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大轉折時代:報紙覆蓋下的美國五十年(簡體書)
滿額折

大轉折時代:報紙覆蓋下的美國五十年(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9.8 元
定  價:NT$ 239 元
優惠價:8720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一本超好讀的美國轉折史,見證1880年—1930年美國城市化變革。
全新視角解讀美國經濟與城市化的興起,清晰再現美國城市蛻變的真實圖景。
這是媒體力量在人類歷史上的shou次登場,也是美國經濟大蕭條前最後的繁榮。
入選耶魯大學百位教授推薦閱讀書單。
《時代周刊》《芝加哥論壇報》《洛杉磯時報》《美國周刊》等知名媒體五星推薦。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社會進入了重要的轉折期,商業模式和社會結構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的印刷術及造紙技術擴大了紙媒的影響力,媒體開始左右人們的生活;工業革命改變了原有的城市格局,社會階層悄悄發生了變化;移民文化融入了美國主流文化,城市的包容性和開放性不斷增強。城市的蓬勃發展成為美國繁榮發展的縮影,並默默地影響著美國的未來。

作者簡介

茱莉亞·瓜爾內裡,美國社會與文化史學家,耶魯大學文學博士。現為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學院研究員,並在該學院教授美國文化史,其主要研究方向為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美國文化史。
李瑞,齊魯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教師。曾參與編纂《大學英漢實用翻譯教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百科辭典》等圖書。

名人/編輯推薦

這本書是對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美國經濟、城市文化和報紙的權威性研究,深度解讀和剖析了三者之間的複雜關係。
——《時代周刊》

這一時期的美國正處於轉型時期,工業化和城市化飛速發展,報紙作為媒體,不僅見證了社會的變遷,還積極參與其中,為推動美國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芝加哥論壇報》

“大都會”的形成、地域和民族文化的融合、區域化經濟的興起等一系列改變,都在向我們昭示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給美國帶來的不可忽視的變化。
——《華盛頓郵報》

在論證媒體對一個國家的影響力上,本書的研究無疑是獨到而深刻的,它重塑了我們對媒體力量的認知。
——《新聞報》

目次

序言/ 001
商業化的新媒體領域 / 005
見證世界格局的風雲變幻 / 009
di一章 公共對話與商業運作的wan美結合/ 017
工業變革引發的傳播效應 / 019
大眾角色的顛覆 / 025
文化城市的塑造 / 037
商業影響力的較量 / 045
第二章 都市時代和消費者社會/ 055
龐大的女性消費群體 / 060
產品與服務:從階級分明到階層融合 / 063
生產型轉向消費型 / 077
服務於大眾市場的媒體 / 082
塑造現代男女的靈魂 / 089
第三章 時代賦予的城市精神/ 105
城市文化的蛻變 / 110
見證城市的發展歷程 / 119
進步時代下的城市改革 / 126
開放的社區 / 133
城市的品牌 / 141
第四章 區域經濟的發展/ 149
區域經濟的興起 / 153
獨特的經濟互動模式:郊區連接城區 / 164
小城居民的“都市化” / 169
向外延伸的經濟觸手 / 175
第五章:辛迪加推動下的quan球化/ 197
密爾沃基的全新定位 / 202
報紙的全國化 / 208
移民人口的“美國化” / 214
悄然而至的辛迪加模式 / 219
尋求平衡:構建新城市人口的“生活方式” / 226
後記/ 233
注釋/ 247

書摘/試閱

紐約市的發展進一步將這個城市分割成富人區和窮人區、種族聚居區和特別商業區。富裕的紐約人搬到越來越遠的紐約上城區—一片越來越排外和單一的地區。由於新移民來到這里和親人團聚,再加上曼哈頓街區的郊區人口,使得這裡的人口迅速膨脹。從記者雅各布·里斯1890年所拍攝的照片中可以看到下東區聚集著大量的意大利人、波蘭人、猶太人和中國人。城市中非裔美國人居住中心從曼哈頓下城區轉移到了面積更大的哈萊姆區,到20世紀20年代,這一地區從南向北延伸了35個街區,從阿姆斯特丹大道一直延伸到東河。在紐約市人口密集而又區分嚴格的行政區,居住在同一個社區的居民可能很少與其他社區的居民之間產生互動。
在斷斷續續的發展過程中,紐約市的多個行政區和島嶼組成並融合成了一個更加一體化的大都市。宏偉的布魯克林、威廉斯堡、曼哈頓和昆斯伯勒大橋將紐約人和東河連接在一起。20世紀一二十年代的一系列建築工程打通了橋樑、隧道和馬路,為汽車的通行提供了便利。在某種意義上,更加便利的交通促進了城區的融合,人們可以輕鬆地遊覽城市中的不同區域。與此同時,擴張的空間帶來了更加專業化的社區。比如:出身工人階級的波蘭家庭搬到日落公園;中產階級的意大利人搬到了灣脊區;中產階級的猶太人搬到了菠蘿園,來自工人階級的猶太人搬到布朗斯維爾。
這座城市廣闊的地域及其居民的多樣性表明,居民們可能很難在這座大都市形成一個連貫的身份認同,也很難與數百萬紐約人產生共鳴。即使密集的城市發展蔓延開來,這座城市仍然是如此的廣闊,廣闊到它依然擁有幾乎所有類型的定居場所。在紐約,人們居住的地方有可能是史坦頓島上的一處地產,也可能是皇后區的一個奶牛場,還可能是遙遠的洛克威上的一個海濱避暑別墅,或是市中心高聳的摩天大樓。紐約成功地培養了自己獨特的個性,並激發出居民心中對紐約深深的依戀之情。
報紙充斥著紐約,通過讀報,讀者對這個越來越廣闊的城市更加熟悉,人們感覺這個大都市就像是一個大村莊。19世紀90年代末,《紐約世界報》和《紐約新聞報》的知名度達到了頂峰。每三個紐約人或者每四個曼哈頓居民手中就各有一份《紐約世界報》和《紐約新聞報》。20世紀20年代,《紐約世界報》《紐約新聞報》和《紐約每日新聞》得到了廣泛傳播,並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公用語言。其他報紙則開闢了更加專業化、更有針對性的受眾。例如《紐約論壇報》吸引了富裕的郊區共和黨人;《紐約環球報》吸引了中產階級女性和媽媽們;《晨報》也贏得了“洗衣婦公報”的綽號。來自工人階級的保守派會讀《紐約太陽報》;大多數商人會讀《紐約時報》;知識精英們讀《紐約晚報》。另外還有九份用外語發行的日報—四份德語版,兩份法語版,捷克語、依地語和意大利語版的各一份。社區、種族、貿易、宗教和政治團體的周報也加入了進來。所有這些報紙都建立起並鞏固了城市內的小社區。
即使是zui大的報紙也沒有覆蓋到所有的城市居民,因此,並不是所有的城市居民都會對紐約身份和社區產生一定的認識。但從《阿姆斯特丹新聞報》到《猶太前進日報》再到《紐約先驅報》,每一家紐約報紙都為市民展現了紐約市整體的風貌,以供紐約市民瀏覽、評判和保存。每份報紙都把自己的讀者與更廣闊的城市聯繫起來。出現在報紙上的城市和市民幫助紐約人在頭腦中構建出一個大的都市,並在努力讓自己生活的地方變得更有意義。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