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下百老匯上:紐約客夢
滿額折

下百老匯上:紐約客夢

定  價:NT$ 380 元
優惠價:90342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詹宏志 專序導讀 張艾嘉 深情推薦

1條牛仔褲,12條紐約大道,50年歲月,70篇文章,
布魯克林橋、藍山咖啡、哈德遜夢想、帆布球鞋、地鐵、蘇活、蠔吧
大中央火車站、天際線……紐約每一角,都有來歷和掌故,
下百老匯上的每一刻,都是光陰的故事。

在卡波堤(Truman Capote)眼中,只有紐約才是真正的大都會。
在一整代華人眼中,只有看張北海,才能讀懂這個大都會。
只有張北海會這樣說紐約:四百多年前,荷蘭航海探險家亨利.哈德遜乘著一艘三桅帆船,駛進了今天的紐約海灣。
只有張北海會查出來:如今已倒的世貿大樓當年原本是要蓋成中國館,但因為七七事變,中國未能參加世貿博覽會,最後變成世貿雙塔。
只有張北海會告訴你:人們傳說,無論你來自何地,只要站在時報廣場半小時,一定會碰到一個你認識的人。
紐約穿越中國城的這條下百老匯大道,是張北海的家。
在那個沒有自助旅行、相機只有專業使用、網路旅遊資訊不存在的時代,
能到美國紐約的華人,都是從張北海家的客廳,開始認識紐約。
所以陳丹青說:張北海?我是看他的文章懂紐約的。
所以阿城說:我迷張北海文字的根本原因,在於迷其風度。

作者簡介

張北海

本名張文藝。1936年生於北京,1949年隨家人到台灣,師從葉嘉瑩學中文,就讀台灣師範大學。1962年到洛杉磯繼續深造,南加大比較文學碩士。1972 年考入聯合國,任職二十多年。上個世紀70年代起,張北海不間斷地寫有官紐約生活的散文,他的文章當年幾乎成了初抵紐約的華人了解大蘋果的入門讀物。
作品有:散文《美國:八個故事》、《人在紐約》、《美國郵簡》、《美國美國》,及長篇小說《俠隱》。

攝影:
韓湘寧

1939年出生,台灣師範大學畢業,為早期台灣現代藝術重要畫家之一。1972年於美國紐約蘇荷與張北海先生再度重逢。

名人/編輯推薦

張艾嘉

從我第一篇小學作文被老師讚賞,題目就是「我的叔叔」,到開始看他的文章,對他總是有一種崇拜。我長大了,他卻也沒老,我們開始有共同的朋友。從紐約到香港、台灣到大陸,我看到了別人對他的尊敬,還有說不完的羨慕。他的生活態度,如同他喝酒:專情於威士忌,慢慢品嚐、認識,深入了解。所以他只談他懂的,其他的,就聽聽別人怎麼說吧。

不知從幾時開始,我們越來越像父女,總是會惦念著對方,我為他做點小事,他為我寫個劇本。他來香港看我,我帶兒子去紐約跟他過個聖誕。一起喝酒、做炸醬麵,有時有說不完的話,有時也可以安靜的不說。我們就是家人,不再帶有任何色彩卻更濃厚的親情。

目次

一、.紐約紐約
1.大中央
2.吃在紐約
3.從土中來,到土中去
4.獨特天空線
5.窗外的大鐘
6.紐約地鐵九十年
7.世界交叉口
8.流動的詩
9.跪式公車
10.街角、廣場、利斯本納德
11.物換星移
12.舞台紐約
13.街頭表演
14.當非藝術人士面對新作品的時候
15.蘇荷世代 蘇荷現象
16.自由之塔第一石
17.「月舞」餐車
18.保齡草地
19.「哈德遜」的夢想
20.二十四塊美金的傳奇
21.紐約生蠔
22.曼哈頓的樹

二、美國夢
23.好萊塢之夢
24.搖滾與革命
25.美國國債
26.良心基金
27.酒戒
28.一塊錢和一個夢
29.鑽石不朽!
30.訃聞
31.一個美國現象
32.又一個美國現象
33.禮物
34.吸煙者的悲歌
35.七十年代的美國
36.需要和想要
37.西裝與便裝
38.牛仔褲
39.歌后,妖姬,門徒
40.帆布球鞋─從昨日之古到今日之酷
41.迪士尼的樂園
42.迪士尼的魔幻
43.回到未來
44.電視餐
45.兜頭
46.啊!火雞

三、一個時代
47.五台山上,五臺山下
48.雞蛋與我
49.從北京到臺北美國學校
50.我腦海中的五十年代臺灣
51.泛美和麥道
52.金門與我
53.太平洋樂園
54.東非事件
55.藍山和咖啡
56.我的朋友韓湘寧
57.小城故事
58.烏士托國
59.「九十」是什麼「年代」?
60.烏鴉炸醬麵
61.後現代旅遊
62.政變
63.夸族(美國、臺灣)酋長的婚宴
64.野生動物園
65.「藍帶」啤酒
67.五十年不變
68.五十年之變
69「上帝是我的副駕駛」
70.臺北城市學
71.高架:化夢為實
附錄<聞北海先生拒談酒事有贈>

書摘/試閱

物換星移

我不知道外地媒體有沒有任何報導,總之,今年三月二號,紐約「時報廣場」上出現了一個空前的奇景壯觀。一座古老的大戲院,由兩個老明星的巨型氣球人拖著,一步步搬家。這麼說也許不很清楚,那就讓我試著換個方式重複一遍。

 戲院名叫「帝國」(Empire Theatre),是百老匯戲劇區上打的名戲院之一。它差不多和中華民國同歲,於一九一二年建成。自從政府和民間十幾年前開始整頓這個早已淪落為一大風化犯罪區的「時報廣場」以來,色情行業已經一個接一個給關閉。而且,那些不很出色,又老又舊或經濟上划不來的老房子,也一個接一個給拆除,讓位給新的企業和大樓。至於剩下的一些既出色又具有建築意義的老建築,則予以保留。
 問題是,「帝國戲院」的原址已被一位發展商購買,並決定在該地建造一幢又新又大、有二十五個銀幕的電影院,因此已被指定為陸標而不得拆除的「帝國戲院」就只好搬家。於是,這幢經歷了八十多年滄桑的「帝國戲院」,在這種不得已的情況下,硬給聰敏能幹的工程師想出了一個辦法,硬從它在四十二街的原樓址,給硬搬到同一街段西邊不遠的一個新樓址。

這好比將臺北的中山堂,硬給搬到它對面的山西餐廳;或是將香港的立法局硬給搬到—我香港不熟,不知道該搬到哪裏好,總之,活生生地給搬走就是了。工程方面的細節,我看了媒體上的圖解之後仍然搞不清楚,只知道這幢重達三千七百噸的「帝國戲院」,硬給斬斷根基,硬給架上了一面平台,硬給一部機器在鐵軌上推移,再以每三分鐘一英尺的驚人速度,滑行了六個小時之後,硬給搬到它左邊一百七十英尺地段的新樓址。戲院大樓連一塊磚都沒有鬆,就連樓頂上的麻雀鴿子都沒有給驚動飛走。

然而,這裏究竟是百老匯,連一個發展商都不得不回顧歷史,一顯身手。因此,這樣一件就算絕不輕鬆、但仍然只不過是一件純粹工程性作業,都必定有一場戲劇化演出。因此,三十年代初在這個大戲院開始搭檔成名、再從百老匯紅到好萊塢、而成為美國喜鬧劇傳奇的「高腳七與矮冬瓜」(Abbott and Costello),就理所當然地負起了搬這個家的重任。而且,由這兩位老前輩的三十英尺的氣球人像,在前面象徵性地拖著二人的老家到其新家,簡直又美又可愛了。

紐約人不在話下,但是外地人,甚至於過去六十年之中只來過一兩次的遊客,都必定不會忘記那個「老」的「時報廣場」是什麼樣子的所在。即使沒有來過的人,如果看過有關的好萊塢電影,像六十年代的《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那也還是可以大致體會到它是一個什麼樣子的罪惡集中營。
 什麼樣子?當我三十幾年前第一次由到處都是無上裝酒吧的洛杉磯來紐約度假的時候,都不得不驚嘆「時報廣場」上的燈紅酒綠,更不要說在百老匯大道上就可以看到脫衣酒吧二樓伸到外面的玻璃窗中的美女裸舞。而這只不過是冰山之一角。

總而言之,當「時報廣場」二十世紀三十年的黃金時代一過,然後從二次大戰前夕到冷戰後這長長一段期間,這個不過一平方英里的所在,絕不是一個可以闔家光臨的美麗所在。然而—我也知道這個「然而」會引起無限麻煩和咒罵—但是,然而,這朵罪惡之花仍具有她那千嬌百媚、妖豔麗嬈。否則,你如何解釋在她最不名譽的時刻,仍吸引每年千萬遊客?而這千萬遊客又何嘗不知道,在那萬紫鮮紅的耀眼燈光的背後,充滿了血淚和死魂靈?

「帝國戲院」的搬遷,差不多是「時報廣場」改頭換面的最後一兩著棋。很好,六十年一甲子,物換星移,那經過如此長久的努力而終於重新誕生的「時報廣場」又是一個什麼模樣?我不想吊你們的胃口,從它新建和待建的大樓和企業總部來判斷的話,新的「時報廣場」將成為世界一大媒體中心,而名副其實地變成一個「世界交叉口」。

然而—我也知道這個「然而」會引起無限的麻煩和咒罵—但是,然而,我仍感到幾絲幾縷的惆悵,那種眼見一個罪惡的「巴比倫」脫胎換骨,而變成又一個其乾淨無比的「迪斯奈樂園」的那種惆悵。(1998)

紐約生蠔

約四十年前,當我來紐約定居的時候,先暫住在聲譽其糟無比的包厘街(The Bowery)。這條曾經時髦過的街道,及其鄰近社區,大約在南北戰爭之後,因曼哈頓日益向北擴建而開始沒落。等我住進來的時候,包厘街一帶早已淪為貧民窟,而且成為酒鬼區的代名詞。

然而,也正因如此,也和我以前來紐約的經驗不同,當我走在這條髒亂的大街上,看到的是一家家廉價酒吧,廉價旅社,遍地酒鬼,慈善廚房,以及日落之後冒出來的一些馬路天使,幾乎讓我覺得走回到一百年前的老紐約。然而,也正因如此,也正是在這條酒鬼街上,讓我首次接觸到老紐約的一個特徵:蠔吧(oyster bar)。

不錯,沒來紐約定居之前,在洛杉磯那十年,我也曾偶爾在南加州幾處海邊餐廳吃過半打一打的生蠔生蛤,但都是在比較像樣子,至少可以闔家光臨的所在。直到一九七二年,我走進了包厘街邊一家蠔吧。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門前那塊木板菜單:半打生蠔七毛五,冰啤酒七毛五。

是個半地下,窄窄暗暗的一個所在。只有一排吧台和幾把高腳椅。半地下室臨街牆的上端有窗,透進來一些昏暗的自然光線。我一坐下來的感覺是,這是一個窮途末路的所在。我點了半打生蠔和冰啤酒。很意外地發現,剛給你撬開的生蠔又肥又大,躺在帶有海水鹹味汁液的半貝殼內。我先吃了一個什麼料也沒有加的生蠔,之後幾個也只滴了一兩滴檸檬,配上幾片蘇打餅乾,再一口兩口冰啤酒……讓我驚訝一個如此沒落的所在,竟然有如此之美的生蠔,我才突然發現生蠔就應該這麼吃。

生蠔確實應該如此吃,再沒有任何生吃能比吃生蠔更原汁原味的了。就連日式生魚,儘管仍是生吃,可是大師傅已經為你去皮去刺,再去掉任何不下口的部分,然後還要蘸點芥末醬油,才終於入你的口。
 之後又去了這條街上另外幾家蠔吧,我才漸漸領悟到,這又何止是在吃紐約之海味,我是在吃紐約的「海」之味。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342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