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上海及其週邊掠影 : 十九世紀末西方人眼中的中國(簡體書)
滿額折

上海及其週邊掠影 : 十九世紀末西方人眼中的中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8 元
定價
:NT$ 528 元
優惠價
87459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Sketches in and around Shanghai是一本文集,選自英文《文匯西報》(The Shanghai Mercury)。該報刊創刊於1879年,創辦人為英國人克拉克(J.D.Clark,舊譯開樂凱)。從1879年創辦到1930年併入《大美晚報》,英文《文匯報》在上海辦刊五十年左右,作為一份晚報產生過很大影響。然而由於各種原因,這些報紙中的大部分都沒能保留下來,1894年的《上海及其周邊掠影》開頭有《文匯報》主編克拉克所撰導言,收錄了這份報紙的很多內容,涉及十九世紀晚期上海的戲院、工廠、圖書館、博物館以及法庭監獄等場所,描繪翔實生動。
該書的原版內容現已進入公版領域。

《上海及其周邊掠影》主要聚焦於十九世紀晚期的上海,記錄當時上海的租界內外的各種生活場景,描摹了各個社會階層中的各色任務,是《文匯西報》和上海史研究方面彌足珍貴的史料。

作者簡介

曾新:華東政法大學副教授,比較文學博士。研究方向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文學與法律之跨學科研究及翻譯。曾發表相關領域的多篇論文,出版多部專著和譯著。

譯者序

上海的歷史雖然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崧澤文化”,上海的別稱“申”可以溯源至春秋戰國時期被封於此地的春申君黃歇,上海的簡稱則得名於西晉時期居住於吳淞江(即今蘇州河)沿岸的漁民所使用的捕魚工具“扈”。然而“上海”之名見於史籍卻是從公元一七七年宋朝在此地設立理財官開始的。此前的幾百年間,吳淞江下遊的青龍鎮船舶云集,連接內河及日本和朝鮮,獨領風騷。但宋朝中期以後,吳淞江河道淤塞,船舶改道,停泊於今上海南市的十六鋪一帶,上海遂取代青龍鎮成為“船舶輻輳,商販積聚”的新興貿易港口。航運的繁榮也促進了上海城鎮的發展,到清朝中期,上海城鎮街巷縱橫,各種商品的專賣市場、各地客商的會所和各種行業的行會組織層出不窮,興旺發達,已經成為中國東南的大都會。英國商人對於上海的青眼有加可謂其來有自。鴉片戰爭之後,作為首先對西方國家開放的口岸城市,上海得風氣之先,其租界不僅成了國人眼中的十裡洋場,各種先進機械和制度的試驗場,也成了全球冒險家的樂園和“東方的巴黎”。租界的繁榮與西方的經營自然是分不開的,但是在上海,中國人無疑是絕大多數,即便是在租界亦如此。上海的中國人,不論是在租界內還是租界外,都與不遠千裡而來的外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於是中國人看上海租界的洋人,看租界內的各種未曾經見的事物與制度,遠道而來的外國人也觀察租界內外的上海,觀察這裡的居民和風土習俗。很多人將自己的觀察結果行諸文字,在他們的文字中,開埠後的上海得以以各種角度和面貌呈現於今人眼前。


清朝人葛元熙自一八六一年起便居住在上海,為方便外省及外國人“入國問俗、入境問禁”,他於一八七六年出版《滬遊雜記》一書,在他筆下,上海“自開埠以來,繁華景象日盛一日,停車者踵相接,入市者目幾眩,骎骎乎駕粵東、漢口諸名鎮而上之”,但也有“流氓”“拆稍黨豆腐黨”“白螞蟻”“女薦頭”“野雞”等遇事生風,成群作惡者,令人防不勝防。

日本人村松梢風“想看一下不同的世界”“企求一種富於變化和刺激的生活”,而要實現這種目的,“上海是最理想的地方了”,自一九二三年起,他先後六次到達上海,而上海也沒有令他失望,他看到了上海“明亮的一面”,也驚駭於上海的“黑暗”,因此首創了“魔都”一詞來指稱他所看到的上海。


《上海及其周邊掠影》(Sketches in and around Shanghai, etc.)一書,出版於1894年,本書收錄了19世紀末《文匯報》發表的多篇外國人描繪中國見聞的文章,出版機構為《文匯報》(The Shanghai Mercury)及《華洋通聞》(The Celestial Empire)編輯部。


本書中的很多文章出自麥克法蘭之手,關於這位作者,筆者目前所查詢到的只有《北華捷報》中的一小段報道。該報道感謝麥克法蘭將其發表於英文《文匯報》中的一些文章結集出版成《上海的外國租界及老城概述》(Sketches in the Foreign Settlements and Native City of Shanghai)一書,稱其為上海新聞界“最有經驗的記者”,該書描述了很多外國人身處其中的場景,中國人一些非常有趣的宗教儀式及社會禮儀,以及作者在揚子江上的旅程等,其細節之豐富前所未有。該報道認為,如果旅居上海的外國人想讓家鄉親友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麥克法蘭的文章將是一份最好的禮物。


本書收錄麥克法蘭的文章,包括《中國戲園的表演》《上海城:城內街道、廟宇、監獄以及花園》《劉郇膏被追封為“平安神”》《竹鎮裡的馬尼拉斗雞場》《月亮的生日:夜遊上海》《中國的黃包車及黃包車苦力》等十余篇。


本書序言的作者開樂凱也常常親自持筆,具體哪篇文章出自他的手筆,有待考證。

《文匯報》(The Shanghai Mercury)創刊於一八七九年,其創辦者J.D.Clark(中文譯為開樂凱)為該報起這一英文名時,一取其商貿之神的寓意,二希冀該報能夠像這位商貿之神一樣,一朝呱呱落地,便飛速生長。如他所願,英文《文匯報》刊行之後很快便大獲成功。近五十年後,在英文《文匯報》一九三年歸並給《大美晚報》時,《北華捷報》刊發了這一消息,並在文中指出了英文《文匯報》一次搶占先機的報道,即在義和團運動之後,搶在《北華捷報》刊發從英方拿到的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署的合約之前,《文匯報》卻率先從中方的消息來源處獲得了這一合約,率先刊發。此外,《北華捷報》還指出了《文匯報》的兩大成功之處: 一是開創了街頭銷售模式,二是終止了北華報館獨家獲得並報道路透社新聞的局面,使得上海所有報刊均可以同樣條件刊發來自路透社的新聞。由此可見當年英文《文匯報》在新聞報道和銷售方面的過人之處。


事實上,《文匯報》在義和團運動後的搶先報道並非偶然,其創辦人開樂凱自知西方人在中國的出現是違背了當地許多人意志的,在創刊詞中就呼吁“要讓當地人能夠更好地理解我們,同時也可以改善我們之間的關係”,為此創辦者從一開始就很重視與居住地的關係,重視對中國的觀察,雖然他自知這種觀察只是遠距離觀察,“而上海在各方面都是進行遠距離觀察的絕佳場所”。《文匯報》中許多文章都以上海為縮影,“關注日常生活”,與其他外文報紙相比,這是《文匯報》獨具的特色。可惜這一報紙由於種種原因存世很少,本書中的文章便是其僅存碩果的一部分。這些文章的視角遍及上海及其周邊的機構、企業、習俗以及人物,在“娛樂讀者”之余,如開樂凱在本書序言中所說,還希望能“在某種程度上引領讀者”,引領西方讀者了解中國,“帶著他們啟航。也許,隨意向河岸上東張西望瞟上幾眼,他們會覺得這段航程並非一無是處”。時至今日,這些文章仍受到很多近代上海史研究者的重視,成為近代上海文獻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根據我國的“十三五”和“十四五”規劃,上海的發展目標是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建成令人向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和充分體現中國特色、時代特徵、上海特點的人民城市,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引領城市,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標桿。


這一規劃一方面突出了上海對外的國際性、世界性,另一方面又強調上海的中國特色和上海特點,而這正是近代以來上海作為第一批向西方開放的口岸城市的特質和魅力所在。本書的文章寫作之時,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古老中國積貧積弱,內憂外患積重難返的時代,寫作這些文章的作者們又都來自當時的西方強國,其殖民主義思想和優越感溢於言表。本書的編者對中國也不時表現出偏見。時移勢易,半殖民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中國的發展也令世界矚目,讀者閱讀時對於本書內容及作者的態度自然也應取舍批判。值得注意的是,本書序言中,開樂凱在比較中西文化後,說出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在這個電氣時代,歐洲人的精神非常緊張,美國人的精神壓力尤其大。中國人卻不一樣,他的神經繃得沒那麼緊,血液進出大腦的流速都更慢。天知道也許他才是對的,我們所謂的十九世紀的高度文明也許終會自食惡果,內部早已開始腐爛?”在縮小與西方經濟和科技差距的同時,如何保持中國傳統文化的優良特質,走出“魔都”自己的發展道路?鑒往知來,本書雖寫於一百多年前,但也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目次

目錄

譯者序

序言

中國戲園的表演

上海城: 城內街道、廟宇、監獄以及花園

劉郇膏被追封為“平安之神”

竹鎮裡的馬尼拉斗雞場

月亮的生日: 夜遊上海

上海電話交換所

正廣和公司的蒸汽工廠和蒸餾工廠

賭博成風的大清國

上海的中國“林蔭大道”——福州路的白晝與夜晚

中國的黃包車及黃包車苦力

上海城門口的古玩貨攤

中國獨輪手推車及獨輪車苦力

中國的印刷工

中國戲法: 虹口碼頭的雜耍藝人

英漢混雜的招牌

外國租界的中國巡捕

中國童仆

中國保姆及女仆

清朝枷刑及“鎖鏈苦役隊”

中國噪聲

上海公共租界會審公廨

南京路監獄

中國內地會

“公立暨漢璧禮西童公學”與“幼兒之家”

聖芳濟學校

上海圖書館

上海博物館

江蘇藥水廠

火柴廠

上海至漢口之長江遊

北京印象

北京關帝廟

中國沿江西行紀

遊船山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5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