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滿額折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特色】
★TED演講瀏覽近千萬人次,蟬聯各大暢銷榜《20世代,你的人生是不是卡住了》作者梅格.潔伊全新力作!
★王浩威/方格正/林靜如/周慕姿/周思齊/洪仲清/侯薏/海苔熊/陳志恆/曾心怡/黃柏威/賴佩霞/蘇益賢──療癒推薦

你是否一路埋頭向前,只為了知道自己可以飛得多遠,或者,什麼時候才會墜地殞落……
這是一本獻給受困於童年逆境,以及從逆境重生者的心靈救贖與復原解方。
從現在起,你可以不再隱藏傷痛、大膽地與眾不同、明白自己並非異常,
因為創傷正是你擁抱非凡韌性的珍貴養分。所有英雄,都來自創傷後的復原!

‧不管到了哪個環境,總覺得自己和其他人格格不入,有種疏離感。
‧總是可以很快地感知到一個人的情緒變化,尤其是憤怒。
‧很在意別人的眼光,無論如何總是擺脫不了別人的評價。
‧不習慣在別人面前展露你的脆弱與不安,總是笑臉迎人。
‧很努力想要表現傑出,以換取同儕或長輩的稱讚。
‧覺得大家都很正常、很傑出,可是自己卻不如人,而且有些怪異。

這些感受是否似曾相識?你將在書中看見自己的影子,也將在那一瞬間明白──原來,我並非異常,原來,我是這樣走過來的……我並不孤單。

不論重大挫折、意外事故、父母離異、同儕霸凌、不當體罰,甚至是家暴、性侵……全球有超過75%的人都曾面臨過至少一項「童年逆境」!不論事件大小,都將在年幼的心靈刻下印記,而這些印記並非亟需掩蓋或隱藏的瘡疤。相反的,它所激盪出的「復原力」,將使你成為更堅韌、更不凡的人。

作者為美國知名臨床心理學家,以執業20年的經驗,深刻剖析16個案例,認為成長於不幸環境的人也許外表不同,內在卻彼此相似。她將這些童年飽受苦楚與心碎,卻極力突破困境的勇者稱之為超凡之子,進一步剖析他們蛻變後展翅高飛的歷程,藉以鼓舞身處同樣困境的人們,唯有正視自己的感受,才能真正地「復原」。珍視你的創傷經歷,因為它將讓你學會精準察言觀色、掌握高敏感的感知能力、擁有應變意外的強大素質,並且更懂得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簡介

梅格.潔伊(Meg Jay, PhD)
臨床心理學家,擁有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和性別研究學位。目前為維吉尼亞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同時也在維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執業。作品常見於《紐約時報》《洛杉磯時報》《今日美國》《今日心理學》,並受訪露出於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英國廣播公司及TED系列演講,書籍作品已被翻譯超過十種語言。

推薦序 別讓堅強韌性成為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
陳志恆

從小看好萊塢動作電影,總有個疑惑:「主角為什麼永遠不會死?」
在我青少年時期,《終極警探》系列電影紅極一時,布魯斯.威利飾演的警察約翰.麥克連,跟你我一樣都是人生父母養,憑什麼出生入死卻總能奇蹟生還,凱旋而歸?賣座電影裡都要有這樣的角色設定,因為觀眾喜歡,像蟑螂一般打不死又百折不撓。但現實中的我們是如此不堪一擊,總期待著自己有一天能擁有那鋼鐵神勇、克敵致勝的超凡力量,打敗橫在眼前的種種困難──事業、房貸、愛情、婚姻、親子、疾病等。
我是一位心理助人者,在實務工作中,時常接觸到許多遭逢困境的人們,他們曾經歷過一般人難以想像的童年逆境,至今依然深受其擾;我也碰過許多苦惱的父母,這些大人的兒時成長經驗也是千瘡百孔,眼看著就要將這些傷痛複製到孩子身上了。
我該如何幫助這些人有所突破,甚至改寫命運呢?於是,我亟欲想知道,那些即使在成長過程中一再遭逢困境,仍能成功克服逆境、越挫越勇,終於攀上人生巔峰的人們,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回到真實世界中,在你我身邊,也有許多非凡人物,或許精采程度難以與大銀幕上的劇情相比擬,卻也曾經在苦難中受盡折磨,同時,他們撐過來了,甚至扭轉局勢。是什麼讓「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在他們身上起了作用?而同樣在海上遭遇暗礁,有些人能夠「激起美麗的浪花」,有些人卻死在沙灘上?這中間的差異是什麼?
當我們不斷想探究這些問題時,作者卻在這本書中試圖告訴我們,超凡之子,其實也很平凡。這本書試圖從成千上百則研究報告及傳記故事中,去提煉出那些超凡之子異常堅強的祕密,同一時間,也真實地揭露,就算是超級英雄,也有孤獨、脆弱、無助、自我懷疑與恐懼的一面;儘管成就斐然,但憂鬱纏身,甚至長期承受著龐大身心壓力的副作用。
為什麼?因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這本書中,你能清楚理解這句話的奧義。那些幫助一個人成功克服逆境的身心特質或行為模式,一方面讓苦難者脫胎換骨,卻也把他們一步步推向終其一生痛苦不堪的無間地獄中。
發生在童年時刻的逆境經驗,我們往往無力對抗,更難以逃離。我們只能透過僅有的身心資源加以因應,由於選擇有限,任何當時展現出來的應對策略,目的都只有一個──活下來。幸運地,我們成功地在苦難中獲得生存,度過難關;然而,一個人的行為模式一旦有效果,就會被保留下來,同時成了他們應對後續人生挑戰時的主要因應機制。
因此,在他們漫長的人生路上,他們仍然依著慣性,走著最熟悉的路徑──戰鬥、逃離、凍結、警覺、過度努力、討好順服、取悅他人等,他們成功地因應了人生的困境,在學業表現、人際關係與事業發展等各方面一帆風順,然而,這也令他們吃足苦頭,付出代價,內心有著不為人知的辛酸。
像是,當我們看到一個樂於分享、熱心付出,總是笑臉迎人又深受歡迎的人時,我們沒看到的是,他可能常要把別人的需求放在比自己更優先的位置上去照顧,即使再委屈,也要縮小自己,眼淚往肚子裡吞。因為,在過去,他需要藉此獲得父母的認同與在乎,他是這樣在家庭風暴中生存下來的。
在我實務工作中的觀察,那些最堅強且成就不俗的人,往往也是最會「撐」的人,不到痛苦的極限,絕不求救。也許,在過去的逆境中,他們只能獨自苦撐,或者求援會討來責罵。於是,他們知道,凡事都得靠自己,他們拚了命地自我提升,而能爬到如今的局面。但獨自苦撐的後遺症,便是有苦不能說,甚至不允許自己感受痛苦。可以想見,他們再有成就,卻是缺乏人際支持的,身旁的親友再多,仍感孤獨不已。
我很喜歡作者對超凡英雄的堅強與脆弱,同時忠實呈現的寫作筆法。這讓我們知道,儘管遭遇苦難,我們仍有機會超越現狀,並活出不同的人生,正如好萊塢電影情節一般,我們永遠可以帶著企盼,而那個最終的拯救者,可能就是我們自己。
另一方面,我們也清楚知道,在克服逆境的同時,需要承認並允許自己感受到傷痛、脆弱、不堪、無力與孤獨。也許你得假裝堅強,因為這是幫助你一路撐過來的生存策略,但當假裝到連自己都不認得自己時,那些深埋在心中的脆弱與傷痕,便無從被看見。沒看見,不代表不存在,特別是那些源自童年的身心創傷,一旦形成,就會持續對後續人生造成或大或小的影響──在情緒、健康、生活習慣與親密情感等各方面。
超凡人物的非凡之處,在於能不被困頓洪流給淹沒,越挫越勇,翻轉人生,甚至鼓舞著成千上萬的人們;但超凡人物的平凡之處,就跟你我一樣,也會有煩惱、有壓力,感到身體病痛,身旁有難相處的家人、鄰居或同事。這本書正要讓你知道,你可以擁有非凡韌性;同時,你也擁有疲憊與脆弱的權利,就算你再能撐,也需要向外求援,就像大多數的人一樣。
因為,即使超凡,你還是個「人」。
(本文作者為諮商心理師、作家)

推薦序 變得強壯有時是不得不的選擇,儘管代價是滿身傷痕
蘇益賢

之於你,「活下去」是什麼意思?
對多數人來說,這是種誇飾。一種加油打氣、互相勉勵,一起撐過上班或生活的日子。
不過,「活下去」有時正如它字面上的意義那般,是生命遭逢威脅時,人類的身心努力在做的事。面對威脅,被啟動的「活下去模式」改變了身心狀態,造成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相較其他生物,人類是少數很晚獨立的物種。我們稱十八歲為「成年」。反觀其他生物,長頸鹿在出生後沒多久就能站立甚至行走;幾個小時後就能奔跑好逃離捕食者。剛出生的嬰兒就連自己「抬頭」都有困難,更別提得花上數個月才能做到的爬行、坐立、步行、跑步。
在生命初期,脆弱的嬰幼兒無法獨自生存,相當仰賴照顧者的協助。無數心理學研究發現,照顧者(無論是雙親或親戚)提供的照顧品質,不但決定了嬰幼兒生命能否延續,更決定了嬰幼兒長大之後的身心狀態。
溫暖、支持且穩定的教養風格加上足夠的營養、睡眠與良性環境刺激,使得「家」成為了讓嬰幼兒安心成長的避風港。在面對生存威脅或挑戰時,家是一個可以獲得安慰與修復的場域,讓嬰幼兒逐漸成長並適應社會。
但許多時候,家反而成為了嬰幼兒生存的主要威脅來源。
「童年逆境經驗」研究發現,主要照顧者的不當教養,包含咒罵、羞辱、肢體傷害、性騷擾或性侵害、缺乏情緒支持、忽視、棄養,這樣不穩定的成長環境,對嬰幼兒來說都是巨大的威脅。同時,主要照顧者自身狀態的不穩定,好比離婚、入獄、罹患精神疾病、物質成癮等,也都會對發展中的嬰幼兒造成威脅。為了生存,嬰幼兒不得不長期開啟「活下來模式」,試著透過這樣的策略,熬過充滿威脅的生存環境。
只是,這種「先活下來再說」的策略雖然讓生命延續了,卻也讓人付出許多代價。如探討童年逆境的經典書籍《深井效應》一書所指出的,童年逆境之下長大者,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肥胖、中風、糖尿病等機率,都是常人的許多倍。除了生理疾病受童年逆境經驗影響之外,個人心理狀態亦無法倖免。許多人因而發展出如焦慮、憂鬱、注意力不足或過動、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心理疾患。
看似悲觀的結論,其實只道出了故事的一部分。本書作者發現,百分之七十五的社會傑出人士,其童年都曾受貧窮、家庭破碎、疾病等逆境的折磨。
逆境不但不可預期,更不受個人控制。面對逆境,以「凡人」之姿活著是不太可能的。在沒有選擇的狀況下,這些人只能成為「超凡之子」,發展出各式各樣的生存策略與心理防衛機制。
這些策略運作極佳,因此,身為外人的我們看見的是這些傑出人士光鮮亮麗、超凡、成熟的一面,不一定能發現當事人正或曾承受著怎樣巨大的生存壓力。更不一定有機會深入他們的內心,理解他們的傑出是怎樣的犧牲換得的。
某種程度,這些超凡之子正驗證了尼采說過的話:「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只是,看在心理學家眼裡,這句話其實沒有說完。更精確地說:「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也必在我身上留下傷痕。」
曾經保護許多超凡之子走過逆境的生存策略,在脫離童年逆境之後,仍不合時宜地緊緊跟著他們,成為人生的阻礙。有人不願或不敢相信愛情、時常處在情緒麻木的狀態、投入酒精或物質的世界、自我孤立、過度犧牲奉獻⋯⋯許多超凡之子甚至沒有意識到這樣的傷痕與童年經驗的關係。
閱讀本書,內心是滿滿的不捨,捨不得這些主角們得在童年時經歷那樣的遭遇。為了求生而變得超凡,不但無法選擇,更是滿身傷痕換來的。故事說到這,似乎又落入了難過的結局。
但真正完整的故事,其實才剛開始。就在一位位負傷的超凡之子,願意試著理解自己所負之傷的那一刻起。這樣的過程,不斷交錯出現在本書裡。身為心理治療師的作者陪伴了許多超凡之子,一起扛起龐大的痛苦情緒,試著面對與理解自己的生命經驗。在諮商室裡,超凡之子時而沉默、時而哭泣、時而憤怒。當我們正視生命的重量時,會發現它往往是沉重的,更何況是要面對讓人如此不堪的童年逆境經驗。
但正如他們過去面對童年逆境時所鼓起的勇氣一樣,許多長大之後的超凡之子再次選擇面對。在一次次諮商歷程中,正視生命在倖存之後的傷口。
與多數人想像不同,心理諮商其實不總是舒服的。在治療室中,我們要面對的負面情緒總是多於歡笑。身為心理師,我對每位願意前來接受治療的案主是滿滿的敬佩。畢竟,逃避與不面對其實是更容易的事情。
本書不只適合推薦給曾有過童年逆境經驗的讀者,更適合每一位希望面對真實的自己,進而從中找到自身力量的伙伴。對書裡提到的主角們來說,超凡其實是不得不的選擇。但身為讀者的我們,若能借鏡這些超凡之子故事,在作者的敘事中,看見他們選擇再次面對自身恐懼的勇氣,也許在未來面對屬於各自的人生逆境之時,將更有機會從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
(本文作者為臨床心理師)


前言
身為臨床心理學家和教育者,將近二十年,我一直都在聆聽。直到最近,我開始寫書。我的理由如下:大多數的時候,人們之所以需要尋找心理諮商師或老師,是因為他們找不到人討論內心的問題,或者他們恐懼沒有任何人能夠理解自己的問題。將近二十年了,我的歲月一直待在門後的世界,聆聽各種同樣發生在門後世界的事件。我已經學會了一件事:許多人覺得孤獨,但他們面對相似的問題,卻不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也絕非異常。
除此之外,不是人人都有機會上學或接觸心理諮商,每個人必須面對不同的財務問題、各種考量或者文化障礙,聆聽、研究與閱讀這些問題,讓我受益匪淺。我希望資訊能夠流通,不要局限於可以上學或者有能力負擔心理諮商費用的人,只要使用網路、書店或公共圖書館,都能取得資訊。女性主義理論學家格羅莉雅.珍.華特金斯曾說,教育是一種干預。她的筆名「貝爾.霍克斯」(bell hooks,華特金斯堅持不採首字大寫)更廣為人知。
因此,我決定寫一本非虛構的紀實敘事作品。在這本書裡,我以數百位研究者的數百份研究報告作為題材,為了增進本書的閱讀性,其中只有幾位研究者的名字會出現在文本裡。我同時也引用了數十本回憶錄與自傳,以及少數幾本傳記和小說作品。在大多數的引用例子裡,我會完整引用,但在少數情況下,為了保持閱讀流暢度,我會縮減引用篇幅,不額外使用括號或省略符號,但絕對不會修改引用文字本身的意義。
最重要的是,我所敘述的故事,與我聽見的故事完全相同。我有幸能夠聆聽諮商個案的傾訴,並且與學生共同努力,才能傳達這些故事。本書的故事都來自於真實事件,我付出相當多的努力,希望重現真實的情感。為了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我修改了他們的身分細節。但故事中的核心要素,包括個案與學生面臨的逆境、內心的想法以及一路奮鬥的感受,則是完全保留原貌。故事中的對話來自於我的記憶。我期盼所有的讀者都能在文字裡看見自己,但如果本書內容看起來像是指涉任何一位特定人物,純屬敘事上的巧合。

目次

推薦序 別讓堅強韌性成為壓垮你的最後一根稻草 陳志恆
推薦序 變得強壯有時是不得不的選擇,儘管代價是滿身傷痕 蘇益賢
各界推薦

前 言
第一章 超凡――真正傑出不凡的,反而是最平凡的
第二章 起源――一開始也許美麗迷人,卻瞬間急轉直下
第三章 祕密――大多數的時候,祕密必然頑固地影響我們
第四章 戰鬥――凡是殺不死我們的,都能讓我們變得更強
第五章 逃跑――對於許多超凡之子而言,「未來」是最寬闊的逃跑地點
第六章 警覺――他們學會保持警覺,提防所有逆境
第七章 超人――他們不能只是凡人,他們必須是超人
第八章 孤兒――他們知道,自己必須比「正常孩子」更討人喜歡
第九章 面具――許多超凡之子的人生就像一場表演,目的是取悅舞臺前的觀眾
第十章 異形――你很好,你很正常,但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正常
第十一章 反英雄――他知道不會有人救他,他決定拯救自己
第十二章 重新啟動――他們在新的環境裡,已經不是原本的那個自己
第十三章 氪星石――一小塊來自過去的石頭,就能摧毀他現在的生活
第十四章 祕密團體――沉默代表無聲,但也可以是自由的一種表達方式
第十五章 斗篷――痛苦的經驗轉換為行善的動力,我們也從受害者變成了英雄
第十六章 復仇者――幸福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復仇
第十七章 愛的力量――歷史的弧線總是指向公義,生命的弧線也永遠朝向幸福
第十八章 永不結束――成為自己內心的鬥士,從你的能力裡找到力量
致 謝

書摘/試閱

【內文連載】
第一章 超凡──真正傑出不凡的,反而是最平凡的
世上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心裡藏著一個不能說的故事。
──馬雅.安傑羅(Maya Angelou)

海倫本人看起來相當落落大方,就像她在電話那頭的聲音。第一次赴約,海倫相當準時,筆挺地坐在沙發上,雙手交疊,底下的那隻手,拳頭緊握。我們先是輕鬆閒聊,我問她前來此處的路上,是否遇到了任何狀況。談到這件事情,海倫幾乎想都不想,立刻說她上班開會延誤了時間,連忙開車出發,路上卻遇到爆胎,只好就近找一間汽車維修廠,火速把車子開進去,拔出鑰匙,快步跑出汽車維修廠,一邊跑一邊回頭對維修人員大喊:「我一個小時之後回來拿車。」接著跳上公車,顛簸行經快兩公里左右,下車之後跑過好幾個街角,最後準時抵達我的辦公室。
「妳好像超級英雄。」我說。
海倫的臉上滑過淚滴,悲傷冷淡地望著我,重複說了這句話:「你完全不明白我的人生。」
海倫說,大學畢業之後,她花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多久了?」我問。海倫停了一下,開始計算。「大概十年、十一年左右?」──參與世界各地的非政府組織,為了改善世界而奮鬥。非洲的社會正義、東南亞的氣候議題、東歐還有加勒比海地區的青少年司法正義,哪裡需要海倫,她就會在那裡。直到有一天,母親捎來一封訊息:家裡需要她,海倫的父親在她從小成長的房子裡自殺了。
他們居住的郊區距離舊金山兩個小時的車程。房子有一座小庭院,可以讓人跑動玩耍,海倫與兩個弟弟都有自己的房間。或許,就是因為房子很大,多年前海倫的小弟半夜跑到後院的游泳池時,才會沒人聽見任何聲響,也沒發現他溺水淹死了。
早在青春期之前,海倫也開始在半夜溜出家門。起初,她只是想知道弟弟死前看到了什麼世界。後來,海倫之所以繼續溜出去,卻是因為這樣能夠讓她逃離一切,就算只是短暫的。
海倫的父親不想搬家重新開始新生活,海倫的母親甚至沒有哭,不願放下關於小兒子的回憶──她曾在廚房走廊上測量小兒子的身高,在牆壁上做記號,記錄他的成長。在那段歲月裡,海倫的學校成績良好,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父母要海倫堅強,而她做到了。但是,海倫在夜裡獨走,穿梭在黃色的街燈下,不需要替任何人堅強,也不需要拯救任何人。
從環遊世界的工作回到家鄉之後,海倫在熟悉的街道上開著租來的汽車,心裡不確定自己最痛恨家鄉的哪一點:究竟是這些房子看起來毫無改變,還是她的老家永遠不像其他房子。隨後,海倫前往父親任職的公司,把他的私人物品收進紙箱裡。海倫在辦公桌最下方的抽屜裡看見了一個相當可疑的水瓶。她轉開瓶蓋,聞到了酒精的味道。海倫也很想喝酒。她坐在辦公椅上隨意轉動,看見了數百疊文件凌亂地堆在地上。走出辦公室的時候,父親的同事有些不知所措,只能笨拙地表達慰問,她彬彬有禮地答謝,同事們也恭賀海倫的事業成就。「妳的父親相當以妳為傲。妳應該知道,他經常提到妳。」海倫知道的,因為她是全家人走過傷痛仍然安好的證明,以前是,一直都是。
海倫迅速在家鄉找到了工作,擔任總統選戰的募款人員。她心想,就算是在美國境內,也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做,更何況母親需要她。工作時,海倫總是在電話裡用友善和充滿熱情的態度向捐款者交談。有一次,海倫接到母親的電話,她啜泣地說房子可能會遭到扣押──但海倫早已立下誓言,絕對不會離開那間房子了。她也因此決定向我傾訴自己的故事。
「我從來沒有對任何人說過。」海倫的眼淚如雨滑落臉頰。「有些人略知一二,但沒人知道全部的情況。他們看著我,只見到我的事業成就,等到他們發現我的家庭私事,都會有些驚訝,但沒人真的了解我。我想也不會有人了解我。我很孤單。」
海倫沉默地坐著,不停翻摺面紙。
「我好累。」她繼續說:「我也很羞愧。想到自己坐在這裡哭訴,但全世界還有很多人的生活比我更辛苦,我好像沒有疲倦與悲傷的權利。我不知道自己怎麼了,有時候覺得自己在哪裡都格格不入,沒有任何字眼可以形容我現在的狀況。我只覺得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樣。」海倫最後做了一個結論:「我不正常。」
我問海倫,她是否認為自己從創傷中復原了。她看起來一點都不困惑,反而非常驚訝,斬釘截鐵地說:「不。」
「如果我真的復原了。」她的口氣像是我誤會了什麼,所以她必須陳述事實。「我就不需要坐在這裡,找你這種人談談。」
隨後,海倫在完美的時間閉口,看了手錶一眼之後說:「我們的時間到了。我下個星期再來。」她擦拭臉上的淚水,走出辦公室,跑向自己的汽車。

海倫的人生是一場奇蹟。童年逆境或者來我辦公室路上的種種一切,她克服了或大或小的逆境。失去年幼的弟弟、面對雙親的悲痛、父親的死亡、挑戰各國的不公還有汽車爆胎,無論眼前的困難是什麼,海倫總是勇敢行動,堅定且果決,慈悲且勇敢,她是家人的英雄,可能也是世上許多人的英雄。她似乎永遠不會疲倦,只要任何人需要她,她就會拯救他們,甚至替世界各地的陌生人挺身而出。認識海倫的人,認為她是奇蹟般的傑出人才,或許幾乎沒人想得到,在門後的世界,海倫覺得心力交瘁而且疏離。
但是海倫並不如自己想像般異常。以下是孩童與青少年每天面對的常見逆境。如果您正在思考自己青少年時期是否曾經面對逆境,請捫心自問,在二十歲之前,是否遭遇以下問題:
●您曾經因為死亡或離婚而失去雙親或兄弟姊妹嗎?
●家長或兄弟姊妹曾經咒罵你、批評你、羞辱你、孤立你或者用任何方式讓你覺得害怕?
●住在一起的家長或兄弟姊妹是否有酗酒或者其他毒品濫用問題?
●你是否害怕或實際遭受學校與鄰里的青少年霸凌?
●與你一起生活的成人或親屬是否苦於心理疾病、嚴重的生理疾病或特殊需求?
●你的家長或親屬是否經常暴力推擠、拉扯、攻擊你或朝你扔擲物品?你是否因為其暴力行為而產生瘀青、傷口或其他受傷情況?
●你在家中是否曾遭遇衣物、食物短缺,無法負擔就醫費用,或者認為自己無依無助?
●鄰里是否有人入獄服刑?
●你的家長、親屬或任何年長五歲者是否曾以帶有性意圖的方式接觸你的身體,或者要求你做出類似行為?
●家長或親屬是否毆打、踢擊、摑掌甚至使用武器攻擊你?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超過一個──或者,你的生活逆境並未出現在上述問題──你並不孤單。從個別的角度而言,每一種逆境經驗可能只會影響少部分人口,但如果以「幼年逆境」的整體分析而論,美國與全球的各項研究結果一致認為,七十五%的孩童與青少年都曾面臨過至少一項逆境,而這些逆境可能會引發連鎖效應。然而,正如我們所知,許多與海倫相仿的年輕人,仍然順利成長茁壯,你可能也是如此。你們不只克服了生命的逆境,或許,生命的逆境正是你們成功的原因。社會學家認為你們是擁有「復原力」的人。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定義,「復原力」是指個人面對逆境、創傷、悲劇或者顯著的壓力時得以妥善適應的能力。研究者認為,復原力乃是應對風險的超凡競爭力,足以面對險峻的挑戰並且獲得成功。無論我們想要何等精確地描述,「復原力」永遠都能超乎想像,環境越是深邃黑暗,越是能看出其光輝璀璨。經歷逆境之後,海倫當然贏得了成功。她妥善地調適成長,她的成功也超乎預期,擁有無比的競爭力。但是,為什麼海倫不認為自己已經「復原」了?
關鍵的問題在於,以口語的方式描述復原力,將會導致錯誤的理解,例如「逆勢反彈」或「重振旗鼓」。如果我們查閱字典,就會發現復原力的意思是「彈性」、「韌性」,也就是「迅速且輕鬆復原,對抗疾病、不幸或驚人的打擊之後,能夠回到原初的良好狀態」的能力。這種定義可以適用於許多情況,例如從流行性感冒中痊癒或者戰勝失業的打擊。但是,常見的「復原力」描述無法解釋海倫的例子,她並未迅速地復原,更不曾回到「原初的良好狀態」。海倫的早年逆境徹底改變了她,復原力並不是她克服童年逆境的真正原因。
事實上,社會學家相信,復原力的最佳定義並不是韌性或彈性,亦非經由測驗就可以探知一個人是否擁有的「特質」與「能力」。復原力是一種現象──我們能夠親眼目睹,卻無法完全理解。
我們在海倫的人生故事裡看見了復原力現象,在本書往後的篇章裡,也將見證更多世界知名的人物如何展現其復原力。這些故事會讓我們明白,海倫並不如自己所想的孤單,事實上,她擁有許多同伴。
多數克服逆境者皆非名人,只是生活在市井的俗世男女。他們可能是醫生、藝術家、企業家、律師、街坊鄰居、父母、社會運動者、老師、學生、讀者或任何身分。他們的偉大成就值得一個更好的比喻,不只是「觸底反彈」或「韌性反抗」,他們值得更好的故事,只屬於他們的故事,才能夠公正地傳達他們對抗逆境的經驗,這就是《非凡韌性:釋放傷痛,不再偽裝,從逆境中找到更強大的自己》一書的主旨。
在往後的篇章,無論社會名流的公開故事或市井小民的生命經驗,我們都會看見他們不只是「從逆境中反彈」,他們的行動更複雜,更需要勇氣,他們是人生的主角,永無止境地對抗一場別人看不見的激烈戰爭。我們將會明白,這是一段充滿英雄能量的人生旅程,也是獨一無二的現象──經過數十年的探索與研究之後,仍然會讓我們驚艷無比。

一九六二年,維克托.格澤爾(Victor Goertzel)與妻子米爾翠德(Mildred)攜手發表《卓越的搖籃:二十世紀四百位著名傑出人士童年的激辯研究》(Cradles of Eminence:Childhoods of More Than 700 Famous Men and Women)一書。兩人書中提到的著名人士,各自都有至少兩本以上的傳記作品,並且對社會做出了正面貢獻,在此列舉少數例子,包括路易斯.阿姆斯壯(自行車選手)、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墨西哥畫家)、畢卡索、愛蓮娜.羅斯福(Eleanor Roosevelt,前美國第一夫人,主導起草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女性主義倡議者)。格澤爾夫婦書中的「激辯」特色,或者說,令人驚訝的特點在於書中提到的四分之三的傑出人士,都曾經在童年時受到貧窮、破碎家庭、父母虐待、酗酒、身障、疾病與其他不幸處境的折磨。只有五十八位書中人物,也就是低於十五%的比例,成長於毫無困難的支持性家庭。因此,格澤爾夫婦的結論是:「所謂的『正常人』,不太可能成為名人堂的候選人物。」
或許,前美國第一夫人艾碧蓋兒.亞當斯所言不虛,她曾說:「對抗巨大的艱困,往往能孕育出茁壯心靈的特質。一個人的心智,需要被觸動心靈的場景所喚醒,否則那些特質會陷入沉睡。然而,只要一個人的心智被喚醒了,那些特質會擁有生命力,建構出英雄與政治家的人格。」無論我們望向何方,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逆境確實無所不在。不只是少數不幸者遭逢的可怕逆境,就連傑出秀異之人、英雄人物還有生活裡無數充滿復原力的凡夫俗子,我們都能在其生命裡看見逆境。
一開始,社會學家只是因為意外,所以偶然注意到具有復原力的平凡人。自從心理研究成為一門學科,在將近一百年的時間裡,研究者的目光泰半聚焦在心理疾病,關注童年問題如何影響成年問題。
十九世紀末,佛洛伊德因為讓以上觀念受到歡迎而聲名鵲起,但事實上,在佛洛伊德之前,童年影響成年的論點早已明確而完整。「無論走到哪裡,我都會發現一位詩人的腳步比我更早。」據信,佛洛伊德曾出此言。事實上,也確實是十八世紀詩人亞歷山大.波普的文字讓這句話成為箴言:「如果樹芽已扭曲,長大之後的樹幹必然彎曲。」
然而,到了一九七○年代,一群與眾不同的少數研究者才發現,即便樹芽扭曲了,長大之後的樹幹卻不必然彎曲。
明尼蘇達大學的心理學家諾曼.賈美茲(Norman Garmezy)開始研究兒童心理。賈美茲起初認為,如果母親的心理狀況不佳,孩童罹患精神疾病的風險也相當高。但是,他最後發現有些兒童毫無任何精神異狀,因而大感驚訝。
倫敦精神治療研究所的麥可.路特(Michael Rutter)研究不受家庭貧困與匱乏影響的小孩。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心理學家艾米.韋納(Amy Werner)推行了「考艾島長期研究」(Kauai Longitudinal Study),長期追蹤高風險的嬰兒,而克服童年逆境與家庭失和的孩子,也同樣讓韋納大讚驚奇。
梅寧格基金會(Menninger Foundation)的露易絲.莫菲(Lois Murphy)與愛麗斯.莫里亞堤(Alice Moriarty)共同主導了「妥善應對研究計畫」(Coping Project),希望找出妥善應對童年逆境的小孩。
瑞士精神治療學家曼費德.布魯勒(Manfred Bleuler)──其父尤金.布魯勒(Eugen Bleuler)創造思覺失調症一詞,並且長期研究成年人的思覺失調症狀,非常驚訝地指出,在他接觸過的許多精神病患個案裡,小孩並沒有受到影響,教養都非常良好。因此,布魯勒認為小孩童年時的艱困經驗產生了「鋼鑄效應」,使其心靈無比茁壯。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詹姆斯.安東尼(James Anthony)曾在一九八七年時提到:「也許我們會以為,小孩戰勝絕望、屈辱、沮喪、剝奪和環境逆境的美好圖像,能夠立刻引起心理臨床工作者和研究者的注意,但這些克服逆境的倖存者與勝利者其實一直無人聞問(情況直到最近才改變)。」這些倖存者與勝利者確實在一瞬間引發了高度關注。像是海倫這樣的年輕人被稱為「夢想守護者」,理由是至少從外表上來看,他們代表了美國夢:戰勝逆境、拼湊而成的自給自足、明天會更好的希望,以及看似平等的成功機會。
擁有復原力的孩童同時捕捉了專業人士與門外漢的想像力,學術研究與大眾媒體的描述都認為,這些孩童擁有真實而無與倫比的特質。報章頭條、期刊文章和書籍標題用盡所有最高級的超級英雄描述,例如「超級小孩」「刀槍不入」「不屈不撓」「鋼鐵之子」「超凡入聖」等。刀槍不入且不屈不撓的孩子展現出彷彿不屬於這個世界的適應力與成功,但他們究竟怎麼做到的?

能夠對抗逆境的孩子,通常備受仰賴,必須在家庭或學校裡拯救一切。在某一段時期,研究者似乎也將這些孩子視為社會科學的救星。創傷研究專家朱利耶斯.席格(Julius Segal)在一九七八年的著作中曾稱呼他們是「永不放棄的孩子」,甚至主張他們必然擁有特殊的力量,只要科學家能找出復原力的祕密,就能讓全世界看見成功背後的訣竅。「百折不屈的孩子們」,席格如此描述道:「就是研究者的希望。」
席格絕非孤軍奮戰,全世界的研究者開始熱切地研究這些逆勢復原的男孩女孩。他們原本相信自己可以找出一張簡單的清單,詳細地列舉可以創造復原力的人格特質,但清單越來越長,而且無法在單一個案身上發現所有特質,個案也不見得是才能極為出眾的孩子。這些特質包括:符合平均標準的智商、令人著迷的個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制力、獨立、自信、良好的溝通技巧、幽默感、決心、結交朋友的能力、樂觀、吸引力、對宗教或理念的信仰、勤奮、吸引他人的天賦或習慣等等。
雖然研究者非常想要主張優秀傑出的孩子可以善用自己的超能力對抗逆境,但事實越來越明朗,許多孩子受益於生活環境中的良好影響。幸運的孩子至少擁有一位真心愛他的家長或成年親屬,持續地提供溫暖的關愛與監護。有些孩子可以熬過痛苦,不是因為家長,而是兄弟姊妹努力地付出與照顧,另外一些孩子在家庭以外的環境,得到了支持性的關係,例如學校的老師、教練、導師、親戚或朋友,甚至獲得了社區的資源照顧:善良的學校滋養他們的心靈,填補他們飢餓的腸胃,安全的居家環境或社區中心,讓孩子放下重擔,輕鬆地生活;圖書館、教堂、健身房、音樂中心是他們的出口,甚至啟蒙他們的心靈。
知名的復原力研究專家安.瑪斯登(Ann Masten)相當中肯地認為,海倫這樣的孩子並沒有所謂的超能力。或許,真正讓我們訝異的是瑪斯登主張他們擁有「平凡的力量」──也就是在每個人的心靈、家庭和社群裡常見的日常生活力量,才能憑空創造奇蹟,在逆境中孕育瑰麗的人生,猶如魔術一般,從帽子裡變出可愛的兔子。然而,他們的人生也像魔術,我們的眼睛往往看不見真相。
社會學家越是緊密且持續地觀察復原力的個案,包括孩童與成人,就更加能肯定復原力的真貌取決於他們觀察的角度與時機。研究者習慣尋找「可以具體觀察」的良好表現跡象,因此,職場與學習表現就是最佳選擇。如此一來,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研究者無法輕而易舉探索的其他面向呢?很快的,研究者發現許多面臨家庭逆境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相當傑出,「擁有強大復原力」的個案更是如此,但他們的內心面對沉重無比的壓力,並且孤獨寂寞,幾乎無法察覺他們的辛苦之處。同樣的,許多在職場上表現優異的成年人,似乎不會因為任何困難而動搖,但他們私下卻必須面對艱難的人際關係或健康問題。數十年的復原力研究或許揭開了「童年復原力」的祕密:沒有任何一位孩童或成年人是真正的百折不屈。

二十世紀中葉,海因茲.哈特曼(Heinz Hartmann)推測正常的人格發展應建立在所謂的「平均且可預期」的環境中。哈特曼的想法近似於小兒科權威、心理學家唐納.溫尼寇特(Donald Winnicott)所說的「足夠良好的成長環境」,意思是平均且可以預期的家庭、學校或鄰里居住環境,足夠安全、足夠的食物、足夠的正面影響力、足夠的和平生活、足夠的紀律、足夠的監督、足夠的模範人物、足夠的注意力、足夠的愛,以及至少一位足夠優秀的家長或成年人。在「足夠良好的生活環境」裡,孩童仍要面臨問題與挑戰,其難度適宜且符合年齡,有益於成長。哈特曼與溫尼寇特認為,孩童面對的問題必須是「可以預期」並且符合大眾社會文化認知的「一般問題」。
諷刺的是,哈特曼想像的「平均且可預期」的成長環境一點也不平均,更難以預期。許多人的成長環境符合哈特曼所說的「超過平均的負擔」,而且面對此種逆境的人數遠遠高過於一般人的想像。根據美國疾病預防及管制中心在二○一○年提出的報告,四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在幼年曾受言語攻擊,十五%遭到暴力對待,一○%遭到性騷擾或性侵害,三○%目睹雙親離婚,三○%的家庭環境裡出現了一位毒品或酒精濫用者,十五%目睹了各種形式的暴力行為,至少一位家長入獄服刑的比例為五%,二○%的人曾與飽受精神疾病困擾的家庭成員同住。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