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城市生態社區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城市生態社區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  價:NT$ 288 元
優惠價: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黃杉編著的《城市生態社區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內容提要:本書從社會生態適宜性的角度出發,圍繞“土地利用適宜性評價”和“基于適宜性管理的社區開發”來探索生態社區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圖景。在本書的研究過程中依循先原理后途徑的邏輯遞進結構和內容體系,在系統分析和把握基于社會生態原理的范式內涵、結構內涵和機制內涵的基礎上,簡要回顧了其思想源流和歷史演進進程,并就生態社區規劃前期的區域和場地要素調查、分析和適宜性評價展開初步探討,進而提出基于“宏觀社區價值中樞中觀杜區基盤再造一微觀社區組織動員”的生態社區規劃策略、方法與實施機制,并結合案例研究,通過實踐分析、檢驗理論與方法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城市生態社區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可供城市規劃師、城市規劃理論作者及建筑規劃院校師生參考。

作者簡介

黃杉,男,浙江大學建筑學博士,浙江大學城市規劃專業博士后。1 981年出生于杭州,2010年6月獲浙江大學建筑學博士學位,現就職于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在浙江大學從事城市生態社區規劃博士后研究工作。近年來,在《建筑學報》、《城市規劃學刊》、《中國土地科學》等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

名人/編輯推薦

黃杉編著的《城市生態社區規劃理論與方法研究》內容介紹:本書從社會生態適宜性的角度出發,圍繞“土地利用適宜性評價”和“基于適宜性管理的社區開發”來探索生態社區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圖景。社區建設和發展是與城市建設相聯系的統一體,幾乎涵蓋了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是解決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各種生態、經濟和社會問題,推動城市化健康運行的重要平臺。在此背景和形勢下,進行生態社區規劃研究,對于完善生態社區規劃的理論體系,構建生態社區規劃的體系框架并指導生態社區的建設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因此本書的選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性。

目次


第1章導論
1. l研究意義
1. 1.1城市建設與社區發展的需要
1.1.2可持續發展依然是21世紀的主題
1.1.3生態學與城市規劃融合的發展趨勢
1. 2概念界定與辨析
1.2.1城市化與生態城市化
1.2.2社會生態學與生態社區規劃
1.3研究現狀及理論概述
1.3.1相關理論概述
1.3.2存在問題及研究難點
1.4研究的內容與框架
1.4.1研究內容
1.4.2研究框架
本章主要參考文獻
第2章社區規劃生態價值觀的歷史演進
2.1前工業社會:樸素的生態價值觀
2.1.1西方文明
2.1.2中國文明
2.2工業化社會:機械的生態價值觀
2.2.1立法改革和模范社區
2.2.2 田園城市理論和運動
2.2.3現代建筑運動與城市規劃
2.2.4新城和鄰里單元
2.3后工業社會:多維的生態價值觀
2.3.1多維生態規劃的先驅
2.3.2環境運動與可持續發展
2.3.3精明增長和新城市主義
2.3.4中國國內的相關理論及實踐研究
2.4生態價值觀歷史演進的評述
2.5當代多維生態社區規劃價值觀的構成
2.5.1生態性價值:環境保護
2.5.2效率性價值:經濟發展
2.5.3公平性價值:社會平等
2.5.4宜居性價值:宜居適住
2.5.5社區規劃多維生態價值觀的復雜性與矛盾性
2.6小結
本章主要參考文獻
第3章生態社區規劃的內涵、體系與方法
3.1生態社區規劃的發展歷程與前景
3.1.1生態社區規劃的雛形期
3.1.2生態社區規劃的形成期
3.1.3生態社區規劃的完善期
3.1.4我國的生態社區規劃
3.1.5生態社區規劃的發展前景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3.2生態社區規劃的內涵剖析
3.2.1社會生態學的內涵范式
3.2.2作為循環互動系統的生態社區及其內涵結構
3.2.3社會生態學視角下的城市規劃內涵機制
3.2.4生態社區規劃新內涵的提出
3.3生態社區規劃的體系與方法
3.3.1生態社區規劃的體系——全域布陣
3.3.2生態社區規劃的宏觀布陣
3.3.3生態社區規劃的中觀布陣
3.3.4生態社區規劃的微觀布陣
3.4小結
本章主要參考文獻,
第4章生態社區規劃的構成要素與調查清單
4.1生態社區規劃調查與評價的意義
4.2生態社區調查方法溯源
4.2.1中國古代的樸素生態調查萌芽
4.2.2格迪斯的城市規劃調查方法
4.2.3當代城市規劃與社區規劃調查
4.3生態社區的構成要素與調查清單
4.3.1生態社區調查清單構成的原則和視角
4.3.2生態社區調查清單的要素構成
4.3.3生態社區調查清單組織
4.4小結
本章主要參考文獻
第5章生態社區規劃的宏觀途徑
5.1生態社區土地利用規劃理念的創生
5.1.1 生長演替原理
5.1.2生態過程原理
5.1.3要素內核原理
5.1.4物種多樣原理
5.2生態社區的土地利用方式:定性
5.2.1生態社區的土地利用方式
5.2.2源于自然生態和經濟社會演進過程的價值
5.2.3不同特征土地的生態社區利用適宜性次序
5.3生態社區的土地利用結構:定量
5.3.1生態社區的土地利用結構
5.3.2社區的土地利用兼容性及其限定因素
5.3.3生態社區的土地利用兼容度評價
5.4生態社區的土地開發強度:定容
5.4.1生態社區的土地利用強度
5.4.2生態足跡方法在社區土地利用強度中的應用
5.4.3基于生態社區足跡的可開發用地強度評估
5.5生態社區的土地利用布局決策:定案
5.5.1生態社區土地利用布局的三力博弈
5.5.2生態社區土地利用布局的四種前景
5.5.3面向未來的生態社區土地利用布局
5.6生態社區的土地利用時序管理:定序
5.6.1 BM=P規劃原理
5.6.2 基于BMP的土地利用時序管理規劃
5.7生態社區的土地開發設計:定形
5.7.1當前住區規劃設計中的誤區和矛盾
5.7.2社會生態學目標下的社區土地開發設計
5.8 小結
本章主要參考文獻
第6章生態社區規劃的中觀途徑
6.1基于場地的社區社會生態系統調控
6.1. 1社區場地管理中的社會生態系統概念
6.1.2社區場地管理的綜合途徑
6.1.3社會生態系統知識在社區場地管理中的運用
6.2社區理土
6.2.1社區場地分類與坡地規劃
6.2.2場地開發土壤侵蝕過程管理
6.3社區理水
6.3.1社區場地暴雨管理
6.3.2場地流域水文過程管理
6.4社區理氣
6.4.1社區小氣候改善
6.4.2社區小氣候效應過程治理
6.4.3氣候變化適應的社區角色
6.5社區理欲
6.5.1社區年齡梯度和需求層次結構
6.5.2生態社區公共服務供需演進過程管理:以杭州灣經濟開發區為例
6.5.3優化社區公共設施格局,保障社區公共需求的多重性
6.6社區場地生態格局綜合管理
6.6.1通過空間異質性和生態流再生管理,實現生態社區物質循環的整體高效
6.6.2保護場地水土格局,提高社區生態環境的擾動抗性
6.7小結
本章主要參考文獻
第7章生態社區規劃的微觀途徑
7.1生態社區規劃的微觀途徑剖析——公眾參與的現狀與未來
7.1.1規劃之公平與效率的困惑
7.1.2社區規劃的參與主體及其組織
7.1.3當前社區參與的現狀與缺陷
7.1.4生態社區參與的組織機制
7.2生態社區規劃的公眾參與方法和技術——合意達成
7.2.1合意達成的推進方法
7.2.2合意達成的階段及其工作要點
7.2.3合意達成的輔助技術
7.3小結
本章主要參考文獻
第8章結論和展望
8.1主要結論
8.1.1“價值中樞”是構建生態社區規劃方法的理論基礎
8.1.2“全域布陣”是落實生態社區規劃途徑的技術框架
8.2研究展望
附錄A生態杜區的調查清單說明與要素索引
附錄B中觀生態社區規劃實踐:開化低丘緩坡開發利用
附錄C微觀生態社區規劃實踐:大久保地區協動復興訓練
后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