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滿額折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

定  價:NT$ 1200 元
優惠價:7994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104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2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圖書簡介※

《佛教教育哲學新論》全書約二十萬字,以現代之哲學及教育哲學的形式,介紹佛教的存有論、宇宙論、知識論、心理哲學、人生論,進而闡述佛教的教育本質、教育目的、教育實施的階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而歸結於良師即菩薩、菩薩即良師。師者,既能自覺,發展自己潛在的知能,達到圓滿;復以慈悲喜捨心,盡心盡力教導眾生,不悔不倦,以此為人生的使命、生命的意義。

※推薦序/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楊忠斌※

本所講座教授陳校長囑我寫序,因自認資歷淺,亦無佛教相關研究心得,推遲許久,但校長一直勸進,由於對本書的出版因緣有一些了解,交待一下前因後果也算是義不容辭吧,只好勉力為文。後學進入彰化師範大學任教後,因準備課程的關係,搜集與閱讀了相關的教育哲學書籍,才對校長的著作有更多了解,對其中宗教教育方面的論述尤其印象深刻。後來想進一步邀請來本所演講,但上網查詢,雖有校長曾在朝陽科大任客座教授等資訊,卻無連絡方式,也就未再積極追尋。此事一直斷續放在心上,過了幾年,又想邀請,再次查詢,看到佛光出版社為著名詩人敻虹辦理新書發表會,出席者有陳校長,原來敻虹是校長的夫人,兩位在學界都卓有聲譽。後學乃致電佛光出版社,法師告知可代為連繫看看。過幾天即接到了校長來電,終於得以順利邀請來所上演講,聆聽謙沖自牧的教育哲學界前輩暢談宗教與教育的研究心得。
後因本所擬聘一位無給職講座教授,雖然已知校長早過著與世無爭、淡然自得的退休生活,只勤於翻譯佛經與著述而已,後學仍試著請託,畢竟校長一點也不需要、也不在意這個頭銜的。幸好校長本著菩薩心腸,同意協助擔任講座,撥空來指導我們。期間獲知校長有意出版一本論佛教教育哲學的書,原本想自費出版,但後學自告奮勇可去連絡某些大型的出版社,心想出版商應會有興趣吧。結果出版商評估市場效益後,告知需由作者自費出版。畢竟在商言商,這類著作的確較無市場性,總不能虧本經營吧,是也需互相體諒的。其後得知本校出版部門訂有提供師長出版學術著作的規章,進一步了解與連繫後,經過內外審等程序,學校同意出版校長的著作。因而本書得以出版,除了作者的著述之功外,也實要感謝本校不計利益地贊助學術研究之崇高理念。
本書行文流暢,說理清晰,作者本於佛教原典,從佛教的起源、宇宙論、存有論、知識論、人生論和道德論,到如何修習聲聞、獨覺、菩薩、佛果,乃至佛教教育的本質和目的、佛陀的教育原理和方法等,對佛教教育哲學的學理基礎、原理原則與實踐之道皆有詳盡論述。作者不只引經據典,善於詮釋,也結合了多年的學佛心得、教育研究與教學經驗,深入淺出,融為一體,實為甚難之事。誠如作者所言,佛教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使人人都能成佛。佛是潛能發展圓滿者,人格發展圓滿者,本性真如的完全實現者。當然成佛絕非易事,但也非不可能,從入世到出世,需歷經層層艱難的修行。就教育方面言,作者提到,教育者以知識、慈悲和思考獲得世間慧之後,善盡教導學生向上向善之功,還要進一步以無所得心,獲得出世間慧,超越利害得失、不執著,而達到圓通自在的境界,此實可做為教育工作者自勉之境。據後學所知,本書應是國內第一本有系統的佛教教育哲學專書,相信對有志於佛教教育研究的學者與實踐佛教理念於教育中的教師,皆能有很大的助益。

※試讀章節※

第一章 佛出生在人間

第一節 佛陀入滅前最後的教誨

年老的佛陀,離開舍衛城的祇園精舍,在各地緩緩遊行。
在這世間,他已度過將近八十年的歲月。他似乎還有一些事情未了,自己的或別人的願望還有待圓滿;他似乎也想藉著這個機會,為弟子們上最後的一課。
自二十九歲成道,初轉法輪,度五比丘,到最後說法,度一百二十歲的須跋陀羅,五十年間,佛陀教導無數眾生離苦得樂的真理和實踐方法。隨著歲月消逝,佛陀的身體,逐漸衰老,他那充滿豐富意義的人生旅程,也將到達終站。
佛陀來到了王舍城的靈鷲山。這時阿闍世王想出兵攻打跋祇,派遣婆羅門大臣禹舍去謁見佛陀,請求開示。
佛陀說,跋祇國奉行正法,上下和順,君臣奉公守法,不違禮度,孝順父母,尊敬師長,敬拜神明,對於出家持戒者也優禮有加。討伐這樣一個集合多項優點的國家,如何可能成功呢?
佛陀藉著這個場合,為弟子講述各種善法和不退法。佛陀教誨弟子要守信,知慚,知愧,多聞,精勤,對過去所學要憶念不忘,要了解生滅法,開發智慧;要敬佛、敬法、敬僧、敬戒、敬定;要孝順父母,行為敬謹,不要放逸;要觀身不淨,起無常想,修七覺支,常行慈悲、不害眾生,不說惡語;要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佛陀諄諄教誨弟子,苦口婆心。
佛陀在王舍城住了一段時間,又在弟子的隨從下走到摩揭,住在竹林精舍。在這裡佛陀又講演戒定慧。佛說,修戒得定,修定得智,修智心淨,如此便可以得到完全的解脫、去除三種根本的煩惱:欲漏,有漏,無明漏。欲漏是因貪欲而招來的煩惱,有漏是因執著而招來的煩惱,無明漏是因愚癡、不明真理所招來的煩惱。人一旦得到解脫,產生了解脫智,就不會在生死海中流轉啊!
佛陀隨後由竹林精舍走到巴陵弗城,坐在樹下。城中有許多清淨的信士,聞訊都前來禮見。信眾遙見世尊坐在樹下,容貌端正,諸根寂定,具有三十二種完美的形相和儀態,又有八十種非凡的身體特徵,身上沒有絲毫的塵垢,內心歡喜不已;既聞佛說法,便都爭著歸依成為居士,立誓從此不殺、不盜、不淫、不欺、不飲酒。佛陀默許。眾人見佛陀默許,便作禮而歸,為如來準備大堂舍,迎奉如來。如來在這裡的講堂為眾人說法。佛陀說,一個人如果犯了戒,將會有五種耗損:一、求財所願不遂;二、即使有所得,也會日漸耗損;三、所到之處,不受敬重;四、醜名惡聲,流布天下;五、身壞命終,當入地獄。
佛陀雖年老體衰,仍時時不忘利用各種機會,教導弟子。佛陀告訴阿難及諸比丘,他是以修習四念住、四正斷、四神足、四靜慮、五根、五力、七等覺支、八聖道支,而證得無上正覺。這些修行的方法,綜合起來,又稱為三十七道品。
佛陀說三個月後,他將進入涅槃。大家聽了佛陀的話以後,都很震驚傷心。佛陀便對大家說,你們不要憂傷,因為天地之間,無論是人或物,只要有生,便會有死,有相聚便會有分離,每一期的生命都是有期限的,都是無常的,這是萬物自然的道理啊!
佛陀拖著疲憊的身軀,勉強來到了拘尸那。三個月很快地過去了。那一天終於到來,佛陀在夜半時分,在娑羅園的雙樹間即將進入涅槃。這時,在拘尸那城內,有一位修行人,名叫須跋陀羅,已經一百二十歲了,他把握最後的一刻,來到佛陀的住處謁見佛陀,請求出家。佛陀立刻應允了,並且為他說法,教導他八正道。須跋馬上就領悟,證了阿羅漢果,並且比佛陀先一步入滅。這是佛陀在世最後的弟子。
佛陀在入滅之前,仍然諄諄告誡阿難和各弟子。佛陀說:我成佛以來所說的經戒,都是修行人的依恃。又說:在我入滅以後,你們應當尊重、珍惜戒律;如果能遵守戒律,便能去暗得明,有如貧窮人得到珍寶一般。戒律就是你們的大師,即使我住世,也是同樣的道理。
佛陀告訴諸位比丘,能持守淨戒,就能產生善法。佛陀說,約束好眼、耳、鼻、舌、身五根是重要的,不使放逸,也不要耽溺於感官的欲樂;但是這五根的主人是心,所以更為根本的是調伏好自己的心。他說,飲食的攝取,只是為了色身、為了維持身心的健康,不要貪圖,應當視為服藥;受人供養,也不要多求,以免壞了善心。他說,白天固然應當精勤修習善法,就是入夜以後,也不能廢弛。佛陀進一步說,人應該常存慚恥之心,有慚愧才有善法,沒有慚愧,便和禽獸無異;人又應當常常收攝心念,不要瞋恨,說話也必須非常謹慎小心,不要口出惡言。佛陀語重心長地說,能夠忍耐才是最為高尚的美德,它的好處甚至超過了持戒和苦行;能夠行忍,才能產生力量,一個人如果不能夠歡喜忍受惡罵羞辱,如飲甘露,便不能算是有智慧的人。
佛陀又說,瞋心的害處,甚於猛火,應當時時小心防護,不使瞋心趁虛而入。佛陀又告訴弟子,應該少欲知足,不要起憍慢心,也不要有諂曲心。他說,多欲的人,苦惱也多,少欲的人,因為無求,苦惱也少;少欲知足,正是脫離煩惱、獲得安樂的方法;知足的人,即使睡臥地上,也能安樂;不知足的人,雖處天堂,也不稱意。佛陀又說,人如果能夠勤勉精進,天下便沒有難事,滴水細流,久能穿石;人與其一心求助於人,不如自己先正心念;精勤修習諸定,心不散亂,便能知世間生滅現象,得到真實智慧,照亮黑暗,解脫煩惱,超越生死。
佛陀在臨入滅之前,問比丘們對四聖諦還有沒有疑問。問了三次,都沒有應答者。阿那律尊者觀察眾人的心,便對佛陀說:我們都已了解四聖諦的真理,月可能變熱,日可能變冷,但是佛說的四聖諦是永恆不變的真理。這時佛陀又說,苦諦是真真實實的苦;集是苦因,更沒有別的因;苦若是滅了,必定是因已經先滅了,因滅所以果滅;滅苦之道,是真真實實的正道,除此以外,並沒有其他可以滅苦之道。佛陀又告訴諸位比丘,世象無常,有會合就必然會有分離,不要憂惱,因為這是自然的現象,最重要的是,大家應當精進,早求解脫,以智慧的光明,消滅一切因為愚癡所造成的黑暗。這是如來入滅前最後的話語。

作者簡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秉持「創新、務本、專精、力行」之校訓,以追求「成為兼具卓越教學、創新研究、永續服務的一流大學」為發展願景。更以「培育專業與通識兼備之社會中堅人才,創造教學與研究並重之優質環境,開拓國內與國際皆具之宏觀視野,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之知名學府」為持續追求的目標。
 
校史簡介
1745年 明儒陳獻章(世稱白沙先生),創立「白沙書院」
1970年1月 依「白沙書院」之名,取名為「白沙山莊」
1971年8月 「白沙山莊」擴建成立「臺灣省立教育學院」
1980年8月 本校改隸教育部,更名為「國立臺灣教育學院」
1989年7月 改制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設立3個學院,教育學院、科學教育學院(1993年更名為理學院)、及職業教育學院 ,共有9個學系
2000年10月 成立文學院
2002年8月 成立工學院、管理學院,職業教育學院更名為技術及職業教育學院
2004年8月 成立社會科學暨體育學院並朝向綜合大學發展
2005年8月 以轉型、卓越、國際化為目標,合力建造嶄新彰化師大
2008年8月 發展成7個學院,21個學系、44個碩士班以及15個博士班

校訓
新:日日求新,拓展生動教育
本:事事求本,復興中華文化
精:步步求精,發揚科學精神
行:時時求行,實踐力行哲學

校訓精神
創新、務本、專精、力行
 
願景
兼顧教學、研究與服務的一流大學,培育具有通識及專業的學生,促進教師同仁學術形象,連結國內外發展脈動,提升學校競爭力,以達永續發展。

定位
考量各學術領域的特性,戮力提升教學與研究素質,成為以「教學為本,研究為先」的大學,並建立與社區、產業界緊密的夥伴關係。全力發展本校系、所與中心的功能,理論與實務並重,俾培育國家社會菁英與中堅人才。

理念
「轉型.卓越.國際化:合力建造嶄新彰化師大」

近期目標
營造師生良好的教學與學習環境,不僅能面對國內與區域內大學的競爭,亦能逐步邁向國際化。充實彰化師大的內涵,建立本校的優秀品牌,期盼在2015年以前,至少有五分之ㄧ的系所,在國內能居於領先地位,其餘的系所,初期階段也能達中上水準;並全力提升研究中心至享有全國聲譽的水準。
 
具體作法 
◆ 提高行政效能
◆ 落實校務發展諮詢委員會功能,促進校務發展
◆ 積極爭取經費,有效利用資源
◆ 建立民主、和諧校園
◆ 加強校園整體規劃
◆ 持續推動本校轉型,建立良好聲譽
◆ 發展各中心及院系所特色
◆ 強化教學品質,鼓勵學術研究
◆ 加強校際及國際交流與合作
◆ 提升學生素質、精進師資培育
◆ 強化推廣及回流教育
◆ 建置校友暨退休同仁合作發展平台
◆ 積極推動或參與區域策略聯盟
◆ 珍視鄉土文化、促進社區互動

目次

推薦序
目錄

◎第一章 佛出生在人間◎

第一節 佛陀入滅前最後的教誨
第二節 過去多生的菩薩行
第三節 佛出生在人間的深義
第四節 出家成道
一、稟性慈悲
二、訪道於仙人
三、修行的中道
四、證悟
第五節 偉大的教師
一、如大海納百川
二、由近及遠,最先度五位侍者
三、度六十位比丘
四、度迦葉兄弟等千位比丘
五、度王舍城頻婆娑羅王
六、度舍利弗及大目犍連
七、度大迦葉
八、度給孤獨長者
九、報父母恩
十、度化親族及大臣之子
十一、度理髮師
十二、度波斯匿王
十三、隨緣廣化,不分階級
十四、接受婦女出家
十五、以慈心耐心對待提婆達多

◎第二章 形而上的偉大發現◎

第一節 存有的本質
一、形上問題與「箭喻」
二、佛陀深廣地講述形而上學
三、存在現象的非實體性
四、正觀存在的現象
五、存在的本質是空
六、物質存有的空性
七、精神存有的空性
八、認知主客體交流的本質空性
九、存有空性的形上本質空性
十、空間的空性
十一、時間的空性
十二、空的方便與中道
十三、第一義空
第二節 宇宙生滅變化的原理
一、佛陀因慈悲而以智慧探究宇宙萬象
二、變化不息
三、物質存有的無常性:成、住、壞、空
四、精神存有和語言文字符號的無常性
五、無常的相對恆常性
六、如何正確看無常性
七、緣起是生滅的原理
八、個體的生滅:十二緣生法
九、世界的緣起
十、華藏莊嚴的世界

◎第三章 佛教的知識論和心理哲學◎

第一節 心意識的作用
一、認知的主體
二、維持個體的自我統整性
三、含藏種子、主導生命的移轉
四、兩種習氣:等流與異熟
第二節 認知、知識和智慧
一、認知的因素和過程
二、由知識到智慧的形成
三、現象和本質:世俗諦、勝義諦和真如
四、智慧發展的階段

◎第四章 生存的本質和意義◎

第一節 人生存的本質
一、為什麼要研究人生
二、教育與人生的關係
三、珍惜人生,把握學習的機會
四、人生苦樂的本質
五、教導「離苦得樂」是教育者的責任
六、苦和自覺:尋思生存的意義和價值
七、無限的多樣性和可能性
第二節 改善人生之道
一、真正的幸福
二、善與惡
三、離惡修善
四、菩薩道:究竟的解脫道

◎第五章 佛教教育的本質和目的◎

第一節 佛教教育的本質
一、是個人的淨化提昇,也是淨土的建立
二、是個人的努力,也是集體的成就
三、涵攝人生內容,照顧各類眾生
四、是信解行證的過程
五、是生活的教育
六、是生命的教育
第二節 佛教教育的目的
一、自覺:生命潛能的開展和實現
二、覺他:偉大菩薩行的化導工作
三、建立理想世界
第三節 佛教教育的階段性目標
一、聲聞果
二、獨覺果
三、菩薩地
四、佛果

◎第六章 如何修習聲聞、獨覺法◎

第一節 聲聞四果與十地
一、修四聖諦和現觀
二、聲聞十地
第二節 三乘共有的十地
一、淨觀地與三賢位
二、種性地與內凡四善根
三、八人地與世第一法
四、見地與預流果
五、薄地
六、離欲地
七、已辦地與盡智、無生智
八、獨覺地
九、菩薩地
十、佛地
第三節 獨覺果的修證

◎第七章 菩薩的修證◎

第一節 菩薩修證的目標與內容
一、菩薩教育的目標
二、菩薩教育的課程
第二節 菩薩修證的性質和方法
一、菩薩修證的性質
二、如何證得無上佛智:一切智智
三、方便善巧
四、道相智
第三節 菩薩十地
一、地前四十階位
二、十地

◎第八章 修習六波羅蜜多◎

第一節 六波羅蜜多的修習重點
一、課程內容的重點
二、三無漏學與六波羅蜜多
三、為什麼要修習六波羅蜜多
第二節 般若波羅蜜多
一、般若波羅蜜多的重要性
二、般若波羅蜜多的特質
三、如何修習般若波羅蜜多
四、無相與無所得
五、不著諸法
六、不為諸法
七、不著相應不相應
八、相似般若波羅蜜多
第三節 五波羅蜜多
一、布施波羅蜜多
二、淨戒波羅蜜多
三、安忍波羅蜜多
四、精進波羅蜜多
五、靜慮波羅蜜多
第四節 總結修習六波羅蜜多
一、六波羅蜜多與良師
二、以無所得行六波羅蜜多
三、不離般若波羅蜜多

◎第九章 安住、修習菩薩道諸善法◎

第一節 安住二十空
一、內空、外空、內外空
二、空空
三、大空
四、勝義空
五、有為空、無為空
六、畢竟空
七、無際空
八、散空
九、無變異空
十、本性空
十一、自相空、共相空
十二、一切法空
十三、不可得空
十四、無性空
十五、自性空
十六、無性自性空
十七、二十空的啟示
第二節 安住真如和四聖諦
一、安住於真如
二、七真如與四聖諦
第三節 修習三十七道品
一、四念住
二、四正斷
三、四神足
四、五根、五力
五、七覺支
六、八聖道支
第四節 修習禪定
一、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二、八解脫、八勝處、九次第定、十遍處
第五節 修習更多殊勝正法
一、三解脫門
二、一切陀羅尼門
三、一切三摩地門
四、菩薩十地
五、五眼
六、六神通
七、四無量心
八、無忘失法、恆住捨性
九、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十、餘菩薩摩訶薩行
第六節 結論

◎第十章 成就佛果◎

第一節 不共法
第二節 佛十力
第三節 四無所畏
第四節 四無礙解
第五節 從佛的稱號看佛果

◎第十一章 佛陀的教育原理和方法◎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佛陀的教育原理
一、以慈悲平等為基礎
二、以般若慧為先導
三、豐富多元而巧妙的教導方式
四、視人人為可造之材
五、教育的「四悉檀」
六、以安忍、無我為堅鎧
七、以講述闡明真理
八、以對話引導思考
九、以身教攝受感化
十、著眼於世界、生活和生命
第三節 佛陀對學習方法的主張
一、依「聖言量」,精勤「聞思修」
二、善用「比量」,以擴大思考
三、善用「現量」,以觀察、體證
四、以「止」獲靜定
五、以「觀」入深思
六、以「念住法」安住正念
七、以「陀羅尼法」精熟學習和記憶
八、以「念佛法」觀想佛、學習佛

◎第十二章 結論◎

第一節 覺行圓滿者
第二節 佛陀哲學的啟示
一、佛教宇宙論的啟示
二、佛教存有論的啟示
三、佛教知識論的啟示
四、佛教人生論的啟示
五、佛教道德論的啟示
六、生命的雙重意義
第三節 佛陀教育的啟示
一、佛陀教育的現代性
二、兼顧有為和無為的教育目的
三、學習的人生
四、學習的社會
五、因緣和教育
六、慈悲喜捨和教育愛
七、願力和教育
八、禪定和教育
九、戒律和教育
十、智慧和教育

◎參考書目◎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79 948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