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大學名師講義(共四冊)
滿額折

中國大學名師講義(共四冊)

定  價:NT$ 6800 元
優惠價:90612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673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18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學術傳承──《古月齋叢書:中國名師講義》

一九一二年十月十日中華民國建立,孫中山先生為了培養國家棟樑人才樹百年大計,於民國二年(1913)成立「中國大學」,第一任校長是宋教仁、第二任是黃興。

一九三六年設立文理法三個學院、九個系、一個研究院;四九年中國大學理科併入師範大學、文科併入解放區華北大學(今中國人民大學)。

李正中先生是中國大學最後一屆學生,就讀時期即致力精進學科外,並精心搜集該校名教授講義並記錄課堂筆記,共十餘部。先生終身以「讀書、藏書、寫書、教書」為其「四書生活」。此部《中國大學名師講義》是歷經文革等,劫後餘存的搜集珍本。

這套叢書集當時文法哲和經濟學的講義精華,不僅對當時學科進行系統性闡述,更可窺見民國時期高校百花盛開的學術生態,對當前學術研究極具參考價值。
——蘭臺編輯部識

 

作者簡介

李正中
著名中國古瓷與歷史學家、教育家。
祖籍山東省諸城市,民國十九年(1930)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
北平中國大學史學系肄業,畢業於華北大學(今中國人民大學)。
歷任:天津教師進修學院教務處長兼歷史系主任(今天津師範大學)。
天津大學冶金分校教務處長兼圖書館長、教授。
天津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
現任:天津理工大學經濟與文化研究所所長、特聘教授。
天津文史研究館館員。
天津市漢語言文學培訓測試中心專家學術委員會主任。
香港世界華文文學家協會顧問。
(天津理工大學經濟與文化研究所供稿)

目次

第一冊 國文講義 哲學概論

國文講義
國文講義緒言 胥性荃
國文講義 涵芬樓文談(文言之部)
中國大學國文講議 徐翼講授代姚
論文名著集略 序一 姚嶽
論文名著集略卷一 韓退之論文
國文講義 桐城姚嶽維崑述

哲學概論
第一編 論緒
第一章 哲學之意義及分類
第二章 心理學
第三章 論理學

第二編 形而上學
第一章 形而上學上之問題
第二章 單元論與眾元論
第三章 唯物論
第四章 唯心論
第五章 二元論
第六章 一元論
第七章 機械與目的論
第八章 必然論與自由論
第九章 形而上學上之神學的學派
第十章 形而上學上之心理的覺派

第三編 認識論
第一章 認識論上之問題
第二章 唯理論經驗論批評論
第三章 獨斷論懷疑論積極論
第四章 實在論觀念論現象論

第二冊 經濟學和經濟學原理

經濟學
第一編 汎論
第一章 經濟學之名稱
第二章 經濟學之內容
第三章 人類經濟學之發達史
第四章 中國經濟學之歷史
第五章 中國經濟學之光明
第六章 歐洲經濟學之歷史
第七章 經濟學派
第八章 經濟學之對象關係
第九章 經濟正經濟行為之區別
第十章 經濟行為
第十一章 經濟單位
第十二章 經濟制度
第十三章 經濟理法
第十四章 經濟動機
第十六章 經濟規模
第十七章經濟學之定義

第二編 價值論
第一章 價值之意義
第二章 價值之種類
第三章 價值成立論
第一節 價值成立之前提
第二節 生產
第一欵 生產之意義
第二欵 生產之種類
第三欵 生產之企業
第四欵 生產之增進
第五欵 生產之組織
第三節 消費
第一欵 消費之意義及其種類
第二欵 消費之起因與夫法則
第三欵 消費之分量
第四章 價值變動論
第一節 價值變動之前提
第二節 交換
第一欵 交換之意義
第二欵 交換上之理法
第三欵 交換之種類
第三節 分配
第一欵 地租
第二欵 利贏
第三欵 傭資
第四欵 利息

經濟學原理
第一編 總論
第一章 經濟學之根本觀念
第一節 慾望
第二節 慾望之種類
第三節 財貨
第四節 價值
第五節 經濟行為
第二章 經濟
第一節 經濟之意義
第二節 經濟之組織
第三節 經濟之種類
第三章 經濟之基礎
第一節 天然
第二節 人口
第三節 國家
第四章 經濟之發達
第一節 發達之次序
第二節 漁獵時代
第三節 牧蓄時代
第四節 農業時代
第五節 手工業業與商業時代
第六節 業時代
第五章 經濾學之派別
第一節 經濟學之研究法
第二節 經濟學之學派
第二編 生產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生產之意義
第二節 生泄之種類
第三節 生產之要素
第二章 土地
第一節 土地之意義
第二節 土地之性質
第三節 土地之效用
第四節 土地之報酬
第三章 人工
第一節 人工之意義
第二節 人工之效用
第三節 人工之能力
第四節 人工之訓育
第五節 人工之動念
第六節 人工之種類
第七節 人工之供求
第八節 人工之分業
第一項 分業之意義
第二項 分業之數類
第三項 分業之利害
第四項 分業之制限
第九節 人工之協力
第四章 資本
第一節 資本之意義
第二節 資本之效用
第三節 資本之種類
第四節 資本之搆成
第五節 機械之利用
第一項 機械之意義
第二項 機械之特質
第三項 機械之種類
第四項 機械之利害
第五項 機械之制限

第三冊 法學通論 國際公法

法學通論
緒論
第一章 法學通論
第二章 法律學
第一節 沿革法律學
第二節 比較法律學
第三節 系統法律學
第四節 法律哲學
第三章 法律學與其他科學之關係
第一節 法律學與社會學之關係
第二節 法律學與政治學之關係
第三節 法律學與經濟學之關係
第四節 法律學與醫學之關係

本論
第一章 法律之概念
第二章 法律與國家之關係
第三章 法律與宗教及道德之關係
第一節 法律與宗教之關係
第二節 法律與道德之關係
第四章 法旅之發生及其目的
第五章 法律之維持
第六章 法律之效用
第七章 法律制定手續
第一節 狹義之法律
 第二節 命令
第八章 法律之淵源
第一節 習慣
第一項 習慣之意義
第二項 習慣法之發生
第三項 習慣法之效力
第二節 學說
第三節 修理
第四節 條約
第五節 判決例
第六節 外國法
第九章 法律之效力
第一節 法律關於時之效力
第一項 法律不朔及之原則
第二項 法律不朔及原則之適用
第二節 法律關於人地誤之效力
第十章 法律之解釋
第一節 學理的解釋
 第二節 強制的解釋
第十一章 法律的分類
第一節 國際法國內法
第二節 成雯法不成文法
第三節 普通法特別法
第四節 固有法繼受法
第五節 實體法手續法
第六節 強行法任意法
第十二章 法律之制裁
第一節 制裁之意義
第二節 制裁之種類
第一項 公法上的制裁
第二項 思法上的制裁
第十三章 法律上的內容
第十四章 法律上的權利
第一節 權利之性質
第二節 權利之種類
第三節 權利之主體
第四節 權利之客體

第十五章 法律上之義務

國際公法
第一編 總論
 第一章 我國對於國際法之觀念
 第二章 國際法之意義及名稱
 第三篇 國際法之性質
 第四章 國際法之淵源

第二編 國家
 第一章 國家之觀念
 第二章 國家在國際法上之性質
 第三章 國家之種類
第一節 單純國與複雜國
第二節 完權主權國與非完全主權國

第四章 國家之成立分合消滅
第一節 國家之成立
第一欵 分合之原因
第二欵 分合之效果

 第三節 國家之消滅

第五章 交戰之團體

第三編 國家主權所行之範圍
 第一章 國家之領域
第一節 領土
第二節 領水
第一欵 河川
第二欵 海

第三節 領空
第四節 船舶
第五節 領域之取得
 第二章 人民
第一節 人民與國集之關係
 第二節 國籍之取得
第四編 國家之權利
第一章 獨立權
 第一節 獨立權之特性
 第二節 獨立權之作用
第一欵 獨立權在國內之作用
第一項 獨立權對於領域之作用
第二項 獨立權對於國內外國船舶之作用
 第三項 獨立權對於在國內人民之作用
 
第二欵 獨立權在國外之作用
 第一項 對於在外國之人民
第二項 對於在外國之船舶

第三章 自衛權
 第一節 自衛權之性質
 第二節 自衛權之發動
第一欵 自以實力防止危難
第二欵 干涉
第三欵 孟魯主義

第五編 國家之平等關係
 第一章 外交之關係
第一節 元首
第二節 公使
第一欵 公使之沿革
第二欵 公使之等級
第三欵 公使之就認及終任
第五欵 公使之特權

第三節 列國會議

第二章 社會關係
 第一節 社會關係之實質
第一欵 通商關係
第二欵 交通商關係
第三欵 通信關係
第四欵 貨幣及度量衡同盟
第五欵 著作權保護同盟

第二節 工業所有權保護同盟

 第二節 社會利義保護機關
第一欵 領事
 第二欵 在東洋諸國領事之特權
第一項 領事裁判權
第二項 混合裁判

第三章 條約
第一節 條約之觀念
 第二節 條約成立條件
第一欵 主體之條件
第二欵 客體之條件

第三節 條約之形式
第四節 條約之種類
第五節 條約之解釋
第一欵 解釋機關
第二欵 解釋方法
第六節 條約之履行
第七節 條約之消滅及更新
第一欵 條約之消滅
第二欵 條約之更新

第八節 最惠國條欵
第一欵 最惠國條欵之觀念
第二欵 最惠國條欵之種類
第三欵 最惠國條欵之效力

第四章 解決國際爭議之方法
第一節 國際聯盟
第一疑 國際聯盟的目的
第二疑 國際聯盟的組織
第三疑 國際聯盟之機關
第四疑 國際聯盟之事業

第二節 平和處理方法
第三節 強制處理方法
第一疑 報復
第二疑 報酬
第三疑 扣留船舶
第四疑 平時封鎖
第五疑 特拉古主義

平時國際公法目錄終

第四冊 心理學 倫理學 政治學

心理學
第一編 總論
第一章 心理學及其效用
第一節 心理學之意義
第二節 心理學之效用
第二章 心及身心之關係
第一節 心
第二節 身心之相關
第三章 神經系統及大腦之分業
第一節 神經系統
第二節 大腦之分業
第四章 心理之研究法及與他科學之關係
第一節 心理學之研究法
第二節 心理學與他科學之關係
第二編 論意識及注意
第一章 意識及向來心理學上對於意識之區分
第一節 何謂意識
第二節 向來心理學上對於意識之之區分
第二章 注意 Attention 之意義及範圍
第三章 注意之條件
第四章 注意之種類
第五章 注意之繼續及其發達
第六章 興味
第一節 注意與興味
第二節 赫爾巴爾特(Herbart)之興味說
第三節 那給(Nagy)之興味說
第三編 論本能及習慣
第一章 本能及其特質
第二章 保存自己之本能
第三章 何存種族之本能
第四章 社會的本能
第五章 發達的本能
第一節 遊戲本能
第二節 模仿本能
第六章 習慣
第一節 習慣之意義
第二節 慣習之效果與弊害
第三節 習慣之養成與破壞
第四編 論感覺與知覺
第一章 感覺槪論
第二章 感覺之強度.廣袤,長徑及剌激之增加與感覺之增加
第三章 視覺(Sensation of sight)
第四章 聽覺(Sensation of hearing)
第五章 味覺(Sensation of taste)
第六章 嗅覺(Sensation of smell)
第七章 皮膚感覺(Sensation of skin)
第一節 壓覺與痛覺(Sensation of pressure and sensation of pain)
第二節 溫覺與冷覺(Sensation of warm and sensation of cold)
第八章 運動感覺(Sensation of movement)
第九章 平衡感覺(Static sensation)
第十章 有機感覺(Organic sensation)
第十章 知覺之意義
第十一章 空間知覺(Perception of apace)
第三章 時間知覺
第四章 知覺之錯誤
第一節 錯覺(Illusion)
第二節 幻覺(Hallucination)
第五編 論觀念 記憶,想像
第一章 知覺與觀念
第二章 觀念聯合(Association of ideas)
第三章 觀念聯盒之法則→原則及細則
第四章 觀念之典型
第五章 記憶之意義
第六章 記憶之階段及方法
第一節 學習
第二節 把住
第三節 憶起
第四節 再認
第七章 記憶與年齡及男女之關係
第八章 忘却(Forgetting)
第九章 想像(Imagination)之意義
第十章 想像之種類
第十一章 想像之價值

倫理學
第一編 緒論
第一章 道德和道德思想
第二章 倫理學的發生
一 問題之緣起
二 發生之階段
三 研究之態底
第三章 倫理學與科學
一 因果構面的考察
二 組織方面的說明
第四章 倫理學之範圍
一 倫理學是絕對的科學
二 倫理學是實踐的科學
三 倫理學是當然的科學
第二編 行為與道德標準
第一章 道德判斷的對象
一 何謂行為
二 何謂意志
三 欲求意志與品性之關係
四 意志與自我
五 行為與品性
六 行為與動機
七 動機的意義
八 動機與志向
九 意志與動機
第二章 道德判斷的標準
一 心理的善與倫理的善
二 標準問題
a 快樂說
b 功和說
c 飽和說與倫理的快說
d 個人主義
e 進化論的快樂說
f 經驗快樂說與科學的快樂說
g 直覺說
h禁懲說
i尼彩說
第三編 道德的自我與社會之關係
第一章 社會我
一 自我與自他
二 社會制度與自我
三 言語與自我
四 良心與社會我
第二章 道德理想之性質
一 道德理想之進步性與具體普汎性
二 現實我與理想的涯境之關係
三 厭世樂天二理想之極端說
第四編 結論
一 良心三方面
二 永遠之進步與善永存

政治學
第一編 緒論
第一章 政治學槪觀
第一節 何謂政治學
第二節 政治學在科學上之地位
第二章 政治學與其他科學之關係
第一節 政治學與社會學之關係
第二節 政治學與歷史之關係
第三節 政治學與經濟學之關係
第四節 政治學與倫理學之關係
第三章 政治學分析的觀察
第一節 廣義政治學與狹義政治學
第二節 靜的政治學與動的政治學
第三節 唯心派的政治學與唯物派的政治學
第四章 研究政治學之方法
節一節 自然研究之方法
第二節 法理覺研究之方法
第三節 比較研究之方法
第四節 實驗研究之方法
第五節 歷史驗研之方法
第六節 心理學研究之方法
第七節 結論
第二編 本論
第一章 國家
第一節 國家之解釋與性質
第二節 國家與社會之區列
第三節 國家與民族之區別
第四節 國家與政府之區別
第五節 國家之定義
第二章 人民
第一節 種族
第二節 民族
一、民族之構成及其發展
二、民族之國家
第三節 社會諸團體
一、教會
二、政黨
 三、經濟集團
第四節 人口之增減與統計分配
一、人口增減
二、人口統計
三、人口分配
第三章 領土
第一節 領土之面積
第二節 領土之境界
第三節 領土之形勢
第四節 領土之氣候
第五節 領土之生產
第六節 領土之位置
第七節 領土之種類
一、經濟上之分類
二、法律上之分類
第四章 經濟
一、量族經濟國家造成奴隸政法之現象
二、封建經濟國家造成封建政治之現象
三、產級經濟國家造成代議政治之現象
四、共流經濟國家造成勞工政治之現象
五、家族經濟國家造成家族政治之現象
六、結論
第五章 主權
 第一節 主權之解釋
第二節 主權之性質
第三節 主權論之派別
一、一元主權論
二、多元主權論
三、主權之定義
第四節 主權之組織與國體分類
一、主權組織之中心機關與國體分類
二、主權組織之意志原素正國體分類
第五節 主權之行使與政體分類
一、主權有無限制與政體分類
二、主權分集與政體分類
第六節 國家之發生
第一節 國家發生之界說
第二節 國家原始的發生
一、血統與國家發生之關係
二、宗教與國家發生之關係
三、經濟與國家發生之關係
第三節 國家關係的發生
一、在未有國家之土地之國家發生
二、在現在國家之土地之新國家發生
第七章 國家有強制權之理由
第一節 國家有強制權之諸學說
一、神權說
二、強制說
三、契約說
甲、君民契約說
乙、社會契約說
四、有機體說
五、實利說
六、階級說
第八章 國家之職權
第一節 國家之目的
一、消極說
二、積極說
第三節 國家之職權
一、武力權
二、法律權
三、完成個人身心發達之職權
四、完成社會事業經濟事業之職務
第九章 國家之統治法制度
第一節 政權分立
一、總統制
二、內閣制
三、行政委員制
第二節 法權分配
一、集權制度
二、階權制度
第十章 立法機關
第一節 一院制與兩院制
第二節 國會之職權
第三節 監督權重於立法權
第十一章 行政機關
第一節 行政領袖
第一 行政領袖之產生與任期
第二 行政領袖之大權
一、統治機關之總攬
甲、行政領袖之總攬立法權
乙、行政領袖之總攬司法權
丙、行政領袖之總攬行政權
二、軍政之統師
三、國際之表體
第三 行政領袖職權與總統制內閣制之關係
第二節 內閣
第三節 行政官署
一、行政官署之組織
二、官吏之任用
第十二章 司法機關
第一節 司法機關之職權
一、決定事實
二、應用法律
三、解釋法律
四、防止犯罪與犯權利
五、處理財產
六、否認違憲法律
第二節 司法機關之獨立
第三節 司法機關之螢立
第四節 行政裁判所
第十三章 公民國體
第一節 選舉權
一、選舉是民應做之事務
二、選舉是國家報酬之權利
三、選舉是一般人民之天然權利
四、選舉是大多數人民之權利
五、選舉是一種公共職務
第二節 直接立法權……創制權,複决權
第三節 直接擺免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612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