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2010年版)(簡體書)
滿額折

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2010年版)(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  價:NT$ 270 元
優惠價:8723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2010年版)》作者大膽地將系統整體研究方法運用到歷史研究中,從中國封建社會延續兩千余年與每兩三百年爆發一次大動亂之間的關係入手分析,提出中國社會是一個超穩定系統的假說,并用這一套模式去解釋中國社會、文化兩千年來的宏觀結構變遷及其基本特點。由于《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2010年版)》觀點在中國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海內外學術界也普遍受到關注,一般認為是中國十年改革時期重新詮釋中國歷史的最重要理論著作之一。

作者簡介

金觀濤,現任臺灣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中國美術學院(杭州)南山講座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講座教授。
劉青峰,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名譽研究員,《二十一世紀》雙月刊前主編。二人長期合作學術研究,合著的主要代表作有:《興盛與危機: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開放中的變遷:再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超穩定結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變(第一卷)》,《觀念史研究》等。

目次

書與人生 寫在《興盛與危機》(增訂本)、《開放中的變遷》再版之際
1992年增訂本序言
第一章 一個古老的難題
1.1 對思考的再思考
1.2 以往學說的疑難
1.3 問題的正確提法
1.4 社會結構及周期性、停滯性

第二章 中國封建社會的結構
2.1 “大一統”之謎
2.2 兩個生動的比喻:“馬鈴薯”與“混凝土”
2.3 儒生、官僚及語言、通訊工具
2.4 郡縣制、儒家國家學說及一體化結構
2.5 封建大國的自發分裂傾向
2.6 一體化功能之一:對分封制的調節
2.7 一體化功能之二:限制人身依附關係
2.8 一體化功能之三:抑制軍事割據
2.9 兩種不同結構的封建社會
2.10 一對同構體:家庭與國家組織
2.11 中國封建社會結構的脆性
2.12 維持脆性的平衡——-強控制
2.13 繁榮與陰影

第三章 無組織力量及社會結構的老化
3.1 歷史病:官僚機構及人員的膨脹和腐化
3.2 封建特權與低薪制
3.3 皇帝的調節作用與權力金字塔
3.4 皇權的放大:宦官、外戚干政
3.5 什麼是無組織力量
3.6 經濟結構中的無組織力量:土地兼并
3.7 土地兼并的自發趨勢和受控階段
3.8 危機爆發的突然性
3.9 無組織力量的匯流
3.10 王朝威信(天命)的喪失

第四章 變法與動亂
4.1 變法效果遞減律
4.2 王朝中后期變法對社會危機的加劇
4.3 封建剝削的可控部分與不可控部分
4.4 剝削放大效應
4.5 農民大起義與社會結構的關係
4.6 動亂規模與無組織力量成正比

第五章 中國封建王朝的修復機制
5.1 奇異的修復能力
5.2 大動亂的調節作用
5.3 新王朝穩定性與無組織力量殘存程度成反比
5.4 第一塊修復模板:宗法同構體
5.5 皇權主義:農民對第一塊模板的意識
5.6 第二塊修復模板:一體化目標
5.7 兩塊模板的拼合:新王朝建立的三種途徑
5.8 與一體化不相容力量的淘汰

第六章 歷史的奇觀:超穩定系統
6.1 從一個寓言談起
6.2 資本主義萌芽成長的障礙之一:強控制和郡縣城市
6.3 資本主義因素結合的障礙之二:缺乏中介
6.4 原始積累的中斷
6.5 封建王朝崩潰前的“假資本主義”
6.6 脆性瓦解的悲劇
6.7 嚴峻的選擇
6.8 永恆的萌芽
6.9 中國封建社會的超穩定結構

第七章 魏晉南北朝亞穩態結構及其他
7.1 一體化調節的失靈
7.2 中原的虛弱和少數民族內遷
7.3 玄學、佛教的興起
7.4 政治結構的變化:分裂、貴族化及九品中正制
7.5 經濟結構的變化:塢堡組織和人身依附關係的加強
7.6 亞穩結構與魏晉封建說
7.7 重建一體化的道路
7.8 南朝的貢獻與死胡同
7.9 中華民族大熔爐
7.10 超穩定系統對外來沖擊的反應
7.11 中國社會超穩定系統形成發展的階段

第八章 意識形態結構的系統分析
8.1 如何分析意識形態的結構
8.2 儒家、墨家、道家的結構
8.3 意識形態結構的內和諧
8.4 一體化對意識形態的要求
8.5 內和諧、外適應與意識形態結構的演化
8.6 儒家和道家的互補結構
8.7 沖擊、反芻和融合
8.8 理學的僵化與反僵化斗爭
8.9 價值觀反省

第九章 科學技術與古代社會
9.1 李約瑟問題
9.2 蒸汽機革命和一步之差的困惑
9.3 科學技術史研究的整體觀
9.4 近代科學技術結構:在西方社會結構演變中成長
9.5 中國古代“大一統”技術結構
9.6 陰陽觀念和直觀外推的思想方式
9.7 倫理中心主義對科學的影響
9.8 社會結構對科學技術進步的容量

第十章 社會結構演化理論
10.1 “整體分析”方法
10.2 社會結構的三個子系統
10.3 形態組合和社會結構調節原理
10.4 結構穩定性和脆性
10.5 從存在到演化:潛結構的形成
10.6 功能耦合系統的破壞:結構老化和無組織力量的增長
10.7 社會結構演化的四種模式
10.8 社會行動的新理論

第十一章 數學模型和王朝壽命研究
11.1 歷史學家與數學家的合作
11.2 從事件到數軸的映射:尋找主要變量
11.3 王朝穩定性的數學表示
11.4 行為曲面與盛衰曲線
11.5 王朝盛衰方程
11.6 王朝壽命討論及其他推論

附錄一 圖表目錄
后 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