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國醫大師李振華經驗良方賞析(簡體書)
滿額折

國醫大師李振華經驗良方賞析(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9 元
定  價:NT$ 234 元
優惠價:87204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國醫大師經驗良方賞析叢書:國醫大師李振華經驗良方賞析》內容簡介: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權威機構授予當代30名著名中醫師“國醫大師”光榮稱號。《國醫大師經驗良方賞析叢書》編入的鄧鐵濤、路志正、何任、周仲瑛等幾十位中醫臨床大家,都是享有盛譽的國醫大師。《國醫大師經驗良方賞析叢書:國醫大師李振華經驗良方賞析》是該叢書中的一本,匯集了國醫大師李振華先生49種常用的臨床經驗良方,由中醫科學院等多單位高年資的學者專家列出功用、適應證,還從解讀和賞析的角度精選了李振華先生的部分臨證心得并做了闡發和提示,力求能夠體現其臨床用方特點及辨證思路。

作者簡介

李振華先生是著名中醫學家、教育家。先生幼承庭訓,其家鄉河南洛寧是“河洛文化”的發源地,“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河圖洛書是中華文明之始。《論語》上云:“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斯地的夏商王國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早期王國,而斯地的龍山文化,正是夏文化的母體文化。悠久的文化積淀,孕育出不少賢達名士,振華先生的父親李景唐先生即為豫西名醫,極擅治外感熱病和內傷雜病。振華先生可以說是聞著藥香味長大的,自幼邊讀私塾邊幫父親抓藥,幫病人煎藥,在乃父的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的熏陶下目睹早年鄉間農人病苦掙扎、苦難,遂自幼立志拯危濟厄,習醫活人。
1940年豫西大旱,餓殍遍野,霍亂流行。振華先生遵父命輟學,回家學醫。乃父以“真善為本,濟世成德”為座右銘,嚴加督導并講授中醫經典。振華先生曾說:“這段學習對我一生至關重要,后來我又通過學習哲學,特別是唯物辯證法,對中醫經典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為以后的醫、教、研工作奠定了基礎。”“隨父學醫,主要分侍診、試診、試方、獨立診病處方幾個階段。”振華先生23歲時,懸壺鄉里,開始獨立診病。他經常徒步走山路出診,或騎小毛驢為急癥病人送藥。1950年河南省中醫統考,李振華以全縣第一的成績獲得中醫師開業執照。1953年,縣人民醫院成立,振華先生是唯一的中醫醫師。
振華先生治學見解深刻,用藥準確,師古不泥,多有創新。其治外感熱病,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乙型腦炎、流行性感冒、麻疹等發病急、病情兇險,分期辨治,常力挽狂瀾。力倡東垣的“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善治病者,唯在調理脾胃”,其辨治脾胃病強調肝、脾、胃的關系,提出“因虛致實,因實致虛,虛實交錯”的病機理論和“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治療原則。創立效方,經治數千患者,凡堅持服藥者,未有一例轉為更甚;提出“脾本虛證無實證,胃多實證;脾虛是氣虛,甚則陽虛,脾無陰虛而胃有陰虛;治脾胃必須緊密聯系肝;治脾治胃,治胃必兼治脾,脾胃病不可單治一方;胃陰虛治療用藥宜輕靈甘涼”觀點。
振華先生對脾胃病,如常見的消化性潰瘍等,臨床見規律性腹痛,噯氣吞酸,惡心嘔吐,甚至吐血、便血為特征。因其反復發作,治療不易,且常出現大量出血、急性穿孔、幽門梗阻、癌變等嚴重并發癥,對健康危害甚大。振華先生認為本病的成因主要與飲食不節、情志不遂有關。如飲食不調,過食生冷,損傷脾胃;或素體脾虛,復因飲食寒冷所傷,致中焦陽氣不振,虛寒凝滯,氣血不暢,形成潰瘍;或情志不遂,憂思惱怒,致肝氣郁結,橫逆于胃,胃失和降,氣血壅滯不暢,久而形成潰瘍。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說:“木郁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若肝郁日久不愈,氣郁化火,橫逆于胃,可耗傷胃陰,灼傷脈絡而見嘔血、便血。本病病變部位在胃或十二指腸,與肝、脾二臟關系密切,因而在病機演變中分別見肝胃郁熱、氣滯血瘀、脾胃虛寒等不同病理機制。
振華先生將脾胃病分為脾胃虛寒、氣滯血瘀、肝胃郁熱論治。治脾胃虛寒者,治取溫中健脾,理氣活血,方用自擬理脾愈瘍湯:黨參15g,白術10g,茯苓15g,桂枝6g,白芍12g,砂仁8g,木香6g,厚樸10g,甘松10g,劉寄奴15g,延胡索10g,海螵蛸10g,炙甘草6g,生姜3片,大棗3枚。若大便色黑,狀如柏油者,加白及10g,三七粉3g(分2次沖服),黑地榆12g;如語言無力,形寒畏冷,四肢欠溫者,加黃芪30g,甚者加附子10g;如噯氣頻作者,加丁香5g,柿蒂15g;如食少脹滿者,加焦山楂12g,神曲12g,麥芽12g。辨為氣滯血瘀者,治取活血化瘀,理氣止痛,方用自擬活血愈瘍湯:當歸10g,赤芍10g,川芎10g,香附10g,小茴香10g,木香6g,延胡索10g,五靈脂10g,炒蒲黃10g,三七粉3g(分2次沖服),甘草3g。若服后疼痛消失,宜常服健脾和胃、理氣活血之品,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促使潰瘍愈合,方用健脾活血湯:黨參15g,白術10g,茯苓12g,當歸10g,赤芍12g,香附10g,砂仁8g,厚樸10g,甘松10g,延胡索6g,炙甘草6g。辨為肝郁化火者,治取養陰和胃,疏肝泄熱,方用自擬養陰疏肝湯:遼沙參20g,麥冬15g,石斛15g,白芍15g,青皮10g,陳皮10g,甘松10g,劉寄奴12g,吳茱萸5g,黃連6g,白及10g,甘草3g。若疼痛緩解,胃火漸清,可酌減清熱之品,加入健脾而不燥之山藥、薏苡仁、茯苓等常服。另外,重視溫陽扶正,如治心陽垂危及日射病、周期性麻痹、腦震蕩后遺癥等,常可救危難于傾刻,如撥云而見日頭,人所共仰。

名人/編輯推薦

《國醫大師經驗良方賞析叢書:國醫大師李振華經驗良方賞析》是對珍貴中醫資料整理、研究的結晶,對指導中醫臨床實踐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可供中醫師、中醫從業人員、中醫院校學生和廣大中醫愛好者研究、選用。

中國醫學“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在數千年生產與生活實踐中認識生命、維護健康、戰勝疾病的寶貴經驗總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結晶。中醫的整體觀念、臟腑經絡、辨證論治等核心理論,無不浸透著樸素的哲理,不僅具有醫學和自然科學屬性,而且具有文化、哲學和人文社會科學屬性。中醫學是我國最具原創性的重要科技優勢領域,人們可以從中醫的“博大精深”中深切感受到東方文化豐富的內涵。
中國醫學的誕生距今至少有2?500多年的歷史了,從開始的經驗階段到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等古代醫學專著成書,其生命科學的理念與行醫理論逐步走向成熟。張仲景的醫學理論是中醫發展的里程碑,它全面總結和繼承了前人的臨床實踐經驗,經歷了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基本過程,形成了主導思想、基礎理論、辨證論治等一系列中醫的生命科學體系。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授予當代久負盛名的30名著名中醫師“國醫大師”榮譽稱號,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尚屬首次,是我國中醫藥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縱觀中國醫學歷史的發展,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中醫的探索和發展以及著名中醫的成才之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重視前人的經驗與方藥,重視醫道的師承和發揚。
古代《傷寒論》中,曾記錄用汗、下、清、利、破等方法及藥物組方來治療外源性疾病,張仲景的百余首經驗效方也顯示著對內源性疾病起死回生的神奇療效,許多效方對生命運動過程中人類的生存本能系統進行了卓有成效的辨證調節,至今“道經千載更光輝”,被稱為“經方”。還有記載,張仲景少年時“學醫于同郡張伯祖,盡得其傳”;金元四大醫家李東垣幼年就喜愛醫學,曾捐千金跟隨張元素學醫;劉完素自幼聰慧,曾拜陳師夷為師,學成后獨立行醫,聲譽漸隆;朱震亨年輕時深入研習《素問》,5年后外出浙江,走吳中,抵南徐,達建業,以訪求名師,在44歲時仍拜隨羅知悌學醫;葉天士12歲開始從父學醫,14歲父親亡故后又拜師學醫,10年之內拜了17位老師;張景岳幼時從父學醫,13歲時從師京畿名醫金英學習,潛心于醫道,醫技大進,被人們奉為仲景、東垣再生……這些大師的足跡為我們中醫后輩的成才指明了方向。
看如今,近代和當代的許多名老中醫都是將中醫理論和前人經驗與自己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典范,相繼留下或積累了許多寶貴的驗方效方,他們沿著大師的足跡在繼續攀登。施今墨13歲時從其舅父李可亭學醫;蒲輔周11歲上小學時由其祖父講授醫書,15歲起白天隨祖父臨床侍診,入晚苦讀到深夜;岳美中年輕時自學不倦,師從陸淵雷,稍后即加入陸氏函授部深入學習,盡管生計艱難,但他對所學課業一絲不茍,每每寄至上海請師賜教;任應秋幼年讀十三經皆成誦,少年拜師廖季平、劉有余學醫;董建華17歲時拜馳名滬江嚴二陵為師……幾乎所有后來的中醫大家們都是在多年的隨師應診中,虛心學習師輩的辨證用方,細心觀察揣摩,勤思勤問,日積月累,中年以后方成大器。這些經歷給了我們許多重要的啟迪。
著名中醫教育家程門雪先生曾說“博涉知病”,其意是說名醫名家一理一法的提出,一方一藥的運用,無不蘊涵著他們幾十年的摸索、實踐。學習他們的辨證思路、制方途徑、方法方藥,肯定是入室登堂的捷徑。國醫大師們的臨證經驗具有鮮明的中醫屬性,他們在長期臨床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經驗方藥,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其間蘊涵著豐富的中醫理論的實踐元素,是中醫藥創新發展的重要源泉。為了能讓這些中醫精華得以發揚,我們組織人選,幾年來用心遴選了部分現代著名中醫學家們的經驗方藥,條分縷析,剝繭抽絲,舉案列例,梳理成書,以饋廣大讀者的學習與繼承。
叢書的參編者是來自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史文獻研究所、基礎研究所和北京、山東、河南、山西等地中醫藥大學的學者和臨床醫學工作者。經過數十位參編者近3年的精心撰選,現在《國醫大師經驗良方賞析叢書》已端倪初現。在叢書付梓之際,我們非常感謝所選摘內容的原著者、原整理者、原出版者。因為每本書中,我們所選摘的國醫大師們著述中的醫案、醫療記錄和部分原始資料都是他們勞動的成果,其文字權益屬于原著者、原整理者、原出版者。在叢書編選、編撰的過程中,對所選內容我們有的已與原著者、原整理者、原出版者進行了聯系授權,但確也有部分內容,由于年代久遠或信息不暢尚未取得授權,在此我們特別加以說明。待叢書出版后,一俟原著者、原整理者、原出版者提出并聯系我們,保證權益共享。
本書中的方劑藥量,臨床參考時宜根據年齡、證情而靈活變通,不宜過分拘泥。另外,對國醫大師們的用方歸納若有不妥不當之處,希望得到諸學長、同仁的指正。

目次

感冒 1
咳嗽 6
補肺健脾平喘湯 16
益氣平喘湯 19
麻杏石甘止哮湯 21
肺脹 25
香砂溫中湯 33
香砂六君子湯合柴胡疏肝散 38
歸脾湯加減 40
沙參養胃湯 43
清熱愈潰湯 45
理脾愈瘍湯 48
愈瘍活血湯 50
胃苓湯加減 53
左金柴胡疏肝散 57
香砂溫中湯加味 58
萎胃方加減 62
沙參養胃湯加減 65
溫中湯 66
嘔吐 70
六君子合丁香柿蒂湯 77
噯氣方 80
結腸炎方 81
四神湯加味 84
藿香正氣散加減 87
結腸炎方 90
脅痛 94
積聚 104
口苦 108
冠心病 111
心悸 120
復癱湯 131
加減補陽還五湯 137
眩暈 140
頭痛 159
香砂溫中湯治頭重,嗜睡 174
淋證 177
理氣消梅湯 184
肌衄 187
清心豁痰湯 191
內傷發熱 193
癭瘤 201
痿證 203
解表消疹湯 207
深部靜脈血栓形成 212
軟堅消癖湯 216
痛經活血止痛湯 220
月經不調 224
閉經 227
參考文獻 232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