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23號簡體館日】限時三天領券享優惠!!
做個好爸媽
滿額折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做個好爸媽

定  價:NT$ 320 元
優惠價:90288
領券後再享88折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32元
庫存:2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近年,不少人愛以「高分低能」去形容新一代年輕人,暗諷他們雖然學術成績分數高,但抗逆、自理、待人接物能力卻很低。有人會歸咎於教育制度、學校、教師、補習班……但歸根究底,父母實屬責無旁貸!

蕭博士希望此書除帶給爸媽們一點閱讀樂趣外,還使他們在教養子女上能有所啟迪,以至與子女建立沒有隔閡而和融的親子關係,使彼此的相處更上層樓,最終成為子女心目中的──好爸好媽!

此書所收錄的文章,是作者於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在《今日校園》所刊登的專欄撰稿。經作者編纂和整理後,其主題確立為「教養之道」;以社會時事、生活點滴和作者思緒為誘因,揉合古代聖哲的哲思與當代親職教育的概念,談論爸媽如何把持子女教養的原則、技巧和方法,以至子女的性格與品德等培育,使爸媽能做到「應管則管、應教則教、曉管曉教」,最終成為子女心目中的、稱職的好爸媽!


全書分三大章,每章11篇,合共33篇文章,分三個層面講述:

第一章:教養講「度」
主要談論教養子女的原則,使爸媽能取其中庸――嚴寬有度、中間落墨。

第二章:識「管」識「教」
主要談論教養子女的技巧與方法,使爸媽能適當地運用,以培育子女健康和快樂地成長。

第三章:好爸叻媽
主要談論子女的性格與品德等教育,使爸媽能慎而重之和行之,以塑造子女健全的人格。

最後,附錄了一則由作者與兒子一起創作的寓言故事以供讀者細賞。


好評推薦:

「一龍兄自2017年3月起,每月為《今日校園》所撰寫『親子教養』的文章,目的就是要把『教養子女』的竅門,跟爸媽們逐一暢談……使『家庭生活教育』,得以『傳承』、惠及『新一代』!」
──趙芝勝博士 香港傳承基金總理團主席

「蕭一龍於2017年3月起,便以『教聯會』理事的身份,撰稿與家長分享『育兒之道』,至今筆耕逾三十多篇文章。他提出,面對育兒煩惱,香港家長要學習『教養之道』;而教養子女又要講『度』,當中的『度』怎樣才算合適?怎樣才可識『管』識『教』?他在這本《做個好爸媽》中,有詳細論述。」
──胡少偉博士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

「感謝蕭一龍博士出版了『親子教養』系列之《做個好爸媽》一書,與家長們分享更多『育兒心得』,好讓一代影響一代,使優質的『親職教育』可以承傳下去!」
──盧巧藍校長

「『親子教養』系列之《做個好爸媽》一書,包含了三個章節;每個章節,則各有11篇文章。此書主題清晰鮮明、容易理解,內容貼近生活;每個章節結尾,都有『教養小貼士』作為總結,讓家長細閱文章後,能獲得重點啟發,是時下父母必看的讀物。」
──蔡馮麗湄校長 金巴倫英文幼稚園校長

作者簡介

蕭一龍 博士

積極倡導「親職教育」的蕭一龍,善思辯、好博聞,奉「儒、道」管治。他是一集「多門專業」於一身的「專業通才」(a professional generalist),早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主修社會工作;先後從事社工、地產銷售、物業收購、市區重建、課程拓展、管理教育、企管培訓及顧問等工作。他除了在「企管」方面有相當經驗和造詣外,對於兒童及青少年的培育,以及「家庭生活教育」等,亦頗具心得!

擁有「雙博士」學位和「五院士」學銜的蕭博士,還具多項與「教育」相關的資歷,包括:英國皇家師範學院院士、香港特區註冊社工、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北美亞德勒心理學會會員、香港優秀教師選舉評審等。

自序

落葉知秋──當踏入「秋高氣爽」的季節時,最適宜做的,莫過於携同家眷,或相約三五知己、良朋好友,一起到郊外旅行,或野餐,或BBQ;甚至,一起參與「放風箏」的玩兒,以解年多來積壓了的「抗疫疲勞」,以期「舒展筋骨、消消悶氣、聯繫友情、強化親情」……

談及「放風箏」──究竟,它具有甚麼意思或含義呢?它與「教養子女」,又有何關聯?且看以下簡述吧!

話說,「放風箏」是中國民間「傳統遊戲」之一,也是「清明節」的節日習俗。雖然,風箏的真正起源,現在已無法引證;但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已故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便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託在風箏之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也有人認為,在公元前1000年,中國人已是最先放風箏的先輩。因為,早在「信史」之前,傳說中國人已懂「放風箏」。據說,在公元前四世紀,中國著名工匠魯班(即公輸班)做了一隻風箏,升空三日而不墜。還有一個故事,說一名將軍包圍了皇宮,利用風箏來測量宮牆與己方軍隊的距離。還有,風箏可用於送磚上屋,或在風箏尾部繫上魚鉤釣魚。公元1600年,東方的風箏(菱形)更由荷蘭人傳到了歐洲呢!

再說,「放風箏」亦具「吉祥」的寓意。它指的,是期待美好的生活;還可以有益身心、改善視力等。它──也是一個「多義詞」,具有不同的含義;若能充分掌握其「正面寓意」,並「恰當運用」,對子女的「啟導」與「成長」,將有莫大裨益!何以見得?

譬如說,爸媽在「教養子女」時 ,不就是像「放風箏」般,手中抓著「風箏線」──要做到「緊、鬆、近、遠」嗎?不過,怎樣拿捏──做到「能抽能放、收放自如」,「嚴寬有度」?又怎樣做,才「恰到好處」──「該嚴則嚴、該寬則寬」呢?這有賴爸媽們另類的「家教智慧」了!

話說回來,此書所收錄的文章,是作者於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在《今日校園》所刊登的專欄撰稿。經作者編纂和整理後,其「主題」確立為「教養之道」;而內容則以「社會時事、生活點滴」和「作者思緒」為誘因,並揉合古代聖哲的哲思與當代「親職教育」的概念,暢談爸媽如何把持「子女教養」的「原則、技巧」和「方法」,以至子女的「性格」與「品德」等培育,使爸媽能做到「應管則管、應教則教、曉管曉教」,最終成為子女心目中的、稱職的「好爸媽」!全書共分三大章,每章11篇,每篇約1000至2000字,合共33篇文章;將分三個章節講述:

第一章:教養講「度」
主要談論教養子女的「原則」,使爸媽能取其「中庸」──嚴寬有度、中間落墨。

第二章:識「管」識「教」
主要談論教養子女的「技巧」與「方法」,使爸媽能適當地運用,以培育子女健康和快樂地成長。

第三章:好爸叻媽
主要談論子女的「性格」與「品德」等教育,使爸媽能「慎而重之」和「行之」,以塑造子女健全的「人格」。

最後,附錄了一則由筆者與兒子一起創作的「寓言故事」,名為《神奇小子也愛大自然 》,以供讀者細賞。

此書之所以能順利出版,除必先要多謝趙芝勝博士的慷慨贊助和揮筆寫「代序」外;還要多謝的,有:胡少偉博士、盧巧藍校長和蔡馮麗湄校長──他們均在百忙中,抽空幫忙來寫「代序」,實在難得!而Lokkie Lau(劉小姐)所繪畫的「精美插圖」,以及紅出版社在出版事務上,所給予的各項協調和鼎力協助……在此,亦一一致謝!

盼此書除帶給爸媽們一點閱讀樂趣外,還使他們在「教養子女」上,有所「啟迪」,以至與子女建立「沒有隔閡」而「和融」的「親子關係」,使彼此的相處更上層樓,最終成為子女心目中的──好爸叻媽!

目次

代序1 薪火相傳/趙芝勝博士MH
代序2 拒做「港孩」爸媽/胡少偉博士
代序3 有「家」有「教」/盧巧藍校長
代序4 「家教」為重/蔡馮麗湄校長
自序 教子恍如「放風箏」/蕭一龍博士

第一章 教養講「度」
(1) 淺談「管」與「教」
(2) 淺談「管教原則」
(3) 「無為」教子
(4) 淺談「家校合作」
(5) 校外的「灰色地帶」──褓姆車
(6) 學做「高質」好爸媽
(7) 好爸媽的「7句良好慣用語」
(8) 大富也需「窮孩子」
(9) 給子女「財富」的啟示
(10) 「優秀」原是「習慣」,不單是一「追求」!
(11) 「良知」與「認知」

第二章 識「管」識「教」
(1) 「讚好」孩子
(2) 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3) 如何啟導您的孩子,做個「負責任」的人?──「邏輯後 果」與「自然後果」管教法之實踐探討
(4) 如何與子女「訂立協議」?
(5) 不容忽視給孩子的「陪伴」
(6) 如何在孩子備試期間,給予他們「情緒支援」?
(7) 「三文治式」溫習法
(8) 孩子放學回家後的「關鍵時刻」──30分鐘
(9) 爸媽「玩手機」對子女成長的影響
(10)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具備「分析能力」的重要性
(11) 爸爸「湊仔」大不同

第三章 好爸叻媽
(1) 正視孩子的EQ(I)
(2) 正視孩子的EQ(II)
(3) 「性格」塑造,重於「佳績」創造!
(4) 培養孩子──「尊重」他人!
(5) 不容忽視的「品德教養」
(6) 「品德」何價?──「贏在起跑線」的反思!
(7) 生日的啟示──感恩教育
(8) 如何實踐「感恩教育」?(I)
(9) 如何實踐「感恩教育」?(II)
(10) 培養孩子的「最高軟實力」──自律(self-discipline)
(11)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性」

附錄:《神奇小子也愛大自然》
2017年全港小童軍故事演講比賽「參賽創作故事」/蕭一龍(父)、蕭浩然(子)

書摘/試閱

(1)淺談「管」與「教」

日前瀏覽報章,又看到學童「跳樓自殺」的報導!這正是──「聞者傷心,聽者流淚!」令人婉惜和慨嘆!不由得使人從心裏作出疑問:為何小小的年紀,便幹出那「不能翻身」──「自尋短見」的舉動呢?難道真的是受「考試成績」的困擾?抑或是,受不了沉重的「功課壓力」?還是,別有他因?所謂「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當中,自有其「隱因」而不為人所知,不足為外人道!這使筆者聯想到,父母對子女的「管教」,值得讀者諸君的反思和關注!

關於「管教」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三方面來理解和探討,那就是:何謂「管」?何謂「教」?又何謂「管教」?

根據《辭淵》的解釋,「管」字若用作動詞,可解作是「約束」(如:管教)、「處理」(如:管理,即經營和處理)。而「教」字倘作動詞,則可解釋為「訓誨」(如:教誨)、「教訓」(教導訓誨)、「教導」(教訓指導)等。由此推敲至「管教」,筆者認為,可分為「四個層面」或情況來解讀,即:曉管曉教、曉管但唔曉教、唔曉管卻曉教和唔曉管亦唔曉教。

(1)曉管曉教

顧名思義,這類父母對子女的「管教」,均能做到「恰到好處」──嚴寬「適度」,故謂之「曉管曉教」。比方,在「約束」子女的行為上,他們常與子女進行有效的相互溝通,透過「有商有量」的方式,來了解彼此的期望,以達致雙方都滿意的要求。至於在「教誨」上,他們能做到「察言觀色」──當子女遇上困難時,會主動關心他們;並以循循善誘的語氣,與子女一起探索問題所在,以協助他們有效地解決問題。特別是,當子女遇上情緒困擾時,能予以諒解和支援!

(2)曉管但唔曉教

這類父母在「管教」上,雖不及上述父母,但仍能與子女保持一定程度的溝通,以達致對子女之「適度約束」。不過,他們就「只曉管」而「唔曉教」,只偏向「管束」子女,而鮮有關心他們在生活或學習上,所遇到的問題或困擾,更遑論予子女「適當教導」!

(3)唔曉管卻曉教

在「管教」上,這類父母對子女較傾向「苦口婆心」的「教導」;但對於其言行,則較少「約束」!有時候,更顯得有點「放縱」!譬如說,有些父母,為了滿足子女的購物慾,往往任由他們把「零用錢」揮霍,而不加管制。這種因「溺愛」以至於對子女的「放縱」──後果堪虞!

(4)唔曉管亦唔曉教

這類父母在「管教」上,不是對子女過於「嚴厲」,便是過於「寬鬆」,以致「嚴寬失度」,如俗話說:「一時一樣」,令子女難以適從,往往較易使他們作出反叛行為。例如:「頂撞」父母、拒絕與父母合作某種事情等。

綜觀而言,在「管教」子女的問題上,筆者建議,宜採取「嚴寬適度」方式。譬如說,對於子女的日常生活瑣事,宜抱持「少管少理」的態度,以便他們有足夠空間,從中學習自我照顧、自我成長!當然,若察覺到子女的言行出現偏差或異常,便應及時主動關心他們,並給予適當的協助;如有需要,更應尋求專業人士的輔導,從速解決問題!

有道是:「樹叉不砍要長歪,子女不教難成材。」亦有曰:「事雖小,不做不成;子雖賢,不教不明。」深明此理者相必知曉,在「管教」子女的問題上,如何做到「管」與「少管」、「教」與「少教」──中間落墨!

教養「小貼士」:

管教嚴寬需有度,
教養子女勿縱容。


(2)淺談「管教原則」

昔日,筆者對爸媽們給子女的「管」與「教」,曾作出「四個層面」或情況來解讀,即:「曉管曉教、曉管但唔曉教、唔曉管卻曉教」,以及「唔曉管亦唔曉教」。

顧名思義,「曉管曉教」的父母,值得其他類別的父母借鏡、學習;好讓他們在「管教」子女上,能做到「嚴寬適度」、有所依據。哪有甚麼「管教原則」,可供進一步參詳呢?以下所述,讀者諸君,不妨考慮。

獎罰分明

在管教孩子上,或多或少,父母總會運用不同程度的「獎勵」或「懲罰」。倘若運用不當,將會給孩子一些錯誤的觀念或印象。

是故,父母宜堅守「個人原則」,好讓孩子知道「無機可乘」!一般來說,喜歡「討價還價」的父母,若常常給孩子「讓步」,將來孩子出現「偏差行為」的情況,將會更多!

另一方面,當孩子犯錯時,是否需要給他們「處罰」,也是令父母感到「頭痛」的事情!事實上,「處罰」孩子的方式很多,較常見的有兩種。一,把痛苦加諸孩子的身上,例如︰打罵;二,把經常給孩子的事物移走,例如︰平日對孩子微笑,若他做錯了事,便給他「板臉」,把「笑臉」收起來。一般來說,第二種方式會比較好;而第一種方式,則可能導致孩子對某種事物,產生害怕或厭惡,例如︰他不吃飯就打他,很可能會使他更討厭吃飯;甚至,以其他行為(如:欺騙、說謊等)來逃避責罰;又或者,會使孩子模仿父母的「侵略行為」。因為,他會覺得,當他長大後,或等他有一天比較有力氣時,便可以用「打」的方式,來使別人「順從」!

對於「處罰」孩子,筆者提醒父母,宜「慎用」之!譬如說,對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說,「抽離現場」──是可採用的「處罰方式」。這樣,孩子的「負面行為」,便不能持續,情緒也能慢慢恢復過來。而對於年紀較長的孩子,只要沒有危害孩子的「人身安全」,適度的「處罰」,是可讓他們嚐到不遵守規則的後果;從中,可教導孩子,學會「負責任」。

無論怎樣,最重要的,是要使孩子明白──雖然「處罰」他,但也是為了「愛錫」他,以免「重蹈覆轍」。

至於「奬勵」方面,筆者建議,宜善用「具體獎勵」。當處理孩子「負面行為」時,還可運用「增強原則」(代幣制度)──對好動、過動的孩子,也很有效。例如:可與孩子約定,若他坐15分鐘都沒有跑來跑去,便可得到一個「小星星」;累積7個,便可換取一樣他一直想要的東西。這樣,讓孩子有了努力的目標,便可「循序漸進」──給他塑造期望的行為。

要注意,在使用「奬勵」時,應儘量避免「物質獎勵」,以免孩子要求越來越高;若迫不得已使用,宜採「漸進式」,不要讓孩子太快獲得「奬勵」。因為,行為的養成需要一段時間,太快獲得「奬勵」,誘因便會變弱,行為修正的成效,便欠理想!

若用「精神獎勵」──即「口頭獎勵」,則要留意「用語」,宜針對其行為表現,而非性格!例如:父母最好不要對孩子說「你好乖」,而是說「你這15分鐘都沒有亂動,表現很好、有進步,繼續努力!」

總而言之,父母必須要孩子知道一些「行為準則」──怎樣做才對?怎樣是錯?特別是,他被「責罰」的原因;從中,培養孩子的「是非觀」,進而讓他學習「自我克制」,以便將來適應社會上的生活。

訂立規範

父母宜先給孩子「規定」,讓他們有所遵從。譬如,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所訂的「規範」要「具體清楚」;若用模糊的字眼,孩子是很難做得到的。例如:不宜跟孩子說「你要乖」,應說「玩完玩具要收好」。這樣,他們才會明白,才能做到。

至於在「訂立規範」時,要讓孩子「一同參與」──共同「訂出規範」;並利用孩子能看懂的文字,或圖案,具體地列在紙上。雖然,孩子並不一定能完全遵守所訂的「規範」;但是,至少也可給他們「提醒」!

最後,在「訂立規範」時,也可附加若未執行的「處罰方式」。總之,「訂立規範」時,要注意「合理性」!

轉移注意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不宜跟著他「發脾氣」,在問題點上跟其「不斷糾纏」!此時,不妨試試,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平日,父母宜多觀察孩子的喜好,才能得知有哪些事物,可轉移其注意力!

防患未然

有時候,父母帶孩子去逛百貨公司,他們以為也可趁機買玩具;倘沒買的話,便會在百貨公司哭鬧、賴著不走!其實,父母若事先估計孩子的可能反應,便應事先告訴他們,那只是逛一逛,並不會藉此買玩具。換言之,若能事前,考慮可能發生的情況,並設想解決方案,亦可降低孩子出現「負面行為」的機率!

教養「小貼士」:

獎罰分明好父母,
曉管曉教兒女好。


(3)「無為」教子

常言道:「望子成龍,盼女成鳳。」這句話,道出了為人父母者,對子女的「期望」;也可以說,是父母對子女的一種「信任」與「動力」!本來,這是「人之常情」,也屬「無可厚非」的事!但可惜的是,有不少父母,往往濫用了這一「期望」!於是,培育子女、期望子女──便成為了父母的一種「個人負擔」,也逐漸成為了孩子的「精神包袱」!嗚呼哀哉!最糟糕的:甚至是,某些父母對子女的「期望」過高,竟不自覺地令到自己的孩子──越教越笨、越學越蠢!說句「諷刺話」,真是「好心做壞事」!似乎,這意味著父母對子女「過多」的「學習干預」,並非是好事!也許,父母需另覓另一「教子良方」──無為教子,可能是另一「出路」!讀者諸君,不妨參詳以下觀點。

何謂「無為教子」?

老子的《道德經》有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何解?簡略而言,民眾之所以難治理,是因為在上位者,處事「朝令夕改」──太多「干預」,以致民眾難以適從、難於管治。這好比某些「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父母,他們對子女的「所作所為」,名符其實可稱之為「怪獸父母」!譬如說,他們不是在星期一三五,要求子女「學東學西」;便是在星期二四六,為子女「密麻麻」地安排「學南學北」,以致子女疲於奔命、倦容滿面!試問:那些學習活動,真的是子女因自己感興趣而想學習嗎?對子女有「實用價值」否?抑或,只是父母「一廂情願」,對子女栽培的「投射」(projection)、寄望……

平心而論,若想子女在學習上──學得輕鬆、學得有效,以至「學以致用」,不妨嘗試採用「無為教子」法。哪「無為教子」的意思何在呢?

依筆者淺見,所謂「無為教子」,不是指「放任式」教養──甚麼都不做!或,俗語說:「Hea住做!」如:有人在參選領導的政綱上,揚言要「與民休息」云云!反之,真正的「無為教子」,是換一種方法,換一種角度來教養子女。譬如說,父母可按子女的「學習喜好」和「志趣」作「出發點」,並按子女的個人「潛質、潛能」和「實際能力」,來給他們學習機會;而不是「胡亂妄為、妄加干預」;或採「漁翁撒網」方式,給子女「學東學西、學南學北」……以致子女消耗不少精神體力,來學習或參舆一些不必要的課程或課外活動;甚至,是子女不感興趣的學科!

換句話說,無為教子──恍如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主張。如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件、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語:宰我、子貢。文學:子游、子夏。」從這一記述中,完全可說明了孔子能依據其學生的「個別特性」和「能力」,來加以「教誨」──體現了「因材施教」的真諦!不然,學生在同一師下,又怎能散發異彩呢?

無為教子──恰似孔子所主張的「因材施教」,就是根據子女的不同「心性、愛好」和「志趣」,採取不同的教養方式,不作「不必要」的學習安排和干預。而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父母宜多「設身處地」為子女著想──輔助和引導子女,從其感興趣的學科或課程,作學習取向,並予以他們鼓勵和支持!

俗語話:「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無為教子──要做到的,就是:不管是老鼠的兒子,還是龍的孩子,都能依其「特性」和「材質」,施以不同的培育。最終的結果,可能是──老鼠的兒子,不一定只會「打洞」;也許,會變成──龍鳳!


教養「小貼士」:

無為教子新路向,
因材施教樂洋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88
庫存:2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