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探索紫禁城(簡體書)
滿額折

探索紫禁城(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  價:NT$ 210 元
優惠價:87183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探索紫禁城:揭示皇宮之謎》描述了近百位人物和近百個建筑,目的只有一個,揭開紫禁城處處隱藏的玄機。中國古代帝王的象征,紫禁城內隨處可見的標志;奪龍椅搶龍床,紫禁城離不開[龍]。作者把紫禁城中充滿玄機的[點]用旅游線路串起來,展開一幅栩栩如生的皇宮歷史畫卷。紫禁城是明清兩代帝國的縮影,作者試圖通過文字讓讀者眼睛一亮,透過建筑看到古人、看到明清兩代皇家的生活,看到紫禁城不為人知的角落。

紫禁城現稱故宮,屹立在北京城的正中心,已經有五百八十多年的歷史。人們對它的印象半似清晰,半覺朦朧,雖然人們已經習慣了它的存在。但紫禁城依然像傳說中的紫宮一樣,始終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
從公元十五世紀初起,明、清兩朝的24個皇帝曾經在這里統治全國和生活居住,他們是明朝的14位皇帝和清朝的10位皇帝。“紫禁城”這個名字和中國古代哲學和天文學有關,中國人認為“天人感應”和“天人合一”,因此故宮的結構是模仿傳說中的“天宮”構造的。
古代天文學把恒星分為三垣,周圍環繞著28宿,其中紫微垣(北極星)正處中天,是所有星宿的中心。紫禁城之紫,就是“紫微正中”之紫,意為皇宮也是人間的“正中”。“禁”則指皇室所居,尊嚴無比,嚴禁侵擾。
所謂“太平天子當中坐”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于是,我國古代建筑大師們以其非凡的技藝和豐富的想象力,設計建造了這座人間最富麗堂皇的宮殿,紫禁城也就成為世界建筑史上最著名的建筑。
從明成祖1406年建殿,歷時14年,到1420年,動用十萬工匠,百萬夫役、耗銀無數,終于建成了北京紫禁城。紫禁城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0米,東西寬750米,全面積72萬平方米。整座紫禁城被寬52米的護城河所環繞,城墻高10米,可謂是“城高池寬”。在紫禁城城樓的四周各有一座被稱為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精美角樓。紫禁城開四門,座北朝南,南門為午門,即正門,北門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紫禁城在明朝初建時,是參照南京宮殿的規制,嚴格按《周禮·考工記》中“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帝都營建原則建造,以乾清門為界,南北縱向分為外廷和內廷。
外廷,在乾清門之南,又稱為“前朝”、“外朝”。以中軸線上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舉行大典、接見群臣、處理政事的地方。
紫禁城的外廷有三個部分:
中部就是以三大殿為中心的建筑群。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筑,俗稱“金鑾殿”,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
外廷東部的南半部分是以文華殿為中心的建筑群,供皇帝、太子讀書講經及內閣文臣辦公,還有藏書的庫房、有宮廷儀仗中主掌鹵簿的鑾儀衛庫房;北半部有明朝太後、太子和清朝皇子居住的宮殿房舍、有膳茶總部和太醫院、御馬廄。
外廷西部的主要宮殿是武英殿及附屬建筑,其南有貯藏珍貴文物的南薰殿,其北是明代宦官總部、清代是宮中管家——內務府的所在地。
外廷的建筑風格氣勢宏大、莊嚴肅穆、壯麗雄偉。特別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筑在8米高的三層漢白玉石階上,以顯示封建帝王至高無上的威嚴,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
內廷,也稱為“後官”,是皇帝上朝前和退朝後日常生活的地方。內廷的東側是皇太子生活、讀書的地方,稱為東宮;西側是皇後、皇太後、妃子們的居住區。古人認為,東象征著春天,屬陽性,故為太子宮;西象征著秋天,屬陰性,故為後妃宮,但事實上并非每個朝代郡這樣嚴格布置。
內廷以中軸線上的乾清宮(皇帝的寢宮)、交泰宮(內廷的小禮堂)、坤寧宮(皇後的正宮)等三宮(稱之為後三宮)及御花園和欽安殿為中心,其東側有奉先、皇極等殿,西側有養心殿、雨花閣、慈寧宮等,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舉行祭祀和宗教活動,以及處理日常政務的地方。
後三宮東西兩廂有存貯皇帝冠袍帶履的端凝殿,放圖書翰墨的懋勤殿,皇子讀書的上書房,翰林承值的南書房。東西兩側各有四門,東有日精門、龍光門、景和門、基化門;西有月華門、鳳彩門、隆福門、端則門,分別通向東六宮和西六宮。歷史上稱的三宮六院,指的就是這里。御花園和乾隆花園更是古木森森、山石雄秀。整組宮殿建筑布局嚴謹,寸磚片瓦皆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編者以故宮的首選旅游路線為線索,介紹故宮絕大部分景點背後鮮為人知的奧秘。本書與一些斷章取義的介紹故宮的書籍不同,力求在充分占有資料的基礎上,經過科學的考究分析,把人和建筑、歷史、文化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呈現給讀者一個真實的紫禁城。使大家能夠走進歷史,去體會這皇城里的帝王生活的點點滴滴,去探尋這森嚴壯穆的紫禁城里的層層謎團。

目次

第一章 從天安門到午門
解讀皇城之門與宮城之門
頒詔天下之謎
何為金殿傳臚
天安門設計者之謎
午門——皇宮正門印象
“廷杖”與“獻俘”的來龍去脈
紫禁城的紅墻碧水
紫禁城紅墻之謎
角樓——紫禁城的四顆明珠
燦爛荷花護城河
臨水生氣金水河

第二章 揭秘皇城三大殿
禮儀之門——太和門
“御門聽政”的來龍去脈
明英宗“奪門之變”之謎
左順門事件之謎
紫禁城里的報警器
神秘的石亭與石匱
揭秘中國古代建筑之首——太和殿
太和殿金磚的秘密
揭秘金鑾寶座
太和殿鎮殿之寶
太和殿里的蟠龍金柱
金鑾殿頂為何有“十獸”
皇帝的升殿儀式
皇帝登基之禮
再現大朝會
解讀“中庸和諧”之殿——中和殿
“中和殿大學士”的由來
“閱視祝版”是怎么回事
保和殿探尋
“云龍石雕”與“千龍戲水”
公主下嫁宴
崇禎平臺遣將
順治帝與保和殿的不解之緣

第三章 玄機四伏的乾清門內外
內廷大門——乾清門
康熙帝與乾清門
乾清門前銅獅的奧秘
水缸與激桶的作用
景運門、隆宗門前的銅燈
隆宗門上箭鏃的由來
極為簡陋的軍機處
再現——早朝情景
說來話長的乾清門內
皇子怎樣讀書
上書房的老師
南書房拿鰲拜
翰林在南書房
誰可以在紫禁城內騎馬乘轎

第四章 乾清宮——權力和陰謀的舞臺
乾清宮印象
匾額與屏風
皇宮中的洞穴
西暖閣的墊子是干什/?的
乾清宮的喜慶之日
內廷的賀禮
皇帝的家宴
乾清宮中的廷臣宴
乾清宮中的千叟宴
揭秘皇帝在乾清宮的生活
萬歷帝與乾清宮
嘉靖帝命懸乾清宮
明光宗一個月的夙緣
崇禎帝痛別乾清宮
康熙帝拔刀對皇子
康熙帝寢宮昭仁殿
乾清宮東廡的玄機
御茶房
清朝皇帝的衣物放在何處
自鳴鐘處的真實職能
日精門——受罰的宮女
御藥房——值班太醫總部
祀孔處——祭禮至聖先師
乾清宮西廡的玄機
一年無冬的懋勤殿
傳送批示的批本處
皇家轎隊——尚乘轎
大內職絡部——內奏事處

第五章 交泰殿與坤寧宮探秘
乾坤交泰——交泰殿
二十五顆寶璽的奧秘
皇宮最好的計時器——銅漏與自鳴鐘
交泰殿的沖突
走進坤寧宮
皇後正宮——坤寧宮
為你解讀皇帝結婚
明朝皇後的寢宮
解讀坤寧宮祭灶

第六章 御花園鮮為人知的細節
沁人心脾的御花園
巧奪天工的堆秀山
御花園的牡丹和古柏
御花園的往日時光
泰戈爾在御花園
雍正帝暫居順貞門內
順貞門行刺案
明仁宗的寢殿——欽安殿
住在養性齋的外國人

第七章 走進清帝寢宮——養心殿
皇帝寢宮探尋
“工”字形宮殿
三希堂
養心殿里的故事
順治養心殿病故
乾隆帝養心殿題詩
垂簾聽政
末代皇帝退位

第八章 寵妃美女之西六宮
永壽宮之紅顏薄命
傳奇妃子紀氏
萬歷帝與大臣的最親密接觸
順治帝廢後
為什么掛班姬辭輦圖
太極殿之峰回路轉
千般寵愛劭貴妃
朝令夕改萬歷帝
隆裕太後、瑜太妃與太極殿
乾隆姜後脫簪贊
長春宮之愁深似海
可憐的李成妃
孝賢皇後與長春宮
長春宮的壁畫因何而來
翊坤宮的真實故事
鄭貴妃與翊坤宮
袁貴妃與翊坤宮
體和殿光緒選後的是是非非
儲秀宮的真實故事
嘉慶皇後與儲秀宮
慈禧太後與儲秀宮
同治皇後與儲秀宮
婉容與儲秀宮
咸福宮的真實故事
嘉慶帝與咸福宮
慈禧與咸福宮

第九章 暮老垂年之東六宮紀事
景仁宮之悲歡離合
康熙帝的出生地
乾隆母住景仁宮
珍妃與景仁宮
承乾宮之人情冷暖
董鄂妃與承乾宮
孝全皇後暴死之謎
鐘粹宮之終極無耐
下落不明的崇禎太子
慈安太後的喪命之謎
解讀清朝最後一位皇後
延禧宮之冷僻不祥
冷僻的延禧宮
火災籠罩之下的延禧宮
永和宮之儀昭淑慎
永和宮中最謙遜的太後
瑾妃與永和宮
景陽宮之凄美孤魂
王恭妃“屏居”景陽宮
清宮藏書處

第十章 太後宮區及奉先殿
慈寧宮舊事
嘉靖帝盡孝
萬歷帝孝事兩皇後
康熙帝奉養孝莊太皇太後
慈寧花園為何又稱“寡婦園”
‘乾隆帝養母四十二年
慈寧宮的賀儀與宴慶
壽康宮與壽安宮紀事
壽康宮的修建原因
穎貴太妃與婉貴太妃
道光帝“居喪哀毀”為哪般
康慈太後的心病
從慈禧到瑜太妃
英華殿菩提
齋宮毓慶宮奉先殿
解讀齋宮齋戒
毓慶宮紀事
奉先殿

第十一章 寧壽宮探尋
寧壽宮區與皇極殿
寧壽宮的太後太妃
皇極殿最後的主人
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
養性殿
樂壽堂的鬼影之謎
頤和軒景祺閣
美不勝收的寧壽花園

第十二章 乾東五所與乾西五所紀事
乾東五所紀事
敬事房的總管太監
四執庫古董房
壽藥房
皇家畫院——如意館
乾西五所紀事
乾隆帝的潛邸重華宮
重華宮茶宴
皇家戲院——漱芳齋

第十三章 皇宮東南部紀事
文華殿宮區
明朝皇帝與文華殿
儒臣向皇帝授課——經筵進講
藏書樓——文淵閣
內閣——明清最高官署
三座門以北的往日時光
上駟院與箭亭
皇宮菜籃子——御茶膳房

第十四章 皇宮西南部紀事
武英殿滄桑
武英殿議廢皇後的明宣宗
武英殿匆忙稱帝的李自成
駕臨武英殿的多爾袞
暫居武英殿的康熙帝
從編修方略到宮廷刻書
咸安宮紀事
允乃在故宮的最後居所
咸安宮官學
貯藏歷代帝王像的南薰殿
皇宮別景——斷虹橋
道光帝斷虹橋傷懷
清朝的內務府
皇宮外圍一角——仁智殿
明朝皇帝與仁智殿

書摘/試閱

武英殿滄桑
武英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門以西,故宮整體建筑群的西南部。它的西面、南面都被內金水河所環繞。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須彌座圍以漢白玉石欄,前有月臺,有甬路直通武英門。後殿敬思殿與武英殿形制相似,前後殿間有穿廊相連。東西配殿分別是凝道殿、煥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間。院落東北有恒壽齋,西北為浴德堂。
同治八年(1869年)武英殿失火,燒毀正殿、後殿、殿門、東配殿、浴德堂等建筑共37間,書籍版片焚燒殆盡。同年重建。
武英殿議廢皇後的明宜宗
武英殿與文華殿都位于皇帝聽政的奉天門(即太和門)的兩翼,而且地處外朝,大臣進出比較方便。所以在明初時,武英殿作為皇帝與大臣商議政務的便殿。有些既不便在上朝聽政時計議,又不便在文華殿當眾討論的事情,皇帝便會在武英殿里與自己比較信任的大臣共同探討。例如,明宣宗要廢黜胡皇後之事就是他在這里與臣子商議的。
明宣宗為廢後一事,曾兩次在西角門與輔臣楊士奇等親近重臣商量。楊榮等人認為但廢無妨,并舉出宋仁宗降郭皇後為仙妃的舊例;然而楊士奇等人認為仁宗廢後不可行,更何況以宗法制度而言,嫡後無子根本就不成其為被廢的理由。這一場討論兩方意見針鋒相對,毫無進展。
不久後的一天,明宣宗單獨在武英殿召見首輔楊士奇。楊士奇看出皇帝決心已定,自己怎么反對都是無濟于事了,思索了半天後為皇帝想出了一個辦法:要胡皇後以有病為由,主動辭去皇後之位,這樣廢後一事就能和平解決,而且還無損于皇帝的令德。宣宗聽後欣然采納。回到後宮後,宣宗在言語之間旁敲側擊,胡皇後也是一個沒有野心、明事理的人,果然主動提出讓出皇後之位。
同年三月初一明宣宗即下詔廢皇後胡氏,改立貴妃孫氏為皇後。
明宣宗是一位一心想把國家治理好的皇帝。他在武英殿曾對大臣們說:“漢唐諸君,文帝、太宗能納諫,文帝幾致刑措(犯罪率極低),太宗致貞觀之治,亦皆受善之效。善言有益于君德、有補于治道如此,豈可不聽?”
某年殿試進士後,明宣宗駕臨武英殿,召見儒臣們,強調說:“朕于取士,不尚虛文,欲得忠鯁之士為用。”
明英宗以後,皇帝的齋居和議事都移到文華殿。
武英殿匆忙稱帝的李自成
崇禎十七年(1644年)春,李自成攻陷北京,結束了大明王朝的命祚。
崇禎十七年農歷三月十八日夜,崇禎帝縊死在景山。十九日中午,李自成穿著縹衣,頭戴氈笠,騎著烏駁馬自西長安門(現在的人民大會堂北面的長安街上)向承天門(天安門)踏進。宰相牛金星等人也騎著馬緊隨其後。李自成仰天長笑,彎弓射向承天門的天字,但是由于異常高興而沒有射中。李自成進入午門,直奔皇宮正殿,登上皇帝寶座,發布命令:全面搜索崇禎帝後,限百官于三日內上朝進見。隨後,他又在武英殿料理起公事來。就這樣,李自成成為了紫禁城的主人。
一個月後,得知京師淪陷的明朝寧遠總兵吳三桂,向滿清求援,迎接清軍人關。這時,正在京師大肆搜羅財物、貪享富貴的李自成部下,戰斗意志早就消沉下去了。吳三桂殺回京師,李白成被迫出京迎戰,但是由于清軍的加入,李自成軍隊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慘敗,而且是一敗再敗。
四月末,連遭重創的李自成決定放棄京師,向西部撤退。但李白成并沒有就這樣偃旗撤走,而是在四月二十七日離京前,登上武英殿,宣布登基為帝後才離開的。其實,在李自成入主紫禁城不久,他的部下和明朝的降官就多次勸他早日即位為帝,但李自成忙于清點明宮財物,沒有立即應允,不過朝官們已經開始演習登基大典的朝儀了。現在,李自成怎么也沒有想到,登基只能在撤離北京之前草草完成。明朝的降官聽說李闖王登基,都急忙趕來朝賀。二十八日深夜,已稱帝的李自成率大隊人馬離開了京城。
二十九日天亮前,最後撤離的闖王軍隊點燃了宮殿和京師各城門樓。
駕臨武英殿的多爾袞
1644年5月,多爾袞率領的滿清政權進入北京。明朝的文武百官動用了明帝的鹵簿儀仗,率領民眾在朝陽門外跪迎。
明臣請多爾袞乘上明帝用的鹵簿。多爾袞謝絕說道:“我是效法周公輔佐成王,不應當乘皇帝之輦。”明臣們也以周公背負著成王攝政的典例,固執地勸說多爾袞。多爾袞便順勢應了下來說:“我來是為了撫定天下的,不可不聽從眾意。”于是乘上御輦,向皇宮進發。入宮前,望闕行禮。入宮後,他徑直來到了武英殿。
多爾袞登上武英殿,坐上御座,明廷的眾官拜伏在地。多爾袞在這里,向清軍下達命令:士兵們入城後必須秋毫無犯;為崇禎帝發喪三日,以皇帝的禮制安葬;歸順的前明舊臣,一律原官任事。最後,他還下達了一道命令,將明朝宮殿,重新修飾一番。因為戰火的緣故,已有不少被毀壞了。
已在關外即位、年僅六歲的順治帝于當年九月十九日進京,由永定門進入大清門,向北直入紫禁城。承天門外,金水橋南,文武百官分成兩列,順治帝的大駕臨近時,跪地俯伏。次日黎明,文武百官又在武英殿朝見新王朝的皇帝。紛紛遞上表文,請求新皇帝在紫禁城舉行隆重的即位儀式。
到了十月,順治帝親詣南郊,祭告天地社稷,并將歷代神主奉安太廟,隨即升武英殿,即皇帝位。滿漢文武百官,拜跪趨蹌,高呼華祝。禮畢,遂頒詔天下,定國號為大清,設都為燕京,紀元順治。是日,即加封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又因他功高權霉,特命禮部建碑勒銘,并定攝政王冠服宮室各制。
順治元年和二年,武英殿成為了剛剛人主紫禁城的清廷重要政務活動的場所。順治二年正月,順治帝在武英殿賜宴諸王與群臣;二月,清軍徹底消滅李自成武裝,順治帝臨御武英殿,接受王公和文武百官的朝賀;三月,順治帝在這里沒宴,為即將回國的朝鮮國王的次子餞行。
暫居武英殿的康熙帝
康熙帝曾經暫居在武英殿達一年左右。康熙帝即位後,在清寧宮(即保和殿)居住了八年時間。康熙八年正月,因為太和殿要動工重建,皇帝不便居住在保和殿,同時乾清官也在修理,依照孝莊太皇太後的安排,康熙帝便遷移到了武英殿暫住。
在武英殿居住期間,十五歲年少有為的康熙帝為了搬掉權臣鰲拜,從八旗中挑選了一幫壯實勇敢的少年,每天在武英殿外練習摔跤。當年五月就成功地智擒了鰲拜,從他手中奪回了大權,從此正式親政。這一年的十一月份,太和殿與乾清官同時修葺完畢,康熙帝由武英殿遷回到了乾清宮。
從編修方略到宮廷刻書
在清朝的皇宮中,用做皇帝讀書、皇子讀書、大臣講書、編書的宮殿,比歷史上任何一個王朝都要多得多。武英殿在康熙十九年(1680年)以後,不再是一個用途不定的宮殿,而是成為了一個專門的宮廷編書處和刻書處。尤其是乾隆年問,其宮廷刻書事業達到了鼎盛。
武英殿的東廡育凝道殿,西廡有煥章殿,左右廊房共63問。這些房合,就是修書處,掌管刊印裝潢書籍的事務。
武英殿所修的書類。主要是方略書,例如康熙二十一年平定三藩之後,編纂的《平定三逆方略》。此後每次軍功告成及重大的政事,都要奉旨紀其始末,編纂成書,為此特成立了方略館,方略館的位置在武英殿的墻後。還值得一提的是,此處也是軍機值班章京下班後吃飯的地方。
武英殿所刻印的書,有歷朝的聖訓。如乾隆二年,奉旨刊刻的清太祖、太宗、世祖、聖祖、世宗的《五朝聖訓》;有禮制類書,如《律呂正義》及文廟樂譜和鄉飲酒禮樂章;還有經史書,刊刻過十三經和二十一史,一部《欽定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五百二十函裝,雍正五年,武英殿用銅活字版印制了該書六十四部。
武英殿的聚珍版書籍,是清朝書界最珍視的版本。
武英殿印制的書,主要用于宮廷收藏,平時貯存于武英後殿敬思殿,也有一部分頒賜給臣子。
道光帝以後,武英殿管理松懈,刻書業務日漸衰落。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