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孟子論君子之善
滿額折

孟子論君子之善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90189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孟子最高的思想文化建樹,也許是為我們底定了人性善的學說。這種對人類自身本質上的描述,終於把我們從 “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的處境中,畫定了標誌性的分野。而且他並不因此而機械地把人的行為也固化在善的一個凝點上,而是辯證地界定了人的善惡行為既有天生的秉賦,也有環境條件的誘發,但這些都不違背人在本質上是向善、向上的。

作者簡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兩千多年的往昔歲月如昨夜星辰一瞬而過,如大河流水般一去無回。但孟子則立如川上不去的岩岸。其文章至今讀之仍聞三王之古風,嚼之仍有新鮮之滋味,格之仍得人本之義理,用之則有正人正心、治政政理之兼得。始信人可以立言之不朽之所以。

目次

一、人性本善,本無君子小人之分 001
二、性善天生:求則得之,捨則失之 005
三、君子貴“仁義行”而非“行仁義” 009
四、君子不患所不能,而患不為不求 011
五、人性如水,雖有勢變而非關本性 015
六、人皆有“四心,”惟君子能擴充之 018
七、擴充之道:不忍達於忍;不為達於為 021
八、天下鞋相似於足同,心相似於理同 025
九、“夜氣說”:良心失養則消 032
十、君子以德修“天爵”必得“人爵” 037
十一、從其六體為君子,從其小體為小人 040
十二、君子成其正途無非收其走失之心而已 044
十三、養心莫善於寡欲 047
十四、不失赤子之心者可為君子 049
十五、君子反身而誠、強恕而近仁 052
十六、君子以道修身可左右逢原 055
十七、君子貴心居仁而行由義 057
十八、君子異與人在知憂無患 059
十九、君子凡事不遂都去反省自己 062
二十、君子之道有二:守善心、行仁義而已 064
二十一、天下事成於專、恒兩字 066
二十二、五穀不熟,不如草稗 069
二十三、自暴者不可救,無恥者必遭辱 071
二十四、自侮者人必侮之,自毀者人必毀之 073
二十五、不學而能為良能,不慮而知為良知 076
二十六、事親為萬事之本,養親以順者為孝 078
二十七、君子之孝當去“五欲”存“五思” 080
二十八、君子之德在人以偽來,我以誠往 084
二十九、君子以親親之心去待人接物 089
三十、薄於親者怎會厚待他人 091
三十一、君子何必言利,利心生於物我之私 093
三十二、君子合於義可捨生取義,可避死就生 096
三十三、君子人格的“三大操守” 100
三十四、君子有“三樂”而帝王不為 103
三十五、君子之性在仁義禮智存於心 105
三十六、君子得志當有“三不為” 107
三十七、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109
三十八、君子創業垂統,可為繼也 111
三十九、君子不以“饑渴”為心害 113
四十、霸道以力服人,王道以德服心 115
四十一、君子之言存道,君子之守在身而不責人 117
四十二、君臣之道,法堯舜而已 119
四十三、君子依天性而行後聽天由命 121
四十四、古之清、任、和、時四聖的風格 123
四十五、三聖之道無非善與人同捨己從人 129
四十六、君子善養浩然之氣 131
四十七、人品之“善、信、美、大、聖、神”六境界 143

書摘/試閱

一、人性本善,本無君子小人之分

滕文公為世子,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世子自楚反,復見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覸
謂齊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顏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公明儀曰:‘文王,我師也,周公豈欺我哉?’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書》曰:‘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
(原文錄於《孟子》七篇卷三,滕文公〈上〉世子章。)

【譯文】
滕國的國君滕文公,在執政前身為太子的時候,有一次出訪楚國,中途路過宋國,聽說孟子也在此,便停下來去拜見孟子。孟子就對他講了一番人性從根本上來說是善的道理。而且每句話都用堯、舜兩個先王的事,來證明他觀點的正確。
這位滕國的太子從楚國回來,又去拜訪孟子。孟子對他說道:“您是不是很懷疑我的話沒有說盡呢?其實,天下事儘管千差萬別,但道理卻都是一樣的罷了。從前齊國的武將成覸對齊景公說:‘他是男子漢大丈夫,我也是男子漢大丈夫,我為什麼要有不如他的畏懼心呢?’孔子的學生顏淵也說過:‘舜帝是什麼樣的人,我是什麼樣人?但只要我肯努力去作為,也會和他一樣的。’魯國的賢者公明儀也說過:‘輔佐周武王的周公曾經講過,說周文王是他的老師。周公是不會騙人的啊?’他們三個人講的話無非是只要自己努力,就不要怕不如人。天下事雖不同,但道理是一樣的。滕國雖然是個小國,但長短折合起來也有五十里方圓吧。如果能夠用自己的長處,來補自己的短處,還是可以成為一個很美好的國家。正如《書經》所言:‘如果人生病了,服的藥不使人有頭暈目眩的感覺,那就是藥力不足,病也就不會徹底痊癒。’”

【注解】
這一段在孟子七篇的原著原版中的編次,本來是第三卷的首章。但朱熹在編選“要略”時卻把它列入首卷首章。很顯然朱子認為孟子思想體系的邏輯起點是“人性善”。而且把孟子原本散落於各篇章中,關於人性善惡的論說,基本上都集中在了這一卷中,顯然並非隨機輯纂。朱子在注此段時就講道:在孟子的著述裡面,“七篇之中,無非此理”;而今人也說“性善論是孟子道德哲學的核心內容”,當為不謬之論。
孟子向滕世子所講的“人性善”與“稱堯舜”,原本當有長論,可惜記述之太簡,已無所知。好在後面的章節中所言二帝之事似可為補充。而世子重來,肯定就所疑惑處有所請教,但也被省略。從孟子的陳述來逆推,世子肯定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學說,人性未必盡善,平民與聖人的人性善種種不同問題。所以孟子纔說出了“道一而已”。而且世子一定提出了小人與大人,小國與大國為善不同的困惑,所以孟子纔又舉了三個人的例子,講述了只要肯努力,皆可臻達善境的結論。而且以《書經》中商書的一句話來說明不痛下針砭,則無以克服惡的道理。
[世子]太子,王位的繼承者。[性善]朱子注稱:“性者,人所稟於天以生之理也,渾然至善,未嘗有惡。”〇程子注:“性即理也。天下之理,原其所自,未有不善。”顯然可見,程朱二子所注,把人性善全然納入了他們的理學軌道,似有牽強,太理學化了。這是程朱理學注四書的最為垢病處。“性善”,當指人的本性是仁慈善良的,是一種天生的稟賦、本能。“人之初,性本善”,但人之初哪裡懂什麼“理”啊?一種本能而已。凡言天生,多指物質之形,物之本性,而罕有稱“理”為天生所秉的。而程朱認為理義、義理者生於內,也未必其然。說記憶體於心可以,說內生於心則不可。否則後天的社會化與成長教育環境便會毫無意義,這是不言自明的事。程朱及孟子都有此類唯天、唯心、唯內的一面。本書此後皆從其本義注解,不再一一說明,讀者自會領略其正。[道一而已]聖賢各不相同,凡聖亦不相同,但人之性善的道理和標準是一樣的。而不在功業微巨、身分高低。[文王我師也]朱子注稱這句話是周公說的話。
朱子在《孟子章句》本篇章尾按稱:“愚按:孟子之言性善,始見於此,而詳具於《告子》之篇。然默識而旁通之,則七篇之中,無非此理。其所以擴前聖之未發,而有功於聖人之門,程子之言信矣。”那麼程子又如何說呢?“孟子有功於聖門,不可勝言。仲尼只說一個仁字,孟子開口便說仁義。仲尼只說一個志,孟子便說許多養氣出來。只此二字,其功甚多。”“孟子有大功於世,以其言性善也。”“孟子性善、養氣之論,皆前聖所未發。”“孟子大賢,亞聖之次也。”這些就是程子論孟子對聖門有功之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189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