑄同類,以漸化其偏,宰相之量也”。著作有《東萊集》《東萊左傳博議》《東萊書說》《呂氏家塾讀書記》,編纂《皇朝文鑒》《古文關鍵》。

所以,《近思錄》既是一部北宋五子的語錄,同時也反映了編選者朱熹、呂祖謙自己的思想,是七名宋儒的共同思想的精華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