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和錢理群一起閱讀魯迅(簡體書)
滿額折

和錢理群一起閱讀魯迅(簡體書)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魯迅的才華最光輝、最輝煌的表現是在《野草》,可惜《野草》只有一部。
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魯迅雜文,但當你想尋找另一種思路,有突破自己的內在欲求,就能從魯迅雜文里得到啟示和力量。
北京大學錢理群教授不僅是學術大家,更是多年關懷青年成長的社會活動家。《和錢理群一起閱讀魯迅》是他近兩年與青年一起讀《野草》、魯迅雜文的講稿,也是他決定“告別學術界”“告別青年”后的第一本著作。在這本書中,不僅有他多年閱讀魯迅的心得,更可見其對當今社會的觀察和對當代青年的期望。

作者簡介

錢理群,一生裁為四截。前二十一年,算是入世前的準備,1939年出生重慶,在南京讀小學、中學,在北京大學親歷反右運動;中間十八年,在邊遠地區貴州安順小城中等專業學校教書,在社會底層經歷了大饑荒和文化大革命;1978年重返北京,與北京大學青年學生、同代友人一起,風風雨雨二十四個春秋,并寫有多部研究周氏兄弟和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史的著作;2002年退休后五年,又回歸中學和貴州,關注語文教育、西部農村教育、地方文化研究和青年志愿者運動,同時從事現代民間思想史研究。七十五年的生命,和兩個空間——貴州與北大,一個群體——中國的年輕人,建立了血肉的聯系,其主要連接紐帶,則是魯迅。

名人/編輯推薦

錢理群,一生裁為四截。前二十一年,算是入世前的準備,1939年出生重慶,在南京讀小學、中學,在北京大學親歷反右運動;中間十八年,在邊遠地區貴州安順小城中等專業學校教書,在社會底層經歷了大饑荒和文化大革命;1978年重返北京,與北京大學青年學生、同代友人一起,風風雨雨二十四個春秋,并寫有多部研究周氏兄弟和現代知識分子精神史的著作;2002年退休后五年,又回歸中學和貴州,關注語文教育、西部農村教育、地方文化研究和青年志愿者運動,同時從事現代民間思想史研究。七十五年的生命,和兩個空間——貴州與北大,一個群體——中國的年輕人,建立了血肉的聯系,其主要連接紐帶,則是魯迅。

目次

出版說明
上編 共讀魯迅《野草》
一 魯迅的精神歷險和語言歷險
——魯迅寫作《野草》的思想背景和心理背景
二 《野草》:以生命創作,以生命閱讀
——《野草》在魯迅生命中的位置
三 黑暗的孤獨
——細讀《影的告別》和《希望》
四 魯迅的精神夢境
——細讀《墓碣文》《頹敗線的顫動》和《題辭》
五 魯迅哲學中的絕望和反抗
——從縱橫兩個維度解讀生存困境和魯迅哲學
六 新的絕望與新的出路
七 關于魯迅的問答
附錄 推薦閱讀——《野草》
題辭
秋夜
影的告別
求乞者
我的失戀
復仇
復仇(其二)
希望

風箏
好的故事
過客
死火
狗的駁詰
失掉的好地獄
墓碣文
頹敗線的顫動
立論
死后
這樣的戰士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臘葉
淡淡的血痕中
一覺
《野草》英文譯本序
下編 共讀魯迅雜文
一 魯迅雜文類型化寫作所具有的超越性
二 魯迅的雜文思維
三 魯迅雜文表達的特點
附錄 推薦閱讀——雜文二十篇
論“他媽的!”
智識即罪惡
論辯的魂靈
犧牲謨
夏三蟲
小雜感
宣傳與做戲
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
搗鬼心傳
文學上的折扣
現代史
推背圖
《殺錯了人》異議
夜頌

晨涼漫記
爬和撞
“滑稽”例解
安貧樂道法
半夏小集
后記

書摘/試閱

一魯迅的精神歷險和語言歷險——魯迅寫作《野草》的思想背景和心理背景
對目前閱讀狀態的兩個憂慮
今天來跟大家一起讀魯迅,是為了表示對“同道讀書會”開展“經典閱讀”活動的支持。在今天這樣一個網絡時代,強調經典的閱讀有很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對現在的閱讀狀態有兩個憂慮:一個憂慮是大家不讀書,另一個憂慮是即使讀書也只是網絡閱讀。網絡閱讀有它的優越性,我稱之為“短平快”,在信息爆炸的當下時代,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最輕松的方式取得盡可能多的信息,這當然有很大意義。但網絡閱讀有兩個問題:一是缺乏深度,會導致人的精神的平庸化;二是由于網絡閱讀是群體性的,缺乏個體性或個人性的閱讀,容易被潮流和時髦所裹挾,這就需要經典閱讀。經典閱讀的最大特點就是它是一種深度閱讀,而且是很個人化、個性化的閱讀。今天我來講《野草》,就是想通過對《野草》的閱讀,來幫助大家理解經典閱讀的特點、意義和價值。
我的介紹分三部分:一是談談《野草》寫作的相關背景,二是文本的細讀,三是要講講我自己對于《野草》中的“魯迅哲學”的一些理解和發揮。我首先講第一部分,介紹一下魯迅寫作《野草》的背景。我們講背景一般都是指政治背景和社會背景,其實還有很重要的思想背景和心理背景。今天我著重講講魯迅寫《野草》的思想背景和心理背景。
魯迅的兩次沉默期
魯迅的研究者注意到魯迅《野草》的第一篇文章寫在1924年9月,最后一篇寫在1927年。也就是說《野草》的寫作時間主要集中在1924、1925和1926年這幾年。研究者們又注意到在開始寫作《野草》之前的1923年,魯迅沉默了一年,那一年他寫的東西很少,這就是魯迅的第二個沉默期。魯迅的一生有兩次沉默期:第一次是晚清民初時期1908--1918年之間的十年。這十年是魯迅思想最苦悶的時期,因為他正經歷著中國社會和中國傳統文化走到了盡頭的階段,如何有一個新的開始,他感到極大的困惑。在這十年的沉默里,魯迅做了兩件事:一是沉人民間,一是沉入古代,把生命沉潛到中國傳統與民間社會的深處,尋找新出路。然后就有了五四運動時期的爆發,這既是思想的爆發,也是文學的爆發。第二次大概發生在1921年前后,這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期《新青年》發生分化的時期,正如魯迅所說:“《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我又經驗了一回同一戰陣中的伙伴還是會這么變化,并且落得一個‘作家’的頭銜,依然在沙漠中走來走去。”這是一次對啟蒙主義的大絕望。
魯迅的精神歷險:把啟蒙的外部危機轉化為自己生命的內部危機
但魯迅的特點是,他沒有把自己所面臨的知識分子的生存困境簡單歸結于外部生態環境的惡化。相反地,他把所有外界的問題都轉化為自我生命的問題,他把啟蒙的外部危機轉化為自身的內部危機。如果說第一次沉默期是魯迅沉人民間、沉入占代的十年,那么在第二次沉默期,他則把困惑或絕望沉人到自己生命的最深處,進行自我拷問。因此,整部《野草》就是一次魯迅自我生命的追問過程,這里有希望與絕望的糾纏,光明與黑暗之間的徘徊,生和死的抉擇,直抵死亡的追問,向死而后生。他的自我生命也因此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廣度和力度,最后一切都轉化為文學的新創造。此后,魯迅最后十年以雜文寫作為主體的文學創作,是他的生命和文學創作的第二個高峰。我們可以看到,魯迅的《野草》就是以文學的形式,表達堪稱現代中國最深刻的生命體驗,承擔著中國社會在轉型時期的全部艱難與痛苦,這是一個方面。
P3-5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