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癌症早知道:如何預防癌症&避免復發
滿額折

癌症早知道:如何預防癌症&避免復發

定  價:NT$ 300 元
優惠價:9027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從互補療法(CAM)的角度,許多健康檢測項目,
從普遍的子宮頸抹片、攝護腺特異抗原(PSA)、血液檢測CA125、CA15-3……,
到稍複雜的癌胚胎抗原檢查、防癌檢測(CA Profile)、體內酵素PHI值檢測、體內毒素檢測……等,
都能讓你在慢性病及癌腫瘤形成前,早一步測知身體的異常。
本書指出許多你可在家進行,以及可由專業醫師協助進行的檢測項目,
也提供你自我調整的方法,例如改變飲食內容,或遵循排毒步驟等,助你預防、改善癌症。

作者簡介

珊卓雅.威廉斯(Xandria Williams)

畢業於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化學系,職涯一開始是在礦產及石油探勘領域擔任地質化學家,工作經歷遍及南半球數個國家。後在澳洲雪梨轉而研究生物化學及人類營養、代謝、自然療法、藥草療法、順勢療法及心理治療。從雪梨到英國及愛爾蘭,她幫助人們解決身體及心理方面的問題,近年來,則把精力投注在癌症進程以及其衍生問題的研究上。

她經常受邀到自然療法、整脊療法和骨科學院等學校對學生演講,也常接受廣播和電視的採訪。已出版19本書、超過400篇關於身心醫療照護的書及文章。

譯者簡介 
陳芷翎

澳洲麥覺理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國際傳播碩士,曾擔任科技雜誌英文編輯採訪工作多年。

目次

第一部分 癌症新觀念
扭轉癌症的刻板印象
癌症的形成
認識統合輔助醫療法
早期預防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 罹癌風險有多高
防癌風險管理
你罹患癌症了嗎?

第三部分 15大致癌誘因
致癌誘因與風險因素
第1大致癌誘因:不良的飲食習慣
第2大致癌誘因:營養素低下
第3大致癌誘因:維生素短缺
第4大致癌誘因:缺乏礦物質
第5大致癌誘因:消化系統失調
第6大致癌誘因:肝功能失調
第7大致癌誘因:毒素—隱形殺手
第8大致癌誘因:疲勞與機能下降
第9大致癌誘因:葡萄糖代謝異常
第10大致癌誘因:神經傳遞介質失常
第11大致癌誘因:壓力和情緒
第12大致癌誘因:腎上腺過度疲乏
第13大致癌誘因:甲狀腺機能不足
第14大致癌誘因:免疫功能失調
第15大致癌誘因:雌激素失調
摘要回顧

書摘/試閱

Chapter 7 你罹患癌症了嗎?

本書介紹至此,你或許已經在思考自己是否正處於癌症生成的階段。無庸置疑地,你多少已踏進先前解釋的癌症初期潛伏階段。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唯一的問題只是時間長短的差異,也就是你是否已經從潛伏階段邁向癌症生成期。

或許你已知道可以透過某些檢測,確認自己並未罹患某種癌症。如子宮頸抹片檢查(Papanicola Test)可預知子宮頸癌。攝護腺特異抗原(PSA)增加,可發現攝護腺問題;另外,像透過血液測試可看出血液內腫瘤標記,如CA125指數能判斷卵巢癌,CA15-3則可判斷乳癌等。

這些檢查或多或少都可以針對單一特定的癌症先兆加以發現。然腫瘤也有可能來自其他器官。比方說,目前癌胚胎抗原(Cancer Embryonic Antigen,簡稱CEA)經常表示消化道系統可能有癌細胞,且多半位於大腸部位;但當肺部或乳房有腫瘤時,也可能發現癌胚胎抗原。

這些檢測多少能檢測出癌症的可能性和所在部位。不論進行何種治療方式,這些檢測結果都有助於找到並切除不良腫瘤。不過本書的重點,是希望能在早期發現徵兆,這些徵兆意味第二階段的癌症生成期可能正在發生,不論是否已有明顯或可檢測的腫瘤出現。

如果你在意腫瘤形成的過程,在癌症進展的早期階段,倚賴這些腫瘤標記提供早期警示會有以下幾個缺點:

※癌症報告裡不會告知早期細胞的改變狀況。
※通常,醫生只會告訴你某一種主要的癌症。
※為全盤得知腫瘤可能生成的位置,你可能需要進行所有的腫瘤標記測試。這種方式會造成兩大問題:(1)這些標記並不全部存在;(2)成本過高,即使全部只做一次,然事實上為了監測或預防,需要多次的檢測。

幸運的是,還是有些方式可以幫助發現體內細胞是否開始癌化。前述的防癌檢測就是一例。雖然這種檢測並非唯一方式,但截至目前,防癌檢測報告可說是最經濟且對早期發現癌細胞最有效的方法。雖然二○○九年十月的《自然奈米技術》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有篇報導,稱只需以特製晶片花費三十分鐘即可得知罹患癌症與否,但畢竟這種檢測方式尚在研究發展階段。醫學發展不斷在演進,你應該發揮智慧去關注這個領域的更新發展。況且同時間,已有成千上萬人進行過防癌檢測報告,其成效亦相當驚人。

防癌檢測報告 (CA Profile)
防癌檢測報告的服務,是由美國新陳代謝機構(American Metabolics)所提供。主要經由一組三種檢驗組成,其中兩個是血液檢查 (只用血清),另一個則是尿液樣本;用以檢測不同型式激素,亦稱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反應。這是醫學界廣泛認可作為偵測癌症類型的方式,如絨毛膜癌或因懷孕導致的癌症,像妊娠早期培胎發育過快很有可能會誘發癌症。

約翰比爾德(John Beard)博士,英國胚胎學家,早在一九○五年便假設胎盤組織近似於癌變組織的論點,因此才確定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出現與胎盤組織有關,也會跟各種癌症產生有關。雖然這種論點自二十世紀以來,依舊備受傳統現代醫學所反對,但有越來越多的腫瘤科專家也開始認同比爾德博士的假設。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指數主要作為驗孕值。如果你有懷孕的話,體內的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會遠比癌症患者還高。因此一般的驗孕棒的靈敏度不需像癌症測試的那麼高,所以它無法用來進行癌症測試。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是一種複雜的分子,有超過一個單元以上的組成單位。雖然其他實驗室也可以進行相關檢驗,然若檢驗過程不是針對癌症檢測所設計,要獲得發現癌症潛在性結果的準確度也會降低。而美國新陳代謝機構在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癌症檢驗,已經有多年研究開發經驗。雖然實驗中心位於美國,但寄送樣品給實驗室不是件難事,他們同時提供完整清晰的指示說明。在那之前,必須先獲自然醫療醫師或家庭醫師的推薦信函,才能進行這項檢測;或由醫生們代為聯繫檢測單位。

美國新陳代謝檢驗中心擁有長期且多年經驗,即便是極細微的HCG含量都可以檢測出來。他們指出:

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以高度判斷既存的癌症,導致癌症的壓力因素,甚或能在某些時候就能偵測到十至十二年後會出現的腫瘤,目前尚未有其他檢測方式可達到該成效。正常情況,人絨毛膜促性腺值應低於一點○mlU/ml水平。據研究發現,灰色地帶的數值會在一點○mlU/ml和三點○mlU/ml之間。高出三點○mlU/ml則要審慎以對。由於癌症整體生成期約長達十至十二年,因此從人絨毛膜促性腺數值的升高可推斷,一個人可能正處於在癌症生成的某階段。

他們也表示,「雖然防癌檢測報告的準確度相當高,成功診斷出已存的癌症的機率約達百分之九十至九十三,是目前最佳的方法,但進行細胞和組織切片的病理檢查與分析才能下最後的定論。」

如果你的防癌檢測報告顯示指數低於一點○mlU/ml,恭喜你,你的體內可說是完全沒有任何的永久性癌細胞存在,且你近期也不會邁向癌症形成的第二階段。如果夠謹慎的話,每年或每隔兩年最好還是定期檢查,以確保情況未變。

人絨毛膜促性腺值準確度相當高。因此當人絨毛膜促性腺值水平超出安全範圍,唯一的解釋就是正處於罹患癌症的高危險群,任何多一點的外在壓力、突發性的重病造成自體免疫力喪失或是不斷置身於致癌物質環境中,體內的腫瘤很可能因此快速成長。其最糟的狀況就是已經罹患癌症。

其他檢測
防癌檢測報告還包含其他相關項目。其一就是體內酵素PHI值(phosphohexose isomerase,異構酶)。這種酵素於雙磷酸已糖降解途徑(Embden-Meyerhof途徑)相當活躍,稍後會於第十六章探討。你會了解,這個途徑是葡萄糖無氧分解(glucose breakdown)的第一階段,發生於細胞質內;相反的,葡萄糖有氧分解的途徑則發生於粒線體。因為癌細胞倚賴無氧環境來生存並繁衍,所以若PHI值出現異常可能表示體內有過多的活性癌細胞,比起正常細胞還活躍。

根據美國新陳代謝中心研究PHI的報告:

PHI值增加通常發生於癌症前期、癌症患者、急性心臟病、肝臟疾病、肌肉性疾病、急性甲狀腺功能低下或急性病毒性感染者身上。這類的病例包括心肌梗塞、肝炎、愛滋病(AIDS)和外傷性肌肉損傷等。急性病症短期間內或許可以解除,但在往後的十年至十二年間,將成為癌症發作的潛在元凶。不過多數時候,我們只在意急性病症的舒緩,卻容易忽略慢性的威脅。

而癌症胚胎抗原(CEA),也包含於防癌檢測項目中。GGTP(或γ-谷氨酰轉移)是一種常用來評估肝功能狀況的酵素指數。儘管GGCP酵素指數升高也可能受心臟、肺或肝臟疾病等影響,GGCP指數過高仍極可能表示肝功能已受損或功能低落;而肝臟之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特別在代謝排毒功能上(第十四章、十五章會有詳細說明)。肝功能不佳通常也是罹患癌症的誘發因素之一。

脫氫表雄酮化合物(DHEA)測試也是其中之一。DHEA值降低代表腎上腺運作功能的壓力越來越大,且會受年紀增長影響。DHEA值太低,尤其以相對年齡階層均值來看,意為腎上腺衰竭的概率較高。這部分會於第二十章細談,該章強調擁有健康的腎上腺素避免器官過分勞累的重要性。促甲狀腺激素或促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功能在於分泌激素供給甲狀腺正常運作。如果分泌過於旺盛,可能代表你的甲狀腺有狀況。第二十一章中會說明其重要性。腎上腺或甲狀腺功能低下也是致癌誘因之一。

上述檢測項目環環相扣,缺一不可。雖然所費不貲,但畢竟這些檢驗可提供完整的癌症檢查,確保自己究竟是否為罹癌危險群。

抗致惡性素抗體檢測(AMAS)
或許你曾聽說過AMAS檢測,也就是所謂的抗致惡性素抗體檢測(anti-malignin antibody test)。主要用來判定血液內的抗體水平(由免疫系統所製造的蛋白質),此種抗體稱抗致惡性素。由於部分癌症患者體內的抗致惡性素指數相當高,許多身體檢驗中心也會長期觀察抗致惡性素指數以判斷罹癌初期發展狀況。不過近年來AMAS檢測越來越不具說服力,一來只用單一數值做判斷癌症存在與否不夠客觀。而防癌檢測報告可視為目前為止更有用且可靠的方式。

文章介紹至此,我們已經大致探討了互補療法觀點下的癌症演化過程。如先前所述,癌症其實是一個過程,演變到最後成為腫瘤。本章節介紹了幾個重要檢測方式,協助判斷自己是否正處於癌症形成的第二階段(癌細胞生成期)。接下來的焦點會放在探討癌症第一階段發生的幾個誘發因素、適合進行的自我檢測項目以協助你擺脫疾病威脅,並提高癌症預防的能力。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7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