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區】 單本79折,5本7折,活動好評延長至5/31,趕緊把握這一波!

縮小範圍


商品類型


繁體書 (6)
政府出版品 (2)

商品狀況


可訂購商品 (6)

庫存狀況


有庫存 (4)
無庫存 (2)

商品定價


$200~$399 (1)
$400~$599 (5)

出版日期


2022~2023 (2)
2018~2019 (2)
2016~2017 (1)
2016年以前 (1)

裝訂方式


平裝 (3)
精裝 (3)

作者


侯嘉星 (3)
侯嘉星-主編;王士銘、皮國立、江豐兆、余佳韻、沈佳姍、侯嘉星、郭忠豪、曾齡儀、葉爾建、趙席夐、劉世珣-著 (1)
劉維開-主編;李在全、佐藤純平、郭玫珂、羅皓星、朱紹聖、許峰源、施純純、馬思宇、侯嘉星、趙席敻、陳皓昕、方慧雯、皮國立 (1)
黃克武-主編;皮國立、李君山、侯嘉星、張世瑛、許峰源、陳立文、 陳英杰、楊善堯、鄭巧君、蘇聖雄-作 (1)

出版社/品牌


政大出版社 (2)
中正紀念堂 (1)
前衛 (1)
國史館 (1)
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1)

三民網路書店 / 搜尋結果

6筆商品,1/1頁
機器業與江南農村:近代中國的農工業轉換(1920-1950)
滿額折

1.機器業與江南農村:近代中國的農工業轉換(1920-1950)

作者:侯嘉星  出版社:政大出版社  出版日:2019/09/01 裝訂:平裝
自二十世紀初,江南城鎮現代化迅速,受到經濟發展、環境變遷等影響,農村的農業機器利用也隨之興盛,特別是表現在機器灌溉、農產加工業等方面;反映經濟發達以後,勞動價格的變化,機器利用成為部分農民節省支出的選擇。值得注意的是,來自農村的機器需求,也促成都市工業部門新式機器製造工廠的興起,引進現代經營方式、積極拓展農村業務。這種過程最初是市場自由競爭,而後政府當局注意到農村基礎建設、農業現代化的機器利用,在
定價:400 元, 優惠價:85 340
庫存:1
從實驗室到生產線:近代中國農業化學事業中的國家權力(1900-1950)
滿額折

2.從實驗室到生產線:近代中國農業化學事業中的國家權力(1900-1950)

作者:侯嘉星  出版社:民國歷史文化學社  出版日:2023/11/01 裝訂:精裝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陳慈玉兼任研究員專文推薦歐羅肥,是農畜動物的輔助飼料,也是民國50、60年代小學生,拿來課後互相開玩笑的名詞。巴拉松,是當年很常被使用的有機磷農藥,也是社會新聞偶爾會出現的悲劇性配角。 這些我們好像熟悉,卻又陌生的東西,是人類在農業活動的發展中,所製造發明出來的。農業活動是人類經營環境最重要的方式,環境利用與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提升密不可分,而促使這個能力得以加強,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化學工業的發展。在第一次綠色革命之後,化肥、農藥、科學分析的相關知識,也在19世紀末傳入東亞地區。包括知識建構、生產事業、推廣組織以及田間實作等多個面向,對近代中國的農業、農村與農民的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大學院校、工廠等現代部門的農業化學研究與生產成果,滲透進入農業及農村,從而完成農業與農村的現代轉型,這也是農業及農村市場與現代部門的交互影響。以農業化學為線索,不僅可以發現農業轉型的意義,更能探究此過程中傳統部門與現代部門的互動,是近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也是東亞經濟不可忽視的一環。 除了科學與經濟之外,現代農業科學的發展,無疑也是國家掌握地方的另一種途徑。國家透過土地調查、產業革新與科學化,強化對地方掌握的能力。在19世紀至20世紀的中國現代轉型中,除了知識、經濟的新舊交替外,國家與地方的關係,顯然也是這段時期的關鍵。 本書以農業化學事業為主題,首先探討近代東亞世界如何接受新式農業知識,並建立教學研究體系,也注意到此間參與者與群體的變化,呈現知識轉譯的曲折。新知識新技術的引進,成為國家掌握資源的重要方式,1930年以後,蓬勃發展的農業化學事業,成為中日政府發展國營事業、建立推廣體系的重要項目,承擔了增產富國的使命。借助國營事業的個案研究,本書也跨越1945年、1949年等關鍵年代,以更為連續的視野,觀察20世紀上半東亞世界推動農業化學事業的經驗,及其所反映的現代國家建構複雜過程。 #植物#農藥#農業化學#人類世#國家建構
定價:550 元, 優惠價:9 495
庫存:4
物種與人類世:20世紀的動植物知識
滿額折

3.物種與人類世:20世紀的動植物知識

作者:侯嘉星-主編; 王士銘; 皮國立; 江豐兆; 余佳韻; 沈佳姍; 侯嘉星; 郭忠豪; 曾齡儀; 葉爾建; 趙席夐; 劉世珣-著  出版社:前衛  出版日:2023/09/06 裝訂:平裝
★臺灣學界近代中西分類知識系譜研究的問路創舉之作★國立中興大學永續農業創新發展研究中心 「農業、環境與人文」子計畫成果物種與人類世的概念都是基於科學事實而來,而此些事實一定涉及特定的社會文化脈絡。本書是讓我們得以窺見這些脈絡的窗口。――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系副教授 洪廣冀物種課題是理解自然與人類歷史的重要線索。――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榮譽退休教授 曾華璧【誠摯推薦】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社系助理教授 朱華瑄 天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黃相輔 北京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副教授 陸伊驪聚焦討論植物、動物做為藥材、食療等,在各產業所扮演的角色,自臺灣出發,乃至中國、東亞,反思人類世以來的歷史變化,從多元角度,探討農漁產業發展史上的動植物面貌與政策、開發史之重要性。二○二三年十一月廿四―廿五日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舉辦「近代知識譜系中的動物與植物」工作坊,會中各篇論文不僅涉及自然分類的知識形成,也在應用的層面凸顯了不同時空下的特定動機與思考路徑。儘管西方分類學已是今日之主流觀點,但不妨害傳統中國分類學在某些領域中的延續與調適。尤其在傳統藥物使用的領域中,中國既有的食藥同源思想、氣運五行的醫理,讓面對新式生物分類學衝擊下的中國本草觀,仍舊得以在華人的生活日用中找到一席之地。中國傳統醫藥學千年來與其博物與分類傳統互為表裡、相倚甚密。中藥藥性理論構建中「遠取諸物、近取諸身」,也可在過去本草分類中看到許多實用主義上的例證。顯示中國的分類思想自魏晉時期到清末都沒有太大變化,內化成為華人飲食與用藥的常識。二十世紀西方科學強勢叩關,除了造成中醫界「廢醫存藥」的壓力,亦促成了中藥分類使用上的內在調適。在理解從傳統跨越到近代本草分類遞嬗的過程後,讀者才能理解本書中清末文人筆下的木棉,以及驢藥、「吐蛇」、蛤蚧、海馬等,這類對西醫而言荒誕不經的藥物,卻依然能在當前的華人食補市場上風行不偃的歷史因緣;也只有看到了近代以來西學對中醫草本知識的挑戰與其調適後,方得認識清代庫倫與內地藥材交易究竟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近廿年來跨學科研究或是學術跨界對話的氛圍正熾,本論文集中各篇專文外有所專擅又內理相通,或可據之視為臺灣學界近代中西分類知識系譜研究的問路創舉。(本書經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匿名審查後出版)
定價:450 元, 優惠價:9 405
庫存:3
1920年代之中國
滿額折

4.1920年代之中國

關於1920年代中國的學術研究不在少數,也曾經舉辦過以1920年中國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會後出版過同名的論文集。但是隨著時代的演變、知識的流通,以及資料的大量開放,現階段對於1920年代中國的研究,有著較以往更佳的條件與環境。收錄在這本論文集中的各篇論文,雖然議題各異,但是所呈現出的是青年學者對於1920年代中國研究的成果,與年輕世代對於1920年中國的認識。當然論文集中的議題無法含括1920年代
定價:400 元, 優惠價:85 340
庫存:3
1930年代國民政府的造林事業:以華北平原為個案研究
滿額折

5.1930年代國民政府的造林事業:以華北平原為個案研究

作者:侯嘉星  出版社:國史館  出版日:2011/09/01 裝訂:精裝
1930年代國民政府大力推動造林事業,當時森林被認為能防災、經營致富,是建國要務之一。華北因長期農業開墾,森林殘破,造林事業更為迫切。統計顯示華北平原許多人工林地為私人所有,恰反映造林事業民眾的重要角色。造林為利用土地進行種植生產的產業,參與造林可增加副業,獲得日常用材、出售木材等經濟利益。環境方面,造林可防沙固堤保護良田,亦可積極改善生產環境。造林、經濟、環境三者乃相依互存的關係,「防災致富」可
定價:280 元, 優惠價:88 246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30個工作天)
1960年代的台灣

6.1960年代的台灣

作者:黃克武-主編; 皮國立; 李君山; 侯嘉星; 張世瑛; 許峰源; 陳立文; 陳英杰; 楊善堯; 鄭巧君; 蘇聖雄-作  出版社:中正紀念堂  出版日:2017/12/05 裝訂:精裝
1960年代不但是我們瞭解台灣威權統治的關鍵年代,相關建設也成為1970到80年代之後經濟建設、民主化改革奠定重要的基礎,相關研究將有助我們深入瞭解台灣從威權統治到政治、經濟轉型的歷史過程。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