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追尋祝福:了解聖經八福的真義
滿額折

追尋祝福:了解聖經八福的真義

定  價:NT$ 200 元
優惠價:90180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0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透過本書完整的八福傳講,你可以經歷到神的奇妙大能,並祂為祂的子民所預備的一切。
Amazon網路書店暢銷書

當耶穌在山上的某個位置坐下,講論起「山上寶訓」時,你真能明白此寶訓深邃的意涵嗎?
我們如何才能感到真正的喜樂與幸福?真實的喜樂與幸福,其實源自於知道自己屬於神,祂是我們在天上的父親,並且我們是祂國度中的一分子。我們能以喜樂的心面對每一天,祂為我們的內在帶來極深的平安,且為明天驅走了所有的恐懼。我們是神的後嗣,與耶穌一同承受產業,我們毋須害怕明天,因我們是祂國度中的一分子。
祂以此作為回應,為我帶來日復一日的喜樂,並且成為神國度中一分子的確據!

作者簡介

1907年5月9日生於美國密蘇里州一戶農家。十六歲獻身傳道。1935年建立可容納兩千人聚會的丹佛復興會堂,十幾年後,感受到醫治恩膏逐漸明顯,於是開始醫治特會的事工。在她長達五十年的傳道生涯中,曾向一億人見證主的慈愛和大能,神也藉著她的手醫治了無數的病人,其事奉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作者小傳
摘錄自巴金罕(Jomie Buckingham)
所著《庫爾曼傳》(Daughter of Destiny)

1907年5月9日,距離密蘇里州(Missouri)、康可迪雅(Concordia)的堪薩斯城(Kansas City)南方六十哩遠的地方,約瑟夫和愛瑪庫爾曼夫婦(Joseph and Emma Kuhlman),正為著他們第三個孩子的誕生而歡慶,這個孩子正是日後的佈道家凱薩琳.庫爾曼(Kathryn Kuhlman)。庫爾曼家族那座一百六十英畝大的農場,位在康可迪雅南方五哩遠的強森郡(Johnson County)上。約瑟夫和愛瑪婚後旋即搬到這裡,庫爾曼夫婦有另外兩個孩子,咪多麗(Myrtle),及他們的獨子俄爾(Earl)。

姊姊咪多麗與年輕的佈道家艾佛瑞德.巴洛特(Everett B. Parrott)結婚,並搬到芝加哥(Chicago)時,凱薩琳不過才六歲。在此前三年,媽媽愛瑪剛剛生下他們家的老么琴妮娃(Geneva)。在這段過渡時期,凱薩琳和哥哥總是圍繞在爸爸身旁,爸爸給予他們期望中的任何東西;至於教養的責任,則是由媽媽擔任。

凱薩琳十分崇拜她的父親。父親總是在她玩弄他的一頭卷髮,或拿著梳子梳理他的鬍子時,安靜地坐著。即使她已是個高挑的少女了,父親依然如同孩提時代,讓凱薩琳坐在懷抱裡,讓她可以緊靠著他的肩膀。

在傑米.巴金罕(Jamie Buckingham)為她撰寫的傳記《庫爾曼傳》(Daughter of Destiny)的訪談後,凱薩琳談到她的父母:「爸爸在世時,從未處罰過我。他不曾打過我……,媽媽才是管教我的人。我總是躲到地下室去,這樣,鄰居才不會聽到我的號啕大哭。每當爸爸回來,我總是衝向他,坐在他的膝上,而他會把所有的傷痛帶走。……媽媽是最好的管教者,但她不曾告訴我,她以我為榮,或是我做的有多好。一次都沒有。父親才是那個帶給我愛與影響的人。」

1921年,凱薩琳年方十四,一個隸屬於浸信會的佈道家胡麥爾(Hummel)來到康可迪雅,前來主持為期兩週的復興特會。該大會在愛瑪.庫爾曼聚會的衛理公會教堂舉辦。凱薩琳與母親一起參與了每一場聚會,但這天,卻是截然不同的日子!主日上午的崇拜即將結束時,牧師開始發出呼召邀請時,凱薩琳哭了起來。直到好多年之後,當她回想起這段經歷,以及她所累積的經驗才明白,這正是聖靈的觸碰。

凱薩琳為其破碎心靈的哭泣而顫抖。愛瑪看著她高挑、纖瘦的十四歲女兒,卻感到如此無助,而無法給予任何安慰。如同教會裡的大多數人一樣,愛瑪和神的關係,不過只是一種社交行為,如糕餅拍賣會、團契聚會、下午茶時間,以及教會的聚會時間罷了。

在凱薩琳真正歸信後,她知道自己是不一樣的,而她的人生也將有轉變,這會帶她到一個全新的範圍。她了解到,神有個偉大的計畫,要來裝備她。

十年級時,她在康可迪雅的中學教育結束。1923年,除非凱薩琳進入路德會的學校,才可能接受完整教育。凱薩琳的姊姊咪多麗詢問母親,是否願意讓凱薩琳與她和先生艾佛瑞德同行,加入他們在西北部的帳篷佈道。他們會照顧凱薩琳整個夏天的時間,並於秋天帶她回家。

咪多麗和艾佛瑞德.巴洛特夫婦,正進行巡迴佈道。他們在許多中西部的城鎮旅行,從事帳篷佈道。咪多麗偶爾會講道,但大多時候是擔任丈夫的經紀人,負責統籌各項事務。

凱薩琳的父母並不希望凱薩琳與派洛特夫妻同行,但咪多麗懇求母親說:「媽媽,她必須去。我知道神要她去。妳希望與神站在同一陣線嗎?」

幾經考慮後,庫爾曼夫妻很不情願地答應讓凱薩琳前往這個旅行佈道。然而,他們其實擔心,倘若凱薩琳離開了,她就不會再回來了!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

與咪多麗和艾佛瑞德的旅行佈道途中,凱薩琳協助家庭雜務的工作,並且,如同慣常在教會中所做的,她在佈道相關的服事上幫助良多。咪多麗的婚姻並不快樂,她需要凱薩琳的歡樂與同在,而凱薩琳需要咪多麗所提供的堅定果斷,以及姊妹般的良善。這種安排,運作的非常好。

晚上,凱薩琳參加了咪多麗的復興特會;這是她初次參加帳篷佈道會。艾佛瑞德.派洛特只有一個信息:「悔改,蒙拯救。」他是個噪門很大的人,一個講道時會慷慨激昂地猛拍講桌的人。他一次又一次的引用不同經文,來傳講這唯一的信息。但在夏天即將結束時,凱薩琳終於明白:為何咪多麗對於參加這個復興特會,是如此的不情願了。即使她的丈夫經常很生氣地堅持她需要在場幫忙收取奉獻,並且擔任司琴。

偶爾,凱薩琳會和咪多麗在聚會中一起唱詩或彈奏二重奏。那年夏天,派洛特有兩次邀請這個十六歲的紅髮少女到台前作「見證」,也包括她在康可迪雅的衛理公會小教堂中的信仰轉變。她兩次在見證的最後,以朗誦一段長詩作結束,並加上豐富的姿態動作。會眾們熱烈且全心地回應。他們喜愛凱薩琳豐富且戲劇化的表達方式。艾佛瑞德.派洛特作結論說,倘若他不制止凱薩琳的話,那麼,她和他的關係,會變成大衛之於掃羅。然而,艾佛瑞德.派洛特也知道,只要他讓凱薩琳講完後再收取奉獻,那麼會眾會更慷慨地掏出奉獻。

暑假結束時,父親匯了回家的旅費給凱薩琳。當回家的車票買好,一切都打包妥當後,凱薩琳哭了起來。她知道自己並不想離開這個佈道旅行,即使它其實有著某些缺陷。咪多麗和艾佛瑞德向凱薩琳保證,她絕對可以留下來,無論要留多久。

凱薩琳留在咪多麗和艾佛瑞德身邊長達五年之久。這段期間,艾佛瑞德為這個旅行佈道團隊徵召了優秀的鋼琴演奏者,海倫.居禮芙(Helen Guilliford)。海倫較凱薩琳年長十一歲,即使如此,她們卻成了知交摯友。

從財務上看來,這個佈道事工有些欲振乏力。咪多麗、凱薩琳與海倫必須前往愛達荷州的波塞(Boise),咪多麗在那兒為婦女社團講道。由於奉獻的金額很少,使他們的經費不足以租賃一棟房子。由於派洛特掌控了佈道經費,咪多麗唯一的希望,便是加入派洛特在南達科塔州(South Dakota)的事工;海倫與凱薩琳卻不太願意,因她們都感到這個毫無果效的事工,只是聚集了更多的問題而非應許。因此,當一位隸屬拿撒勒人會(Nazarene)的牧師在婦女會的會場外找到她們,請求她們能夠留下來並為這些人傳講信息,海倫與凱薩琳便答應留下來。

凱薩琳首次的講道,是位在曾是波塞的廢墟的一部分,一間髒亂且狹小的教堂。幾張舊椅子以及一台屬於隔壁鄰居男孩的鋼琴搬進教堂裡了,這台鋼琴是從後門搬進去的,放在搖搖欲墜的講台旁的角落裡。

咪多麗在離開時,搖頭嘆氣,她希望她這個放肆的妹妹能夠完成講道。她真的做到了,而且人們覺得怎麼聽她講道都不夠。凱薩琳與海倫花了幾週的時間遊遍愛達荷州,並向廣大聽眾佈道。她們宣稱自己是「神的女兒」。凱薩琳曾說:「即使如此,我知道,只要單純地傳講福音,神便能成就大事。」

在伊利諾州(Illinois)的久利特(Joliet)鎮,凱薩琳與海倫花費三個月時間,在一棟老舊的商業建築物的二樓,帶領她們的講道服事。也是在這個久利特城鎮,福音教會聯盟(Evangelical Church Alliance)說服了這個年輕的佈道家必須被按立。而凱薩琳也答應了,並且接受了她從教會而來唯一的聖職頭銜。

在某個夜裡,當大多數的會眾離開教堂後,僅有少數人繼續留下跪著禱告,凱薩琳當晚第一次經歷了說方言。凱薩琳與在芝加哥擔任老師的伊莎貝爾.德瑞克(Isabel Drake)比鄰而坐。伊莎貝爾跪在祭台前,有時低聲哭泣、有時禱告。突然之間,伊莎貝爾整個人以全然的跪姿,抬頭向著天花板,並且開始唱歌。凱薩琳說:「我從來不曾聽過這般的音樂。那是我聽過由最美的嗓音唱出的最為優美的歌聲。她所唱出的語言,也是我未曾聽過的,是如此的飄逸、如此優美,我幾乎可以感受到毛髮都豎了起來。」

伊莎貝爾從來不曾聽過「說方言的恩賜」,也未夢想自己的禱告能夠帶領她進入屬靈的境界。她所做的,是祈求神能更充滿她。

這些事件促使凱薩琳更深地挖掘神的話語,好能尋求更多關於聖靈的一切。凱薩琳未曾接受過正式的神學教育,但她卻對於神的話語,有著永不能滿足的渴求。「我是在這世界上最偉大的老師的腳前受教。」她接著說:「我並不是在什麼優秀的大學或神學院中受教,而是在聖靈的教導下,在禱告中受教。」

凱薩琳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如此大氣。當她講道時,即使只有少數幾個人,她依然像是對著上萬人一樣。她未曾改變作法。在對會眾發出呼召時,她就當作每個參加聚會的人都需要悔改,並且將他們的一生奉獻給基督一樣。批評她的人抱怨說她常滔滔不絕地談論起好萊塢電影影星或著名政治人物,但是凱薩琳也會談到一位發了守貧誓願的無名神父,或是一名築路工人是如何在她的帳篷佈道中獲得醫治。凱薩琳對待計程車司機和對待參議員的態度是一樣的—在神的眼中,他們是同等的重要,在她眼中亦然。

「大大思考。大大行動。大大談論。」她這麼告訴夥伴們。「因為我們有一位偉大的神。」1933年,凱薩琳以這種原則,建立了她在丹佛(Denver)的福音事工。這是個經濟大蕭條的時代,許多跨州跨國的銀行均倒閉,每個城市都有等待領取救濟品的隊伍。失業人口達到高峰,成千上萬的商家倒閉;而最受到衝擊的,大概就是神的教會了。凱薩琳從來就不隸屬於任何教會團體,只是為那些被社會與教會排拒的邊緣人傳講福音,因此即使只是任何微薄的奉獻,她都必須感到滿足。似乎沒有任何事會使她氣餒,或使她對豐富的神感到懷疑。

「你去丹佛時,要像個百萬富翁一般。」她這麼告訴她的業務經紀人希偉特(Earl Hewitt):「我們要像一陣風暴般,拿下那座城市。」

希偉特給了凱薩琳一個苦笑:「但我們並沒有百萬元啊,我們只剩下五塊錢而已,就這麼多了!」
凱薩琳只是微笑:「倘若我們所事奉的是一位受我們財務限制的神,那麼我們必定事奉錯了。祂並不受我們所擁有的,或我們是誰的限制。倘若祂能使用像我這樣的人,好將人們的靈魂帶往祂的國度,就一定會用這五塊錢,並且使其倍增,就像當年在山邊,祂輕易地將餅和魚倍增為足以供給上千人食用的食物。現在,只管去丹佛吧……這是神的事業,而我們要以神的方式大大做工!」

凱薩琳並不反映經濟蕭條的實況。她所反映的,是神的偉大。她以談論豐富,來取代缺乏。以鼓勵人群前來主的宴席,取代當時的貧窮與飢餓。奇蹟發生了!人們帶著自己的餅和魚,一點點的奉獻,卻倍增成千倍。她鼓勵有食物的人,將之分享給沒有的人,而不是要人們去排隊領取州政府和聯邦政府所發放,有辱人格的一杯羹。

他們第一場的聚會(1933年8月27日),雖只有一百二十五人參加,但凱薩琳的講道,卻彷彿有一萬兩千人在場。隔天晚上的聚會則有四百人參加,這使得他們聚會的老舊倉庫,自此再也無法容納那麼多的會眾。

在連續服事五個月的聚會後,凱薩琳準備好離開了。她待在丹佛的時間,遠比任何一個她開始佈道事工的地方都久。當她宣布要離開時,會眾有了異議。

會眾當中有個成員允諾,倘若凱薩琳願意留下來,他願意提供一筆經費,讓她找到夠大的建築物來進行事工。接下來,找尋適當地點以建會堂的行動便展開!同一時間,凱薩琳將聚會的地點,從教會搬到了空曠的倉庫,位於寇第斯街1941號的砲艦紙業公司(Monitor Paper Company)。他們在外面設立一個招牌,並將這地方命名為「庫爾曼復興會堂」(Kuhlman Revival Tabernacle)。

海倫.居禮芙組成了一個超過百人的詩班,她同時為他們編寫過許多的曲目。許多外來的講道者,也被帶領到此地來教導、餵養這個位於西部成長最快之信徒們的靈命。

正是在這個紙業倉庫聚會時,凱薩琳才開始有屬天醫治的概念。「醫治服事」經常是在福音聚會進行至尾聲時,講員會請那些患病的人到台前接受特別的禱告。有時會他們抹油;有時,會邀請他們到後台接受特別的禱告。雖然凱薩琳甚少為病人禱告,但當人們獲得醫治時,總會大感驚訝和開心。

1935年初,那群為了找尋固定地點作為凱薩琳佈道事工的人,終於找到理想的可作為會堂的地方。那是個舊的卡車車庫,以前是丹尼爾和費雪(Daniel and Fisher)百貨公司的馬車出租行。翻修的工程於2月5日開始,四個月之後,5月30日的獻堂聚會,這棟有二千個座位的大型建築物坐滿了人,七十二呎長的霓虹燈招牌懸掛在這棟建築物上,寫著「丹佛復興會堂」(Denver Revival Tabernacle)。

佈道事工如常舉行。海倫還是擔任司琴;當呼召時,她就會穿梭在走道間,尋找舉手需要代禱的會眾,並邀請他們至台前。凱薩琳負責講道,每次聚會結束,約十點至十點十五分左右,KVOD廣播電台會作現場實況轉播節目,名為「帶著微笑」(Smiling Through)。

丹佛復興會堂也是凱薩琳的母親在一晚的福音聚會之後,真正認識神的地方。在領受聖靈的膏抹後,愛瑪向女兒伸出雙手,並緊緊擁抱著她。那是凱薩琳記憶中第一次被她母親如此緊緊地擁抱著。「凱薩琳,妳要繼續傳講,好讓其他人也能領受到我剛剛得著的信息!」她的母親哭泣道:「繼續傳講,永遠別停止。」

然而,在丹佛復興會堂的服事工作永遠不盡完善。磚牆、供熱設備、管線與配管工程都需要不斷的留意修復。除了主日,一些沒有工作的男人會到會堂工作。凱薩琳與海倫帶領婦女們帶食物給他們;而那些沒有錢買食物的人,則可以將剩餘的食物打包回家。

1937年,一位來自德州奧斯丁(Austin, Texas)的英俊挺拔的佈道家布魯夫.華爾崔(Burroughs A. Waltrip),前來會堂講道。他是由廣播佈道家寇菲(Phil Kerr)所介紹的。他的講道和風度,深深吸引著凱薩琳。他三十八歲,較凱薩琳年長八歲。凱薩琳後來形容他是「長得最為優雅好看的人」。帥氣的面容以及優秀的講道,成了最完美的組合,凱薩琳邀請他在秋天再次蒞臨舉行佈道。

這回,他的妻子潔西,與兩個分別為六歲與八歲的兒子一同前來。後來人們追憶,當時潔西對於她那位挺拔、黑髮的丈夫,經常與這位長腿的紅髮女郎在一起,頗感到不安。她要隨時留意著他──以及他們。丹佛的人們發覺,潔西.華爾崔安靜且不出鋒頭,可說是活躍的傳道人的理想妻子。

就在華爾崔第二次造訪丹佛時,有些事發生了。情況顯得有些瞹昧不明。華爾崔太太帶著兩個男孩返回奧斯丁,時值孩子們開學之際。一個月後,華爾崔寫信給他的太太,說他不會再回家了。然而,他卻在丹佛聲稱是潔西離棄他。他說他曾懇求太太留下來,但卻被她回絕。指責她的離棄之後,他到北方的梅森市(Mason City),在靠近明尼蘇達州(Minnesota)的邊境旅行。梅森市的人們對於華爾崔的講道印象深刻,便鼓勵他留下來,並創立一個類似凱薩琳在丹佛的事工。沒多久,華爾崔便得到一棟大建築物,經過整修後命名為「廣播教會」(The Radio Chapel),他以此為據點,並藉由KGLO電台,推出每日的節目播送。

凱薩琳也前往梅森市舉辦佈道大會,作為華爾崔的廣播教會的經費籌募。當凱薩琳返回丹佛時,她和華爾崔開始計畫他們的婚禮──他已與潔西辦妥離婚。海倫.居禮芙似乎早已預料到。

「她開始感到歲月正逐漸流逝。」海倫這麼告訴她的密友。她看得出凱薩琳變了。她的講道曾是如此強而有力,而今卻變得虛弱無力。海倫感到憂傷,似乎神已離棄凱薩琳而去,任由她自作主張。她雖然能力很強,並且有足夠的個人魅力來讓講道進行下去,以愚弄人群。然而,有愈來愈多敏銳的會眾開始看出「他們的凱薩琳」已經不一樣了!頑固的她堅決要按自己的意思──甚至那可能意味著她畢生佈道事工的毀滅。

只有二名來自丹佛復興會堂的會友伊娜.福克斯(Ina Fooks)和希偉特(Earl Hewitt)參加他們的婚禮。在結婚典禮前,希偉特與凱薩琳見面,並說明當地的狀況。海倫.居禮芙辭去庫爾曼佈道事工的工作,她仍會待在丹佛,並與從該會堂出去的弟兄姊妹們一起服事。希偉特告訴凱薩琳,丹佛人不再歡迎她,他願意買下她在該棟建築物的股份。她接受了,並且將她的佈道事業王國的鑰匙交給他。

婚禮進行至一半,凱薩琳便昏厥過去。華爾崔試著讓她甦醒,他攙扶著她的手臂,帶領她經過整個婚禮的誓約。接下來的六年間,凱薩琳在神的事工中躊躇不前,對神的事工毫無助益。

沒有人確知華爾崔和凱薩琳何時分開的,但有一可能性是1944年。她說她必須作出決定。「是要服事我所愛的人,或是我所愛的神。我知道我無法事奉神,又同時與先生住在一起。」她從一開始認識他,便稱呼他「先生」(Mister)。「沒有人知道我所體會的如瀕死般的痛苦,因為我愛他更甚於我的生命;甚至有段時間,我愛他更甚於愛神。我終究告訴他,我必須離開。神從未放棄起初對我的呼召。我不只是與他同住而已,還得面對我的良心,聖靈的責備讓我幾乎無法承受。我已厭倦一直試圖證明自己是對的。」

凱薩琳離開華爾崔之後,獨自前往賓州的法蘭克林(Franklin),距離位在賓州西北部的城鎮,在匹茲堡和伊利城(Erie)之間,約有一萬人口。她打電話給馬修.馬隆尼(Matthew J. Maloney),福音會堂的負責人。他在凱薩琳來訪法蘭克林之前,便對她留下極深的印象。這個有一千五百個座位的福音會堂從一開始,便擠滿了一千五百人。凱薩琳因為這樣的被接納而受到激勵,因而開始拓展事工。廣播可說是再自然不過的媒介。

1946年春天,凱薩琳向鄰近的歐油(Oil City)市的WKRZ電台問一些相關的問題,要求每天早上有個固定播出時段,也獲得同意了。她並沒有詢問任何所需費用便離開了。倘若神告訴她要開始進行廣播工作,並且也給她好的時段,她會將經費方面的煩惱丟給祂。這是她一生要遵循的作法。

仲夏時節,凱薩琳和她的事工的已聲名遠播。匹茲堡的一個電台也加入了WKRZ電台廣播節目的同播。但她的聲望同時也惹來麻煩。忠誠的跟隨者希望能更接近她,但是因為無法在福音會堂如願見到,便蜂擁至電台來。他們坐在大廳,隔著大玻璃窗看著凱薩琳。這不但使電台的大廳擠滿了人,使得電台工作人員無法進行例行的工作。當會眾中有些人經常有情緒化的反應,甚至歇斯底里地不斷向神認罪哭求,或因自責而啜泣,使得電台的工作人員不得不拒絕訪客。這些會眾渴望從神的話語中得到餵養,成群地湧向凱薩琳的工作,而她的福音事工在其廣度、會眾和影響力上,日益興盛。

無論是福音聚會、廣播節目,甚至最後是在電視台的節目,她仍不斷地深入會眾。神揀選凱薩琳.庫爾曼成為祂的僕人,好能透過講道和禱告觸碰到成千上萬人的心靈,並且為祂的子民帶來醫治。她並不完美,她不曾要求自己成為這種人,但她願意如此做。凱薩琳於1976年2月20日過世,她是深愛的神的忠實僕人。

凱薩琳離世已多年,但她的福音事工依仍透過她遺留下來的影音資料和信息中不斷地傳揚。凱薩琳.庫爾曼的溫暖形象,在她的八福講章中顯露無疑,本書乃是她於1950年在匹茲堡廣播電台所錄製的節目講章。

目次

作者小傳
山上寶訓

01 心靈貧乏者
02 哀痛者
03 溫柔的人有福了
04 真正飢渴的人
05 神極大的憐憫
06 內心清潔的人
07 使人和平的人
08 為義遭受迫害的人
09 鹽與光
10 天國的公義
11 神的基本誡命
12 天使的保護
13 雲彩之平於空中

書摘/試閱

〈山上寶訓〉

耶穌看見群眾,就上了山;他坐下之後,門徒來到他跟前,他就開口教導他們:

心靈貧乏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哀痛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
愛慕公義如飢如渴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
憐憫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憫。
內心清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看見神。
使人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
為義遭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
人若因我的緣故辱罵你們,迫害你們,並且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你們應該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他們也曾這樣迫害。

你們是地上的鹽;如果鹽失了味,怎能使它再鹹呢?結果毫無用處,唯有丟在外面任人踐踏。
你們是世上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無法隱藏的;
人點了燈,不會放在量器底下,而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人。
照樣,你們的光也應當照在人前,讓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頌讚你們在天上的父。
—馬太福音五章1-16節

01
心靈貧乏者

心靈貧乏的人有福了!
—馬太福音五章3節

在開始這場研習之前,讓我們先暫停下來,想像耶穌坐在山邊的某個位置,門徒與跟隨祂的會眾圍繞一旁。倘若你曾經遊歷聖地,你或許曾經走過這個會眾聚集的地點。當我踩踏在以色列的土地上,我猜想自己就站在耶穌曾駐足之地。我或許也與耶穌攀爬過同一座山嶺,也或許,我曾注視著的那個位置,恰恰是耶穌坐下,且說「心靈貧乏的人有福了」的那個位置。
你是否想過:那些聆聽耶穌講道的人們,真的都明白嗎?或,你是否懷疑,倘若你我也在現場,我們是否都能懂得耶穌話語中,真正深邃的意涵?
就我所思索,以及生活的這個物質化的世界,當耶穌說出「貧乏」一詞,大概有許多人會馬上將之等同於金錢上的匱乏;然而,單單只是金錢的擁有,並無法真正使人富裕。一個人的財富,並不總是由物質的獲取或積聚來加以衡量;「富裕」一詞,可以有個截然不同於「僅僅只是物質的擁有」之定義。一個人可以在神的事上成為富裕,或是成為心智上的富裕、心的富裕、精神上的富裕,但仍然只擁有一點點的物質財富。
而今,當耶穌說:「心靈貧乏的人有福了。」我相信勢必有些人馬上失去興趣了!然而,你是否真想知道「貧乏」的真正意涵?一個人必須在神面前深深的感到一無所有,才能在神的事上成為富裕。
我得承認,對任何人而言,這是最為困難的障礙與最難做到的。我們都算是活在「自我滿足」的世代,那些信念完全違反主耶穌基督的教導。耶穌在「登山寶訓」這篇講章(八福)中所說的,違反了他們當時的神學,也不同於當今的神學;迥異於當時人們所想的,也與當今人們思索的一切截然不同。人類的教義教條、神學以及生活的規則,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自我滿足」的準則,這也是對人們來說,進入全能神的同在,感到自己完全的一無所有,以致能將自己完全交託給主,竟是如此困難了。同時,在生命主給予之手的面前,能完全地順從。所有靈命喜樂的基礎,正是在神面前,一個人的空虛感及需求感。
在八福的第一福中,耶穌告訴我們—心靈貧乏—,即我們必須察覺到我們自己對於神的欠缺。當我們達到那個境地時(相信我,這並不容易),我們已立下真正的財富根基。得要等到我們都承認自己「完全的一無所有」,否則無法承受神的國。真正的財富,由神而來。真正的祝福,來自美善的給予者。真正的富足,不是靠錢財獲取,因為我們根本不能從神那裡買到最微小的祝福。
倘使你想成為真正的富足,你必須在神面前感到極深的一無所有。我的朋友,那正是耶穌所說的「心靈貧乏的人有福了!」明瞭我們對於不夠認識神,就是最大的貧乏,才能使我們成為富足。當你來到能夠面對自我、面對神,並且了解到自己對神的欠缺與需要的境地,就會明白自己的一無所有,而這意味著你正走在「成為富足」的路上。
然而,耶穌並未停留在這裡。祂繼續說:「因為天國是他們的。」耶穌正在告訴大家,我們現在、此刻便擁有天國!我們並不需要因為死亡,才能成為天國的一分子,但我們通常有此錯覺。我們是如此有遠見的,在死後尋求天國的榮光。這並不是神的計畫,你和我即能夠在當下成為富足!就是現在,我們便能承受神的國,並成為神國的一分子!我們唯一的限制,是我們承受耶穌應許的能力。
請跟著我一同翻到另一段經文,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經文:「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神的國是屬於這樣的人的。」(可十14)
神的國是屬於如同孩子般的人的,正如同天國是屬於心靈貧乏之人的。這個權利是他們的。你看:那些心靈貧乏,承認自己在神面前是完全一無所有的人,便能比作小孩子:簡單、純真而且肯受教。當我們擁有如同孩子般的心靈,明白自己的一無所有,以及當我們明白我們的一切充分滿足,全是屬於神。惟有如此,我們才能承受神的國。「心靈貧乏」與「擁有孩子般的心靈」這兩類,在神眼中,其實是相同的!正是在這裡,我們找到了能開啟世界寶庫的鑰匙,而那些寶藏,全都是我們的。
有關基督徒對於神旨意的全然降服,我發現有個類似的說法,是我曾聽過最有趣的,就是科學家也是如此清楚地教導我們。讓我解釋一下這話的意思。科學家說:「在事實面前,如同孩子般坐著。預備好放棄每個先入為主的概念與觀念。願意追隨任何能夠引領你的自然之事,否則,你對任何事便不得而知。」
科學家如何了解大自然?唯有一個方法:降服於它。倘若科學家驕傲且不願受大自然的教導,他便無法全面學習,也無法專精。每個偉大的科學家,都是謙遜之士。我曾經聆聽他們的教導,且訝異於他們的謙卑,並敬佩他們絲毫不自負。我真誠地相信,任何偉大的科學家都是謙卑的人。他以他的雙膝往前而去,然後挺直且莊嚴地站立,整個大自然的力量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耶穌的話這麼說著,溫柔的人必承受地土;而當你降服於神的國時,也同樣要承繼大自然的力量。
當我們更進一步地研讀「心靈貧乏」的課題,有些人會馬上覺得自己從此處學不到到任何事,因為他們已是如此匱乏。但我並不是指那些在銀行存款中短缺的人。
我認識某些為自己的匱乏而感到驕傲的人,他們為此自豪,正如有些人因生病而得著許多樂趣,更甚於在身體健康的狀態。他們能談論自己的疾病,並且喜歡所受到的同情;有時我會想,他們的身體是否真有著這麼多問題。但是,你們看:因著生病而使得他們成為大家的目光焦點,倘若他們是健康的,他們勢必失去這些支撐。不,我並不是在談論這種匱乏,我所談論的乃是在心靈上的貧乏,這種貧乏能帶給人們最為豐富的財富累積。
請將你的注意力放在舊約的民數記第十三章。有十二個人受差派,前往探查應許之地,探子中的十個返回,帶來令人沮喪的消息:「……在那裡我們看見了巨人……我們看自己好像是蚱蜢……」而另外兩位探子卻透過神的眼光,看見了勝利:「我們立刻上去,佔領那地吧!因為我們必能得勝。」(民十三33、30)
馬太福音二十五章14至30節,我們讀到了「受託僕人」的故事,那個僅僅擁有一千兩銀子(才能)的僕人是貧乏的,而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他將所獲得的一千兩銀子(才能)埋在土裡。絕大多數的人們,缺乏勇氣去使用屬於他們的才能。的確,他們是貧乏的。另一方面,有其他的極端行為:過多的自信,其實是某種程度上的貧乏。我相信彼得算是此類貧乏者的最佳代表人物,他自誇地說:「就算所有的人都因你的緣故失足,我卻永不失足。」(太廿六33)在彼得的這段生命歷程中,他是如此自誇,而他儼然成了心靈的貧乏者。
在路加福音十八章10至14節,我們讀到兩個人上到殿裡禱告的故事。一個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他非常自滿於自己的禱告,而我並不相信神聽得進他的禱告中的任何字句。
我可以想像,當這位老人家站在眾人都看得見的位置禱告,人們可能都認為他非常的屬靈,心想:「多麼棒的一個人啊!看看他是多麼虔誠哪!」然而,當他禱告時,他心中所想的那些事就很明顯了:「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其他人那樣。」你們知道,一個人在感到自滿後,也就開始評論起其他人。在這故事中,當他專注在他鄰人的缺點,且只是專注於自己的優點時,他的屬靈眼光也就跟著扭曲。在我們當中也有些人,能夠改變屬靈的眼鏡,因為我們的屬靈眼光並不清晰。我們必須如同神和其他人那般地看待自己。
讓我們看看那個稅吏,捶著胸說:「神啊,可憐我這個罪人!」(路十八13)他並未看鄰人的錯誤,只是看自己的罪。這個人或許得到了物質上的財富,他或許擁有一個有力的征服者的勇氣,但他清楚明白自己缺乏了某些東西,那是唯有神才能給予的。因此,貧乏正是進入神國的鑰匙,也就是「即使我們擁有一切,然而,沒有神,則一無所有」的那份領悟。
倘若你能進入那個「沒有神,則一無所有」的領悟當中,無論你擁有什麼,即使你可能擁有了這個世界視為的富裕—你便能夠學習到,成為心靈貧乏者的真正祕訣,乃是因為這些人是透過耶穌基督而得著了所有的一切。
當我們成為耶穌基督的共同承受產業者,便立即擁有神國度的產業。請記得:神的國度並非一個「地點」,它不是一份經歷,不是由地理的經緯線疆界而出,它僅受限於我們所能承受的能力。它可被比作成聖,但我們並不尋求成聖。我們尋求耶穌,唯有當我們擁有耶穌,且向祂交託出自己的一切時,我們才得以成聖。我們也不是尋求神的國,但它卻受限於我們承受神國的能力。當我們達到神所要求的條件,交託出我們的所有,便終會知道,我們已進入神的國!擁有神的國,我們就擁有一切。
我請求你—將你的眼光放在耶穌身上!定睛耶穌,你自己的情緒必不致動搖,你必不致一時富裕,一時又受到貧乏的打擊。即使支票到期卻無法支付,神也總是不改變。聽聽神在摩西死後,對約書亞及所有以色列人所說的話吧:「你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到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書一9)
以色列子民在曠野中的經歷,對此刻的我們而言正是一個鑑戒。他們將信心放在摩西身上,在摩西死後,眾人是如此驚惶恐懼。摩西成為大家的領導者,他們的支持、力量和勇氣。眾人凡事都倚靠他,然而神才是掌管一切。
你是否想知道約書亞勇氣的祕訣呢?他是屬神國的人。約書亞穿戴了正確的屬靈眼鏡,且專注於正確的引導。他是一個屬靈的巨人,因為他知道將自己的信心放在神身上;同時,約書亞也留心神的話語:「當剛強壯膽!」他不是那種在此刻感到富裕,而在下一刻便被貧乏擊垮的人。約書亞一直都是富裕者。如果約書亞沒有擁有勇氣—如果他沒有堅定的靈命,他便無法將信心與確據注入以色列子民的心中。
約書亞對今日的人們而言,可說是「屬神國」的最佳楷模。擁有神的力量,使我們能以熱情面對自己的生命。這給予我們極深的平安,因為我們不會害怕明天,也有內在的喜樂進入生命中。外在的環境無法影響我們,因為神與我們同在,而神是愛。因此,我們能掃除所有的偏見、嫉妒和憎恨,並從我們內心湧流出愛給其他人。
神國,乃是關乎「歸屬」之事!
首先,我們歸屬於耶穌,這是世上最大的喜樂。你想知道究竟是什麼讓我感到真正的喜樂與幸福嗎?這可不是外在的事物。有時我雖希望自己能對於外在事物有較多的熱情,並希望自己能夠回復到當小女孩時的情緒,但我真實的喜樂與幸福,其實來自內心深處知道自己屬於神,祂是我在天上的父親,並且,我是祂國度中的一分子。我以喜樂的心面對每一天,祂為我的內心帶來極深的平安,為明天驅走了所有的恐懼。
當我知道自己是神的後嗣,知道自己是與耶穌一同承受產業,我何須害怕明天?我是祂國度中的一分子,且在這些祝福的光中,所有其他的擁有都將成為虛空;在祂的榮光之中,所有的一切也都顯得黯淡無光。因此,我昂首並感謝神,讓我成為心靈中的貧乏者!祂日復一日的給我成為神國度中一分子的喜樂與確據!

02
哀痛者
哀痛的人有福了,
因為他們必得安慰。
—馬太福音五章4節

哀痛,並不是我們生命奮鬥的目標方向。對一般人來說,正如同貧窮匱乏,是令人感到厭惡的,但唯有真正能夠「體認感受」的人,才知道什麼叫作哀痛。
主說:「哀痛的人有福了!」祂所說的並不是那些悲觀主義者,也不是那些自私地只想到自己的人們,更不是那些因失敗而心中悲苦的人。有些人的淚水,就如同水龍頭那般,總是輕易落下。但許久之前,我便懂得眼淚有各式各樣的類型。有些淚水甚至出於嫉妒吃醋。我相信你們能夠明白,一個充滿妒意的人,眼淚可說是他的最佳利器。類似這種狀況,我發現自己必須覺察到正面臨了一個事實:我明白他們的哭泣,只是一場騙局,而淚水只是他們用來達到目的工具罷了。
有些,則是自憐的淚水。這些人終其一生,都活在對自己感到憐惜的狀態裡,並且竭盡所能地在各個方面想獲取同情。
是的,我發現到:沒有任何事會像淚水這般微不足道,同時也沒有任何事可以如同淚水般地意義深遠。我面對過一些人,因著生命中的煩惱而受傷、心硬。他們與我一同跪下禱告,然而,我察覺到自己並不能進入他們的心中與靈裡。就在幾乎要放棄時,我瞥見淚水的滑落,或是熱淚盈眶。就在這個瞬間,我知道一種使人心柔軟的過程要發生了,聖靈穿透堅固的外在防衛,進入他們的心裡。
如果你對屬靈的事物沒有任何敏感度(或許你甚至是自誇這種狀況)—當你閱讀聖經,你能夠誠實承認自己的情緒並未受到攪擾—假使你願意承認自己並沒有花心思在神的事物上,那麼我將在時間流逝前,禱告你能夠清理自己的靈魂。
今天,渴求神的祝福,卻不渴求在祂的話語上進行純淨與深邃的操練。他們追求成績表現,接受聽來悅耳的講道,但請記得:基督來到世上,是為人們造一顆新的心,更甚於僅處理他們的困境。
的確,許多的需要,正如同他們在宗教裡的結果是一樣的,那是一種好的感覺,令人感到安全。他們尋求牧者或講道者能安撫他們並且告訴他們,一切並非那樣糟。但基督來並非讓我們為自己目前的生活感到舒適而已;耶穌不曾在講道中忘記,直接向前來聆聽祂話語的人們指陳出—罪,耶穌指出的,正是罪。
有另外一段我想與大家分享、與這個主題相關的經文,讓我們翻開馬可福音,我們讀到雅各和約翰前來找尋耶穌,並提出特別的請求。我好奇的是,耶穌在山上講論深邃的「八福」時,他們是否也是在場的一分子?倘若西庇太的兩個兒子都在場,我有一種感覺是,他們完全搞混了耶穌所說的重點,如同今日我們中間許多人那般。
「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約翰,來到耶穌跟前,對他說:『老師,我們無論向你求甚麼,願你為我們作成』」換句話說,他們對耶穌有著另外的請求。耶穌說:「要我為你們作甚麼?」接下來的,就是他們的請求:「在你的榮耀裡,讓我們一個坐在你的右邊,一個坐在你的左邊。」(可十35-37)他們希望能坐在耶穌的兩旁。然而,耶穌回應他們,祂沒有任何的位置能給予他倆。坐在左右,並不是祂所能賜的。跟隨耶穌的腳步,不能保證「一個位置」,而是苦杯。不是寶座,而是十字架。
我觀察到,一個旁觀者,永遠不會是健康或得勝的基督徒。太多承認基督是救主的人們,被動地看待他們的基督信仰,彷彿觀賞電影或電視一樣。對他們來說,奮興和冒險的行為,不過是「別人的」經驗罷了。他們期許自己,當他們坐下時,能夠不需要做任何事,毋須付出任何代價便能獲得一切。
但你我都無法明白或了解,真正的基督信仰並不是從寶座而來;我們的靈命也不可能因為寶座的緣故,就能進入深刻的境界。主所提供的苦杯,是個盛裝憂傷、苦難或苦水的杯。是的,我們確信並渴望神的祝福。我們嚮往更能經歷到天堂的榮美,渴求天堂最美好的一切,卻一點都不希求神煉淨我們而有的苦痛。
很多人會辯解說:「我被糾纏在環境的網羅裡了,感到自己的手腳都被綁著。我如何能夠過豐盛的人生?我如何能夠成為得勝者?沒有人了解我的處境。當然,當我透過聖靈的力量贏得爭戰,並找尋到身心的撫慰時,才覺得自己是例外的。」
讓我在回應中提醒你一段經文,耶利米書三十一章2節的經文提到,當以色列子民離開埃及,前往應許之地時,「耶和華這樣說:『在刀劍下倖存的人民,在曠野蒙受了恩寵;以色列來到她安息之處。」這些子民在曠野流浪時,被煉淨了,並且,透過在各地飄盪流浪的恐怖經驗而成為神的器皿。曠野(即使是難以忍受,也令人瞧不起)對以色列子民來說,成了贏得勝利的大門。
神的恩典,總是在我們的曠野經驗、或遭受囚禁的經驗中充分顯露。對你個人而言,要在你的苦難和遭受痛苦的時刻,才會發現神的恩典是絕對可能的。你或許不會在綑綁你的囚禁中得到任何的釋放,但你卻能夠在此囚禁中,獲得能帶給你勝利的恩典。你的苦難必不致成為悲劇。透過神,那會成為你生命中最偉大的經驗。然而,絕不要沉溺在自己的受苦之中,而是接受你的現況,並將之視為挑戰,也將這個挑戰考驗視為是神給你的機會,為要能在你身上動工,並透過你所有的一切,來使你成為有具有創造力的基督徒。
我們過度重視擁有健康良好的身體,但其實擁有健康良好的心思同樣重要。然而有些事甚至比身體或心思的健康更為重要,那即是:擁有健康的靈魂與屬靈生命。當我們得到靈命的健康,「挫敗」必會遠離,且會因而發現其益處,以及源源不絕的愛。每一天都會是挑戰。我們將自己交託出去,卻不尋求任何的回報。自我,已被遺忘!
在那些曾經活在世上的屬靈巨人裡,保羅是最偉大的一位。我們要花點時間來研究他的生命特質,才能夠全然欣賞他的屬靈力量。在保羅的書信中,他寫到了在監獄中的日子,我們可以看到這位擁有偉大力量和深度的人。即使他遭受監禁也不自憐。他在牢房中書寫時,完全沒有想到自己,因為他從全能的安慰者找到了榮美力量。他已從他的一切需要中找到夠用的恩典,且恩典是如此滿溢豐富。
我一再地陳述,但我要再次提醒:你永遠無法提供超出你自己所曾經歷的事物。我們必須經歷真實的生命。我們必須透過那些深淵,來讓自己成為成熟的人。我們唯有克服了每個困難障礙而贏得勝利時,才會達到基督徒的成熟度。最後,每個危機終將成為挑戰和冒險,也同時是個帶著神應許的考驗機會。
你想知道神應許的真實性嗎?你無法從任何的「位置、寶座」而經歷到這種喜樂。你也不可能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經歷祂的信實。唯有當你親自站在你自己的紅海邊緣,既不能往前、也毫無退路,到那時你才會發現神永不改變之話語的真實性。你可以選擇走向失敗,或你也可以換個方向,回轉到神的話語,將你自己的生命深深地注入在祂絕不說謊且必得勝的應許裡。
你能在真正屬神的人之帶領下,受到深度的屬靈教導,且成為神的教會的一分子。但唯有你全心依靠神的應許,並在遇到試煉時依靠祂的話語,你才能明白神那又真又活之話語的真實性。也唯有當你絕望沮喪,站在你自己的紅海邊境(困境)時,神成為你最後的盼望,你才會懂得在遇到試煉時依靠神的話。然後,在絕望中,你勇於相信祂的話語,並且堅決地依靠「神如此說」。
你想知道哀痛者的溫柔嗎?我的朋友,那便是進入你自己的客西馬尼園,即你自己的苦難當中。昂首吧,當夜色如此漆黑,天上星辰的光芒會照亮你的生命。在此時,你將意識到那位唯一的同在,比任何你曾經認識的人都還要來得真實。你將能感受到在耶穌裡的溫柔。你將感受到全能之主強而有力的雙臂環抱著你,貼近祂那偉大的心靈。
「……因為他們必得安慰。」這個「安慰」與「同情心」是不同的。在耶穌的同在裡,你會發現是「安慰」而非「同情心」。祂不會給任何人同情心,耶穌賞賜給祂教會的禮物—聖靈,也不會給予何人同情。但你可以確定的是:全能的安慰者會將祂的安慰賜給你。祂會賜給你權能!給你力量!祂將勇氣賜予你,那是你僅憑一己之力或權力也無法達成的。
哀痛的人有福了,經歷苦難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獲得成長。倘若我們允許苦毒進入我們的心靈,你和我不會成為屬靈巨人,或達到靈性成熟之境,我們也不能明白哀痛者的溫柔。當我們受苦,我們必在祂的管理統治中。有榮耀的冠冕,有獎賞降臨在那些因祂名之故而受苦並得勝的人;這不是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乃是依靠全能安慰者—聖靈的力量。
是的,我們渴望神的祝福,但卻從神煉淨的苦痛中退縮了。然而,我的朋友,我們永遠無法知道未經痛苦煉淨後,天堂的臨近或榮耀的寶貴;我們擁有神的應許,這份應許包含了痛苦的煉淨,必會帶來三一神之全能安慰者—聖靈的大能。耶穌說,我無法賞賜給你座位,但我會給你盛裝苦痛的恩杯,如我所受的苦杯。還有十字架。任何人若不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耶穌的,不能作耶穌的門徒。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80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