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醫學不要論:90%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別讓醫院偷走你的健康,日本現役醫師的良心建議
滿額折
醫學不要論:90%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別讓醫院偷走你的健康,日本現役醫師的良心建議
醫學不要論:90%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別讓醫院偷走你的健康,日本現役醫師的良心建議
醫學不要論:90%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別讓醫院偷走你的健康,日本現役醫師的良心建議
醫學不要論:90%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別讓醫院偷走你的健康,日本現役醫師的良心建議
醫學不要論:90%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別讓醫院偷走你的健康,日本現役醫師的良心建議
醫學不要論:90%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別讓醫院偷走你的健康,日本現役醫師的良心建議
醫學不要論:90%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別讓醫院偷走你的健康,日本現役醫師的良心建議
醫學不要論:90%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別讓醫院偷走你的健康,日本現役醫師的良心建議
醫學不要論:90%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別讓醫院偷走你的健康,日本現役醫師的良心建議
醫學不要論:90%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別讓醫院偷走你的健康,日本現役醫師的良心建議
醫學不要論:90%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別讓醫院偷走你的健康,日本現役醫師的良心建議
醫學不要論:90%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別讓醫院偷走你的健康,日本現役醫師的良心建議
醫學不要論:90%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別讓醫院偷走你的健康,日本現役醫師的良心建議
醫學不要論:90%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別讓醫院偷走你的健康,日本現役醫師的良心建議
醫學不要論:90%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別讓醫院偷走你的健康,日本現役醫師的良心建議

醫學不要論:90%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別讓醫院偷走你的健康,日本現役醫師的良心建議

定  價:NT$ 280 元
優惠價:90252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一個現役醫師為什麼寧願放棄畢生所學,也要推行「醫學不要論」?

醫學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了治好疾病;是為了將人從死亡拯救出來;是為了給人帶來幸福?
──現代醫學真的能帶來這些嗎?你曾認真思考過嗎?

美國的醫療體系是美國人民死亡或受傷原因的第一名;
美國每年有十萬六千人根據醫師開立的處方箋用藥卻造成死亡;
加拿大的急性照護醫院裡每年有二萬三千七百六十人因為醫療疏失而死亡;
不斷奪走人命的現代醫學,究竟是醫學?還是殺人學?

不僅如此,癌症、風濕、氣喘、慢性胃炎、過敏性腸症候群、憂鬱症、梅尼爾氏症、高血壓、帕金森氏症……這些我們常聽到的疾病,或許都是偽疾病?
其實,有九成以上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看病、吃藥只是為了醫療體系圖利,病患本身不僅無法治癒,甚至還會受「醫源病」所害!

日本現役醫師內海 聰,直指日本醫療界的弊端,戳破只為圖利的醫者謊言。

現代醫學無法做到「治療」,最多只能做到「維持(減緩惡化)」或「舒緩(減輕症狀)」……真的處於瀕死狀態的人才是有可能被現代醫學拯救的對象。──內海 聰

你知道嗎?
麻疹疫苗是半個世紀前的過期產品,無法預防,還會傳染麻疹
失智症用藥愛憶欣,其實跟沙林毒氣有相同的成分;而抗血栓藥與老鼠藥有相同的成分
大部分的胃藥中都含有鋁,治不好胃,反而傷腦
抗生素和鎮痛解熱劑才是感冒一直好不了的原因
血液中的膽固醇愈少,就愈有可能感染癌症或是傳染病
降血壓藥愈吃身體愈差,還可能導致心臟衰竭及猝死

作者內海 聰在書中舉出許多例證,認為現代醫療體系已失去科學家的精神,不再追究造成疾病的真正原因,並開發確實有效的藥物,而是採取對抗療法,為不存在的疾病下定義、做治療,研發明知沒有療效、甚至還有害的安慰劑(=藥物),創造出幸福的假象,讓病人以為疼痛減緩、病情獲得控制,但事實上卻是不知不覺賣掉自己的健康。

作者主張從營養素、排毒及鍛鍊身心協調著手,遠離社會毒(自來水裡的氯幾乎可以和戴奧辛媲美;牙膏裡的氟化物更是骨硬化病、脂質代謝障礙、糖分代謝障礙、癌症、腦神經障礙等許多疾病的成因),便能減少疾病;若是真的生病,也不要迷信權威醫師、昂貴藥物,應了解疾病本身與各種不同的療法,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作者簡介

內海聰

筑波大學醫學專門學院畢業,後來進入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附屬東洋醫學研究所。曾任東京警察醫院消化內科醫師,以及牛久愛和綜合醫院內科、漢方科醫師。

於2006年8月開設牛久東洋醫學診所(2013年3月關閉)。2013年4月,開設東京DD診所,同年也成立NPO法人藥害研究中心。

在診所裡,他主要針對過度用藥、藥物傷害、藥物依存等,進行特殊性診療。

他指出,所謂的現代醫療,只要出現了症狀,就輕易地說成是「疾病」且隨意開藥,不僅對疾病無法做到根本上的治癒,甚至還造成健康惡化。他認為,有九成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若能將資金、人力集中在真正需要的一成醫療行為上,國民的健康狀態會更好,也能有效節省醫療資源。

譯者簡介
李琬婷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一畢業就到日本工作,今年即將邁入日本OL第六年。熱愛音樂、電影,也跑馬拉松。

名人/編輯推薦

=亞馬遜讀者推薦=

我因為尿酸過高,服用藥物超過二十年,醫師說這種病無法根治,藥局也警告我「這種藥對肝臟有害」,所以我就停藥了。但沒多久,腳踝便開始疼痛。後來,我看了內海先生的書,便開始「學習」從飲食和生活上改變。結果,不但體重降低四、五公斤,血壓也下降了,腳痛也消失了,連視力都有改善,我想是因為血液變乾淨的緣故。

因為醫源病而受害的人非常多,若不想成為其中之一,就必須了解醫源病,然後學習自我防衛。在這本書中,作者大方提供許多必要的知識,若能好好吸收這些知識,就能有效避免醫源病;無知才是最可怕的。作者徹底打破一般大眾對醫學的迷思,試著去追究醫療的本質。若是了解現今醫療的慘狀,就會發現作者的主張絕對不是什麼過分的言論,反而大多數醫師的醫療行為才是真的太過分。

罹患乳癌的友人接受抗癌劑治療之後,卻仍然留下年幼的小孩過世了。看了這本書,我不禁想「如果她不要吃那些藥的話,就不會死了」。如果我將來罹患癌症,絕對不會接受抗癌劑治療,我不想成為那些在乎金錢更甚人命的人的犧牲品。我也領悟到,即使是小事也要抱持懷疑的態度,並且試著自己去調查資料,真的很感謝作者。

目次

前言 從精神醫學到醫學

第一部 醫學是必須的嗎?

1. 醫學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2. 醫學村的實態
3. 以數字來看現代醫學的謊言
4. 疾病的真面目
5. 藥物的真面目
6. 替代療法的功與罪
7. 生命之輪,及其「三種輪」
8. 社會毒是什麼
9. 健康保險的迷思
10. 統治階層究竟是誰

第二部 疾病該如何處理?

1. 精神疾病
2. 動脈硬化與心臟疾病及其藥物
3. 腸胃疾病及其藥物
4. 肺部疾病及其藥物
5. 癌症及其藥物
6. 免疫性與過敏性疾病及其藥物
7. 血液疾病及其藥物
8. 傳染病及其藥物
9. 營養疾病及其藥物
10. 皮膚、耳鼻或眼睛疾病及其藥物
11. 骨頭與關節疾病及其藥物
12. 腦部與神經疾病及其藥物
13. 重新審視急救醫療

總結 要怎麼樣才不會生病?要怎麼樣才能治療疾病?
後記 不要再迷信醫學和醫師

書摘/試閱

4 疾病的真面目

以「醫學不要論」來看疾病的定義

「醫學真正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因為我對「治癒」做了個人的註解,所以在此我也必須先從根本上去定義究竟什麼是疾病。而這就是醫學不要論的基本觀念,若不先將其定義,就無從討論在醫學上到底什麼是不需要存在的。
「疾病到底是什麼?」每當被問到這個問題,幾乎所有人都會舉出「痛苦」或是「症狀」來討論;我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我的另一本拙作《太可笑!精神醫學》裡曾提到,這個想法正是製造出醫源病的主因。若是痛苦的感覺就是疾病;出現症狀就是疾病,以此類推下去,便通往對症療法的道路,而這不能真正治療疾病。同時,我們也不能不去探討「為什麼要根據醫學來做診斷」?所謂的治療並不是找到一體適用的方法就安心了,更不是為了要把疾病分類;所謂的治療應該是為了能做到完全的根治。在醫學不要論裡,所謂的疾病、定義和診斷都必須和治療的本質做連結。具體地說,就是必須完全弄清楚其間的因果關係,而且要以治療為目的,去找出真正治癒的方法;也只有真正能被治癒的才稱為疾病。

「相思病」也被醫學定義為疾病?

「該怎麼處理原因不明、無法治癒,且感覺非常痛苦的症狀呢?」我想一定會有人問這個問題。
雖然以前我也寫過關於「必須重視患者主觀認定的痛苦」這類著作,但待我領悟了這就是醫療化的溫床之後,我便不再將其美化成「以醫學角度看待疾病」;外科醫師裡似乎也有人抱持相同的看法。如果說「原因不明且痛苦的症狀」就能被定義為疾病的話,那所謂的「相思病」也能被醫學定義為疾病了。但相思病不是真的疾病,因為它並不能透過醫學處置而好轉。坦白說,有很多像這樣出現症狀卻弄不清楚肇因的案例,被當成「原因不明的難治之症」或「醫學上無法治癒的疾病」去概括說明。舉例來說,多發性硬化症、帕金森氏症、克隆氏症、漸凍人症(肌萎縮脊髓側索硬化症[ALS])等,都屬於這類的疾病。
雖然提出愈多這類的主張,我就愈有可能被批評為沒人性或是沒良心的人,但就如同我在前面說的,醫學是一種科學,並不是為了提供心靈療癒或是同理心而存在。我們必須明白,就是因為這樣的想法才會導致所謂的醫療化產生,也助長了沒有實際效用及浪費資源的醫療行為。事實上,這些被診斷為無法治癒的疾病,有很多治療的方式。而一般人並非不知道這些療法,而是用錯誤的觀念看待疾病的緣故(關於這部分請參考本書第二部)。

不再追求本質的現代醫學

讓我們稍微跳脫醫學的角度來思考。當工作上遇到問題時,有能力的人會怎麼做呢?他們通常會去找出發生問題的原因,然後試著排除那些原因。而沒有能力的人並不會試著排除那些原因,而是避重就輕,想辦法讓問題在短期內不要惡化就好。若將此套用在現代醫學上,為了達到所謂的根治,避免惡化也是必要的作法,然而,現代醫學卻完全忽略了找尋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每當發現某種疾病,現代醫學並不會找出真正的原因來定義疾病,反而從患者中歸類出什麼樣的人常會因為某些原因而導致這樣的疾病,然後去創造出對這些人有用的藥物或是治療方法。具體來說,假設,過敏性腸躁症是因為暴飲暴食、壓力過大所引起的,但事實上,暴飲暴食、壓力過大卻沒有罹患腸躁症的也大有人在。換句話說,「暴飲暴食或是壓力過大容易導致腸躁症」的想法是毫無意義的。現代醫學不應該抱持這樣的想法,而應該去找出「導致這個疾病的真正原因」。若不這麼做的話,就無法達到真正的治癒。連真正的原因都無法掌握,就去定義一個疾病或是開發藥物,不僅是愚蠢,也已經偏離醫學治療的本意。這樣的行為根本不可能做到治癒疾病。
當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找出真正的原因,但是像這樣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在醫學以外的其他科學領域(例如:物理學或是分子學等)都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現代醫學卻連嘗試去做都沒有,只會試圖粉飾太平,而結果就是完全找不出真正的因果關係。現代醫學無法醫治疾病卻還理所當然地這麼囂張跋扈。
 
因果關係清楚且能治癒的「心肌梗塞」

在現代醫學中,少數能被證明的疾病就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是一種心臟血管堵塞導致的疾病。與其說心臟的血管堵塞百分之百會造成心肌梗塞,不如說是因為證明了心臟的血管會被堵塞,也證明了這不是正常的狀態,才確定有心肌梗塞這樣的疾病存在。
當然,心肌梗塞也有可能是動脈硬化造成的,而導致動脈硬化的原因也不只一個(詳細請參考第二部〈動脈硬化或心臟疾病及其藥品〉),但這是證明一個疾病存在的最低條件。滿足了這個最低條件、證明可能造成死亡的心肌梗塞確實存在,再去得出改善堵塞的血管便能改變現狀的結論,才讓這個疾病有了治癒的機會。因此,心肌梗塞成為現代醫學少數能真正治療的疾病。在這個世界上還存在著許多無法證明其因果關係的疾病,卻仍然被冠上病名去做治療,這實在是莫名其妙。即使病患出現不同的症狀,卻仍有可能是基於相同的肇因,而現代醫學連這些差異都無法區別。若想要定義疾病,就必須先找出真正的原因。我在演講中常以這樣說法來指稱「這個疾病,其實根本就不存在」。這句話可以概分成兩個意義:
一、沒有證據就無法從醫學上定義疾病。
二、本來不存在的疾病卻被「創造」、「製造」出來。
第一點便是我上述說明的,而第二點又是什麼狀況呢?

為什麼野生動物不會罹癌,也不會得到糖尿病?

曾聽過一種說法是,野生動物不會罹患癌症。有些人認為這是因為野生動物的壽命太短,所以來不及得到癌症。前者是正確的,後者則是錯誤的。引用動物學家或獸醫的說法,野生動物中也有長壽的案例,但即使如此,那些長壽動物罹癌的機率還是遠遠不及人類。一般來說,野生動物罹患的疾病大多是感染、骨折導致的死亡,飢餓、衰老或是因食慾不振導致的疾病,或是風濕導致腳痛的案例則是前所未聞;牠們也幾乎不會有糖尿病之類由於生活習慣導致的疾病。也就是說,這些典型的現代病,大多是人類自己製造出來的疾病。而導致這些疾病的原因大部分來自社會毒(請參考〈什麼是社會毒〉一章)、飲食習慣(請參考〈生命之輪,及其『三種輪』〉及〈營養疾病及其藥物〉)、物質環境(化學物質或是各種內分泌干擾素)等等。最佳的例證就是愛斯基摩人(因紐特人)。以前的愛斯基摩人幾乎不曾罹患動脈硬化或是癌症,以現代科學觀點來推測,有可能是因為他們食用上等的生海豹肉,其中包含豐富的微量元素、維生素、EPA(魚油中一種的不飽和脂肪酸,俗稱血管清道夫)等。之後,他們遷移到別的地方,受到西方飲食習慣及居住環境的影響,癌症或是動脈硬化的比例開始暴增。
我並不是說愛斯基摩人是健康優良的種族,若是他們無法捕獲到海豹等食物的話,也有可能因此罹患別的疾病。或是現代醫學可以簡單治癒的感染病,在沒有醫學的狀況下,他們很有可能會因此死亡。然而,這個例子確實非常值得參考。現代人常罹患的大部分疾病,原本都不應該發生在人類身上,現在卻成為常態。癌症、動脈硬化、膠原病、過敏等至今仍原因不明的疾病,以前的人類是不太會罹患的,我們若不試著徹底改變一些想法,便很難做到真正的治療。

只要改變基準值,就能創造出各種疾病

「製造疾病」是指製藥公司等產業,為了擴展藥品的販售通路,而和醫學界聯手,將各種生理現象變成社會問題,且定義為「疾病」。然後藉由醫療行為,從中謀取利益;現代醫學就充斥著製造疾病的現象。即使沒有社會毒或是環境物質的影響,他們依然有其他更簡單的方法來製造疾病:只要把基準值改變一下就可以了。這方法遠比利用社會毒去製造疾病來得簡單。我們所熟知的「疾病檢查」或是「肥胖基準」就是最好的例子。一般人都沒有發現疾病檢查是多麼沒必要的行為,而且還是醫學詐欺的溫床。要是毫無所知地去讓醫師診斷的話,就會莫名其妙地罹患疾病。
就連癌症也是同樣的情形。真正的「癌」和因為細菌等其他因素導致的「腺瘤、發育異常」(上皮組織慢性病變等)不同,有很多人連這兩種診斷的差異都不知道。因為《你的癌症其實是偽癌症(暫譯)》(あなたの癌は、がんもどき)一書而聞名的近藤誠先生,就是想藉由書籍警告世人的最佳代表。近藤誠先生曾提及被當作「子宮頸癌」來處理的「上皮贅瘤」,這是因為性行為而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留下的痕跡,並不是惡性腫瘤。也就是說,將癌症這個疾病的定義無限上綱,而人為創造出了癌症。解釋得更具體一點,癌症都會進行病理診斷,但大家知道那個病理診斷是多麼隨便的診斷嗎?那其實只是病理醫師的主觀判斷罷了。由臨床醫師來判斷的話,往往會和病理醫師的診斷有出入,而外科醫師或內科醫師也偶爾會使用顯微鏡去做病理診斷,但這些人的診斷又和病理醫師的診斷不同。也就是說,相同的病徵有些醫師會診斷成癌症,有些醫師則會說不是。

假的疾病治療會減短壽命

在疾病的定義曖昧不明的狀況下,要如何做到根本的治療呢?
答案是:根本就做不到。
現代醫學即使是對性命安全毫無影響的症狀也要冠上病名,一般人也會毫不質疑地接受治療,這幾乎已經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現代大多數的偽疾病,都是因為接受治療而造成的。從感冒症狀到胃腸不適,身體疼痛、頭痛、精神不濟、頭暈等,或是各式各樣的精神問題(憂鬱、不安或失眠等),甚至連生活習慣導致的不適及過敏,這些其實都不需要治療(詳細請參考本書第二部),或者應該說,「這些都不是應該透過醫學來治癒的症狀」。
有可能造成死亡或是瀕死的狀況才需要去醫院。我先前也提過,愈是有性命危險的狀態,現代醫學所使用的毒愈能真正發揮效果。所以,若是以急救現代重大疾病為前提,預先準備醫療措施就是必須的了。然而,幾乎大部分輕微的疾病、症狀,只要和醫師扯上關係,反而會減短壽命。希望各位能好好謹記在心。


本章總結

現代醫學錯把症狀當成是疾病的定義。那些症狀的起源或是因果關係幾乎都沒有釐清,因此並不能定義為疾病。人類原本不是那麼容易感染疾病的生物,卻因為有心人士「製造疾病」及「改變基準值」而導致偽疾病的出現。我們應該試著去探討化學物質、環境物質、營養素等各種問題,找出真正的疾病並做出正確的定義。


5 藥物的真面目

對症療法和順勢療法

在討論現代的藥物之前,首先讓我說明一下美國的醫學史。從美國醫師學會設立以來,對症醫學(亦即對症療法)就一直被當作是治療的根幹,也因此創造出不少醫源病,使得醫師學會、醫學界或製藥業被金錢和權力所影響,企圖掌握所有的社會資源。此外,他們還對不服從對症療法的各領域、派系進行徹底的攻擊。在美國,最顯著的攻擊目標就是順勢醫學(亦即同類醫學)。
順勢療法是赫尼曼醫師(Samuel Hahnemann)所提倡的療法,透過使用同物質將其稀釋成超微劑量,藉此活化免疫反應,是一種從根本治療的方式。除了使用療法(remedy),也會運用諮詢,提高病患自癒的能力。順勢療法起源於歐洲,是希望能改善根本問題的替代療法之一。順勢療法和以神經、筋、關節等領域為主的脊椎神經醫學,有類似的架構。這兩者在對症醫學崛起之前,在美國有相當優秀的成績(當然不是完美無缺的)。然而,以利權派的角度來看,若讓他們在健康領域留下口碑,就無法獨佔金錢利益。於是從一百多年前開始,對症醫學便想出各種打倒順勢醫學的戰略,並在那之後,接著攻擊脊髓神經醫學。
主導整場戰役的就是美國醫學會(AMA),其中心人物是喬治・席夢思(George H Simmons)與摩里斯・費雪班(Morris Fishbein)。他們和我在〈統治者階層是誰〉一章中提到的統治者階層關係密切,這也是經過證實的。對症醫學的攻擊十分奏效,順勢醫學在當時幾乎滅亡,現在則在一些有志之士的努力下,逐漸有復活的趨勢。我個人並不屬於順勢醫學者,也不是脊髓神經醫學者。在網路上或是演講時,也會指出順勢醫學的一些問題。但即使如此,我還是比較支持順勢醫學。也就是說,除了對症醫學以外,任何試圖從根本上去治療疾病的學派,例如:自然療法醫學或是分子矯正醫學(又稱為分子整合營養學,是一種使用營養學的醫學)都是我支持的對象。

沒有所謂「以根治為目的而製造的藥」

為什麼順勢醫學或是其他的替代療法有其存在的價值呢?我覺得這些另類醫學的獨特價值並不在於治療方法,不論是順勢醫學、自然療法醫學、分子矯正醫學,甚至是東洋醫學,都一定有其缺點或是「漏洞」,但他們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了解不論從歷史學或是社會學的觀點來看,西洋醫學或者說是對症醫學都「充滿了欺騙、詐欺、謊言,還有反覆捏造事實。口口聲聲說要治療疾病,實際上是把醫療當作一個產業,不斷從中謀利」。
而關於現代藥物,我希望大家能再次好好思考,就算那些替代療法不完美,但大家是否知道,在現代醫學中,有多少藥物跟替代療法一樣,是「以根治為目的而製造的」呢?
我可以斬釘截鐵地回答:零。根本不可能會有。因為醫學界也好、製藥業也罷,根本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要這麼做。雖然他們口口聲聲說有,但實際上做出來的東西卻完全背道而馳,大部分的藥都是以對症療法為目的,甚至是在沒有弄清因果關係的情況下開發出來的。

犯罪實例:失智症

西洋醫學的藥物全部都是毒,一般人所認為的「真正能治癒疾病的藥」,幾乎是不存在的。就如同我不斷提到的,幾乎所有西洋醫學的藥物都是為了製造疾病、把患者身體弄壞而做出來的物質。讓我舉兩個犯罪實例:一個是針對失智症使用的藥物,另一個則是抗生素。
治療失智症的藥物,像是具有代表性的愛憶欣(商品名Aricept;藥品名donepezil),大多含有抑制乙醯膽鹼的成分,而著名的劇毒沙林和有機磷也含有這個成分。雖然愛憶欣和這兩者並不完全相同,愛憶欣的影響是可逆性的,而沙林和有機磷是不可逆的,愛憶欣是稍微改造過的物質,所以並不完全一樣,危險性也不同,但是,在了解這兩者的基本機制相同之後,大家覺得如何呢?會因為稍微改造過就覺得服用也沒關係嗎?我想應該是愈了解事實,願意服用的人愈少吧?愛憶欣原本是為了別的目的而製造的,製藥公司一開始就不是為了治療才做出這種藥物,從愛憶欣的官方說明書就可以清楚看出:

【使用效果說明】
一、僅限於被診斷為阿爾茲海默症的患者使用。
二、本藥劑並沒有實際抑制阿爾茲海默症惡化的成績。
三、對於阿爾茲海默症以外的失智症,本藥劑並未證實有效。

如果要從更專業的角度來看的話,這個藥物的蛋白結合率非常高。也就是說,愛憶欣很容易和其他藥物起相互作用(鹽酸多奈哌齊[donepezil]的蛋白結合率為百分之九十六),若是同時服用多樣藥物的人,愛憶欣在許多方面會加強其作用。總而言之,愛憶欣是在失智症的定義都還沒有弄清楚的狀況下製造出來的,即使製藥公司也承認沒有效果,不要說治癒了,連抑制其惡化的證據都沒有,卻已經被行銷至世界各地使用。而且因為它的蛋白結合率很高,相互作用也造成了其他弊病。也就是說,一不小心愛憶欣就會變成沙林。這就是西洋醫學和製藥公司聯手創造出的藥物的真面目。如果大家針對各種失智症藥物去做徹底的調查,幾乎都能得到和愛憶欣相同的結論。所以,我才會說西洋醫學的藥物幾乎完全沒有價值。

無法全盤否定的抗生素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例子:抗生素。大家或許會想,難道連抗生素都要全盤否定嗎?雖然我十分想要否定,但是實際上有許多疑慮點,很難一言以蔽之地去說這種藥物是不好的。主要的原因在於醫學不要論的立論基礎:若是攸關到生死,那或許就還有使用的價值。
抗生素分為「口服」和「點滴」兩種,讓我們先從口服藥來探討。口服抗生素大部分用於治療感冒,在現代醫學上有部分的皮膚疾病也會開立抗生素。但是這種作法不僅沒有效果,而是有害。簡單地說,就如同許多醫師說過的,細菌引起的感冒症狀,服用抗生素不只沒有用,甚至還會造成惡化。那點滴型的抗生素呢?的確,在現今的醫院,點滴型抗生素也大多被認為無效,例如:針對腸胃炎或是手術後預防、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劑本身也不是很必要)預防而使用的抗生素。但是,不管是內科或是外科,依然有許多因為使用抗生素而大幅改善致命傳染病病症的例子,這是不爭的事實。假設有醫學人士閱讀了這本書,對於大部分的內容可能都會覺得是我「腦子壞掉了」,但我相信至少這個段落他們會認同。
以醫學不要論來看,疾病需要確切的證據來定義,而等同毒學的醫學,只有在治療致命病症的時候,才有完整的科學根據、才有價值;這樣接近完美狀態的醫療才是必要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傳染病在人類歷史上,從還沒有現代醫學之前就普遍存在了,可以說是「必然存在的疾病」。總之,從必要性、濫用度和造成的危害程度來看,點滴型抗生素的確有其存在的價值,而口服型則是完全不必要。
抗生素是劇毒。人類需要與各種細菌共生共存,而抗生素卻會破壞這個平衡,甚至引起像是抗藥菌之類的問題。坦白說,人類要是因為傳染病而瀕臨死亡,反正放著不管也會死,那就不如使用有風險的毒物來「賭一把」,這才是醫學的真面目。此外,由於抗生素經科學證實的確對細菌有效,偶爾遇上例外,只要歸咎於個人體質差異即可,也就是說,使用抗生素之後,結果就看個人造化了。

「禁斷症狀」、「副作用」等名詞的意義

看了上述的例子,大家有什麼想法呢?有一點我很確定的是,現代醫學所使用的藥物幾乎完全不是藥物,只是「毒」而已。即使如此,還是有人說:「藥物或毒物都是依據用法來決定效用。」這真的很可笑,西洋醫學認真探討的話不過就是毒學,但是,不到危及關頭絕不使用的人卻少之又少。
在〈疾病的真相〉一章裡,我說醫學幾乎大部分都沒有科學根據,但醫學應該是在有證據的前提下才能使用的。為什麼?因為醫學是一種傷害行為。在看清藥物的本質後,建議大家看看〈統治階層究竟是誰?〉一章,藉以了解統治者的想法。
談到藥物的弊端,有很多種說法,但大多數人幾乎都已經被洗腦,很直覺地想到具有代表性的「禁斷症狀」和「副作用」,所以我們就來探討這兩個名詞。長期服用某種藥物的人若是中斷服用,便會引起精神、身體方面的症狀,稱為「禁斷症狀」,或是「脫離症狀」、「退藥症狀」等,但是後面兩者現在已經不使用了,因為精神醫學界或製藥公司不想讓大眾對藥物有不好的印象,所以才換一種說法。或許有部分的人會認為這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識,不過就是商業戰略,但若沒有這種程度的了解,就沒辦法看穿醫學界及醫藥界的黑暗面了。
另外,「副作用」這個說法也很奇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副作用。因為這些藥物反應不是副作用,而是「本來就會造成的結果」,這個詞只是為了方便指稱而隨便做出的定義罷了。藥物幾乎都是從石油提煉出來的化學物質,其作用只有一種,但吸收的人體卻是千差萬別。能改善自己症狀的就說「有效」,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就說是「副作用」,這種區別方式實在很不可思議。事實上,任何結果都是藥物的效用,副作用、副反應或是其他無聊的說法都不存在。這就和「禁斷症狀」一樣,都是醫學界、藥學界或是製藥公司為了讓大眾服用而創造出來的概念罷了。
你對藥物抱持的幻想,至此是不是應該要全部消除了呢?


本章總結

幾乎所有西洋醫學的藥物都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是醫源病氾濫的源頭。了解藥物研發的動機和內幕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沒有辦法完全否定藥物,但至少能知道藥物是沒有用處的。藥物只是單純的毒物,無論效用或副作用都不存在,充其量只能說是目的相同的化學物質而已。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