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中國文學史(第2版‧上下)(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文學史(第2版‧上下)(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  價:NT$ 468 元
優惠價: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文學史(第2版)》依歷史順序敘述中國五千年文學發展演進的歷史面貌,突出各個時期最興盛的文體和最具代表性的重要作家作品,附論非主流文體和一般作家作品,足以顯示中國古代文學的成就、特色。述評作家作品不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的二分法,而是著力于從傳承關系上揭示出各自的創作特征。體例上不采用以朝代分編的體式,省去一般文學史各編的“概論”,將“社會背景”、“文學概貌”等內容融人各章節對作家作品的述評中,使兩者結合得更密切。《中國文學史(第2版)》中精選插圖數十幅,包括作家小像、傳世墨跡和作品古本書影等,以增加讀者對古代文學的直觀感受和文獻文物知識。

作者簡介

目次

中國文學史(第二版)
上編
緒論
第一章中國文學的源頭
第一節文學的起源
第二節原始歌謠與上古神話
第三節書面作品的雛形

第二章《詩經》
第一節《詩經》的結集與流傳
第二節《風》、《雅》、《頌》
第三節《詩經》的藝術

第三章先秦散文與《莊子》
第一節先秦散文的興起
第二節《論語》和《孟子》
第三節《莊子》
第四節《荀子》和《韓非子》
第五節《左傳》和《戰國策》

第四章屈原與楚辭
第一節楚辭的產生
第二節屈原
第三節《離騷》
第四節《九章》、《九歌》及其他
第五節宋玉辭賦

第五章秦與漢初文學
第一節秦文學與李斯
第二節漢初文學
第三節賈誼及其散文
第四節晁錯及其散文

第六章漢賦
第一節賦體文學的起源與演變
第二節枚乘和《七發》
第三節司馬相如和漢大賦
第四節抒情小賦和其他賦作

第七章漢代詩歌
第一節承前啟后的漢代詩歌創作
第二節樂府詩中的漢代社會
第三節樂府詩“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創作特征
第四節《焦仲卿妻》
第五節漢代文人五言詩和《古詩十九首》

第八章史傳文學
第一節從歷史散文到史傳文學
第二節司馬遷和《史記》的創作
第三節《史記》的文學特征和價值
第四節班固和《漢書》
第五節史傳文學的流風余韻

第九章建安詩歌和正始詩歌
第一節曹操和曹丕
第二節曹植
第三節建安七子和蔡琰
第四節阮籍、嵇康和正始詩歌

第十章兩晉詩歌
第一節陸機、潘岳和太康詩歌
第二節左思、劉琨和郭璞
第三節玄言詩和佛理詩

第十一章陶淵明
第一節陶淵明的生平和精神世界
第二節陶淵明的田園詩及其他詩文
第三節陶淵明及其作品的淵源與影響

第十二章南北朝詩歌
第一節謝靈運和鮑照
第二節沈約、謝朓和永明體
第三節江淹與模擬詩
第四節庾信及北朝文人詩
第五節梁陳詩歌和宮體詩
第六節南北朝民歌

第十三章魏晉南北朝駢文、辭賦和散文
第一節魏晉南北朝駢文
第二節魏晉南北朝辭賦
第三節魏晉南北朝散文

第十四章魏晉南北朝小說
第一節小說的起源
第二節《搜神記》和志怪小說
第三節《世說新語》和志人小說

第十五章初唐詩歌
第一節從上官儀到沈佺期、宋之問
第二節四杰、劉希夷、張若虛
第三節王績與陳子昂

第十六章盛唐詩歌
第一節開元、天寶詩壇群星
第二節王維、孟浩然
第三節高適、岑參
第四節王昌齡、李頎

第十七章李白
第一節李白的生平與個性
第二節李白的樂府詩、歌行與絕句
第三節李白詩的主觀性與清雄奔放的風格

第十八章杜甫
第一節杜甫的生平與性格
第二節杜甫的新題樂府詩與律詩
第三節杜詩“詩史”性質和沉郁頓挫的風格

第十九章中唐詩歌
第一節劉長卿、韋應物
第二節孟郊、韓愈
第三節李賀
第四節白居易、元稹與新樂府詩
第五節劉禹錫、柳宗元

第二十章晚唐詩歌
第一節杜牧
第二節李商隱
第三節晚唐其他詩人

第二十一章唐代的散文革新
第一節韓、柳之前的文體文風變革
第二節韓愈的散文
第三節柳宗元的散文
第四節晚唐的小品文

第二十二章唐代的傳奇與變文
第一節唐傳奇的興起與發展
第二節中唐時期的愛情傳奇
第三節唐代的變文

第二十三章晚唐五代詞
第一節詞的音樂背景與早期形態
第二節溫庭筠、韋莊與花間詞
第三節李煜與南唐詞

下編
第二十四章歐陽修與北宋詩文革新
第一節宋初的文學風氣
第二節詩文革新的起因與意義
第三節歐陽修、王安石的散文與詩歌
第四節蘇舜欽、梅堯臣的詩歌

第二十五章北宋詞壇
第一節晏殊、歐陽修對五代詞風的因革
第二節柳永詞的新變
第三節秦觀、周邦彥、李清照與北宋后期的婉約詞

第二十六章蘇軾
第一節蘇軾的生平與文學觀
第二節蘇軾詩歌與宋詩風的形成
第三節蘇軾散文的風格特色
第四節蘇軾豪放詞對詞體的開拓

第二十七章江西詩派
第一節黃庭堅與山谷體
第二節陳師道與后山體
第三節江西詩派的嬗變

第二十八章中興詩人與陸游
第一節楊萬里和范成大
第二節陸游的創作道路
第三節陸游詩歌的愛國精神與藝術成就

第二十九章辛棄疾及南宋詞人
第一節辛棄疾的生平
第二節辛棄疾對詞境的革新與創變
第三節南宋格律派詞人

第三十章元好問與金元詩歌
第一節金代國朝派詩人
第二節元好問的詩歌
第三節元詩四大家及其他詩人
第四節楊維楨與鐵崖體

第三十一章宋元話本與諸宮調
第一節說話四家與話本體制
第二節小說話本
第三節講史話本
第四節諸宮調

第三十二章關漢卿與元雜劇的興起
第一節元雜劇的形成與體例
第二節元雜劇的繁榮
第三節關漢卿的悲喜劇

第三十三章王實甫、白樸和馬致遠
第一節王實甫與《西廂記》
第二節白樸與《梧桐雨》
第三節馬致遠與《漢宮秋》

第三十四章元代散曲
第一節小令與套數
第二節前期的散曲
第三節后期的散曲

第三十五章南戲與《琵琶記》
第一節南戲的形成及其體制
第二節四大南戲
第三節高明與《琵琶記》

第三十六章《三國志演義》與《水滸傳》
第一節《三國志演義》
第二節《水滸傳》
第三節其他歷史演義小說與英雄傳奇小說

第三十七章明前期詩文
第一節由元入明的詩文
第二節臺閣體與茶陵派

第三十八章明中期的詩文復古
第一節前七子的文學復古
第二節后七子的文學復古
第三節唐宋派

第三十九章明后期詩文
第一節李贄與公安派、竟陵派
第二節率真輕靈的小品文
第三節明末的文學社團

第四十章湯顯祖與明代戲曲
第一節明代雜劇
第二節明代傳奇
第三節湯顯祖與臨川派
第四節明代散曲

第四十一章《西游記》、《金瓶梅》及其他神魔、世情小說
第一節《西游記》
第二節《封神演義》與其他神魔小說
第三節《金瓶梅》
第四節《醒世姻緣傳》與其他世情小說

第四十二章“三言”與話本小說
第一節話本小說的繁榮
第二節馮夢龍的“三言”
第三節凌濛初的“二拍”
第四節李漁的小說創作

第四十三章清初詩文詞的繁榮
第一節遺民詩
第二節文壇領袖錢謙益與吳偉業
第三節王士禛與“國朝”六大家
第四節三大家與散文的轉變
第五節詞的復興

第四十四章《長生殿》與《桃花扇》
第一節清初戲曲
第二節《長生殿》
第三節《桃花扇》
第四節戲曲創作的案頭化與花部的興起

第四十五章《聊齋志異》與明清文言小說
第一節明清文言小說創作概況
第二節蒲松齡與《聊齋志異》的成書
第三節《聊齋志異》的思想內涵
第四節《聊齋志異》的藝術創新
第五節《聊齋志異》的余響

第四十六章《儒林外史》與《紅樓夢》
第一節吳敬梓與《儒林外史》
第二節曹雪芹與《紅樓夢》的創作
第三節《紅樓夢》的人生感悟與悲劇精神
第四節《紅樓夢》的人物塑造與敘事藝術

第四十七章清中期的詩文詞
第一節乾嘉時期的詩說與詩壇(上)
第二節乾嘉時期的詩說與詩壇(下)
第三節桐城派與散文的多元并進
第四節常州詞派的興起

第四十八章龔自珍與近代前期詩文詞
第一節龔自珍的生平思想與文學觀念
第二節龔自珍的詩詞
第三節龔自珍的散文
第四節戰爭中的愛國詩潮
第五節桐城中興與散文新變
第六節宋詩派、常州派及其他

第四十九章黃遵憲與梁啟超
第一節近代文學革新運動
第二節詩界革命的旗幟——黃遵憲
第三節梁啟超與新文體

第五十章近代小說
第一節俠義公案小說
第二節近代初期的言情小說
第三節譴責小說
第四節《老殘游記》和《孽海花》
第五節辛亥革命前后的小說

第五十一章近代后期的詩文詞
第一節近代后期散文
第二節南社、同光體與近代后期詩歌
第三節四大詞人與近代后期詞

書摘/試閱


歐陽修、王安石的散文與詩歌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人。他是詩文革新時期的文壇領袖,地位與唐代的韓愈相似,梅堯臣在《依韻和永叔澄心堂紙答劉原甫》一詩中說:“歐陽今與韓相似,海水浩浩山嵬嵬。”作為文壇領袖,他的文學成就和韓愈一樣,也是多方面的。
歐陽修是一位歷史責任感很強、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家兼文學家,他一生的文學活動與他的政治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他的文學思想與他的政治理想也分不開。歐陽修二十四歲中進士,首任西京留守推官,那時便與尹洙、梅堯臣等人切磋詩文、議論國事。入京任職以后,更以積極的態度參加范仲淹等人領導的慶歷改革,與朝中的頑固派和保守勢力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因此先后兩次遭到貶謫。晚年回到朝中,歐陽修的職務逐漸升遷,官至參知政事,依然關心文風的改革,利用權知禮部貢舉的機會糾正當時“太學體”險怪奇澀的習氣。與此同時,又盡己所能,大力提拔優秀的年輕學者和作家。在政治上,他因屢遭打擊,態度較前期有所消沉,但還是敢于負責,盡職盡言。六十五歲致仕,次年病逝于潁州。著有《歐陽文忠集》。
歐陽修的文學思想基本繼承了唐代韓愈的主張,提倡“文以明道”,把文學創作與儒家的思想觀念進行結合。但是,歐陽修主張“文以明道”的目的是為了配合政治改革,反對無病呻吟的西昆體,所以,他在推行這一主張的同時更加注重文學介入生活、干預生活的作用。他說過:“六經之所載,皆人事之切于世者。”(《答李詡第二書》)因此,他的主張就具有了時代的特點,針對性突出,避免了柳開等人在理論上流于空泛的毛病。此外,他十分重視文學自身的價值,認為“事信言文乃能表見于后世”(《代人上王樞密求先集序書》)。于文學評論方面,又多有精到見解,認為“孟、韓文雖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轉引自[宋]曾鞏《與王介甫第一書》)。還提出了文章“窮者而后工”、“蓋愈窮則愈工”的主張,等等,這使得歐陽修的文學理論在當時很有號召力,起到了領導文壇和凝聚人心的作用。《四庫提要》指出:“宋初詩文,尚延唐末五代之習,柳開、穆修欲變文體,王禹偁欲變詩體,皆力有未逮。歐陽修崛起為雄,力復古格,于時曾鞏、蘇洵、蘇軾、蘇轍、陳師道、黃庭堅等,皆尚未顯。其佐修以變文體者,尹洙;佐修以變詩體者,則堯臣也。”歐陽修領導的文學革新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與他的理論主張比較切合時代需要并具有很強的感召力是分不開的。
歐陽修的文學成就以散文最高,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一開始他的散文從學習韓愈入手,繼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藝術上特點鮮明,與韓愈迥不相同,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議論文是歐陽修散文的重要部分。他的議論文以政論和史論為主。政論文的代表作有《原弊》、《縱囚論》、《準詔言事上書》、《本論》和《朋黨論》等。這些文章剖析時弊,論述透徹,感情充沛,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作于早年的《與高司諫書》是一篇著名的書信式的政論文,作者公開痛斥當時任左司諫的高若訥對革新派落井下石的卑鄙行為,寫得光明磊落,充滿政治激情。這里僅引其中的兩段:

昨日(余)安道貶官、(尹)師魯待罪,足下猶能以面目見士大夫,出入朝中稱諫官,是足下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爾!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諫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書在史冊,他日為朝廷羞者,足下也。
《春秋》之法,責賢者備。今某區區,猶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絕足下,而不以賢者責也。若猶以謂(范)希文不賢而當逐,則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爾。愿足下直攜此書于朝,使正予罪而誅之,使天下皆釋然知希文之當逐,亦諫臣之一效也。

像這樣的政論文,既義正詞嚴,同時又能從容不迫,進退有度,足顯歐陽修文章的風范。
史論文也很有特色。歐陽修獨立撰寫了《新五代史》,又與宋祁共同撰寫了《新唐書》,其中各篇的“序”和“論”皆是潛心構思寫成的,議論精到,筆勢簡練,善于通過總結歷史經驗,為今天的統治者提供借鑒。最著名的《伶官傳序》一文,通過總結后唐莊宗成敗興亡的一生,提出了“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以及“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一系列著名論斷,這些觀點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前后對比,情理相乘,顯示出歐陽修承繼《史記》傳統,并加以拓展和發揮的特點。
歐陽修的記敘文是其散文作品當中藝術成就最高的。其中有一類描述亭園臺閣的景物記寫得極有特色,膾炙人口的篇章眾多,代表作有《夷陵縣至喜堂記》、《偃虹堤記》、《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真州東園記》、《有美堂記》、《相州晝錦堂記》、《峴山亭記》等。這些作品融寫景、敘事、議論為一體,曲折婉轉,搖曳生姿,蘊含雋永的情味。《醉翁亭記》是其中的典型篇章。此作從立意、章法、描寫、語言諸方面都作了精心構思,審美意味極濃,是散文史上的一篇精品。以前僅僅作為應用文看待的亭臺記到了歐陽修手下,則成為文學性極強的文體。
碑記類的文章也是十分突出的。作者善于通過傳神的形貌描寫、語言描寫和平凡小事的敘述刻畫人物的性格和品性。流傳較廣的有《張子野墓志銘》、《尹師魯墓志銘》、《祭蘇子美文》、《祭石曼卿文》、《祭梅圣俞文》、《瀧岡阡表》等。尤其是悼念父母的《瀧岡阡表》,寫得真摯動人,筆觸細膩。文中記其母親回憶往事的一段:
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顧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嘆曰:“術者謂我歲行在戌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后當以我語告之。”

以平易動人的筆觸敘述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在其中注入作者的情意,這是歐陽修碑記文的特色,明代歸有光的《先妣事略》、《項脊軒志》等文,顯然受到歐陽修此類文章的影響。
歐陽修的文賦在文學史上也有相當的地位。賦作為一種介于韻文和散文之間的文體,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許多的變化,由古賦、駢賦進一步演進成為唐代的律賦,格律化的程度逐漸加深。到歐陽修這里,他大膽地打破傳統,走向散文化,并通過文賦這種體裁,狀物抒情,自由地書寫內心感受。其代表作《秋聲賦》,既遵從了賦體的鋪陳傳統,又自由發揮,散駢交錯,成就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對后來的王安石、蘇軾等人產生了重要影響。
總的來說,歐陽修散文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平易流暢。作者揚棄了韓愈散文中古奧艱澀的成分,同時章法上也不作大開大闔、起伏跌宕之勢,就像平緩流動的溪水,顯得親切近人。二是精練簡潔。歐陽修寫文章時均經過推敲,不輕易下筆,語言講究簡潔、凝練,表達精確,沒有蕪詞。三是飽含情感。作者無論是敘述還是議論,行文中均帶有豐富的情感色彩,它們有時含而不露,有時喟然發一感慨,造成一種含蓄委婉、搖曳生姿的態勢。后人稱此為“六一風神”。
歐陽修的詩歌現存有八百六十余首,成就上不如散文突出,但是也具有自己的特色,既不同于西昆諸體,和唐詩也有所區別,整體上傾向于散文化、議論化,初步顯露出了宋詩的面貌。
與散文一樣,歐陽修詩集中有一部分直接介入現實、干預政治的作品,比如《食糟民》,揭露官吏飽食終日,“日飲官酒誠可樂”,辛苦勞作的農民卻只能買酒糟充饑,“釜無糜粥度冬春”。又比如《邊戶》,反映了宋遼邊境地區的居民“雖云免戰斗,兩地供賦租”,“身居界河上,不敢界河漁”的苦惱,諷刺了宋王朝的對外妥協政策。
歐陽修的七言古體詩明顯具有散文化傾向,融議論、敘事、抒情于一體,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韓愈的影響。比如他自認為得意的詠王昭君的兩首詩,其第二首云:“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一朝隨漢使,遠嫁單于國。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雖能殺畫工,于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純粹以議論深刻、語句通暢見長,“專以氣格為主”([宋]葉夢得《石林詩話》),體現了其審美風格。
近體詩則清新自然,擺脫了西昆體喜好雕琢的弊病,平淡之中流露出開朗的胸襟,如《戲答元珍》、《黃溪夜泊》等作,與唐詩相比,仍然顯示出散文化的特點。
歐陽修的詩歌在宋詩風格形成的過程中具有自己的貢獻和價值,但影響不及他的散文和詞大。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撫州臨川(今江西臨川)人。十九歲時,因父親任職江寧,遂全家定居江寧(今江蘇南京)。晚年封荊國公,死后追封舒王,謚號文,故世稱王荊公、舒王、王文公、王臨川。王安石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同時又是杰出的文學家。二十二歲時,王安石中進士,曾經在鄞縣、舒州、饒州等地擔任知縣、通判等職。四十九歲被神宗任命為參知政事,遷中書門下平章事,于是力排眾議,推行新政。在六七年的時間里,王安石議定并實行了農田水利、青苗、均輸、保甲、免役、市易等新法,力圖通過一系列理財、整軍的措施,改變宋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他的做法在一定時期內確實收到了相當的實效。但是,新法嚴重觸犯了官僚大賈的利益,因而遭到朝中舊黨的激烈反對。王安石最后被迫辭職,退居江寧。神宗逝世后,新法遭全面廢棄,六十六歲的王安石竟抑郁而死。
在文學主張上,王安石和歐陽修一脈相承,強調“以適用為本”,“務為有補于世”(《上人書》),堅決反對西昆體“以雕繪語句為清新”,他無疑是詩文革新運動的后勁。由于從政治家的立場出發,王安石的主張對文學自身的價值估計有所不足,在某些方面較多地帶有政治功利色彩。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成就突出。他的散文以議論和說理見長,風格冷峻,很少委婉、生動的細節描寫,但卻見解深刻、議論透辟。《游褒禪山記》是他的游記代表作,寫作風格與歐陽修完全不同,不作景物的細致描繪和游覽過程的詳盡敘述,而在于借題發揮,探討有志者如何追求事業的成功。在王安石的文集里,議論性散文占的比例最大,往往立意新穎,見解獨特,能言人所未言,給讀者以啟迪。如《讀孟嘗君傳》、《讀柳宗元傳》、《孔子世家議》、《太古》、《傷仲永》等,均是膾炙人口的名篇。這里舉一篇散文賦以示:

龍之為物,能合能散,能潛能見,能弱能強,能微能章。惟不可見,所以莫知其鄉;惟不可畜,所以異于牛羊。變而不可測,動而不可馴,則常出乎害人,而未始出乎害人,夫此所以為仁。為仁無止,則常至乎喪己,而未始至乎喪己,夫此所以為智。止則身安,曰惟知幾;動則物利,曰惟知時。然則龍終不可見乎?曰:與為類者常見之。(《龍賦》)

這篇小賦,在語言、寫法上已經完全散文化了,屬于一篇寓言式的小品。作者并不對龍作詳細的形貌描寫,卻充分發揮他的理性智慧,借龍這一傳說中的神物來表達自己的處世哲學,闡述心目中的人格理想。通篇文章在精彩迭出的議論中閃爍著智性的光輝。
王安石的詩歌創作也卓有成就,嚴羽《滄浪詩話》稱其為“王荊公體”。在一千六百余首的作品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對社會現實、政治改革的關注。比如《省兵》、《兼并》、《感事》、《禿山》、《促織》、《河北民》、《白溝行》等等。他還有不少詠史和懷古的作品,或借歷史人物寄托個人抱負,或總結歷史教訓,或表達個人的獨特史識。比如《金陵懷古》、《開元行》、《賈生》、《孟子》、《商鞅》、《諸葛武侯》等。其中兩首《明妃曲》尤為突出,立意迥別于前人,在詩壇上曾引起強烈反響,歐陽修、梅堯臣、曾鞏、司馬光等人都寫了和詩。這里引其一首以示: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角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王安石前期的詩歌主要是繼承了韓愈的詩風,散文化的傾向更加突出,加之以大段的議論,凌厲的筆勢,成為繼歐陽修后宋詩面貌的前期代表。明代胡應麟指出:“至介甫創撰新奇,唐人格調,始一大變。蘇黃繼起,古法蕩然。”(《詩藪》外編卷五)點明了王安石在宋詩風格形成過程中的關鍵作用。
晚年退出政治舞臺以后,王安石徜徉在山水自然當中,心情逐漸趨于平淡,用他自己的話說:“解玩山川消積憤,靜忘歲月賴群書。”(《寶應二三進士見送乞詩》)隨之,詩風也發生了重要的轉變。這段時間里,他寫作了大量的七言絕句詩,通過江南自然景物的描寫抒發自己晚年寓悲憤于閑淡的心情。這些小詩借鑒了唐代王維的藝術手法,筆調清新,意境優美,韻味雋永,深受讀者的喜愛。下面舉三首為例: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云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江上》)
欲望淮南更白頭,杖藜蕭颯倚滄洲。
可憐新月為誰好,無數晚山相對愁。(《北望》)
北山輸綠漲橫陂,直塹回塘滟滟時。
細數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北山》)

黃庭堅認為:“荊公暮年作小詩,雅麗精絕,脫去流俗。”(《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十五)嚴羽則認為:“公絕句最高,其得意處高出蘇、黃、陳之上。”(《滄浪詩話·詩體》)毫無疑問,王安石是宋代詩壇上一位影響深遠的作家。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