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古代漢語常識(簡體書)
滿額折

古代漢語常識(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  價:NT$ 216 元
優惠價: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古代漢語常識》是王力先生生前若干文章、講話的結集,包括《古代漢語常識》《中國古代的歷法》《文言的學習》等十篇。在書中,作者用較為通俗的語言解釋了古漢語的語法現象、古代歷法知識、漢語語音與詞匯的發展變化、文言文的學習方法等問題。本書文風清通簡要,不搞繁瑣考證,以面向大眾讀者、普及漢語知識為目的,適合大中院校學生及古典文化愛好者認知、了解、學習古漢語的需求。

作者簡介

王力,字了一,著名語言學家,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奠基人之一,師從梁啟超、趙元任等,曾赴法國留學,獲巴黎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嶺南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大學等校教授。王力先生從事中國語言學研究逾半個多世紀,出版漢語語法學、音韻學、詞匯學、漢語史、語言學史等方面專著四十余種,發表論文二百余篇。

名人/編輯推薦

王力先生是罕見鮮有的全面的漢語語言學大師,深入研究歷代漢語的語音、詞匯、語法,創立漢語史學科;深入研究漢語音韻學和漢語詩律學,深入研究現代語法和語法理論,深入研究漢字改革,所有領域的有關成果足以深深影響當時、現在和未來。——馬慶株

讀《古代漢語常識》
楊潤陸
王力先生著作等身,在漢語語法學、音韻學、詞匯學、漢語史、語言學史等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在學術界具有深遠的影響。山東教育出版社曾出版過20卷本的《王力文集》,中華書局又出版了25卷本的《王力全集》,共37冊,近1400萬字,本次以“大家小書”的面目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王力先生的《古代漢語常識》。這本小書共輯錄了王力先生關於古代漢語和中國語言學的十篇著作,為廣大讀者了解王力先生的學術觀點和教學實踐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王力先生是語言學家,也是教育學家,從1954年院系調整來到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以後,就一直關注著語言學科的發展。他培養的研究生和訪問學者都成為各院校和科研單位的學術骨幹。他主編的《古代漢語》至今仍是各院校的首選教材。更令人難忘的是,王力先生曾以學習古代漢語為題在蘇州鐵道師範學院和中國香港大學講演,並親自為北大64年入學的語言專業的本科生授課。我們由此可知王力先生做人做事做學問的風格——既能深入,又可淺出。可以說,這也是這本大家小書的特點。
學習文言文涉及有關文字、詞匯、語法等方面的許多知識,介紹常識,講什麼,以至於怎麼講,都體現出作者的眼光。王力先生高屋建瓴,根據語言的時代性,說明古今的詞義不同,詞匯不同,語法不同,言簡意賅,一語中的。
王力先生在講字形和字義的關係時,為了便於初學,不講六書,不講字體沿革,只以現行漢字為例,講解會意字和形聲字的形體,說明什麼是字的本義和引申義。講到繁體字時,強調同音假借所造成的簡化字與繁體字一對二、一對三的關係,由此說明如何避免簡化字文本對文言文閱讀所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對於古字通假,只簡單地解釋為古字同音借用,並不刻意說明通假字與古今字的不同。對於古書中的典故,重要的是了解其出處,決不能死摳字眼。對於古代的人稱代詞,王力先生重點介紹的是第一人稱的謙稱用法和第二、第三人稱的敬稱用法,這對初學者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王力先生認為,學習文言文必須建立歷史發展的觀點,了解古今詞義的差別和古今詞匯的差別。尤其是對於似懂非懂的熟詞熟字,決不能以今釋古。舉例來說:“睡”的本義是坐著打瞌睡,不能誤解為睡覺;“青”在上古指藍色,不能誤解為綠色或者黑色。王力先生把古今詞義的演變概括為擴大、縮小、轉移等三種類型。“擴大”是說詞義的外延擴大了。例如“江、河”原指長江、黃河,後來泛指一般的河流;“洗”本來專指洗腳,後來擴大為一般的洗滌、洗濯。“縮小”是說詞義的外延縮小了。例如“子”本是兒女的總稱,後來專指兒子;“禽”的本義是兼指獵獲的鳥獸,以後才專指鳥類。“轉移”是說詞義由原來的概念轉移到鄰近的概念,例如腳的本義是脛,也就是小腿,後來成為“足”的同義詞;“羹”的本義是指帶汁的肉,中古以後才轉指羹湯的湯。
王力先生講語法知識,主要是講詞和詞的關係、虛詞的用法和句子的結構。對於古代漢語的詞類,王力先生分為十一類,其中的說法和先生所主編的《古代漢語》略有不同,目的是與中學語文課本的說法取得一致。對於實詞,主要講了古今不同的三種詞性變換:一是名詞變動詞;二是形容詞變動詞,包括“使動”和“意動”;三是不及物動詞變及物動詞,這也是一種“使動”。另外還講了名詞用如副詞作狀語的情況。至於虛詞,只講了古今差別較大的十八個虛詞的主要用法。對於古代漢語中名詞、代詞都沒有單復數的區別,王力先生予以特殊的關注。先生認為:古文單復數的區別不需要在語言形式上表現出來,“吾儕”“我曹”“若屬”並不是簡單地表示多數,而是一種強調的說法。
講到句子,王力先生根據謂語的構成分成敘述句、描寫句、判斷句。三種句式之中,只提出古今差異最大的判斷句進行討論。在古代漢語中,“是”作為代詞,當“這”“那”講,不是判斷詞。古代漢語判斷句的特點,就是名詞性成分直接作謂語而構成判斷。例如:“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吳廣者,陽夏人也。”
對於古今不同的句法結構,先生講了倒裝、句子的詞組化、雙賓語和省略等四個問題。說到“倒裝”,是加了引號的“倒裝”,因為這在古代漢語中是正常的句式,無所謂倒裝。在這部分,先生講了“賓語前置”的三種情況:一是在疑問句中代詞賓語置於動詞或介詞的前面,例如:“客何為者?”“何以知之?”二是在否定句中代詞賓語置於動詞的前面,例如:“時人莫之許也。”三是有“之”字、“是”字插在賓語和動詞之間,賓語就放在動詞的前面,例如:“何事之有。”“唯余馬首是瞻。”
所謂句子的詞組化,是說在古代漢語中,作為句法成分的主謂詞組很少,主語和謂語往往組合為一個句子,如果在主謂之間加上一個“之”字,就不再獨立成句,而成為構成主語或賓語的一個偏正詞組。例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與“之”字作用相同的還有“其”字。“其”字的意義是“名詞+之”,也能使主謂形式詞組化。例如:“其聞道也,固先乎吾。”“秦王恐其破璧。”先生指出,“之”字和“其”字有時候可以交互使用,例如:“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說明,“其”字的意義的確等於“名詞+之”。所謂雙賓語結構,是說動詞後面在帶了一個近賓語之後,又帶了一個遠賓語。例如:“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問之民所疾苦。”
所謂“省略”,也可以加一個引號,因為省略與不省略都是古代漢語中正式的、非例外的結構,有的省略的用法並不比不省略的用法更少見。先生講到介詞“於”的省略和介詞後面代詞的省略,只是說與現代漢語相比古代漢語的某些結構更簡單些罷了。例如:“西門豹往會之(於)河上。”“是兒少(於)秦武陽二歲。”“為(之)具牛酒飯食。”“願以(之)聞於官。”
書中也收錄了一些學術性較強的文章,有利於讀者對古代漢語的進一步了解。比如說,讀古書不能不涉及古代的歷法,王力先生以《詩經·豳風·七月》為例,指出夏商周三代歷法不同,詩中所謂“四月”“七月”指的是夏歷,所謂“一之日(月)”“二之日(月)”指的是周歷。王力先生在講到漢語語音的發展時,指出聲母的兩次大變化和韻部的兩次大變化。聲母的第一次變化是舌上音和輕唇音的產生,第二次變化是濁音的消失。韻部的第一次變化是入聲韻分化為去入兩聲,第二次變化是入聲韻部的消失。王力先生在講到漢語語法的發展時,例舉了雙音詞的發展、詞尾的發展、量詞的發展、使成式的發展。可以說,書中有關漢語史的知識對於古代漢語的學習和教學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目次

古代漢語常識
中國古代的歷法
文言的學習
漫談古漢語的語音、語法和詞匯
研究古代漢語要建立歷史發展觀點
文言語法鳥瞰
漢語發展史鳥瞰
觀念與語言
邏輯和語言
中國語言學的繼承和發展

書摘/試閱

古代漢語常識
一、什麼是古代漢語
古代漢語是跟現代漢語相對的名稱:古代漢族人民說的話叫作古代漢語。但是,古人已經死了,現代的人不可能聽見古人說話,古人的話只能從古代留傳下來的文字反映出來。因此,所謂古代漢語,實際上就是古書裡所用的語言。
語言是發展的,它處在不斷的變化中。中國的文化是悠久的,自從有文字記載到今天,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所謂古代漢語,指的是哪一個時代的漢語呢?是上古漢語,是中古漢語,還是近代漢語呢?
的確是這樣。我們如果對古代漢語進行嚴格的科學研究,的確應該分為上古時期(一般指漢代以前)、中古時期(一般指魏晉南北朝隋唐)、近代時期(一般指宋元明清),甚至還可以分得更細一些。那樣研究下去,就是“漢語史”的研究。但是,那是漢語史專家的事情,一般人並不需要研究得那樣仔細,只要籠統地研究古代漢語就行了。
研究古代漢語不分時代,大致地說,也還是可以的。封建社會的文人們喜歡仿古,漢代以前的文章成為他們學習的典範。中古和近代的文人都學著運用上古的詞匯和語法,他們所寫的文章脫離了當時的口語,盡可能做到跟古人的文章一樣。這種文章叫作“古文”,後來又叫作“文言文”(用文言寫的詩叫作“文言詩”)。我們通常所謂古代漢語就是指的這種“文言文”。照原則說,文言文是不變的,所以我們可以不分時代研究古代漢語。當然,仿古的文章不可能跟古人的文章完全一樣,總不免在無意中夾雜著一些後代的詞和後代的語法。不過那是罕見的情況。
歷代都有白話文。近代的文學作品中,白話文特別多,如《水滸傳》《儒林外史》《紅樓夢》等。這些也都屬於古代漢語,但是一般人所說的古代漢語不包括近代白話文在內,因為這種白話文跟現代漢語差不多,跟文言文的差別卻是很大的。
這本小冊子所講的古代漢語就是文言文,所以不大談到歷史演變,也不談到古代白話文。這裡先把古代漢語的範圍交代清楚,以後講到古代漢語的時候,就不至於引起誤解了。
二、為什麼要學習古代漢語
為什麼要學習古代漢語?首先是為了培養閱讀古書的能力,以便批判地繼承祖國的文化遺產;其次是因為古代漢語對現代語文修養也有一定的幫助。現在把這兩個理由分別提出來談一談。
第一,中國有幾千年文化需要我們批判地繼承下來。我們每一個人或多或少地總要接觸古代文化。有時候,是別人先讀了古書,然後用現代語言講給我們聽,例如我們所學的中國史就是這樣。有時候,是別人從古書中選出一篇文章或書中的某一章節的原文,加上注解,讓我們閱讀,例如我們所學的語文課,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這樣。將來我們如果研究歷史,就非直接閱讀古代的史書不可;如果研究古典文學,也非直接閱讀古代的文學作品不可。研究哲學的人必須了解中國的哲學史,研究政治的人必須了解中國歷代的政治思想,研究經濟的人必須了解中國歷代特別是近代的經濟情況,他們也必須直接閱讀某些古書。學音樂的人有必要知道點中國音樂史,學美術的人有必要知道點中國美術史,他們也不免要接觸古書。就拿自然科學來說,也不是跟古書完全不發生關係的。學天文、數學的,不能不知道中國古代天文學和數學的輝煌成就;學醫學、農學的,不能不知道中國古代醫學上、農學上有許多寶貴經驗;學工科的,也不能不知道中國古代不少工程是走在世界建築學的前面的。當然,我們也可以靠別人讀了講給我們聽,或用現代白話文寫給我們看,但是到底不如自己閱讀原文那樣親切有味,而且不至於以訛傳訛。
在中學時代,還不能要求隨便拿一本古書都能看懂,但是,如果多讀些文言文,就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們研究中國古代文化,必須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華。但是,如果我們連書都沒有讀懂,也就談不上辨別精華和糟粕了。因此,培養閱讀古書的能力,是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的先決條件。
第二,現代漢語是從古代漢語發展來的,現代漢語繼承了古代漢語的許多詞語和典故。因此,我們的古代漢語修養較高,對現代文章的閱讀能力也就較高。像“力爭上遊”的“上遊”(河流接近發源地的部分),“務虛”的“務”(從事於),本來都是文言詞,現在吸收到現代漢語來了。毛主席說:“我們還要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由於我們沒有努力學習語言,古人語言中的許多還有生氣的東西我們就沒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當然我們堅決反對去用已經死了的語匯和典故,這是確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東西還是應該繼承。”我們應該認識到,學習古代漢語,不但可以提高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閱讀現代書報的能力和寫作的能力。
三、怎樣學習古代漢語
現代漢語是從古代漢語發展來的,我們學習古代漢語,無論如何不會像學外國語那樣難。但是,由於中國的歷史長,古人距離我們遠了,我們學習古代漢語還是有一定困難的。一般說來,越古就越難。要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就應該講究學習的方法。
第一,是讀什麼的問題。中國的古書,一向被稱為“浩如煙海”,是一輩子也讀不完的。我們學習古代漢語,必須有所選擇。我們應該選讀思想健康而又對後代文言文有重大影響的文章。上古漢語是文言文的源頭,所以我們應該多讀一些漢代以前的文章,當然中古和近代的也要占一定的比重。整部的書不能全讀,可以選擇其中的精華來讀。
初學古代漢語,應該利用現代人的選本。首先應該熟讀中古代漢語常識學語文課本中的文言文和文言詩。這是經過慎重選擇的,思想健康,其中大部分正是對後代文言文有重大影響的文章。其次,如果行有余力,還可以選讀《古代散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古代漢語》(中華書局出版)。這兩部書分量太重,最好請老師代為挑選一些,不必全讀。
初學古代漢語不應該貪多,先不忙看《詩經選》《史記選》等,更不必全部閱讀《論語》《孟子》等。“貪多嚼不爛”,這是我們應該引以為戒的。
第二,是怎樣讀的問題。最要緊的是先把文章看懂了。不是浮光掠影的讀,不是模模糊糊的懂,而是真懂。一個字也不能放過,決不能不求甚解。這樣,就應該仔細看注解,勤查工具書。
中學語文課本、《古代散文選》《古代漢語》等書都有詳細的注解。仔細看注解,一般就能理解文章的內容。有時候,每一句話都看懂了,就是前後連不起來,那就要請教老師。讀文章要順著次序讀,有些詞語在前面文章的注解中解釋過了,到後面就不再重復了。
所謂工具書,這裡指的是字典和辭書。字典是解釋文字的意義的,如《新華字典》,辭書不但解釋文字的意義,還解釋成語等,如《辭源》《辭海》。《辭源》《辭海》是用文言解釋的,對初學者來說,也許嫌深了些。《新華字典》雖然是為學習現代漢語編寫的,但是對學習古代漢語也很有幫助,因為其中也收了許多比較“文”的詞義(如“湯”字當“熱水”講),並且收了許多比較“文”的詞(如“夙”sù,就是“早”)。
有了注解,為什麼還要查字典呢?因為做注解的人不一定知道讀者的困難在什麼地方:有時候讀者很容易懂的地方有了注解,讀者感到難懂的地方反而沒有注解。查字典是為了補充注解不足之處。學習古代漢語的人必須學會查字典,並且養成經常查字典的習慣。
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試著翻譯一兩篇文章,作為練習。但是初學的時候不要找現成的白話譯文來看,那樣做是沒有好處的。正如外語課本不把課本翻譯出來一樣,中學語文課本也沒有把文言文譯成白話文。假如譯成白話文,就會養成讀者的依賴性,不深入鉆研原文,以了解大意為滿足,這樣就影響學習的效果。
學習古代漢語的人,常常是學一篇懂一篇,拿起另一篇來仍舊不懂。所以需要學習關於古代漢語的一般知識,以便更好地提高閱讀古書的能力。關於古代漢語的一般知識,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是關於文字的知識,第二是關於詞匯的知古代漢語常識識,第三是關於語法的知識。掌握了這三方面的知識,就能比較容易地閱讀一般文言文。這本小冊子主要是大略地講講這三方面的知識。掌握了這些淺近的知識以後,可以為閱讀一般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後要提高就容易了。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