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青春的夢與遊戲:探索生命,形塑堅定的自我
滿額折

青春的夢與遊戲:探索生命,形塑堅定的自我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現在的青年並不比過去的青年軟弱,但因加在他們自我上的負擔增加了,同時環境未明確指示他們應該塑造什麼樣的自我,使得他們看起來軟弱。──河合隼雄

「青春」絕不只是人生的一個時期而已。繼《孩子與惡》及《轉大人的辛苦》兩本解析兒童成長心理的經典,河合隼雄再次以詼諧筆調,講述成長的另一個重要階段──隨著時代而改變樣貌的「青春」,以及它令人驚奇、充滿矛盾,又帶著激烈衝擊的迷人樣貌。

面對一切彷彿已完成、但其實百廢待舉的現代社會,巨大無力感令青年們在貌似平穩的青春底下,承受著難以言說的焦慮。現代的青春,到底是浪漫熱血,還是徬徨無措?

本書為河合隼雄少數以「青春」為題的作品,他透過詼諧的筆調,從個案故事與夏目漱石、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樹、吉本芭娜娜等文學家筆下的角色,剖析不同時代的青春,講述這個人生重要階段與所面臨的問題;並帶領讀者探索夢境和遊戲玩耍的深層意義,及其對人生的啟發,作為撥霧前進、形塑自我的依據。

自我、性、背叛、傷害、死亡與別離,是青春的關鍵字。儘管這段探索的歷程難免傷痕累累,但各種因傷人或被傷而引發的自責與省思,正是邁向成熟自我的重要契機。不曾受傷的人無法長大成人、拒絕接受惡的存在就是拒絕長大。作者期待年輕人能體會「青春」的意義,將其中的養份延續下去,在告別青春時,帶著離別所賦予的嶄新禮物,邁向成熟的人生。

榮格學者談夢者多,論遊戲者相對較少。河合先生在本書中特別突顯遊戲在青春轉化期的意義與價值,別有洞見,富饒趣味。
──洪素珍(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對一條道路的嘗試,是一條小徑的悄然召喚。
──赫曼.赫塞(德國詩人、小說家)

〔推薦〕
王浩威/心理治療師、作家
李偉文/作家、牙醫師、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洪素珍/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陳又津/作家

作者簡介

河合隼雄,1928-2007,出生於日本兵庫縣,畢業於京都大學數學系。1962年赴瑞士蘇黎世榮格學院學習,是第一位取得榮格分析師資格的日本人。持有世界沙遊學會執照,為該會創始人之一,也是日本沙遊治療的主要推動者。曾任京都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長、日本文化廳廳長、日本臨床心理醫師學會會長、京都大學榮譽教授等職。
河合隼雄以深厚的心理學知識為基礎,長年針對日本文學、政治、教育、社會問題等不同領域進行論述、對話。著作甚鉅,其中《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一書曾榮獲大佛次郎獎,《高山寺的夢僧:明惠法師的夢境探索之旅》榮獲首屆新潮學藝獎。其他重要著作包括《河合隼雄著作集》、《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村上春樹去見河合隼雄》、《原來如此的對話》、《走進小孩的內心世界》、《心的棲止木》等。

目次

目 錄
河合隼雄‧孩子與幻想系列 發刊詞/河合俊雄
【推薦序】璀璨過渡:夢想人生,遊戲青春/洪素珍
【推薦序】成年禮流浪與冒險/李偉文
第一章 青春是什麼?
1.青年期
2.春天的到訪
3.心的結構
4.現代的青春像
第二章 青春的現實
1.現實的多層性
2.體制的兩面性
3.身體性
4.青春的倫理

第三章 青春的夢
1.浪漫主義
2.夢與現實
3.以生命體現夢
第四章 青春的遊戲
1.遊戲的意義
2.遊戲與宗教性
3.遊戲與教育
4.遊戲的成就

第五章 青春的別離
1.畢業
2.永恆少年
3.背叛
4.沒有邊界的青春

後記
【解析】在「春」的巧妙引導下,首度完成的青春論述/河合俊雄
【附錄】延伸閱讀

書摘/試閱

【推薦序】璀璨過渡:夢想人生,遊戲青春/洪素珍(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夢」與「遊戲」常見於感嘆人生。然,「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浮生若夢,人生如戲,豈知莊生?或疑蝴蝶?日本首位榮格學派精神分析師河合隼雄的《青春的夢與遊戲》所論述者,便是那似真且幻的夢跟遊戲,旨在引導青春,探索生命。
在精神分析裡,夢是一般人較熟悉的重要素材。無可言喻的潛意識,或者無意識的衝動與企圖,都是夢境意象表達訴說的要緊之處。青春少艾,時處生命力初萌迸發之際,就榮格學派的觀點,正是轉化的一大關鍵,完成個體化任務的至要時期。於此之際,心靈念茲在茲者,無不在於實踐個性、對抗集體。如此一來,生活自然滿是辛苦與挫折。
河合先生析論青春之夢,一指夢想,二曰夢境。前者可謂個體性之異於集體性的社會表徵,為個體意欲於社會創作或實現的理想;而後者,則是表徵之下的心靈動力顯現,指引著個人獨特的生命方向,體現了個體作為「人」的無上價值。
榮格學者談夢者多,論遊戲者相對較少。河合先生在本書中特別突顯遊戲在青春轉化期的意義與價值,別有洞見,富饒趣味。
用客體關係理論的視角來看,遊戲是一種本能,可將時間與空間連結成一體。人必然會有這種可以掌控個人心理現實與真實客體的體驗,因為那是生存的基本形式。因此,遊戲非常重要。人們利用外在世界的現象以操作內在現實,然後將內在現實的意義與感情挹注到個人所選擇,或者是可觸及的外在現象上,動用身體操縱這一切的發生,便是在遊戲著。英國兒童精神科醫師溫尼考特(Donald Woods Winnicott)甚至主張,人只有在遊戲當中才具創造力,不論大人或小孩皆是如此。有創造力才有人格,才能發現自我。所以,再深入思考,榮格學派不僅同意遊戲是本能,且為過渡到心靈核心層次的重要象徵。
轉化(transformation)是榮格學派分析最重視的生命狀態之一,在此期間,也就是處在過渡當中,一切都是不確定的,通常存在著兩極的矛盾。比如說,青春正盛、風華絕代,雖處人生高峰,卻也暗示了衰敗的開端。然而,真正可怕的形體變老並不會立即發生,令人擔心的是,一旦未能順利轉化,心靈衰敗的提前到來。
溫尼考特指出,嬰兒靠著過渡性客體,連結外在客體(母親的乳房)和內在客體(被內攝的乳房),度過失落,也培養了自我的創造力。然而,當我們長大,卻常常失落了過渡性客體。那個童年時唯一會傾聽我們心聲的小熊,或者必須緊擁才能入眠的毛巾被,隨時光歲月而破敗,不知何往?它們的鬼魂,一直在心靈當中隱隱作祟。因為,我們只是潛抑遺忘,未加哀悼,沒能使之轉化,故爾苦惱。我們必然長大,也會變老,但若能善知與利用過渡性客體,生命方可突破客觀物質囿限,讓心靈無限展延。所以,我們也許失去幼時的小熊,但絕不能喪失遊戲的能力。
河合先生對遊戲的重視,與溫尼考特一般,同樣賦予其創造力之源,以及指引道路的作用。以榮格學派之重視夢在心靈中的地位,他等於把遊戲看做夢的延伸。遊戲介於幻與真之間,猶若夢境,可以吸引出個人不同的特質與潛能,成為體現人生夢想的根據。這對於當今普遍迷失在現代化叢林裡的人們,具有相當的啟發性。
誠然,在分工愈形細密的工業化社會裡,專業領域各自神聖不可侵犯,十分強調獨立自主。因此,作為無可奈何的社會人,人類終將被異化,本然的整體必定崩解,不僅跟社會,與心靈也日漸疏離。而遊戲連結現實與幻境,也可用以溝通工業與靈性,對於在心理上瀕臨崩解的現代人來說,再重要不過了,這或許就是當今社會虛擬遊戲盛行的潛在因素之一吧。
德國探險家威廉.費希納(Wilhelm Filchner)有段傳頌甚廣的名言是這麼說的:「莫信青春為畢生至樂,最快樂者思想著最有趣的事,因而我們越老越快活。」生命不斷向前,青春何以惱憂?悲觀者如莎士比亞會感嘆「青春不耐久藏」,但洞悉者像尼采能體悟「遲到的青春更持久」,而本書告訴我們,隨著夢與遊戲指引的青春過渡,蘊藏無限的精彩與璀璨,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和探看。


【內文試閱】以生命體現夢
談到夢─我們該怎麼看待睡覺時作的夢?一般說到「青春的夢」,指的是在清醒的狀態下,對自己的將來所懷抱的,模糊的希望與願景。或者有時候這些希望與願景非常明確,但是不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實現。這種「夢」雖然和睡覺時作的夢有關,但並不是同一件事。睡覺時作的夢處於較深的意識層次,但是一般來說,因為它和清醒時的意識不容易連結,所以睡覺時的夢常常看起來是無法理解的。但是,如果我們從正面面對它、思考它,有時候夢的意義會出人意料地浮現。
夢的解析是筆者從事心理治療的主要技法之一,我常聽到青年對我敘述他們的夢。不過,若是要談論夢的解析,有很多事項必須預作說明。在本書中,我將僅揀選與本書主題有關的部分,以非常簡要的方式敘述。

夢的意義
早上起來即使還記得前一晚所作的夢,但大部分給我們的感覺,是完全荒唐無稽的。但是,如果我們延伸之前的討論,試著把夢也當作一種現實來認真對待,會看到什麼樣的光景?
讓我舉一個例子。某位青年在小時候經常和父親去釣魚,上大學之後,有一次他夢見和父親一起去釣魚。父親下竿的地方,立著一支標示板,寫著「嚴禁垂釣」。這位青年指著那支標示板提醒父親,但是父親完全無動於衷,若無其事地繼續釣他的魚。
作這個夢的學生,非常尊敬父親。他的父親是一個溫和但十分嚴謹的人,像無視禁釣標示這種事,是絕對不會做的。帶他去釣魚、教他種種有關釣魚的知識的父親,對小時候的他來說是「無所不能」的。對於在夢裡父親破壞禁令的行動,他既無法了解,也不能接受。
其實在進行夢的解析時,重要的不只是聽取夢的內容,還要知道當事人當時正在思考的事情、感覺到的事情。我們必須了解當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意識狀態,試著把「這位青年尊敬自己的父親是一個有能力、正直的人」和「父親行為不正當的夢」都視為現實。重要的是,不要馬上決定哪一邊才是正確的,暫時就讓互相矛盾的事實保持矛盾,同時接受它們。
我們已經多次談到現實的多層性。以這件案例來說,如果當事人只承認「父親是正直的人」這個現實,他將會認為這個夢荒唐無稽而棄之不顧。但假使他根據這個夢作判斷,認定「父親真的是一個行為不檢的人」─就像那些「偏好夢」的人常犯的錯誤─那麼他就只看到夢裡的這個現實。倘若他能夠不偏向任何一方,承受矛盾,將可以領會許許多多的事。
首先他會反省,自己是否因為過於尊敬父親,而一味地模仿、複製其想法與行為?雖然自己立志要「活得正」,但所謂「正確」的根據,是否也應該受到質疑與檢視?自己以為正確的事,很可能並非如此;自己覺得不正當的事情,也說不定有它的意義(先不說別的,父親就若無其事地破壞禁令)。一旦開始思考這樣的事情,整件事就不只是如何看待父親的問題,而會擴大成為對世間一般道德觀的反思。
雖然過去這位學生毫無保留地接受父親所有的意見,但有了這些想法以後,他也許會開始一點一點地表達自己不同的看法。或者,他也可能在過去認為「不正當」、不屑一顧的事物中發現意義,稍微嘗試看看。當然,這些事既困難又危險,必須一步一步地進行;每次只要前進一點,就仔細觀察周遭的反應與自己接下來所作的夢,並且以之作為基礎重新思考,這樣的事情我稱之為「以生命體現夢」。
接下來要介紹一位二十五歲的美國男性所作的夢,參考《啟動閾》(Thresholds of Initiation, Joseph L. Henderson )。

「我在一座巨大的橄欖球場裡。看不到任何一個人。我要離開了,沿著斜坡上的通道往下走。這時候,我嘆了一口氣。」

這是想要結束青年期的人典型的夢。夢裡面的球場,是他學生時代在大學對抗賽中,去聲援母校的球隊時常去的地方。熱烈地為體育競賽加油的時刻,不管是誰都能夠真切地感覺「母校」就在身旁,支持著自己的身分認同。然而在這個夢裡面,球場裡沒有任何其他人,自己也要離去。這個夢是在告訴作夢的人,大學這個團體已經不再能夠支持他的身分認同,他將走上孤獨的道路,否則就必須找到新的團體。
這個案例的當事者如果想要「以生命體現夢」,就不能再依賴自己是「XX大學畢業」這種事,而必須以自己的力量,努力探索新的身分認同;這樣一來,夢也會捎來新的訊息。事實上,我們引用的這本書,就記錄了這個方向的發展,介紹了後續的夢。不過這一點我們暫且略過。
以上為讀者介紹的兩個案例,雖然很單純,但若能以這個方式了解夢的訊息,睡覺時作的夢也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我們必須注意,不要直接將夢的內容,視為正確的事物而照單全收。雖然有時候我們的確會這樣做,但是從現實的多層性來看就會明白,夢是極度多義的。我們必須訓練自己承受它的多義性,從中萃取出真正對自己有深遠意義的要素。
舉例來說,在《甘露》裡,小住君和挨壓子第一次相會的時候,發現彼此在夢中已經見過面,於是把這件事當作緣份而結婚了。這一對相處得很好,發展出良好的關係。但也有人雖然在現實中遇到夢中人,也認定對方是命中註定的對象而結婚,但後來婚姻生活並不順利。要認識、理解夢帶給我們的訊息,是相當困難的,不過仔細想想就知道,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在現實生活中,別人會對我們說各種「好聽的話」,但我們並不會全部相信,也不會對他們言聽計從;我們會仔細地檢討,審慎地判斷。對於夢,我們也應該有同樣的態度。
青年們的夢
我想要再舉出幾個令我印象深刻的例子。首先是一個女學生的夢,我在別的場合也發表過這個案例。這個女孩子成長於非常嚴格的家庭,在性方面有很強的禁忌。但是她卻有幻聽的現象,聽到周遭的人們談論她,說她是「色情狂」。她受不了這樣的情形,尋求我的協助。我們進行了幾次夢的解析之後,她作了以下的夢:

「主人翁是一位公主(自由奔放的人),雖然隨從們試著阻止她,她還是穿著很短的裙子。場景突然轉變,我自慰了,那是非常不應該的事情。A(男性)追著我跑。場景再度改變,最後公主覺得羞愧而自殺。」

就像我們在討論《黃金之壺》和《甘露》時所談過的(譯按:兩種女性形象的問題),在這裡可以看到「我」和「公主」兩位女性的對比。公主的自殺和《甘露》裡妹妹的死,互相對應。不過作這個夢的人說,在夢裡她察覺公主似乎就是她自己。也就是說,兩位女性之間只有些微之差,說不定其實是同一個人。這和《甘露》中死去的妹妹真由,最後融入姊姊朔美的存在之中,也是相互呼應的。
出現在這個夢裡的公主,生活方式自由奔放,是作這個夢的人從來就做不到的事。夢中雖然發生她本人被男性追逐、對自慰感到罪惡感等插曲,但因為後來公主「覺得羞愧而自殺」,所以這些插曲是她本人發生的事,或是發生在公主身上的事,變得曖昧不清。兩者應該是以這個方式進行融合吧。
我們期待她本人可以因為夢中公主之死,在日後成長的過程中,納入些許自由奔放的態度。
接下來介紹一位年紀稍長,大學畢業後從事專業工作,將近三十歲女性的夢。

「實驗室的桌子上放著一些實驗器具,還有各種機器。我(實驗的指導者,穿著白袍的男性)進到實驗室裡,一位女學生告訴我,有一些地方她無法理解、不能接受。兩個人開始討論。雖然一開始並沒有那個意思,但因為最後只能用武力解決,所以兩人試著(?)對決(雖然口氣很兇惡,但沒有那種感覺)。後來我和她握手。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她變成了我,我胸中充滿難以言喻的感動,激動了起來,和老師握手。」

這是一個令人感動的夢,在其中我們看到女性創造出與男性之間的正向關係。為了構築男女之間的關係,了解對方是很重要的事,因此也需要讓自己置身於異性的立場來看待事物。這位女性在夢中變身為男性,和一位對某些事「無法理解、不能接受」的女性對決,因此讓關係得以深化。她能夠在夢裡變身為異性,對這件事來說是相當有利的。
(全文未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