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十九歲(簡體書)
滿額折

十九歲(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18 元
定  價:NT$ 108 元
優惠價:8794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孩子的眼裡,成人世界總是豐富多彩、絢麗多姿的,所以他們總是盼 望自己趕快長大,因為長大了就可以瞭解、體驗成人的世界。 由李舜源編著的《十九歲(十七歲的天空成長季)》中的少年更是如此, 初中畢業成績優異的他,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毅然決然地退學務農,因為 對於當時的他來說,只有務農這唯一的辦法能讓他甩掉“學生”的未成年標 簽。而只有甩掉了那個“青澀”的身份標識,他才能儘早“長大成人”。在 任憑欲望驅使著自己的身心越過了成人世界的界限,體驗了那個光怪陸離的 世界之後,他最終放棄,拒絕虛妄地長大,重新撿拾起自己本真的身份。 《十九歲(十七歲的天空成長季)》從少年十三歲的早晨開始寫起,到他 離開學校,完成“成人遊戲”後又回到學校的十九歲早晨結束。讀者感受著 他的成長,驀然發現其實文中的他就是我們自己。欲望與倔強糾結的青春, 而在嘗試與失去中,心智逐漸成熟,最終明白生命原本是一個過程。.

名人/編輯推薦

由李舜源編寫的《小雀斑和豆餅臉》是十七歲的天空·成長季叢書之一,以青少年的身心成長及其與周遭劇烈變化的世界的互動為描述對象,深入探討生命價值,具備極強的可讀性與現實意義的作品。
本書講述了初中畢業成績優異的他,不顧家人的強烈反對,毅然決然地退學務農,因為對于當時的他來說,只有務農這唯一的辦法能讓他甩掉“學生”的未成年標簽。而只有甩掉了那個“青澀”的身份標識,他才能盡早“長大成人”。

“不知痛苦的人,無法抵達本質”
——成長小說類型概述
一、成長小說概念及要素
人總歸要成長,一個正常的人生都要經歷從童年到成年、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文學是“入學”,自然要記錄、反映和表現這一現象。小說是文學家族中重要的一員,以人的成長為題材的小說,為數不少,但不是所有涉及到“成長”的小說都是“成長小說”。所謂“成長小說”,美國學者莫迪凱·馬科斯(Hordecai Marcus)在《什么是成長小說》中界定為:“成長小說展示的是年輕主人公經歷了某種切膚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變了原有的世界觀,或改變了自己的性格,或兩者兼有;這種改變使他擺脫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終把他引向一個真實而復雜的成人世界。”這個“年輕”到底是什么時候呢?一般認為是從童年向成年跨越期,也就是青春期。在題材時間段上,它與兒童文學和校園文學、青春文學有許多重合之處,但是在情節結構、主題、價值和審美取向上卻有自己的類型成規。兒童文學的世界基本上是一片“凈土”,而成長小說則直面現實,展示了生活的本真形態,觸及了生活的骯臟和丑陋。跟一般校園文學和青春文學相比,成長小說的主人公是動態的、變化的。在自然的成長過程中,他(她)遭遇到了人生中重要的事件:或是愛情挫折,或固真理追求,或是國家需要,或因公平正義等,經過
“切膚之痛”的考驗后,在生理特別是心理上發生重要變化。從結果上說,成長小說中的主人公們有的加深了對生活的認識,變得深刻睿智,積極入世,有的卻大徹大悟,與世決絕。同是一個(或幾個)主人公,成長前后判若兩人。這些考驗事件,是主人公成長路上的關卡。越過去了,像儀式一樣,主人公就長大成人。當然成長過程因人而異,有的因一個事件就發生改變,成長較快;有的成長較慢。需反復經受考驗。除了“年輕主人公”和“考驗事件”外,成長小說還具有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引路人。這個引路人就是引導他(她)成長的力量,這個力量可以是具體的引路人,也可以是某種思想、觀念或者道德律令。我們一般把具備這三個基本要素的小說稱為“成長小說”,從古今中外的成長小說具體情況來看,它們也多具有這些要素。
二、成長小說的涌源和海外發展
作為一個世界性的小說類型,成長小說的源頭在德國,其概念也來自德語“Bildungsroman”,我們有時候也將它翻譯為“教育小說”或者“成長小說/教育小說”,其原因在于,最初的成長小說始終伴隨著教育和啟蒙指向。這跟18世紀末德國的“狂飆運動”有關,因為“狂飆運動”實質是一場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的理念是:拯救社會、改造社會的方案應該通過人們的修養改造、個性改造來完成,而完善修養、改造個性只能通過教育來實現,教育的最佳時機當然是成長期。“成長小說”就是在這個背景下產生的。
成長小說也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在形武方面,中世紀時期的德國騎士史詩《帕爾齊伐爾》初具成長敘事的基本框架,即主人公帕爾齊伐爾經歷了犯錯、負疚、矛盾而達到心靈成熟的各個階段。維蘭德《阿迦通的故事》被稱為德語文學史上第一部比較成熟的長篇啟蒙教育小說(其實也就是我們后來所說的“成長小說”)。對中國讀者來說影響最大的一部小說當數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但是最典型的卻是《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代》(也翻譯成《威廉的成長》)。
德國的古典成長小說始終有指向內心、探索精神自我的過程,也就是說主人公的成長與成人最終多以心智的成熟為律令,世俗的成功反在其次。這就容易導致主人公成長后出現兩個極端的結果:要么在飽經憂患之后憤世嫉俗、毅然歸隱,或者棄世,如《阿迦通的故事》,或者自殺,如《少年維特之煩惱》;要么心智成熟,激流勇進、擔當國家民族大任,比如《威廉的成長》。 英國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出現得比德國的成長小說《阿迦通的故事》還要早,但是以前我們一般將它歸為“流浪漢小說”,現在也把它當做成長小說對待了,因為它具備成長小說的一般特征。談及英國小說歷史上最有影響的成長小說,我們得首提狄更斯的成長三部曲(《霧都孤兒》、《大衛·科波菲爾》、《遠大前程》),它們主要講述貧寒子弟的成長;另一個是維多利亞時代女性作家的寫作,她們開辟了另一個方向:女性的獨立和成長,這些作品有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愛瑪》,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喬治·愛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等,它們在女性文學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約翰·班揚的《天路歷程》,寫主人公“基督徒”受福音感召后離家出走,經過“名利場”、“困難山”、“安逸平原”等重重考驗,到達“天國之城”的故事,其主題當時是指向宗教,但是其情節模式卻為后來的成長小說提供了靈感源來和故事框架。
20世紀后,隨著人們的自我意識、個體觀念的增強,以抒寫人物個性追求、精神成長的作品在世界各國大量涌現,比如英國勞倫斯的《兒子與情人》、毛姆的《人生的枷鎖》、喬伊斯的《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威廉·戈爾丁的《蠅王》;瑞士赫爾曼·黑塞的《在輪下》、《德米安》,德國托馬斯·曼的《魔山》,法國羅曼·羅蘭的《約翰-克里斯朵夫》等,小說中張揚個性、追求精神的“成長維度”往往與主張世俗道德、社會成規的“教育維度”的價值取向發生尖銳沖突。
美國的成長小說尤其如此,走的是一條個體本位、拒絕社會教化的路子,這其實也是現代成長小說發展的大方向,這些小說有霍桑的《年輕的古德曼·布朗》、《紅字》等。但美國成長小說最具美國特色的是它的冒險性故事情節,如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等,表現了自然人性與社會現實的沖突,又將幽默詼諧寓于敘事之中。這類小說還有杰克·倫敦的《野性的呼喚》、《海狼》,后者是他理想的現代人的成長之路。
20世紀以來美國的成長小說最著名的當數塞林格的《麥田的守望者》,小說中有一句話我們印象很深。主人公霍爾頓的老師說,一個人不成熟的標志就是他會為了理想而選擇崇高地死去,一個成熟的人的標志是一個人要為了理想而謙卑地活下來。當然,霍爾頓進精神病院去做精神治療是成長還是反成長,是成熟還是幻滅呢?或許這也代表成長小說在消費時代的另一條發展路線:幻滅式成長。這類小說還有德萊賽的《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美國悲劇》等。
三、中國式的成長
中國有成長小說嗎?按照成長小說的經典定義,我們似乎沒有,但是我們不能說,中國沒有自己的成長模式,或者說成長只有一種模武,而成長小說只有一種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肯定有自己的成長小說,而且是在獨立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西游記》從題材上說,是幻想小說類型中的神魔小說;如果從成長角度來看,它也是一部成長小說,代表一種“中國式的成長”。
《西游記》的“男一號”當然是唐三藏,可是出彩的卻是“男二號”孫悟空。唐三藏經歷了短暫的生理成長后,其性格和心理基本再無變化了,種種磨難只是對他佛性明澈和心智堅定的見證。而孫悟空不同,他最初的身份是一只猴子,然后是美猴王、齊天大圣、階下囚、行者,最后是斗戰勝佛。作為神話人物,孫悟空的年齡應該沒有實質性交化,生理上也比較恒定(除了本領更大一些),但是心智變化天翻地覆。護送唐僧取經的過程,其實也是孫悟空成長的過程。在成長過程中。他得到很多人的指引,最初是一只老馬猴,后來是菩提老祖,然后是唐僧、觀音菩薩和如來佛等,主要是觀音菩薩。取經是一個最大的考驗事件,八十一難是一個個小的考驗事件。考驗事件有的還來自取經隊伍內部,比如唐僧的誤解、驅逐,豬八戒的抵觸、拆臺等,對他的躁心、魔心、好勝心、虛榮心逐一進行考驗,使他經歷了數不清的煎熬,真可謂從生理到心理都經歷了“切膚之痛”。但是他最后“長大”了,從一個猴子、妖怪、普通天神“成長”為佛——一種人生最高境界,即使在仙界也是令人羨慕的。
孫悟空的成長有許多令人深思的地方,他的成長之路和成長代價可以作為一代青少年成長的隱喻,也可以代表我們傳統中國成長之路的獨特性,那就是個人內在個性的妥協和天性的泯滅,但這卻是我們中國傳統教育頗令人爭議的地方。
四、當代中國成長小說
成長小說在中國當代小說家族中占有重要位置,已經有60余年歷史,但是我們一般不用‘‘成長小說”這個概念,而是習慣性地將它們歸置于“革命歷史小說”、“新生代小說”、“‘80后’小說”等當中去。近幾年才將它們從不同陣營中拉出來,作為一個重要現象加以獨立研究。當然有時候我們也犯了外延無限擴大的毛病,將很多嚴格來講不屬于成長小說的小說也拉進來,反而讓問題變得復雜。
當代中國成長小說有三種主要的形態,一種是關于“新人”成長的成長小說。這類小說一般跟“革命”和“歷史”相關,成長主人公也有“大齡化”傾向。這類小說一般繼承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革命小說”敘事模式,從情節結構上說,可以看做是它們的續接和完成模式,在情調上也一掃過往同類小說的迷茫與,幻滅,如茅盾的《幻滅》、《動搖》、《追求》等。這類小說的代表作有《青春之歌》、《歐陽海之歌》、《閃閃的紅星》、《戰斗里成長》等,講述主人公在革命的大熔爐里,在革命領路人的引導下克服種種困難,完成艱巨任務,最終實現思想和價值觀的全面超越,成為社會主義新人。二是關于“新生代,,成長小說。這類小說一般以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大學生自覺以現代西方思想為內心準則,抗拒傳統教育和世俗社會,立志成為新的市場環境下的獨立個人為敘述內容。這類小說影響比較大的有《在細雨中呼喊》、《英格力士》、《成長如蛻》、《私人生活》等,跟“新人”成長小說中的主人公相比,引導他們成長的要么是尼采、薩特、弗洛伊德等現代生存哲學代表人物,要么是個人的身體。他們除了自己和自己的身體。誰也不相信。三是“80后”成長小說。這是一種比現實性寫作還要現實的寫作:現在性寫作——自己寫,寫成長中的自己。由于他們的主要生活空間是校園,所以這類小說跟校園、同伴(同學)有密切的關系。他們的成長沒有“新人”成長小說濃重的歷史感和方向感,也沒有“新生代”成長小說濃厚的幻滅感和孤獨感,他們既不可能按照傳統的方式被引導成長,又不能獲得足夠的力量自我引導,他們只能憑依同年人的伙伴情誼在彼此安慰、彼此同情中摸索,因為他們的同伴跟他們自己一樣,也是不成熟、未成長的,因此這類小說中主人公的成長是未完成和不可能完成的。屬于未完成型的成長小說。這類小說影響比較大的有《三重門》、《夢里花落知多少》、《逃之夭夭》、《這些,那些》等等。
在這主要的三類成長小說之外,還有一些未能涵蓋的作品,比如《人生》、《家園》等。作品主人公的成長伴隨著傳統道德、國家、民族等一些大的價值觀引導,向著外在的“大我”學習,最終成為有擔當的“大我”理想人格的故事。這類小說現在作為成長小說尤其是“80后”反成長小說的對立面和糾偏力量存在,越來越多地在網絡上出現。
五、韓國成長小說和“十七歲的天空-成長季”
跟其他文學創作一樣,當代中國小說的創作有兩個發展趨勢:一是向民族化、本土化掘進,從傳統文化的引證中確證自己的國族身份,尋找自己的世界定位;一是國際化、跨國化趨勢,就是說我們的國內創作與國際創作越來越保持同步,共同組成文學創作的國際化浪潮,以至于幾個國家的創作很難說誰更多影響了誰。比如韓國最近的“成長小說”也有強烈的拒絕成長傾向,幻滅的浪漫主義和精神想象自由流行,這跟中國“80后”成長小說是合拍的,申京淑的《很久以前的離家出走》、《深深的憂傷》,殷熙耕的《漢城兄弟》,金愛爛的《爸爸,快跑》等小說就是如此。但是對于韓國來說,除了好萊塢大片熱,在中國還有一個“韓流”熱。之所以出現“韓流”,一方面說明中韓兩國有著十分緊密的切合點、相似性,能引起我們的強烈共鳴;另一方面說明韓國文化當中有許多我們缺失或想要的東西,比如溫暖的人際關系、自覺的道德意識、明確的文化歸屬感和對未來的信心,等等。“可愛淘”的校園成長小說系列在青少年群體中流行,不能說背后沒有這些原因。不能不承認,當代中國在市場化、現代化轉型中,丟失了很多東西,相當程度地迷惘,以至于成長小說中出現大量未能甚至不可能長大成人的現象。
現在我們引進并翻譯出版這批韓國成長小說,自然有出自文化和文學交流的考量,但是也不能說就沒有了解韓國青少年成長過程的需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類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共通的,而對未文學中豐富自己的人生,感受別樣的文化魅力,獲取成長智慧和勇氣。至于說它們有著什么樣的特色和魅力,我們讀后自會有個人的感受。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十七歲的天空·成長季”叢書第一卷十本成長小說全部來自韓國當代優秀作家,在韓國均為長銷、獲獎作品,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其中《小雀斑和豆餅臉》的作者樸范信更是韓國國寶級現實主義作家,曾將韓國最有權威性的文學獎項盡數收入囊中。應該說,這批韓國成長小說的共同特點就是深刻地透視并自如地敘述著所謂“刀鋒上的成長”——青少年敏感的個體生命與復雜多變的社會現實間的碰撞。
以《我是誰的阿凡達》為例,三個尚在花季卻被殘酷的社會幾乎褫奪了身體權利或日生存權利的高中女生在小說、繪畫和溫暖的友情中彼此分享,痛苦卻頑強地成長,最終不僅實現了自我療愈、自我救贖,尋回了對自我身體和生命的主導權,還在某種程度上彌合了曾經破碎的家庭關系。這是一部略帶迷幻色彩的現實主義作品。所謂“阿凡達”,既是主人公在其創作的小說和其日常活動的網絡虛擬空間中的替身,又暗指人類在社會生活中的身份焦慮和疑問。作者以手術刀般簡潔深刻的筆調,感性而銳利地透視著社會,同時又猶如沃卓斯基兄弟的《駭客帝國》,呈現出一個重重懸疑又步步驚心的‘‘擬像”世界,用一種別具想象力和可讀性的方式表達著社會的荒誕、生存的迷惑以及抗爭的勇氣和希望,從而將小說帶到了鮑德里亞般的哲學高度。作品雖然描述了社會的陰暗面和青少年成長的苦痛,但仍然給人以希望和光明,同時陰暗和苦痛本就是成長過程或者說成長小說的題中應有之義,正如作者所言:痛苦,是徹悟的契機。不知道痛苦的人,無法抵達本質。該書在韓國出版后一再重印,迄今已達l5萬冊的銷售量,可見其直抵人性深處的力量,而略顯陰暗和痛苦的外包裝不僅并未削弱這一力量,反而使其更加真實而強大。
無論從其文學性、生命力、精神關懷或是現實意義而言,這套“十七歲的天空·成長季”叢書,與曾在中國出版市場大行其道,但卻嚴重類型化、模式化、產業化、低齡化、淺表化、空洞化的青春文學是不能相提并論的。成長小說應是抱著嚴肅的文學創作態度,擁有鮮明的語言風格,以(主要是)青少年的身心成長及其與周遭劇烈變化的世界的互動為描述對象,深入探討生命價值,具備極強的可讀性與現實意義的作品。而“十七歲的天空-成長季”正是力圖恢復生活的多面性與多重性,在中國當下激烈轉型的社會進程中,讓中國的青少年遠離不痛不癢、無病呻吟甚至誨淫誨盜的文學環境,真正開始有營養的閱讀,真正開始思考并期待成長的蛻變,尋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許道軍
2011年3月22日于上海大學

目次

總序 “不知痛苦的人,無法抵達本質”作者的話Chapter 01 別了,英語詞典Chapter 02 我親愛的性教育啟蒙師Chapter 03 有天我去朋友家玩Chapter 04 比這更大更讓人懷念的世界Chapter 05 我的夢,我的‘‘做過’’牌牛仔褲Chapter 06 我想快點變成大人Chapter 07 藝術?那就去樂隊社團吧Chapter 08 等著我,紅色屋頂Chapter 09 天助自助之人Chapter lO 少年農民Chapter 11 青少年不良行為傳授委員會Chapter 12 通往成人的悲傷之江Chapter 13 姐姐啊,姐姐Chapter 14 十九歲.

書摘/試閱

有些人說自己在13歲前就已經知道了本該以后才能了解的成人世界。小小年紀就說對人生已經沒有不知道的事情了,但是他們所謂的“知道”究竟包含了多少“成人世界”就不得而知了。然而可以看出,這些早熟的天才們和造就這些天才的環境就存在于世界上的某些角落。
我不是天才,但我從小就有一個在學習上被稱為天才的哥哥,他只要有空就戲弄我說:
“你可得知道,腦子不好,一輩子都要受苦。”
或者說:
“腦子轉不動的話,手腳就要早早地辛苦了。”
哥哥上初中的時候得過學習能力競賽一等獎,高中的時候在全國模擬考試中也拿過第一名。
起初,我不服氣地說:
“別這樣說,我也不錯呢!”
“你這家伙,在農村高中里學習不錯和在全國模擬考試中的第一名是一回事嗎?”
最后,我常常因為嫌煩就閉上嘴巴。那個時候我已經明白,和天才在同一屋檐下生活本身就是讓人疲倦的事情。要說我有比其他人更早懂得的事的話,就是這件事情。天才很累、話多,極其討厭干體力活,因此很會支使弟弟妹妹端茶倒水。天才不管時間和場合,專挑不中聽的話說,常常只想動動嘴就解決所有的事情,理論性很強,但是實踐能力極差,等等。一一列舉的話,將會無止無休。
13歲的時候我升初中,哥哥考入漢城的大學。這時,我才從和天才在同一屋檐下的生活中解脫出來。我想可能沒有人像我這樣真心祈禱哥哥考上大學并為之高興了(雖說學習那么好,理所當然應該考上,但是世事難料)。這之前,哥哥時時刻刻都在責怪我的腦子并同情我的手腳。在去漢城之前,哥哥對我說:
“臭小子,我不在的時候,你也要好好學習。腦子跟不上,以后手腳就要受累了。”
雖然我不愿意承認,但是不知道哥哥怎么預測到我要比別人先手腳受累。那時我還在上初一。我比別人早上一年學,當時我所知道的世界有多大呢?似乎從來沒有計算過。現在回憶起來,就連當時我的臉的模樣都變模糊了。
升初中的時候,我的個子還不到一米四。校服褲子的褲腿要往上卷兩層才可以,上衣也大得像件袍子。因為這樣能多穿幾年,所以媽媽特地要了最大號的。我的書包重量估計超過四公斤了。最初我天天帶著一本《東亞新英語簡明詞典》去上學。可是我一個星期也沒有翻過它一次,也就是說根本沒有需要用到它的時候。這本詞典是我小學畢業時作為學校代表獲得的教育部長獎的獎品。雖然當時才剛開始學英語拼寫的大、小寫字母以及印刷體和手寫體,可我還是把這本詞典放在了課桌的一角。因為這是告訴老師和同學們“我是誰”的最好證據。而且,哥哥在去漢城前對于學英語的事也曾經說過:
“想學好英語沒有別的竅門,即使不上英語課,你也要帶上詞典。”
當然也不是因為聽哥哥的話,而是想告訴那些平白無故看不起農村孩子的城市孩子們,我也行!雖然我所上過的小學很小,但這是作為學校代表獲得的教育部長獎的獎品。因此我的書包總是沉甸甸的。 而從家到學校的路程也不是一般的遠。家離學校20里,我一天往返要走40里,每次要翻過3座小山坡,快步走也需要3個小時。我跟著上高中的哥哥們走的時候,總是背著書包一路小跑,胳膊上常常留下書包帶勒出的一道道痕跡。早晨吃完飯后上學,在學校上了六七個小時的課,回到家時已經是晚上了。每天都累得筋疲力盡的,哪還有精力去考慮其他事情?
但是我的心并沒有被累垮。起初我的夢想也很樸實。我書包里裝著翻都不翻的英語詞典,我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想要老師和同學們意識到我的存在,想要告訴大家不要因為我個子小或者是從農村來就看不起我。我并不僅僅滿足于用詞典來展示自己,而是一直想在別人面前好好表現一下,只是這個機會遲遲未到。
終于有一天,我等來了這個時機。
“有人知道現在的文教部長是誰嗎?”
這是5月份的一節語文課。坦率地講,現在我也不知道誰是文教部部長,當時這些剛上初中的家伙們當然更不知道。教室里鴉雀無聲,同學們只是看著老師。老師提示說:
“文教部出版的書上沒有部長的名字嗎?”
因為沒人舉手,老師自言自語地說道。老師翻開語文書來看,我也趕緊翻到了語文書的最后一面。但是除了發行一項中有“文教部”三個字外,上面并沒有出現部長的名字。有點小聰明的我似乎感到老師在暗示我們其他科目的書上可能會有,于是我趕緊從書包中拿出別的教科書來看,其中有一本生物和自然合訂的科學課本,上面居然有部長的名字——書皮右上角寫著“文教部部長鑒定畢”。P1-4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94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